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动物的规章制度
![完善实验动物的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8e620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b.png)
完善实验动物的规章制度一、实验动物选用1.1 严格按照实验目的和方案要求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
1.2 优先选择与实验目的和方案相关的正常健康动物,避免使用有疾病或其他异常的动物。
1.3 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考虑动物个体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1.4 禁止使用濒危动物和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作为实验动物。
二、实验动物管理2.1 实验动物的来源应当合法合规,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2.2 实验动物应当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保证动物的饲养、养护和管理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2.3 实验动物饲养场所应当保持清洁、通风和温度适宜,确保动物健康和生活质量。
2.4 实验动物应当定期体检,确保动物健康状况良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2.5 实验动物的喂养应当根据动物种类和体重量定量定时,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合理的饲料。
2.6 实验动物的操作和处理应当由经过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的人员进行,避免造成动物的不必要痛苦和伤害。
三、实验动物使用3.1 实验动物使用前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和获得相关机构的批准,确保实验目的符合伦理道德标准。
3.2 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3 实验动物使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压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4 实验动物使用后,应当给予适当的康复和关爱,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实验动物安全4.1 实验动物安全是实验工作的基本要求,任何对动物做出的伤害,必须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4.2 实验动物实验操作过程应当遵守相关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4.3 实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技能,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
4.4 实验动物实验操作过程应当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以上便是一份完善的实验动物规章制度,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可以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的科学性,提高实验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2e49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c.png)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实验操作必须优先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确保操作人员不受伤害,并避免实验动物逃逸或释放到自然环境中。
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建立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3.合理使用原则:合理选择实验动物,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动物,减少实验操作对动物的伤害。
二、管理组织机构1.设立生物安全责任单位或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对动物实验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协调。
2.设立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培训,检查实验现场等。
三、实验操作程序1.实验前准备:实验人员必须了解实验操作所涉及的生物安全级别、相关病原体,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和个人防护方法。
2.实验现场: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如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废弃物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防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
四、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防护装备:实验人员必须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等防护装备,降低对身体和粘膜的伤害。
2.洗手消毒: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及时洗手,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个人卫生:实验人员需要保持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将病原体带入实验现场或从实验现场带回家。
五、生物安全级别分级根据实验所涉及的病原体的危害性和传播途径,动物实验生物安全级别分为四级,分别为BSL-1、BSL-2、BSL-3和BSL-4,级别越高,对实验人员的防护要求越高。
六、事故应急处置1.物料泄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物料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堵塞泄漏口、清除泄漏物和进行消毒等。
2.实验动物逃逸:如果实验动物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尽快寻找和捕捉逃逸动物,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七、培训和教育1.动物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动物实验设施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设施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41b9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0.png)
动物实验设施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动物实验的科学性、伦理性和合法性,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和福祉,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1. 建立动物实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动物实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审核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监督实验过程中动物的使用情况。
2. 动物实验管理委员会包括动物保护专家、实验动物学专家、实验研究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
三、实验动物的来源1. 实验动物应当符合《实验动物获取和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来源,确保实验动物的品质和数量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登记和管理制度,对动物进行细致的登记和管理,做到“三查”:查来源、查流向、查记录,确保实验动物的合法性和追溯性。
四、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1.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动物饲养和管理制度,确保动物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2. 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科学合理地安排动物的饲养和生活,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
3. 实验动物的生长和饲养记录应当详细准确,做到一目了然,方便随时查阅。
五、动物实验的程序与方法1. 实验研究人员应当遵守《动物实验基本原则与规范》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实验方案,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痛苦。
2.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准则》,努力降低实验对动物的影响,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福祉。
3. 实验动物的处理和处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废弃物。
六、实验结果的公开与共享1. 实验研究人员应当主动公开和分享实验结果,鼓励科研人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2. 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的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和管理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
七、违规处理与处罚1.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管理机构应当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和处罚,严肃查处职务犯罪和违法行为。
2. 对于故意造成动物伤害和死亡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违规人员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f485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b.png)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动物实验室作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医药试验的重要场所,对动物的合理管理与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实验室内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的科学性,制定一套有效的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动物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动物福利保护、实验程序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组织管理1. 实验室主管机构的责任实验室主管机构应明确实验室的管理职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动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内的动物得到充分的关怀和保护。
2. 动物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动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动物实验的伦理要求和动物福利法规。
他们应保证动物受到适当的照顾和监控,在实验过程中不受虐待或不当处理。
3. 动物实验室文档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包括实验记录、动物使用记录、动物来源和质量检验报告等。
这些文档应做到真实、完整、准确,并定期进行核查和归档,以便日后审查和监管。
二、动物福利保护1. 动物住所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应提供适宜的动物住所,包括饲养箱、笼子和舒适的环境等。
动物住所应保持清洁,有足够的空间供动物活动,并提供充足的饮食和水源,以确保动物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2. 动物使用前的适应期在进行实验前,应给予动物充分的适应期,让动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操作人员。
适应期内,应做好动物的标记和记录,并监测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以评估其适应情况和健康状况。
3. 动物使用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定期对动物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体重、行为、生理指标等。
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减轻动物的痛苦和不适,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实验程序1. 实验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验室应制定实验的设计标准,确保实验可行、合理并具有科学性。
实验过程中应遵循伦理准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痛苦。
2. 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所有动物实验项目都应进行伦理审查,确保实验符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0618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c.png)
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1.实验动物来源:实验动物的采购必须合法合规,不得购买未获得合法饲养许可的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的品种: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品种,并确保动物来源可靠。
3.实验动物的数量:实验前须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动物数量,不得超标使用实验动物。
4.实验动物的饲养:实验动物应该在洁净、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光线光照充足、动物饲料清洁无霉变的环境中饲养。
5.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应该每日监测,一旦发现实验动物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予以处理。
6.实验动物的行为:实验动物的行为也是其身体健康的一种反映,需要加以重视。
二、实验动物的操作规定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测量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体重等,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实验动物时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实验动物的伤害风险。
3.实验后的处理: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适时处理,包括回收实验动物的尸体、及时清理实验设备等。
三、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1.保障实验动物的生命安全: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不得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确保实验动物在实验操作中不受伤害。
2.保障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实验动物应该在适宜的生存环境中饲养,保障其生理、心理健康。
四、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的层级制度1.制定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动物的使用规定和管理办法。
2.实验动物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实验动物管理人员的职责,保障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验动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建立实验动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据:依法依规管理实验动物,防止违规情况发生。
五、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措施1.建立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对实验动物管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规范化,确保制度的实施有效。
2.加强实验动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实验动物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术,提高实验动物管理水平。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98ba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a.png)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引言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和福利,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二、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二)动物采购与引进1、实验动物应从具有资质的生产单位采购或引进,并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和相关的遗传背景、微生物检测等资料。
2、引进的实验动物应经过隔离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进入实验设施。
(三)动物饲养环境1、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
2、饲养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四)饲料和饮水1、实验动物的饲料和饮水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其营养和卫生要求。
2、饲料和饮水的储存应防潮、防虫、防鼠,定期检查其质量。
(五)动物福利1、实验过程中应遵循“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使用数量。
2、对实验动物进行手术、麻醉等操作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动物的安全和福利。
(六)废弃物处理1、实验动物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粪便、尸体、实验废弃物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感染性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三、实验动物操作规程(一)动物接收与检疫1、接收新引进的实验动物时,应核对动物的品种、数量、性别、质量等信息。
2、对动物进行外观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排泄等情况。
3、将动物放入隔离检疫区,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检疫观察,期间定期检测动物的健康状况。
(二)动物饲养与管理1、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生理状态等,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笼具。
2、每天定时观察动物的饮食、饮水、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e8b02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f.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单位实验动物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实验动物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二)负责实验动物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三)负责实验动物采购、饲养、繁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四)负责实验动物福利的保障工作;(五)负责实验动物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六)组织开展实验动物相关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七)处理实验动物工作中的投诉和纠纷。
第六条实验动物饲养员负责实验动物的日常饲养、繁育和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实验等工作;(二)负责实验动物设施的清洁、消毒和通风等工作;(三)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记录、健康状况监测和死亡报告等工作;(四)参与实验动物福利保障工作。
三、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第七条实验动物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动物房、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设施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动物福利要求;(二)具备必要的通风、照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三)具备安全防护设施,如隔离设施、防护屏障等;(四)具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
第九条实验动物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实验动物采购与供应第十条实验动物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采购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提出采购申请;(二)审核采购申请;(三)选择供应商;(四)签订采购合同;(五)验收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c9d7d5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9.png)
一、总则为保障动物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人员、动物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进行动物实验的研究、教学、检验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安全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实验人员遵守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2. 实验人员:负责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和自身的安全。
3. 动物管理员:负责动物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繁殖及死亡处理等工作,确保动物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安全管理措施1.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1)实验室应具备独立的实验空间,确保实验动物与实验人员、其他动物及环境隔离。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通风、照明、防尘、防污染等设施。
(3)实验动物笼具、饲养设备等应定期消毒,确保动物生活环境卫生。
2. 实验操作(1)实验人员应接受动物实验安全培训,熟悉实验操作规程,掌握动物实验技术。
(2)实验操作前,应了解实验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3)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避免造成动物痛苦或伤害。
3. 实验废弃物处理(1)实验废弃物应分类收集,不得随意丢弃。
(2)实验废弃物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事故处理(1)实验过程中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实验,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并按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5. 应急管理(1)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人。
(2)实验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监督检查1. 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实验操作、动物饲养、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
3. 对违反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实验动物工作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工作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2ce8a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5.png)
一、总则为保障实验动物工作安全,预防实验动物疾病传播,确保科研、教学、生产等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部门以及相关实验场所。
三、实验动物工作安全管理要求1.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1)实验动物饲养室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并定期进行消毒。
(2)饲养室应设置独立的饲料室、水槽、废物处理设施等,确保实验动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3)实验动物饲养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止实验动物病原体传播。
2. 实验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1)实验动物应来自正规的生产单位,确保其遗传背景明确、健康。
(2)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
(3)严格执行实验动物病原体检测制度,确保实验动物无重大疫病。
(4)对实验动物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3. 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1)实验动物使用前,应了解其遗传背景、健康状况等信息,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动物福利。
(3)实验动物死亡或废弃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健康管理(1)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动物病原体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防止病原体传播。
四、责任与监督1. 实验动物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实验动物工作安全。
2. 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工作安全。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单位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特此公告。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6a6d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3.png)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概述实验动物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科研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复制性及动物福利,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中。
本文将针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1. 实验动物选择与来源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来源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动物种类的选择应当符合实验需求,且来源于正规的养殖机构或供应商。
选择的实验动物应该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进行实验动物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适应性。
2. 实验动物饲养与环境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环境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饲养与环境条件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的饲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用水,确保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预防疾病的传播。
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湿度环境,保证实验动物的舒适性。
3. 实验操作和监测实验操作和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和监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减少实验动物的不适。
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实验动物的异常情况。
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疼痛和苦难,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结果分析和披露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将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披露,遵循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
对实验结果进行公开交流和讨论,促进科学研究的开放和共享。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6247e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0.png)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指导思想1.养护优先: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
2.伦理导向:遵守伦理原则,确保进行动物实验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安全至上:建立安全管理机制,保障实验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二、实验室管理结构1.实验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工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动物福利和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所有动物实验项目,并监督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
3.动物实验员:负责实施具体的动物实验工作,并遵守相关操作规范。
三、动物实验许可1.所有动物实验项目要经过动物福利和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2.动物实验员要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从事动物实验工作。
四、动物实验室设施和设备1.实验室要配备符合标准的动物舍室和操作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
2.动物舍室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实验室要提供适当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实验效果和操作的安全性。
4.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要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正常运行。
五、动物实验员管理1.实验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掌握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和相关规范。
2.实验员要定期参加培训和学术会议,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3.实验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六、动物福利保障1.提供适宜的养护环境,包括饲料、水源和适宜的生活空间。
2.定期体检和治疗,确保动物的健康。
3.规范动物实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压力。
4.选择适宜的动物种类和数量,避免过度实验。
七、实验室安全管理1.实验室要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2.实验室要配备安全设备,如安全柜、消防设备等,确保实验过程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3.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安全演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实验人员要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避免事故发生。
以上是一个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议,该制度能够确保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的考虑,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和实验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管理制度
![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c557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9.png)
中心实验室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二、实验动物的入库和补充2.实验动物应该在特定的饲养环境中补充进入实验室。
补充的实验动物应经过科学评估和严格检疫,并且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3.实验动物的补充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和规模进行,不得超过实验动物总规模的10%。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噪音等。
2.实验动物的饲养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3.实验动物的饲料应提供足够的营养,并且符合实验动物的需要。
饲料的配制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发育阶段进行调整。
4.实验动物的饮水应保证充足,并且饮水设备应经常清洗和消毒。
5.实验动物的疾病防控应定期进行,定期进行体检,并且对有疾病的实验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6.实验动物的行为管理应重视,提供充足的活动和娱乐设施,避免实验动物的压力和焦虑。
四、实验动物的使用管理1.实验动物的使用应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使用实验动物的研究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并且必须明确实验动物的使用目的和预期结果。
3.实验动物的使用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不适,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生命安全。
4.实验动物的使用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动物的情况等。
五、实验动物的废弃和处理1.实验动物的废弃应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检疫,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实验动物的废弃和处理应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痛苦和伤害,并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实验动物的废弃和处理应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责任和监督1.实验动物的管理由中心实验动物管理部门负责,包括实验动物的入库、饲养、使用和废弃等。
2.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动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10a9e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6.png)
一、目的为保障动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实验动物的安全,预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从事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组织与管理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3. 各课题组负责人对本组生物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四、人员培训与准入1. 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范、事故处理等。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熟悉实验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3.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在相关人员陪同下进行。
4. 未成年人、孕妇和有免疫缺陷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 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柜、洗眼器、消毒设备等生物安全设施,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2. 实验室内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定期更换。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4. 实验动物应按种类、等级进行隔离饲养,饲养环境应满足实验动物福利要求。
5. 实验动物的使用、运输、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动物福利要求。
六、事故处理1. 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并做好事故调查、分析、评估和整改工作。
3.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八、其他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3. 实验室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5e43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7.png)
实验动物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实验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实验室工作秩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是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科学实验。
第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在保护实验动物权益的同时,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关实验操作资格以及实验动物伦理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
第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保障实验动物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动物饲养管理第六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需求,合理选种饲养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第七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饲养环境、饲养方法等。
第八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负责实验动物的定期健康检查、疾病防控和治疗。
第九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第十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实验动物福利评估,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幸福。
第三章实验动物实验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遵循替代、减少、改进(3R)原则,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动物使用,确保实验动物实验的伦理合理性。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按照实验计划和实验方案的要求,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三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可追溯和可验证性。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实验动物事故和意外发生。
第十五条实验动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实验动物实验经费管理制度,确保实验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正。
实验动物实行的管理制度
![实验动物实行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83f5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d.png)
实验动物实行的管理制度一、实验动物的来源实验动物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种:自行繁殖和购买。
自行繁殖通常是在实验室内部进行的,动物繁殖的数量和种类需得到管理部门的批准,确保数量适当且符合规定。
购买实验动物需选择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对购入的动物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二、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保证动物的健康和舒适。
例如,温度、湿度、通风、饲料和饮水应该符合动物的需求,且保持清洁卫生。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应该提供适合其生理和行为的饲养环境,比如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以满足其活动和休息的需要。
三、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包括对动物的健康状况、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进行监测和保障。
定期对动物进行身体健康检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此外,确保实验动物的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以减少变异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性。
四、实验动物的使用和保护实验动物的使用必须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对动物的使用是合理、合法和合乎伦理的。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道德评估,确保实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使用和痛苦。
在实验中,动物应该得到适当的麻醉和镇痛,最大程度地减少其痛苦和不适。
同时,需要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以保护动物的福祉。
五、实验动物的养护和养护人员的培训实验动物的养护是保障其福祉的关键环节,养护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熟悉动物的养护和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护理的方法。
同时,定期进行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工作符合标准。
结语:实验动物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得到准确可靠结果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动物权益和福祉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对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和保护,使其在实验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福祉和尊重。
同时,也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实验动物管理组织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管理组织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e5a5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0.png)
实验动物管理组织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动物使用效率,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和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规定了实验动物管理组织的基本原则、工作内容、管理制度等内容,适用于所有从事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科研单位、实验室等组织。
第三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遵守国家有关实验动物使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实验动物的生存和福利。
第四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验动物的伦理审查和审批程序,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提高实验动物使用效率,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设立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动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具体组成和职责由实验动物管理组织确定。
第六条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应有综合学科的专家学者、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和动物保护专家等组成,制定实验动物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等。
第七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设立实验动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饲养、使用和废弃等工作,确保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设立实验动物保护部门,负责监督实验动物的生存和福利情况,提出保护建议和改善措施,加强实验动物保护工作。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编制实验动物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动物的管理和使用流程,确保实验动物的生存和健康。
第十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定期进行实验动物监测和评估,了解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调整饲养和使用方案。
第十一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建立实验动物登记和识别系统,对实验动物进行登记和标识,保证实验动物的身份和来源清晰可查。
第十二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建立实验动物健康档案,记录实验动物的疾病历史、治疗情况和观察结果,做好健康管理和诊疗工作。
第四章实验动物使用第十三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需在审批程序下,进行实验动物使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实验动物使用符合伦理和科学原则。
第十四条实验动物管理组织应保障实验动物的生存和福利,提供适当的饲养和环境条件,保证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b74ab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a.png)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I. 管理背景和目的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实验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涉及到对动物生命的伦理和尊重问题。
为了确保动物实验的道德和法律合规,以及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II. 实验室伦理原则1. 尊重动物权益:动物实验应遵循“3R原则”(替代、减少和改善)并尽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
2. 合法合规:实验室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并遵循实验室规程。
3. 保证实验质量:实验室应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并将实验记录保存备查。
III. 实验动物的来源与管理1. 动物来源:实验室应选择合法的动物来源,如合格的供应商或合作研究机构。
动物采购需符合动物保护法规要求。
2. 动物饲养:实验动物应根据其特性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等。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饲养环境,确保其清洁、安全和卫生。
3. 动物健康监测:实验动物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疫苗接种、疾病筛查以及疾病监测等。
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处理应及时进行,并记录相关细节。
4. 动物的处置:实验结束后应根据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对动物进行妥善的处置,如安乐死或再利用。
IV. 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1. 安全设施: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器材,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实验室外衣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 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应建立合规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包括对生化废液、固体废弃物和化学品废料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制定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包括事故和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流程和应对措施。
V. 操作规程与培训1. 操作规程:实验室应编制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合法合规,防止不当操作和错误发生。
2. 培训与教育: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了解动物权益保护、伦理要求、安全操作和实验标准等知识。
3. 内部审核和监督: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自查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8ba3c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0.png)
动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动物实验室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为人类的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生物学探索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样本。
然而,动物实验涉及到动物的生命权和福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实验过程合乎伦理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
二、实验动物选择和来源(1)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室应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合适的实验动物。
考虑物种特性、器官相似度和生理学状况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2)规范化的动物选择实验动物的选用应符合伦理和科学的要求,严禁使用人类类似物种作为实验动物,除非特殊情况适用。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必须遵循优先选用无脊椎动物、低等脊椎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原则。
(3)合法的动物来源动物实验室必须遵守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动物来源合法合规。
同时,积极推广使用已经存在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的重复使用,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动物饲养设施动物实验室应提供适当的饲养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饲料、饮水、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
饲养设施必须符合卫生、安全和动物福利的要求,保证动物的健康和适应环境。
(2)饲养条件监测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饲养设施的温度、湿度、通风状况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及时修复设备故障,确保饲养环境的正常运行和动物的福利。
(3)动物饲养人员培训动物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饲养人员的培训,包括饲养方法、动物行为观察、动物健康状况评估等。
饲养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动物饲养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更好的动物福利和饲养管理。
四、实验操作和监控(1)合规实验操作动物实验室必须遵循伦理规范和科学原则,确保实验操作的合规性和可复制性。
实验操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和分析等,以备后续的数据验证和审查。
(2)动物行为和健康监控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表现和健康状况。
通过行为观察和体外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治疗、隔离、终止实验等。
动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动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2e9b5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3.png)
一、目的为确保动物实验室人员安全,保障实验动物福利,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从事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及实验动物。
三、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
2.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实验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确保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动物福利。
4. 实验动物饲养员负责实验动物的饲养、护理和健康监测。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实验动物来源及购买(1)实验动物必须来源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品种。
(2)购买实验动物时,应索取相关证明文件,如动物许可证、检疫证明等。
2. 实验动物饲养(1)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应满足动物福利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
(2)饲养员应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实验动物饲养区域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3. 实验动物实验(1)实验人员必须接受动物实验培训,掌握动物实验操作技能。
(2)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动物福利,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3)实验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交叉感染。
(4)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实验动物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并报告实验室主任。
4. 实验动物处理(1)实验结束后,应按照动物福利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妥善处理。
(2)实验动物尸体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 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口罩、手套等。
(2)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6. 应急处理(1)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故。
(2)实验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五、监督检查1. 实验室主任应定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验室管理员应加强对实验动物饲养、实验操作的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动物实验管理制度
1 本制度为加强我院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水平,适应科学研究、教学,医疗、生产的需要,根据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卫生部《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和总后卫生部《军队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及医院有关要求制定。
2 本制度所称实验动物,是指来源(遗传背景及微生物控制)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疗、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除此以外的其他动物称之为非标准化动物。
本制度适用于对实验动物的管理和对动物实验的管理,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生产和从事动物实验的部门与个人。
3 本院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实验动物合格证、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和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等制度。
4 科研课题立项,研究成果鉴定,发表学术论文,新药、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研制、审批和报批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各部门在申报、审批或报批上述项目或为学术论文开据证明时,凡涉及实验动物的要将有无实验动物合格证书、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书和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作为申报、审批和报批的基本条件。
5 设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
设立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实验动物相关事务,地点设在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医务部科训科,临床实验科全面负责实验动物工作的日常管理,。
6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制订并落实适合于本院实施动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接受全军和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指导和监督本院各实验动物使用部门的业务工作;
(四)组织专家对本院动物实验课题进行论证;
(五)组织本院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人员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六)对本院实验动物的发展及动物实验设施建设的发展做出规划并具体实施。
7实验动物的引进和采购
(一)实验动物必须从国家认可的实验动物供应单位采购。
如有特殊需要由
本单位或个人从国外引进种用或实验用的实验动物应当报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
员会登记,并由医院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二)采购非标准化动物用作实验的,必须将动物品种、数量和用途院实验
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
(三)采购野生动物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四)引进种用或实验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完整的品种、品系名称、遗传
背景、微生物控制情况等有关资料和与上述资料及实际数量一致的合格证书。
(五)运输实验动物的器具应当安全可靠,要求,不得将不同品系,不同
等级的动物混装。
8按照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要求,严格实验动物饲养引进、质量控制、检疫、运输、饲养、实验观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饲养人员的管理,确保实验动
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9实验动物中心对全院实验动物的使用既有实施严格管理、监督的权力,
又有尽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责任。
努力完善动物实验条件、操作规程,形
成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标准化体系,保证全校教学、科研、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动物实验的研究课题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当向本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
室提出研究报告和实验动物使用计划,经专家论证后方可进行。
10凡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各种实验与研究应当根据不同目的,选用相应合格的实验动物,并在合格的相应级别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内进行。
普通级大、小
鼠等实验动物(一级)只能用于教学实验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试验。
科研及研究
生毕业论文等实验必须应用二级以上的实验动物。
11 本院建有大、小鼠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供清洁级小鼠实验应用。
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时,应当按动物实验技术要求进行。
需按照国家科技部2006
年9月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原则》要求,善待实验动物,手术
时要进行必要的麻醉。
12 实验动物中心必须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等各方面满足全院各单
位对实验动物的需求,并负责使用单位的动物饲养与管理,所需费用由使用的
单位支付。
13 实验动物中心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监测、检疫及
指导动物实验工作,保证为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
及其辅助用品。
为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各单位所使用的实
验动物原则上统一由动物中心采购和饲养管理,禁止自行购买来源不清、无合格证的非等级实验动物。
14 凡向地方及军队申请课题,申报成果,发表论文等,所用的动物须经动物中心审核,并由动物中心负责签发相应实验条件合格证。
15 凡使用实验动物的单位,应该根据动物实验计划,提前二个月 (指小鼠、豚鼠、家兔、鸽、蛤蟆)、三个月(指纯系动物、大鼠、家犬、羊)、四个月(指猴 )将计划上报实验动物中心,并填写“供应合同”,注明动物数量、规格和具体使用日期(允许一周机动时间,预付经费的50%。
16实验动物中心与各使用单位应信守合约,加强联系。
双方若不能按期供应或提货,应于“供应合同”之后两星期内通知对方,以免造成浪费或影响使用单位的工作。
17 实验动物中心按合同生产的动物,必须严格遵循需方的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否则,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实验动物中心承担。
按合同生产、采购的动物,若使用单位不用,将予以赔偿。
若超期使用,实验动物中心将按超时收取饲料费、管理费。
18委托代购的动物,按本地区市场价格供应,签订供应合同的单位,按院内价供应 (价格目录附后),未签订合同或院外服务加收20%管理费。
使用单位若临时急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中心应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为防止交叉感染,动物一经购买,所发生的购买、运输、饲养及管理费用由使用单位或个人承担。
19 由实验单位或个人自己饲养管理和观察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中心按实验时间长短和成本消耗收取适当条件使用费。
实验动物、饲料及相关收费标准参照本地区相关单位的内部收费标准制定。
20各单位可向实验动物中心提出动物代养和科研合作的要求,所代养动物收取人工、饲料和材料成本费。
实验动物中心的动物实验室将坚持对外开放,热忱为各单位服务,协助动物实验操作。
21 各单位或个人可向动物中心提出委托动物实验要求,由动物中心按项目计划实施动物实验,实验结束后,结果以总结报告和观察报告形式提供。
22 从事和参与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实验动物知识的继续教育,掌握实验动物的基础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并取得由全军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和省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
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实验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经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