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钢中的合金元素
碳含量,%
开启γ相区相图的特点
合金元素在γ-Fe中可以无限固溶,因而使γ相区存 在的温度范围显著变宽,使δ和α相区明显缩小, 当固溶度较大时甚至在室温温度也仍可使钢保持 为单相奥氏体。奥氏体形成元素如镍,本身就具 有面心立方点阵;而锰和钴的多型性固态相变晶 型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着面心立方点阵。 钴的特殊性,它开启γ相区,但却使Α3温度略微升 高,这使钴产生了一些反常的行为(如降低钢的 淬透性)。
最为简单的相图,右边往往是一匀晶相图 (开启γ相区相图由于上面开口连接液相, 故一般应有一包晶相变) α-Fe与δ-Fe相区合并
缩小γ相区相图
A4
温 度
γ
δ
A3
α
Fe
缩小γ相区相图的特点
出现金属间化合物限制合金元素的固溶 高于Α3温度出现包析相变:γ+金属间化合物 →α,该温度下合金元素在γ-Fe中的固溶度 小于在α-Fe中的固溶度 γ相区的右端点一般连接一共析相变: δ→γ+金属间化合物,该温度下合金元素在 γ-Fe中的固溶度小于在δ-Fe中的固溶度
钢中基础相
α-铁,室温稳定,体心立方点阵,点阵产生 0.286645±1nm,由此计算出的最小原子间 距为0.248240nm,配位数为12时的原子直 径为0.25715 nm,理论摩尔体积为 0.709165×10-5m3/mol,理论密度为 7.875Mg/m3,通常采用的实际测定密度 7.870Mg/m3,室温线胀系数11.8×10-6/K。 合金化后称为铁素体
钢中的碳化物
碳化物
TiC
VC FCC
NbC FCC
ZrC FCC
TaC FCC
WC 六方
Mo2C 六方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当的碳含量可以增强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适用于焊接和冷冲压加工;碳含量在0.2%到0.5%之间的钢称为中碳钢,具有适中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碳含量大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和弹簧。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铁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钢铁的热膨胀系数。
适当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铁的刚性和强度,并且有利于热处理。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强度。
锰的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4.磷(P):在低碳钢中,磷可减少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在高碳钢中,磷可改善钢铁的切削性能。
因此,磷含量需要适度控制。
5.硫(S):硫可增加钢铁的切削性,但会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高质量的钢铁制造中,硫含量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氧化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
镍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8%到25%之间。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和抗热变形能力。
钼还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钼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1%到10%之间。
9.钛(Ti)、铌(Nb)、钒(V)等微量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常用作钢铁的强化剂,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改善钢铁的热处理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处理,可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钢中常见元素对钢的各种性能影响
1、 SiSi的熔点1410℃,是缩小γ相区、形成γ相圈的元素,在α铁和γ铁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8.5%及2.15%。
Si是钢中常见元素之一,Si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Mn、Cr、V。
所以在炼钢中为常用的还原剂和脱氧剂。
为保证质量,除沸腾钢的半镇静钢外,Si在钢中含量应不小于0.10%,作为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Si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而是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于铁素体或奥氏体中。
Si固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可起到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在常见元素中仅次于P,而较Mn、Ni、Cr、W、Mo、V等为强。
但Si量超过3%,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延展性。
低Si含量对钢的抗腐蚀性能有显著增强作用。
Si含量为15~20%的Si铁是很好的耐酸材料,对不同温度和浓度的硫酸、硝酸都很稳定。
但在盐酸和王水的作用下稳定性很小,在HF酸中则不稳定。
高Si铸铁之所以抗腐蚀,是由于当开始腐蚀时,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薄层,阻碍着酸的进一步向内侵蚀。
含Si的钢在氧化气氛中加热时,表面也形成SiO2薄层,从而提高钢在高温时的抗氧化性。
在Cr、Cr-Al、Cr-Ni、Cr-W等钢中加Si,都将提高它们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各种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约2%的Si,可以增强它们的高温不起皮性。
Mn钢加Si也可以提高它的抗氧化性。
但Si含量高时,钢的表面脱碳倾向加剧。
Si提高钢中固熔体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Si还可以增强钢在自然条件下的耐腐蚀性,特别时增高局部腐蚀的抗力。
Si含量较高时,对焊接性不利,并易导致冷脆,还降低钢的被切削性;对中高碳钢回火时易产生石墨化。
2、 MnMn的熔点1244℃,扩大γ相区,形成无限固熔体。
Mn与硫形成MnS,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可防止因硫而导致的热脆现象,从而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在工业用钢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Mn。
Mn与Fe形成固溶体,提高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是碳化物的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中取代一部分铁原子。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基本金属中,以改变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材料。
钢是一种合金,其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性。
首先,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
例如,添加镍和铬可以增强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钴和钨的添加可以增强钢的抗磨性和高温强度,使其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
钛和铌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焊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其次,合金元素可以改变钢的化学性质。
例如,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硬化性能,促进碳的溶解和扩散。
磷和硫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硅的加入可以提高钢的热导率和抗腐蚀性能。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钢的化学性质。
此外,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热性能。
例如,添加铝和钛可以提高钢的氧化稳定性,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更好的耐热性。
镍和铜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导热性能,在高温下具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
铍和银的添加可以提高钢的导电性能,使其适用于电气工程。
同时,合金元素还可以改变钢的结构和相变性。
例如,钼和钒的加入可以改善钢的定向结构,提高其强度和塑性。
锑和铅的添加可以促进钢的相变行为,改善其物理性能。
通过对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控制,可以调节钢的晶粒尺寸、晶界强度和晶界活性,从而改善钢的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质、热性能和结构性能,使钢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合理的合金设计和控制是制造高品质钢材的关键。
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三、各种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目前在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铬(Cr),锰(Mn),镍(Ni),硅(Si),硼(B),钨(W),钼(Mo),钒(V),钛(Ti)和稀土元素(Re)等。
五大元素:硅、锰、碳、磷、硫。
五大杂质元素:氧、氮、磷、硫、氢。
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硅可提高强度、高温疲劳强度、耐热性及耐H2S等介质的腐蚀性。
硅含量增高会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增加锰含量对提高低温冲击韧性有好处。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Mo,Al,Cu,W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Mo,Al,Cu,W对钢铁性能的影响MO元素1、可明显的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2、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3、钼可增加钢之最大强度及硬度,因此在合金钢中也颇为重要。
a.能改善钢在高温之抗拉及潜变强度。
b.在工作红热情况下,能使钢之硬度保持不变。
c.高速工具钢含钼,可予以较佳之切割性能。
d.合金钢中加入钼可去除回火脆性。
4、提高钢的淬透性,含量0.5%时,能降低回火脆性,有二次硬化作用。
提高热强性和蠕变强度,含量2%~3%时,提高抗有机酸及还原性介质腐蚀能力;5、钼的良好作用是:1)细化晶粒的作用比W更强,所以可降低钢的过热倾向性,提高强度、硬度、热稳定性。
2)Mo在钢中会使锻件σb、σs、HB↑,而使δ、ψ、αk↓。
提高M体回火稳定性,与Cr、Ni结合可大大提高淬透性,可细化晶粒,提高韧性,使锻造加工容易。
3)降低回火脆性,对某些结构钢可消灭回火脆性(如24CrMoV5),所以可提高强度而塑性并不降低,钼可提高钢的冲击韧性。
①又一说是合金元素(包括Mo在内)均只有抑制回火脆性的作用而不能达到消除回火脆性。
Mo的影响是:含量达0.2%即有良好作用。
所以普通合金结构钢含Mo0.25~0.4%对放置回火脆性温度范围550~600℃长期工作的钢才规定含Mo为0.5~0.6%,当含Mo量超过一定值时(对低碳钢此限为1.0%),则反而会使高温回火水冷钢变脆。
Mo钢长时间回火易变脆。
②当含P和Mo较高时,即使有Mo或W等也仍不能避免回火脆性产生。
③附带说说降低回火脆性的方法(见上段)。
4)提高钢的的矫顽力,改善磁性。
5)其碳化物也很稳定,它并阻止其它碳化物析出。
高温也很难向固溶体转移。
6)钼可代钨(因为原子量成半关系,所以可用1%Mo 代替2%W)。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溶入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中,以固溶体的溶质形式存在形成强化相,如溶入渗碳体形成合金渗碳体,形成特殊碳化物或者金属间化合物形成非金属夹杂,如合金元素与O、N、S形成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有些元素如Pb、Ag等游离态存在。
一、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1 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奥氏体形成元素)使A4点上升,A3点下降,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扩大无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Ni, Mn, Co有限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C, Cu, N2. 缩小奥氏体区的元素(铁素体形成元素)使A4点下降,A3点上升,导致奥氏体稳定区域缩小完全封闭奥氏体区的元素:Cr, Ti, V, W, Mo, Al, Si缩小奥氏体区,但不使之封闭的元素:B, Nb, Zr二、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1.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B, N, Ni, Cu, Co, Al, Si等它们不能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可以固溶于铁中形成固溶体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右边2. 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Ti, Zr, Nb, V, W, Mo, Cr, Mn, Fe这些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左边它们都可与碳元素形成化合物,但形成的碳化物的性质差别很大Fe-C相图是研究钢中相变和对碳钢进行热处理时选择加热温度的依据,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
钢中有三个基本的相变过程: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以及淬火马氏体回火时的转变。
合金元素对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影响合金元素对减小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Ti、V、Zr、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晶粒。
W、Mo、Cr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中等。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u、Co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作用轻微。
Mn、P有助于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分解过程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外都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减慢珠光体类型转变产物的形成速度。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这些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金元素及其作用:1.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高碳钢含碳量超过0.6%,通常用于制造刀具和机械零件。
中碳钢常用于制造车轴、齿轮等。
低碳钢含碳量少于0.3%,其韧性较好,常用于制造汽车结构部件等。
2.硅(Si):硅用于降低钢的液相温度和粘度,促进钢的液相区域扩大。
它还能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硅常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变压器等。
3.锰(Mn):锰能够提高钢的韧性和延展性,并抑制高温下的晶界腐蚀。
锰常用于制造桥梁、建筑结构等。
4.磷(P):磷用于提高低碳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过高的磷含量会降低钢的可焊性。
因此,磷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硫(S):硫能够提高钢的切削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
但高硫含量的钢会降低钢的可焊性和韧性,同时还容易形成疏松铸态组织。
6.铬(Cr):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提高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铬还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压力容器、船舶等。
7.镍(Ni):镍能够提高钢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它还能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因此常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
8.钼(Mo):钼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它常用于制造汽车结构部件、涡轮发动机等。
9.钒(V):钒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热性能。
钒主要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齿轮等。
总而言之,钢中各种合金元素的添加能够改善钢的机械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等。
通过适当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生产出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各类钢材。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合金元素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加入到钢铁中,以改变钢铁的特性和性能。
在钢铁中的合金元素存在形式主要有溶解形式和沉淀形式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会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溶解形式可以使钢铁具有均匀的组织结构。
例如,镍等元素可以在钢中溶解,使得钢铁具有面心立方的组织结构,提高钢铁的延展性和韧性。
另一方面,合金元素的沉淀形式会形成钢中的非均匀相,如碳化物、硫化物和氧化物等。
这些非均匀相可以改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其次,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铁的力学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溶解在钢中的合金元素可以通过固溶强化作用,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例如,铬元素可以增加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钼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耐蚀性。
沉淀在钢中的合金元素则可以通过位错阻力和弹性应变能的杂化作用,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此外,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对钢铁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产生影响。
合金元素的溶解形式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
例如,钼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镍元素可以增加钢铁的耐腐蚀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
另外,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还可以影响钢铁的加工性能。
合金元素的沉淀形式会对钢铁的加工硬化率、红脆倾向以及可焊性产生影响。
沉淀相的形成会使钢的加工硬化率增加,加工性能降低。
而合金元素的溶解形式可以通过调整钢铁的化学成分,改善钢铁的可焊性。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钢铁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等方面产生影响。
合金元素的选择和调控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钢铁的成分,以满足不同场合对钢铁性能的需求。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常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除了碳以外,合金元素可以通过添加的方式对钢的性能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以下是合金元素对钢的一些主要影响。
1.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可改善钢的润湿性和热处理性能。
添加适量的硅可以减少钢液在浇注过程中的气孔和缩松缺陷。
此外,硅还可以提高钢的抗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例如,不锈钢中的硅可以提高钢的耐酸性能。
2.锰(Mn)锰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适量的锰可以增加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锰还能够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同时减少钢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问题。
3.硒(Se)硒是一种稀有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铸造钢的强度和韧性。
适量的硒可以改善钢的发红敏感性,防止钢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氧化和开裂问题。
4.镍(Ni)镍是一种典型的合金元素,常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例如高温合金和耐热钢。
添加镍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尤其是对于抵抗硫酸腐蚀和海水腐蚀的能力。
此外,镍还能够改善钢的延展性和冷加工性能。
5.钼(Mo)钼是一种特殊的合金元素,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热性能。
添加适量的钼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蚀性能,例如在制造高温合金和不锈钢中广泛使用。
6.铝(Al)铝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可以调节钢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
添加适量的铝可以减少钢中的热处理变形和开裂问题,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
铝还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降低钢的密度。
7.硼(B)硼是一种特殊的合金元素,通过形成硼化物的方式,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热处理性能。
添加适量的硼可以提高钢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能,使其适用于制造工具钢和切削工具。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合金元素,还有其他一些合金元素如钒、钨、铬、铌等都可以对钢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以及添加的含量,能够使钢材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然而,合金元素的添加也需要考虑其对钢的成本、焊接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其他问题,如氧化、变色等。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 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钢材中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材料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度等影响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环保,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晶强化。
结晶强化就是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在凝固结晶以后获得良好的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从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
它包括:(2)形变强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塑性变形可以提高其强度。
这是由于材料在塑性变形后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所致。
(3)固溶强化.通过合金化(加入合金元素)组成固溶体,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固溶强化。
(4)相变强化。
合金化的金属材料,通过热处理等手段发生固态相变,获得需要的组织结构,使金属材料得到强化,称为相变强化。
(5)晶界强化。
晶界部位的自由能较高,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空穴,在低温时,晶界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因而晶界强度高于晶粒本身;但在高温时,沿晶界的扩散速度比晶内扩散速度大得,晶界强度显著降低。
因此强化晶界对提高钢的热强性是很有效的。
硼对晶界的强化作用,是由于硼偏集于晶界上,使晶界区域的晶格缺位和空穴减少,晶界自由能降低;硼还减缓了合金元素沿晶界的扩散过程;硼能使沿晶界的析出物降低,改善了晶界状态,加入微量硼、锆或硼+锆能延迟晶界上的裂纹形成过程;此外,它们还有利于碳化物相的稳定。
(6)综合强化。
在实际生产上,强化金属材料大都是同时采用几种强化方法的综合强化,以充分发挥强化能力。
例如:1)固溶强化十形变强化,常用于固溶体系合金的强化。
2)结晶强化+沉淀强化,用于铸件强化。
3)马氏体强化+表面形变强化。
对一些承受疲劳载荷的构件,常在调质处理后再进行喷丸或滚压处理。
4)固溶强化+沉淀强化。
对于高温承压元件常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
有时还采用硼的强化晶界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
2.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根据合金元素与碳的作用不同,可将合金元素分为两大类:碳化物形成元素,它们比Fe具有更强的亲碳能力,在钢中将优先形成碳化物,依其强弱顺序为Zr、等,它们大多是过渡族元素,在周期表上均位Fe、Mn、Cr、Mo、W、V、Nb、Ti 于Fe的左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包括Ni、Si、Co、Al等,他们与碳一般不生成碳化物而固溶于固溶体中,或生成其它化合物如AlN,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第一部分钢铁中的合金元素
A1
热处理时常用的冷却方
式有两种:一是等温冷却
(常用于理论研究);二是
连续冷却(常用于生产)。
2、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曲线的绘制 通常将处于A1以下温度尚未发生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
奥氏体。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实质上是过冷奥氏体的组织 转变。
1)等温冷却试验: (a) 首先将若干薄圆片状试样放入锡熔炉中,在高于共 析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奥氏体化;(b)将上述奥氏体化后 的试样迅速放入另一锡熔炉保温,炉温低于共析温度; (c)依据试样保温时间的差异,分别从炉中取出试样, 置于水中快冷; (d)磨制金相试 样,并观察显微 组织。
溶质原子的以上行为都是为了使点阵得到松弛,从而 降低系统的内能.
不同溶质原子在位错周围的分布状态
晶界偏聚的影响因素
晶界区溶质偏聚的函数表达式:
β Cg exp( E )
C0
RT
其中,Cg ̄ ̄ ̄偏聚在晶界区的溶质浓度;
C0  ̄ ̄ ̄基体中的溶质浓度;
β ̄ ̄ ̄晶界区的溶质原子富集系数,表征溶质的晶
偏聚倾向。
晶界偏聚的其它问题
➢ 溶质原子的偏聚温度
表:一些溶质原子出现晶界偏聚和柯氏气团的温度范围
H
C、N
P Mo、Nb(铌)
0℃以下 室温附近 >350 ℃
>500 ℃
➢ 溶质原子的偏聚区宽度 溶质原子的偏聚区宽度受晶界区宽度窄的影响,一般
在nm级范围,如P:6nm;Sb(锑):7nm。
➢ 各种溶质元素在晶界偏聚中的相互影响 1、偏聚位置的竞争,E越大的元素有限偏聚; 如Ce(铈)> P 2、影响晶界偏聚的速度; 如Ce能减慢Sb在Fe晶界的偏聚速度 3、影响偏聚元素在晶内的溶解度; 如La(镧)的存在,降低了P和Sn在晶内的溶解度 4、出现共偏聚。
钢铁材料中的八大元素
钢铁材料中的八大元素钢铁材料中的八大元素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铁(Fe)、氮(N)、氧(O)。
这些元素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和影响如下:1.碳(C):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显著影响钢的强度、硬度和塑性。
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
建筑用钢的含碳量通常要求在0.22%以下。
2.硅(Si):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中,适量的硅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对塑性、冲击韧性等无显著不良影响。
但含量过高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和可焊性。
3.锰(Mn):是一种弱脱氧剂,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也能改善钢材的韧性。
锰在钢中还能与硫形成硫化锰,从而减少硫的有害影响。
4.磷(P):通常被视为有害元素,因为它会增加钢的冷脆性,降低其冲击韧性。
然而,在某些特定类型的钢中,磷可以用来提高强度。
5.硫(S):也是一种有害元素,它会降低钢材的焊接性和耐腐蚀性,增加热脆性。
在炼钢过程中应尽量降低硫的含量。
6.铁(Fe):是钢的基本元素,普通碳素钢中约占99%。
铁是构成钢铁材料的主要成份。
7.氮(N):在钢中通常被视为有害元素,因为它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尤其是在铝脱氧的镇静钢中。
然而,适量的氮可以作为合金元素提高钢的强度。
8.氧(O):在钢中也是有害元素,它会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
炼钢过程中会采取措施减少氧的含量。
这些元素的存在和比例决定了钢铁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相结构,进而影响了钢铁的宏观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
通过调整这些元素的含量,可以制造出满足不同需求的钢铁产品。
钢材中化学成分与性能间的关系
钢铁中化学成分与性能间的关系1、生铁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生铁的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碳(C):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游离碳(石墨),主要存在于铸造生铁中,另一种是化合碳(碳化物),主要存在于炼钢生铁中,碳化物硬而脆,塑性低,含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强度和硬度,含量过多,则使生铁难于切削加工,这就是炼钢生铁切削性能差的原因。
石墨很软,强度低,它的存在能增加生铁的铸造性能。
硅(Si):能促使生铁中所含的碳分离为石墨状,能去氧,汉能减少铸造的气眼,能提高熔化生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量,但含硅过多,也会使生铁变硬变脆。
锰(Mn):能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
在高炉炼制生铁时,含锰量适当,可提高生铁的铸造性能和切削性能,在高炉里锰还可以和有害杂质硫形成硫化锰,进入炉渣。
磷(P):属于有害元素,但磷可使铁水的流动性增加,这是因为硫减低了生铁熔点,所以在有的制品内往往含磷量较高。
然而磷的存在又使铁增加硬脆性,优良的生铁含磷量应少,有时为了要增加流动性,含磷量可达1.2%.硫(S):在生铁中是有害元素,它促使铁与碳的结合,使铁硬脆,并与铁化合成低熔点的硫化铁,使生铁产生热脆性和减低铁液的流动性,故含硫高的生铁不适于铸造细件。
铸造生铁中硫的含量规定最多不超过0.06%。
2钢2.1 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1.1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Mn、Si、S、P、O、N、H等元素。
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
这些杂质对钢材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保证钢材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1)硫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烧焦炭。
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
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
而钢材料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钢铁是一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其性能取决于许多因素,化学元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化学元素会对钢铁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1.碳(C):碳是钢铁的主要合金元素,它的存在可以使钢铁变得坚硬和耐磨。
通过控制碳含量,可以调整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较高的钢铁被称为高碳钢,其硬度较高,但韧性较差。
而碳含量较低的钢铁被称为低碳钢,其韧性较高,但硬度较低。
2.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
适量的硅含量可以改善钢铁的铸造性能和热处理性能。
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导率,提高其电磁性能。
3.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硬度。
锰含量通常在0.3%~1.5%之间。
锰还可以提高钢铁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延长钢铁的使用寿命。
4.磷(P):磷是一种杂质元素,通常需要控制其含量。
高磷含量会降低钢铁的韧性,并使其易于开裂。
因此,钢铁中的磷含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磷含量可以通过矿石的选择和冶炼过程中的控制来进行调节。
5.硫(S):硫也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类似磷,高硫含量会导致钢铁的脆性增加。
此外,硫还会降低钢铁的延展性和焊接性能。
因此,控制钢铁中的硫含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所述的元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合金元素也会对钢铁的性能产生影响,如铬、镍、钼等。
铬可以提高钢铁的耐蚀性,镍可以提高钢铁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
不同的合金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调整钢铁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特性,以满足不同工程中的需求。
因此,在钢铁制造过程中,对化学元素含量和配比的控制是十分关键的。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铬Cr 铬在钢中的角色多元且重要,它会形成稳定而硬的碳化物,而且具有抗蚀性,其主要作用有:a、增进钢的硬化能力和渗碳作用。
b、使钢在高温时具有高强度。
c、能增加耐磨耗性。
d、增高钢的淬火温度。
e、能增进钢的抗腐蚀性。
2、镍Ni 镍在钢中的影响有:a、增进钢的硬化能力。
b、能降低热处理时的淬火温度,因为在处理时的变形小。
c、能增加钢的韧性。
d、高镍合金钢能耐腐蚀,例如:不锈钢就含有8%左右的镍。
3、钨W 钨能耐高温,而且溶于钢中会与碳形成碳化物成为碳化钨,能提高钢的强度。
此外,a、钨能提高钢的淬火温度。
b、加强钢钢的断面组织细微化,抵抗挥霍软化。
c、可以降低淬火时钢的晶粒生长趋势。
d、钨钢刀具有红热硬度。
e、可增加钢的保磁性,故可配入钢中而制造永久磁钢。
4、钒V 钒可以无限量固溶入钢中,并能阻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钒在钢中有脱酸除氧的能力,故含钒的钢,其断面结晶密实,此外,钒的作用还有:a、能提高淬火温度。
b、改善硬化能力,高温淬火加热时,能阻止其晶粒生长。
c、有助于钢的结晶组织细微化。
5、锰Mn 锰亦为钢中的重要元素,其作用及影响如下:a、添加适量时,锰含量增加可增加钢的最大强度及硬度。
b、锰有脱氧及脱硫的功效,故锰能发挥钢的锻造性与可塑性。
c、锰在钢中含量多,可降低钢的淬火温度。
d、可增进钢的硬化深度,尤其在含碳量高的由硬性锰钢最为显著。
6、钼Mo 钼可增加钢的最大强度及硬度,因此,在合金钢中也颇为重要:a、能改善钢在高温下抗拉及潜变强度。
b、在工作红热情况下,能使钢的硬度保持不变。
c、高速工具钢含钼,可予以较佳的机器切割性能。
d、合金钢中加入钼可去除回火脆性。
7、钴Co 钴为制造合金钢的重要元素,在钢中可以生成碳化物,但也可能有不良影响,它具有以下特性:a、钴可替代镍,如增加强度及耐热等性能。
b、会降低钢的硬化能。
c、能提高钢的淬火温度。
d、增加钢的保磁能力,故为制造磁石钢的主要元素。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除了铁和碳之外,钢中常常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对钢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钢中,合金元素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1. 固溶体形式:合金元素可以以固溶体的形式溶解在钢的基体中。
在钢的冷却过程中,合金元素会与铁原子形成固溶体,使钢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
固溶体的形成可以改变钢的晶格结构,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2. 化合物形式:合金元素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当合金元素与铁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能够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例如,钢中常常添加的铬元素会与铁原子形成氧化铬化合物,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3. 悬浮形式:在一些情况下,合金元素也可以以悬浮的形式存在于钢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钢中。
由于合金元素的溶解度有限,当超过一定含量时,合金元素就无法完全溶解在钢中,而形成悬浮的小颗粒。
这些悬浮的颗粒可以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多的悬浮颗粒也可能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存在形式之外,合金元素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于钢中,如析出物、过渡相等。
这些存在形式的不同会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钢材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量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钢材性能。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对钢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可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蚀性等方面的特性。
因此,在钢铁工业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不仅与合金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钢的冶炼工艺、热处理过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只有充分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才能更好地控制钢材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钢材性能的需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固溶体形式、化合物形式和悬浮形式。
这些存在形式的不同会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钢铁工业中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是非常重要的。
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铁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工程材料,由铁和少量碳以及其他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钢铁的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 碳(Carbon):碳是钢铁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其添加可以增加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具体来说,碳在钢铁中形成了碳化铁颗粒,这些颗粒使钢铁更加坚硬。
同时,适量的碳还可以提高钢铁的可加工性和耐磨性。
2. 硅(Silicon):硅的添加可以改善钢铁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热稳定性。
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性,使其成为非磁性材料。
硅还可以促进钢铁中的纯净化过程,去除杂质并提高钢铁的质量。
3. 锰(Manganese):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锰还可以有效地抑制钢铁中的气体和杂质形成,并提高钢的挠曲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4. 磷(Phosphorus):磷是钢铁中最常见的杂质之一,但适量的磷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然而,过量的磷会导致脆性,并降低钢铁的延展性。
因此,通常需要控制磷含量。
5. 硫(Sulfur):硫是钢铁中另一个常见的杂质元素。
适量的硫可以提高钢铁的易切削性和加工性。
然而,过量的硫会降低钢铁的韧性和延展性,并导致热处理过程中的裂纹和剪切断裂。
6. 钼(Molybdenum):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钼还可以增加钢铁的耐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7. 铬(Chromium):铬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氧化层,保护钢铁不被氧化,从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8. 镍(Nickel):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抗腐蚀性能。
镍还可以改善钢铁的可塑性和加工性,并提高钢铁在高温下的性能。
9. 钒(Vanadium):钒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钒还可以改善钢铁的耐热性和热处理特性。
10. 钛(Titanium):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在不锈钢中的作用合金元素指的是在炼金属的时候加入一定量一种或多种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可以获得材料的特殊性能,如提高强度、改善抗氧化性能、提高塑性和工艺性能等。
而这些加进去的辅助性元素材料就叫作合金元素。
各种元素对不锈钢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和作用1.铬(Cr)在不锈钢中的决定作用:决定不锈钢性属的元素只有一种,这就是铬,每种不锈钢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铬。
由于铬形成的致密、稳定的三氧化二铬,阻止了介质对金属机体的继续深入腐蚀。
迄今为止,还没有不含铬的不锈钢。
铬之所以成为决定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根本的原因是向钢中添加铬作为合金元素以后,促使其材料机体向有利于抵抗腐蚀破坏的方面发展。
这种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说明:①铬使铁基固溶体的电极电位提高②铬吸收铁的电子使铁钝化,钝化是由于阳极反应被阻止而引起金属与合金耐腐蚀性能被提高的现象。
2.碳(C)在不锈钢中的两重性碳是工业用钢的主要元素之一,钢的性能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碳在钢中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形式,在不锈钢中碳的影响尤为显著。
碳在不锈钢中对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碳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并且作用的程度很大(约为镍的30倍),另一方面由于碳和铬的亲和力很大,与铬形成—系列复杂的碳化物。
所以,从强度与耐腐烛性能两方面来看,碳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是互相矛盾的。
认识了这一影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使用要求出发,选择不同含碳量的不锈钢。
例如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也是最起码的不锈钢——0Crl3~4Cr13这五个钢号的标准含铬量规定为12~14%,就是把碳要与铬形成碳化铬的因素考虑进去以后才决定的,目的即在于使碳与铬结合成碳化铬以后,固溶体中的含铬量不致低于11.7%这一最低限度的含铬量。
同时,含碳量不同,强度与耐腐蚀性能也是有区别的,0Cr13~2Crl3钢的耐腐蚀性较好但强度低于3Crl3和4Cr13钢,多用于制造结构零件,后两个钢号由于含碳较高而可获得高的强度多用于制造弹簧、刀具等要求高强度及耐磨的零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一、碳碳是钢铁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区分钢铁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决定钢号时,往往注意到碳的含量,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碳的存在,才能将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
当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其塑性韧性下降;反之,则硬度和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碳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下列两种:1、化合碳:即碳以化合形态存在。
在钢中主要以铁的碳化物(如Fe3C)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态存在。
在合金钢中常见的碳化物,如: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统称为化合碳。
2、游离碳:铁碳固溶体中的碳、无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统称为游离碳。
高碳钢经退火处理时也会有部分游离碳析出。
在铸铁中的碳,除了极少量固溶于铁素体外,常常以游离形态或化合形态,或二者并存的形态存在。
化合碳与游离碳总和称为总碳量。
在分析游离碳较多的铸铁等试样时,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游离碳一般不和酸起作用,而化合碳能溶于酸中,借此性质可分离游离碳。
碳化铁容易溶解在各种酸中,并容易被空气所氧化,但是碳化铁不溶于冷的和稀的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内,大部分碳化物以黑色或深褐色的沉淀而沉降下来,但是,这种沉淀在氧化剂甚至于在空气中的氧参与下都很易溶解,受到浓硫酸、浓硝酸作用时,碳化铁即被分解而析出不同组分的挥发性碳。
大多数合金元素的碳化物难溶于酸内,为使其完全分解,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1、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钢样用盐酸或硫酸处理,直至金属部分完全溶解,然后小心加入硝酸使碳化物破坏。
2、钢样内如含有稳定的碳化物时,在用硝酸氧化以前,先行蒸发至开始冒硫酸烟(或蒸发硫磷酸至冒硫酸白烟),然后再仔细地滴加浓硝酸。
3、在钢样中含有极稳定的碳化物,用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可将钢样用热盐酸、硝酸或盐—硝混合酸处理后,再用高氯酸处理。
在高氯酸蒸发的温度(约200℃)下加热,这时全部碳化物即会分解。
二、硅硅在钢铁中主要以固溶体形式存在,还可形成硅化物,其形式有MnSi或FeMnSi等;也有少许以硅酸盐以及游离SiO2的形式成为钢铁中非金属夹杂物而存在,在高碳钢中可能有少量SiC形式存在。
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而强于铬、锰和钒。
所以在炼钢过程中,硅用作还原剂和脱氧剂。
硅能增强钢的抗张力、弹性、耐酸性和耐热性,又能增大钢的电阻系数。
故钢中含硅量一般不小于0.10%,作为一种合金元素,一般不低于0.4%,耐酸耐热钢及弹簧钢中含硅量较高,而硅钢中含硅量可高达4%以上。
单质硅只能与氢氟酸作用,与其它无机酸不起作用,但能溶解于强碱的溶液中。
钢中大多数的硅化物是能溶于酸的。
但如遇周期表Ⅳ、Ⅴ、Ⅵ副族元素和部分过渡元素的难溶性硅化物时,则只有用硝酸—氢氟酸或硫酸—磷酸混合酸才能分解。
硅对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钢中硅含量较高时,在溶解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硅酸沉淀。
此外,在测定其它元素时,为了消除硅酸的影响,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加氢氟酸成SiF4气体逸出(可以在铂皿、黄金皿、刚玉器皿或聚四氟乙烯器皿中进行);二是脱水后成SiO2沉淀滤去。
三、磷磷在钢中以固溶体和磷化物形态存在。
磷化物形态有Fe3P、Fe2P等,极少量有时呈磷酸盐夹杂物存在。
磷在钢中的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偏析现象,所以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
Fe3P是一种很硬而脆性大的物质,当磷含量高时易形成Fe3P,增加钢的冷脆敏感性、增加钢的回火脆性以及焊接裂纹敏感性。
一般认为在钢中含磷量高于0.1%时,便会发生上述的危害性。
通常的情况下认为磷是钢中有害的元素,但是它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例如:磷和铜联合作用时,能提高钢的抗蚀性;它和锰、硫联合作用时,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例如:我国易切结构钢Y12含磷0.08-0.15%。
钢中绝大部分磷化物是能溶于酸的,但是,用非氧化性酸溶解时会以PH3形态逸出。
在氧化性酸中,大部分生成正磷酸H3PO4,也有一部分生成焦磷酸H4P2O7、偏磷酸HPO3或次磷酸H3PO2状态。
因此在分析磷时,除了一定要用氧化性酸溶样外,还要用强氧化剂氧化,使之全部成H3PO4形态,方可继续测定。
四、硫硫主要以硫化物的形态存在于钢中。
在钢中有大量锰存在时,主要形成MnS 和FeS,而很少形成其它硫化物,如:CrS、FeS·Cr2S3、VS、TiS等等。
一般认为硫是钢中有害元素之一。
硫在钢中易于偏析,恶化钢的质量。
如以熔点较低的FeS的形式存在时,将导致钢的热脆现象。
此外,硫存在于钢内能使钢的机械性能降低,同时对钢的耐蚀性、可焊性也不利。
由于硫在钢中易于偏析,因此取样时必须注意代表性。
钢中硫化物一般易溶于酸中,在非氧化性酸中生成硫化氢逸出,在氧化性酸中转化成硫酸盐。
硫化物在高温下(1250-1350℃)通氧燃烧大部分转化为SO2气体,转化为SO2的作用并不完全。
硫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通常表现在气体容量法定碳时,必须考虑要有良好的脱硫剂,否则会使碳的结果偏高。
五、锰锰在钢中除了形成固溶体外,还能形成MnS、Mn3C以及少量的MnSi、FeMnSi、氧化物(如MnO、MnO·SiO2等)和氮化物等。
锰在冶炼钢铁过程中,通常作为脱氧剂及脱硫剂而特意加入。
锰与硫能形成熔点较高的MnS,可防止因FeS而导致的热脆现象,并因此提高了钢的可锻性,锰还能使钢铁的硬度和强度增加。
锰溶于稀酸中,生成二价锰离子,锰化物也都很活泼,容易溶解和氧化。
由于锰的价态较多(有2、3、4、6、7价),这就为测定锰提供了有利的因素。
锰对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锰含量高时,在低酸度介质中遇强氧化剂产生棕色混浊;二是锰含量高时,使溶液中其它元素的氧化难于完全,如高锰钢中磷的氧化就是如此。
遇此情况需考虑适当的氧化方法。
六、铬铬是合金钢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元素之一。
铬能增强钢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增加钢的淬透性及淬火后的抗变形能力,增强钢的弹性、抗磁性、耐蚀性和耐热性。
铬在钢中的形态较复杂,除了部分存在于铁固溶体中以外,还可能形成碳化物(FeCr)3C、Cr3C2、Cr7C3、Cr23C6等)、氮化物(CrN、Cr2N)、硫化物(CrS、FeS·Cr2S3)、氧化物[Cr x O y、(Fe,Mn)O·Cr2O3]与金属铁的化合物(FeCr)和硅化物(Cr3Si等)。
其中以铬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状态较为稳定。
铬能在热的盐酸和浓硫酸中迅速溶解。
如下式:Cr+2HCl=CrCl3+H2↑2Cr+6H2SO4=Cr2(SO4)3+3SO2+6H2O铬在强碱溶液中也能溶解,但与浓硝酸作用时由于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被钝化,以致不能溶解。
一般处于固溶体中的铬易溶于盐酸、稀硫酸或高氯酸中,但残留的铬的碳化物或氮化物,通常用加浓硝酸、或加热至冒硫酸烟或冒高氯酸烟时才能破坏。
有的甚至需在硫酸冒烟时,滴加硝酸才能破坏。
在测定高碳高铬试样中铬时,往往不允许长时间冒高氯酸烟,钢样就必须在王水或盐酸—硝酸混合酸中溶解后,加硫磷混合酸蒸至冒硫酸烟,再滴加浓硝酸,方能使试样溶解完全。
有些铬的碳化物(如Cr23C6、Cr7C3等相)在还原性酸中加热可以逐渐溶解,但在H2O2中却容易钝化。
铬对其它元素化学分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铬离子是有色的(三价为绿色,六价为黄色),在比色时需考虑色泽空白;二是高价铬离子有氧化性,对某些有机显色剂有氧化作用,遇此情况应将其还原到低价。
上述影响亦可用分离的方法将铬去除。
通常较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高氯酸冒烟时加盐酸(或氯化钠)使铬成氯化铬酰CrO2Cl2驱除。
Cr2O7-2+4Cl-+6H+=2CrO2Cl2↑+3H2O七、镍普通钢中的含镍量在0.3%以下,不起合金元素作用。
平均含镍量在0.5%以上的钢就可算镍钢。
镍作为合金元素能使钢具有高级的机械性能,即可使钢具有韧性、防腐抗酸性、高导磁性,并使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增加硬度等。
在许多特殊钢和合金中镍含量更高。
在奥氏体钢中的镍量超过8%,从而增加钢的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耐热钢中含镍量有的超过20%,从而增加钢的耐热性。
含镍25%的钢即具有抗熔融碱的特殊性能,而含镍量36%的高镍钢对热膨胀以及电磁的敏感性很强。
镍在钢中主要以固溶体的形态存在。
由于镍在钢中并不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所以大多数含镍钢和合金都溶于酸中。
纯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很缓慢,然而同浓硝酸激烈反应,在浓硝酸中加少量盐酸反应也相当快。
然而浓硝酸对铁有钝化作用,所以在溶解含镍钢时,镍含量低的用硝酸(1+3)或盐酸(1+1);含镍高的用硝酸(1+3);高镍铬钢用王水或盐酸—硝酸混合酸(1+1)或高氯酸。
镍在化学分析中的影响,主要是离子有色对比色有影响。
镍的掩蔽剂除氰化物以外,很少有与之络合能减少镍离子的颜色的掩蔽剂。
因此应考虑采取试样空白或通过分离镍而消除其影响。
八、钛钛是较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和氮、氧、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和硫的亲和力也强于铁和硫的亲和力,因此它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去气剂,是定碳和氮的有效元素,加入适当的钛能改变钢的品质和提高机械性能,能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和热强性,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并对钢的焊接也有利。
钢中的钛除了固溶钛以外,其化合物极其复杂,能形成TiC、TiN、TiS、TiO、TiO2等等。
金属钛能溶于热浓盐酸中,2Ti+6HCl=2TiCl3+3H2↑,更易溶解于HF+HCl(H2SO4)中,这时除浓酸与金属的作用外,还利用F-与Ti4+的络合作用,促进钛分解:Ti+6HF=TiF-26+2H++2H2↑钛可溶于盐酸、浓硫酸、王水和氢氟酸中,但钛的碳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化学惰性较大。
钢中钛除固溶钛外,还有化合钛,它们对酸的溶解性质有差异。
因此就引起了分析方法有总钛量,化合钛和金属钛测定的区别。
(也有称为所谓“酸溶钛”和“酸不溶钛”的区别)钛在化学分析的影响有如下两点:一是四价钛在低酸度溶液中很易水解形成白色偏钛酸沉淀或胶体,后者难溶于酸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保持溶液的一定酸度以防止水解,或采用加络合剂的方法掩蔽钛。
二是三价钛离子呈紫色,不稳定,易被空气和氧化剂氧化成四价。
九、钒钒是钢铁中很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就我国钢铁体系来讲,Mo、W、V、Ti、Nb和Xt等合金元素是我国合金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中含有钒使钢具有特殊的机械性能,提高钢的抗张强度和屈服点,尤其是提高钢的高温强度,提高工具钢的使用寿命。
钒和硫、氮、氧都有强的亲和力,在炼钢时,可用作细化晶粒的脱氧剂。
钒在钢中除了固溶钒外,还可形成VC、V2C、VN、FeV2O4、V2O3、VO和V2O5等,其中VC往往形成缺碳的V4C3。
因此钢中钒的碳化物常是V4C3和V2C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