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海市川沙中学龚瑞华
在几大教学环节中,课前准备环节是所有环节的基础和关键。如今,教师们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更多的是课堂实施,这固然重要,而似乎对课前准备不够重视,殊不知没有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就不会太高,至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如果能切实做好课前准备环节,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将提高,并且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环节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
一、研究教材,以学定教
教师在教学的准备环节,必须好好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及相关知识,必须好好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知识、学习状态等。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能解决他们疑问的知识,把握学习重点及难点。
我在备课过程中,常根据所要教授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研究教材知识、课程标准对该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和以往教学中记录的注意点等,并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围绕目标精选例题及习题。如“扩充的正弦定理”这一节,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都是通过“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知识点来推导扩充的正弦定理公式的,同时还要用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等知识点。我了解到这是初中阶段的知识。由于二期课改已把这些知识作为拓展内容,而有的学校又没有将其教给学生,因此,我就把这些知识的推导作为本堂课的“复习引入”,然后再引出扩充的正弦定理。同时,我在备课中,还研究了教材、课程标准等,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定理的应用方面,如解三角形、证明三角恒等式、判断三角形形状等。由此,我又通过分别设置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结合公式进行“化边”或“化角”来解决问题,并分析何种情况“化边”,何种情况“化角”,从而更好掌握方法。我备课时的这些考虑,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由此而形成数学的思维模式,从而增强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材的研究中,不仅要熟悉课本知识,如定义、定理等表述的规范性,还要研究与其相关联的知识,做到对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根据课程标准中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每次课堂教学后要及时做好记录,如需要注意的地方等,以期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二、梳理知识,设计板书
个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是一定要认真设计,认真书写的。这样,既可以体现你清晰的教学思路,严谨的教学态度。也可以让学生在你的循循善诱下更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如果课堂上学生能在你的引导下很流畅的学习知识,那么学习效率必然是会提高的。
我校的黑板是由三块组成的,而我也动足脑筋,将我的板书设计合理地布局在这三块黑板上。如知识点放在哪一块,例题写在哪一块,哪些需要保留,哪些可以擦掉,如果要安排学生上黑板写的话,放在哪里比较适合等问题,备课时我都想清楚了的。如在上“任意角的三角比”这一节时,我是从左到右布局板书的,如下图:
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进行书写,保留主线;二要有
利于学生的记忆思考,如上述“任意角的三角比”板书设计过程中,在最左边知识点保留的一块上,将六个三角比有序排列,凡是构成倒数关系的左右排列,构成商数关系的上下排列,这样,既有利于记忆,也为以后学习同角三角比关系打下基础。学生求解时在书写方面就会更清晰更有条理。三要落实学生板演的位置,以便检查课堂学习情况。
三、借助预习,先学后教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相关内容,从而产生问题,在讨论中进一步揭示问题,然后通过教师有限的讲解,突破关键点和难点,使知识产生关联,其内在的价值是相信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预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加深知识的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的预习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认识过程。第一阶段在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我认为学生是否做好预习没有关系,反正我总能把他教会。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课堂上原本应该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因为学生不熟练或者理解比较慢而完成不了,教学效率很低,效果比较差。
学习实际上有个“多就是少”的原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被动接受就越多,那么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第二阶段我改变了方法,借助预习,让学生先学,然后再进行教学,我把预习当作专门的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特别是在尝到预习的甜头后,他们更会主动进行预习。如在教学“简单的指数方程”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一是知道什么是指数方程,二是了解指数方程有几大类型,每种类型该使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解决。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都是学生知道或者了解的,老师只要再点拨一下,学生就能掌握该知识点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预习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教师进行检查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回答问题的同学才能知道他是否预习过,检查面比较狭窄,检查方式比较单一(问答式)。
第三阶段,为了更好落实预习工作,我开始使用“学案”,把我做的零散工作书面化、系统化、规范化。我认真设计学案,如在“简单的指数方程”这一节内容的学案中,我为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为理解指数方程的定义,掌握简单的指数方程的解法;能力目标为掌握简单的指数方程的常见类型及其解
法,能利用函数图像求指数方程的近似解。“预习建议”为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知道怎样的方程是指数方程,了解指数方程的类型及其大致解法。在“学习成果”上要求学生将知识点、题型及其解答方法等进行罗列或归纳,并提出“我的问题”,尝试“我来出题”。上课前,我把学案收起来检查,一方面检验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预习,另一方面看看学生的“成果”、“问题”及他们出的“例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课堂思维活跃了,回答问题针对性强了,能自己分析例题的本质,进行解答,这也印证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学案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问题细化,加强思辨性,而且比较规范。因为是书面作业,检查全面,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学案中了解到许多学生学习中的收获、问题等,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成效更大。不过,在学案的设计中,要避免与教案混淆,教师不能简简单单把教案修改一下变成学案,这样的话学生的预习就演变成了自学,不但要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要完成一些例题、课堂练习等,相当于增加了作业量,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他们就没有时间也不愿意进行思考了,那么学案中的一些环节,如“我的问题”等就流于形式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会敷衍了事,结果就会事倍功半了。良好的学案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四、结合多媒体课件,抽象问题形象化
数学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都是抽象的、复杂的,如何让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必须要思考的。在众多的解决方法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课堂教学中,不一定需要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只要在部分环节上能辅助教学就可以了。合适的教学课件能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来可能花上十几分钟都解释不清楚的内容,通过课件演示一下,几分钟便解决问题,并且简单易懂,印象深刻,显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棱锥的体积”教学中,要讲到祖暅原理“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如果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何平面所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这是一个抽象问题,如果通过制作几何画板课件来辅助的话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几何画板课件能有效将数和形结合起来。而有了祖暅原理后,可以通过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得到棱锥的体积,即只需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