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养殖

合集下载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摘要淡水白鲳是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从鱼下塘前的准备、鱼花放养、饲养管理、成鱼养殖和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以期为淡水白鲳推广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池塘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14-02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

由于淡水白鲳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和易捕等特点,已成为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

现将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鱼苗下塘前的准备1.1鱼苗池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

面积667~2 001m2,池形要规则,以长方形为好,池深1.5~1.8m,池底平坦而无砖瓦石砾,特别要求淤泥少,保留淤泥6~10cm。

因为淤泥过多,大量有机质分解,水质过肥易老化,容易致使潜伏在淤泥里的小瓜虫破囊而出寄生在鱼苗上,从而暴发小瓜虫病。

1.2清塘药物清塘应在晴天中午进行,以充分发挥药效和提高药物作用。

实际工作中常用以下2种药物清塘:①生石灰。

池塘留水10~15cm,用生石灰750~1 125kg/hm2化水后均匀泼洒,清塘后毒性7~10d消失。

因生石灰易吸潮失效,要现买现用。

②强氯精。

清塘时尽量把水抽干,用强氯精15~30kg/hm2化水后均匀泼洒。

清塘后毒性5~7d 消失。

1.3水质培育适时适量施肥培育水质,为鱼苗提供大量适口饵料。

由于施肥后4~6d才出现轮虫高峰期,因此应在鱼花下塘前4~6d施肥。

施肥以大草(菊科植物绿肥)为主,用量1 500~2 250kg/hm2。

施肥后以水色为绿豆色、池水透明度30~40cm为宜。

1.4试水鱼苗下塘前应试水,以观察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

操作方法是在鱼苗池中放20~30尾大规格的鲢鱼或鳙鱼(150g以上),若试水鱼在池中存活24h以上,说明池水毒性消失,将试水鱼捕出,即可投放鱼花。

淡水白鲳鱼怎么养?白鲳鱼的养殖技术介绍

淡水白鲳鱼怎么养?白鲳鱼的养殖技术介绍

淡水白鲳鱼怎么养?白鲳鱼的养殖技术介绍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淡水白鲳与俗称的“食人鱼”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发达,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饲料,又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

那么,淡水白鲳鱼怎么养好?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淡水白鲳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淡水白鲳鱼体似海水鲳鱼,呈卵园形,侧扁,头小,头长与头高相当,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体被园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呈锯状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鳍,腹鳍,臀鳍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

淡水白鲳鱼的鱼种时体表有黑色斑,成鱼时消失,放养在池塘中的成鱼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极为美观,故又是一种很好的观赏鱼。

据报道,在原产地此鱼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

2、生活习性和食性: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聚群游,族群间不互相残杀。

淡水白鲳消化系统发达,为杂食性鱼类,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饵料,又摄食小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饵料。

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麸皮、米糠、豆饼和配合饵料。

3、生态习性①适温范围:淡水白鲳的生长温度为21—32℃,最适温度为28—30℃,最低临界温度为10℃。

正常吃食温度为16℃。

在长江中下游及淮北地区14℃以下处于休眠状态,侧卧池底。

②耐氧能力:淡水白鲳对低氧耐受力较强,在溶氧0.5毫克/升时能活数小时,其生长最佳水体溶氧为4—6毫克/升。

③耐盐性:在5—10‰盐度水域中能正常生长,且无鱼病,15‰的盐度中16小时死亡。

④酸碱度适应范围:PH5.5—7.4,喜偏酸性或中性水体。

⑤起捕率:淡水自鲳性温驯,好群聚,一般第一网起捕率都在90%以上,两网基本可捕尽。

掌握好三点养好淡水白鲳鱼

掌握好三点养好淡水白鲳鱼

掌握好三点养好淡水白鲳鱼
淡水白鲳是近几年从美国、香港等地引进的新品种,由于它适应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骨骼少、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市场销路好、因此很受渔民欢迎。

淡水白鲳,形状如鳊,但肉厚如鲤,属优质鱼类,既可单养,也可混养,养殖方法和技术与普通鱼类没多大差别,但根据近几年科研单位和养殖户实践,有三点必须注意:
一、放养规格要适宜如与四大家鱼混养,以投放4厘米左右的鱼苗为宜,每亩投放量为150尾左右;如果单养,规格可适当提高,每亩投放量1500尾左右。

投放过多则影响生长,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效益。

二、适宜阔水面养殖淡水白鲳属底栖性鱼类,常活动于下层水体,喜欢群居于有草的地方。

据对比试验,投放在大水面中的鱼苗比投放在小水面中的鱼苗长得快。

淡水白鲳最适宜大水域、湖泊养殖,即使不投精料,4个月也可长到0.5千克。

三、对农药特别敏感四大家鱼常使用的敌百虫液、马拉硫磷等都能引起白鲳鱼中毒,因而在养殖和套养白鲳的水域,使用农药特别慎重,否则会造成中毒死亡,但可使用漂白粉。

淡水白鲳的养殖设计

淡水白鲳的养殖设计

淡水白鲳的养殖设计作者:李华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8期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在鱼类分类学上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

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为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耐低氧、易捕捞、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适宜在我国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养殖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淡水白鲳的养殖模式(一)鱼苗培育1. 育苗池条件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因淡水白鲳易于起捕,池塘规格无严格要求,面积5亩左右,水深1.2~1.5m,池底平坦无杂物,保留淤泥6~10cm。

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用腐熟的有机粪肥肥水。

2 . 水花放养池塘施肥后,待轮虫繁殖出现高峰时即可放养水花,水花放养前应试水,确保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再正式放养。

放养时要注意平衡鱼苗袋内与池塘水温,温差不宜超过2℃。

下塘水花要求腰点明显、体质健壮、规格均匀。

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白鲳水花10~20万尾。

3 . 饵料投喂水花下塘后,饲喂豆浆,沿边向池内泼洒,每天4次左右,每万尾鱼苗用黄豆50~100g,浸泡6h后磨浆投喂。

10d后,增投豆饼糊沿边泼洒。

培育后期,增投粉碎的人工配合饲料。

4. 日常管理分期注水,最终使水位稳定在1.2~1.5m。

坚持观察鱼摄食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饵料。

若水质较瘦,可适度施肥,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

5 . 适时分塘一般经20d左右的培育,鱼苗规格可达2.5~3cm,可分塘进行成鱼养殖或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分塘前需要选择晴天拉网。

(二)鱼种培育淡水白鲳鱼种培育和鱼苗培育相同。

加水施肥,待有大量枝角类及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出现时,即可放入3cm左右苗种进行培育。

放养时要对鱼苗进行消毒。

每亩放养2万尾,经70d左右养殖,即可达到每尾25g左右。

(三)成鱼饲养1. 池塘条件。

浅水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

浅水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

经验总结与注意事项
投放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当地市场情况,合 理确定投放密度,一般每亩可投放 1000-3000尾。
饲料选择
选用高品质的淡水鱼配合饲料,根 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配比蛋白 质、脂肪等营养成分。
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和 适宜的pH值,可采取定期换水、使 用增氧机等措施。
疾病防治
VS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淡水 白鲳的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由于其适应 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成为水 产养殖业中的优选品种。未来,随着技术 的进步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广,淡水白鲳的 产量将会不断增加,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养殖户背景
张先生是一位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农民,近年来开始尝试 主养淡水白鲳。
池塘清理与消毒
池塘清理
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水体清洁。
消毒处理
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杀死病原菌和敌害生物 。
02
苗种选择与放养
淡水白鲳苗种选择
优质品种
选择健康无病的优质淡水白鲳 苗种,如巴西淡水白鲳等。
规格整齐
苗种规格应整齐,体长、体重等 指标符合要求。
适应性强
水源充足
选择有充足、清洁水源的 地方,以保证鱼塘的水质 。
池塘水深适中
浅水塘的深度一般保持在 1-1.5米之间,过深会影 响鱼类生长。
池塘建设与准备
池塘形状
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宜,有 利于水体交换和鱼类生长 。
池塘护坡
采用水泥护坡或石块护坡 ,以防止水土流失和鱼类 逃逸。
进排水设施
安装完善的进排水设施, 方便水体交换和管理。

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

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

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
淡水白鲳养殖是目前的一个热门产业,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市场的青睐,很多朋友有养淡水白鲳的想法。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殖淡水白鲳需具备哪些条件,供参考。

一、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池埂坚固、淤泥较少、池底平坦,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水深1.5~2.0米。

养殖池塘要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增氧、抽水、投饵等机电设备。

二、淡水白鲳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和过多淤泥,冻晒池底,使有机物得到充分分解。

春季进行池底平整,淡水白鲳鱼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千克/亩,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

2、投施基肥
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向池内注水50~80厘米深,然后投施基肥。

一般投施经发酵的畜禽粪(以鸡粪为佳)等有机肥,投施量为300~500千克/亩,培育基础饵料生物;3~4天后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

待池塘水体中有大量浮游生物出现时,选择晴好天气放养淡水白鲳鱼种。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水质变瘦,可适时追肥,一般施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投施量分别为1千克/亩、1.5千克/亩和1~1.5千克/亩,可多施硫酸铵类,以有效调节营养盐类的平衡,利于快速提高水体肥力。

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其作用是增加池塘营养物质,培育浮游生物、附着藻类、底栖动物等,为鱼种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淡水白鲳为食用及观赏鱼。

其肉质鲜美、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单养也可混养。

一、生活习性淡水的鲳栖息在中、下水层,具集群性,能耐每升0.48毫克低氧;适宜pH值6.2~7.5。

生长温度为21℃~32℃,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

不耐低温,夏花鱼种饲养水温必须在17℃以上,杂食性。

二、人工繁殖长江流域一般10月中下旬进行亲鱼培育。

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余热水处建亲鱼培育池。

室外池1000~1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水温保持在20℃以上,放养量每1000平方米180~370公斤。

室内保温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1~1.5米,水温保持在20℃~26℃。

静水池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2~3公斤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公斤。

池中放养水葫芦、绿萍等。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1%~3%,饲料投喂在食台上。

淡水白鲳最适催产水温为25℃~28℃,长江流域一般5月份进行加温催产。

根据性腺发育情况,选择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剂。

注射一般晚上进行。

注射催产剂后亲鱼体色由银白转为浅黑、雌雄鱼”咕、咕……”叫,互相追逐,此时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

受精卵放于孵化桶内孵化,孵出鱼苗经约1个多月培育成夏花鱼种。

三、养殖技术商品鱼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在鱼种池中套养三种方式,其中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

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达到要求时才能放养。

每1000平方米水面可同时配放占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

投喂量一般为鱼重的4%~6%。

水温下降要及时起捕上市。

江浙地区一般10月底后起捕或入温水保种。

越冬鱼种规格大、放养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由于越冬保种成本高,保种数量也受条件限制。

成鱼塘中每100平方米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在**家鱼产量的前提下,可生产出75~150公斤淡水白鲳商品鱼。

由于淡水白鲳对药物较为敏感,所以在投放淡水白鲳鱼种前约15天,用0.5×10-6~0.7×10-6浓度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防锚头鳋。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能耐低氧,食性杂,可摄食有机碎屑、水草、浮游动植物、螺蛳等,也喜食配合饲料,产量高,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养成商品鱼。

池塘准备池塘面积5~10亩,水深2~3米,PH值6~7,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和水泵各1台。

清塘消毒冬季排干池水,曝晒池底。

苗种放养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清塘消毒。

待残毒消失后,进水1米深,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培肥水质,水体透明度保持20~25厘米。

苗种投放水温20℃以上时才能放鱼种。

一般放苗时间为5月中旬,不得迟于5月底。

将淡水白鲳早繁夏花(体长3厘米左右)先暂养,进行强化培育鱼苗体长5厘米左右时投放到成鱼池养殖。

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每亩放800~1000尾,苗种进池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

每亩搭配放尾重20~50克的鲢鱼苗200~300尾、尾重10~20克的鳙鱼苗100尾,还可放适量小规格鲤鱼、鲫鱼、团头鲂、异育银鲫、罗非鱼等。

饲料投喂池塘主养淡水白鲳以投喂精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3~4次。

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8%~10%,水温低时适当减少投喂量;淡水白鲳尾重0.5公斤以上时,日投喂量可减少到在池鱼体重的2%~3%。

每隔2~3天补充投喂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青饲料和动物下脚料。

水质调节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摄食、括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

池水不宜过肥,水体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应换水,水温低于20℃时调节投喂量。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或闷热天气发现鱼浮头,要立即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鱼病防治鱼病防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淡水白鲳对敌百虫非常敏感,当敌百虫浓度在0.2毫克/升时即会死亡,因此防治鱼病禁止使用敌百虫;淡水白鲳对硫酸铜、漂白粉等有较大的耐受能力,防治鱼病可以选用这些药物。

养殖淡水白鲳的日常管理经验

养殖淡水白鲳的日常管理经验

养殖淡水白鲳的日常管理经验
1、饵料品种
一种以东北黄豆直接投喂。

另一种以颗粒饲料投喂,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32%以上,后期的饲料要增加脂肪含量。

2、投喂方法
黄豆的投喂方法为一天下池检查三次以上,吃完即添加,日投喂量以24小时吃完为原则。

颗粒饲料采用投饵机投喂,鱼种放养后要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投喂充足的饵料,特别是6月份,水温升高,鱼体重增加,适时增加投饵量,投饵量的控制以鱼吃饱,没有鱼在投饵机前争饵为原则。

3.日常管理
鱼种放养后,注意水质变化,前期每半月加水一次,6月份鱼吃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水质容易恶化,每星期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公分,鱼池水色保持“肥、活、嫩、爽”。

适时开动增养机,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大,遇到天气变化,要早开增氧机防止鱼浮头。

要勤巡塘,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掌握鱼的吃食情况。

4.鱼病防治
混养池塘4月25日,淡水白鲳放养前杀虫、消毒。

养殖过程中主要的病害就是肠炎,用氟笨尼铐浸泡黄豆或拌入颗粒饲料中投喂三天,即可见效。

5.收获
淡水白鲳易捕捞,用网拖第一网可以捕捞池中的90%,再捕两网池中基本可以捕完。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和易捕捞等特点,因其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淡水白鲳鱼种的放养1、鱼种质量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鳍条齐全、无畸形、无伤病。

2、淡水白鲳鱼种放养。

淡水白鲳鱼种放养规格为1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

3、鲫、草、鲢、鳙鱼夏花放养。

鲫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600~7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左右;草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鲢、鳙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10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放养时间在7月上旬。

二、淡水白鲳的投喂管理方法为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减少饲料浪费,养殖池塘内需搭建投饵台,设置4米×6米食场,使用投饵机投喂。

饵料选用通威牌鳊鱼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日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10%左右,前期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中、后期日投喂4次,上、下午各投喂2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

饲料投喂应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并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三、淡水白鲳病害防治一是用生石灰清塘;二是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鱼种,以防带病原入池中;三是每7天用漂白粉对食场及周边消毒处理1次,以防细菌大量滋生;四是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1次,以防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五是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四、淡水白鲳的起捕销售8月淡水白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全部起捕上市。

因淡水白鲳喜欢群居和群游,且又生活在下层水域,一般第一网就可捕获70%左右,通常拉3网就可捕出90%~95%。

值得注意的是,在捕捞时可在围网中间加上长15米左右的大眼网(三到四指),以免鲫、草、鲢、鳙鱼受伤,并力求将淡水白鲳捕尽。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怎么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怎么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常见问题】淡水白鲳怎么养?【专家解答】淡水白鲳以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引起死亡。

所以,淡水白鲳鱼苗越冬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1.场地选择选择淡水白鲳越冬的池塘,必须是能保持水深1.5米以上,最低水温(1月份)能保持12℃以上,面积1000~2000平方米,水源方便,阳光充足,能避北风的场地更好。

2.防寒棚的搭置普通池塘(指无温泉水的塘),淡水白鲳越冬都必须搭置防寒棚。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都用小镀锌管加角铁焊制成半月形状,固定在塘堤上,然后在架子上覆盖尼龙薄膜即成。

防寒棚一般搭建在池塘靠近北面的位置,棚面积约占全塘的1/2至2/3。

并在防寒棚下面投放一些稻草。

这样,当寒潮袭击时,鱼苗可集聚于乱草丛中取暖。

上述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雨雪天冰雹或雪花直接落入鱼塘中,惊动鱼群,使之受伤。

3.日常饲养管理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所以,管理应注意:(1)饲料投喂。

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将花生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

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

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

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2)水质管理。

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

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即可。

4.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病害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

(1)水霉病。

此病由于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四、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塘,观测水质变化情况,夏季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秋季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

晴天中午可开增氧机l一2小时,增加水中溶氧量;阴雨或闷热天气时,一旦发现有鱼浮头,要及时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5~9月为淡水白鲳的发病季节,要定期与四大家鱼一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预防鱼病发生,此外,在鱼池边可养浮萍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可作为鱼类饲料,亦是高温季节鱼类避萌场所,并能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防止水质过肥及调节水质作用。

五、病害防治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等。

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1.小瓜虫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多子小瓜虫的幼体或成体。

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

同时,背鳍、尾鳍基部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1)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用2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浸浴1~2小时。

(2)用0.l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3天。

(3)越冬池水温应保持在24~27℃,盐度保持在0.5~1。

2.白皮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白皮假单胞菌。

病鱼起初体表、背鳍、尾鳍、额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一碰即脱落。

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

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

〔防治方法〕(l)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损伤。

(2)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3)用12.5毫克/升浓度的金霉素溶液或25毫克/升浓度的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30分钟。

(4)越冬时水温应控制在25~27℃,池水盐度为0.5~l。

3.腐皮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细菌。

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游动缓慢,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养殖淡水白鲳鱼的时候,要在鱼池的建设、饲料的投喂、水质的管理等方面着手。

池塘水深要在1.5米以上,有防寒棚,饲料以花生麸、黄豆粉配合牧草等进行投喂,保持水质的绿度和肥沃,不要随意使用药物干扰鱼池。

淡水白鲳鱼怎么养殖
1、建设鱼池
淡水白鲳鱼是一种温带亚热带的鱼种,对于低温的抵抗能力很差,因此养殖淡水白鲳必须要做好防寒的处理,搭建一个防寒棚防止冷风吹袭池塘,鱼池最好坐落在避风向阳的地方,水深不能低于1.5米,且周围不宜有施工地点。

2、投喂饲料
淡水白鲳鱼饲料的投喂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天要投喂两次,投喂量一般是在鱼群体重的百分之五左右,使用花生麸、豆粕、黄豆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精料和一些牧草、油麦菜等青绿饲料进行混合投放,定时定点定量。

3、管理水质
水质的适宜与否对于淡水白鲳鱼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冬季气温低的时候,池水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可能会变得清亮起来,此时要及时投放一些发酵后的鸡粪等,让水质恢复绿嫩清爽的状态,透明度不宜大于20厘米。

4、注意事项
在淡水白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池水中可能会出现水草枯萎、浮游生物死亡等现象,此时应以更换水体,保持食料洁净为主,不能贸然下池摸索或是贸然的使用药物,旁边的土地也不能使用药物,否则药剂透过土壤浸入池塘有可能造成鱼群全部死亡。

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拓展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本人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淡水白鲳养殖新模式,供大家参考。

养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技术
1、塘口位置的选择
塘口位置一般选择在水源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例如在藕塘附近,鱼塘的肥水可供藕塘利用,经藕塘净化的水可供鱼塘使用,形成循环,减少排放。

2、鱼种的投放
鱼种投放原则是:品种少、密度稀、规格大。

放养品种只有花白鲢、淡水白鲳和黄金鲫。

具体是,花白鲢:规格500克/尾,密度50尾/亩;淡水白鲳:规格150克/尾,密度500尾/亩;黄金鲫:规格50克/尾,密度100尾/亩。

3、养殖管理
①饲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不投喂颗粒饲料,只投喂黄豆和小麦。

②鱼种消毒
鱼种进塘时,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达到杀虫消毒的效果。

淡水白鲳养殖期间很少发生病害,减少了杀虫剂和消毒
剂的使用,保护了养殖水环境。

③日常管理
由于放养密度低、经常加换水,养殖期间很少使用到增氧机,降低了养殖成本。

4、经济效益分析
此模式的特点是零排放、低耗能、环境友好,养殖出来的商品鱼品质好,非常受当地饭店和钓鱼爱好者的欢迎,价格比一般商品鱼高出3元/公斤以上,亩经济效益在3500元以上。

【养鱼】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养鱼】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养鱼】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在江苏省不能自然越冬,鱼种需保温越冬,水温要求达到20℃以上,最好是23℃以上。

汤泉地区地下热泉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养鱼水质标准,常年水温在23℃以上,采用温泉水搭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淡水白鲳鱼种越冬,养殖技术成熟,下面向大家介绍。

1、养殖条件越冬塘底有丰富的地下热泉水,面积3~10亩,水深3~5米,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整塘消毒。

配置3kw叶轮式增氧机,每亩两台。

养鱼:草鱼养殖销售一条龙,年销1.3个亿2、鱼种放养进池时间应按排在9月底以前结束。

放养规格是200尾/斤左右,放养密度是30万尾/亩。

合理搭配少量的花白鲢,以充分发挥饲料效能和调节水质,进池时,用30ppm的浓度高锰酸钾药溶40分钟,杀灭体表及鳃部寄生虫。

3、养殖管理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主要是水温、水质、饲料投喂及防病的管理,在越冬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当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淅,同时要注意到水温的相对稳定,一次换水不宜过大,通常1/5,不超过1/4。

必要时泼洒水质改良剂。

养鱼:四种常见鱼饲料配方②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杂物和死鱼,保持越冬环境的卫生。

③使用膨化配合饲料,饲料的蛋白含量要求在28%~30%左右。

④因是集约化养殖方式,越冬的中后期,增氧机应保持24小时开机。

4、鱼病防治淡水白鲳在越冬期间病害较少,但在水温较低时(21℃以下)鱼体受伤不易恢复,也易被细菌感染发病,极易得小瓜虫病而造成死亡,应引起注意。

定期使用0.7ppm硫酸铜亚铁合剂与1ppm漂白粉交替使用进行鱼病预防。

养殖增值服务。

养殖淡水白鲳鱼苗培育的注意事项

养殖淡水白鲳鱼苗培育的注意事项

养殖淡水白鲳鱼苗培育的注意事项淡水白鲳属杂食性鱼类,幼鱼(鱼花)时以大型浮游动物为主食,也摄食有机碎屑和各种人工饲料。

其鱼苗培育阶段应注意如下事项:一、专塘培育由于淡水白鲳食性杂,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喜群聚生活,对某些有机磷类(如敌百虫、孔雀石绿等)药物特别敏感,所以从鱼病防治角度考虑应专池培育。

另外,淡水白鲳无论鱼苗还是成鱼都较喜欢“沉底”,越捕时“钻”网底或池斗底,如有其它鱼类混养,要想分开各类鱼苗,往往淡水白鲳因其鳞细密,而容易受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鱼苗阶段专塘培育实属利多弊少。

培育淡水白鲳鱼苗的池塘,一般面积1-2亩,水深80-100厘米。

要求:池塘在鱼苗下池前5-6天消毒好(毒塘方法与培育其它鱼苗一样,可用生石灰、茶麸、强氯精等),池水稳定、不渗漏。

由于淡水白鲳鱼花阶段个体较小,且耐低氧能力比其它鱼类强,因此,投放密度可适当大些,掌握在每亩水面落20-30万尾健壮的鱼花。

二、日常管理淡水白鲳鱼苗落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

由于鱼花嫩小,以吃池塘中浮游动物为主,但要投喂一定的高蛋白且细粒浆状饲料,如蛋黄或豆浆。

一般情况下,蛋黄(鸡、鸭都行)来源方便,且效果较好。

方法是:按每万尾鱼花开始每天1只(3-4天后2只)蛋计算,先将蛋煮熟,然后去掉壳和蛋白,剩下的熟蛋黄,用密的过滤纱拌水(2-3公斤)捏成浆,分上下午全池均匀喷洒于池塘中。

另外,培育池应适当堆沤些易腐烂的金刚菊(大草)或臭草等,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20-25厘米,达到良好的水质标准。

淡水白鲳鱼花经6-7天的蛋黄投喂后,生长发育至4-5朝(约全长1.2厘米)。

此时可停喂蛋黄,开始投喂细粉状,且含蛋白较高的混合饲料。

目前,混合饲料大多数都由黄豆、花生麸、麦皮等组成,比例分别为40%、30%、30%。

日投喂量从开始时每万尾鱼苗喂0.5公斤至后来1.5公斤。

逐渐增加,灵活掌握。

投喂方法:先称取已粉碎好的混合饲料,然后用水冲成浆状,分上下午全池均匀泼洒。

白鲳鱼可以养殖吗

白鲳鱼可以养殖吗

白鲳鱼可以养殖吗摘要淡水白鲳鱼可以养殖的,白鲳鱼在幼鱼时期是一种观赏性较强的鱼类,成年白鲳鱼由于其味美鲜嫩,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

在养殖期间要加强环境和水质的管理,定期换水去除污物,并做好鱼池的消毒清理工作,防止水霉病和小瓜虫病害的发生,做好以上管理,淡水白鲳鱼的养殖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淡水白鲳鱼的养殖优势淡水白鲳鱼是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的,白鲳鱼在幼鱼时期是一种观赏性比较强的鱼类,作为养殖鱼类来说,白鲳鱼是杂食性的鱼类,消化系统比较发达,生长速度较快。

成年白鲳鱼的体积大、味美鲜嫩、富含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特别适合婴幼儿以及成长中的儿童食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由此可见白鲳鱼的养殖前景还是比较可观的。

养殖淡水白鲳鱼需加强管理养殖期间要保证养殖环境,由于白鲳鱼的越冬期比较长,这个阶段是比较容易出现小瓜虫病、三代虫病等病害,一旦出现就容易引起爆发性死亡。

因为冬季时间长、温度低、新陈代谢就比较缓慢,所以要经常清理鱼池的脏污,定期换水,可以用虹吸管将残饵和粪便吸出。

白鲳鱼的越冬期长,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要保持越冬区的安静,防治蛇和鳝鱼的侵害,保证白鲳鱼有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

注意病害的防治白鲳鱼主要的病害就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水霉病是肉眼可见的,鱼体一旦感染水霉病,水霉菌丝就会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的大部分菌丝就会暴露在鱼体外,白鲳鱼感染水霉病之后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菌丝会吸取鱼体的营养,最后鱼类会因为营养不足瘦弱而死亡。

所以在鱼苗投放前,需要用生石灰将鱼池彻底的清理,再用高锰酸钾溶液泼洒全池,一天一次,泼洒两天就可以,这样子可以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如果换了小瓜虫病,表面就会分泌出许多粘液,也会出现许多小白点,一旦出现小瓜虫病,鱼类会鳃丝充血并且鱼体发黑,最后会呼吸困难导致大批量的死亡,所以要将鱼池用石灰粉清理后,再将养殖白鲳鱼的所有工具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消毒,避免小瓜虫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