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特点及设计技术创新(全国桥梁建设技术交流会2014102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f293b2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7.png)
目录分析
因此,这本书对于从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我深受书中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的震撼。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涉及众多复 杂的技术难题,例如海底地质复杂、气候多变、海洋腐蚀、海底隧道建设等。在 如此多的技术挑战面前,建设者们通过协同管理、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等手段, 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最终建成了这座举世瞩目的大桥。
阅读感受
其中,我最为感动的是书中介绍的“超级工程”背后的科技支撑。港珠澳大 桥的建设不仅需要传统工程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通过引进 和自主研发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建设者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攻克一个又一 个技术难关,为大桥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分析
这一章主要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港珠澳大桥 主体工程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的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并对未来类 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目录分析
通过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技术协同管理与创新成果》这本书的目录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详细介绍了港珠澳大桥 主体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具有很好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多个角 度全面地介绍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具有很好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以 为未来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精彩摘录
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创新成果是“超级工程”。书中详细描述了超级工程 的建设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监控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值模 拟技术和3D打印技术,工程师们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难题,使得大桥的施工更加高 效、准确。
港珠澳大桥特点完整版
![港珠澳大桥特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dc29800912a21615792973.png)
港珠澳大桥特点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会被我们的子孙后代所铭记。
它们是为打破过去的记录而生的,它们都代表了最高层次的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代表着时代的进取精神,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港珠澳大桥,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接近50公里,主体工程长度约35公里,包含离岸人工岛及海底隧道,将会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时间。
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20年,预计于2016年完工。
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项目一旦建成及投入使用后将是现代世界最瞩目的宏伟工程,大桥有如下几个亮点:1、港珠澳大桥单列5000万元作为景观工程费,珠江口将增添一道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据悉其中转站也是艺术品--大桥工程通过填海建造两个人工岛,人工岛间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隧道、桥梁间通过人工岛完美结合;2、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主跨采用“双塔双索钢箱梁斜拉桥”、其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能满足抗风、抗震等高要求外,其景观效果也更是一流,斜拉桥索塔造型像钻石,总高170.69米,建成后将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养眼外貌;3、人工岛将建设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岛内的绿化工程及岛上造型美观的建构筑物均能做到相得益彰,和谐之美、且在海景较美的地方打造世界一流观景平台;4、由于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提高游客对国家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以及便于游客的观赏、将设立白海豚观赏景区;然而,要建造这样的工程却是困难重重。
第一个难题就是修建人工岛。
恶劣的海上施工条件以及在软弱地层上填海造成的两个人工岛与隧道的复杂过渡段。
一种方案是将建岛地点的淤泥挖掉,但要挖去800万的淤泥,却很困难,这些淤泥足以建造3座146m的胡夫金字塔;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圆钢桶围岛,根据人工岛的面积将需要120个,每个直径为22.5m,高度为55m(18层楼高)重量达55吨(一架A380空中客车),但却没有如此大的模具可以建造圆钢桶,于是工程师们想到了将其分解为72个单元进行拼装,为了使误差不超过3cm,采用内胆拼装,建造这些圆钢桶的钢板达12960片,共6万吨,这足以搭建8座埃菲尔铁塔,而吊装这些圆钢桶的误差更是不能超过2cm,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港珠澳大桥的论文
![港珠澳大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56a3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5.png)
港珠澳大桥引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一座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该桥于2018年9月底正式通车,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概况、设计特点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建设概况港珠澳大桥的总长度约为55公里,其中主桥长约29.6公里,其余部分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人行道和通道。
大桥采用了大面积与小面积结合的设计方案,主桥采用了大跨度的悬索桥和箱梁桥结合的设计,整体结构稳定坚固。
大桥在设计时考虑了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因素,采取了许多防灾设施,以确保大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大桥的位置跨越了珠江口和澳门附近的水域,施工难度大。
工程师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水下隧道施工技术和大型起重设备,成功地完成了大桥的建设。
二、设计特点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桥身采用了宽大的车道和人行道,以满足更高的交通需求。
此外,桥上还设置了气象预警系统、交通监控系统和安全设施,以确保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大桥还设计了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海底隧道和岛隧道,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海底隧道采用了特殊的隔离设计和材料,减少了对海底生物的影响。
岛隧道则通过连接小岛和沉管隧道的方式,避免了对小岛的破坏。
三、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桥的通车使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交通时间,促进了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
这对三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也带来了环境效益。
以前,人们往返于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通常需要通过渡轮或飞机,不仅费时而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现在有了大桥,不仅交通更加便利,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https://img.taocdn.com/s3/m/5c89f3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3.png)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座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凝结了大批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正是科技的力量,才使得港珠澳大桥成为了一座“科技密码”。
一、科技在设计中的应用港珠澳大桥在设计中充分应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D打印技术、风洞试验技术等。
特别是在大桥主跨设计上,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设计理念,使桥梁结构更加轻盈,提高了抗风稳定性和经济性。
还通过数字化设计,将桥梁结构与施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仿真与优化,使得桥梁设计更加精确、安全。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高新科技设备和材料。
自主研发的巨伞船、超大型钢模架等高科技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而且,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如超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高强度钢材等,保证了大桥结构的长期安全和稳定。
港珠澳大桥在运营中也大量应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风险评估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状况,保障桥梁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桥梁运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保证了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运营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和创新。
科技不仅提高了大桥的建设效率和质量,还保证了大桥的安全和稳定,实现了对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跨海大桥,更是一座“科技密码”,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巨大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港珠澳大桥将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桥梁。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https://img.taocdn.com/s3/m/70df28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4.png)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跨海大桥。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工程项目,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刷新了世界工程建设的新纪录,也成为中国新一代基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下面我们将一起详细了解港珠澳大桥的背景、建设、特点、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
一、港珠澳大桥的背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广东省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日益蓬勃的态势。
作为中国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这三个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传统的海上交通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三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政府决定兴建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型跨海大桥。
这也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凸显了中国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雄伟规模和国际先进水平。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经了十多年的筹备和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大型工程。
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主跨长约29.6公里)、连续梁和隧道三大部分。
其设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和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桥梁设计方面,港珠澳大桥采用了全球领先的悬索桥、斜拉桥和钢箱梁桥结合的设计理念,兼具美观性、抗风性和施工效率,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工程施工方面,港珠澳大桥充分发扬了中国人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和自然困难,创造了世界断桥建设的多项纪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深入海底进行勘探和施工,采用海上、陆地双线并进、多种材料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全力以赴保障大桥的完美建设。
也进行了大量环保和生态保护工作,充分保障了大桥周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成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也是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一座光辉丰碑。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3ae1a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c.png)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桥梁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
这座桥梁是世界
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主桥和两个人工岛组成。
主桥采用了大跨度钢箱梁斜拉索桥的设计,其主跨距达到了1,668米,是世界上最长
的斜拉桥主跨。
这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了深海定位、高强度钢索制作、海上浮船吊装等。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创举和亮点。
首先,该大桥采用了人工岛作为桥梁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海底生态的破坏。
其次,大桥还设置了紧急救援系统,包括救生站、消防站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此外,大桥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状态和交通情况,提供有效的交通管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流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也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项技术和工程壮举,港珠澳大桥也为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ba57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4.png)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1.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港珠澳大桥采用了组合梁和斜拉桥的结构设计方案。
主要由两个人工岛和一座海底隧道组成。
其中,人工岛是桥梁的起点和终点,通过组合梁连接。
海底隧道则采用隧道盾构法施工,其设计方案主要考虑了海底的地质情况和水动力等因素。
2.关键技术问题:2.1跨海大桥的抗风设计:由于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跨越珠江口的大桥,其所处环境复杂多变,抗风设计成为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主要考虑桥梁的结构形式、风荷载计算、风洞试验等因素,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运营。
2.2高强度混凝土技术:港珠澳大桥的桥梁使用了高强度混凝土材料,以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这涉及到混凝土配比设计、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2.3斜拉索系统设计:港珠澳大桥采用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斜拉索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考虑索材料、索段长度、索端锚固等因素,以保证斜拉索的稳定性和整体桥梁的安全性。
2.4海底隧道的施工技术:海底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是一个关键问题。
主要涉及到隧道盾构机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2.5胶合板系统的设计:港珠澳大桥的桥面采用了胶合板系统,以提高桥面的耐久性和防滑性。
胶合板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板材的选择、拼接方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实现桥面的平整性和舒适性。
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桥梁结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有助于确保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同时,这些方案和问题的解决也对其他跨海大桥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设计方案及创新课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设计方案及创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214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e.png)
对未来桥梁工程设计与创新的展望
01
智能化设计
02
新型材料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 展,未来桥梁工程设计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 段,实现桥梁设计的自动化、优化和 智能化。
研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如高 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超高性能混 凝土等,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耐 久性和抗震性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绿色建造技术
未来桥梁工程应注重绿色建造技术的 应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例 如,研发节能、环保的建造装备和技 术,提高建造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
培养新一代桥梁工程师的责任与使命
专业素养培养:注重培养桥梁工程师的专业素养 ,包括扎实的数学、力学和工程学基础,以及对 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敏锐洞察力。
设计方案及创新的意义
• 总结词:技术创新,环保理念,推动发展 • 详细描述: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众多的技术创新和
环保理念。在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抗震、抗风 和耐久性设计理念,确保桥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同时,在施工工艺上,采用了大型预制构件、海上 拼装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在环保 方面,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这 些设计方案和创新不仅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设提供了有力 支持,也为中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促进中国桥梁产业“走出去”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为中国桥梁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推动了中国桥梁设计 与建造技术的国际输出,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桥梁建设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06
结语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d1b9bace2f0066f4332230.png)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体设计孟凡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社会经济意义和大桥主体工程的桥位及工程规模、主要技术标准、主要建设条件、总体设计、桥梁方案、隧道方案、人工岛方案,提出了大桥的挑战以及基本对策与设计指导思想。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工程方案面临的挑战基本对策设计指导思想一、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后又一项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桥、岛、隧一体化的集群工程,它是我国迈向桥梁及交通建设强国的里程碑项目。
大桥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加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二、桥位及工程规模大桥东岸登陆点位于香港大屿山机场西南的散石湾,西岸珠海登陆点为拱北,澳门登陆点为明珠;工程建设包括三项内容:⑴海中桥隧主体工程;⑵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人工岛口岸工程;⑶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连接线及配套工程。
根据三地达成的共识,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建设;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负责建设。
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总长约29.6公里,东起自粤港分界线,西止于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约22.9公里段采用桥梁方案,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和非通航孔桥。
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隧道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西人工岛各长约625米,造陆面积各约为10万平方米。
港珠澳大桥特点范文
![港珠澳大桥特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5f1e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c.png)
港珠澳大桥特点范文1.极大的工程规模: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包括主桥、隧道和连接线,是集桥梁和隧道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2.独特的桥梁设计:港珠澳大桥主桥采用了双塔斜拉索拱式桥的设计方案,主跨长达约480米,桥梁采用了多项世界先进的技术,如两根附挂式钢筋混凝土箱梁结构、临时斜拉索辅助安装技术等。
3.创新的隧道设计:港珠澳大桥其中一条隧道为海底隧道,隧道长达约6.7公里,采用了世界领先的大跨度隧道全封闭浇筑施工技术,有效避免了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4.先进的工程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如智能预制、模块化施工、数字化测绘等,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了工期。
5.严格的安全标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注重安全,建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同时也考虑到主桥和隧道的安全性能,以抵御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6.交通运输便利性: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的交通,缩短了跨海时间,增强了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交流的便利。
7.环保可持续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注重了环保可持续性,大桥配备了太阳能板和海水淡化设备,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8.旅游景观价值: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不仅是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成为了一座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建筑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总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以其独特的桥梁和隧道设计、先进的工程技术、严格的安全标准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和全球工程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通过充分发挥其交通便利性和环保可持续性,港珠澳大桥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机遇。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5d38f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d.png)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Ⅱ)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晰,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划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许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其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菁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吸收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奇妙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港珠澳大桥建筑工程概况介绍
![港珠澳大桥建筑工程概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a93132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2.png)
港珠澳大桥建筑工程概况介绍作为中国大陆境内最长的跨海大桥和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在建设之初,港珠澳大桥就备受瞩目。
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让人们在惊叹之余,也感叹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智慧。
下面将按照工程的分类,结合丰富的资料,对港珠澳大桥的建筑工程进行概况介绍。
一、主体工程:以桥梁为主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陆续穿越南海东部的钻控隧道、翻越珠江口的斜拉桥和伸入澳门的桥梁等组成。
设计采用造桥技术和隧道技术相结合,使用总长约5.6公里的海底隧道。
工程中最长的主桥主跨长达1.05公里,由单一悬臂斜拉桥构成,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单一斜拉桥。
建设中还设置了一些世界规模的创新技术,如跨海桥梁的施工涂料、环保系列脚手架、钻机精准定位系统等。
二、隧道工程:钻控技术如何运用港珠澳大桥通过海底隧道的设计,破解了横跨珠江口难以克服的自然条件和造价难以控制等问题。
海底隧道的建设从深海的测量、岩土力学分析到钻机的选型、隧道开挖顺序等都需要具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采用了纵向预制法和水下下沉技术等创新技术。
其中,钻控技术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更是引人注目,实现了在水底控制钻机进行斜井穿越作业,其难度和技术含量不言而喻。
三、钢结构工程:斜拉桥的设计之美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悬臂式斜拉结构,采用单主塔+单索面布置,用钢材作为主要材料,设计体现了传统的工艺美学理念。
斜拉桥特别之处在于其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这是对工程师设计和执行力的极大考验。
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精益求精和科学的计算方法,需要具备高超的匠艺精神和深厚的钢结构技术功底。
四、海洋工程:超级码头的建设港珠澳大桥包括港珠澳大桥东海岸人工岛、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及口岸公路、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及口岸公路、港珠澳大桥中途岛、中途岛人工岛。
其中,港珠澳大桥东海岸人工岛是项目中首个建成的重点项目。
它是以钢筋混凝土成型的人工岛,包括快速路、停车场及服务设施。
岛上还配备了船舶和人员的检查和过境设施。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技术创新
![港珠澳跨海大桥的技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0f0385550e2524de4187e7b.png)
承台墩身 预制
构件预制 钢梁 组拼
桥面板 预制
组合梁 组合
—非通航孔桥施工-桩基
复合桩钢管制造
非通
采用全自动导向架, 3次精确定位插打钢桩
桩基施工
装配式钻孔平台
灌注桩基混凝土
围堰运输与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墩台施工
承台安装
非通 墩台安装
墩帽安装
—非通航孔桥施工方案-组合梁架设
组合梁运输
九洲航道桥主梁大节段安装架设总体方案
通航区
通航区
➢ 非通航孔桥及九洲航道桥施工场景
—主要施工方案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 主要资源配置情况
CB05进场施工人员约3283人,施工船舶70余艘,施工设备50余套。
主要机械设备汇总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20t/150t龙门吊
中 100t龙门吊/40m
山 基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1.沉管隧道工程关键技术在于: ⑴ 实现纵向均匀沉降的隧道基础设计及施工质量保证 ;
天然地基
SCP
SCP+堆载预压 高压旋喷桩 PHC桩
4.主体工程关键技术
⑵深埋大回淤荷载下合理管节结构设计; ⑶管节及接头构造与防水设计; ⑷特长海底隧道防灾与救援设计; ⑸隧道结构与机电工程综合平衡设计; ⑹海洋环境下结构耐久性设计; ⑺超长沉管线形控制;
1900s液压锤打桩锤。
➢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大型设备配置情况
船舶名称:“小天鹅”; 起吊重量:2900t 起吊方式:主钩中心起吊; 起吊高度:41m; 作业吃水:3.5m; 主要作业:围堰的整体拆 除、吊运、安装;复合桩 钢管的插打;承台、墩身、 墩帽的吊装。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设计方案及创新课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设计方案及创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e98c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3.png)
社会影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区域 经济发展、交通状况改善 和旅游业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社会影响。
02
桥梁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与原则
设计理念
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持久,以 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确保结构安全; 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强化 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创新 设计理念和方法,提升工程品质。
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包括桥梁制造、大型设备制造等领域,提升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 和国际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吸引大量人才参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桥梁工程、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为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06
互动环节与问题解答
1 2
设计理念
注重创新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探索更加高 效、环保的桥梁建设方案。
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提高工作效率,确 保工程进度。
3
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施工对生态的破坏,实 现绿色工程建设。
港珠澳大桥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持续监测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桥梁监测和 维护体系,确保桥梁长 期安全运营。
港珠澳方大案桥及主创体新工课程件桥梁设计
目录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述 • 桥梁设计方案 • 创新技术与应用 • 经验总结与展望 • 工程效益与社会影响 • 互动环节与问题解答
0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概述
工程背景与意义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强香港、澳门和广东之间的经济联系。
桥面设计
港珠澳大桥精巧设计理念
![港珠澳大桥精巧设计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7ac862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6.png)
港珠澳大桥精巧设计理念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内地与澳门、香港的一座跨海大桥,它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举,更是一项精巧设计的杰作。
这座桥梁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工程师们对于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首先,港珠澳大桥的精巧设计理念体现在其超长跨度和超大桥面上。
桥梁主跨长达约430米,创下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记录。
为了实现这一壮举,工程师们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型浮吊装置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桥梁在超长跨度下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港珠澳大桥的精巧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上。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采用环保材料、减少施工噪音、保护海洋生物等。
此外,桥梁的设计还考虑了风力、海浪等自然因素,以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港珠澳大桥的精巧设计理念体现了工程师们对于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的追求。
这座桥梁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举,更是一项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像港珠澳大桥一样的精巧设计理念的桥梁出现,为人类的交通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上锚固为钢锚箱方案,采用耐 候钢
塔柱及下横梁采用现浇施工
青州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结形撑
结形撑采用中国结造型,高50.15m。 由上至下分为T1、J1、J2、J3、T2五种节段 。其中,T1、T2分别为塔柱与结形撑之间的上 、下连接段。 采用钢结构箱型横断面,宽度(顺)为4m, 高度渐变为2.60m~4.20m。横断面带有矩形内 凹倒角,尺寸为0.5m×0.5m。 结形撑采用带切角的矩形断面,钢结构, 采用Q345qD。分节段制造安装,节段间栓接、 焊接组合形式。最大吊重约249t。总用钢量约 1570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
主体工程桥梁工程特点及设计技术创新
李国亮 刘明虎 2014年10月21日·珠海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总体情况 港珠澳大桥工程特点 港珠澳大桥设计技术创新 结语
汇报内容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总体情况
主梁
主梁采用双开口钢箱结合混凝土桥面板的整幅断面形式,两片主梁间通过箱形断
面的大横梁连接。
标 准 断 面
钢 箱 梁:顶宽12.80m 底宽11.52m 梁高4.485m 标准节段长12.5m
材质Q345qD
横隔系统:箱型横梁间距 12.5m
横隔板间距 4.25m
隔 板
框架式横肋板 4.25m
断 面
加 劲 肋:板式加劲肋
主要技术标准
应同时满足三地标准——“就高不就低”原则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100km/h 行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设计使用寿命:120 年 建筑限界:桥面标准宽度33.1m,净高5.1m 设计汽车荷载:按汽车-Ⅰ提高25%用于设计计算。按香港《United Kingdom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的责任和使命
“一国两制”条件下跨越粤港澳三地、国内外具有空前影响力的跨海通道工程。
以之为平台,建立推动工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跨海通道技术创新贯穿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形成具有领先地位的创新型技术,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全 面发展,为后续特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范本。
九洲航道桥设计
塔梁固结区
塔梁固结区,主塔顺桥向壁板同时作为主梁腹板,与两侧腹板对齐。主塔横桥向壁板 同时作为主梁隔板,与主梁箱内隔板对齐。
主塔施工时,主 梁0#段和固结区塔柱作 为一个吊装节段,先行 安装。待主塔施工完成 后,再在0#段主梁两端 拼装其余主梁节段。
•塔梁固结构造示意
2019/9/10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桥工程特点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二州、航青道州桥航设道计桥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州航道桥设计
桥跨布置
桥跨布置:110+236+458+236+110=1150m 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形的整体式正交异性桥面板钢箱梁 索塔采用横向H形框架,索塔高度与主跨之比=0.246 标准索距15m;斜拉索采用扇形式布置,空间双索面,在两侧锚固
造型:风帆
塔顶高程:+120m 塔 高:114.7m 塔底高程:+5.3m 材料:钢—砼混合结构
立柱:塔顶局部Q345 其余区段Q370 混凝土C60
曲臂:Q345 混凝土塔柱高:13.7m 钢—混结合段: 2.0m 钢 塔 柱:99.0m
九洲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自然建设条件特点和要求
近海离岸跨海通道工程 气象条件恶劣,台风多,风力大,高温高湿 水文条件复杂,水动力条件差,行洪、纳潮、防淤要求严 海上航线密集,船多而杂,船行密度大;船撞作用 机场航空限高影响 环保要求高且穿越白海豚保护区 地震设防水准高 地质条件变化大 重要管线穿越桥区
桩身配置普通钢筋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辅助墩、过渡墩墩身及基础
墩身采用预制节段拼装矩形空心墩身,与非通 航孔桥墩形一致
辅助墩、过渡墩墩身高度分别为37.6m、35.4m, 其中0.5m伸入承台
墩身截面外侧尺寸为15m(横)×5.5m(顺 墩身单节最大吊重约2533t 承台平面呈八边形,横桥向为39.5m、纵桥向
剪 力 钉:圆头焊钉,集束式布置
箱形横梁:高3.94~3.96m 宽4.0m
桥 面 板:厚0.26m,支点处0.5m 悬臂长度3.50m
2019/9/10
主塔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塔柱
九洲航道桥设计
混凝土塔柱
为避免浪溅区水位变动对钢塔柱的腐蚀,底节采用混凝土结构。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设理念和总体方针
大桥设计思想和理念是依据大桥建设条件和大桥建设目标和需求提出来 的,也服务于大桥建设条件和建设需求。
提出了设计思想,也是大桥的建设理念,即“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 装配化”。
全面践行全寿命设计理念。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箱梁横断面及构造
青州航道桥设计
横隔板
横肋板 横隔板间距7.5m,中间包含2道横肋板,横肋板间距2.5m 斜拉索锚固采用钢锚箱结构 箱外设置检查车,箱内设置2台顺桥向全自动小车,各部设置有
人孔通道,能实现钢箱梁所有部位的“可达、可检、可维修”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为27.4m;厚度方向分为两级,一级厚度为 3.5m,二级厚度为2.m 桩基采用20根2.5~2.15 m变截面钢管复合桩
青州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斜拉索两端锚固
青州航道桥设计
索塔钢锚箱最大吊重12.4t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索塔施工流程
本桥取消塔旁支架和施 工期间的临时墩,代之 以临时抗风索。
青州航道桥设计
最大双悬臂长度195m 最大单悬臂长度225.2m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设计
桥跨布置
① 桥型: 三塔斜拉桥——中央单索面、钢箱梁、钢塔 ② 桥跨布置:六跨——110+129+258+258+129+110 = 994 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设计
主塔柱断面 热轧H型钢 联系杆断面
副塔柱断面
三角撑断面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设计
塔底锚固构造
确定方案——螺栓锚固(无粘结)方式: 形式简洁、受力明确、技术成熟
74根Φ130mm螺杆/每个塔
螺杆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九洲航道桥设计
塔柱采用爬模 节段现浇施工, 下横梁采用搭 设支架现浇施 工。
塔柱间设置临 时支撑;
钢结形撑采用 分节段工厂制 造、现场吊装 施工。
青州航道桥设计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部结构施工流程
无索区边跨采用大节段 整体吊装,其余部分采 用小节段桥面吊机悬臂 拼装法施工。类似规模 及结构的桥梁施工在国 内具有丰富经验,施工 方法均为成熟工艺。
Highways Agency’s Departmental Standard BD 37/01》汽车荷载进行计算复 核 抗风设计标准:运营阶段设计重现期120年,施工期重现期30年 地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为 VII 度,采用如下的抗震设防标准(重现期): • 工作状态:120年
• 极限状态:通航孔桥1200年、非通航孔桥600年 • 结构完整性状态:2400年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管复合桩基础
青州航道桥设计
每个承台下采用38根D2.5m/D2.15m钢管复合桩,梅花形 布置,按支承桩设计
左、右承台设计成不等桩长,桩底嵌入中风化岩深度不 小于1.5D;桩长约为103~137m
钢管内径2450mm,钢管壁厚分2类:上部壁厚25mm,下部 约2m范围壁厚36mm
实现交通行业上的突破,成为交通建设工程的典范,提升我国交通建设科技 发展水平。
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标准最高的工程,其创新建设 理念将引领中国桥梁及交通建设领域的工业化革命,是中国迈向桥梁强国的 里程碑项目。它无疑是中国交通人的骄傲与梦想。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 结构体系
采用减隔震支座作为约束体系的钢箱连续梁桥。
2019/9/10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3) 上部结构——构造设计
等宽段标准横断面
深水区非通航孔桥
等宽段钢箱梁梁宽 33.1m, 底 板 宽 15m 。 钢 箱 梁 梁 高 4.5m , 梁 高 与 跨 径 比 值 为 1/24.4。 采用大悬臂单箱双室结构, 悬臂长度5.675m,根部高度 1.45m,端部高度0.5m。 钢箱梁内部横隔板标准间 距10m,横隔板之间设三道 横肋,横肋间距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