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因的表达(教案)

合集下载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设计抚顺市清原高中管秀娟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

前三章以遗传学发展史为主线,阐明了基因的本质,本章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其作用的,即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前三章的进一步深入。

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重要作用,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节课又针对高三年级一轮复习课的课型特及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个模块的提升与整合,突出基因表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在引领学生复习本章内容的同时,扩展思维,建构概念模型,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高三年级的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知识上存在漏洞,做题时还存在方法不对的现象,做综合习题时出现内容联系不上,思维短路现象。

执教者所教班级整体素质比较好,本节课,若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是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变通,对做过的习题进行分析、整理,使已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

3设计理念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的实施要求是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执教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建构概念模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

通过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1)概述并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等概念。

(3) 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4.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2)合作学习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简约美、逻辑美、和谐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第3讲 基因的表达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第3讲 基因的表达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讲 基因的表达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1.结合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 分子转录、翻译的过程(生命观念)2.运用中心法则,阐明DNA 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科学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基因表达的异常情况(社会责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RNA 的结构和种类(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组成成分:(3)结构:一般是单链,长度比DNA 短;能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4)种类及功能:⎩⎪⎨⎪⎧ 信使RNA mRNA :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运RNA tRNA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5)DNA与RNA的区别:物质组成结构特点五碳糖特有碱基DNA 脱氧核糖T(胸腺嘧啶) 一般是双链RNA 核糖U(尿嘧啶) 通常是单链2.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转录过程(见图):3.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②种类: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3)翻译过程(4)过程图示(人教版必修2 P67图改编)(1)图中a、b、c依次为何种物质或结构?图中显示a、b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其意义何在?(2)图示翻译方向是A→B还是B→A,判断依据是什么?(3)图中c所指的3条链的氨基酸序列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1)a是mRNA,b是核糖体,c是肽链。

图示表明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2)由c中三条链越往B侧越延长,可确认翻译方向是A→B。

(3)图中c所指的三条链的模板相同(均为a),故其氨基酸序列均相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基因的表达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3 基因的表达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讲 基因的表达知识点一 遗传信息的转录⎩⎪⎪⎪⎪⎨⎪⎪⎪⎪⎧RNA ⎩⎪⎨⎪⎧结构⎩⎪⎨⎪⎧基本单位:① ⎩⎪⎨⎪⎧磷酸含氮碱基:②五碳糖:③空间结构:一般是④ 链种类⎩⎪⎨⎪⎧信使RNA (⑤ )⑥ (tRNA )⑦想一想:三种RNA 都携带遗传信息吗?转录⎩⎪⎨⎪⎧概念:在⑧ 中,以⑨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10 的过程场所:⑪ (主要)模板:⑫原料:⑬ 产物:⑭配对方式:⑮ 、C —G 、G —C 、⑯ 比一比:DNA 的转录和复制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知识点二 遗传信息的翻译议一议:若一个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这种变化是否一定反映到蛋白质的结构上?知识点三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提出者:○38 内容图解:○39 补充后的内容图解:○40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种方式⎩⎨⎧(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41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通过控制○42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调控生物体性状的因素⎩⎨⎧内因:○43 外因:○44 真核生物的基因分类⎩⎪⎨⎪⎧细胞核基因○45 ⎩⎪⎨⎪⎧线粒体基因○46 想一想:中心法则中几个生理过程准确进行的原因是什么?1.tRNA 、mRNA 、rRNA 均是转录产生的,在翻译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mRNA ——携带遗传信息tRNA ——运送氨基酸 rRNA ——核糖体的成分2.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 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特例: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氨基酸),且一种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转录、翻译基因与性状关系自我校对:①核糖核苷酸 ②A、U 、C 、G ③核糖 ④单 ⑤mRNA ⑥转运RNA ⑦核糖体RNA(rRNA) ⑧细胞核 ⑨DNA ○10RNA ⑪细胞核 ⑫DNA 的一条链 ⑬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⑭RNA(主要是mRNA) ⑮A —U ⑯T -A ⑰氨基酸 ⑱mRNA ⑲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⑳核糖体○21mRNA ○2220种游离的氨基酸 ○23蛋白质(或多肽链) ○24tRNA ○25A -U 、U -A 、C -G 、G -C ○26mRNA ○27一个密码子 ○28mRNA ○2964 ○3061 ○313 ○32tRNA ○33mRNA ○34密码子 ○35反密码子 ○36tRNA ○3761 ○38克里克和沃森○39 ○40 ○41代谢 ○42蛋白质 ○43基因 ○44环境条件 ○45细胞质基因 ○46叶绿体基因 想一想:三种RNA 中只有mRNA 携带遗传信息,mRNA 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的作用。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第3讲 基因的表达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 第3讲 基因的表达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3讲基因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4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1.RNA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信息的转录(1)转录的定义: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2)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3)转录的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4)转录过程:(5)转录的产物:信使RNA 、核糖体RNA 、转运RNA 。

3.遗传信息的翻译(1)翻译的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2)翻译的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3)翻译的过程(4)翻译的产物: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2.遗传信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比较3.“图示法〞解读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1)图甲、图乙的过程判断①图甲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复制。

②图乙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

(2)图丙的过程解读①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②翻译起点: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

③翻译终点:识别到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翻译停止。

④翻译进程: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mRNA不移动。

(3)图丁的过程解读①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

②目的与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③方向: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④结果:合成多个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多肽,因为模板mRNA相同。

4.转录、翻译过程中的4个易错点(1)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3种RNA都参与翻译过程,只是作用不同。

(2)翻译过程中mRNA并不移动,而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而读取下一个密码子。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教案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教案

第三讲 基因的表达素能目标★备考明确考点一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RNA 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信息的转录(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2)条件⎩⎪⎨⎪⎧ 模板:DNA 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 酶:RNA 聚合酶(3)过程(4)产物:信使RNA 、核糖体RNA 、转运RNA 。

3.遗传信息的翻译(1)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

(2)条件⎩⎪⎨⎪⎧ 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能量:ATP 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3)过程(4)产物: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

4.中心法则(1)提出者:克里克。

(2)补充后的内容图解:①DNA 的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 的复制;⑤RNA 逆转录。

(3)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 、RNA 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 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

【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少数RNA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真核生物的tRNA 呈三叶草结构。

(√)(3)与DNA 相比,RNA 特有的物质是核糖和尿嘧啶。

(√)(4)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 上相邻的3个碱基。

(×)(5)转录和翻译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6)tRNA 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7)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存在T -A 、A -U 、G -C 碱基配对方式。

(×)2.教材拾遗(1)真核生物翻译时少量的mRNA为什么可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示: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

(2)起始密码子AUG决定甲硫氨酸,为什么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如何使肽链延伸的?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的是有特定功能的成熟蛋白质吗?提示: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往往需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在此过程中往往会被剪切掉。

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并依次读取密码子,进行肽链的合成,直到读取到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合成才能终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基因的表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基因的表达

基因的表达考纲要求:理解基因表达过程及相关的计算教学目的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B:识记)。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3.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B:识记)。

重点和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教学疑点(1)基因的含义(2)基因控制蛋白质全成的过程教材教法提出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位置,提前调查学生,找出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重点突破。

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内容【板书】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转录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翻译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注解】一、基因概念(一)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也存在一些没有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例析】.“人类基因组计划”原估计人类应该有5-10万个基因,但最终发现仅有3-3.5万个,并且这些基因对应的碱基对仅占人类全部30亿个碱基对的2%-3%。

以上事实说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因此其载体是染色体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三)功能在后代个体发育中,使遗传信息表达,从而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应的性状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细胞核模板:DNA的一条链(有义链)(一)转录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四种)产物:RNA(mRNA等,通过核孔到细胞质)场所:细胞质(核糖体)模板:mRNA(二)翻译 工具:转运RNA原料:氨基酸产物:蛋白质1.转运RNA 结构2.转运RNA 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1)由于只有61种密码子是对应氨基酸,所以转运RNA 也只有61种(2)1种转运RNA 对应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对应1~6种转运RNA 。

3.转运RNA 与肽链:转运RNA 将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按mRNA 上密码子顺序将它们一一相连,直至mRNA 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才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教案

课题: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1课时)考纲要求: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复习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复习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复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小结必修二前3章的主要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引导进入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复习。

二.复习过程:(一)资料介绍mRNA的发现过程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后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比较DNA与RNA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明白为何RNA适合做DNA的信使。

(三)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真核生物)。

3.过程:解旋配对连接释放(结合教材图解复习强化)(四)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核糖体3.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及搬运工具4.脱离(动画展示)5.蛋白质注意概念比较: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及反密码子(五)小结基因的表达过程1. 动画展示,在一图中加深对“启动子”、“终止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2.基因表达中的相关计算(1)DNA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中A+U(或C+G)相等,则(A +T)总%=(A+U)mRNA%。

(2)DNA(基因)、mRNA上碱基数目与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见,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13mRNA碱基数目=16DNA(或基因)碱基数目。

补充拓展:1.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着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性状;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比较(六)讲解例题(七)课堂小结三、板书设计第19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2.场所3.过程二、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2.场所3.条件4.过程三、小结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节课的复习从高考考纲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构建小专题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知识进行内化,课堂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巩固重难点知识,发现知识盲点并及时予以扫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复习效果较好。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因的表达(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因的表达(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必修 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华侨中学生物组严慧琼2009.12.11Ⅰ.教材分析:本章为《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内容上与前后章节有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章之前,复习的是基因的本质,讲述的是DNA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为本章节的复习做了铺垫,本章则是着重描述基因如何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Ⅱ.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高三学生而言虽是已学过的旧知识,对大部分概念、原理基本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零乱,且本节有一些概念、原理、过程的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模糊不清,易于混淆。

高三复习课教学已进行一个阶段,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复习构建章节知识网络及发现知识漏洞的能力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DNA和RNA分子的区别,及RNA的分类和作用2.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3.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能力目标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2、能应用本节的知识原理解析相关生物学现象,提高综合分析及解题能力情感目标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教学难点:RNA的种类与作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启动子与终止子Ⅴ.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指导学生复习本章节内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图,在课堂展示并点评,进而导出教师的网络图,抓住贯穿整节课的主干内容,即DNA---RNA---蛋白质,再从中延伸各个知识点,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节的内容。

结合高考试题题的讲解的,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Ⅵ.课时安排:1课时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课导入:利用前面复习的知识、基因工程产品,导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在前面的孟德尔遗传实验复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那么,基因是怎样实现对性状的控制呢?我们前面学过的转基因抗虫棉,为什么能够产生抗虫的毒性蛋白,从而避免遭到虫害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行今天的复习——“基因的表达”也就是,基因上的遗传信息如何变成蛋白质,体现出生物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必修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华侨中学生物组严慧琼
2009.12.11
Ⅰ.教材分析:
本章为《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内容上与前后章节有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章之前,复习的是基因的本质,讲述的是DNA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为本章节的复习做了铺垫,本章则是着重描述基因如何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Ⅱ.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高三学生而言虽是已学过的旧知识,对大部分概念、原理基本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零乱,且本节有一些概念、原理、过程的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模糊不清,易于混淆。

高三复习课教学已进行一个阶段,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复习构建章节知识网络及发现知识漏洞的能力
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DNA和RNA分子的区别,及RNA的分类和作用
2.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能力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
2、能应用本节的知识原理解析相关生物学现象,提高综合分析及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
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教学难点:RNA的种类与作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启动子与终止子
Ⅴ.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指导学生复习本章节内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图,在课堂展示并点评,进而导出教师的网络图,抓住贯穿整节课的主干内容,即DNA---RNA---蛋白质,再从中延伸各个知识点,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节的内容。

结合高考试题题的讲解的,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Ⅵ.课时安排:1课时
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Ⅷ.教学过程:
例题(08江苏高考)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BD)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4、最后通过一个flash课件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读题,理解题意完成选项
简要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的区别
三、中心法
则的提
出与发
展回到知识网络图,指导学生注意中间的这条主干线:基
因上的遗传信息就通过中间这条主干线进行传递,加上
我们前面复习过的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中心法则最
初的雏形。

给出一个表格,让学生去整理:
对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做简要介绍。

中心法则曾经为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是现
代生物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中心法则在形式上得到了修正,在内容上得到了充实。

那么最后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将以什么方式体现冲生物性
状,留待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

场所模板原料产物
遗传信息传递方

DNA复制:
转录:
翻译:
讨论、归纳、解
答相关问题。

附:参考网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