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青山不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3)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8dc7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4.分析课文表达手法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学习生字词5.1教师逐个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5.2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5.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用法。
6.合作学习6.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自然段进行学习。
6.2各小组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段的理解。
6.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四、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部编本青山不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部编本青山不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92e392c2998fcc22bcd10dec.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难点:体会“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是不会老的”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在中国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在吕梁山脉的山沟里,有一位81岁的老人,他十几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用长满老茧的手,绿化了一座座荒山,开垦出一块块良田,创造了“青山不老”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梁衡一起走进晋西北的那方土地,去认识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
齐读课题———16* 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
边读边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读了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你读后的感受,你将选择哪个词?1、生自由读书。
2、让生谈奇迹。
3、让学生谈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4、让学生谈感受(感动、震撼、奇迹、敬佩、伟大.......)三、研读课文, 把握重点师:课文中的哪些文字给了你这样的感受?请带着感动、震撼、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并画下这样的句子。
1.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2. 小组交流四、交流反馈深入体会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组织交流。
重点交流体会的地方预设如下:(一)感受奇迹随生说相机出示——课件: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画了这句的请举手?这个句子哪儿感动了你?让学生谈,引导说出自己的感受。
与其说这个带数字的句子震撼了你,不如说是这个句子中的数字震撼了你,你从这些数字中读出了什么?课件补充: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瞧,数字太大了,同学们都数不出来了)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df20d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6.png)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年迈的画家在山区支教的故事,通过赞美山区的美丽风光,歌颂了画家老先生无私奉献、 passion 教育事业的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对于叙事类的故事情节有较高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复杂句子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家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理解画家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教室环境:布置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安心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入本课课题《青山不老》。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729f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dd02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1.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以梁衡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出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从侧面表现老农的勇敢、默默奉献和创造出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1.谈话导入:2009年,国家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出人意料的是晋西北一位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获得许多人的提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去采访他,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交流“如臂如股”的意思。
汇报信息卡片。
结合卡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的能力。
)二、导学活动一:感受“奇迹”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②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③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光。
①读着这样的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词语?②指导朗读。
活动二:体会环境艰苦默读课文,结合泡泡提示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528097a1c7aa00b52acb83.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介绍】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险恶.(wùè)归宿.(sù xiù)不禁.(jīn jìn)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47896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1.png)
部编六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青山不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难点: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敬佩的人,他们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普通却不平凡的老人,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绿色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山不老》,感受这位老人的伟大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3.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分享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4. 品味语言,感悟精神(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老人的精神品质。
(2)学生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进行品析,感悟老人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1.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青山不老》,感受了那位可敬的老人用生命书写绿色传奇的故事。
他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cc3d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9d40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a.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d4d9b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f.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4篇)2022-12-1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
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
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a3b2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f.png)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作者对青山、树林、花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和语言的品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想象。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但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想象方面,还需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美景中。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美景。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美景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b645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4.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def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d.png)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青山不老》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忆"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两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先板书"老"字师: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认得)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你们又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没有)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板书:青山不老)我们一起来读下题目--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师: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题目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
(起生读)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师:对,课文就是讲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板书:创造奇迹--绿洲)师:下面老师想请7位同学来再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
(点名读)师:谁找出了写老人年老了的句子了?举手。
生答(生答时师重复,加深理解)。
师板书:五人离世、老伴过世、自己81岁、再也出不来--艰辛。
注意:理解词语"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师: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清老人去城里享福,老人却不去。
为什么?为什么老人宁愿留在这沙尘暴肆虐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城里享福?是为了他自己么?师: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老人还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
当时大环境是怎样的?(生答)板书:干旱、霜冻、沙尘暴--恶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eaa2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3.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f635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2.png)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19《青山不老》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一位老农夫耕种山地的情景,通过对他辛勤劳作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同时,课文中的青山、老农夫等形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等话题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能够理解和体会课文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和劳动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拓宽视野,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拓宽视野,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解析资料4.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随后,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青山、老农夫等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象征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
例如:“课文中的青山代表了什么?老农夫的形象有哪些象征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讨论记录表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7b79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8.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渡: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同学们,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2)理解字词肆虐、盘踞、归宿、劲挺、淤泥、荡漾(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谁做了什么2.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三、感悟“奇迹”1、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师: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渡: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43f1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6.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47ca8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4.png)
青山不老》课堂教学实录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印第安人对他们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令我们感动。
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研究《青山不老》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生自读思考,生答略)师小结:是啊,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师: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自读,勾画,做批注,朗读)生1(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这是一片美丽的青山。
生2:这里是树的海洋。
生3: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青山。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生1;我从第5自然段知道这里的树长得很好,很粗壮。
生弥补答:这是一片茂密的青山;这是一片美的青山;这是一片挡住洪水英勇的青山。
)师:这段中,老人深情地说了什么?生读“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师:两米有多厚?联系实际感知两米有多厚,生情不自禁惊叹“哇”)师:这两米厚的淤泥是怎么来的?生:树挡住的。
师:要是没有这片林子,又会怎样呢?生:洪水来了有泥石流。
生:土就会被冲走,那样原本肥沃的土地就会变得贫脊。
师:对,这就叫水土流失。
有了这片林子就守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正如书上所说……生齐读“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是啊,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守住了这片土就守住了什么?生1:守住了这里的庄稼.生2;守住了我们的家园。
生3:守住了保存的希望。
师;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二〉青山一样伟大的奇迹师;是谁创造了这片青山?(生答:一位山野老农。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74806a0740be1e650e9adb.png)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一)由泰山风景图引出一组图片,用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出示词语: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满天天寒地冻同学们或从地的荒芜,或从风的呼啸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作家梁衡在《青山不老》一文中也写到了环境的恶劣。
(二)走向青山感受环境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 课《青山不老》,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示: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环境更恶劣)中哪一个词写的比恶劣还多了几份危险?(板书:险恶)描写上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引用县志)志是什么?这段县志你能读懂吗?(借助注释)(5)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同学们发现了,作者运用比喻、引用县志写出了这里狂风肆虐、怪物盘踞。
2. 如此险恶的地方在历经15 年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1)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看到的景象)(3)用文中有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绿洲”(板书:绿洲)3. 对比朗读。
示上面两段话(1、2 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二三丈而坠。
“女生合作,对比朗读两段文字。
①你有什么感触?(两段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通过刚才的对比阅读,我们既读出了晋西北环境的险恶,又读出了15 年后绿洲的美丽,篇课文是人物专访,开头这两段环境描写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3be7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e.png)
活动意图说明: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主题进行讨论,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环节四:巩固自学成果(指向目标3)
学生进行小练笔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有很多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5.小练笔:
你想对老爷爷说什么?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教后反思】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虐、琚、淤”等字,能说出“风雨同舟”等词的含义。(目标1)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目标2)
3.写下你想对老爷爷说的话(目标3)
【学习内容】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环境的艰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北奇迹般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既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了不起的奇迹青山不会老的
小环境---艰苦
【作业设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参天(cān)粼粼(lín)肆虐(sì nüè)铁锹(qiū)
环节三:交流自学情况(指向目标2、3)
1.组讨论:个人自行解决问题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交流探究疑难问题。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2、3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谈论: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呢?(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
一、导入
师:昨天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
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以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
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
【了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
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
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
这是多么好的一种表达啊!师:是谁改变了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呢?
师:是啊!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一待就是15年啊!在这如此漫长的岁月了,这位山野老农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我们以上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感受老农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师:15年啊,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岁月,他他可能在植树过程中遇到——————。
他常常想————————。
师: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才保护了我们世代相惜的家园。
师:这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啊!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的想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让我们用心聆听我内心的声音,感受等时独有的那份感触吧!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另一种东西指的又是什么呢?谁来分享你的感悟?【感知老人的精神】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勇气,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奉献精神,这一切都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到,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
四、拓展延伸
师:老农的身影并不孤单,大家请看,他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了。
【欣赏图片】
师:大家都行动起来了,今后我们该怎样做呢?
师:那就然我们珍爱我们的家园,共迎美好的明天吧!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我
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环境恶劣
环境衬托
奇迹青山
茂盛(了不起)对比描写老农:生活简陋、艰辛、孤单、有理想感悟:青山不老、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