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

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
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

第四章第2节练习题(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选择题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 唾液腺

B 胰腺

C 胃腺D肝脏

2.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A无机盐和维生素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脂肪和糖类 D 脂肪和蛋白质

3.被胆汁促进消化的物质是()

A 淀粉B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饭后不能立即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是因为()

A对消化有抑制作用 B 会使平滑肌疲劳 C 影响小肠的吸收 D 会患肝炎

5.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转变成()

A 脂肪酸B氨基酸 C 葡萄糖 D 甘油

6.位于腹腔右上部的器官是()

A 胃

B 盲肠C肝脏 D 心脏

7.小肠绒毛不能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A 氨基酸

B 麦芽糖

C 维生素D脂肪酸

8.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的食物是()

A 蔬菜

B 饭

C 瘦肉D油煎蛋

9.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 小肠

B 大肠

C 胃

D 口腔

10.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A 蛋白质B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11.下列中哪项不是物理性消化()

A 牙齿咀嚼

B 舌的搅拌

C 胃肠蠕动D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12.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脂肪酸D氨基酸

13.血液流入小肠壁前与流出小肠壁后相比,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A 氧增加了,养料增加了B氧减少了,养料增加了

C 氧增加了,养料减少了

D 氧减少了,养料减少了

14.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A 唾液、胃液、肠液

B 胃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 D 肠液、胰液

15.小K是一位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私人诊所医生采取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为他提供营养,但是小K还是死了,专家们鉴定认为是全营养液出了问题,你认为是因为含有了下列哪种成分而导致小K死亡的()

A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无机盐和维生素 D 氨基酸

16.位于消化道外,有导管的消化腺有()

A唾液腺、肝脏、胰腺 B 肠腺、胰腺、胃腺

C 唾液腺、胃腺、肝脏

D 肝脏、胰腺、肠腺

17.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机能相适应的特点()

A 小肠长约5—6米

B 粘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 小肠壁内有肠腺

18.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

A循环系统 B 消化系统 C 呼吸系统 D 运动系统

19.肥肉在人体内消化后的终产物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C 脂肪D甘油和脂肪酸

20.下列哪种消化液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A.唾液B.胃液C.胰液D.肠液

21.下列叙述不属于人消化系统功能的是()

A 对食物的机械加工和水解成单体

B 将食物的抗原性消除

C在氧化食物组分中释放能量 D 食物的除菌作用

22.酶的化学成分是()

A 糖类B蛋白质 C 脂类 D 核酸

23.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病理是()

A 胃不能及时排空

B 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 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

24.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A 0℃

B 15℃C35℃ D 25℃

25.如图一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份被消化

的程度。请据图判断: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B.食道C.小肠D.大肠

26.下列消化系统的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A 食道

B 胃C肝脏 D 咽

27.下列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的是()

A 肠腺

B 胰腺

C 肝脏D以上都是

28.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

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

29.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30.以下是影响酶活性主要因素的是()

A 反应物的浓度、pH、压力

B 光照、温度、pH

C反应物的浓度、pH、温度 D 压力、温度、反应物的浓度

31.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 与绝大多数酶

的催化效率的关系是()

A.甲和乙

B.丙和丁

C.都是丁

D.都是甲

3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酶与温度关系的坐标图( C )

二.填空简答题

1.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其中前

者是一条很长的管子,依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后者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有.直接开口于消化道的小消化腺有.胃壁里有很厚的肌肉层,其内分布的消化腺称为____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称为___________,能消化____________。

2.经过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最终分别被分解成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3

4.人体摄取的食物中,能被消化道壁直接吸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_____和_____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颖对酶的活性是否受PH值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请你根据他的探究回答问题:

⑴假设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⑵制订实验计划:

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号的要

求操作。

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混

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

部浸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

钟。

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

滴加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

溶液的颜色变化。

④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⑶讨论: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恒温?

7.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过

程中的作用强于作用。

(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3)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4)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5)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6)为什么说上述的早餐食谱较为合理?

8.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9.我们每天吃进大量的食物,但只有很少的部分成为粪便排出体外,那么减少的部分到哪里去了?

10.口腔中的牙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如果把米饭在口腔中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为什么?

第二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B

4 A

5 B

6 C

7 D

8 D

9 A 10 B 11 D 12 D 13 B 14 C 15 A 16 A

17 A 18 A 19 D 20 D 21 C 22 B 23 C 24 C 25 C 26C 27D

二.填空简答题

1、消化道消化腺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胃腺胃液蛋白质

2、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3、口腔胃小肠小肠小肠

4、水无机盐维生素

5、(1)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2)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

(3)2 4 (4)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6、因为在37℃酶的催化性能最佳、酶的催化性能受酸碱度的影响

7.(1)同化异化(2)口腔(3)氨基酸(4)小肠(5)水、无机盐、维生素

(6)因为此食谱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各种物质,营养全面,能够满足生长

发育较快的青少年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只要能够体现“营养全面”的意思即可)。

8、消化道: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消化道是一个食物的通道,胃腺和肠腺是直接在消化道里的,而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则有导管通入消化道。

9、吸收进入人体。

10、帮助消化,是物理性消化。有甜味,这是由于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分解

成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练习题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 g Na变成Na+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 B.0.2N A个H2SO4与19.6 g H3PO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 g N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N A个O2与N A个H2的质量之比为8:1 2.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CO和b mol O2,点燃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 B.a:2b C.a:(a+2b) D.a:2(a+b) 3.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 5N 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 A 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g B.两种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两种物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3.0 mol OH-的质量为51 g D.铁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5.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a/4b)mol-1 B.(b/a)mol-1C.(a/b)mol-1 D.(b/4a)mol-1 6.15 g A物质和10.5 g B物质完全反应,生成7.2 g C物质,1.8 g D物质和0.3 mol E物质,则E的摩尔质量为 A.16.5 g·mol-1 B.85 g·mol-1C.55 D.55 g·mol-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 L B.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6.02×1023 C.当温度高于0 ℃时,一定量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于22.4 L D.当压强大于101 kPa时,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小于22.4 L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 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C.1 mol O2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D.0.2 g H2和8.8 g CO2、5.6 g CO组成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状况下O2密度的0.913倍9.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近现代史第四章思考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是( D ) A.新文化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较量是(A ) A.香港海员罢工 B.省港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C) A.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B.关于工农联盟问题 C.关于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D.关于武装斗争问题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6.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 C ) A.注重军事训练 B.注重文化学习 C.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D.聘请外国军事顾问 7. 1924年( C )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中国共产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国民党二大 8. 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B) A.农民 B.工人 C.知识分子 D.小资产阶级 9.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A.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 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10.1920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于( A ) A.北京B.长沙 C.武汉D.上海 1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A ) A.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B.在基本原则上是不一致的 C.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 D.在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不一致的 1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3.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D)

第一章题第二节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二节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单选题 1、财政部门对获准进入会计市场的机构和人员,是否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依据相关准则、制度和规范执行业务的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称之为()。 A.会计市场准入管理 B.会计市场运行管理 C.会计市场退出管理 D.会计市场培训管理 【答案】B 2、财政部门在会计人员管理中的工作职责不包括()。 A.会计从业资格管理 B.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 C.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 D.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答案】C 3、(2010)《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管 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A.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B.审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 4、对会计制度的制定有权限的是()。 A.解放军总后勤部|| B.解放军总政治部|| C.解放军总参谋部|| D.教育部|| 『正确答案』A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 资格证书是()。 A.经济师资格证书 B.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C.高中以上毕业证书 D.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 『正确答案』B 6、下列公司人员中,()应当对本公司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 A.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 B.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总监 C.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D.某有限责任公司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 『正确答案』C

7、(2010)《会计法》规定,()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负责。 A.会计 B.会计机构负责人 C.财务经理 D.单位负责人 『正确答案』D 8、《会计法》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 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实施监督 检查。 A.会计工作 B.会计行为 C.会计资料 D.会计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C 9、下列不属于会计市场管理的是()。 A.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 B.会计人员是否依法办理会计业务 C.对境外洋资格的管理 D.会计专业人才评价 『正确答案』D 10、根据规定,()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A、市级 B、县级 C、省级 D、区级 【正确答案】B 11、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原则。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统一规划,分级管理 C、统一领导,条块管理 D、统一规划,集中管理 【正确答案】A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单位负责人的是()。 A、总会计师 B、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C、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 D、国有企业厂长 【正确答案】A 13、我国组织实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的是()。 A、财政部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下列说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练习题(含答案)

下图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或人口政策的一组漫画。读图,完成第 1-3题。 1.自20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当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是为了 A.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 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 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D. 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 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对应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A. a-c-d-b B. b-c-a-d C. c-a-b-d D. d-b-a-c 3. 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普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新中国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代表人口增加的具体数值 B. 柱状图代表不同年龄组的人口总数 C.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D. 图中折线可以说明人口变化的趋势 5. 1953年-2010年()

A. 人口总数持续增长 B.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上 C.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 D. 每十年大约净增1亿以下 6. 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该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人口数量大 C. 城市人口比重高 D. 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 下图为1978?2018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人口 A. 自然增长率1982年后降到10%以下 B. 增长速度总体波动下降 C. 近十年总量保持稳定 D. 总量逐年下降 8. 按照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势,推测未来20年我国 A. 劳动人口比重下降 B. 老年人口比重减少 C. 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D. 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华南理工大学电机学第四章思考题

4-1 把一台三相感应电动机用原动机驱动,使其转速n 高于旋转磁场的转速s n ,定子接到三相交流电源,试分析转子导条中感应电动势和电流的方向。这时电磁转矩的方向和性质是怎样的?若把原动机去掉,电机的转速有何变化?为什么? 【答】 感应电动机处于发电机状态,转子感应电动势、转子有功电流的方向如图所示,应用右手定则判断。站在转子上观察时,电磁转矩e T 的方向与转子的转向相反,即电磁转矩e T 属于制动 性质的转矩。若把原动机去掉,即把与制动性质电磁转矩e T 平衡的原动机的驱动转矩去掉,电动机将在电磁转矩e T 的作用下减速,回到电动机状态。 4-2 有一台三相绕线型感应电动机,若将其定子三相短路,转子中通入频率为1f 的三相交流电流,问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和相对于空间的转速及转子的转向。 【答】 假设转子中频率为1f 的交流电流建立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p f n s 160=;若转子不转,根据左手定则,定子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电磁转矩e T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定子不转时,转子为顺时针旋转,设其转速为n ,则气隙旋转磁场相对于定子的转速为n n s -。 4-3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速变化时,转子所生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 不变。因为转子所产生的磁动势2F 相对于转子的转速为n sn p f s p f n s ?====1226060,而转子本身又以转速n 在旋转。因此,从定子侧观看时, 2F 在空间的转速应为()s s n n n n n n =+-=+?,即无论转子的实际转速是多少,转子磁动势 和定子磁动势在空间的转速总是等于同步转速s n ,在空间保持相对静止。 4-4 频率归算时,用等效的静止转子去代替实际旋转的转子,这样做是否影响定子边的电流、功率因数、输入功率和电机的电磁功率?为什么? 【答】 频率归算前后,转子电流的幅值及其阻抗角都没有变化,转子磁动势幅值的相位也不变,即两种情况下转子反应相同,那么定子的所有物理量以及电磁功率亦都保持不变。 4-5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定、转子电路其频率互不相同,在T 形等效电路中为什么能把它们画在一起?

第四章第二节 卤族元素练习题

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绿色商品”是指对环境无污染的商品,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无铅汽油B.无磷洗涤剂C.无氟冰箱D.无碘食盐2.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 以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2H2O。 根据 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 可 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KI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 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 ①③ B. 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④⑤⑦3.下列物质中,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不会变质的是 A. AgI B. 漂白粉 C. 食盐 D. 次氯酸钙溶液 4.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 砹是有色固体 B. HAt 很稳定 C. AgAt难溶于水 D. 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5.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之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 片刻,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A. NaCl B. NaCl NaBr NaI C. NaBr NaI D. NaI 6.将19gF2通入81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A. 19% B. 20% C. 21.7% D. 27.5% 7.氯离子:①具有酸性②有酸味③遇水见光放出氧气④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⑤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⑥呈黄绿色⑦呈无色⑧有咸味⑨可以失去电子⑩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⑦⑨B.①⑤⑦⑨⑩C.①②③④⑥⑨ D.③⑤⑥⑧⑨8.在A.B.C.D四个集气瓶中盛有H2、Cl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将a和d两瓶气体混合后见光爆炸;若将a和b两瓶气体混合后,瓶壁上出现暗红色小液滴。则A.B.C.D四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的气体是 A.Cl2、H2、HCl、HBr B.Cl2、HCl、HBr、H2 C.Cl2、HBr、H2、HCl D.Cl2、HBr、HCl、H2 9.有一种碘和氧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4B.I3O5C.I4O7D.I4O9 10.按氟氯溴碘的顺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四章 思考题

第四章习题 1、什么是染色牢度? 答:染色牢度是指在服用过程中或后续加工处理中,染色纺织品能经受各种因素作用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加硫酸钠对强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在羊毛用强酸性染料染色时,在染液中加入中性电解质,提高无机阴离子的浓度,具有缓染作用,并能促进染料的移染,有利于获得匀染。 强酸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它与纤维分子间缺乏氢键和范德华力,基本上是靠纤维上离子化的氨基和染料阴离子发生离子键结合而上染的。 随着溶液中H+被羊毛吸附,染料阴离子和无机酸根阴离子由于库仑力的作用被羊毛吸附。无机酸根在染液和纤维中的扩散速度远大于染料阴离子,故先世无机酸根阴离子与纤维中的NH3+结合,然后染料分子由于范德华力和氢键的作用逐渐取代无机酸根阴离子。所以,加硫酸钠可提高无机酸根离子浓度,有缓染作用,并能促进染料移染,利于获得匀染效果。 3、加硫酸钠对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加硫酸钠对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羊毛有促染作用。

羊毛纤维在中性浴弱酸性染料染色时,纤维带有较多负电荷,染料阴离子必须克服较大的静电斥力才能上染纤维,PH值应控制在6—7,染料靠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并以此两种力固着在纤维中。所以,加入硫酸钠能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起促染作用。 4、为了达到一定的耐洗牢度,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是怎样固着在纤维上的? 答: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水溶性较强,在纤维上仅依靠分子间力固着,需进行固色处理。 活性染料:在碱的作用下,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结合而固着在纤维上,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的结合。 还原染料:将染料还原成隐色体,上染后,隐色体吸附在纤维上,经氧化形成还原染料不溶于本体而固着在纤维上。 酸性染料: 1)强酸性:随溶液中H+被羊毛吸附,无机酸根与羊毛结合较快,之后染料分子由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取代无机酸根,与纤维 中得-NH3+发生离子结合; 2)弱酸性:当染料PH值为羊毛等电点时,纤维不带电荷,染料靠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之后染料阴离子与成-NH3+离子键。当染 料PH值在羊毛等电点以上时,羊毛带负电,染料与纤维之间存 在库伦斥力,染料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上染纤维。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节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第五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A.太阳能、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C.ATP、脂肪、太阳能D.ATP、糖类、太阳能 2.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A .氢元素 B .氧元素 C .氮元素 D .碳元素 4.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A .Ca+ B.SO4- C.Zn+ D.H2PO42- 5.食团由口腔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不再起催化作用,其主要原因是()A.食团进入胃时,淀粉已全部分解成麦芽糖B.胃内温度与口腔温度不同 C.胃液的pH导致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D.唾液淀粉酶只在口腔中起作用 6.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 .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 .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7.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作用无关的是() A .催化与调节 B .运动 C .运送物质 D .储存遗传信息 8.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用新鲜水置换鱼缸中的旧水,但如果在缸内放置一些金鱼藻之类的水生植物,则可以延长换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A.金鱼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鱼食用B.金鱼藻可吸附水中污物保持水的清洁 C.金鱼藻可吸收金鱼排放的CO2 ,并放出O2供金鱼利用D.金鱼以金鱼藻为食 9.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 由4 条肽链构成,共有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 .746 和764 B .760 和760 C .762 和762 D .4 和4 10.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 A .羧基(-COOH ) B .氨基(-NH 2 ) C .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 .氨基和羧基1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酸由C 、H 、O 、N 、P 等元素组成 B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核酸的节本组成单位是DNA 和RNA D .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2.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分别是()A ①④ B ②⑤C③⑥D②④ ①核酸②核糖核酸③脱氧核糖核酸④蛋白质⑤脂质⑥糖类 13.RNA 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题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练习题 一、氯气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A.钠离子B.氯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 2.可以用氯气灌洞的的方法来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氯气的 ①密度比空气大②易液化③能溶于水④有毒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④ 3.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 B.氯气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C.氯气不能溶解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D.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4.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 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B.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 5.制取氯水最好的方法是 6.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Cl2B.氯水C.NaClO溶液D.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7.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8.下列氯化物中,不能通过单质之间直接制取的是 A.FeCl2B.FeCl3C.CuCl2D.CuCl2 9.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氯气消毒法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消毒。氯气之所以长期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 A.氯气有毒,可以毒死细菌、病毒B.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O,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且成本低 10.可以用于除去氯气中水蒸气的干燥剂是 A.碱石灰B.浓硫酸C.无水氯化钙D.固体烧碱 11.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12.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A.1:1 B.1:2 C.2:1 D.3:2 13.在新制氯水中的各种微粒中,(1)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写,下同) ;(2)能使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4)能使红纸褪色的是;(5)能使无水CuSO4变蓝的是; (6)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14.漂白粉是用Cl2与反应来制取,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气和漂白粉用于漂白均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之故。工业上之所以把氯气加工成漂白粉再用于漂白,是因为①;②。 15.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有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或者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的化合价分别为0、-1、+1、+5。 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X、Y、Z的元素符号:X:,Y:,Z 。 (2)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 ,C ,D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氯离子检验卤素 1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大量氯离子的有 A.KClO3B.KClO C.AgCl D.KCl 2.下列物质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该物质是A.稀盐酸B.KCl溶液C.自来水D.碳酸钠溶液 3.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A.氯水B.氯酸钾C.氯化钾D.四氯化碳 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工程热力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 4-1 容器被闸板分割为A 、B 两部分。A 中气体参数为P A 、T A ,B 为真空。现将隔板抽去,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终压将为P 2,试问终了温度T 2是否可用下式计算?为什么? 122()k k A A p T T p -= 答: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是不可逆绝热过程,因此终了温度T 2不可用上式计算。 4-2 今有任意两过程a-b ,b-c ,b 、c 两点在同一定熵线上,如图所示。试问:Δuab 、Δuac 哪个大?再设b 、c 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结果又如何? 答:由题可知,因b 、c 两点在同一定熵线上T b >T c , ub >uc . Δu ab >Δuac 。 若b 、c 两点在同一条定温线上,T b =T c , ub =uc . Δuab =Δuac 。 4-3将满足下列要求的多变过程表示在p-v 图和T-s 图上(工质为空气)。 (1)工质又升压、又升温、又放热; (2)工质又膨胀、又降温、又放热; (3)n=1.6的膨胀过程,判断q ,w ,Δu 的 正负; 答:n=1.6的压缩过程在p-v 图和T-s 图上 表示为1→2过程。在此过程中q>0, w<0, Δu>0

(4)n=1.3的压缩过程,判断q ,w ,Δu 的正负。 答:n=1.3的压缩过程在p-v 图和T-s 图上表示为1→2过程。在此过程中q<0,w<0,Δu>0 4-4将p-v 图表示的循环,如图所示,表示在T -s 图上。图中:2-3,5-1,为定容过程;1-2,4-5为定熵过程;3-4为定压过程。 答:T-s 图如图所示 4-5 以空气为工质进行的某过程中,加热量的一半转变为功, 试问过程的多变指数n 为多少?试在p-v 图和T-s 图上画出该过程的大概位置(比热容比可视为定值)。 答:多变过程中,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由题可知12 q u =?,由于v 21()1n -k q c T T n =--,所以()v 21v 21()()21n -k c T T c T T n -=--即:() 121n -k n =-,0.6n = 4-6如果采用了有效的冷却方法后,使气体在压气机汽缸中实现了定温压缩,这时是否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为什么?(6分) 答:还需要采用多级压缩,由余隙效率可知,12111n v p c p λ??????=-- ????????? ,余隙使一部分气缸容积不能被有效利用,压力比越大越不利。因此,当需要获得较高压力时,必须采用多级压缩。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同步训练二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 A. 23.50 S B.赤道或S D. N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转方向自东向西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产生昼夜更替现象D.白昼长短发生变化 3.下列地理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A. 五带的划分 B. 时差 C. 二分二至日的产生 D. 四季交替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6小时 D、48小时 5.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地形的变迁B.地球的公转C.人口的迁移D.昼夜的变化 6.泉州的经纬度约为°E, 25°N),下列关于泉州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半球 B.南半球 C.高纬度 D.中纬度 7.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地球上存在昼和夜现象 B.地球上存在四季更替现象 C.地球上存在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地球上存在昼夜不断更替的现象 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全球变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9.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运动 D.卫星绕地球转 10.自东向西跨过日界线,日期() A. 不变 B. 加1天 C. 减1天 D. 以上所述都不对 二、填空题 11.热带和温带的界线是________,温带和寒带的界线是_______ 12.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 13.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这叫做地球的,地球公转方向为,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14.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15.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______,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_____。 16.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分) (1)填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10分)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练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练习题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千米=_________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 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 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_________μm(2)4.2nm=_________cm (3)6.7dm=_________km (4)0.18km=______m(5)1.7dm=______cm=_____mm=_______nm=_____μm (6)20min=h (7)0.5h=_________min=_________s.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5.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_________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_值. 6.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7.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mm. .B..D. 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_________;(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_________;(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________.10.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22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完整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练习题附答案

1.如图4-1-16所示,ab 是水平面上一个圆的直径, 在过ab 的竖直平面内有一根通电导线ef .已知ef 平行于ab , 当ef 竖直向上平移时,电流磁场穿入圆面积的磁通量将 (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为零 D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解析:选 C.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作出俯 视图如图.考虑到磁场具有对称性,可以知道,穿入线圈的磁感 线的条数与穿出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是相等的.故选C. 2.两圆环A 、B 同心放置且半径R A >R B ,将一条形磁铁置于两 环圆心处,且与圆环平面垂直,如图4-1-17所示.则穿过A 、 B 两圆环的磁通量的大小关系为( ) A .ΦA >ΦB B .ΦA =ΦB C .ΦA <ΦB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C.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内部是由S 极到N 极,而外部是由N 极回到S 极,而磁通量是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故C 正确. 3.如图4-1-18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 与闭合 金属线框共面,第一次将金属线框由Ⅰ平移到Ⅱ,第二次将金 属框绕cd 边翻转到Ⅱ,设先后两次通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变化 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 ) A .ΔΦ1>ΔΦ2 B .ΔΦ1=ΔΦ2 C .ΔΦ1<ΔΦ2 D .不能判断 解析:选C.设线框在位置Ⅰ时的磁通量为Φ1,在位置Ⅱ时的磁通量为ΦⅡ,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在Ⅰ处比在Ⅱ处要强,ΦⅠ>ΦⅡ.将线框从Ⅰ平 移到Ⅱ,磁感线是从线框的同一面穿过的,所以ΔΦ1=|ΦⅡ-ΦⅠ|=ΦⅠ-ΦⅡ;将线框从Ⅰ绕cd 边转到Ⅱ,磁感线分别是从线框的正反两面穿过的,所以ΔΦ2=|(-ΦⅡ)-ΦⅠ|=ΦⅠ+ΦⅡ(以原来穿过的为正,则后来从另一面穿过的为负).故正确选 项为C. 4.如图4-1-19所示,闭合圆导线圈平行地放置在匀强 磁场中,其中ac 、bd 分别是平行、垂直于磁场方向的两直 径.试分析线圈做以下哪种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 ) 图4-1-16 图4-1-17 图4-1-18 图4-1-19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蕴含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道理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③④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题干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其理论依据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2.(2012·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测试)“目光远大的人应当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地去实现它。”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统一的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A。远大的目标,有赖于每一个愿望的逐一实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发生。 3.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直道上比赛速滑很难甩开对手,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解析:选D。“弯道”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弯道”跑好了,是超越对手的好时机;“弯道”跑不好,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这说明必须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D符合题意。 4.汉·陈宠《清盗源疏》:“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其中“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与质变有着根本的区别 B.轻与重、大与小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轻决定重,小决定大 解析:选C。材料内容突出了轻与重、小与大的统一,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所以,应选C。5.下列名言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糟子必诚其意 解析:选A。“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A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符合题意。B、C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测试题

第四章《第一、二节血液、血管》整合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1.血液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营养物质 C.运输废物 D.以上都包括 2.血液的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怀化)血液具有运输作用。其中主要运输氧气的成分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D,血小板 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5.警察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到了血迹(残留的血液),可用于鉴定的DNA最可能源于血液 成分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2019●湘潭)小李做完血常规检查后,医生说他有炎症,你认为医生是根据血液的哪 种成分异常来判断的( ) A.血液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7. (雅安)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8.(咸宁)打针后用手指按压伤口即可止血,这主要归功于()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红细胞 9.如图为人血细胞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 D.运输氧气的是③血小板 10. (2019.北京房山区期末)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B.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C.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内径小,血流速度慢,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1. (2019.湘潭)紧握拳头,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 C.管内血液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12.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 ) A.毛细血管 B.肺静脉 C.冠状动脉 D.桡动脉 13.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14.下表是某男同学的体检结果,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身体有炎症 B.该同学血红蛋白可能会偏低 C.该同学的凝血功能低 D.上表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 15.如图所示,下列哪项不属于贫血() A.红细胞的数量过少 B.血红蛋白过少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过少 D.血液过少 16.如图所示的血管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