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一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e74392a21614791611285c.png)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 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 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 的一首诗。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 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 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 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全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 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
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 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 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 头的颜色作比较 。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 子的生长人格化,赋予了诗人所 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自 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 哪怕如今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 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轻易言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82d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c.png)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坚定的意志
竹子扎根 立场坚定、顽强不屈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 韧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 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万”是 虚指,突出加害者 用心的险恶。
突出加害者 手段的残忍。
竹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 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结构梳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精神
言志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坚 畏定 艰顽 险强
课堂小结
《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 畏艰险、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再读三首古诗,它们分 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马诗》
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志向。
理想和信念
《石灰吟》 诗人吟咏清白磊落、坚贞不屈的人格。
《竹石》 诗人坚守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风骨。
思考:三首古诗》 石灰
《竹石》 竹
志向与信念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清白磊落、坚贞不屈 刚正不阿、不屈不挠
古诗三首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郑板桥一 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 “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 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等, 著有《郑板桥集》。
千磨万击还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 你
无畏乐观的精神
立
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7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7](https://img.taocdn.com/s3/m/2d4058735f0e7cd1842536b0.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诗歌。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 戴上金络脑。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作者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 《于忠肃公集》。曾做过巡抚,为民 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忧 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 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诗风中 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 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古诗讲解
无数次的锤击开
经过千万次锤 千锤万凿/出深山, 凿。形容开采石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 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 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 诗正是当时所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诗歌。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 戴上金络脑。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作者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 《于忠肃公集》。曾做过巡抚,为民 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忧 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 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诗风中 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 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古诗讲解
无数次的锤击开
经过千万次锤 千锤万凿/出深山, 凿。形容开采石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 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 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 诗正是当时所写。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课件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4fec4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1.png)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ān
什么时候。
解诗题
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 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贺的 《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 组诗,共有23首,这首诗是 其中的一首。
什么时候。
明诗意
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 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 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
主题概括
《石灰吟》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 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 视若等闲 ,由此来证明自己 持身清白 、
坚贞不屈 的心性。
竹石
郑燮(1693-1765),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 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看图猜诗名
《咏鹅》
《咏柳》
《梅花》
想一想: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种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诗被称为——咏物诗。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咏物诗。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 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结构梳理
写景
沙如雪
马
月似钩
诗
抒情
何当
快走
渴望 建功 立业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诗人 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 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 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0课 古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82870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f.png)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战场的景 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 表达出诗人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何当“,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 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主人重视, 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 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 的雄心壮志。
写出了竹子扎根的艰难和顽强,挺立 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
赞美之情顿出 突出表现了经历磨难后的岩竹身姿挺拔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写出了竹姿态之豪迈, “尔”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竹子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天我们来学习这组诗中的第五首。
万( )奔腾 快( )加鞭
讲授新知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与“诗圣”杜 甫、 “诗仙”李白、 “诗佛” 王维齐名的唐代著 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主要作品:《李凭箜篌引》《梦天》《雁门太 守行》等。
字词识读
yān
sì
luò
燕山 似 金络脑
初读古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设问
这两句借马抒情,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 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表现了诗人渴望被人赏识、 重用,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金络脑 马
托物言志
诗人
施展抱负
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
突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旨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新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2246db4a7302768f9939a9.png)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的 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自 己何时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 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驰骋,杀敌报 国,建功立业呢?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凿,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 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烈火焚烧”与 “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 灰的顽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 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总结写法
0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将某个人之“志”依托 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 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 征意义,成为诗人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李贺的《马诗》让我们领略了诗 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诗人 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 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 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 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 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 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 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 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写指导
注意右边“垂” 的第三笔是竖。最后 一横要短一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f35dcf767f5acfa0c7cd62.png)
思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和《竹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和《竹石》](https://img.taocdn.com/s3/m/b09ef97b0b4c2e3f572763cb.png)
课堂演练
一、将《马诗》补充完整。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
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色。
描绘出一片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色: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 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一、二题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石灰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 者 以 石灰自喻 ,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 和崇高的人格,表现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 好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luò
络
左右结构
右上是“夂”。
联络 网络 经络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的读 音!
读一读: :阳春三月,两只燕. ( yàn )子飞回燕. ( yān )山脚下,来
全,全然。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 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 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 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 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毫不 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 在人世间。 (课后第二题)
表借 明马 志自 向喻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 人 以马自喻 ,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b3aa7dc8d376eeafaa3103.png)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 月亮像弯钩一样。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为什么沙会是 如雪的白色?
赏析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 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拓展积累:
诗中“竹 ”
•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
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 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 人。干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 干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干隆十一年1746 年调任潍县县令。
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赏析:
•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 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 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 步写岩竹的品格,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 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 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 一样刚强勇敢。
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 月亮像弯钩一样。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为什么沙会是 如雪的白色?
赏析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 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拓展积累:
诗中“竹 ”
•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
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 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 人。干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 干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干隆十一年1746 年调任潍县县令。
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古诗赏析:
•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 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 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 步写岩竹的品格,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 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 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 一样刚强勇敢。
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8d642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d.png)
风,还是南风 北风,都不能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
任凭。 你。
直接抒怀,表 达作者永不屈 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诗意升华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寓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意
深
刻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题
骨的强劲。
画
诗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 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古诗讲解
作者把竹子拟人
化,用“咬”字
牢牢咬住青山 绝不放松,将
咬定青山不放松,歌颂竹子顽强的
意志和个性
竹根扎在山石
的裂缝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 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 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五四制)
![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d86402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4.png)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渴望愤懑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详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既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月似钩”,不仅写出月亮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指人的高尚节操
粉骨碎身: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全,全然。
古代诗歌三首
《石灰吟》第一二三句诗人写出了石灰怎样的特点?面对痛苦石灰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马诗》三、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诗人借助马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何当”放在诗句开头,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何当”的意思是“何日、何时”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什么时候可以骄傲的驰骋飞奔?这两句诗,写的是马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的愿望,即渴望能驰骋飞奔和被人器重。这愿望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借此我们可以推想,当前的马,也许并未有黄金的马饰,并未被器重,也并未有疾驰飞奔的潇洒,而且尚不知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确切年月。第一二句中写出的边塞战场,正是诗中第三、第四句中马所在的环境,暗示出这匹马内心的愿望是获得重用,驰骋疆场,以及能够作为一匹战马而得到赏识,得以佩戴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得以在沙场之上驰骋飞奔。骏马渴望驰骋沙场。渴望有自己能够驰骋的环境,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一展所长,建功立业,诗人将寄寓着自己情感的马放在边塞战场的环境中,是为了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即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人知遇,一展所长。诗人又写出这样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由此而产生的悲凉、愤懑之情。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学习目标
古代诗歌三首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品味诗中“物”与“我”的相通之处,把握咏物诗的特点,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把握马、石灰、竹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体会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
渴望愤懑
深入研读
古代诗歌三首
【释义】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详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空旷荒凉,“燕山”高拔险峻。“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既从视觉写出颜色,也从触觉写出寒冷的感觉。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月似钩”,不仅写出月亮的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清白: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指人的高尚节操
粉骨碎身: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全,全然。
古代诗歌三首
《石灰吟》第一二三句诗人写出了石灰怎样的特点?面对痛苦石灰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六年级下册第12课
古代诗歌三首
《马诗》三、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诗人借助马的形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何当”放在诗句开头,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何当”的意思是“何日、何时”三四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戴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什么时候可以骄傲的驰骋飞奔?这两句诗,写的是马的想象,也是诗人内心的愿望,即渴望能驰骋飞奔和被人器重。这愿望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借此我们可以推想,当前的马,也许并未有黄金的马饰,并未被器重,也并未有疾驰飞奔的潇洒,而且尚不知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确切年月。第一二句中写出的边塞战场,正是诗中第三、第四句中马所在的环境,暗示出这匹马内心的愿望是获得重用,驰骋疆场,以及能够作为一匹战马而得到赏识,得以佩戴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得以在沙场之上驰骋飞奔。骏马渴望驰骋沙场。渴望有自己能够驰骋的环境,暗示了诗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渴望一展所长,建功立业,诗人将寄寓着自己情感的马放在边塞战场的环境中,是为了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即能够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人知遇,一展所长。诗人又写出这样的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由此而产生的悲凉、愤懑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 (共61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 |竹石部编版 (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747df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f.png)
诗词巧连接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 / 还坚劲, 任儿东西 / 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作者以石灰
作比喻,表
粉骨碎身全不怕, 达自己为国
要留清白在人间。
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作业: 1. 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①《咏煤炭》——于谦 ②《梅花》——王安石 ③《青松》——陈毅 2. 写话练习:以“我想对于谦说”为题,写一 段话。
经过千万次折磨和打击, 竹子更加坚韧,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任凭你东西南北刮来的狂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是什么意思? 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字写出了竹子 的哪些品质?
不畏艰险、不怕困难
三、多诵读,悟诗情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 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 西/南北/风。
於潜僧绿筠轩 苏轼
可使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竹 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作业:
• 1.用正确的方法朗读。 • 2.会背、会默《竹石》。 • 3.了解各个字词的意思。 • 4.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谢 谢!
《竹石》图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 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d05d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b.png)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时将要。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把大漠里的沙子比作雪,不仅从 视觉上写出了沙的颜色,而且从 触觉上写出了战场寒冷的感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指燕然山。这 北沙漠地带。 里借指边塞。
“月似钩”,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 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武器营造了一种 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译文: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边塞战场的景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 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 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古诗,想 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抓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 似钩”两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创设的辽阔雄浑的意境; 抓住“金络脑”“踏清秋”,体会诗人渴望受到重用,期盼 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马是六畜之一,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 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 效国家的志向。
托物言志 学方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 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 的某种精神品质。托物言志的“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 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 ,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402c6d5a8102d276a22f80.png)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 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 手法。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
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 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 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 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 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 容不迫,视若等闲。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 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
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 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 正直的高尚情操。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石灰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家在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 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 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 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 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我就由生石灰变成了熟 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时的我们 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 带来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
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
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 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 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 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 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 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 容不迫,视若等闲。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 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
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 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 正直的高尚情操。
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实用PPT(共26张PPT)
石灰自述: 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家在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 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 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 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 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我就由生石灰变成了熟 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这时的我们 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 带来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编版(10张)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编版(10张)](https://img.taocdn.com/s3/m/e605015ef8c75fbfc77db2cf.png)
千 锤 万 击
烈 火 焚 烧
粉 骨 碎 身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这首诗仅仅在写石灰吗?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
3.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 色”;原 本静止 的文字 ,居然 可以使 人感受 到“音 乐的节 奏”!中 国的书 法与绘 画艺术 ,因笔 墨的性 能,具 有了独 特的表 现能力 与艺术 魅力。
•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
6.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 教,必 须通过 形象的 语言实 物进行 描绘, 就像报 告文学 是报告 事实和 文艺创 作一样 ,解说 词是说 明和描 写的结 合,具 有文学 的一些 特点, 好的解 说词是 一支感 人的歌 ,一首 动人的 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烈 火 焚 烧
粉 骨 碎 身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这首诗仅仅在写石灰吗?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六年级下语文10 古诗三首:石灰吟ppt优秀课件部 编版(10 张)
•
3.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 色”;原 本静止 的文字 ,居然 可以使 人感受 到“音 乐的节 奏”!中 国的书 法与绘 画艺术 ,因笔 墨的性 能,具 有了独 特的表 现能力 与艺术 魅力。
•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
6.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 教,必 须通过 形象的 语言实 物进行 描绘, 就像报 告文学 是报告 事实和 文艺创 作一样 ,解说 词是说 明和描 写的结 合,具 有文学 的一些 特点, 好的解 说词是 一支感 人的歌 ,一首 动人的 诗。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fb9d8ffc4ffe473268ab25.png)
不怕——千锤万凿
敲打
千锤万凿出深山
虚指,表示 • •
数量特别多
开凿
制作石灰石
的原料很普通
画面:藏在深山里的石头经过无数次锤击敲打。
不怕——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画面:把石头变成石灰的过程需要烈火焚烧。 感受: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
不怕——粉骨碎身
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粉末
诗词赏析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 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竹石
六年级下册
资料链接
郑燮(1693- 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 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书画世 称“三绝”。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 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 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获罪罢官。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 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 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 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 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诗词赏析
石灰吟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若等闲
不留世俗 两袖清风
知人论诗
写一写
读一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6fa6cdbe1e650e52ea99fe.png)
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是都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外练习
1. 搜集、积累更多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 古诗。
2. 结合三首古诗的内容,分别给三首古 诗配一副画,同学之间比一比,看谁 画得最贴切。
10 古诗三首
部编 RJ·六年级下册
在古诗中,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 品格或志向,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 一起来了解。
粉骨碎身浑不怕
••••
一点儿
全,全然 也不害怕
体会:石灰石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
怕——不留清白
石灰的颜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尚的节操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突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诗歌品读
竹子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长环境 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态度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态度 坚韧 顽强
在大漠燕山,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 片晶莹洁白,纷纷扬扬,新月如银钩。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跑 金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 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大漠沙如雪,
比喻
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 明月当空
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思考:诗人描写“沙如雪”“月似钩”的
出 主
志
诗人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浑不怕
石
灰
吟
留清白
借石灰表明志向 托物言志
《石灰吟》借咏叹石灰不怕磨难、清 白在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 怕牺牲、忠诚卓越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 人格的志向。
课外练习
1. 搜集、积累更多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 古诗。
2. 结合三首古诗的内容,分别给三首古 诗配一副画,同学之间比一比,看谁 画得最贴切。
10 古诗三首
部编 RJ·六年级下册
在古诗中,一些植物或动物常被诗人赋予 品格或志向,让我们走进《古诗三首》, 一起来了解。
粉骨碎身浑不怕
••••
一点儿
全,全然 也不害怕
体会:石灰石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
怕——不留清白
石灰的颜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尚的节操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突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诗歌品读
竹子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长环境 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态度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态度 坚韧 顽强
在大漠燕山,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 片晶莹洁白,纷纷扬扬,新月如银钩。
何时将要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跑 金秋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 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大漠沙如雪,
比喻
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 明月当空
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思考:诗人描写“沙如雪”“月似钩”的
出 主
志
诗人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浑不怕
石
灰
吟
留清白
借石灰表明志向 托物言志
《石灰吟》借咏叹石灰不怕磨难、清 白在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 怕牺牲、忠诚卓越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 人格的志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 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原因是月 光的照耀
板 书 设
计 写景
马诗
沙如雪 月似钩
空旷冷峻
前两句给我们的感受是空旷寂寥、清冷荒凉的。我们看看后两句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深秋
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
写出马驰骋的样子
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马诗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 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是长吉 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 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后人 常称他“诗鬼”。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 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 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 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 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 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 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 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这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带来 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 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 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 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 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奔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一个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画面
• 环境描写• 描写了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表现了诗人作为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通过“如”“似”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还有那些?
赏析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累:
诗中“竹 ”
•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
开采石灰石
开采石灰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
生石灰
石灰烧制
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随着“吱”一声响, 块状的生石灰化作粉末。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锤:捶打,敲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
【明】于谦 若等闲:好像很普通的事情。
千锤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若闲等。闲 (衬托石灰的顽强勇敢,不
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 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子的生长人格 化,赋予了诗人所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 暗自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哪怕如今 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 轻易言败。
写作方法:咏物言志
中心思想:
《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于 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 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为任 何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 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 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 础……)
竹有十德
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正直 命中有劫,愈抑愈扬——奋进 外直中通,襟怀若谷——虚怀 有花深埋,素面朝天——质朴 一生一花,死亦无悔——奉献 玉竹临风,群芳翘首——卓尔 虽曰卓尔,却不似松——乐群 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担当 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性坚 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操守 竹有十德,十德归一——脱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没有实现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板 书 设
计 写景
抒情
马诗
沙如雪 月似钩
空旷冷峻
何当 清秋
没有实现
怀杀 才敌 不报 遇国
总 01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结 写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
法
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
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 月亮像弯钩一样。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为什么沙会是 如雪的白色?
【清】 郑燮
作者简介: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 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生于1693年, 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 缺,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 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 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 请赈忤大吏而去官。
•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 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 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 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 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 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 意味深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的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生根。 破岩:岩缝。
根须已经扎根在岩石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句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 从“咬”、“破”中你体会到什么?
竹的刚烈、坚韧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 :折磨,磨难。 坚劲:坚韧、刚劲。
扬州八怪 (中国清代中期书画家)
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 称,或称扬州画派。
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shàn)、李方膺(yīng)、 汪士慎、罗聘、高翔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郑 板 桥 书 法 欣 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 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 南北/风。 /
《竹石》意思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 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 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 摇的品格。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
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 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 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 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
读 古
燕山(yān)
燕
燕子(yàn)
诗
似乎(sì)
似
似的(shì)
马诗
【唐】李贺
yān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整 体 感
广大的沙漠。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 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知
古代的一种兵
器,形似月牙。
何时将要。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指用黄金装 饰的马笼头。
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02 这与“马”有什么关系呢?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 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总 结
0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解诗题,知诗人
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 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原因是月 光的照耀
板 书 设
计 写景
马诗
沙如雪 月似钩
空旷冷峻
前两句给我们的感受是空旷寂寥、清冷荒凉的。我们看看后两句 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深秋
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
写出马驰骋的样子
表达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古诗三首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马诗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 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是长吉 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 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后人 常称他“诗鬼”。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 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 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 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 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 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 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 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由生石灰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 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这时的我们就能把大大小小的墙壁粉刷得雪白雪白,给人们带来 一份纯净美好的生活空间。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 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 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 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 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 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奔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一个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画面
• 环境描写• 描写了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表现了诗人作为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通过“如”“似”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喻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还有那些?
赏析
•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 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累:
诗中“竹 ”
•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
开采石灰石
开采石灰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
生石灰
石灰烧制
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随着“吱”一声响, 块状的生石灰化作粉末。
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的作用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锤:捶打,敲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
【明】于谦 若等闲:好像很普通的事情。
千锤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若闲等。闲 (衬托石灰的顽强勇敢,不
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 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喜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将竹子的生长人格 化,赋予了诗人所寄托的美好品质的向往,也 暗自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决心与希冀,哪怕如今 是什么困境,哪怕遭到什么打击,自己都不能 轻易言败。
写作方法:咏物言志
中心思想:
《竹石》描写了竹子扎根于 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形象,表现 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为任 何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 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 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 础……)
竹有十德
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正直 命中有劫,愈抑愈扬——奋进 外直中通,襟怀若谷——虚怀 有花深埋,素面朝天——质朴 一生一花,死亦无悔——奉献 玉竹临风,群芳翘首——卓尔 虽曰卓尔,却不似松——乐群 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担当 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性坚 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操守 竹有十德,十德归一——脱俗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没有实现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 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板 书 设
计 写景
抒情
马诗
沙如雪 月似钩
空旷冷峻
何当 清秋
没有实现
怀杀 才敌 不报 遇国
总 01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结 写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
法
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之情。
注释
•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 :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 :任凭。 尔 :那、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的沙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 月亮像弯钩一样。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为什么沙会是 如雪的白色?
【清】 郑燮
作者简介: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 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 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生于1693年, 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四十九岁,入京,候补官 缺,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 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 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 请赈忤大吏而去官。
•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 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 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 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 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 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 意味深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的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生根。 破岩:岩缝。
根须已经扎根在岩石之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句写了竹子的什么特点? 从“咬”、“破”中你体会到什么?
竹的刚烈、坚韧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 :折磨,磨难。 坚劲:坚韧、刚劲。
扬州八怪 (中国清代中期书画家)
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 称,或称扬州画派。
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shàn)、李方膺(yīng)、 汪士慎、罗聘、高翔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郑 板 桥 书 法 欣 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 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 南北/风。 /
《竹石》意思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 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 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 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 摇的品格。
四、悟诗情
• 作者仅仅在写石灰吗? (小组合作讨论)
托物言志
《石灰吟》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
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 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 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 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 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 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初
读 古
燕山(yān)
燕
燕子(yàn)
诗
似乎(sì)
似
似的(shì)
马诗
【唐】李贺
yān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整 体 感
广大的沙漠。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 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知
古代的一种兵
器,形似月牙。
何时将要。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指用黄金装 饰的马笼头。
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02 这与“马”有什么关系呢?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 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总 结
03 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