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格重力异常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格重力异常图(据袁学诚《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
本图使用了我国80年代以来区域重力调查的最新成果。东部地区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2×10-5m/s2,一般为±0.6×10-5m/s2~±1.5×10-5m/s2;西部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西部、川滇甘西部及南疆,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3×10-5m/s2,一般为±1×10-5m/s2~±2×10-5m/s2。
全部资料整理和改算,统一采用波茨坦重力系统;统一采用赫尔默特(1901~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统一采用重力高度改正系数和中间层密度值(2.67g/cm3)以及统一采用166.7km 的地形改正半径。
我国的布格重力异常是以青藏高原为低值中心(约-550×10-5m/s2),向北向东逐渐升高,形成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总趋势,并被纵、横贯于全国的两大梯级带分割成台阶状的三级区域场,在此背景上叠加有多个形态各异的局部异常和规模较小的梯级带,构成我国复杂而独特的布格重力异常场。
1.重力梯级带
(1)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
(2)青藏高原周边大型重力梯级带。
2.区域重力场
我国大陆区域重力场呈现三级台阶状,由东向西逐次降低,它们被两大梯级带分隔和连接。
1)东部区域重力高,即第一台阶。
2)中部弧形区域重力场,即第二台阶。
3)青藏区域重力低,即第三台阶。
3.局部重力异常
1)走向基本为东西向的布格重力异常带。有天山-阴山-燕山重力低异常带、秦岭-大巴山-大别山重力低异常带,苗岭-南岭-武夷山重力低异常带、唐古拉山重力低异常带及冈底斯重力低异常等。
2)等轴状或团块状布格重力异常。准噶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中多出现这类重力高或重力低异常。
3)走向为北东的布格重力异常带。多呈线状或串珠状出现在东部地区,如长白山重力低、郯-庐-辽-吉重力高异常带等。
4.对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的初步解释
1)区域重力场与地形呈宏观镜像关系。区域重力场由东而西呈三个下降台阶与地形由东而西呈三个上升台阶,恰成宏观镜像关系。据此推断,它们主要反映了莫霍面的埋深变化,亦即地壳厚度的变化。在我国东部地区(第一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30km左右;中部地区(第二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35~45km的范围内变化;青藏高原(第三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60~70km的范围内变化。
2)重力梯级带。重力梯级带反映了莫霍面深度的陡变带。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提供了在我国东部有此纵贯南北的巨大梯级带的相应地壳构造变化的信息。
3)对局部异常的分析与解释
A.大型盆地多出现与盆地分布形状相近的局部重力高,在其周围往往出现环绕盆地的弧形波浪状的重力低异常。这主要反映了盆地具有高密度的核部或老基底隆起。它们往往是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如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主要盆地。
B.沿我国各主要山系往往出现条带状重力低异常。如由南而北有乌蒙山—苗岭重力低异常。据推断它们有两种成因,一种是由于地壳均衡作用使山系地壳变厚;另一种是在地壳内分布有大量低密度地质体,诸如壳源花岗岩等,从而形成重力低异常。
C. 局部重力异常走向具有分区性。如华南、下扬子地区的局部重力异常呈北东向分布,华北地区的局部重力异常多为不规则的等轴状、团块状,两者被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条带状重力低所分隔。再如,东北松辽平原地区的局部重力异常略呈北北东向排列;内蒙古、甘肃、新疆及黄土高原的重力异常以东西向排列为主,且有的在两端略呈凹向北的弧形;青藏高原内部的局部重力异常以东西向排列为主……。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