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华大学校史

合集下载

清华介绍发言稿

清华介绍发言稿

清华介绍发言稿清华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综合性大学。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教学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清华大学的历史、学术特色、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影响力。

一、历史沿革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之后。

当时的清华学堂成立于北京的海淀区,是为熙熙攘攘的帝国派出子弟所设立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清华学堂于1928年升格为清华大学,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作为公立大学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逐渐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大学之一。

二、学术特色清华大学以其卓越的研究和教学质量而闻名,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大学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出色的学术表现。

同时,清华大学也是工科领域的领军者,特别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方面享有盛誉。

此外,人文社科也是清华大学的强项之一,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三、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清华大学实行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平衡发展的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

清华大学的教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此外,清华大学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为社会做贡献。

四、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清华大学与全球多所一流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

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以及师资引进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清华大学学习,既可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也能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

五、校园文化清华大学以其美丽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而闻名。

校史

校史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清华大学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铸就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杰出人才,为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

为此,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特为《清华人》杂志“百年清华”栏目编辑系列文章,把清华的发展史向广大关心和爱护清华大学的读者作一简略的介绍和回顾,希望能让读者在历史见证的事件之中、德才兼备的人物身上和一个个寄情益趣的故事里了解清华,认识清华,进而喜欢清华,为清华的发展出谋出力。

这也算是我们为清华百年校庆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美国退还部分庚款清华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1900年,德、英、法、美、俄、日、意、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是为“庚子赔款”。

其中,美国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

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他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

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最终促使美国议会在1908年通过退款决议。

清华大学校史

清华大学校史

•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 7月29日,北平沦陷; 9月12日,日军侵入清华,成为日军兵 营和伤兵医院,新南院(新林院)宿 舍竟变成日军随军妓院。 • 北平沦陷后,清华南迁,与北大、南 开合组临时大学(长沙),1938年2月西 迁昆明,同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在昆明正式成立。
4、复员时期(1946.5-1948.12)
1、史前期: 清华学堂和清华 学校 (1911-1925 十四 年)
1919年,清华早期四大建筑落成
2、改为大学时期(1925-1937 十二年) • 1925年5月清华学校大学部成立,同时增 设了“国学研究院”,聘请了“四大 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 赵元任)。
3、西南联大时期(1938-1946年)
பைடு நூலகம்
5、解放后时期(1949-至今) 1949-1966(文革前十七年) 1950年6月,毛泽东应张奚若教 授邀请题写“清华大学”校名。
1977-至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今天,清华大学正在逐步建成为当代 中国一所著名的设有理、工、文、法、 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 学。以“综合性、高素质、研究型、 开放式”的姿态跨入新世纪。
• 1945年8月抗日胜利,1946年5月,西 南联大结束,三校分批北上,按原校 复员。8月-10月,清华师生全部回到 清华园。 • 经调整,学校设立文、理、法、工、 农5个学院26个系,学生达2300人。中 共地下组织十分活跃,开展反对国民 党腐败统治的斗争,被称为“小解放 区”。 •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获得解放。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关于清华大学的简介|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52年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感谢您的阅读!。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二篇)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二篇)

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著名的清华大学。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所享有盛名的学府。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中国国内最为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学府之一。

清华大学以其严谨的学风、优质的教育和卓越的科研成果而闻名于世。

清华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近6000亩,并且周边环境优美。

清华大学的校园林木葱茏,湖泊草坪,环境优美。

校园内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南楼区、中楼区、北楼区、东区和西区。

校园的主要建筑根据不同时期的风格,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钟楼,不仅是校园里的标志,还是北京市的地标之一。

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清华大学拥有众多的学科和专业。

这里涵盖了理工、文学、经济、管理、法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其中许多学科都处于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水平。

清华大学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中有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等等。

他们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学术方面的成就,清华大学也致力于社会服务。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学校还设有丰富多样的社团和学生组织,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清华大学也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众多的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

这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资源。

在游览清华大学的过程中,你们将会看到许多优美的景物和建筑物。

除了已经提到的钟楼,清华大学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例如操场、博物馆、图书馆等等。

这些地方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非常抱歉时间有限,我无法一一为大家介绍清华大学的所有方面。

但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让大家对清华大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谢谢大家选择参观清华大学,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再次感谢大家!北京清华大学的导游词(二)寒窗十载,百尺竿头,待到花开终究有,这就是中国顶尖的学府——北京清华大学。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校史大纲》课件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研究水平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 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高,教学 和研究能力强。
教学研究水平
清华大学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学校注重 教学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同时,清华的科研成果也具有国际影响力,为国家和人 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词
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回到北京复校, 并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VS
详细描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回 到北京复校。在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迎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不断扩大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成为了中国最 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清华大学也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国家竞争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传统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清华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建筑风格独特,是典 型的中国园林式校园。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气息活跃 ,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文化氛围开放包容,注重创新和探索,鼓励学生 自由思考、勇于实践。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 ,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清华学派。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
科研成果
清华大学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包括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基础研究方面 ,清华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清华的科研成 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
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为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 人才;三是推动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

清华大学介绍(一)清华大学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4月29日,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当时为留美预备学校。

1925年改办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当时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

“国立清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体制,实施“通才教育”,学制四年,共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6个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1946年迁回原址复校,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1948 年12月,清华园解放。

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纪元。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大学。

(二)清华大学有关统计数据面积:404.6公顷。

建筑面积:239.2万平米院系:15个院,55个系专业: 本科专业62个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专业159个;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学科、专业123个学生:本科生14285人;硕士生14090人;博士生6994人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3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教职工:7062人(三)清华大学校园“清华园”现泛指清华大学校园。

原来则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室园林。

清华园原是熙春园的一部分。

熙春园是康熙的行宫,与圆明园同期建设,后各代皇帝世袭。

至道光时分赠子女。

熙春园被分为两处:西部称“近春园”,东部仍用“熙春园”旧名。

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易园名为“清华园。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被毁于兵火,沦为“荒岛”。

清华园则幸存完好。

今天的工字厅大门是原清华园的二宫门,现悬挂于工字厅大门上的匾额是咸丰皇帝的御笔所书。

清华校史

清华校史

湖中的岛上,大宫门为三间,宫门内院落宽阔,东西各有游廊八间。院中植古松十余株,古松盘曲如虬,浓荫遮地。后为多进四合大院。后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正厅名“嘉董斋”,后厅的名字为“临漪榭”。在院内广植名贵的花木,如玉兰等。在咸丰十年(1860年)法联军入侵北京,近春院因近临长春
园,故而也被焚毁,以后故名“荒岛”。近春园的荷塘自古出名、尤其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更使近春园(清华园荒岛)的荷花
“工字厅”),所以人们多叫这里为清华园,熙春园的名字反被多人忘记。
近春园和熙春园在咸丰皇帝后有了变化。咸丰把熙春园和近春园通改称为“清华园”,并在工字殿门额题“清华园”。“清华”二字出于“水木湛
清华”之句。这里有水有木,水为清,木为华(古建多为木料),水木清华,故取名“清华”。
圆明园又有圆明五园之说,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园。
清华大学西门里的清近春园一直被俗称为“荒岛”,内在道光、咸丰年间主要有两组建筑,湖水南边的一所叫前所,位于今清华大学游泳池
北岸,大宫门为三楹,院内为多重大四合院。其中主院的正房名“尊行斋”、南堂名“环碧堂”、东厢房为“藻德居”、西厢房为“花韵选”。后所在
园林,并赐给其四子雍亲王胤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在雍正即位后大修圆明园,使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并有了三十景。圆
明园到乾隆年间又经大修,使圆明园有了著名的四十景,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又修建了长春园、绮春园(又名万春园)有了圆明三园,即圆明
园、长春园、绮春园。后又在圆明园三圆长春圆的东边(现清华大学处)修建了熙春园,在圆明园的南边(现北京大学处)修建了春熙园,使
的生母慈圣李太后的父亲武清候李伟的私人花园。到明末清初时,清华园和勺园都已圮毁。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在这里修建了清代的第一座

清华历史简介

清华历史简介

站在清华大学校门时,一种激动的心情无语言表。

一直都很向往的大学就这样矗立在我的眼前,犹如心中的一块圣地。

站在门口,我对孩子说,清华大学是1911年建立的,到现在是95载春秋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构成了清华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清华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做出不息的努力。

进清华大学的校址原来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前身是清华学堂,是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于1911年办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

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大学。

“导游”一边缓缓开车,一边为我们讲解。

“导游”把车开到了清华大学校内的校门(也称二门)时,停了下来,叫我们下车照相留念,参观的人很多,照相的更多,我知道,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身影,圆自己的清华梦。

清华园是清华大学校本部,它占地395公顷(近6000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看着眼前的一池青绿的荷塘,满眼翠绿的荷叶呈现在我们面前。

难道这就是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正在我满眼诱惑的时候,“导游”开口了——这就是有名的“荷塘月色”。

“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吗?”“正是这个荷塘。

美吧?”“哇!太美了!”我沿着湖岸情不自禁地跑起来,一边跑,一边用眼尽情地饱览着这副早在中学时代就映入脑子里的荷塘和荷叶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清华大学校史讲义

华”胜景,称为“园中园”。 取自晋代诗人谢混诗句“水 木湛清华”。
(二) 清华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清华大学是前身是清华学堂,1911
年4月29日在清华园正式开学,这是 一所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建立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被称为 “赔款学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
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 款4.5亿两白银,加利息共 9.8亿两白银,即骇人听闻 “庚子赔款”,分39年 (1902-1941)还清。
是想通过培养亲美领袖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谋求 自身的战略利益。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总统的信)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 那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 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得最大的收获。如果 美国在三十年前已经做到把中国学生的潮流引 向这一国家来,并能使这个潮流继续扩大,那 么,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园满和巧妙的方 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 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为了扩大精神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 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法获得更多。 商业追随精神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死后,又留给长子载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载濂
弟载漪是义和团首领之一。义 和团被八国联军镇压后,载漪 获“重罪”发配新疆,载漪也 被革职,清华园被皇室收回, 长期弃用。这为后来在此办学 提供了可能。

清华园初建时有两道宫门
大宫门→“二校门” 二宫门→工字厅大门
工字厅后门外,是“水木清
荷塘月色,水群,佼佼学子;
科技重镇,英才摇篮。
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建校百年,世界一流。

北大清华大学校史简介

北大清华大学校史简介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北京大学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

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

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

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

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譞,御书“蔚秀园”。

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

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

(北大清华校史简介)镜春园未名湖畔,曾是春熙园的一部分,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

嘉庆七年春熙园的东部改为镜春园,被赐予了庄静公主。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曾是圆明园的附属园之一,赐给奕欣始称朗润园。

载涛对保护园中文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书馆简介原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西楼建于1975年,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新馆(东楼)落成,在建筑规模上成为亚洲第一大高校图书馆。

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词“百年书城”。

藏书到2011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

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

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书17万册,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份,绝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著名馆长著名学者李大钊于1918年至1921年任图书部主任。

他主张各类图书兼容,中外文化并存。

与此同时(1917-1918年),毛泽东也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部助理员。

博雅塔简介博雅塔原是一座水塔,仿照通州燃灯塔,下部为须弥座。

高三十七米,十三级,内中空,有旋梯,井深64尺,时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建于1924年,初为燕京大学提供生活用水。

学校校史人物介绍

学校校史人物介绍

学校校史人物介绍陈明,一个平凡的学生,步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学校——清华大学。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创办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数优秀人物涌现出来,他们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李约瑟,是清华大学的创办者之一,《爱因斯坦的时空》一书的作者。

他在数理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并在教育中积极倡导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对社会贡献的重视。

他的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伟大贡献,为清华大学树立了崇高的学术声誉。

第二,邓稼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就展现出了超凡的天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日后的科研成就,如导弹技术、载人航天项目等,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上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第三,朱光亚,是中国建筑界的传奇人物。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朱光亚先生积极参与许多国内重要的建筑工程项目,如全国图书馆、香港大会堂、四川映秀田园住宅等,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辉煌。

第四,屠守锷,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化学教育之父”。

他积极推广两性教育,主张以培养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为教育目标,为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

第五,杨振宁,是中国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杨-李定理”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就展现出卓越的科研潜力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清华大学和中国的物理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通过积极参与实践,发现并解决了杂交水稻的关键问题,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张伯苓,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教育家、患难与共的理想主义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清华大学任职期间,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倡创新与实践,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第八,钱永健,是中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先驱。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

清华大学历史背景简介1 清华大学的概况清华大学是中国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双一流”中海油行列,无可争议的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清华创办于1911年,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区,全校设有文、法、理、工、经、管、艺术、教育等九大学部,学科门类广泛、师资力量雄厚,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大学之一。

2 清华大学的历史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印证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事迹,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02年,当时由慈禧太后在北京奉贤洪福馆建立西洋中学,并把它命名为清华学堂。

1911年清华学堂开始正式招收学生,故意称被称为清华大学创办之日。

初期,清华大学以文学为主,业务仅包括院校教学以及在本院举办各类读书会。

1912年,同化中学入库,学科定名为文学、化学、历史、物理等九科。

1924年,清华进行整顿,调整现代大学应有的核心功能,建立统一的科学研究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一所具备科研的学校。

3 清华大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在大学教育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和机构安排,使之成为中国最高院校标准的学校,陆续荣立研究生院、团委、招生与就业处等组织机构。

不仅如此,清华大学还在研究生教学管理、教师培养、重点实验室建设、课程教学、科研管理、科学技术转移、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让人们注意到它的发展历程。

4 清华大学之未来在新一轮发展中,清华大学将继续在师资队伍、开放式教学、校本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期实现中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现代化伟业。

未来,清华大学将继续保持国际竞争力,树立中国高等教育的楷模,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未来的优秀人才,为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持续深化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

清华大学发展历史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裁撤游美学务处;唐国安担任首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在校生约筹设农学院。

清华大学为稳妥起见,表示拟先设农业研究所,然后逐步改为农学院。

关于校址,原拟购圣经大学旧址,后因索价60万,清华无力承担,而由何健拨长沙岳麓山空地100余亩赠与清华作为建校之用,何健与梅贻琦代表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1936年冬,清华秘密运送一批图书、仪器到汉口,每批10列车,每车约40箱。

这些设备、图书,成为以后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非常重要的教学设备,为保证联大正常的教学以及有限的科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0月25日,临大开学,11月1日开始上课。

临大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4个学院17个学系。

截止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114人、借读生218人;教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

临大初期,清华计划利用原来在长沙岳麓山南为特种研究所修的建筑,做暂时驻扎的打算。

但1937年底,南京沦陷,武汉危急,战火逼近长沙,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度迁校至昆明;正如西南联大校歌中吟唱的“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第一学期结束后,师生启程奔赴云南昆明。

由于战时内地交通困难,女同学和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学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入滇;还有男同学二百余人组织了湘黔滇旅行团,栉风沫雨,行程全程3200多里,其中徒步2600多里,历时68天,横穿湘黔滇三省,完成了世界教育史上罕见的一次“长征”。

时年40多岁的教授闻一多不顾体弱,毅然参加步行团;由临大抵昆明入学的学生有993人,其中清华学生481人,清华教职员共达200多人。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

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

(北大、清华校史介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

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才算正式成立,1931年到1937奶奶是清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民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

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清华大学、清华文化简介)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

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

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个部分,西边的一部分取名近春园,东边的还是叫熙春园。

后来咸丰皇帝即位,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

这就是我们今天清华园的由来。

(清华北大校史简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遭到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当时一个美国政府就得到了3200万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较多,决定拿出一半赔款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

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没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那桐批准,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取名清华学堂。

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

知道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院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型大学过度。

抗战胜利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

纷纷组建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

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与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基础学科的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渐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2000年兼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

2005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作者:酒店预订达人()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综合性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以及整体办学条件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7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0余人。

全国重点学科49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

在校全日制学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硕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

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及进修生1300余名,远程教育学员7500余名。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科技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网上研究中心6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校史
1
2
3
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的4
「清华学堂」。

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5
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6
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

中间虽7
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8
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

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9
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10
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

11
12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七月十一日,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13
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14
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15
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16
教育。

」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17
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
18
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

19
20
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21
外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游美22
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23
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24
美学生监督。

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25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

26
是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27
称小五爷园。

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

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28
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29
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30
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面积凡五百三十亩。

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31
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一九一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32
耽误时期。

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于民国前一年(公33
元一九一一年)四月初一日(阳历为四月二十九日,是为清华校庆日之由来)34
正式开学,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

游美学务处亦迁入工字厅办公。

首任教务35
长为胡敦复。

清华学堂成立之初,乃由正副监督三人管理,即是由游美学务处36
之总办与会办担任。

同年十月,武昌起义开始,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清华学堂37
被迫停课。

38
39
经过一阵惊心动魄的革命,清帝宣统于公元一九一二年三月三十日退位,中40
华民国建立。

民国成立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五月一日41
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隶属外交部。

任命唐国安为清华学校第42
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

十月,任命周诒春为副校长。

清华学校为将来扩43
充规模起见,在民国二年春请政府将毗连校西之「近春园」(俗称四爷园,为道44
光帝赐第四子咸丰帝奕之赐园)并入校址。

近春园西隅有「长春园」,旧名水45
磨村等邻近地亩,亦并入。

清华之有充裕经费,又得景致悠美的园林以为校园,46
学习环境得天独厚。

非但如此,清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当时之其它学校深具47
特色。

譬如:希望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所以对于学生体育特别重视。

除平日积48
极提倡外,当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最低标准之五项运动(游泳、百码、跳高、49
跳远、掷铁球),如有任何一项不及格,扣发毕业文凭,取消出洋资格。

值得一50
提的是,民国二年二月曾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之第一届远东运动会,51
开我国学校参加国际竞技之先河。

另外,学校亦不时请名人学者来校讲演,像52
民国三年冬,梁启超先生来校演讲,以「君子」为题。

其引述易经中之「天行53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学校遂将「自54
强不息、厚德载物」采为校训。

55
56
民国二年三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校内寓邸。

外交部令周诒春继任校长。

周57
校长任内,因财政比较宽裕,故对外设法扩充留美学额;对内一面增加在校学58
生数目,一面添置设备与建筑。

而自民国三年起,更间年选派专科女生十名(有59
时不足额)留美,由公开考试决定。

民国七年一月四日周校长以力微任重,劳60
顿成疾,恳请辞职,外交部批准。

61
62
自周诒春校长辞职以后,清华校长之人选几经更迭。

起先外交部派张煜63
全为校长。

张因体弱多病,终日与药瓶为伍,学生大为不满。

民国八年元月张64
煜全校长以学风(上年十二月廿三日学生会开成立大会,张加以干涉,发生风65
潮,至于罢课。

)理由辞职获准。

外交部继派罗忠诒继任,但同学对罗表示拒绝,66
致未能到校而请辞;因当时无人被允任为清华校长,故董事会选其主席严鹤龄67
为代理校长。

同年八月,外交部派金邦正为清华校长;金邦正校长在民国十一68
年向外交部辞职。

四月,部令派曹云祥为代理校长,十月六日,曹云祥正式署69
理校长,在任约六年。

曹校长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

如在民70
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71
先生为导师。

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
72
所。

设立大学部之目的,在于由国内造就国家需要之人才,而不仅是为出国留73
学作预备。

且考虑到退还庚款有限期,恐日后难以为继。

略带一提,在民国十74
六年由汪鸾翔(字巩庵)撰词,何林一夫人作曲,清华始有中文校歌。

75
76
民国十七年曹校长辞职获准。

严鹤龄再度被任命为代理校长,于一月十77
四日到职,四月请辞。

外交部派温应星继任校长,仅二月,因北伐成功,北京78
政府消灭,温亦离职。

八月,国民政府改「清华学校」为「国立清华大学」,任79
命孙科为校长,孙不就,改任罗家伦为校长。

罗校长于九月十八日就职,对校80
内组织,多所改易。

当国民政府统一北方时,原属外交部之清华董事会因之消81
灭,而清华之隶属问题又起,大学院欲收归辖下,但外交部则借口外交关系不82
肯放手,终由二机关会辖,另由二单位合组一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之存在一直83
为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清华之整体发展常因董事会之权限过大而处处受阻。

84
所以民国十八年四月三十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清华基金经整理后,改85
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管理。

「清华校务及游美学务基金保管委员会」86
在南京开会通过上项议决案。

民国十九年五月,清华学生对罗校长有不满表示,87
罗亦以学风为理由而辞职。

罗氏离校后,清华校长虚悬达十一月之久,其间校88
务由校务会议维持。

另一方面,董事会问题因罗校长的努力,终使大学院及外
89
交部合派之董事会撤销,清华遂直隶于教育部。

90
91
之后,于民国二十年三月十七日国民政府任命吴南轩为校长,四月十六92
日就职。

又因与师生不合,而于六月二十五日离开北平。

教育部在清华师生的93
压力下,委派翁文灏教授代理校务。

翁文灏于七月起开始代理校务,但于九月94
中旬即辞去代理兼职,教授会与学生会开会挽留无效。

最后,由于范源濂的极95
力推荐,中央决定派梅贻琦为校长。

梅贻琦校长终能获得清华师生的充分支持,96
一直续任至一九四八年底才离开。

一九五五年在新竹复校后,又继任校长,直97
到一九六二年五月病逝为止,前后共三十一年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