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I Contrast..................................................I 前言....................................................II 第一章纳米材料 (1)

1.1纳米材料简介 (1)

1.2纳米材料的特性 (2)

第二章纳米磁性材料 (3)

2.1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 (5)

2.2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5)

2.2.1共沉淀法 (5)

2.2.2高温分解法 (6)

2.2.3球磨法 (6)

2.2.4溶胶—凝胶法 (6)

2.2.5水热法与溶剂热法 (6)

第三章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 (6)

3.1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7)

3.1.1原子发射光谱法 (7)

3.1.2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7)

3.1.3原子荧光光谱法 (7)

3.1.4原子吸收光谱法 (8)

3.2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8)

3.2.1固相萃取 (8)

3.2.2共沉淀法 (8)

3.2.3液—液萃取法 (8)

3.2.4离子交换分离法 (9)

总结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致谢

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了环境污染。其中重金属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如何有效分离检测重金属成为当今人类急需攻克的难题。磁性纳米材料是最近新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它可有效用于重金属的检测与分离富集,因此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本文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行了介绍:

1、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质

2、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3、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重金属离子、检测、富集

Contras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ctiviti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so comes out.The affection of heavy metals on human life and health hazard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so how effectiv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becomes an urgent ne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mankin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is a recently emerging nano-material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it can be useful for dete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which gets scientists' muc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will introduce the line:

1.Class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2.Prepared magnetic properties, magnetic material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3.The method of dete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 ions.

I

前言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时间长、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影响范围大、难以治理等特点。1953年,在日本发生影响巨大的“水俣病”,“水俣病”的产生就是由于河水受到甲基汞的污染,人们误喝了河水,并误食了河水中的水生生物,使得甲基汞在人体内累积,当累积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人体发病。近年来,我国发生重金属污染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如何有效地检测重金属并对其进行分离富集备受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材料的尺寸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纳米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随着人们探索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不断完善,不同的合成方法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其性能。人们在纳米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将其称为磁性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是当今新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磁性纳米材料兼具纳米材料的特性,又有不同于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科学的交叉,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不断给人类带来新的产品和新科技。

第一章纳米材料

1.1纳米材料简介

纳米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后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极大的进展。它是一门研究尺寸在10-10到10-7m范围内物质及其制备方法、组成、性质以及应用的科学。纳米科技研究的领域是非宏观、非微观的中间领域,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开辟了新的层次,使得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原子水平改造自然,使得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纳米技术已成为本世纪科技革命的主导;纳米技术是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材料科学的交叉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所牵扯到的一些现象很难用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加以解释,它势必将许多学科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同时科学技术的革新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为纳米量级(0.1—100nm)的超微粒子及由其聚集而成的固体纳米材料[1]。包含金属、非金属、有机、无机、电子、生物等多种材料。从维度上可分为零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以及三维纳米材料。

(1)零维:是指空间三维尺度均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

(2)一维:是指空间三维尺度中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管、纳米纤维;

(3)二维:是指空间三维尺度中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膜、超晶格;

(4)三维:即纳米块状材料,是一个特例,尽管其外形尺寸不是纳米级,但其中含有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堆积成的体相材料[2]。

1.2纳米材料的特性

在三维空间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1-100nm)范围内的材料才可被称作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滋生的尺寸处于微、宏观之间,独特的结构使它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的特殊型主要表现字以下几个方面:

量子尺寸效应:当颗粒内原子的个数有限时,随颗粒尺寸的变小,颗粒内部的电子能级由原来的准连续状态逐渐变得离散,能级间的能隙变宽。当能级间的能隙间距大于材料物性的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等时,便导致了纳米粒子区别于宏观材料物性的特性产生。比如材料从原来的导体变成绝缘体,比热反常变化,光谱线向短波长方向的移动等 [3]。

表面与界面效应:纳米材料的尺寸较小,表面原子占总体体积的比例大,这种特点使纳米材料有非常大的表面能。同时随着尺寸的减小,纳米材料存在着表面的原子数及所占比例迅速增大的现象,如图(1a)所示。比表面积的加大,使原子配位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未饱和键,使纳米颗粒表面产生缺陷,缺陷的存在增大了颗粒表面的活性,使其很容易对其它原子产生吸附或发生化学反应[3]。

小尺寸效应:是指当纳米材料晶体尺寸和光波波长、磁交换长度、磁畴壁宽度、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性尺寸相当或比它们更小时,原有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被破坏,物性也出现新的效应,出现光吸收显著增加,产生吸收峰的等粒子共振频移,超导相转变为正常相,声子谱发生改变等从磁有序变成磁无序,磁矫顽力变化,金属熔点下降等。如图(1b)所示,金纳米材料的熔点和尺寸的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4]。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纳米材料尺寸、所包含的原子、分子数目及其运动速度

状态。尺寸介于物质的宏观结构与微观原子、分子结构的范畴对材料的物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

图1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例如微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和电荷等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MQT(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量子遂穿的概率与势阱的深度、壁厚、形状有关,通过改变势阱的深度、壁厚、形状就可以改变其对电子的束缚。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对基础和应用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它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储存的时间极限。量子尺寸效应、隧道效应将会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础,或者它确定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1]。

第二章纳米磁性材料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可以说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只不过所具有的磁性大小有差异。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磁性纳米材料,如带有记忆功能的信鸽、蜜蜂、蝴蝶、海龟、海豚、依靠磁性生存的趋磁细菌等,它们的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展现着磁性纳米材料的神奇魅力。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已经知道利用磁性制造出辨别方向的指

南针,指南针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磁性纳米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其集纳米材料与磁性材料的性质与一身。它是综合运用纳米技术、化学修饰技术和生物偶联技术等手段制造出的复合材料[5],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一般纳米材料的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表面活性和独特的超顺磁性[6-7]。在实际应用当中,可通过外加磁场对磁性材料方便迅速地定位和分离,在磁性液体、生物医学、磁共振成像、微波吸附、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8-9]。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来源于Fe、Co、Ni、Mn等金属及其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超细粉末的磁性响应特性。由于与磁性相关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致使纳米磁性材料呈现出特殊的性质,所以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特性不同于一般的磁性材料特征。因此,除了拥有常用纳米材料的一般性质(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外,还呈现出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居里温度、磁化率等磁性性能,使得磁性纳米材料在机械,电子,光学,磁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0-15]。

磁性功能材料特殊的组成使它比传统的功能材料具备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的磁性方便、快速地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具备功能材料的诸多反应特性,并依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分离过程中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速度大大提高,因此已经被广泛地用作分离材料和载体。此外,这一材料也在催化、材料科学、细胞分离、固定化酶、药物转运以及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6-21]。

2.1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

由于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和绕核运动使得物质产生磁性。可以将这种磁性大体分为两类,即强磁性和弱磁性。其中强磁性包括铁磁性和亚铁磁性,弱磁性则包括顺磁性、反铁磁性和抗磁性[22]。图 2 展示了这几种磁性对应的内部磁矩排列方式:

Fig. 2 Th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dipoles for paramagnetic,

ferromagnetic,ferromagnetic and antiferromagnetic materials[23].

2.2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它的制备方法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出来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生物法是指将自然界的生物(如蝴蝶、密封、信鸽等)体内存在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适当的方法分离出来。物理法是指利用机械能等作用将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粒子粉碎成超级细小分子。化学法是指通过设计精巧的化学实验得到尺寸大小可控、稳定性高、单分散性好的磁性纳米微粒。

2.2.1共沉淀法

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金属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适当沉淀剂,再将得到的沉淀物脱水或热分解得到纳米颗粒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2.2.2高温分解法

高温分解法是指在高沸点有机物中加热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2.2.3球磨法

在球磨机中将大尺寸物质通过球磨机相互研磨将其磨碎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

2.2.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方法称为溶胶—凝胶法[37]。

2.2.5水热法与溶剂热法

反应物在反应釜中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难溶或不容的物质在该条件下形成该物质的溶解物,使溶液成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晶体的方法称为水热法与溶剂热法。

第三章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

人类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了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症危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这些有害物质包含无机有害气体,有机挥发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本文着重介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离与富集方法。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并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累积性,重金属造成的污染危害重大,影响范围广,难以治理。因此,对重金属的分析检测以及分离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3.1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重金属污染影响范围大、具有一定的累积性、难以治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此,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对于重金属的检测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下面将对上述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3.1.1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简称发射光谱法,当气态离子、原子受热或电激发时,产生紫外或可见光域内的特征谱线,根据各元素所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发射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原子发射光谱法大多使用ICP作为光源,从而产生了电感祸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等离子体的高温消除了火焰中存在的许多化学干扰,而且由于此时大多数元素都容易被激发,因此也可适用于难熔氧化物元素及难激发的元素。工CP-AES法具有检出限低、精确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测定范围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并且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在微量元素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5一28]。

3.1.2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是将液体样品在雾化室内进行汽化,然后由载气携带汽化后的液体样品进入ICP炬焰,在等离子的高温下使样品经过蒸发、解离、电离过程转化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进入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质核比对样品进行分离。

3.1.3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指是基态原子(一般是蒸汽状态)吸收适合的

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根据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2]。

3.1.4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通常是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可分为火焰原子吸收((FAAS )和电热蒸发石墨炉原子吸收(ETAAS )法。FAAS重现性好,易于操作,已成为原子吸收分析的标准方法,但是较低的原子化效率(仅约10%)制约了它灵敏度的提高。ETAAS的最大优点是注入试样原子化效率可达90%以上,灵敏度可增加10-200倍[29]。

3.2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3.2.1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法(SPE)是基于液固分离萃取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它将固液萃取与色谱分离技术联系起来,通过颗粒细小、多孔的固相吸附剂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的被测物质,待被测物质被定量吸附后,用体积较小的洗脱液洗脱或用热解析的方法进行脱附,从而达到分离富集被测物质的目的,是同时进行萃取和浓缩的有效方法。

3.2.2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在溶液中加入有机或无机共沉淀剂和适当金属离子,利用混合、缔合或吸附混晶作用,是分析物与载体一起从共沉淀中析出而达到分离目的。

3.2.3液—液萃取法

该方法也叫溶剂萃取,是以分配定律为原理,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作为萃取剂加入到待分离的原料液中,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溶剂

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混合液中各组分分离出来的一种操作。3.2.4离子交换分离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投入到溶液中,使溶液中与之相接触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从而达到离子分离的目的。离子交换分离法基于的原理是固相与液相之间离子的重新分配。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质,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磁性纳米材料兼具纳米材料的性质,自身又具有超越纳米材料的优良性能,备受人们的关注。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当今新兴的磁性纳米材料在可以有效地分离富集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对人类健康危害重大,因其就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累积性,所以在初期未达到一定的量摄人体出现症状时很难被发现,且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累积,其危害之大不容人们忽视。磁性纳米材料的出现为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分离和富集提供了可能。虽然早期已有一些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分析技术,但磁性纳米材料的出现实现了重金属离子的痕量分析。随着人们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索,相信磁性纳米材料还将在重金属富集分离与检测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_表面功能化及应用研究_饶通德

[2]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在环境样品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_陈寅

[3]多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_聂祥坤

[4] Weijden RD,Heifden AE,Rosmalen GM.The influence of total

calcium and total carbonate of the growth rate of calcite.Crystal Growth, 1997,171(1-2):190-196

[5]CHENGD,ALBERTSCJ,RODRIGUEZW,etal.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virions by microfluidic separ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82(2):723-728.

[6] LIUZL, WANGHB, LUQH,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fine well-dispers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4, 283(2-3): 258-262.

[7] MICHAEL. TK,MARK.Y,TREVOR.D. Biomimetic magnetic

nanoparticles [J]. Materials Today. 2005, 8 (9): 28-37.

[8]COROTC, ROBERTP, IDEEJ,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iron oxide

nanocrystal technology for medical imaging[J].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6,58(14):1471-1504.

[9] JEONGU,TENGX, WANGY,et al. Superparamagnetic colloids: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niche applications[J].Advanced Materials. 2007, 19(1): 33-60.

[10]LiuY, Wang J P, Hu M, et al. Synthesi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magnetic domain hexagonal barium ferrite via sol-gel technique. Chin. J. Appl. Chem., 2007.

24 (10): 1182-1186.

[11]Wan S R, Huang JS, Yan HS, et 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 in medicine field. Mater. Chem., 2006. 16: 298-303.

[12]Sun Z X, Su F W, Forsling W, et 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te in aqueous suspension. Colloid Interface Sci., 1998. 197:151.

[13]Liu X Q,Guan Y P,Yang Y,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tic polymer nanospheres with high protein binding capacity. J. Appl. Polym. Sci., 2004.

94: 2205-2211.

[14]Wan S R, Huang J S, Yan H S, et 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te

nanoparticle in medicine field. Mater. Chem., 2006. 16: 298-303

[15]Grzeta B, Ristic M, Nowik I,Music.S.Form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magnetite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iron choline citrate. Alloys Compd.,2002. 334: 304-306. [16]panová A, Horák D, Soudková E, et al. Magnetic hydrophilic

methacrylate-based polymer microspheres designed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2004, 800(1): 27-32.

[17] 任广智, 李振华. 磁性壳聚糖微球用于酶的固定化研究Ⅱ磁

性壳聚糖微球对脲酶的吸附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J]. 离子交

换与吸附, 2001, 17(2):152-158.

[18] Kobayashi H, Matsunaga T. Amino-silane modified

superparamagnetic particles with surface-immobilized enzyme [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91, 141(2): 505-511.

[19] Poynton C H, Christopher L. Biological magnetic colloids,

USP 4920061.1990-04-24.

[20] Ghazarossian V E, Kurn N, Ullman E F. EP 02307681.

[21]Gupta P K, Cheung-Tak H. Albumin microspheres. V.

Evaluation of 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efficacy of magnetic microspheres in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adriamycin in ra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1990, 59(1):57-67.

[22] 磁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复杂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_徐

[23]Cornell R M, Schwertmann U. The iron oxides: structure,

properties, reactions,occurrences and uses [M]. John Wiley & Sons, 2003.

[24] Tang N J, Zhong W, Jiang H Y, et al. Nanostructured

magnetite (Fe3O4) thin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J. Magn. Magn. Mater., 2004. 282: 92-95

[25] 李改云. 纳米SiO2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

量银和钯的研究.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4 [26] 沈银海. 预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汞砷铅锑的

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8-10

[27] 刘克玲, 王云山, 张金平, 等. 原子光谱分析的进展及

其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 (8): 2248-2252 [28] 郝丽丽, 乙引, 张习敏, 等. 原子光谱技术在水体重金

属检测中的应用综述.江苏农业科学, 2010. (6): 538-540 [29]固相萃取分离富集超痕量重金属及形态分析的研究_张晓星东北大学博士论文,2012

致谢

本论文工作是在尊敬老师---尹贻东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查找资料进行,再到论文的撰写,每一步都离不开尹老师的无私帮助。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导师田春贵老师的教诲。田老师严谨务实、积极创新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使我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地投入科学研究事业。正是由于田老师在各方面的帮助,才使我拥有一个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使得论文的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敬爱的尹老师和田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诚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多位老师和师兄师姐给予我的帮助,使我的论文工作更加系统和完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教案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 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 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 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100?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蒸馏法:N -NH 4+-NH 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I Contrast..................................................I 前言....................................................II 第一章纳米材料 (1) 1.1纳米材料简介 (1) 1.2纳米材料的特性 (2) 第二章纳米磁性材料 (3) 2.1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 (5) 2.2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5) 2.2.1共沉淀法 (5) 2.2.2高温分解法 (6) 2.2.3球磨法 (6) 2.2.4溶胶—凝胶法 (6) 2.2.5水热法与溶剂热法 (6) 第三章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 (6) 3.1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7) 3.1.1原子发射光谱法 (7) 3.1.2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7) 3.1.3原子荧光光谱法 (7) 3.1.4原子吸收光谱法 (8)

3.2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方法 (8) 3.2.1固相萃取 (8) 3.2.2共沉淀法 (8) 3.2.3液—液萃取法 (8) 3.2.4离子交换分离法 (9) 总结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致谢

磁性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分离富集方法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了环境污染。其中重金属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因此如何有效分离检测重金属成为当今人类急需攻克的难题。磁性纳米材料是最近新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它可有效用于重金属的检测与分离富集,因此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本文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行了介绍: 1、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质 2、磁性功能材料的磁学性质及表征方法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3、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分离富集方法 关键词:纳米材料、磁性纳米材料、重金属离子、检测、富集 Contras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ctiviti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so comes out.The affection of heavy metals on human life and health hazard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so how effective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becomes an urgent ne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mankin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is a recently emerging nano-material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it can be useful for dete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s, which gets scientists' much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will introduce the line: 1.Class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2.Prepared magnetic properties, magnetic material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3.The method of dete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heavy metal ions. I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 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 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 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 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交换容量:表示每克干树脂所能交换的相当于一价离子的物质的量。是表征树脂交换能力大小的特征参数,通常为3~6 mmol/g。 比较值R f:表示某组分再滤纸上的迁移情况。 8.在离子交换分离法中,影响离子交换亲和力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离子亲和力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它的半径有关,在交换过程中,价态愈高,亲和力越大,对于同价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大,(阳离子原子序数越大)亲和力越小。 9.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这几种色谱分离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各是什么?试比较它们分离机理的异同。

分离与富集

人胎盘组织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富集 【摘要】为了探索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标化流程,采用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用羟乙基淀粉(6% HES)法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再经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CD34-、CD34+CD38-、CD34+CD38+ 3个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术对各阶段分选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计算分选细胞的富集度和回收率。结果表明: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制备的人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中单个核细胞(MNC)数达(12.30±3.51)×108,与脐血初始样品所含的MNC数(8.86±5.38)×10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CD34+细胞所占百分率[(3.93±2.31)%]则明显高于脐血[(0.44±0.29)%]。胎盘组织单个细胞悬液经6% HES分离后MNC和CD34+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45.3±11.7)%和(51.1±9.8)%;MNC经免疫磁珠分选后,其CD34+细胞的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3.4±14.1)%和(52.7±11.7)%。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机械法加胶原酶消化法-HES分离MNC-MACS分选目标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从胎盘组织获得高丰度、高富集度、高活性的HSPC,为进一步研究胎盘HSPC提供了比较经济、效果较好的分离富集方案。【关键词】

CD34抗原;造血干细胞;胎盘;免疫磁珠细胞分选;脐血【材料和方法】 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s,HSPC)存在于人骨髓、动员的外周血和脐血等组织中。新近,有学者提出人胎盘组织中含有比脐血更为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人胎盘组织中CD34+ HSPC的百分率是脐血的8.8倍,并且人胎盘组织中免疫细胞成分较少,极有希望成为今后HSPC 的新来源。从人胎盘组织分离出高活性、高丰度的HSPC是对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的前提,目前尚无有关人胎盘组织HSPC分离的优化方案可循。本研究旨在建立从胎盘组织中分离、 纯化HSPC的标化流程,为今后人胎盘组织HSPC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试剂 胶原酶(collagenase Ⅳ)、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为Sigma公司产品。RPMI 1640、新生牛血清(FCS)购自于Gibco公司。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 CD38-FITC、CD34-PE及CD34绝对计数试剂盒为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免疫磁珠细胞分选试剂盒购自Miltenyi Biotec公司。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2.掌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 3.了解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重点难点】 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课时安排】计划4课时 【教学内容】共五节 第一节 概述 一、回收率 100 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思考题 11-1 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围。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11-2 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11-3 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11-4 如将上述矿样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其分离情况又如何? 答:Na2O2即是强碱又是氧化剂,Cr3+、Mn2+分别被氧化成CrO42-和MnO4-。因此溶液有AlO22-,ZnO22-,MnO4-和CrO42-和少量Ca2+,在沉淀中有:Fe(OH)3,Mg(OH)2和Cu(OH)2和少量Ca(OH)2或CaCO3沉淀。Ca2+将分离不完全。

分离与富集

分离与富集 读书报告 题名:共沉淀分离富集法的应用与新进展姓名:樊红霞 指导老师:陈建荣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分析化学 班级:10级 学号:2010210638 成绩:

共沉淀分离富集法的应用与新进展 姓名:樊红霞学号:2010210638 专业:分析化学 摘要:对共沉淀分离富集法的应用与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近年来,由于其与固体进样分析仪器的结合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自然水样到高纯和其它特殊材料曲分析,从空属元素到非空属乃至有机物的测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有机和无机的共沉淀体系正被研究和广泛应用。关键词:共沉淀;分离;富集;进展 引言 沉淀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离富集方法,但共沉淀法能在60年代迅速发展得益于Luke C L 的技能:在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和一点点金属(称为载体)离子共沉淀溶液中的痕量金属元素,另一方面得益于其与具有高选择性的固体进样仪器的结合,使富集倍数极大提高而被应用于超痕量分析,近年来又与流动注射分析结合克服了耗时多的缺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共沉淀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沉淀剂的研究,两种或数种沉淀剂的联合使用以及传统沉淀剂与其他分离富集技术的联用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另外由于其操作相对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满足,经济可行,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物质的改性方面,利用共沉淀合成纳米材料已见报道。因此探索新型高选择性共沉淀剂和将理论与经验规律结合,寻找特定的沉淀剂和与之相配的载体离子以及寻求简单、快速的共沉淀技术是最新的发展动向。 1新共沉淀捕集剂的研究与应用[1] Luke C L等最初使用的沉淀剂主要是金属氢氧化物和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盐,研究了它们共沉淀痕量金属离子的实验条件。而后30年间,大多数研究致力于开发新的共沉淀捕集剂,以适应各种式样中不同组分的分离富集并达到尽可能高的回收率。 1.1新的金属氢氧化物和其它无机共沉淀捕集剂 金属氢氧化物作为共沉淀剂捕集剂以其不需要有机试剂、易于离心分离以及回收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最早使用和用的最多的是Fe(OH)3、Al(OH)3、Mg(OH)2,进入80年代以后,新的无机共沉淀捕集剂不断涌现,日本学者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Yoshimura W等对Zr(OH)4、Harada Y等对La(OH)3、Ueda J等对Hf(OH)4做了较多研究。日本学者还对Be(OH)2、Ga(OH)3、Y(OH)3、Sn(OH)4作为共沉淀捕集剂进行了应用研究。其它的无机共沉淀捕集剂还有GaPO4、碱式碳酸锌、BaSO4、AlPO4等。以上这些新的无机氢氧化物共沉淀捕集剂大多以稀有元素作为载体离子,比起以前的无机捕集剂具有以下优点:

第十一章 常用分离富集方法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 0.020 mol/L Fe 2+溶液,加NaOH 进行沉淀时,要使其沉淀达99.99%以上。试问溶液中的pH 至少应为多少?若考虑溶液中除剩余Fe 2+外,尚有少量FeOH + (β=1×104),溶液的pH 又至少应为多少?已知16sp 108-?=K 。 解: 30.9H mol/L 100.2% 01.0020.0108][OH ]][OH [Fe 1) (516sp 22=??=??=?=--- -+p K () 34 .9H mol/L 1021.22 1044104104][OH 0104-][OH 104][OH 10 8][OH ] [OH 10110.01%0.020]][OH [Fe 2)(510 2 6610-6216 2-4sp 22=??=??+?+ ?= ?=??-??=???+?? =----- ------+p K 2. 若以分子状态存在99%以上时可通过蒸馏分离完全,而允许误差以分子状态存在1%以下,试通过计算说明在什么酸度下可挥发分离甲酸和苯酚? 解: 74 .5H mol/L 1084.1]H [%110 ]H [] H []H []H [%195.7H mol/L 1011.1]H [% 9910]H [] H []H []H [%9995 .974.3674 .3HCOOH a,89.95 OH H C a,OH H C a,HCOOH a,5656=??=?=+=+=??=?=+=+==-+-++++-+-++++p K p K pK pK 以分子状态存在,则甲酸以分子状态存在,则苯酚 因此可挥发分离甲酸和苯酚的酸度为5.74-7.95 3. 某纯的二元有机酸H 2A ,制备为纯的钡盐,称取0.3460 g 盐样,溶于100.0 mL 水中,将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并水洗,流出液以0.09960 mol/L NaOH 溶液20.20 mL 滴至终点,求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解:

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 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4.如将上述矿样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其分离情况又如何? 答:Na2O2即是强碱又是氧化剂,Cr3+、Mn2+分别被氧化成CrO42-和MnO4-。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 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 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 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 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交换容量:表示每克干树脂所能交换的相当于一价离子的物质的量。是表征树脂交换能力大小的特征参数,通常为3~6 mmol/g。 比较值R f:表示某组分再滤纸上的迁移情况。 8.在离子交换分离法中,影响离子交换亲和力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离子亲和力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它的半径有关,在交换过程中,价态愈高,亲和力越大,对于同价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大,(阳离子原子序数越大)亲和力越小。 9.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这几种色谱分离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各是什么?试比较它们分离机理的异同。

第八章分析化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多种组分,进行测定时常常发生干扰,不仅影响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测定,为了消除干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加入掩蔽剂。但很多情况仅此不够,必须把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有时为了测定试样中痕量组分,在进行分离的同时,也进行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对于常量组分的分离和痕量组分的富集,总的要求是分离要完全,即:待测组分的回收率要符合一定要求。 待测组分的回收率: 对于常量组分 (>1%) : R T>99% ( 接近 100%) 对于微量组分: R T>90% 常见的分离方法: 1 .沉淀分离 2 .萃取分离 3 .离子交换分离 4 .色谱分离 5 .气浮分离 6 .挥发和蒸馏分离 第一节沉淀分离法 沉淀分离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根据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沉淀剂,使待测组分沉淀出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除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它主要有: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共沉淀分离法。 ( 还有均相沉淀法 ) 一、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很多,形成沉淀的类型也很多,本书只对M (OH ) n ↓和硫化物沉淀简单介 绍.

例如: Fe(OH)3,,当 [时,刚析出沉淀时pH ≥ 2.18 ;沉淀完全时pH ≥ 3.51 。因此,氢氧化物是否能沉淀完全,取决于溶液的酸度。 NaOH Fe(OH)3 沉淀剂: NH3·H2O → Mg(OH)2WO3 xH2O 等 ZnO 等 SiO2·xH2O 两种离子是否能借M(OH)n↓ N(OH)n↓ ( 氢氧化物沉淀 ) 完全分离,取决于它们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第11章分离和富集方法练习答案 (2)

第11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思考题 1.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 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 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 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 (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 用PbS 作共沉淀载体,可从海水中富集金。现配制了每升含0.2μg Au 3+的溶液10 L ,加入足量的Pb 2+,在一定条件下,通入H 2S,经处理测得1.7μg Au 。此方法的回收率为-------( ) (A) 80% (B) 85% C) 90% (D) 95% 2. 现有Pb 2+-Al 3+混合液,可将它们分离的沉淀剂是-----------------------------------------( ) (A) 过量NaOH 溶液 (B) pH=9的氨缓冲液 (C) 稀H 2SO 4溶液 (D) pH ≈9的(NH 4)2S 溶液 3 在有过量I -时,碘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 3-,亦有少量I 2,而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是I 2,则分配比D 可表示成--------------------------------------------------------------------( ) (A) D = 2有2水 [I ][I ] (B) D = 2水2有 [I ][I ] (C)D = 2[I ]+2有 - 3水 水 [I ][I ] (D) D= 2[I ]-32水水 有 [I ]+[I ] 4. Fe 3+在某有机相与水相的分配比是99,今有含10 mg Fe 3+的水溶液,若用等体积该有机溶剂萃取2次,则水相中剩余Fe 3+的质量是---------------------------------------------------------( ) (A) 0.03mg (B) 0.01mg (C) 0.003mg (D) 0.001mg 5 以下离子交换树脂属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 R —NH 3OH (B) RNH 2CH 3OH (C) ROH (D) R —N(CH 3)3OH 6.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联度大小是指------------------------------------------------------------( ) (A) 聚苯乙烯含量大小 (B) 二乙烯苯含量大小 (C) 磺酸基团多少 (D) 羧基基团多少 7. 用纸色谱法分离Fe 3+、Cu 2+、Co 2+,以丙酮-正丁醇-浓HCl 为展开剂。若展开剂的前沿与原点的距离为13cm ,而Co 2+斑点中心与原点的距离为 5.2cm ,则Co 2+的比移值(R f )为-------------------------------------------------------------------------------------------------( ) (A) 0.63 (B) 0.54 (C) 0.40 (D) 0.36 8. 大量Fe 3+存在会对微量Cu 2+的测定有干扰,解决此问题的最佳方案是------------( ) (A) 用沉淀法(如NH 3-NH 4Cl)分离除去Fe 3+ (B) 用沉淀法(如KI)分离出Cu 2+ (C) 用萃取法(如乙醚)分离除去Fe 3+ (D) 用萃取法分离出Cu 2+ 二、填空题 1. 1221 100mL 水溶液中含有溶质A, 用20mL 有机溶剂可萃取90%的A, 则此溶质的分配比D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25 指出下列术语的意义(填A,B,C,D) (1) 分配比 ____________ (2) 分配系数 _______________

9分离富集习题及其答案

第9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思考题答案 1. 分析化学中,为何要进行分离富集如何评价分离效果 答: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富集的目的,提高测定灵敏度。 用回收率(回收因子)和分离率(分离因子)评价分离效果。 2. 某水样溶液中含有Fe 3+、Al 3+、Ca 2+、Mn 2+、Mg 2+、Cr 3+、Zn 2+和Cu 2+等离子,加入NH4Cl 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如果加入NaOH 溶液呢 答:加入NH4Cl-NH3缓冲液,pH 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3. 相对于无机共沉淀剂,有机共沉淀剂有何优点其进行共沉淀分离有哪些方式 答:与无机共沉淀剂相比,有机共沉淀剂可经灼烧而除去,被测组分则被留在残渣中,用适当的溶剂溶解后即可测定;有机共沉淀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体积也大,有利于微量组分的共沉淀;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表面吸附少,沉淀完全,沉淀较纯净,选择性高,分离效果好。 进行共沉淀分离的方式: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利用惰性共沉淀剂。 : 4. 试说明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物理意义,两者有何关系分配比与萃取率有何联系如何提高萃取率 答:分配系数:是溶质在两相中型体相同组分的浓度比(严格说应为活度比)。而分配比:是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在给定的温度下,KD 是一个常数。但D 除了与KD 有关外,还与溶液酸度、溶质浓度等因素有关,它是一个条件常数。 D 与K D 的关系:w ,HA o ,HA D w ,HA w o ,HA o w ,HA o ,HA K ]HA []HA [c c D αα=αα== D 与 E 的关系:%V /V D D E O W 100?+=

分离与富集应用方案

方案 一DMF-H2O精馏分离时蒸馏水中二甲基胺的除去 1工作原理及流程1.1工作原理DMF蒸馏回收系统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DMF回收废液中各成分(主要是水与DMF)的沸点也即挥发性的不同(常压下DMF沸点152.8℃、水100℃),通过控制系统各个操作过程的温度,形成气液分离,将水及其他杂质逐一从DMF回收废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提纯回收DMF的目的。 1.2系统主要构成 (1)脱水塔(2)精馏塔(3)蒸发器(4)再沸器(5)冷凝器(6)脱酸和脱胺装置(7)真空泵等。 1.3工作流程首先是废水的排放收集过程,第二步就是废水的处理过程,第三步是DMF 的回收过程 2废水的产生与排放 塔顶蒸馏冷凝水的产生与排放 如果排放将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大多数的合成革企业,已经采取用罐装回收的办法,将该废水重新利用于湿法生产线作为补充用水,基本防止了污染的发生。 吹脱法去除废水中二甲胺的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将大量空气与废水接触,使废水中游离的二甲胺被吹出。以达到去除废水中二甲胺的目的。此法也叫二甲胺解析法.解析速率与温度、气液比有关。 二甲胺的水溶液显碱性,其溶解度的大小受溶液的pH值影响(CH3)2NH+H2O—(CH3)2NH2++OH-,如果增加溶液的碱性,左移,溶解度下降。加碱量太小无法彻底脱出二甲胺,太大不仅会对设备造成腐蚀还会使成本上升,且加大废水后续处理的难度。 温度也会影响二甲胺的溶解度,温度上升,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气液比越小,泛点气速越小。在其他因素一定时,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大,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而空隙率减少,从而使开始发生液泛的空塔气速变小在吹脱过程中适当增大气量以减少二甲胺在液体表面的分压,显著增加二甲胺传质效率,提高二甲胺去除率。 NaOH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气液比的影响 吹脱出的二甲胺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二甲胺极易被水吸收,稳态吸收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吸收率可达95%。 二甲胺极易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二甲胺。 (CH3)2NH+HCl— (CH3)2NH·HCl 因为此吸收属于化学反应,所以吸收速率与吸收率很高。二甲胺的吸收率达到100%。二甲胺-一氧化碳法由二甲胺与一氧化碳在甲醇钠作用下,直接反应而得。反应条件是1.5-2.5MPa 和110-150℃。粗品经精馏制得成品。 二含氟废水处理工艺 处理方法 沉淀法 指投加化学药品形成氟化物沉淀或氟化物被吸附于所形成的沉淀物中而共沉淀,然后分离固

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章序 名称 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周次第17周至第18周授课时间2016年11月14日至2016年11月28日教 学目的要求1.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2.掌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 3.了解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1. 分离意义、分离度及回收率、分离方法的分类; 2.分离方法: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3.液相色谱分离法四种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 学难点常用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场所 环境 教室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双语()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 教学 手段 网络教学(√);多媒体()) 教学 用具 电子投影仪 教学内容提要备注

§10-1 沉淀分离法 一、无机共沉淀剂 二、有机共沉淀剂 §10-2 萃取分离法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二、萃取的类型与条件 三、萃取的操作方法 §10-3 离子分离分析法 一、离子交换树脂 二、交换平衡和亲和力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方法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 §10-4 液相色谱分离法 一、柱中色谱法 二、纸上色谱法 三、薄层色谱法 日程及课时分配节序内容学时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4 第一节沉淀分离法 1 第二节萃取分离法 1 第三节离子分离分析法 1 第四节液相色谱分离法 1 第节习题课课外2

复习思考题1.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2.某水溶液含Fe3+10mg , 采用某种萃取剂将它萃入某种有机溶剂中。若分配比D=99 , 用等体积有机溶剂分别萃取1次和2次, 问在水溶液中各剩余Fe3+多少毫克? 萃取百分率各为多少 ? 3.将0.2548gNaCl和KBr的混合物溶于水后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经充分交换后, 流出液需用0.1012mol·L-1NaOH35.28mL滴定至终点。求混合物中NaCl和KBr的质量分数。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习题解答 上册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合编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杜建中

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分析较复杂的试样时,其它组分的存在往往影响定量测定的准确度,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使测定无法进行,因此在分析测定时,必须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及其减免方法,分离是消除干扰最简单、最彻底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需要选用适当的分离方法使待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何谓回收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回收率有何要求? 答:回收率(R A )是指待测组分A 经分离或富集后测得的质量与它在试样中(分离或富集前)的质量之比,回收率越高表明分离效果越好。分离常量组分时,回收率应大于99%,分离微量组分时回收率在90%~110%就可满足要求。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有何要求? 答:分离率(S B/A )表示干扰组分B 与待测组分A 的分离程度,S B/A =R B /R A ×100%,分离率越低或B 的回收率越低,说明A 与B 分离的越完全,干扰消除的越完全。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与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小于0.1%,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小于10- 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与无机沉淀剂相比,有机沉淀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所形成的沉淀溶解度较小,沉淀作用较完全,沉淀较纯净。同时有机沉淀剂通过灼烧容易除去,有利于称量测定。 在微量或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分析中,可以利用共沉淀现象分离和富集痕量组分,有机共沉淀剂是常用的共沉淀剂,其优点是①有机共沉淀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它的离子半径大,表面电荷密度较小,吸附杂质离子的能力较弱,因而选择性较好。②由于它是大分子物质,分子体积大,形成沉淀的体积也较大,对于痕量组分的富集很有利。③存在于沉淀中的有机共沉淀剂,在沉淀后通过灼烧而除去,不影响后面的分析。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 答:在一定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溶质A 同时接触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时,A 就分配在这两种溶剂中,当这个过程达到平衡时,A 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K D )。 在许多情况下,A 在两相中因为发生解离或聚合等副反应,A 在两相中并不以一种型体存在,A 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称为分配比(D)。 只有在最简单的萃取体系中,溶质在两相中存在的形式完全相同时D =K D 。 6.为什么在进行鳌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酸度十分重要? 答:由分配比的另一导出公式[]n n HR [H ]D K =+萃水有可知,溶液的酸度越小,被萃取物质的 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又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反而不利于萃取的进行,因此,萃取过程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溶液的酸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