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优质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

2. 学习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3. 认识自然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3. 学生能够认识自然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的顺序,数数的方法,自然数的意义。

难点: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掌握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b.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数数,巩固数的顺序。

2. 学习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a. 老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b.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提高数数的熟练度。

3. 学习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a. 老师出示一组小动物图片,要求学生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b. 学生分组进行排序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认识自然数a. 老师讲解自然数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b.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5. 课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巩固所学知识。

b.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和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序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对自然数的认识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七、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第6-10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苏教版1下第3单元《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1下第3单元《我们认识的数》教学设计

第10课时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数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估计能力。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数。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估计,发展数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蚕豆、花生米、黄豆。

教学过程:一、课前调查,生活引入。

谈话:在课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很多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和这些数交朋友,做游戏,你们愿意吗?[设计意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且可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我们知道的数。

1、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44页场景图1师提出听的任务:这几个小朋友在说话时用了哪几个数?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谈话: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觚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2、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给同伴听,比比谁说得好、说得多3、汇报与展示。

4、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活动(二) :年龄中的数。

1、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2、谈话: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要求先说出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

)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听。

3、谈话: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家里人都很关心。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

(出示场景图2。

) 提问1: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门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呢?提问2 :小明家有一个人,年龄比爷爷小,这个人可能是谁?提问3 :小明家有一个人,年龄和你们差不多,这个人是谁?谈话: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0《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3.10《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课主要涉及到的是数的比较和大小,包括1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44页至46页,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出数的大小的顺序。

而教学的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小猪佩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入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然后,我会通过数字卡片和小猪佩奇贴纸等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帮助他们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列的方法。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主题,然后用小字列出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看图填空,把下列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内容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的比较和大小这个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接受这个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快速读出和写下数名。

2.能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掌握数码大小的顺序。

3.能通过数的反复加法和连加法,求出小于10以内的数的和。

4.能灵活应用不等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中数点的情况,求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5.能够轻松将单位长度和距离进行比较,了解基本的物理量单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2.不等式的应用。

3.物理量单位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1)数的读写数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学习数学之前,我们要先掌握如何正确读写数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数字的读法如下: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读法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的读法中,我们要正确使用“零”。

如果一个数以“零”结尾,我们可以省略掉这个“零”。

例如:•10 读作“十”;•100 读作“一百”;•123 读作“一百二十三”。

(2)数的大小比较在认识数字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

在数学中,有两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数的读法和数码大小的比较。

在数的读法中,我们可以比较数字的读法的长短。

例如,两个数字的读法长度不同,那么读法长的数字就大;如果两个数字的读法长度相同,那么我们可以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例如,如果要比较 63 和 58,我们可以先比较十位数,发现两个数字的十位数都是6,那么再比较个位数,发现3大于8,所以63比58大。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码大小的比较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数字有个位、十位、百位等等,我们也可以根据数码的大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例如,对于 27 和 29,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数,发现9大于7,所以29比27大。

2.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是一种比较大小的符号。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果要表示a小于b,我们可以写成a<b。

同理,如果要表示a大于b,我们可以写成a>b。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地数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读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能熟练地数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难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数一数周围的事物,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应用。

2. 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采用数数游戏,让学生从1数到100,边数边拍手,感受数的节奏。

引导学生发现100以内的数是有序的,每个数都有它的大小关系。

3. 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从1开始,逐个教学生读写100以内的数,注意让学生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小棒、石头等物品摆出100以内的数,并互相交流。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读写。

教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在100以内数认识和读写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究问题。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庭物品(如水果、玩具等)摆出100以内的数,并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如电话号码、车牌号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数的意义、数的顺序、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

3. 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数的比较、数的运算、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计算器、教学挂图。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复习数的概念,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数的排列规律。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数的意义、数的顺序、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

3. 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数的概念、数的运算。

2. 提高题:数的应用。

3. 拓展题:数的探索。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4. 作业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第一章:认识数字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0。

2. 学会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掌握0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0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0,如温度计、电话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0。

2. 讲解:讲解数字0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0。

3. 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数字0,并读出来。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书写和朗读数字0时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数字0表示物体个数。

第二章:认识数字1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1。

2. 学会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掌握1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1,如一本书、一个苹果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1。

2. 讲解:讲解数字1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1。

3. 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数字1,并读出来。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书写和朗读数字1时的准确性。

2. 检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正确使用数字1表示物体个数。

第三章:认识数字2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认识数字2。

2. 学会用数字2表示物体个数,掌握2的写法和读法。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

2. 数字2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2,如两个苹果、两只鸟等,让学生注意到数字2。

2. 讲解:讲解数字2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和朗读数字2。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写1100的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对数序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

2. 数序的认识和运用。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1100的认识和读写,数序的认识。

2. 教学难点: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数序图。

3.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数字有直观的认识。

2. 新课导入:使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读写。

3. 深入学习:通过数序图,让学生理解数序的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数字1100的读写。

2. 数序的认识。

3. 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出1100的数字。

2. 让学生按照数序排列数字。

3. 让学生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学生对数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3. 需要加强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引导和训练。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水果、玩具、书籍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并触摸到这些物品,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字来描述这些物品的数量。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里有多少个苹果?”学生通过数数来回答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数字的概念。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从1到100。

教师可以先展示数字1的卡片,并教授如何正确读写这个数字。

接着,教师可以逐渐展示更大的数字,引导学生一起读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者互动活动,如“快速找出数字”或“数字接龙”,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识别数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案:我们认识的数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将从认识数字0开始,逐步学习数字1到10的读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拆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读写出数字0到10,理解它们的组成和拆分,培养学生们的数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0到10的读写,以及它们的组成和拆分。

难点:数字的拆分,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开始上课后,我会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些数字游戏,如数数、接龙等,让学生们迅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2. 认识数字0(5分钟)我会拿出数字卡片,向学生们介绍数字0,让学生们反复读写,并理解数字0的意义。

3. 学习数字1到10(10分钟)接着,我会逐一介绍数字1到10,让学生们读写,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

4. 数字的组成和拆分(10分钟)我会用具体的例子,如数字6,来讲解它的组成和拆分。

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数字的组成和拆分。

5. 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如给出数字,让学生们写出它的组成和拆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0到100 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设计1. 抄写数字0到10各5遍。

2. 给出数字,写出它的组成和拆分。

如:数字6。

3. 思考: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字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数字0的认识在认识数字0的环节中,我会特别强调数字0的特殊性。

数字0不仅是数字序列的起始点,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都没有的数量。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们认识的数》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上册的学习,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但是,学生对数的顺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等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数数、比较、排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能够独立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数的排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礼物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数字宝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一天,数字宝宝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来了哪些数字宝宝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观察、数一数,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

如:“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有几个数字宝宝。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

如:“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教学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数的排序、比较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5.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重点1.认识自然数1~9,并能说出它们的读音。

2.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3.能辨认1~9中的奇偶数。

4.能指认比大小的标准。

教学难点1.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

2.能用数码和数符表示自然数1~9。

教学内容1. 自然数1~91.教师向学生出示1~9的数字卡片。

2.学生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相应的读音。

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9的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纸牌,上面写着0。

2.教师向学生解释0的概念和作用,比如0表示没有东西。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0的作用,比如电话号码最后一位缺失时,用0代替。

3. 奇偶数1.教师向学生写上1~9的数字卡片。

2.教师讲解奇偶数概念。

3.教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并指出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4. 比大小1.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卡片。

2.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比大小,并引导学生分别用“大”、“小”、“一样大”来比较数字大小。

3.引导学生用数码和数符表示1~9中的自然数,并在比大小时使用。

教学方式本课采取讲解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反馈,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互动。

2.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联欢活动,提高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3.在评估方面,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游戏等操作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确认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让学生认识自然数1~9,掌握0的概念和作用,辨认奇偶数以及比大小的标准。

通过此次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比较大小,为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2023模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2023模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2023模板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2023模板1教案示例乘车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乘车二、活动二:乘车(一)教学主题图11.出示图片:乘车图1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2.教师提问.(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3.小组讨论.4.集体反馈.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二)教学主题图21.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2.出示图片:乘车图2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4.集体反馈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三)教学主题图31.出示图片:乘车图4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6-3-3=0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三、活动三:动手摆(一)摆圆片列式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四、活动四:日常生活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六、板书设计乘车2+1+4=7 7-3+2=6 6-3-3=0教案点评: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2. 掌握数的顺序,能较熟练地从1数到100。

3. 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

难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玩具、水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0以内的数。

2. 新课导入: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数数比赛,每组从1数到100,数得又快又准确的组获胜。

4. 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或水果,进行数数练习。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数数,还学会了数的顺序和组成。

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数数的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孩子用家里的物品进行数数练习,拍照记录,并发到班级群。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数的组成教学中,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和关注。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一、数数1. 认识10以内的数,能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能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以内的数,并能用数词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苹果、小球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

2. 引导学生用手指帮助记忆数数,如用手指捏住物品,一个一个地数。

3. 教师和学生一起数数,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词。

二、认识数字1. 认识0-9的数字,能正确书写数字。

2. 能理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0-9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数字。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教师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3. 教师讲解数字的位置,如个位、十位,并用示例展示。

三、数的组成1. 理解10以内的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

2. 能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的数的组成,如5可以由2和3组成。

2. 学生能够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5个苹果,让学生用实物或图片表示5的组成。

2. 引导学生思考5可以由哪些数字组成,如2和3。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实物或图片表示数的组成。

四、数的比较1. 能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如3小于4。

2. 能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表示小于,>表示大于。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如3小于4。

2. 学生能够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表示小于,>表示大于。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4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比较哪个多哪个少。

2. 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数的比较,如3<4表示3小于4。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数的比较。

五、数的加减法1. 理解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如3+2=5。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能够用数码和数量相互对应,初步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3.能够初步认识十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掌握数的加减法。

4.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读写方法。

•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法。

2. 教学难点•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打开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带领学生读课题“我们认识的数”,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数?”2.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比如电话号码、汽车牌照、价格等,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广泛应用。

2. 认识数1.让学生看一组数码,比如5,8,6,让学生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意义,如何读这些数字。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读写数。

3. 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1.让学生通过实物对照理解数字的数量,如让学生拿5只铅笔,8只铅笔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大小,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4. 认识十以内的数1.让学生认识十以内的数。

2.先让学生数出10以内的数,随机取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它的大小顺序把其他数排列在它的两侧。

3.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通过实物对照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5. 总结1.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忆所学的数的认识、数码大小关系和十以内数的顺序排列及加减法。

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作业。

四、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与所学数字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形成真正的认知。

2.组合拆分法:通过实物对比和拆分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码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数的概念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写数码,并能够对数码进行排序。

3.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大小关系、顺序排列及加减法是否掌握。

六、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生活中。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我们认识的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概念。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知道数的顺序,能够用数来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知道数的顺序。

2.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用数来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数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概念。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图片、玩具等。

2.准备数数卡片,用于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玩具,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说一说。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数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大小,理解数的顺序。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数的顺序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用数来描述。

通过这个环节,巩固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数的顺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概念。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如数数练习,用数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和读写数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1-10,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排序。

2. 学习数的组成,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

3. 学习数的加减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学习数的比较,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数的分解和组合,数的比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加减法计算器、大小比较工具。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理解数字的意义。

3. 操作:让学生通过计数器、卡片等工具,进行数的操作和练习。

4. 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他们的观察和操作经验。

5.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读写、加减法、比较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让学生观察和读写。

2. 用图表或图片展示数的分解和组合,让学生理解。

3. 用加减法计算器展示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操作和练习。

4. 用大小比较工具展示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理解和练习。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数字1-10,读写和排序。

2. 让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和组合练习。

3. 让学生进行数的加减法练习。

4. 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我们认识的数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我们认识的数》苏教版(2023秋)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活动围绕《我们认识的数》这一主题展开,整体来看,学生们对整数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发现,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们对数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尤其是在数数和比较大小这两个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数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容易混淆。在讲解数位时,我应该更加细致地引导他们观察数位之间的关系,用更多的实例来说明数位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位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们认识的数》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数的概念,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整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数列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与形的关系;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沟通。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大小比较、数位的认识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整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整数的大小比较和数位的认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数相关的问题,如数数的方法、整数加减法的应用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我们认识的数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棒、图片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棒、数字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00以内的数。

2.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并掌握。

3. 数数练习:教师给出一个数,学生能够迅速数出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4. 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两个数,学生能够判断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5.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内容,正确数出数量,并进行大小比较。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以及数数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加强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如玩具、书籍等,并尝试进行大小比较。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

九、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的游戏,如数数比赛、大小比较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精品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精品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认识的数》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一(下)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2(使学生经历猜一把花生和黄豆粒数的过程,培养估计意识,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3(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100内的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猜一把花生米和黄豆粒数的过程,培养估计意识,逐步提高估计的能力.[教学准备]教科书44、45页的插图以及相关数学史知识制成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三个塑料袋,各存放蚕豆、花生米、黄豆若干;一个塑料筐,用来数花生米和黄豆,防止滚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喜洋洋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谈话: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1(“说一说”(1)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启发: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明确: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第二部分引导: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提出要求: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
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里人都很关心。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

(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

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呢?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 、“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成。

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再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3)讲述: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
花生米的粒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
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之外,你还想数什么?
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三、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

最后让我们
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