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探讨

172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探讨沈建营(诏安县自然资源局测绘中心,福建 漳州 363500)摘 要:地质灾害是在大自然各种地质营利及人类自身社会活动双重作用下所导致的一种灾难性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有效的调查、监测及评估是人类世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遥感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具有的监测范围广域性、遥感数据实时性、数据获取及时性以及探测方式的无接触性等诸多优点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带来了较好的辅助效果。
本文从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及评估三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出发,对遥感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性概述,并最终对我国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测量;地质灾害;应用中图分类号:P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172-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 沈建营,男,生于1985年,汉族,福建诏安人,本科,测绘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测绘。
遥感(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是在航空摄影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他是利用各种航空航天平台(如人造卫星、航空飞机、小型无人机等)上装载的各种远距离探测仪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无接触探测,并通过信息传输、图像处理、修正、解译等一系列复杂技术流程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
该技术具有广域范围内对目标物体同步观测、信息获取速度快、动态信息量丰富等一系列优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逐渐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样展现出巨大的适用性和价值性,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水土保持、自然资源督察、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监测、地质灾害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中均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质构造特征复杂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帮助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化趋势,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在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灾情评估和影响分析,指导救援工作和资源调配。
遥感技术还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技术、监测、预警、评估、救援、防治、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地质灾害简介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是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危险性的灾害。
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评估灾害风险和损失,指导灾害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多频谱、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获取到人类难以到达或无法观测到的地区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研究和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表层或地下产生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在过去,人们在面对这些灾害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导致损失巨大。
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可以得到有效监测和预警,从而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无人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接收和记录地球表面反射、辐射、散射和发射的电磁波,来获得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貌、地质、水文和植被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图像和数值数据的形式呈现,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为破坏性的一种,而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科学家可以实时监测地震震源的活动情况,判断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观测地表的形变和地面建筑物的变化,提供地震发生后的影响评估和灾情监测。
这对于救援和灾后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遥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提前监测出滑坡发生的预警信号,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的形态和土地利用情况,识别出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并定量评估滑坡的规模和潜在危害。
这为滑坡灾害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监测中的应用泥石流是另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并实时观测泥石流的运动轨迹和范围。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壤含水量和裸露程度,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这为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遥感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遥感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变化。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震,作为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减少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物体或者区域的信息。
它就像是给地球拍“大片”,只不过这些“大片”包含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数据,等待着我们去解读和分析。
在地震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方式来获取灾区的各种信息。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地震灾区的大范围图像。
当地震发生后,地面交通和通信往往会受到严重破坏,传统的实地调查手段难以迅速展开。
而遥感卫星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面积的灾区,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让我们对地震造成的破坏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比如,通过遥感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房屋倒塌的范围、道路损坏的程度、山体滑坡的规模等,为救援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评估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
地震不仅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次生地质灾害。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后续灾害的进一步扩大。
例如,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以精确地测量地表的微小形变,从而监测到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山体位移,为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关键信息。
再者,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地震后的环境变化。
地震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湖泊干涸、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借助遥感技术中的多光谱和高光谱成像,可以对灾区的水体、植被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灾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灾情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定量地评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将遥感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如人口分布、建筑物类型等)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救灾和重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给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灾害情况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能够为自然灾害的监测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
在地震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来监测地壳的微小形变。
InSAR 能够精确测量地表的位移,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地壳的运动规律,为地震的预测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评估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道路损毁等情况,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洪涝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水体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洪水淹没的范围和面积。
同时,结合地形数据和水文模型,还能够对洪水的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的指导。
例如,在洪水发生前,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评估风险区域,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物资储备;在洪水发生期间,实时监测洪水的动态变化,为救援队伍的部署提供信息;在洪水过后,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灾害损失,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出山体的不稳定区域、潜在的滑坡体和泥石流沟。
结合地形、地质和气象等数据,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此外,在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信息,为救援和抢险工作提供支持。
在台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台风的路径、强度、风圈半径等重要信息。
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预测和治理方面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
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
而今,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以及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但是要全面推广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技术缺陷,有待于广大遥感工作者和地质灾害工作者不断完善。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调查;监测1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主要内容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关键内容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1)分析映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体的电磁数据,探明它们在现有多种高光谱或多光谱遥感图像上的表现。
(2)对多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体的电磁信息分类,查询最好的特征信息,给灾害分析、遥感监测提供依据。
(3)选用粗、细、精空间分辨率及长、中、短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融合,构建遥感动态监测系统。
(4)选用“多S”集成科技,研究以主题数据库为重心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信息系统。
(5)编写土地利用图、植被和别的覆盖分布图、并对地质灾害危害性作出预评估处理。
(6)参考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经由遥感解译,参考必要的地面调查,编写1:10000灾害地质图,并构建灾害地质空间数据库对其管理。
(7)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地质灾害体依次识别、预测、评价,编写示范区 1:10000 灾害点分布及别的相关图件。
2 遥感技术调查地质灾害的内容2.1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与区划方面的作用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无论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还是由它们组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此,对崩、滑、泥等地质灾害的规模、形态特征及孕育特征,均能从遥感影像上直接判读圈定。
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区划,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评价易发程度,为防治地质灾害隐患,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提供基础资料。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卫星遥感技术的介绍卫星遥感技术是通过搭载在卫星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多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实时的地面信息,同时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的特点。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 地质灾害预警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表的形变和地壳运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发现地表形变的异常情况,进而预测和预警可能的地质灾害。
2. 灾害评估和损失评估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受灾区域的高分辨率图像,通过对比事前与事后的卫星遥感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灾害的规模和范围,并进一步评估灾情的严重程度。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受灾区域进行高精度的数值计算,快速、准确地评估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3. 灾后重建规划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还包括灾后重建规划。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获知受灾区域的地貌、植被、水系等信息,从而帮助确定合理的重建方案。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灾后土地的稳定性,保证灾后重建的可持续性。
三、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优势1. 范围广且实时性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大范围的地质灾害信息,并以实时的方式提供给相关部门,为其决策提供及时依据。
2. 高分辨率且全面性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能够提供详细的地质灾害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灾情。
3. 高效准确且经济节省: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并避免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对人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准确地识别、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对于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远距离观测、超高精度的技术手段,具备了识别、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1.岩体裂缝识别岩体裂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态,对于岩石的稳定性和固结性有很大的影响。
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传感器可以捕捉到地表的微小细节,如岩体表面的垂直位移和断裂面。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识别岩体裂缝的位置和演化趋势,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滑坡识别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识别滑坡的发生和演变。
遥感数据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滑坡形态、区域和幅度的详细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可以观察滑坡的位移和速度。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通过遥感雷达或合成孔径雷达测量滑坡区域的地表形变和变形量,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滑坡的机理和演化规律。
3.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多时相影像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并且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测量影像中的地表反射率和波长,来评估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水质等水文指标,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岩体位移监测地质灾害中的岩体位移是灾害发生前的预兆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高质量、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和测量岩体的位移。
遥感技术的短时序监测能力可以提供岩体位移的详细信息,如位移速度、位移量和位移方向等,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2.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形态,对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进展

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进展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在地表上发生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范围的观测手段,已经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进展。
一、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展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表信息,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和影响范围进行精确的监测和评估。
2. 地表形变监测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常常伴随着地表形变的发生。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表的形变,进而推断出潜在的地质灾害。
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中的地表形变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3.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地表覆盖物的变化。
通过监测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地质灾害前后的地表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变化信息,为灾害监测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进展1.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通过将多种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2. 数据预处理和分析卫星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是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环节。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则是通过统计分析、遥感分类等方法,提取出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信息。
3. 算法模型研发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研发适合的算法模型非常重要。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

坡 、 塌 、 流 、 面沉 降和 土 地 荒 漠 化 等 地 质 灾 害 防 崩 泥石 地 治 方面 实 现灾 前预 警 、 情监 控 、 后评 估 等方 面 发挥 着 灾 灾
害及其 发育 环境 宏 观 调 查 的不 可 缺少 的先 进 技 术 , 滑 对
等 。 日本利用 遥感 图像 编制 了全 国 15 0 地 质 灾 害分 :000
布图; 欧共 体 各 国在 大 量 滑 坡 、 石 流遥 感 应 用 基 础 上 , 泥 对遥 感技 术 方法 进行 了系统 总结 , 出 r识别 不 同规模 、 指 不 同亮 度或 对 比度 的滑坡 和 泥石 流所 需 的 遥感 图 像 的
查与环境评价及灾害监测中。 Nhomakorabea1 遥感测绘技术在 地质 灾害监测 中的应用
遥 感技术 在地 质灾 害中 的应用 , 可追 溯 到 2 0世纪 7 0 年 代末 期 。在 国外 , 展 得 较 好 的有 日本 、 国 、 开 美 欧共 体
化 等 。长 期 以来 , 感 技 术 由 于 具 有 宏 观 性 强 、 效 性 遥 时 好 、 息 量丰 富 和非 接触 等特 点 , 信 已经成 为 对 区域地 质 灾
第3 4卷 第 3期
21 0 1年 6 月
测 绘 与 空 间地 理 信 息
GEOM AT CS & S I PAT AL NFORMAT ON ECHN OLOGY I l I T
 ̄0 . 4 . . 113 No 3
J n ,2 1 u . 01
遥 感 技 术 在 地 质 灾 害 监 测 和 治 理 中 的 应 用
XI i e E HU —f n
( a g o gGelgcS r eiga dMa pn si t, a gh u5 0 7 ,C ia Gu n d n ooi u vyn n p igI tue Gu n z o 10 5 hn ) n t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灾害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地质学界和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得大量地表信息。
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实地勘察,耗费时间和人力。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的大量信息,减轻了人力和时间的负担。
这些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地表变形、植被覆盖、地形起伏等指标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地质灾害监测往往需要对地表进行连续、长期的观测。
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捕捉到地表的微小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异常变化,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还能够提供多源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融合多种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如光学、雷达、红外等,从而提供多角度、多波段的地表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协同应用,相互补充,更全面地揭示地质灾害的特征。
例如,光学遥感可以提供地表植被覆盖情况,雷达遥感可以探测地表的形变,红外遥感可以识别地表的热点区域。
综合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地质灾害风险区域,提高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精度和及时性。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管理和分析,通过空间叠加和模型建立等操作,进一步提取地质灾害监测的有用信息。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模型,可以对潜在的灾害风险区进行划分和评估。
这样,当未来监测的遥感影像与模型预测结果出现差异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和干预。
总之,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其能够快速获得地表信息、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提供多源数据以及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些特点使得遥感技术成为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_0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其中遥感技术已是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任务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笔者从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运用现状及成效上,分析了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标签:遥感技术;地质灾害;监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电磁波信息传输等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立在电磁波理论基础之上的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亦进展较大。
在遥感影像分辨率不断增加趋势下,遥感测绘由于方便、成本低等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价值(一)促进国家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地质灾害作为多发的自然灾害,出现地质灾害之后的地形地貌在遥感图像中一般和附近一般问题相区别,尤其是在形态、色调与影纹构造等部分。
为实现在地质灾害出现后及时地掌握地质灾害的大小与详细状况,能够利用我国的资源卫星、气象卫星与其他专业卫星等实现遥感信号的收集,接着结合地质灾害遥感信息的合理阐述,对已经出现地质灾害的位置或是危险点展开具体的研究监管,同时对数据完成整理后确定灾害大小、灾害分布、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变化趋势等。
经过上述环节能够充分促进对灾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任务,同时根据地质灾害的种类,制定灾害要素数据库,建立灾害预测评价与灾后灾害及时评估运营机制。
(二)为抗灾治灾应急措施创造及时信息支持条件对于突发性自然灾害,无法做到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警,而遥感技术能够不受地面因素制约,及时取得灾害出现后灾区的综合景观,按照灾害分类分级与影像模型,判断图像,及时明确灾情,给应急救援任务创造第一手信息,以此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应急响应自然灾害。
(三)加强次生灾害的预测预报作用落实次生灾害的排查和监测预警任务,是降低并减少灾害损失的主要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地震次生灾害,使人们可以充分避免灾害或降低灾害损失。
(四)对灾后重建计划给予决策参考在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出现后,灾区的重建计划是抗灾治灾的一项主要任务。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地质灾害监测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地表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地质灾害监测的需求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来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是基于卫星搭载的遥感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利用传感器对这些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最终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获取时间快、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二、地质灾害监测的需求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威胁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
因此,地质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地域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了全面而及时的数据支持。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并进行预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1. 地震灾害监测地震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地震灾害的快速监测和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变、建筑物变化等指标,提供地震灾害的检测和预警信息。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的影像可以准确监测地震造成的地表断裂、房屋倒塌等现象,为地震灾害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2. 滑坡和斜坡稳定性分析滑坡和斜坡稳定性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识别出地表裂缝、滑坡体等异常地貌特征,评估该地区的滑坡和斜坡稳定性。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过程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表、地下发生的、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的感应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包括光谱信息、空间分布、形状特征等多种信息,进而对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监测。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辅助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
例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获取该地区的地貌、植被、地下水等信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通过与历史灾害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地表突变和其他潜在威胁因素,为灾害的有效预防和避免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的多源数据融合能力可以提高地质灾害识别和监测的精度。
遥感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雷达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提供多方面的地表信息。
通过将多源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可以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地质灾害信息。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面裂缝分布图,判断地质构造强度和稳定性,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连续观测地表变化,及时掌握地质灾害演化过程,为应急救援和灾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比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可以监测地质灾害过程中地表的变化,如地表下陷、山体滑坡、水库泄洪等。
这些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效率。
最后,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大量地理信息可以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减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之,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和视角,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复杂地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测。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即利用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已经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高分辨率、高时效性以及对大范围地域的全面监测能力,使得遥感技术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以环境监测中常见的污染物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和自然灾害预警三个方面,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污染物监测方面污染物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污染物监测数据,有助于及时发现、控制和应对环境污染事件。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大气遥感图像来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大气遥感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不同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
其次,遥感技术也可以通过监测水体遥感图像来实现对水体污染的监测。
通过利用不同频段的遥感数据,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等,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情况。
再次,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壤遥感图像来实现对土壤污染的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壤遥感图像可以进行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的监测,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土壤质量和污染情况。
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面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而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高时效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保护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扩张和农田利用变化的监测。
通过对城市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也可以监测农田利用的变化,如耕地面积的变化、农作物类型的变化等,为农田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森林破坏和植被覆盖变化。
通过对森林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评估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森林破坏的程度,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指导意见。
规范要求下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

规范要求下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近年来,地质灾害成为威胁社会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准确、高效地监测和分析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遥感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规范要求下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利用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对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实现地质灾害的检测和评估。
遥感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观测和遥测等优势,为地质灾害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 遥感影像解译与识别遥感影像解译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核心步骤。
首先,需要对采集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然后,利用影像分类方法,将地质灾害目标与其他地物进行区分和提取。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像元级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机器学习等。
最后,通过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得到准确的地质灾害边界和分布信息。
2. 地质灾害参数提取与分析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不仅可以获取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可以提取地质灾害的参数信息,如面积、体积和形态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化规律。
此外,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多源数据的集成和空间分析,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和分析结果。
二、规范要求下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方法为了提高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规范要求下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方法的概述。
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在进行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分析之前,需要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选择合适的卫星或无人机平台,以获取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较高的遥感影像。
获取的影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等,以提高后续解译和分析的精度。
2. 影像解译与分类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分布特征,选择合适的解译方法和分类算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类。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兴起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引言开始,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概述。
接着,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滑坡、泥石流、地震和火山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指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本文旨在提高对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无人机遥感技术、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前景、发展方向1. 引言1.1 地质灾害及其监测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力造成的危害地质环境、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性、破坏性地质过程。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常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地质灾害的监测对及时发现、准确评估和有效预警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演化过程,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无人机遥感技术概述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高效监测和评估,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信息数据,包括地形、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为地质灾害的识别和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将成为未来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类建设安全的生活空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概述地质灾害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

3.3 适合各种地形
• 遥感技术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如沙漠、沼泽、高山等,可以使用遥感技术替代人类去进 行数据的采集与探测。 此外,通过选用不同的波段和遥 感仪器,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地物内部进行探测。 例如, 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 性等,如微波遥感。
2、地质灾害监测的必要性
• 就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性和多发性特点以及我国国民 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的状况而言,我国不可能有足够的经济 力量和技术力量对有潜在危险的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工 程治理。因此,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就是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风险区划,为国土规划、减 灾救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危害性严重的 地质灾害点加强监测预报,避免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
• 地质灾害中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个体以及它们组 合形成的灾害群体,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形态、色调、影 纹、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区别。地质灾害解译 分析主要步骤为:(1) 根据解译标志确定地质灾害体, 利用 ERDAS、POTOSHOP 等软件平台,在已处理好的 数字影像上对地质、地表环境、灾害的全貌、局部及周围 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地形线确定滑坡的滑动方向,获取最 初解译结果;(2)在最初解译结果中选取有疑问的、重 要的、交通可能到达的部分地质灾害体进行现场验证; (3)现场验证后再作进一步分析解译、修改,形成初步 解译成果。在实践工作中,要结合遥感数据源特点,针对 不同的数据源,建立高分辨率数据源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 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 地质灾害隐患区段, 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 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在“5·12”汶川 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 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做出正确决策 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 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 PIX-ELGIRD,对无人飞机获取的 PIX-ELGIRD 数据进行镶嵌、拼接、纠正,获取了灾区高分辨率影像数 据。运用软件将这些抽象的数据“变”为直观的地图,利 用灾后航空影像并结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资料,快 速对舟曲县进行灾害遥感解译和评估,开展比对分析,获 得了倒塌城镇房屋,受损公路、桥梁、农田、林地,堰塞 湖、泥石流、滑坡等各种灾情的位置、类型、规模、分布 特征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且赢得了宝贵 的时间。
对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分析

对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分析孙爱荣(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本文先对地质灾害的特点简要概述,然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监测和治理两个角度对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列举最近发生的实际案例对遥感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为地质灾害治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地质灾害治理;应用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7-0210-2Applicat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SUN Ai-rong(Anhui nuclear exploration technology General Institute,Wuhu 241000,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necessity of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monitoring and govern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elaborated in detail by listing the recent actual cases Administrators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Remote Sens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application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因此很多地方经常发生地质灾害,而且全国各地的地质灾害类型都不尽相同。
遥感影像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科学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遥感影像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影像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从高空给地球拍的“照片”,但这可不是普通的照片。
它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
这些影像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信息丰富等优点,为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在滑坡监测方面,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山体的形态、坡度、坡向等特征。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发现山体的细微变化,比如坡体的位移、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等。
如果某一区域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明显的地形改变,那就可能是滑坡的前兆,相关部门就能及时采取措施,疏散周边居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与沟谷的地形、松散堆积物的分布以及降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遥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泥石流沟谷的形态和特征,确定松散堆积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
同时,结合气象数据,还能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预测。
比如,在连续强降雨天气过后,对那些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现有泥石流发生的迹象,立即发出预警,为群众争取宝贵的撤离时间。
崩塌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地质灾害,往往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遥感影像能够快速获取崩塌区域的地形和地质结构信息。
对于那些已经发生崩塌的区域,通过对崩塌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崩塌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而对于潜在的崩塌区域,通过分析岩石的结构、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等,能够提前做出预测,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除了对单一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监测,遥感影像还能用于区域地质灾害的普查和风险评估。
通过对大范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植被覆盖等情况,从而划分出地质灾害的高、中、低风险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更新,使得以电磁波理论为基
础的遥感技术在各有关领域内的推广应用范围愈加广泛。
此外,基于遥感影像分
辨率的提升,因遥感测绘具有节约、便捷等特点,使得该技术逐渐被广泛推广,
尤其是在地质灾害监测以及治理工作中,该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监测;环境治理;应用
1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作用
地质灾害是一种不良的倾向,因此无论是滑坡泥石流等个体灾害,还是它们
所组合成的群体灾害,在卫星遥感图像上所表现出的形态以及色调等等与周围的
自然环境均有明显差别。
因此我们可以对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规模以及特点都能够在卫星遥感
显示出的特性。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解释,我们可以判定调查区域内发生的地
质灾害点以及地质灾害的隐患地点,充分掌握其分布和形成特征以及危害的程度。
经过数十年的推广,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的调查中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广泛
应用的阶段。
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区域大型工程的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航天技术、雷达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可以进行综合运用在地质灾害的
监测和治理中,在未来的卫星遥感技术中必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调查区域进行实时的遥感预测,达到对于地质灾害实时监
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调查区域地质灾害前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其治理
成果是否达到预想的目标,评价治理成效,这也为防灾减灾的方案制定提供可靠
的数据支持。
2具体应用
2.1土地荒漠化调查及监测
土地对于人类生存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因资源浪费、过度开采等
频发,使得土地荒漠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面积
已达2622000km2,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年均经济损失可达541亿元。
故对其实
施具有较高实效性的监测及治理工作十分必要,有关政府亦有必要将其纳入重点
研究项目之一。
遥感技术具有效率较高、准确度较强、信息量较大等特点。
较以往所应用的
监测技术,遥感技术的实效性更高,效果更加明显。
以粤北岩溶石山区域为例,
在对其进行具体的石漠化调查以及研究时,合理应用遥感技术,取得了较为可观
的成效。
其中,通过应用RVI方法,以裸岩与相应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以及植被构
成作为基础,按照石漠化程度对相应地域进行分类,应用Spoot卫星数据,实施
岩溶区遥感解译操作,得知相应区域的实际面积为6591.09km2,石漠化总面积是1110.86km2。
近30年,此区域内的石漠化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1974-1988年间,为该区域
的土地缓慢逆转期;1988-2004年,为该区域的土地加速逆转期。
由此可见,此
区域内的土地石漠化情况的严重与否,是以其林地化速度快慢为基础的。
因此,
通过利用雷达等设备以及有关技术,实施具体的地质遥感解译操作,有助于更好
明确多种地质灾害隐患及信息且通过合理的对信息进行采集以及整合,有助于促
进相应的监测、治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升。
此外,利用清晰度较高的遥感影
像技术,监测及掌握所研究区域受到的各种人类行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
创设出更完善的地质灾害调差以及研究计划,对促进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更好开展
以及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2.2地质灾害监测
现如今,随着遥感技术与滑坡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增加,使得其所具有
的实效性价值也在日益增加。
其中,在滑坡研究领域中,主要应用遥感技术的环
节有两个,即滑坡的动态监测以及区域调查。
就滑坡调查研究环节而言,其应用
遥感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合理应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相应区域内的滑
坡以及其发育环境实施有效的遥感解译调查操作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对人类
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命安全起到十分恶劣的影响,同时对于相应地区的资源以及环
境等具有较为严重的破坏性。
我国是全球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且所
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复杂、次数较多、破坏性较大等特点。
因此,实施有效
的地质灾害监测以及风险评估操作,对促进地质灾害预防以及治理工作质量的提
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应重视以相应区域的实际地理环境为基础,采
取多种实效性较高的灾害扑救以及降低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并应对其中较为严
重以及频率较高的灾害发生区域实施重点监测,有助于降低大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遥感技术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
以西藏某区域为例,由于该地区发生过较为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使得邻近
湖泊的面积急剧扩大。
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对该湖泊的实时
变化状况实施了监测,并于短时间内明晰以及掌握了其面积、水量等信息,同时,对该湖泊的洪水溃决时间实施了预测。
基于所实施的现场调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
果一致性较高,可以见得,通过合理应用遥感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地质灾害监测
质量。
泥石流作为一种可对周围环境以及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具有分布范围较广等特点,较常于多数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中发生。
同时,
可对泥石流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种类也较多,且多具有区域性特点。
其中,可将
上述因素具体归纳为两点,即动力以及物源因素。
因此,可应用卫星遥感图像技
术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预测,并以泥石流发生区域与可能发生泥石流的
地区所具有共通性为基础,利用形象思维能力,推测泥石流可能发生区域的遥感
图像特点,再通过对其进行充分考量以及分析的方式,对相应区域内可能发生泥
石流的区域进行预测。
3地质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较为复杂,因此,不论是地质灾害个体,或是由
多种地质灾害共同组成的灾害种群,在所显现出来的遥感图像中,其色调以及结
构等,通常会与周边的背景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就多数较为普遍的地质灾
害个体,其规模以及形态等,均可以从相应的遥感图像中直接获取,进而通过采
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式,对相应地区中所发生地质灾害的具体区域及可
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实施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更好明晰相应区域发生
地质灾害的原因,灾害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规模等。
最后可通过将上述调查结果
作为具体依据的方式,对灾害多发区进行具体划分,并通过有效的对其发生频率
以及时间进行预测的方式,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日益提升。
据有关研究表明,合理应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航天遥感技术等对地质灾害实
施实效性较高的监测以及治理操作,是时代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的必然趋
势走向,且对于某特定区域以及特定时间内的遥感影像实施高质量的判断以及解
译操作,有助于更好明晰当地区域内不同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等,有利于提升地
质灾害预测准确性。
结论
随着其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再结合遥感技术自身的特点,使得遥感技术
在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必须要注重遥感技术的时效性,我们可
以借助于遥感技术对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治理,这也是现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遥感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灾害的调查、预防、预警、监测、治理和评估的整
个全过程之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吕杰堂,王治华.西藏易贡滑坡堰塞湖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初探[J].地球学报,2017,23(4):14-16.
[2]冯东霞,余德清,龙解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的应用前景[J].湖南地质,2017,21(4):3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