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3框架内力与位移计算4(D值法)
作业题:某三层两跨框架,跨度及层高、尺寸如图,柱截面积尺寸300×350,左跨梁截面为250×500,
右跨梁截面为250×400,现浇梁柱及楼面,采用C30钢筋混凝土(Ec=3.0×104MPa),试用D值法求其 内力(M图)。 0.8kN 3.60m
J
1.2kN
K
L
1.5kN 4.50m
D A
7.80m
第三章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D值法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当框架的高度较大、层数较多时,柱子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这时梁、柱的线刚度之比往往要小于3, 反弯点法不再适用。如果仍采用类似反弯点的方法进行框架内力计算,就必须对反弯点法进行改进— —改进反弯点(D值)法。 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多层框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假定,经过力学分析,提出了 用修正柱的抗侧移刚度和调整反弯点高度的方法计算水平荷载下框架的内力。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用D表 示,故称为D值法。
反弯点高度比
图给出了柱反弯 点位置和根据柱 剪力及反弯点位 置求出的柱端弯 矩、根据结点平 衡求出的梁端弯 矩。根据梁端弯 矩可进一步求出 梁剪力(图中未 给出)。
作业练习
1.用反弯点法和D值法计算的刚度系数d和D值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区别?为什么?二者在基本假定 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影响水平荷载下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框架顶层和底层柱反弯点位置与中部各层反弯点位 置相比,有什么变化? 3.D值法的计算步骤是什么?边柱和中柱,上层柱和底层柱D值的计算公式有是区别? 4.请归纳一下D值法与反弯点法都作了哪些假定?有哪些是相同的?为什么说二者都是近似方法?D值法 比反弯点法有哪些改进?
E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考试试题一、填空题(2×15=30)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水平荷载一般由剪力墙承担,竖向荷载由剪力墙承担。
其整体位移曲线特点为弯曲型,即结构的层间侧移随楼层的而增大而增大。
与框架结构相比,有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结构高度可以更大。
等优点。
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把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共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体系。
结构的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承担,而水平作用主要由剪力墙承担。
其整体位移曲线特点为弯剪型,即结构的层间位移在结构底部层间位移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中间某一位置,层间位移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3、框架结构水平荷载作用近似手算方法包括反弯点法、 D值法。
4、当结构的质量中心中心和刚度中心中心不重合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会发生扭转。
二、多项选择题(4×5=20)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BC )A、合理设置沉降缝B、合理选择结构体系C、足够的变形能力D、增大自重E、增加基础埋深2、框架梁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AC )A、端区-M max,+M max,V maxB、端区M max及对应N,VC、跨中+M maxD、跨中M max及对应N,VE、端区N max及对应M,V3、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计算宜选用( A )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B、连续化方法C、壁式框架分析法D、有限元法4、高层建筑剪力墙可以分为( ABCD )等几类。
A、整体剪力墙B、壁式框架C、联肢剪力墙D、整体小开口墙5、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考虑( ACD )。
A、稳定性B、施工便利性C、抗震性D、沉降量E、增加自重三、简答题(7×5=35)1、试述剪力墙结构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
1、剪力墙结构连续连杆法的基本假定:忽略连梁的轴向变形,假定两墙肢的水平位移完全相同;各墙肢截面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因此连梁两端转角相等,反弯点在中点;各墙肢截面,各连梁截面及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全高相同。
框架结构内力位移计算算例
结构力学课程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及位移计算班级学号姓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年月日结构力学课程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一、任务1、计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结点位移。
2、计算方法要求:(1)用迭代法、D 值法、反弯点法及求解器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并用迭代法的结果计算其结点位移。
(2)用迭代法、分层法、二次力矩分配法及求解器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并用迭代法的结果计算其结点位移。
3、分析近似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二、计算简图及基本数据本组计算的结构其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基本数据如下。
混凝土弹性模量:723.010/h E kN m =⨯构件尺寸:柱:底 层:23040b h cm ⨯=⨯其它层:23030b h cm ⨯=⨯ 梁:边 梁:22560b h cm ⨯=⨯中间梁:22530b h cm ⨯=⨯ 水平荷载:'15P F kN =,30P F kN =(见图2)竖向均布恒载:17/q kN m 顶= 21/q kN m 其它=(见图8) 图1各构件的线刚度:EIi L =,其中312b h I ⨯=边 梁:33410.250.6 4.51012I m -⨯==⨯F 7311 3.010 4.510225006EI i kN m L -⨯⨯⨯===⋅ 中间梁: 34420.250.3 5.6251012I m -⨯==⨯ 7422 3.010 5.6251067502.5EI i kN m L -⨯⨯⨯===⋅ 底层柱: 33440.30.4 1.61012I m -⨯==⨯ 7344 3.010 1.61096005EI i kN m L -⨯⨯⨯===⋅ 其它层柱:34430.30.3 6.751012I m -⨯==⨯ 7433 3.010 6.75106136.43.3EI i kN m L -⨯⨯⨯===⋅ 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一)用迭代法计算1、计算各杆的转角分配系数ikμ' 转角分配系数计算公式:()2ikikiki i i μ'=-∑结点“1”:12225000.3932(6136.422500)μ'=-=-⨯+156136.40.1072(6136.422500)μ'=-=-⨯+结点“2”:21225000.3182(67506136.422500)μ'=-=-⨯++图2232(67506136.422500)⨯++266136.40.0872(67506136.422500)μ'=-=-⨯++由于该结构是对称结构,因此结点“3”的分配系数应该等于结点“2”的,结点“4”的分配系数应该与结点“1”的相等,所以本题只需计算1、2、5、6、9、10、13、14、17、18结点的分配系数。
第四章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 端分配系数。 5、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6、将每个单层框架的计算结果按相应部分迭 加起来便得到原框架的计算结果,即柱的弯矩 取相邻两个单元中同一柱对应弯矩之和,而梁 的弯矩直接采用。
四、计算例题
作业2
3.2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d
i 1
m
V pj
ij
4、柱端弯矩的确定 M j V jY j 柱下端弯矩 柱上端弯矩 M j V j (h j Yj )
5、梁端弯矩的确定 M ml (M mt M m1b ) 对于边柱 ibl 对于中柱
M ml ( M mt M m1b ) M mr ibl ibr ibr ( M mt M m1b ) ibl ibr
第3章 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3.1 竖向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分层法 3.2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 3.3 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D值法 3.4 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
3.1 竖向荷载下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
一、竖向荷载 自重、活荷、雪荷载及施工检修荷载等。 二、分层法的基本假设 1、忽略侧移的影响; 2、忽略每层梁的竖向荷载对其它各层梁 的影响。 三、分层法计算要点 1、将N层框架划分成N个单层框架,柱 端假定为固端,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三、柱的侧移刚度D 12ic D 2 h
—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表示梁柱刚 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
四、剪力计算 有了D值后,与反弯点法类似,计算各柱分 配的剪力 Dij Vij V pj Dij 五、确定柱反弯点高度比 影响柱反弯点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柱上下端的 约束条件。
层三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任务书
五层三跨框架构造内力计算任务书学院:土木匠程与力学学院教师:戴萍科目:构造力学班级:土木0901 班姓名:许和平学号: U2目录1.计算任务⋯⋯⋯⋯⋯⋯⋯⋯⋯⋯⋯⋯⋯⋯⋯⋯⋯⋯⋯⋯⋯⋯⋯ .32.计算构造的根本数据⋯⋯⋯⋯⋯⋯⋯⋯⋯⋯⋯⋯⋯⋯⋯⋯⋯ ..33.水平荷载计算⋯⋯⋯⋯⋯⋯⋯⋯⋯⋯⋯⋯⋯⋯⋯⋯⋯⋯⋯⋯⋯ (5)反弯矩法⋯⋯⋯⋯⋯⋯⋯⋯⋯⋯⋯⋯⋯⋯⋯⋯⋯⋯⋯⋯⋯⋯5反弯矩法弯矩⋯⋯⋯⋯⋯⋯⋯⋯⋯⋯⋯⋯⋯⋯⋯⋯⋯ (8)反弯矩法剪力⋯⋯⋯⋯⋯⋯⋯⋯⋯⋯⋯⋯⋯⋯⋯⋯⋯⋯9反弯矩法力⋯⋯⋯⋯⋯⋯⋯⋯⋯⋯⋯⋯⋯⋯⋯⋯⋯ (10)D 值法⋯⋯⋯⋯⋯⋯⋯⋯⋯⋯⋯⋯⋯⋯⋯⋯⋯⋯⋯⋯⋯⋯⋯..11法弯矩⋯⋯⋯⋯⋯⋯⋯⋯⋯⋯⋯⋯⋯⋯⋯⋯⋯⋯⋯12.D法剪力⋯⋯⋯⋯⋯⋯⋯⋯⋯⋯⋯⋯⋯⋯⋯⋯⋯⋯ (13)D法力⋯⋯⋯⋯⋯⋯⋯⋯⋯⋯⋯⋯⋯⋯⋯⋯⋯⋯ (14)构造力学求解器⋯⋯⋯⋯⋯⋯⋯⋯⋯⋯⋯⋯⋯⋯⋯⋯⋯⋯ (15)构弯矩⋯⋯⋯⋯⋯⋯⋯⋯⋯⋯⋯⋯⋯⋯⋯⋯⋯⋯⋯..15构剪力⋯⋯⋯⋯⋯⋯⋯⋯⋯⋯⋯⋯⋯⋯⋯⋯⋯⋯⋯..16构力⋯⋯⋯⋯⋯⋯⋯⋯⋯⋯⋯⋯⋯⋯⋯⋯⋯⋯⋯..17计算结果比较⋯⋯⋯⋯⋯⋯⋯⋯⋯⋯⋯⋯⋯⋯⋯⋯⋯⋯⋯ (17)4.竖直荷载计算⋯⋯⋯⋯⋯⋯⋯⋯⋯⋯⋯⋯⋯⋯⋯⋯⋯⋯⋯⋯⋯⋯ 18.分层法⋯⋯⋯⋯⋯⋯⋯⋯⋯⋯⋯⋯⋯⋯⋯⋯⋯⋯⋯⋯⋯⋯⋯.18.分法弯矩⋯⋯⋯⋯⋯⋯⋯⋯⋯⋯⋯⋯⋯⋯⋯⋯⋯⋯..20分法剪力⋯⋯⋯⋯⋯⋯⋯⋯⋯⋯⋯⋯⋯⋯⋯⋯⋯⋯..21分法力⋯⋯⋯⋯⋯⋯⋯⋯⋯⋯⋯⋯⋯⋯⋯⋯⋯⋯..22构造力学求解器⋯⋯⋯⋯⋯⋯⋯⋯⋯⋯⋯⋯⋯⋯⋯⋯⋯⋯..23构弯矩⋯⋯⋯⋯⋯⋯⋯⋯⋯⋯⋯⋯⋯⋯⋯⋯⋯⋯⋯..23构剪力⋯⋯⋯⋯⋯⋯⋯⋯⋯⋯⋯⋯⋯⋯⋯⋯⋯⋯⋯..24构力⋯⋯⋯⋯⋯⋯⋯⋯⋯⋯⋯⋯⋯⋯⋯⋯⋯⋯⋯..25计算结果比较⋯⋯⋯⋯⋯⋯⋯⋯⋯⋯⋯⋯⋯⋯⋯⋯⋯⋯⋯ (26)一、任务1、计算多层多跨框架构造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画出内力争。
202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练习题(一至五)
2021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练习题(一)1.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工字型截面,绕强轴弯曲的压弯构件,强度计算公式中,塑性发展系数γx()。
A.1.2B.1.15C.1.05D.1.0答案:C2.钢结构梁计算公式б=Mx/γxWnx,式中γx()。
A.与材料强度有关B.极限弯矩与边缘弯矩之比C.表示截面部分进入塑性D.与梁所受荷载有关答案:C3.实腹式偏向受压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公式中的γx主要是考虑()。
A.截面塑性发展对承载力的影响B.残余应力的影响C.初偏心的影响D.初弯矩的影响答案:A4.钢材升温至2500C左右,强度略有提高,同时塑性和韧性均下降,材料有转脆的倾向,表面氧化膜呈蓝色,称为()。
A.热脆B.冷脆C.低温冷脆D.蓝脆现象答案:D5.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
A.各向异性体B.匀质同性体C.完全弹性体D.完全塑性体答案:B6.钢材在多向应力作用下,进入塑性的条件为()≥fy。
A.设计应力B.计算应力C.容许应力D.折算应力答案:D7.承重用钢材应保证的基本力学性能是()。
A.抗拉强度、伸长率B.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C.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D.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答案:C8.剪力螺栓在破坏时,若杆件粗而连接板较薄时,容易发生()破坏。
A.栓杆被剪B.构件承压C.构件受拉D.栓杆冲剪答案:B9.金属锰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对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是一种有益成分。
A.提高不多B.提高很多C.降低不多D.降低很多答案:C10.轴心受压柱的柱脚底板厚度是按底板()。
A.抗弯工作确定的B.抗压工作确定的C.抗剪工作确定的D.抗弯及抗压工作确定的答案:A11.钢材中硫的含量超过规定标准()。
A.将提高钢材的伸长率B.将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C.将使钢材在低温工作时变脆D.将使钢材在高温工作时变脆答案:D12.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
A.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B.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碳、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C.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碳、硫、磷含量和冷弯试的合格保证D.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冷弯试验和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答案:B13.在承担静力荷载时,正面角焊缝强度比侧面角焊缝强度()。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课后习题解答(部分)
高层建筑结构课程习题解答土木工程学院二0一二年秋Chap11、高层建筑定义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将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住宅建筑结构和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划为高层民用建筑。
1)层数大于10层;2)高度大于28m;3)水平荷载为主要设计因素;4)侧移成为控制指标;5)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不可忽略;2、建筑的功能建筑结构是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骨架。
其功能为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内,在承受其上的各种荷载和作用下,完成预期的承载力、正常使用、耐久性以及突发事件中的整体稳定功能。
3、高层按结构体系分类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构件的组成方式。
从结构体系上来分,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悬挂结构及巨型框架结构等。
Chap 21、为什么活荷载的不考虑不利布置?计算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一般不考虑楼面及屋面竖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而是按满布考虑进行计算的。
其一,在高层建筑中各种活荷载占总竖向荷载的比例很小,尤其对于住宅、旅馆和办公楼等,活荷载一般在1.5~2.5kN/㎡范围内,只占全部竖向荷载的10%~20%,因此活荷载不同的布置方式对结构内力产生的影响很小;其二,高层建筑结构是个复杂的空间结构体系,层数与跨数多,不利分布的情况复杂多样,计算工作量极大且计算费用上不经济,因此,为简化起见,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按满布方式布置作内力计算后再将框架梁的跨中弯矩乘以1.1~1.3的放大系数。
2、高层建筑结构抵抗水平力的构件有哪几种?各种构件有哪些类型(1)有:梁、柱、支撑、墙和筒组成;(2)梁:钢梁、钢筋混凝土梁、钢骨(型钢)混凝土梁;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钢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等;支撑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等;墙:实体墙、桁架剪力墙;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等;筒有:框筒、实腹筒、桁架筒、筒中筒、束筒等;3、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结构方案(1)、结构体系的确定:按:高度、风荷载、地震作用;功能、场地特征;经济因素、体型等因素确定采用以下结构体系;(2)、构件的布置(3)、对构件截面进行初选;4、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1、风荷载的确定:大多数建筑(300m 以下)可按荷载规范规定的方法计算;少数建筑(高度大、对风荷载敏感或有特殊情况者)还要通过风洞试验);规范规定的方法:0k z s z w βμμω=z β--基本风压;s μ--风载体型系数;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β--z 高度处的风振系数;2、地震荷载分为: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抗震规范》要求在设计阶段按照反应谱方法计算地震作用,少数情况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5、减少高层建筑温差影响的措施是什么?减少温差影响的综合技术措施主要有:(1)采取合理的平面和立面设计,避免截面的突变。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辅导材料四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学习目标1、熟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剪力图形和轴力图形;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的确定;3、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分层法;4、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掌握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侧移计算。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刚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很多,可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
精确法是采用较少的计算假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地考虑建筑结构的内力、位移和外荷载的关系,一般需建立大型的代数方程组,并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近似算法对建筑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进行简化计算。
由于近似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因此近似的计算方法仍为工程师们所常用。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内力与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
其中分层法用于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用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既然是近似计算,就需要熟悉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各种计算方法的简化假定。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可以按照第四章所述的平面结构假定的简化原则,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一般总是三向受力的,但当按平面框架进行结构分析时,则节点也相应地简化。
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d值法,反弯点法
向下移动,故 y1 取负值。 对底层框架柱,不考虑修正值 y1。
梁刚度变化时反弯点的修正
(3)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y2 和 y3 当与某柱相邻的上层或下层层高改变时,柱上端或下端的约束刚度
发生变化,引起反弯点移动,其修正值为 y2h 或 y3h。y2,y3 的分析方法 也与 yn 相仿,计算时可由附表 7.5 查取。
现讨论底层柱的D值。
c
0.5 K 2K
同理,当底层柱的下端为铰接时,可得
c
0.5K 1 2K
底层柱D值计算图式
综上所述,各种情况下柱的侧向刚度 D 值中系数 c 及梁柱线刚度比 K 按下表所列公
式计算。
柱侧向刚度修正系数 c
边柱
中柱
位置
简图
K
简图
K
c
一般层
K i2 i4 2ic
框架第2层脱离体图
(2)框架柱的侧向刚度——D值:一般规则框架中的柱
DV
K 2K
12ic h2源自c12ic h2
c
2
K K
框架柱侧向刚度计算公式
c 称为柱的侧向刚度修正系数,它反映了节点转动降低了 柱的侧向刚度,而节点转动的大小则取决于梁对节点转动的约束 程度。K ,c 1 这表明梁线刚度越大,对节点的约束能力 越强,节点转动越小,柱的侧向刚度越大。
计算方法,尚可进一步简化,这种忽略梁柱节点转角影响的计算方法称 为反弯点法。
在确定柱的侧向刚度时,反弯点法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产生转动, 即认为梁柱线刚度比为无限大。将趋近于无限大代入D值法 的公c 式, 可得 =1。 c因此,由式可得反弯点法的柱侧向刚度,并用D0表示为:
三种方法计算框架水平作用下的内力(D值法,反弯点法,门架法)
0
0
0.40 1.28 0.219 90758 19876
7
3.20 0.56 0.40
0
0
0
0.40 1.28 0.219 90758 19876
6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5
3.20 0.56 0.45
0
0
0
0.45 1.44 0.219 90758 19876
10 3.20 0.47 0.24
0
0
0
0.24 0.77 0.190 90758 17244
9
3.20 0.47 0.34
0
0
0
0.34 1.09 0.190 90758 17244
8
3.20 0.47 0.39
0
0
0
0.39 1.25 0.190 90758 17244
7
3.20 0.47 0.40
4.74
1.6
7.58 3.89 4.10 3.48 3.89
C 9.08E+4
2.43
3.89
A 9.08E+4
4.86
7.78
9 B 1.77E+5 358600 19.2 9.48
1.6
15.17 11.66 12.30 10.45 11.66
C 9.08E+4
4.86
7.78
A 9.08E+4
表 1 反弯点法框架弯矩的计算
柱端弯
层轴 号号
D ij
∑ Dij
Fi
Vj
yh 或 (1-y)h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一、计算反弯点法计算反弯点法是一种经验法,适用于刚度较高的结构。
它基于结构中存在的反弯点,即曲率为零的点。
通过计算这些反弯点的位置和力矩,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计算反弯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例如梁的长度、剪力边界条件等。
2.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计算结构的弹性曲线。
可以使用一般的弹性理论或其他适用的方法。
3.计算结构中的反弯点位置和力矩。
反弯点的位置可以通过求解结构的弹性曲线方程来获得,反弯点处的曲率为零。
力矩可以通过将荷载施加于结构上的每个部分和弹性曲线求解得到。
4.根据反弯点的位置和力矩,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内力可以通过结构的受力平衡方程求解,变形可以通过结构的弹性曲线方程求解。
优点:1.相对简单易懂,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方法和软件。
缺点:1.只适用于刚度较高的结构,无法适用于柔性结构。
2.需要手工计算,计算过程繁琐。
3.无法考虑非线性和动力特性。
二、D值法D值法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刚度的结构。
它基于结构的刚度和刚度分布,通过计算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得到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D值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例如梁的长度、材料性质等。
2.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建立结构的刚度矩阵。
刚度矩阵可以通过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计算得到。
3.根据结构的荷载,建立荷载向量。
荷载向量可以通过结构的荷载形式和大小计算得到。
4.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通过求解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荷载向量的乘积,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向量。
通过位移向量和刚度矩阵的乘积,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向量。
优点:1.适用于不同刚度的结构,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和动力特性。
2.可以使用计算软件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缺点:1.较为复杂,需要掌握结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2.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总结: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是两种常用的框架结构计算方法。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资料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资料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考虑到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方面,反弯点方法和D值方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用来评估结构的抗水平力能力。
以下是关于反弯点方法和D值方法的详细介绍和计算过程。
一、反弯点方法:反弯点方法主要用于根据结构的初始刚度和变形来计算结构的抗震性能。
它是根据结构的能量耗散特性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
1.计算反弯点:反弯点是指结构能耗散能力较好的位置。
通常是选取结构中变形较大的地方。
计算反弯点的步骤如下:(1)计算结构的间距比:间距比可以用来确定结构变形的程度,即结构的柔性程度。
计算公式为间距比=(L1+L2)/(L1×L2),其中L1和L2是连续两个支点的间距。
(2)设计抗震体系: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和结构类型,选择相应的抗震体系,如剪力墙、框架等。
(3)计算形位系数:形位系数是根据结构所在的地震烈度区域和抗震体系的性能要求确定的。
它可以用来计算反弯点的位置。
2.计算抗水平力:根据结构的刚度和变形,计算结构能够承受的最大水平力。
计算公式为:抗水平力=抗震能力系数×初始刚度×底面剪力。
3.设计结构:根据计算得到的抗水平力,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截面尺寸,进行详细设计。
二、D值法:D值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它是根据结构的刚度、质量和周期来评估结构的抗水平力能力的。
1.计算刚度:根据结构的材料和截面尺寸,计算结构的刚度。
刚度可以通过计算结构的弹性刚度来得到。
2.计算周期:根据结构的自振频率来计算结构的周期。
结构的周期是结构的重要参数,通常用于反应结构的动力特性。
3.计算质量:根据结构的质量和材料密度,计算结构的质量。
4.计算D值:D值是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抗水平力能力。
计算公式为:D值=刚度×周期/质量。
D值越大,结构的抗水平力能力越强。
5.设计结构:根据计算得到的D值,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截面尺寸,进行详细设计。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的D值得物理意义是什么?有何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D值都是指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反弯点法中D值是指直接有结构力学确定的柱子的刚度,而D值法中的D值是指经过梁柱线刚度的比值修正过的,也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乘了一个修正系数(当然,这个修正系数由梁柱线刚度的比决定)。
其实反弯点法等于是d值法的一个特殊情况只是在计算层间位移的地方计算不同如果你发现的话反弯点法柱的弯矩为0的地方一般为1/3柱高的位置,便于计算而d值法的话就比较麻烦要计算弯矩分配情况明白吗?柱的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的线刚度和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的线刚度有关,另外,柱的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等因素有关。
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柱的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柱的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
D值法有四项假定: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线刚度均为ic2.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的层间水平位移均为Δμ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的各个节点的转角均为θ4.假定与目标柱相交的横梁的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情况,它不考虑由于层高的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
而D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
2.D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是否相同?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D 值是否相同(假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同)?3.物理意义: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
4.影响因素:具有相同截面的边住和中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边柱只有一根梁约束,中柱有两根梁约束;、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的上层柱与底层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
D值法中D值不但与柱刚度有关,而且跟与柱相连接的梁刚度也有关系。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精品文档
a
A B 则 D jk V 1 h ji2 c2 2 K K ,
K,K ib 2 K 2 ic
B
b l
a
b
D jk
12 ic hj2
l
框架梁的线刚度无穷大时
,
1,
D
12ic hj 2
同理可推导底层柱 D 值
0.5K,Kib
2K
ic
任务二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1.各杆件的弯矩图 均为直线,一般情 况下每根杆件都有 一个弯矩为零的点, 称为反弯点; 2.所有杆件的最 大弯矩均在杆件两 端。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 3
如果在反弯点处将柱 子切开,切断点处的内力 将只有剪力和轴力。
如果知道反弯点的位置 和柱子的抗侧移刚度,即 可求得各柱的剪力,从而 求得框架各杆件的内力, 反弯点法即由此而来。
i1 i2
ic
Ki1i2 i3 i4 2ic
K
2K
i3 i4
i1 i2
梁柱刚度比
ic
K i1 i2 ic
0.5 K
2K
41
(二)柱的抗侧刚度D值
特殊情况: 1.当同一楼层中有个别柱与一般柱的高度不相等时,这
些个别柱的抗推刚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反弯点法得到的D值和D值法意义,区别,适用条件
•反弯点法得到得D值与D值法得D值得物理意义就是什么?有何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D值都就是指柱子得抗侧移刚度,反弯点法中D值就是指直接有结构力学确定得柱子得刚度,而D值法中得D值就是指经过梁柱线刚度得比值修正过得,也就就是在前者得基础上乘了一个修正系数(当然,这个修正系数由梁柱线刚度得比决定)。
其实反弯点法等于就是d值法得一个特殊情况只就是在计算层间位移得地方计算不同如果您发现得话反弯点法柱得弯矩为0得地方一般为1/3柱高得位置,便于计算而d值法得话就比较麻烦要计算弯矩分配情况明白不?柱得抗侧移刚度不但与柱得线刚度与层高有关,而且还与梁得线刚度有关,另外,柱得反弯点高度也与梁柱线刚度比、上下层横梁得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得变化等因素有关。
日本武藤清教授在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得基础上,对反弯点法中柱得抗侧移刚度与反弯点高度进行了修正。
修正后,柱得抗侧移刚度以D表示,故此法又称“D值法”,也称为修正反弯点法。
D值法有四项假定:1.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得线刚度均为ic2ﻫ。
假定计算目标柱及与其上下相邻柱得层间水平位移均为Δμ3、假定计算目标柱两端节点及与其上下左右相邻得各个节点得转角均为θ4ﻫ。
假定与目标柱相交得横梁得线刚度分别为i1,i2,i3,i4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得情况,它不考虑由于层高得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得变化对反弯点高度得影响。
而D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得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
2.D值得物理意义就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具有相同截面得边柱与中柱得D值就是否相同?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得上层柱与底层柱得D值就是否相同(假定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同)?3.物理意义:对反弯点法中柱得侧向刚度与反弯点高度得计算方法做了改进。
4.影响因素:具有相同截面得边住与中柱得D值不相同,因为边柱只有一根梁约束,中柱有两根梁约束;、具有相同截面及柱高得上层柱与底层柱得D值不相同,因为底层柱底端固定。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2.反弯点高度的确定
反弯点高度y的定义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
h
y
2
2
3
h
上部各层柱 底层柱
h——层高
8
3.柱子的抗侧移(抗推)刚度d
柱子的抗侧移刚度:物理意义表示柱端产生相 对单位位移时,在柱子内产生的剪力。
柱子端部无转角时,柱子的抗侧移刚度:
d 12 ic h2
i c ——柱子的线刚度;
18
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 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
19
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 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
(1)柱的剪力 三层:
20
二层
21
首层
22
(2)柱端弯矩 三 层
23
(2)柱端弯矩 二 层
24
(2)柱端弯矩 首 层 其余计算从略。
M G C (M G H M G)F 1 .7 1 .7 1 .05.0 2k4N
M (0.8)
K (1.0)
J (1.2)
I
31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当框架的高度较大、层数较多时,柱 子的截面尺寸一般较大,这时梁、柱的线 刚度之比往往要小于3,反弯点法不再适 用。进行框架内力计算,就必须对反弯点 法进行改进——改进反弯点(D值)法。
由
d
12 ic h2
有
V jk
i jk
m
Vj
i jk
k 1
i j k ——柱子的线刚度
11
5.柱端弯矩
求得各柱子所承受的剪力以后,由假定(2)便可
求得各柱的杆端弯矩。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讲解
18
解:作三个截面通过各柱的反弯点(一般层反反弯 点高度为1/2柱高,首层为2/3柱高),如图所示:
19
由于框架同层各柱高h相等,可直接用杆件线刚度 的相对值计算各柱的分配系数。 (1)柱的剪力 三层:
20
二层
21
首层
22
(2)柱端弯矩 三 层
23
(2)柱端弯矩 二 层
24
(2)柱端弯矩
5.3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 近似计算方法:
一、反弯点法 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1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所承受 的水平荷载主要
是风荷载和水平
地震作用,它们 都可以转化成作 用在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力。
2
一、反弯点法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0.7) B (0.6) A
F E
(0.9)
(0.8)
(0.9) J (0.8) I
二层: CB
GF
0 .7 0.280 0.7 0.9 0.9 0 .9 KJ 0.360 0 .7 0 .9 0 . 9
29
底层:
(2)求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
0 .6 BA 0.272 0.6 0.8 0.8 0.8 FE JI 0.364 0 . 6 0. 8 0 . 8 D
5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变形情况:
当梁刚度无限 大时,水平荷载作 用下框架的变形情 况:节点转角为0, 各节点水平位移相 同。
6
②假定底层柱子的反弯点位于柱子高度的2/3 处,其余各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中。 当柱子端部转角为零时,反弯点的位置应该 位于柱子高度的中间。而实际结构中,尽管梁、 柱的线刚度之比大于3,在水平力的作用下,节点 仍然存在转角,那么反弯点的位置就不在柱子中 间。尤其是底层柱子,由于柱子下端为嵌固,无 转角,当上端有转角时,反弯点必然向上移,故 底层柱子的反弯点取在2/3处。上部各层,当节点 转角接近时,柱子反弯点基本在柱子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