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合集下载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错误是一首优美又略带伤感的诗。

以下是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希望你有所收获。

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篇一读起这首诗,我感到心中有说不出却又说不完的感情。

或许我生来就是属于伤感一类的人,从这首诗中我更多读到的是属于哪一类的感情。

一读起题目,我就感到了伤感,我想到了以前犯的种种错误,想到了以前因违背父母而与父母争吵时的情形。

我产生了后悔之情,我想我以后应多听父母一些话,减少一些争吵。

读了整首诗,我仿佛感到了作者心中的感伤,我觉得我就是那首诗里的一个人:走在三月江南的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空无一人;风微拂着我的脸旁,走在青石做成的小路上,传来鞋子与之碰撞的声音,格外清晰。

原来悦耳动听的声音此刻却是如此凄凉。

我漫无目的的继续走着,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道,下一步又该往哪里去。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读完整首诗,我忽然很佩服这位诗人,他将情感全流露在了诗里,读来伤感却又深深的被吸引。

我忽然想到了这首诗被人誉为的评价: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我觉得这个评价完全符合这首诗,我从未如此的对一首诗产生过这样的共鸣、这样的感情。

读了《错误》这首诗,我内心有了很大的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这是一种说不尽,道不出的感情。

我想要好好将它保存在心里,待以后一个人时,再拿出来细细品味……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篇二前几日,拜读了郑愁予的`《错误》,不禁被作者的文笔所折服。

我感到在他诗中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的气息。

在诗中,我发现了一种既现代,但又有一丝丝古典韵味的感觉。

诗中演绎了一部浪漫、凄楚的“女子等君”图,其中的一连串名词:江南,莲花,东风,柳絮,跫音,窗扉……都给我以凄楚的感觉。

在开头“莲花的开落”,不禁使我联想到美丽如莲花的女子在失望中等待的那份憔悴。

诗第二节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的“东风”是江南三月的信风,暗喻着恋情,多美妙的词啊!然而,在陆游的《钗头凤》中“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杯…”的“东风”却与《错误》中“东风”意义完全相反:指代破坏作者美满婚姻的恶势力。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

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赏析郑愁予《错误》

赏析郑愁予《错误》

赏析郑愁予《错误》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文/林小凤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短小别致,轻巧清隽带美丽凄哀情感的诗歌。

诗歌共分为三小段,大致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等待有情郎的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

“我”从江南走回来,而等待“我”的女子的心此时“小小的寂寞的城”,感受不到东风、柳絮,其心境如傍晚的青石街般让人感觉低沉;她的心也像掩的窗扉,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此时“我”达达的马蹄声吸引了她,当为看到了重逢的希望而高兴时,“我”只是“过客”而不是“归人”的角色又将推入苦等的境地,其忧伤之情空留给读者想象。

在诗的第一段中,“我”打江南走过,等待“我”的女子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莲花”的开落一方面暗示了我和她分别的时间之久,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达了女子的容颜在等待的岁月中憔悴。

第二段中,将等待的女子比作“寂寞的城”,“紧掩的窗扉”,因而“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加之带有古风古色意象的渲染,营造出别具有感情色彩的意境,泼放出浓重的愁绪,把亲人久别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怅,曲折的表现出来。

第三段里,“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的希冀,因而是美丽的:但峰回路转,马蹄声仅仅从眼前路过,只是“过客”并非“归人”,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情感上的起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

自整体来看此诗,可以看到运用了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景物的描写自远及近,由远处的“我”拉扯到“女子”,“城”,窗扉最后聚焦到“马蹄”。

横线贯穿的是女子在等待中情感的起伏变化,由遥遥无期的等待到听见马蹄声的喜悦再到最后又恢复为无限的等待,女子的情感由伤——喜——哀变化。

短短的几句话,将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予读者心灵上的欣赏与思维上的遐想。

诗歌的另一特色是继承了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但是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读起来带有别样的风情韵味,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休,还想再读多几遍。

水中清莲——郑愁予诗歌《错误》赏析

水中清莲——郑愁予诗歌《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赏析:这个九行小诗共分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

“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

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

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有很大的关系。

这首诗有几个特点非常突出:一、古典意象、意境的化用: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的理想空间,这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

二、叙事性和画面感的结合,将叙事化为画面象征的手法:此诗避开直接的抒情,将具有叙事性的段落化为一个个富于象征性的画面,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让人联想出几个形象直观但又富于象征暗示的画面。

郑愁予《错误》原文及赏析

郑愁予《错误》原文及赏析

郑愁予《错误》原文及赏析展开全文《错误》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错误郑愁予原文赏析,供参考借鉴!《错误》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①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②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赏析《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

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

《错误》与中国古代闺怨诗摘要:《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

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承受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

笔者认为《错误》一诗只是取材没有跳出古代闺怨诗的传统,但在两方面却达到了古代闺怨诗难以企及的高度:一为中国古典诗韵与现代技法的完美结合;一是在痴情女子的忧伤上更进一层抒写了“浪子”的情怀。

初看郑愁予的《错误》其选材并不新鲜,仍没有跳出闺怨诗的题材,传统的古典诗歌中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闺怨诗在中国源远流长,上自《诗经》中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下至清朝的比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温庭筠的《望江南》:白居易的《长相思》等等。

《错误》写了一个女子等待心上人归来的主题。

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这个美丽纯洁如莲花般的女子在等待着心上人的到来,意中人的马蹄声渐近,姑娘的心如莲花般绽放。

却是人不归,怎的寐。

女子的容颜又暗淡憔悴如莲花凋零飘落。

寒暑轮回,物换星移,又是一年春好色,面对这片江南美景,“我”的女子感不到拂面的轻风;三月的柳絮飘飞,只是加深了她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春帷不揭,就像那夕阳落山后的青石街道,在黑暗中寂寞而清冷……这不仅让人想到刘禹锡的一句诗“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时间悄悄的挪移了,只剩下衣带渐宽与容颜憔悴。

我们不妨举一首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错误》与古代的闺怨诗在题材上是一致的。

但以上只是对《错误》第二段的解读,如果我们纵观这首诗我们就能发现《错误》有两点达到了古代闺怨诗难以企及的高度。

高中语文《错误》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错误》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错误》原文赏析《错误》是郑愁予的代表作,它把艺术美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统一了起来。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错误》原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错误》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似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高中语文《错误》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

【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继承了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体现了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错误》这首抒情诗,借一个“美丽凄哀”的故事作为抒情意向:它描写一个女子等后归人,“答答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

但是女子和“我”交臂错过,她的希望陡然失望,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而从审美的角度看,不论造成错误的主角是谁,此次“错误”是“美丽”的。

全诗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传达出幽闺之哀怨,羁旅之愁苦。

这首诗短小别致,正如评论家所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让我们从古代文学中来寻找这种美学基因。

且看吕本中《采桑子》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

原来是外出的丈夫,不能与她相处在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

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

“正说反说,俱是愁痕。

” (钱钟书语)从江楼圆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

不过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

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

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

从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思夫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不胜枚举。

郑愁予《错误》中寄予的思妇闺怨的句子和情调,其渊源在于此。

再看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颦洲。

(温庭筠《梦江南》)”诗中主人公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

千船过尽,都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

错位的美丽——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错位的美丽——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表达了同样的主题。
该诗用现代语言, 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 归人的心情。时光悠悠, 莲花开了又落, 她的 心如“ 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 , 沉闷, 没有生 机。“ 这个城” 东风不来, — 柳絮不飞, 向晚 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心的门扉紧 掩。 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又给她带来 了一线希望, 但是, 这希望却是一个“ 美丽的 错误”那不是归人, , 而是过客。 该诗语言颇具特色, 首先, 语句对应,东 “
形象。
的巧妙运用, 一系列否定形式的重复呼应, 不 仅表现出女子寂寞哀怨的感受,而且增强了
音韵的和谐。诗中两次重复使用“ 小小的” 修
饰“ 寂寞的城” 窗扉”不仅不呆板, 和“ , 反而使 哀怨的情绪细腻地表达出来。另外,句式倒 装,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设音不响, 如“ 三月 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主 , 语“ 你的心” 倒置在后, 又如“ 我达达的马蹄是 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两 句前后倒装。 这样的倒装能使语言富有变化,
“ 东风”柳絮” 向晚” } 音” 春帷” 归人” “ “ +l “ “
错误” 是最受人称赞的奇语。听到马蹄声, 女 子笑脸如莲花般盛开, 所以“ 美丽” ;但人过家 门而不人, 使莲花愁落, 因而又是“ 错误”将 ,
两个看似相反的东西统一在一起 ,具有一种 错位的美学意义, 矛盾的句法表达了丰富复 杂的情思, 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使主题更具有 表现性, 更能感动读者。
风不来, 三月的 柳絮不飞” 港音不响, 和“ 三月
的春帷不揭”还有“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
城”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和“ 在字数 、 意
思上相互对应, 就像古诗词中讲究对仗一样, 具有铿锵的音韵美。其次, 词语反复, “ 不来”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的赏析《错误》郑愁予的赏析《错误》是郑愁予的一首诗。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下面为大家带来《错误》的赏析。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 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nu、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郑愁予诗歌《错误》主题辨析

郑愁予诗歌《错误》主题辨析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只有九行分三节篇幅并不长,但所表现的意蕴却含蓄丰富艺术技巧也非常精致圆熟。

诗人以浪子过客的眼睛观察江南小城想象思妇独守空室的情感心态。

诗人策马经过空寂的江南小城也许是因为他自己也在想念着心中的情人所以仿佛感受到了那楼上思妇的孤寂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诗人又想像女人也许听到了马蹄的声响马蹄声也许会唤醒女人心中的那份期待与渴望——那是远方的他回来了吗?但是在诗人看来我达达的马蹄带给女人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一个陌生的过客。

在这一刻诗人羁旅的苦闷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思妇内心的希冀与失落诗人心中的那份愧疚与不安都通过这一句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意境之美。

诗人非常善于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营造一种伤感无奈的氛围诗中的江南、莲花、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归人、过客等等都是极具中国古典诗歌特色的意象缀连在一起,很好地营构了三月的江南小城幽静空寂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而浪子过客的思乡之情,闺中思妇的幽怨之情,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古典气息的背景下弥漫出来。

其次是语言之美。

一是语言的典雅优美中西合璧。

诗人大量使用简炼精致、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语词与句子同时又适当地融入西化的语句如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等将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

二是比喻的精致优雅诗人在九行诗句中使用了四个比喻。

如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其中,将远方的情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的开落一方面取譬优雅表现了想像中情人容颜的清纯美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别离之久花开花落不知几度春秋。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比喻是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是一个连环的比喻诗人将女人的心比喻成寂寞的城又将寂寞比喻成向晚时分空寂的街道随手拈来毫不费力却颇具匠心。

第三是音韵之美。

这首诗第一节押韵过、落用韵律节奏恰当地表现了羁旅过客行程的匆忙。

郑愁予《错误》中的传统与现代

郑愁予《错误》中的传统与现代

郑愁予《错误》中的传统与现代作者:万奇颖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6期摘要:郑愁予是我国现代诗人,诗歌婉约细腻,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错误》是其代表作。

本文将深入解析《错误》中所蕴含的传统与现代的内涵及意义,感受诗歌的情感张力及艺术魅力。

关键词:郑愁予《错误》传统现代现代诗人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他的诗歌极具古典意蕴和现代意识,有着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情丝袅袅的情感对白,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

在诗人那些或曲折,或婉约,或清新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古典与传统的完美契合。

《错误》就是这样一首经典诗作。

它将中国古代闺怨诗和羁旅行役诗巧妙地结合起来,刻画了两个鲜明的文学形象:独守深闺的女子和羁旅途中的游子,是一首讲述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故事的中国诗,一首以江南小城为核心意象,蕴含思念与寂寞之情的,意境幽美深婉,笔调真挚细腻的中国诗,一首融汇了古典气韵与传统韵致的中国现代诗。

《错误》中的传统与现代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

一、内容的传统铺陈与现代凸显《错误》讲述了一个关于“错误”的深切凄婉的动人故事。

郑愁予用他绝美的笔触为我们娓娓道来:早春三月,浪迹天涯的“我”从一个美丽的江南小城骑马走过。

小城里有一位女子在痴心地等待远去的爱人回来。

她静静地等啊,等啊……她听不到青石道上心爱人的脚步声,就帷幔不揭,心扉紧闭,宛若这座孤寂的江南小城。

直到她听到达达的马蹄声,脸上才浮现了如莲花盛放的笑容。

可是“我”却不是她要等待的归人,只是一位过客。

女子刚刚展现出的笑容就如凋零的莲花花瓣一般,消失,逝去。

《错误》选用了中国文学中传统的羁旅、闺怨题材。

传统的羁旅诗大多描写了在外漂泊的游子,借助诗歌表达对故土、亲人无尽的思念,对仕途不顺的惆怅。

《错误》饱含的羁旅情怀,通过现代的方式在华美的字里行间中渐渐地凸显:“打江南走过”的“我”骑着马儿,走过小城的青石板,留下“达达”马蹄声,颇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意境,但多了些轻柔和清雅。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郑愁予赏析

《错误》郑愁予赏析

《错误》郑愁予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由店铺给同学们整理发布的《错误》郑愁予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对《错误》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

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D)略。

参考答案是B,对此我不敢苟同,就此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分析A项。

首先,错误的主动者是谁?“我”到底有无“内疚”之情?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叙述不能深入其他人物内心。

这首诗不从女子的视角出发,而以“我”的视角来透视女子内心世界。

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女子真正熟悉,一种是对女子虚构想象。

如果对女子真正熟悉,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正是她等待之人;一种是“我”单恋着女子。

若为后者,则“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她的心另有所属,“我”不是她等待之人,错误的主动者应是女子,且错误是双重的:一方面,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美丽的马蹄声在带给她希望的同时又带给她深深的失落,其愁怀未能释解;另一方面,女子对“我”心扉紧掩,使“我”的思恋之苦没能缓解,这双重的错误使内心更偏向于失落而非内疚。

但“我”并没有丧失理智,明白单项的思恋不会有结果,于是叹惋“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无奈而坚定地走开。

若为前者,诚然,错误在“我”,“我”明知女子盼“我”归来,却又匆匆踏上漂泊之途而去,“我”内疚,但内疚的是“我”未留下来而非不该响起马蹄声。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错误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

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主题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

未免太肤浅了。

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

时至今日,岛内的势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

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美丽的故事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

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

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

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

古风不是过客-浅析郑愁予《错误》中的古风韵味摘要: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他的诗歌在台湾诗坛中独具一格,现代的表现技巧中,又具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婉约的抒情气质与温庭筠相近,苍凉悲慨的一面隐现辛弃疾的影子。

其代表作《错误》就是运用他独特表达技巧重写闺怨旧题。

全诗一股浓浓的古风扑面而来。

本文将从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三个角度来分析《错误》中的古风古韵。

关键词:意象意境浪子思妇正郑愁予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的技巧融入中国传统意识中。

形式的现代化也无法掩盖其古香。

《错误》以一连串深具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为一体,在一唱三叹的旋律中营造了一种朦胧深邃的诗化的意境,塑造了一位坚贞寂寞的思妇和一位漂泊无依的浪子形象。

一、象征性的传统审美意象朱自清在《谈文学》中谈到,作文章如作画一样,有使用工笔画的手法精雕细琢;有使用水墨画的手法留下想象。

本诗既运用了工笔画的手法,又融入水墨画的手法。

描写了一连串的古典诗歌的意象。

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青石、春帷、马蹄。

“江南”这一意象被多少文人墨客所写、所歌、所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菩萨蛮》韦庄。

江南的柔情、江南绚丽,说不完,道不尽。

在这个绚丽的时空,绮窗望君归,遥闻马蹄声,惊是梦中人,声近乃察觉,归人成过客。

这种反衬道出了“斯人独憔悴”,更加突显了女子的寂寞。

“莲花”在古代常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如: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高洁、高尚的品质。

此处莲花不仅仅代表高尚品质,又有别样的风味。

诗人把莲花的开落比作女子风雨中静候的心境变化。

“莲”与“怜”同音,有怜爱之意。

诗人通过浪子的视角表达对痴情女子的怜爱。

同时也表现女子姿态清新脱俗和品质高尚,更增加了诗歌的古风气。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此句不仅莲花用的妙,“季节”二字也别有韵味。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第一篇: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提及江南,在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许多景象:烟雨蒙蒙的湿润季节,绿荫如烟的沿河柳枝,接天莲叶的荷塘,青瓦白墙的阁楼窗棂,细长幽深的小巷和街道……也会想起一些人,江南的才子佳人,江南的痴男怨女,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伤春悲秋。

我不曾到过江南,对于江南的印象仅此而终,但我依然喜欢,甚至向往江南,江南的一切都给我无限的想象,美的不美的,我都好奇。

曾经想象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一定很幸福,很温柔。

就像生活在云端,生活在梦里,美丽而朦胧。

终于读到一首诗,它包含了所有我对江南的想象,也包含了我没有想象到的江南,近距离的感受了江南的哀伤和美丽。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读过郑愁予的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它的《错误》。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以蕴藉凄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古老瑰丽的中国故事---思妇等待。

这首小诗自从1954年发表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整个台湾便传诵着“达达的马蹄”之声。

后来《错误》还被冠名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读过这首诗的很多人都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有人评价这首诗“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有人评价为“轻巧清隽”“美丽哀伤”,甚至有人说这首诗“堪与宋词小令相论”。

这首是全文只有九行,九十六个字,这些文字要如何组合才能博得如此美誉,配得起这样的夸赞?这又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错误》何以值得人们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我想是因为它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都是美的,就像冰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

《错误》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隐藏在它精准的文字背后那巨大的美丽,谜一样的内涵,以及对传统闺怨主题的继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郑愁予《错误》中从古至今的闺怨提及江南,在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许多景象:烟雨蒙蒙的湿润季节,绿荫如烟的沿河柳枝,接天莲叶的荷塘,青瓦白墙的阁楼窗棂,细长幽深的小巷和街道……也会想起一些人,江南的才子佳人,江南的痴男怨女,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伤春悲秋。

我不曾到过江南,对于江南的印象仅此而终,但我依然喜欢,甚至向往江南,江南的一切都给我无限的想象,美的不美的,我都好奇。

曾经想象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一定很幸福,很温柔。

就像生活在云端,生活在梦里,美丽而朦胧。

终于读到一首诗,它包含了所有我对江南的想象,也包含了我没有想象到的江南,近距离的感受了江南的哀伤和美丽。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读过郑愁予的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它的《错误》。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以蕴藉凄婉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古老瑰丽的中国故事---思妇等待。

这首小诗自从1954年发表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整个台湾便传诵着“达达的马蹄”之声。

后来《错误》还被冠名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读过这首诗的很多人都给予这首诗很高的评价,有人评价这首诗“风格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有人评价为“轻巧清隽”“美丽哀伤”,甚至有人说这首诗“堪与宋词小令相论”。

这首是全文只有九行,九十六个字,这些文字要如何组合才能博得如此美誉,配得起这样的夸赞?这又会是怎样的一首诗呢?《错误》何以值得人们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我想是因为它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都是美的,就像冰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八分之七在水面以下。

《错误》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隐藏在它精准的文字背后那巨大的美丽,谜一样的内涵,以及对传统闺怨主题的继承和发展。

诗人从诗的第一句就暗示我们错误的由来。

女人寂寥的花开花落形成对比,‘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如莲花的开落’,以复杂的句式预示了双向的错误结局。

”而耿占春先生则认为“比喻别扭而不新奇。

这个别扭的句子似乎是说一个江南的女子在孤独无望地等待他。

而他只是走过而已。

”郑先生现身说法,“起头的两行引句⋯‘是用隐喻和叙述的手法为人文思维部分做伏笔,所以,‘莲花’不属于后面七行本诗中小城的场景。

”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的大背景之下的一个小景:江南特有的青石小城的街道小巷,阳春三月静立于鸟语花香、柳絮翻飞的迷梦哀伤之中。

一女子静立窗前翘首企盼……这样跳跃的图景,表现出诗歌的图画美,画工是画不出人传神的思绪,而诗歌却淋漓尽致的表现着诗中人的情感和哀伤,仿佛那忧伤的人就是读诗人自己。

诗人将画面定格于这样的情景之中,然后引出路过江南的“我”和等待归人的“你”,“我”刚好偶然路过你的窗前,“我”看到“你”的那一瞬,就引来到了“你”失望。

相遇是美丽的,只是它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只能是一场错误!这首诗明显承续了中国古典闺怨诗的传统!表现了“思妇的等待”这一古老主题闺怨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源远流长。

从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开始,“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就出现了“思妇”这一形象出现,闺怨诗的主题开始逐渐形成。

而后又有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细腻而含蓄地描写了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等等。

而入词则有李白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同样的主题和意象在温庭筠笔下,闺怨诗的的主题更加明显,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直接、哀怨之情满溢诗词字里行间,作品的情节性.也更加哀婉凄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自蒴洲。

”(《望江南》)我们看到,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直到夕阳垂金,“斜晖脉脉”,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

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表明的了女子的命运,只能是失望的等待。

是永远的徒劳。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她等待着远方归人。

明显的主题上是有闺怨诗的痕迹,同时继承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他将前人的“闺怨”诗化为现代语言,表现出一种古典的美,成为郑愁予爱情诗中有代表性的佳作。

下面一起来欣赏《错误》这首诗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

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帏、向晚……如此意象,我们并不陌生,这些意象在古人的诗词中频频出现,每次看到这样的字眼,我就会觉得整首诗或是词的意境就会美不胜收。

古典的意象可以营造出伤感的凄凉的意境而一首诗的好坏.常与它在意象方面的表现优劣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用“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来形容女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容颜一年年衰老,一年年憔悴,从另外一个角度也透露着女子的等待很漫长。

不知莲花开了多少季,而归人仍然不见踪影,等待、等待、等待……该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才会让女子这般痴情的等待,该是怎样的一段故事才会让女子这般义无反顾的守候?用“莲花”表示的不仅是女的容颜还有女子高洁的心灵,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以莲揣称高洁,实为释氏常谈”。

漫长的等待中也许会出现无数个像“我”一样的过客,也许就会有人胜过那无可替代的“归人”,可是女子却总是将心紧掩在小小的窗扉里面,不曾为任何“过客”开启,在孤独中等待,在等待中孤独。

在等待中女子的这颗痴心也渐渐变成了一座城池,仅仅拥有女子和归人回忆的城池,坚硬保守而封闭。

在这座城里女子是寂寞的,凭栏远望,只盼归人,然而归人却遥遥无归际。

“莲”谐音“怜”,诗人怜惜这痴痴等待的女子,江南的女子细弱柳温如水,耐得住这样的痴等的女子,必是坚强善良的女子,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同样温柔如水的的岁月里她不受岁月的蹉跎坚定等待的一片清心,虽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崔护《题都城南庄》)可是认识抵不过“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悲惨(李商隐《无题》)。

只怜她等待的辛苦,怜她已逝的容颜,怜她孤寂的心。

女子的感情就这样凄凉着,美丽着,诗人没有直面的描写女子一句,完全从“过客”的角度和心理过程来表现女子的情感和想法,可能只是猜测,也有可能就是事实,江南的痴男怨女多了,也许诗中的这女子只是在“过客”途中遇见的女子的一位代表,伤感和哀怨弥漫着整个江南的小巷街道和每一扇佳人等候的窗棂。

“东风”似乎成了“归人”的青鸟(李商隐《无题》中用青鸟指代信差),为等待的佳人殷勤送信,“东风不来”女子的心就永远紧闭,哪怕是千柔百顺地柳枝,东风仿佛也成了慰藉心伤的良药,以摧枯拉朽之势可以带走女子等待过程中的痛和苦。

诗中句末,字音两两相谐,是无意也好是巧合也好,哪怕是有心,押韵总是会使读者赏心悦目,感受到音韵之美。

音谐意聚,会使人读诗的人主动想象诗的意蕴,诗的内涵,主动发现诗歌的美丽,没有谁在诗中看到诗人咬文嚼字的表现是的美丽,读诗人的心头自然会浮现美丽的评价。

诗中频频出现长短句和倒装,不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噱头,而是体现诗歌的内涵,“我打江南走过 /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样的长短句告诉读诗人:过客匆匆而佳人的等待却很漫长,长短参差错落,与诗所展开的时间长度全然配合——诗序形式的展现呼应了此诗内容的奥妙。

” “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倒装的言外之意是强调女子的坚持和封闭。

利用结构的调整来表现诗歌的主题以及古典意象的巧妙安置充分显示了诗人“中西合璧”的良苦用心和匠心独运,用现代的笔触表现古典的主题,诗人就这样证明“中国的中国诗人” 4的真正解释。

这首诗的美丽不仅限于以上的几点,最美丽的,我想要归属于它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在江南的那个小镇上发生的那个美丽又动人的故事:关于爱情,关于等待,关于思念,关于牵挂……现在,我将要与你分享我眼中美丽的“错误”。

又是一载刚过,又是一年之春,我打江南走过,在这个春季有了一些不同:两个人相遇,却彼此陌生,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在他们相遇的这一刻这种情感里出现了矛盾,想着是“归人”回来了,急着想看他,却又有些害羞,怕自己在没看见“归人”以前自己却被他看见,等着自己的心上人归来,又怕让他看见自己的清减!这是女子的矛盾。

另外还有“我”这方面的矛盾,“我”只是个过客,将要何去何从还无定数,却制造了这样的错误,是“我”的错还是别人谁的错?这两个矛盾却都无法解决,看着“你”的伤悲“我”却无所适从,“你”的悲伤是“我”带来的?“我”无意闯入“你”的等待之中,却打破了“你”的希望。

看见“你”,“你”已不再年轻貌美,也许“你”当年正是拥有花容月貌打动了“归人”,而今却像极了一首诗中所写到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 白(居易的《长相思》)一样除了年年岁岁的等待还是等待!诗人用“莲花”来形容女子的容颜,证明女子曾经的美丽,虽然只是偶然一瞥,足以验证女子过去的美丽,莲开一夏便凋零,哪有不老的容颜?女子的容颜就在这场等待中渐渐失去光华。

“我”看到了“你”的等待,看到了“你”的失落,看到了“你”的悲伤,注定“我”只能给“你”一个背影,“我”背过身虽然再看不到“你”的样子,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你”的失望和悲伤和惆怅。

“我”只是“过客”,江南于“我”而言,只是途中的风景,信马走过青石的街道,却无意发现“你”凝眸眺望,“我”明白了“我”的过错,“我”打乱“你”等待的心绪,打断了“你”的矜持的守望,“我”给“你”归人到来的希望,可是“我”不是归人,看见“你”在发现“我”不是“你”所等之人时,“你”瞬间显露出的失落和失望,这由希望转为失望的过程皆是因我而起“我”该责怪自己,可是“我”能怎么做呢?“我”只是过客,“我”有自己的旅途要去跋涉,看见“你”的伤感,“我”责备自己闯入“你”痛并快乐的等待时,也感到失落,“我”是过客,“我”是游子,也许“我”的家中也有这样一位痴等的女子,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还有可能是恋人,“我”告别她们却闯入“你”的等待,“我们”相遇是美丽的,可是“我们”只是遇错了人,伤了错了心,却只能自己承受,“我”达达的马蹄不仅敲醒了“你”沉睡已久的爱情故事,也敲醒了“我”的思念。

触动“你”的心,故而成就了诗的美丽,也许“你”“我”的相遇本该是美丽的邂逅,也许还可以发展一段动人的故事,可是不同的目标所存在的分歧只会让这场意外成为错误,即使美丽,它仍然是个错误。

女子的感情就这样凄凉的继续,过客的慨叹也这样蔓延,两个的情感各自开花,错误就像是江南的春景一样摄人心魄的美丽。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渲染诗歌的意境,虽然仅仅采用了最最常见的简单意象,可是在江南的春季,在梦土上传诵爱情的故事,本身就会使读诗的人浮想联翩,诗中没有写到一个“愁”字,读者却能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愁绪,似乎还会期待过客与等待归人的女子可以有一个美好回忆的故事,但是归人却很负责人的告诉读者: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原来读者也在不自觉的犯错,用臆想中的故事安排诗中人物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