探密终南草堂(孙见喜)
修道的诗句
修道的诗句《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作者:刘长卿(唐) - 诗文: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 - 作者:常建(唐) - 诗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终南别业》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宿王昌龄隐居》 - 作者:常建(唐) - 诗文: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寄全椒山中道士》 - 作者:韦应物(唐) - 诗文: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山中问答》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送灵澈上人》 - 作者:刘长卿(唐) - 诗文: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题李凝幽居》 - 作者:贾岛(唐) - 诗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约客》 - 作者:赵师秀(宋) - 诗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终南山:寻访隐士的踪迹
佳 地 。近年 来 , 经常和 “ 友 ” 去 驴 们 爬 终 南 山, 并被 那 些矗 立在 高 山之 巅 的寺庙 、 道士塔、 茅棚和 长年 居住
其 问的人所 吸引。
观音 山、 南五 台等 这 些秦 岭 里 海拔
2 0 米 以上的高 山上, 00 有不少庙 宇和
文 人 墨客 和 世 外高 人游 历 、 隐居 的
待 到一行人手脚并用、 气喘吁吁
地爬 上峰顶 , 站定一望 , 头顶 苍穹 , 脚下是干沟万壑 , 壮观极了。 在 嘉 午 台 、九 华 山 ( 西 ) 陕 、
《 经》 诗 里说 : 终南何 有 , 有条 有梅 … - - 终南何 有 , 纪有 堂。自唐 有
陡峭 , 都有踩 踏坚实 的山路可寻 , 小 径、 阶, 石 抑或是 悬挂在崖 上的木板 “ 天梯 ” 和铁 链 , 都表 明常年 有人在
此行走。
从 陕 西 西 安 朱 雀 门 南去 3 公 3
里 , 到达 这 座 1 朝古 都 的 “ 花 便 3 后 园” ——终南 山。终南 山是秦 岭最 北
什 么独 居此地 , 又靠什么生活呢? 在 一 次 下 山的路 上 , 位 “ 一 驴
友 ”推 荐 了一 本 书 : 国汉 学 家 比 美 尔・ 波特 的 《 空谷 幽兰——寻访 当代 中国隐士 》 终 于解开 了我心 中的疑 , 惑。 者通过 2 世 纪八、 作 0 九十年代探
访 隐居在 终 南山等地 的 中国现 代 隐
维普资讯
一
里面通 常供 奉 着神态 各异 的神 像 , 还 有 穿 着 僧 衣 道 衣 皮 肤 黝 黑 的老 者, 他们 目光 澄澈 , 面容 和 蔼。 九 在 华 山顶 的道 观 里 , 看到 了面积 可 我 观 的壁 画, 颜色鲜 艳之程度看, 从 是
古代关于采茶的诗句
关于采茶的古诗1.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作者:皇甫冉(唐)- 原文: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2. 《观采茶作歌》- 作者:乾隆(清)- 原文: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3. 《赠隐者》- 作者:温庭筠(唐)- 原文: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4. 《初夏喜事》- 作者:陆游(宋)- 原文: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
5. 《采茶曲》- 作者:高启(明)- 原文: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6. 《茶山下作》- 作者:杜牧(唐)- 原文: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7. 《陆鸿渐采茶相遇》- 作者:皇甫曾(唐)- 原文: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8. 《玉泉仙人掌茶》- 作者:李白(唐)- 注意:此诗较长,以下为节选。
“仙人掌茶,郁生乎玉泉之山,扁乎凝露之峰。
香气清高,可爱幽韵,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吸乳翻寻窟……”9. 《山泉煎茶有怀》(节选关于采茶的部分)- 作者:白居易(唐)- 原文: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此诗主要写煎茶过程及对茶友的怀念,但可从侧面反映采茶活动)10. 《采茶歌》- 原文:一溪清茗绿云间,几树新芽破晓烟。
采得归来天欲晚,满筐春色伴人还。
朱俊逸一六八零年给关中八景提的诗
朱俊逸一六八零年给关中八景提的诗1.华岳仙掌东有雄虬居险关,立壁峭岩纵横间。
断峰似掌向天阙,福地佑主坐秦川!――华岳仙掌是关中八景之一,关中八景之首。
仙掌是华山东峰奇景之一,掌迹在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宛如左掌,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
因它的厅瑰壮观,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
其在东峰是看不见的,需在华山车站附近才会看得真切。
2.草堂烟雾偏隅终南一草堂,蹊径深处雾绕梁。
木鱼声声经堂漫,身浴佛光心向阳。
――神奇的“草堂烟雾”,出自于寺内的一口古井。
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这里林茂竹秀,幽静清雅,超凡脱俗。
古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更给这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3.1雁塔晨钟之登塔千年古刹钟声幽,远近慕名赞不休。
游人探得春几许?入塔拾阶欲上楼。
3.2雁塔晨钟之和鸣钟楼好似定心陀,鼓楼情深不移挪;声声和鸣比肩处,穿越千年永执着!――“雁塔晨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指陕西省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的小雁塔及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
荐福寺内小雁塔南面的钟楼上悬挂“雁塔晨锺”黑匾金字是2008年陕西著名书法家赵步唐题写。
4.曲江流饮花红柳绿时未歇,曲江流饮醉胸怀;豪情对仗今犹在,推杯换盏盛世来。
――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南郊,曾经是我国汉唐时期一处极为富丽优美的园林。
曲江池常年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
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
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5.太白积雪炎炎暑天登太白,六月尤见银花台。
凭栏远眺雪峰处,半入云霄半入怀!――“太白积雪”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采录的古老传说中就有记载:“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
”这是“太白积雪”一词的最早出处。
它指的是在过去寒冷的年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
有一种风光叫终南山寨,有一种乡愁叫秦岭老屋!
有一种风光叫终南山寨,有一种乡愁叫秦岭老屋!用户1914815367 2018-05-15 23:20 如果说,在20万平方公里的三秦大地上,还有一个处处皆景的世外桃源的话,那一定是柞水。
在这里,有一种风光叫终南山寨,有一种乡愁叫秦岭老屋。
到终南山寨,看秦岭老屋秦岭是中华大地的脊梁,在这片热土上,柞水百姓有很多的故事记忆,随着时间的冲刷逐渐变得模糊。
但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一侧,聚集了散落在秦岭山中的石头老房子,至今依旧在诉说着秦岭山中人类文明的故事。
终南山寨位于陕西商洛柞水县营盘,这里的房屋建筑以砖、瓦、木、土、竹、草、石板、毛石为主,质朴自然,别具一格。
这是一座属于本地人民的城市纪念馆。
建设者不惜在柞水山区翻山越岭,逐家逐户和村民交涉,买下这些破败的老屋,然后一间间的小心拆解,迁移,重建……面对着这些被搬来的老屋,你可以想象千百年来的秦岭山中人:他们也许是营盘兵勇、秦岭猎户,又或者是深山药农……每一块建筑材料,都曾写下一段家庭历史:木匠、泥瓦匠、石匠、金匠、银匠、雕匠、蔑匠、皮匠、伞匠、擦匠、花匠、裁缝......在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山中老房子除了使用泥土夯实成墙外,墙体材料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些石头了,粗狂中含着细腻。
一些老房子的屋顶,甚至都不用瓦片,而是用板石头,在能工巧匠的手下,重重叠叠垒砌搭建而成。
每一栋建筑,其墙、门、窗、檐、顶、脊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
行走在这古朴的山寨中,处处皆能感受到一片安详宁静、恬淡自足。
除此之外,抖音上万人排队等着喝的摔碗酒,这里也有!特色美食店铺林立,粉丝羊血、柞水黑面皮、山里老火糖......琳琅满目~在这里感受最原始的田园生活,体会最纯粹的乡土文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胡令能最著名的十首诗
胡令能最著名的十首诗《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王昭君》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寄王少府》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颜色如花命如叶,丈夫去时有断肠。
忍看鸿雁南向飞,却羡鸳鸯北向翔。
《喜韩少府见访》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题茅山仙台药院》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山头鹿鹤并头眠,日日看云起石泉。
若使仙家有灵药,何愁世上少神仙。
• • • • • • • • • • • •
《山中寄友人》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野人住处无多远,只是山深路转迷。
门前流水声潺潺,松下清风日日吹。
《赠隐者》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住处近山多古木,往来无伴独相逢。
有时携酒寻花去,醉倒花间笑晚风。
《赠妓人》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花开花落人如旧,年去年来事不同。
惟有门前一渠水,年年流入御沟中。
《送友人》
作者:胡令能(唐)
诗文: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 • • • • • • •。
终南山隐山游学养生
西安终南山隐山养生之旅一、游学地点介绍: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其中一段,连绵数百里,山岭险峻,气势磅礴,千峰叠翠,云雾缭绕,古刹佛寺,星罗棋布。
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是一座巨大的集险峰、奇石、幽谷、溪流、飞瀑、奇洞、天池、寺观、古道于一体,并有着深厚人文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山。
终南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瞩目的,还有它的“隐士文化”,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老子、鬼谷子、姜子牙、张良、孙思邈、陈抟老祖、王重阳……等等,数不胜数,《高僧传》记载有上百位知名高僧大德曾在此隐居。
终南山的吸引力还在于它有“道”,有一种特别的气场和加持力,能直通人心,灵气非凡。
自唐朝以来,就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修行人汇集的中心。
很多人在这座山中开悟,成为大师。
终南山作为中华文明的策源地,至今仍然保留着隐居的传统,目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名隐士隐居于此,他们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日本、韩国、法国等地。
二、隐居地点介绍:终南草堂距离西安市区25公里,位于终南山大峪山谷,海拔1500米,三面环山,中有流溪,前有大兴山为屏障,左右各有山峰,风水格局极好。
整个草堂占地范围近8000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为300多平方米,由石头、原木、茅草等材料搭建而成。
是一家以国学文化体验为主的中国古典茅蓬式养生会所,搭配有稻草人、石磨、斗笠草衣、织布机等文化元素,及最古典风格的床、塌、桌、几等生活用具。
这里有最纯净的水及空气,瀑布山泉常年不断,松树、竹子、扬树茂密繁盛。
目前草堂常住有居士2名、云水僧一名,道士一名,草堂附近有禅、道修行者9人,大多都已住山多年,在终南山是比较罕见的修行人集中的地方。
三、游学内容:以下为游学活动的安排计划,确切安排由老师看学员的情况来定。
·文化讲座:中医养生文化及佛家养生文化等。
·养生术:每天清晨,由老师带领学员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山谷中练习道家五行采气法,采纳山中之灵气,并依学员情况教导一些养生小术。
五言绝句5行
五言绝句5行1.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5.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0.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1. 《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2.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3. 《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4. 《新嫁娘词》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8. 《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9.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2.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3.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全诗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秋雨初霁后的山居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品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注释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笑语喧哗。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
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作品赏析1、画面感强(1)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秋景。
雨后初晴,空气清新,山中的一切都被雨水洗涤得格外明净。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更是将声、光、色恰到好处地调配在一起,明月的光辉透过松树的缝隙洒落,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淌,构成了一幅优美恬静的艺术画面,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2、以动写静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通过浣女的喧笑声和渔舟穿过荷花的动态,反衬出山中的幽静。
子午峪拜访终南山隐士(56P)
子午峪拜访终南山隐士(56P)子午峪拜访终南山隐士(56P)之前听朋友说,认识一位在南山里修行的隐士,兴趣极大。
今年端午假期在大峪里曾遇到过山里修行的人,帖文为《终南山里的隐修》(/read-htm-tid-5427748.html),但那只是偶遇,算是初步接触隐修的人。
决定国庆假期约朋友一同拜访神秘的山中隐士生活。
10月6日一大早,便驱车前往子午峪。
顺着子午峪里的金仙观往山上走,时间不长就到了隐士不还的住处。
原以为隐士都是身着道袍,手抚美髯的老翁,谁知不还竟是一位神采飘逸、年过六旬的妇人。
她原名叫高洺,曾是一位自己办厂的女企业家。
7年前,她放弃了营生不错的企业,只身一人租住在山里一个人修行,潜心研究唯识论,领悟生命的来由,集腋成裘,著成《叩梦》一书,并出版发行。
7年间,她每天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料理生活,打坐、学习,还坚持写修行日记,已有出版社前来预约。
她的房东叫小老陈,小老陈是一个60多岁的小老头,至今还照顾着他卧床不起的嫂子,老太太一直在喊她啥都看不见,给外面的人要打火机,听说已经起了几次火,屋里几只猫咪一直从窗户窜来窜去。
她们7年来一直和谐相处。
不还也不是一直呆在山里,她的姊妹家人隔一阵也来看她,她也会随她们一起回城里小住一两天,因为她还要在网上处理一下有关事物。
在山里的生活是清苦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感谢长安的供电部门,以扶贫的方式给他们送来了电,这样不还就可以用她的笔记本电脑来记录她的生活。
寒冷的冬天是难过的,她必须提前去山里砍柴,储备好冬天火墙和做饭用的柴火。
见我们来,不还急忙烧上山泉水,拿出茶具,煮上香茶,算是款待了。
因为熟识,我才得以多拍了几幅图片以作纪念,答应她下次去看她时给她把照片送去。
临别她送我一本签名的《叩梦》,下山时,她一直挥手伫立许久送我们,微笑中展现的是一中新的生活方式的存在。
[ 此帖被一阵风影在2013-10-07 15:32重新编辑]=1000) window.open('/DownloadImg/2013/ 10/1617/36029201_1');" border="0"src="/DownloadImg/2013/10/1617/3 6029201_1"oncg="if(this.offsetwidth>'1000')this.width='1000';">=1000)window.open('/DownloadImg/2013/ 10/1617/36029201_2');" border="0"src="/DownloadImg/2013/10/1617/3 6029201_2"oncg="if(this.offsetwidth>'1000')this.width='1000';">子午峪拜访终南山隐士图片:照片003.jpg图片:照片006.jpg图片:照片007.jpg图片:照片010.jpg图片:照片013.jpg图片:照片014.jpg图片:照片015.jpg图片:照片018.jpg图片:照片020.jpg图片:照片022.jpg图片:照片024.jpg图片:照片025.jpg图片:照片029.jpg图片:照片032.jpg图片:照片033.jpg图片:照片034.jpg图片:照片038.jpg图片:照片039.jpg图片:照片044.jpg图片:照片045.jpg图片:照片049.jpg图片:照片055.jpg图片:照片058.jpg图片:照片061.jpg图片:照片066.jpg图片:照片068.jpg图片:照片071.jpg图片:照片079.jpg。
写楼观台的游记散文:诗画楼观灵秀终南
写楼观台的游记散文:诗画楼观灵秀终南编者按:中国楼观台是秦岭终南山下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老子于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并著《道德经》,最终楼观成为了中华道文化的发源地。
秦岭终南,山势高峻巍峨,翠峰参天耸峙;田峪河畔,山花芳菲烂漫,流水潺湲低吟。
在参天古木、修竹茂林深处,隐约透出了一角红墙碧瓦、斗拱飞檐的绰约身姿,耳边亦依稀聆听到仙界道家之玄妙天籁乐音,仰观湛蓝碧空上随风悠然飘逸的朵朵浅紫色祥云,俯察树林阴翳横柯阴蔽间一座座碑廊殿宇、楼台亭榭,我不禁开口赞道:楼观,真不愧洞天之冠、道源仙都之名,亦不输天下第一福地之称也!千载风雨宗圣宫在恢宏壮丽、气势磅礴的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福地广场西侧,一座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宫阙式建筑出现在眼前,朱红的门额上“宗圣宫”三字笔力雄健、熠熠生辉,“大道澄明川流归海,玄音高远华岳接天”的楹联使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千五百余年前的春秋时期,周大夫尹喜于此筑草楼观星望气,见紫气东来遂恭迎圣哲老子,老子于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并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隐去。
由此,楼观遂成为中华道文化的发源地而享誉全球,《道德经》这部东方哲学巨著亦成为世界级人文经典而闻名遐迩,老子也因这部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被尊为东方圣哲。
迈步进入宗圣宫,“大道希夷”四字扑面而来,其涵义乃大道玄妙虚静、自然无为之理。
宫观内翠竹青青、幽篁摇曳,千年银杏、姿态婆娑,红梅怒放、娇媚芬芳,紫藤萦绕、灿若烟霞,沧桑古柏、默然伫立,石刻卧牛、惟妙惟肖,殿宇遗址、历历在目,古碑林立、人文厚重,鸟鸣啾啾、花香袭人。
宋章子厚有诗云“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
漫步宫观遗址间,思历史沧桑、岁月变迁,悟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神圣景仰、庄敬恭顺之情油然而生、不可抑止。
宫苑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一为“老子手植银杏”,相传此树乃老子亲手所植,距今已历二千余载风雨。
树身粗壮苍劲,需数人才能合抱,曾不幸遭遇火灾树干中空。
神奇的是多年后重焕生机,时至今日依然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枝杆盘虬卧龙、旁逸斜出,沧桑古朴、蔚为壮观。
“终南草堂”去养生:郊游亦交友
“终南草堂”去养生:郊游亦交友
孙见喜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
【年(卷),期】2012(000)017
【摘要】西安“终南草堂”的石板餐桌上,米饭青菜萝卜片就是养生者的主食住
茅屋土炕,铺盖简单,吃馒头稀饭,山野疏食。
设在西安深山里的一处“终南草堂”,聚集着一群人,在那儿过着与世隔绝的修行生活。
有的减了肥,有的祛了病,有的种田养花,更多的是在幽静的山谷里交到了知心朋友。
‘到山里养老去,许多城里的新潮老人总能想着法子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孙见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1
【相关文献】
1.和小伙伴去郊游
2.戴上帽子去郊游
3.带上文明去郊游
4.走,去郊游
5.补亦养生泻亦养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安八景:草堂烟雾
长安八景:草堂烟雾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户县圭峰山北麓,紧依户县秦镇草堂营村。
草堂寺创建于东晋,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原为后秦皇帝姚兴在汉长安城西南所建的逍遥园,弘始三年(401年),姚兴迎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居于此,苫草为堂翻译佛经,由此得草堂寺名。
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都是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
鸠摩罗什应请译出《成实论》,大力弘扬成实派宗风,所以草堂寺又被视为“成实宗”的祖庭。
还由于华严宗五祖定慧禅师即宗密,曾在草堂寺著书讲学多年,所以又被视为华严宗祖庭。
日莲专依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建立日莲宗,日莲宗信徒将草堂寺视为其在中国的祖庭,并尊鸠摩罗什为初祖。
寺内有一口古井,井内经常出现的烟雾升腾的奇景,给草堂寺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草堂烟雾成为关中八景之一,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关中八景石碑上有清人朱集义诗一首生动描绘了这一奇景:“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
钟声缥缈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
”。
陕西终南山旅游攻略
陕西终南山旅游攻略简介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质特点而闻名。
终南山不仅有着优美的山水画卷,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本攻略将为您介绍终南山的景点、美食、交通和住宿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计划自己的旅行。
景点推荐1. 菩提寺菩提寺是终南山最知名的景点之一。
自古以来,菩提寺一直是佛教的禅修胜地。
寺庙内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等建筑。
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的氛围,了解佛教文化。
2. 观音台位于终南山的观音台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
您可以从这里俯瞰整个山脉的壮丽景色。
观音台周围有许多茶馆,您可以在这里品尝正宗的终南山绿茶,同时欣赏美丽的风景。
3. 乌鸦岭乌鸦岭是终南山上的一处自然景观,位于山脚下。
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的瀑布,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您可以选择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欣赏自然风光。
4. 宝塔山宝塔山位于终南山的最高峰,是终南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宝塔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供奉着古代的佛像和文物。
您可以攀登宝塔山,俯瞰整个终南山脉的壮丽景色。
美食推荐在终南山旅游时,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
以下是一些值得尝试的美食:•终南山炖汤:这是一道以终南山的天然药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炖汤,具有滋补养身的功效。
•菜饭:终南山的菜饭是以当地的特色蔬菜和米饭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口感鲜美、健康营养。
•酸菜鱼:终南山附近有许多溪流和河流,酸菜鱼是当地的特色菜品之一,以新鲜的鱼和酸菜烹制而成,酸辣可口。
•终南山豆腐脑:由终南山的豆腐制成,口感细腻、味道鲜美。
交通信息1. 飞机如果您从其他城市或国家前往终南山,可以选择乘坐飞机抵达宝鸡机场,随后从机场乘坐出租车或巴士前往终南山。
2. 火车如果您乘坐火车前往终南山,可以在宝鸡火车站下车,随后乘坐出租车或巴士前往终南山。
3. 自驾如果您打算自驾前往终南山,可以从宝鸡市区沿G30高速公路驶向陈仓区,随后根据路标前往终南山。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出处、解释及赏析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出自:唐代杜甫的《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解释:巫峡一带千山迷暗,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
原文:《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杜甫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译文:巫峡一带千山迷暗,遥想终南山万里皆春。
我存病中见到弟弟的来信,不禁惊怪你还是世间之人。
边读信边回答几子的询问,弟弟远道来夔州正冒着故争的烟尘。
等到弟弟高兴地乘船来到巫峡口岸,哥俩要款叙乡情,话说归秦。
久久地等待你的到来,等不到你急得我禁不住把喜鹊嗔怪。
我还把你的信男给鶺鸰看,这时树上的喜鹊还是兴奋得不愿离开。
从原野飞来的鶺鸰显出急难之意,我想弟弟你也像鶺鸰似的飞鸣,求其同怀。
我老是凭倚着江阁翘首引颈,恨只恨江柳遮住了我的眼睛。
过去了不少舱只竟不见弟弟来到,我屈指数十年来的事,一会儿愁得要死,一会儿又苏醒过来。
注释:巫峡:夔州(今奉节)一带峡谷。
终南: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
战伐新:指大历二年(767)正月密诏郭子仪讨周智光和命大将浑瑊及李怀光陈兵渭水一事。
款款:徐徐,缓慢。
秦:指长安。
嗔(chēn):责怪。
鶺鸰(jí líng):鸟名。
即脊令。
《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言脊令失所,飞鸣求其同类。
后因以脊令比喻兄弟。
愁绝:愁极。
星星:亦作“惶惺”。
指稀疏的白发。
赏析:“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首联渲染环境,三峡一带,两岸连山,山峦叠嶂,遮天蔽日,因此说“巫峡千山暗”,终南山代指长安,弟弟杜观在暮春时节不远万里从长安来蜀中。
颔联乃直书实事。
诗人虽在病中,但因很快就要与观弟相见,精神振奋,病也觉得好多了。
两句意为烽烟四起,战乱频繁,生死未卜,突得来书,才知杜观尚在人间。
写景的五言律诗
写景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 诗题:《山居秋暝》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 - 诗题:《过故人庄》 - 作者:孟浩然(唐) - 诗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终南别业》 - 诗题:《终南别业》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宿建德江》 - 诗题:《宿建德江》 - 作者:孟浩然(唐) - 诗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渡荆门送别》 - 诗题:《渡荆门送别》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使至塞上》 - 诗题:《使至塞上》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诗题:《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汉江临泛》 - 诗题:《汉江临泛》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登岳阳楼》 - 诗题:《登岳阳楼》 - 作者:杜甫(唐) - 诗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 - 诗题:《旅夜书怀》 - 作者:杜甫(唐) - 诗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山字的古诗
山字的古诗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7.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1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1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1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9.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2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2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2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24.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5.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曹操《苦寒行》26.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7.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白居易《白云泉》28.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李白《送友人入蜀》29.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密终南草堂(孙见喜)时间:2012年4月15日参加者:省出版局王新民处长夫妇;原央视“梦想剧场”编导、著名编剧霍秉全先生;陕西省统计局厅级调研员王恩斗夫妇;某公司负责人张平女士;西工大张生顺教授夫妇及其妹;海军陈大校;化学陈教授;孙作家,共十二人。
一、缘起:他走遍了秦岭中段800多里的数百条峪沟,探访了近千名隐居修行者,写了一本寻访隐士的书,主编了一份《问道杂志》。
十多年前,认识了来自旬邑县、时在《女友》杂志任编辑的文学青年张剑峰;前年,知道他创办了《问道》杂志;去年,费秉勋先生告诉我,小张在终南山建了几座茅屋,收容了一些修行者,想让我们上去看看;4月14日接到王新民电话,说他已和小张约好,邀约几位友人上山去探访“终南草堂”。
此前,王处长曾帮助《问道》的发行推广。
于是,就有了这次探访之行。
15日早晨9时,三辆车集中从西安南门外的城堡大酒店出发,经雁翔路上雁引路,再接着环山路东行里许,见有“大峪”标牌的支路,就顺行进了峪口。
在防火检查站登记了车牌号码,前行8公里,停车,沿盘山便道徒步登西山。
山上似有工程施工,因不时有拉着砖石水泥的农用车上下急行。
约一小时后,见一处“农家乐”,有数十人在餐在饮。
再前行约半小时,到西峰下一处山窝,在翠松灌木青竹山林的错落间,有几座茅草盖顶的土房,水塘、菜畔、花圃、草亭、曲径沉静其间。
简易的山门上写着:终南草堂。
旁边有特别提示:此处不是农家乐,恕不接待旅游者。
张剑峰已在山门内迎着,他招呼一位修士引我们到一株含苞的杏树下,树下一方不规则的石案上,已有清茶映着杏花天影。
上图:霍编导、张平、陈大校、陈化学孙作家几人品茶饮风甚觉惬意。
下图:张家妹子、陈化学、张教授在旁边磐石上呼吸纳吐。
下图:从北京大都市赶过来的霍编导很开心,他编剧的电影《刮痧》曾红极一时、他创作的话剧剧本《又一个黎明》由省人艺在北京演出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阿斗》被陈佩斯买断版权曾演红大江南北、《两万五》由刘远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获2011年陕西省六届艺术节大奖……他与央视及许多影视大腕有广泛联系,如赵本山,蒋雯丽、顾长卫、郑小龙等等。
看着大发议论、感慨而快乐的我们,35岁的张剑峰突然陷入了沉思(下图):我们喧哗张扬,是因为心还没有静下来,有修士叫我们先读一读这里的《山规》:“是非以不辨为解脱,语言以减少为直截……”我们似明白了一点什么。
发现有一位童颜鹤发的高古老者在远瞻,就过去和他打招呼,他说来自厦门,低寿八十有余,在此短期修行,已来了好多天。
从装扮上看,他应是道家的。
他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位修行者(下图):一位白衣修女给我们送茶来,她热情开朗,从发式看,很像道姑,我抓拍了如下照片:二、上海的富人执意留下又离去,因为土炕的味道他们受不了张剑峰说:终南草堂不讲门派,儒、释、道各家高士或生徒来此修行体验,他都会接待,甚至练功的、养生的、习医的、辟谷的、研修经典的,只要记住“入门须知”,遵守“山规”,他都会收容供养。
茅屋土炕,简单铺盖,山野疏食,真正的修行者生活方面不是问题。
但无心修行,只意在风景,过这第一关就很难。
他说,曾有美国几位人士带着好奇之心来此体验,他们吃着咸菜、馒头、稀饭,感动得眼泪都掉到了碗里,说他们在美国过着多么现代的生活,却产生了许多现代病;而这里的人们生活如此简朴,身体却都这么健康,心情这么快乐,很值得深思。
当晚,他们烧炕时引燃了别的东西,他们就蹲在石头上过了一整夜,他们不敢打扰别的修行者,因为这里神秘、神圣、神奇。
相反,几位来自德国的修行体验者却生活得很自如,他们说来到草堂,就是为了拒绝现代生活。
还有上海几位富有者,不接受草堂的婉拒,执意要留下来生活一段时间,结果第二天就下山了,原因是土炕的味道他们受不了。
这座茅屋里的土炕上,住过美国人、德国人,也薰跑了上海的富人。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
他们一共二十多人,在此住了三天,第一拨上午下山了,还有十多人因为要听一位佛家讲经,所以午饭后再走,他们要搭乘晚上七点的飞机。
他们在草庐讲堂听课,门口悬着“非请莫入”的牌子。
下图是他们听课结束时我抓的照片:听说,上图中间这位打饭者是北大哲学系研究生班班长,姓名不详。
张剑峰安排我们坐在草庐讲堂外的石板桌上就餐。
白米饭、青菜汤、煮干萝卜片、混豆腐、烧芹菜,吃多少取多少。
今天特意做了几样菜是因为来了北大的学子,要在平常,只有咸菜汤就馒头。
饭要自己打,碗要自己洗,不能浪费一粒米,这是“入门须知”里规定的。
下边两图为“终南草堂”灶房前的场景:草亭里的用餐者:松林边的用餐者:三、以最简单的物质供养最为洁净的灵魂北大的研究生离去后,我们和张剑峰进行了座谈交流,地点在草庐讲堂:小道姑送来特别为我们熬制的“松针茶”,就是用松树的针叶熬成的茶,闻着有松香味,喝着有松籽味,大家都说这味道好极了。
张剑峰说,我这多年学习和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的最佳生命状态?人除了享受充足的物质生活,还有没有另外的生命形式?一般的回答是还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但我想这不是问题的全部。
比如,精神贵族们,古代的不说,当代的他们,白天打高尔夫,晚上玩桥牌,听听古典音乐,欣赏欧洲名画或中国宫庭画师的作品,包括收藏古玩字画奇石,海滨日光浴,等等。
这也是精神生活,但这不是精神的全部。
我思考的精神或灵魂,是淘洗干净的,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不伤生害物的;以最简单的物质供养最为洁净洗炼的灵魂,关闭肉身几乎所有的欲望阀门,独善其身让精神澄明自我照耀,所谓“三华聚顶、五气朝元”,既要六根清净,也要道法自然,我这里不括清门派,这里是综合的,因为“云层之上一片光明”,所有教派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比如向善,劳动,怜弱,俭约,尊天,不杀生,等。
问:“终南草堂”是怎么建起来的?答:我和几位同道者共同集资20万元,租下这五十亩山林荒野,大家凑钱、自己动手盖房子,置办了这些必需的生活器具,让真心修行者有个好的去处。
问:你这“终南草堂”要接待这么多的道友和修行者,经费怎么办?答:我们也有选择地接受捐助。
问:你自己的生活如何?有家室吗?答:我现在一半时间在终南草堂,一半时间在西安城南编辑《问道》杂志。
我妻子在一家公司工作,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问:对于辟谷,你体验过吗?答: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食物,而是食气,吸收自然能量。
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辟谷养生指导师运用能量来修养身心。
我体验过两次,每次七天。
中间只饮少量水。
开始几天只是睡,下来照常工作,精神还不错,记忆力似乎更好。
我父母曾担心我出家,我说我不重视那种形式上的仪规,我要的是实质。
问:你这里环境这么好,而且有那么多的游人经过,为何不搞些经营收入以补贴草堂的费用?答:所有商业行为都有害于修行。
问:全国类似“终南草堂”这种形式的多吗?答:不多。
国学班是招收学生的,农家乐是要经营利润的,寺庙是要讲究仪规的,终南草堂以自修为主,偶尔也有同道者的研讨。
你是佛家,就按你的修行方式去做;你是道家,或内丹外丹或性命双修你按你的一套;或者儒家,研习十三经;一切皆出自由,没人考试,没人检查,这里只供吃喝居住。
有的修行者每年来住一段时间,就象庙里“挂单”的一样。
问:下边几里许正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很庞大,那是什么?答:那是南方什么人在这里修一座庙。
将来的盘山路会硬化到庙门口。
最后,我们一行给“终南草堂”赠送书法“林泉高致”作为纪念。
张剑锋说:下一步,我打算在上边的密林里修几座“辟谷亭”,专供辟谷人绝世修行。
他指给我们看,说未来的辟谷亭就修建在那个山崖之上:四、“人间天堂”的主人说:我在北京有楼房出租,还有一个18岁的儿子……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下午6点。
我们一行告别“终南草堂”。
下行200米,见到来这里最早的一位修行者冯居士,她年约四十,穴居石室,岩床土灶,她高兴地迎接我们参观她称作“人家天堂”的家,还拿出装在瓶子里的自制食品让大家品尝:她的家叫“人间天堂”,门面正大光明:她亲笔书写的“人间天堂”的广告辞:她给我们诵读自己写的诗歌,唱自己创作的歌曲,用手中的两根木棒打击节凑:她的“人间天堂”建在一块巨石下边,约6平方米,顶上黑色的东西不是帷帐,是巨石的底部。
室内情况如下:她给张平女士讲写在门板上的“爱道”:“真理没有国度,真爱穿越时空;一念一行的正确就是得道,一分一秒的满意就是神仙”:她在门口的石头上刻了“无忧洞”三个大字,她不要人们给她照像,见有人朝她举起相机,就急忙转身躲避:石屋后边有四季不绝的自来水:冯居士自撰的“道气常存”歌:冯居士倡导的“行者十不敢”:一切为都归虚空,一切听都是干扰,一切说都是妄语;一切恨都是对自己的否定;一切浪费就是糟蹋自己……“人间天堂”的灶房:张剑峰说,两年多了,冯居士一直在“终南草堂”帮助灶上干活,但她从不吃草堂灶上的饭;她一般天黑就休息,早晨四五点就起来修炼功课,她没有生过病;有年洪水冲毁了一家人的房子,冯居士曾支助这户人家一万元建房。
我们和冯居士有如下坦率的谈话:问:请问冯居士个人的生活历程是怎么样?何以跑到这儿来修行?答:我是湖南湘潭人,成家在北京,也挣了些钱,买了房子出租收租金,有一个18岁的儿子;父母已亡故,孝道尽到了头。
前夫喜欢白胖女人,这很正常啊,我成全了他,一走了之。
这里是秦岭,中国南北分界,修行最好的地方啊!问:亲人想你怎么办?答:如果真想我,他们会来看我的,我也会像朋友一样接待他们。
问:中国这么大,秦岭这么高,家人不可能找到你啊!答:我和一些故友有联系,我的信息没有隔绝。
问:你的生活来源怎么解决?答:我种了几块地,老天爷给我五谷;偶尔还有不知名的客人在我门上留下米面和食油。
问:知道是谁吗?答:不知道。
或许是游山的,或许是修行的,或许是神仙帮我。
我的门常年不上锁,下边我还修了一个4平方的石屋,专给需要的人休息。
问:你种的粮食够吃吗?答:种一籽,收百籽,怎么不够吃?常怀感恩之心,老天爷就会惦记着你的啊!附:《华商报》记者狄蕊红采访并报导张剑锋的文章摘要: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2008年之前,张剑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学图书编辑,还曾在一家时尚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他与韩寒的出版人路金波是合作伙伴,帮助他策划出版过一些图书。
自从走上寻访终南隐士的道路之后,他的身份变成杂志《问道》的主编,他对隐士的采访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问道》致力于带领读者一起寻找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与中国人一起见证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问道》以文学的形式诠释国学,以现代视角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问道》立足国学,针对当下人们心理需求,以儒、释、道及百家智慧为根本,涉及经济、历史、人文、佛学、生命科学、风水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