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自1992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开始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从92年至今,利率的变动对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从相关宏观指标分析出发,结合实证分析,剖析这一时期利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决定了利率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经济杠杆,从宏观上它能影响经济的运行,微观层面上则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国内学者对我国利率变动与经济效应之间做了相关研究,如:张荔(2003)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每上升1%,GDP增长率下降0.07%;实际利率每上升1%,GDP 增长率将增长0.22%。1这是利用数学工具对两者变动的量化分析,有一定的借鉴。通常从学理上说,利率变动的因变量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储蓄和投资

由于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的剩余,因此,利率在此中则起到了调和消费和储蓄的作用。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的总量与存款利率的变动成正比,与此同时,利率变动也调节居民的资产持有结构。

对于企业来说,利率构成了其借款的成本,当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这种借款成本的变动通过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从而使得政府可以利用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控。

二、借贷资金供求

以利率决定理论为基础,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高利率使得企业、个人获取资金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资金需求;低利率会导致借贷资金供给减少,但由于一国借贷资金的供给主要受其本国经济发展规模和货币政策影响,因此借贷资金供给的利率弹性较低。

三、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时,资产价格与贴现率的利率水平成反比。因此,在日常投资活动中,加息被视为利空房地产价格和证券行市,降息则是利好因素。

四、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是自负盈亏的行为主体,利息成本支付是其盈利的最低界限,高1许婷:《中国利率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利率水平会将一些经营效率低下的企业淘汰出局,使资源更多集中于优质高效企业,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从92年以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为目标进行了多次调整。总体上看,1993年连续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996年-2002年连续八次下调存款利率水平, 连续七次下调贷款利率水平;2004 年12月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2006 年4 月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一直持续到2007年12月。如图一所示:

图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由于1992年——1994年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之时CPI数据(如图二)显示出了通货膨胀的预期,于是连续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有利抑制高通胀,并且中央银行提出了开办保值储蓄的业务,以期吸引储户。这都为实现96年经济“软着陆”奠定了基础,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和失业,结果也使得经济的发展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96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年,在前期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之下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但是95年上半期,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大大超过了贷款总额,并且物价上涨趋势回落,一直到96年企业的生存状况又成为了加息的推动力。此后,为保证经济发展“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并缓解内需不足的状况,央行便开始了连续的降息政策。

这阶段的利率变动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可以由图三和图四看出,利率调整对存款、贷款总量变动的影响较小。1993年8月至2005年9月,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表现为负相关的关系;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性也很小。1996年5月到2002年2月,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期间,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系数表明,无论是针对名义利率而言,还是针对实际利

率而言,存款利率下降,储蓄存款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一年期贷款利率与贷款增加额也呈较弱的负相关。总之,利率调整对存贷款增加额的调控作用较小。从其相关性的角度来看,储蓄存款与利率变动的理论效应并非符合,这与居民的投资心理有关,储蓄是较为保守的一种投资方式,同时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种倒挂现象。

图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三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四

其次,利率的投资效应可由图五看出,城镇居民对房地产的投资在98年以前是小幅下降的,主要是受到严格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和按揭政策制约。但是在99年以后,个人住房的商业贷款利率(5年以下)从99年9月21日的5.31%降到02年2月的4.77%,5年以上的则从5.58%

下调为5.04%。同时,5年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变为4.59%,5年以内的按4.14%执行。2002年2 月21 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水平,5 年以下(含5 年)由现行的4.14%下调为3.6%,5年以上由现行的4.59%下调为4.05%。从图中可以看出,从99年起,房地产投资的比例大幅增长,由此我国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0。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迅速增长,由1997年末190亿元增长到2004年15922.3亿元,7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了约84倍2。商品住宅房价格连年飙升,在04年涨幅甚至超过了10%,为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央行从04年10月开始提高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期压缩住房需求,避免带来过多社会和经济问题。但是由于对房价有上升的预期,因此对房地产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对提息的反应不会太明显。

以04年为起点,国家的货币政策趋于从紧,持续的提高贷款利率虽然让一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但从宏观层面上讲,这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占用发展资金,缓解部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从而达到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上下游的连带关系,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必然推动各

2陆前进、卢庆杰:“我国利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新金融》2006年第10期,第1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