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英国北岩银行挤兑事件

英国北岩银行挤兑事件

流动性头寸的 极度不足
?危机、挤兑、破产或倒闭
流动性头寸偶 然性不足
? 筹资成本增加或投资机会 丧失,当期收益减少
筹资能力的持 续性下降
? 筹资成本增加或投资机会丧失, 当期收益减少
? 企业价值下降
22
三、流动性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诱因
? 资产或负债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 ? 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偏好 ? 其他风险的影响
? 北岩银行资本一直非常雄厚,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塞尔标准。从各 项指标来看,该行发展势态良好。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很好,其信贷 不良率低于英国同业水平的一半。在2007 年7月以前,没有任何明显 迹象表明该行将面临重大困难。
? 成因一:
? 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
? 受美国次债危机传染,英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了深度调整,房价 指数下跌、违约率上升给银行房贷业务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北 岩银行2007 年上半年新增抵押贷款额排名英国第一,拥有大约1 50万储户,向80万购房者提供房贷,这使得其被市场公认为是受 次债危机影响最大的英国金融机构。
? 1965年,改组成立北岩住房协会。
? 1997年10月改制为银行,股票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公开上市。
? 该银行的资产规模并不大,略占英国银行总资产的3%,但其因在19 97年成立的北岩银行基金会扶持当地慈善事业而取得较大的影响,被 英国金融监管局归入具有重要影响金融机构之列。
? 此后十年飞速发展:1997年至2007年,其资产规模增长7倍,年均 增长21.34% ;自2001年到2006年每年利润增长18.22%,2006年 更是增长26.83%。从而,使北岩银行一跃成为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 人,在英国抵押贷款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

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

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

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

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

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

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

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有限公司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有限公司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一、案例内容北岩银行是英国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其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这些贷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没有抵押。

同时,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融资,并投资于欧洲之外的债券市场,美国次级债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以住房按揭为主打业务的北岩银行,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住房抵押比例之高也可谓激进,利率优惠。

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10万英镑,那么他可以得到最高9.5万英镑的按揭贷款,另外还可能得到最高3万英镑的不保障贷款,这3万英镑贷款视客户自身需求情况而定,相当于现金储备,利率统一。

北岩银行2006年末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占比为85.498%,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全部非流动性资产占比高达85.867%,而流动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14.137%,特别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

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比高达63.651%,而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

北岩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贷款机构的重要原因是北岩银行采取了完全依靠全球的金融批发市场以及流动性的战略,这在三四年前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但是美国次级债事件发生后,没有银行愿意向北岩银行提供资金,北岩银行头寸不足,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消息传出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同时出现了英国140年来首次挤提。

二、案例分析——北岩银行发生挤兑的原因1.资产流动性差: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合理价格获取资金,并且现有的流动性储备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流动性,在资产方银行流动性不足。

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实际上就主要是经营管理流动性、经营管理现金流;三;每一家银行行长开门第一件要事就是到计划上了解“今天本行的头寸状况!”)流动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它,银行不能开门营业;而有了它,银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其它问题。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分析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分析
| INFO@ | +12 34 567 890 | LONG STREET 12345, CITY, COUNTRY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1 1
事实果真如此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情形表明,英格兰银行在银行体系 流动性危机爆发之前显得过于乐观和自信。 此外,英格兰银行早期不注资行为还与其“最后贷款人"的 制度 有关,自1998年修订的《英格兰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英格兰 银行开始独立掌控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但行使最后贷款人 职能 却成为英格兰银行非常罕见的行为,因为按照规定,英格兰 银行 在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时要事先同金融管理局协商。在本 次危 机之前英格兰银行不愿意注资,而金融管理局则认为不必 要注资, 这就难怪会出现不注资的行为了。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Review of British Northern Rock Bank panic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透视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前言 •挤兑的原因 •英国政府的行动 •该银行的对策 •对中国的启示
|
+12 34 567 890
|
LONG STREET 12345, CITY, COUNTRY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问题暴露后的大力拯救
央行初步的注资
☺而随着英国银行间借贷市场的日益紧张, 市场上对这种“无为而治”行为的批
评声逐渐出现,英国央行不 得不在本月5号宣布向金融市场注资44亿英镑但是, 这时注资 已经不能改变市场上的紧张情绪,3个月Libor仍不断创出新高, 9月7号至13号的3月期Libor—直高达6.85%。上周四(13号), 诺森罗克银行出 现流动性不足,部分分支机构发生挤兑,其被迫 向央行提出紧急贷款申请。此时, 英国政府部门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以及金融管 理局于当晚就 诺森罗克银行的申请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14号),三部门 发表 联合声明指出,诺森罗克银行仍是具备清偿能力的,而且其 资本充足率符合要求, 贷款质量也不存在问题,目前的挤兑只是 该行出现的暂时流动性困难,因此,财 政部授权央行向诺森罗克 银行提供一个附加惩罚性利率的资金支持。然而,.这一 声明通过 媒体传出以后,加之诺森罗克银行当天又宜布了全年预期收益下 降的不 利消息,银行的股价当即跌去近四分之一,原本只是爆发 在一些分支机构的小规 模挤兑事件迅速蔓延到全国。随后的三天 里,储户挤兑更为严重,致使几天的时 间里诺森罗克银行的存 款就减少了30多亿英镑,更糟糕的是,因为传言将成为下 一个 “诺森罗克银行”,英国另外两家银行Alliance & Leicester和 Bradford & Bingley在17号股价也大幅下跌。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

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

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

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

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

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

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

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有限公司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有限公司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

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案例1.流动性风险的引入—北岩银行的破产案例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

2007年,北岩银行已经进入英国按揭提供商的前5名,是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76家分行,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其服务包括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账户、贷款和住房及财产保险。

这家银行在1997~2007年发展迅猛,其发行的部分按揭被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子公司Granite进行了证券化。

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出售短期债券来融资。

2007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银行发现很难再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取代已到期的债券,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在按揭业务中涉足太深的银行。

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归还负债,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北岩银行不能筹得资金,这给运作带来了严重问题。

北岩银行在2007年9月向英格兰银行求救,并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三方监管部门,即英格兰银行、金融监管局、以及政府财务部借入了30亿英镑的资金。

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恐慌,于是9月14日星期五,北岩银行出现了挤兑现象。

数以千计的北岩银行客户排长队提取资金,据估计,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9月17日晚,英国财务大臣宣布,英国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将保证北岩银行客户所有存款的安全,这一消息公布后,挤兑现象才逐渐消失。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北岩银行寻求的紧急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英格兰银行为了告诫其他银行不要承担过多风险,坚持对北岩银行的资金施以惩罚性利率。

到2008年2月为止,紧急救助资金的需求以高达250亿英镑,这时英国政府宣布将北岩银行国有化,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被更换,银行被拆分成北岩公共和北岩资产管理,之后北岩公共被维珍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

对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再认识

对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再认识

对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再认识2007年11月29日21:41 中国经济时报文∕程实2007年8月美国“次级债风波”爆发后,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间相互传染。

金融机构间信心缺失导致的“信贷紧缩(CreditCrunch)”很快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以银行间同业拆借为主要流动性来源的英国北岩银行由此出现了融资困难。

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北岩银行(NorthernRock)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次级债风波”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志性事件。

挤兑危机对北岩银行的影响(一)股价超跌,被收购风险激增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是“次级债风波”传染至英国的标志性事件,此种特殊含义引起了股票市场的深度担忧。

受此影响,北岩银行股价在挤兑发生后一路下跌,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其企业价值。

10月1日北岩银行收盘价为132.1便士,创下挤兑事件发生以来的最低点,较2007年2月9日1251便士的年内最高价下跌了89.44%,跌幅远远大于同期富时综合指数和富时银行指数的变化。

超跌一方面减少了并购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股权投资的预期收益,使得北岩银行成为众多潜在收购者的目标,10月12日,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控制的英国维珍集团(VirginGroup)正式宣布组建由维珍集团金融分支VirginMoney、美国AIG保险公司、美国风险基金公司WLRoss、英国投资公司Toscafund以及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组成的财团,收购英国北岩银行。

收购本身不仅给北岩银行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而且让北岩银行的股价波动性显著增强,这种易变性增加了北岩银行危机恢复过程中的风险。

(二)评级下调,企业声誉受损突发性的挤兑危机使得北岩银行声誉受到了较大打击,市场不仅对其次级按揭业务产生了极大担忧,并开始怀疑其全部资产的健康状况和整个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这种市场担忧直接反映在其信用评级的整体下调上,穆迪对北岩银行金融实力的评价仅为C-,惠誉将北岩次级债券的评级下调为BBB+,DBRS更是将北岩的前景评级降为负面(NEG)。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银行流动性风险案例分析

商业票据 国外机构存款 其他生息债务
总计
比例%
9.8 15.5
8.8 15.5 1.3 38.1 11.0 100%
• 该银行没有按时付息 的贷款额(超过期90天 还未付息的贷款)占总 资产的4.6%,比其他 大银行的该比率高一 倍以上。
• 该银行的流动性状况 进一步恶化,易变负 债超过流动资产的数 量约占总资产的53%。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 英国北岩银行
Introduction
1984年,美国大陆伊利诺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拥有420亿美元资产,与花旗银 行、大通哈曼顿银行一样,是货币中心银行,也 是当时美国中西部最大、全美第八大银行,同时 也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贷款银行。于1984年春夏之 际,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联邦有关 金融监管当局的多方帮助下,该银行才得以渡过 危机,避免倒闭的命运。
02 导 致 北 岩 银 行 陷 入 流 动 性 危 机 的 根 本 原 因 , 并 不 在 于 发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房贷问题,而是自身发展战略 过于激进,资产负债出现期限错配,流动性管理不善 最终引发流动性危机所致。
Introduction
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
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 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 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 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 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 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 比高达 63.651%,这充分 体现了北岩银行过分依赖 货币市场融资的特征。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资产流动性差 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对于核心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层过于乐观,对于流动性紧缩思想准备不足 通过2006年北岩银行的资产负债分布状况,可以得出导致流动性危机 的原因有: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

益,而引起储户挤兑的直接原因也许就是诺森 罗克银行预期收益的下降。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五)投资美国次级债带来损失
事实上,诺森罗克银行在美国次级债券市场上的
投资并不多,仅占其全部资产的0.24%,大约有 2.75亿英镑,其中2亿英镑投资在美国的债务抵押 债券(CDO),亿投资于房产抵押担保证券 (HEMBS)。而且这些有价证券的持续期小于两年,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三)银行原有的融资渠道受阻
7月份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全球货
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主要靠批发市场来
融资的诺森罗克银行已经很难再获得稳定的融
资渠道。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四)上半年以来经营收益下降 资产负债利率缺口的扩大以及因流动性不 足导致的贷款业务放缓都降低了银行经营的收
不会对2006年或2007年的放贷产生影响。尽管相
对于总体的资产来说损失不大,但这在诺森罗克银 行的有价证券投资中已占40%的份额,而这对市场 上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效应可能更大。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暂时被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8日,英国财长宣布诺森罗克银行国有化。 1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 达林出席在伦敦召开 的记者招待会。达林说,由于两家私营机构收购诺森罗克 银行的提议都无法向纳税人提供足够的钱,诺森罗克银行 将暂时被收归国有。英国著名的保险公司劳合社(Lloyd's of London)的前舵手桑德勒(Ron Sandler)接掌国 有化后的诺森罗克 返回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五)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在银行挤兑爆发前,英格兰银行和金融 管理局缺少必要的沟通,结果造成各方出于 各自的考虑没有及时向银行体系注资。而在 银行挤兑爆发后,英格兰银行、英国财政部 以及金融管理局的联合行动对于控制金融体 系的恐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种一致行 动在危机处理中尤为重要。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案例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案例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2010.07.02)[摘要]英国北岩银行挤兑事件从本质上看与其实施高速扩张战略紧密相关。

危机前期该行高速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期限错配,在次级债风波影响下致使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挤兑危机。

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流动性向社会转移,银行业流动性大幅下降,大多数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的流动性。

北岩银行的经营教训凸显了银行业对信贷投放及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启示。

(世经评论·北京)为满足经营业绩增长的需要,国内银行普遍实施扩张性经营策略,促使今年信贷投放高速、巨量增长,造成大多数银行流动性不足、资本充足率下降。

因此,国内银行大多通过发行次级债而解决流动性不足及资本充足率下降的问题,但由于国内银行业发行的次级债大部分由各银行交叉持有,整个银行体系的增量资本较少,次级债的发行不能从根本上增强银行的流动性及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2007年北岩银行发生挤兑事件的本质与当前国内银行业的信贷高速扩张存在相似之处,我国银行业必须引以为戒,重新定位经营战略。

一、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成因分析(一)挤兑危机成因北岩银行发生挤兑事件究其根源,其自身因素是危机的主导因素。

北岩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后,制定了快速扩张的经营战略,之后其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银行,在英国抵押贷款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北岩银行资本在挤兑危机发生前数年一直非常雄厚,资本充足率远远高于巴塞尔协议的标准,1997-2007年10年间,其资产规模增长7倍,年均增长21.34%。

可以说,北岩银行危机的本质是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所导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为了配合北岩银行整体快速的发展战略,1999年北岩银行转变经营战略采取了证券化模式,即发放与转移模式,证券化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被过分依赖,从而使其资金来源存在明显较大的潜在风险。

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成因溯源

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成因溯源

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成因溯源摘要:北岩银行本是一家运行良好的银行,却在2007年遇到了流动性危机,引发了挤兑风波。

本文分析了发生危机前北岩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并对危机发生时间表进行了整理,试图从外在、内在两个方面寻找北岩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北岩银行;流动性危机;挤兑事件1 北岩银行情况分析1.1 北岩银行简介英国北岩银行建立于1965年,于1997年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向存户与借款者发行股票。

上市后,经过十年的扩张,2007年上半年北岩银行已经成为英国5大抵押借贷机构之一。

与大多数银行依靠储户存款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的做法不同,北岩银行主要依靠向其他银行借款与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抵押贷款证券筹款。

2007年9月14日,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爆发,成为英国1866年以来首次大规模银行挤兑事件。

1.2 北岩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分析(1)资产情况1997年底,北岩银行总资产为158亿英镑,经过接近10年的增长,到2006年底,北岩银行总资产扩张了接近6倍,2006年底达到1010亿英镑。

截止2006年底,北岩银行的资产中89.2% 是住房抵押贷款。

尽管住房贷款业务在过去的几年高速增长,北岩银行的贷款质量并没有降低。

实际上,在过去的15年里,北岩银行的贷款坏账率一直维持在业界一般的水平上。

(2)负债情况为了适应住房贷款业务的迅速的增长,北岩银行逐步改变资产负债结构。

北岩银行开始在批发市场借更多的钱。

为了能够更多的拓宽融资渠道,北岩银行发展了两种融资方式:“花岗岩”(granite)和资产担保债券。

“花岗岩”是一种资产证券化工具,占北岩银行融资总量的一半左右。

资产担保债券是指以房地产、财产或其他公共事业资产作担保发行的债券,通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公司债券。

从2006年北岩银行年报中看出,北岩银行的外借资金占资金来源的65.74%。

在这10年间虽然负债总体规模增长了6.5倍,但个人储蓄存款只是总104亿英镑增长到240亿英镑。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分析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案例分析

•股价收到重创,下跌近70% •储蓄流出高达30多亿,占总量 百分之12%左右 •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一度 出现崩溃 9月14日当天 出现大范围储 户挤兑,至18 日有所缓解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1 6
诺森罗克银行采取的对策
作为整个挤兑事件的“主角”,诺森罗克银行在面对挤兑时 都采取了都哪些应对措施?这也是 值得我们关注的。总结起来, 诺森罗克银行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积极寻求流动性 除了 9月13号向英格兰银行申请紧急贷 款来增加流动性之 外,谋森罗克银行还 通过资产出售,寻求重组来获得流动性 # 有消息称,陷入危机的诺森罗克银行 打箅分割出售其持有价值 1000亿英镑 的抵押贷款债权。而事实上,早在6、7 月份诺森 罗克银行就.先后Lehman Commercial Mortgage Conduit Limited(LCMCL)公司卖出了并计10多 亿英镑的商业保睑贷款。 另一方面,诺 森罗克银行的董事长也公开呼吁能有机 构出手来收 购银行。市场上也曾传言英 国国内的劳埃德银 行以及众多国外银行 都有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意图。
|
+12 34 567 890
|
LONG STREET 12345, CITY, COUNTRY
Company name
Company slogan here
问题暴露后的大力拯救
央行初步的注资
☺而随着英国银行间借贷市场的日益紧张, 市场上对这种“无为而治”行为的批
评声逐渐出现,英国央行不 得不在本月5号宣布向金融市场注资44亿英镑但是, 这时注资 已经不能改变市场上的紧张情绪,3个月Libor仍不断创出新高, 9月7号至13号的3月期Libor—直高达6.85%。上周四(13号), 诺森罗克银行出 现流动性不足,部分分支机构发生挤兑,其被迫 向央行提出紧急贷款申请。此时, 英国政府部门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以及金融管 理局于当晚就 诺森罗克银行的申请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14号),三部门 发表 联合声明指出,诺森罗克银行仍是具备清偿能力的,而且其 资本充足率符合要求, 贷款质量也不存在问题,目前的挤兑只是 该行出现的暂时流动性困难,因此,财 政部授权央行向诺森罗克 银行提供一个附加惩罚性利率的资金支持。然而,.这一 声明通过 媒体传出以后,加之诺森罗克银行当天又宜布了全年预期收益下 降的不 利消息,银行的股价当即跌去近四分之一,原本只是爆发 在一些分支机构的小规 模挤兑事件迅速蔓延到全国。随后的三天 里,储户挤兑更为严重,致使几天的时 间里诺森罗克银行的存 款就减少了30多亿英镑,更糟糕的是,因为传言将成为下 一个 “诺森罗克银行”,英国另外两家银行Alliance & Leicester和 Bradford & Bingley在17号股价也大幅下跌。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程实
【期刊名称】《上海投资》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

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白1866年Overend&Gurney银行破产以来英国
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也是“次级债风波”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志性事件。

以下我们将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过程、影响、特点和原因,并就此提出对中资银行的几点启示。

【总页数】8页(P57-64)
【作者】程实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
【相关文献】
1.英国北岩银行危机及其对中国银行监管法的启示 [J], 李卉
2.透视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及其对中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J], 韩雷
3.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 [J], 梁荣松;李成青;谢洁华
4.遭挤兑两年后分析北岩银行危机原因及启示 [J], 林跃武
5.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困境
——重温北岩银行危机 [J], 李承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岩银行案例的启发和思考

北岩银行案例的启发和思考

北岩银行案例的启发和思考北岩银行案例的启发和思考背景介绍•北岩银行是一家知名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复杂的业务模式。

•近期,北岩银行爆发了一起重大安全漏洞事件,泄露了大量客户敏感信息。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并给北岩银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问题分析•安全漏洞的原因:北岩银行的安全防护体系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客户敏感信息的泄露:北岩银行在保护客户信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大量客户信息被黑客入侵者获取。

•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北岩银行由于安全漏洞事件导致经济损失和声誉受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恢复。

启示和思考1.加强安全防护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监测和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2.提升客户信息保护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其对客户信息保护的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加强合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机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4.加强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企业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危机事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危机处理能力。

5.加强外部合作和协同:企业应与专业的安全机构和技术公司合作,共同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分享安全威胁信息,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结论北岩银行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应对能力,才能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声誉。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经验教训•北岩银行案例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信息安全和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

•企业应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员工应提升客户信息保护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分析(doc 9页)

北岩银行挤兑事件分析(doc 9页)

更多资料请访问.(.....)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

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

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

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

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

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

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

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

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

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

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

遭挤兑两年后分析北岩银行危机原因及启示

遭挤兑两年后分析北岩银行危机原因及启示

下 降 ,英 国银 行 业 贷 款违 约 率 随 之
上升 ,银行 房 贷 业 务 带来 了较 大 负 面 影 响。北 岩 银 行 是 英 国第 五 大 抵 押贷 款 机构 , 2 0 其 0 7年 上 半年 新 增 抵押 贷 款额 排 名 英 国 第 一 ,拥 有 大 约 1 O万储 户 , 8 5 向 O万购 房 者 提供 房 贷 ,业 务 重 心 向房 贷 市 场 的较 大 倾 斜使 得 北 岩 银行 被 市 场 普 遍认 为
“ 次贷 风 波 ” 影 响 , 国房 地 产 市 的 英
场 也开 始 了深 度调 整 ,英 国 H OS B 房屋价格指数从 2 0 0 7年 7月开 始
部 门却 没 有 及 时 防控 ,造 成 风 险 不 断 累积 。英 国金 融 监 管部 门~ 直 坚
持 以原 则 为基 础 的监 管 方法 ,保 持 中立 的监 管态度 。 笔 者 认 为在 北 岩 银 行 遭 挤 兑 事
天被挤 兑 。
性 的评 价 。对 于 像 北 岩银 行 那 样 的 业务 经 营模 式 ,作 为 中央 银 行 的 英 格 兰 银 行 并 没 有警 示 。相 反 ,直 到
20 0 7年 4月份 ,英 格 兰银行 在其 关
( ) 次 贷 风 波 ” 北 岩 银 行 遭 一 “ 是

挤兑 的 外部环 境 因素 北 岩银 行 作 为 一 个 资产 负债 率
圈 豳
T pc oi
二二
=二


北岩 银行遭挤 兑 的原 因分 析
融 危 机 的情 况 下 , 方很 难 及 时 、 三 紧
密地 合 作 。 二是 缺 乏 对金 融 危 机 有 序 处理 的 制度 安 排 。 当北 岩 银 行 遭 受挤 兑 时 ,英 国金 融 管理 三 巨头 反 应迟钝 。如 果在 危机初 现 8-0三 方 1 , ,  ̄ 就 采 取 迅 速 一 致 的 有 效 手 段 来 处 理 ,那 么北 岩 银 行 也 不至 于 连 续 多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

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域外揽胜菇■■iiiiiii-iiiiiiiir……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口程实银行挤兑是存款人集中,大量提取存款的行为,是一种突发性,集中性,灾难性的危机.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英国北岩银行(NorthernRock)发生了挤兑事件,这是白1866年Overend&Gurney银行破产以来英国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也是”次级债风波”影响欧洲金融业的标志性事件.以下我们将解析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过程,影响,特点和原因,并就此提出对中资银行的几点启示.一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过程北岩银行位于英国北部,总部设在纽卡斯尔,其前身是北岩建屋互助会(NorthernRockBuild—ingSociety),成立于1965年6月1日,并于1997年10月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北岩银行奉行的企业战略是”为消费者和股东创造效率,成长和价值”,其主要业务是在零售和批发市场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危机发生前北岩银行是英国第五大按揭银行,英国东北部最大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运营效率指标均领先于英国其他房贷提供者.2007年8月美国”次级债风波”爆发后,市场风险迅速在欧美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问相互传染.金融机构问信心缺失导致的”信贷紧缩”很快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以银行间同业拆借为主要流动性来源的英国北岩银行由此出现了融资困难.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有偿付能力,资本超过规定要求,贷款质量良好,而且表示”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此举开创了英国央行白1997年获得制定利率政策独立权以来直接援助商业银行的先河.然而,央行注资的消息并没有起到安抚储户的作用,反而引起了北岩银行储户的普遍恐慌,导致了9月14日和15日一连串的挤兑现象.从伦敦到纽卡斯尔,北岩银行各分行门口排起长队,储户争相取款,在纽卡斯尔还出现了排队的混乱场面. 受挤兑事件影响,北岩银行股价从9月13日收盘的639便士跌至9月14日收盘的438便士,一日之内跌幅高达31.5%.英国广上茸;~资每一一域外揽胜播公司9月16日宣称,储户已在两天内提走了接近20亿英镑.北岩银行拥有150万储户,这些储户在银行有大约240亿英镑存款. 《星期日泰晤士报》甚至估计,挤兑风潮如果持续,储户可能从银行提出120亿英镑,占到其存款总数的一半.新闻报道增加了市场担忧,而北岩银行一方面推脱现金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另~方面又抱怨银行间缺乏信任,英格兰银行也并未及时做出担当最后贷款人的正式承诺,这使得挤兑事件进一步恶化.9月17日周一,北岩银行各营业网点再现挤兑人群排成的长龙,其股价一开盘就比9月15日的收盘价低26.9%,全天从320便士跌至282.75便士,进一步下滑11.7%.为防止事态失控,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当日公开表示,英国政府将为北岩银行提供担保,保障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安全,英国央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也都将合力保证北岩银行的”正常运行”.政府的信用担保增强了市场信心, 在截至9月21日的几天内北岩银行又以7名的惩罚利率从英格兰央行借入近30万英镑的紧急贷款,部分缓解了其流动性紧张,挤兑现象逐渐消失.9月2O日,英国财政部确认了对北岩银行客户存款的担保安排, 担保范围包括:截至9月19日午夜的所有现有账户,现有账户的新入存款,现有账户之间的利息和资金往来,9月13日至9月19 日之间曾要求关闭而后重开的账户.但是,为了公平起见,与所有其他主要银行一样,9月19日之后新开的北岩银行账户将不包括在上述保障条款之内,而是按照原有的存款保障条款给予保障.此种有所保留的担保安排反而加剧了市场担忧,北岩银行股价当日从250便士跌至185.2便士,跌幅达到25.9%.随后北岩银行在危机中依旧向优先股持有者分发近4000万英镑股息的行为遭到了市场批评,并导致了股票市场的更多抛售,其股价在9月25日收于163.1便士的低点.在价值低估的背景下,北岩银行开始成为其他金融机构和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收购的目标.9月25日,北岩银行在股市收盘后发表的声明中称,目前已有多家机构对其表达了收购意向,其与部分买家进行的初步探讨尚未得到确定结果.北岩银行同时还称,因与潜在买家谈判收购一事,决定取消7月25日宣布的定于1O月26日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的计划.此举增强了市场信心,北岩银行股价在9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小幅反弹.1O月1日,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针对北岩危机的新存款保障安排正式生效.根据新的担保条款,北岩银行的客户在3.5万英镑以内的存款将得到1OO%的保障. 而此前,金管局的存款保障计划仅对2000英镑以内的存款提供100%保障,对超过2000英镑,3.1 万英镑以内的存款则仅提供90% 的保障,总保障金额最高为3.17万英镑.受此影响,北岩银行当日的开盘价继续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但此后北岩银行在9月底向英国央行再次借入50亿英镑的内部消息被市场获知,并引起市场对危机恶化的担忧,导致其股价在一天内跌去27.8名,创下挤兑事件发生以来的最低点.随后几日北岩银行向英国央行申请的紧急贷款累计上升至110亿英镑,其股价同期维持低位震荡.10月9日,英国财政部宣布,政府为北岩银行零售客户提供储蓄保障的范围将扩展到2007年9月19日以后的存款,这一举措不仅将帮助”已经开门”的北岩银行吸引新客户,也将使其在潜在收购者眼中变得更有吸引力.此外,可接受的抵押品范围也从国债等最高评级的证券资产延展至所有资产,北岩银行由此可以向央行申请更多的现金支持.北岩银行同时宣布仍在同几方就潜在的交易进行谈判,并证实已聘请花旗以及美林为其顾问,谈判进程将在2008年2月前完成.随后,花旗集团透露正在考虑如何支持北岩银行:一种方案是和其他机构共同为潜在收购者筹集25O亿英镑资金,用于帮助北岩银行摆脱困境;另一个方案是将北岩银行作为独立实体,以更加优惠的商业利率2D08,2Ⅲ…一…..~………………………~…一…....…………一……...…………一……~l上海投资向其提供资金援助.目前最终方案还没有确定,谈判和资产再融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谈判也无法绕过英格兰银行,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以及财政部.北岩银行将为融资便利和顾问咨询支付费用,预计这将给其2007财年带来4000至5000万英镑的额外开支.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随后表示,对北岩银行的评级并不受来自英国政府的担保延展以及来自英国央行特殊流动性便利的影响,英国当局对北岩银行的特殊支持已经反映在目前的评级中.受到上述利好消息振奋,一度深跌的北岩银行股价在1O月中旬明显回升.1O月19日,在4名高管接受英国下议院特别工作组的3天听证后,北岩银行董事会主席马特? 瑞德利(MattRidley)正式宣布辞职.=.挤兑危机对北岩银行的影响(一)股价超跌,被收购风险激增北岩银行挤兑危机是”次级债风波”传染至英国的标志性事件,此种特殊含义引起了股票市场的深度担忧.受此影响,北岩银行股价在挤兑发生后一路下跌(见图1),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其企业价值.1O月1日北岩银行收盘价为132.1便士,创下挤兑事件发生以来的最低点,较2007年2月9 日1251便士的年内最高价下跌了89.44%,跌幅远远大于同期富时综合指数和富时银行指数的变化.超跌一方面减少了并购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股权投资的预期收益,使得北岩银行成为众多潜在收购者的目标,1O月12日,查德? 布兰森控制的英国维珍集团正式宣布组建由维珍集团金融分支VirginMoney,美国AIG保险公司, 美国风险基金公司WLRoss,英国投资公司Toscafund以及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组成的财团,收购英国北岩银行.收购本身不仅给北岩银行长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域外揽胜II一一……~iiiiiiiiiiiiiiiiiI…性,而且让北岩银行的股价波动性显着增强(见图2),这种易变性增加了北岩银行危机恢复过程中的风险.(二)评级下调,企业声誉受损突发性的挤兑危机使得北岩银行声誉受到了较大打击,市场不仅对其次级按揭业务产生了极大担忧,并开始怀疑其全部资产的健康状况和整个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这种市场担忧直接反映在其信用评级的整体下调上(现整体评级状况见图3),穆迪对北岩银行金融实力的评价仅为C一,■■域外揽胜图3北岩银行的信用评级穆迪1)短期前景2)外币长期银行存款3)本地货币长期银行存款4)无抵押高级债券s)次级债券6)次低级债券7)优先股8)银行金融实力9)外币短期债务Io)本币短期债务惠誉将北岩次级债券的评级下调为BBB+,DBRS更是将北岩的前景评级降为负面(NEGo声誉受损的北岩银行不仅面临着更大的业务开展困难,并在股票市场上遭到惠誉15)前景评级16)长期发行人预设评级17)无抵押高级债券is)次级债券19)短期20)短期发行人预设评级21)单个评级22)支持度评级DBRS23)前景评级24)短期25)长期发行人评级了市场分析师的普遍冷遇,据Bloomberg的统计,2007年仅有6. 25%的分析师建议”买进”北岩股票,56.25%的分析师建议”持有”,37.50%的分析师则建议”卖出”,考表1市场分析师对投资北岩银行的建议虑到此项统计包含了危机前的信息,实际上危机发生后市场对北岩银行更为不信任.从各大投行和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见表1)来看,北岩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三)盈利预期走弱,长期成长受制虽然短期的流动性困境直接导致了北岩银行的挤兑危机,但危机对北岩银行的影响却并不局限于短期.管理层的变动,经营模式的可能转变,市值的大幅缩水,业务重新开展的较大困难和客户的信任缺乏,使得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在MFQIobalSecuritiesLimitedSIMONMAUOHAN中立3802007/9 预期还会继续下滑(见图4).预计2008年北岩银行每股收益将从2007年的0.628继续下降到0.471,每股现金流量也将从2007年的1.502降至1.149,销售额,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回报率也都将有所下降,而2008年的企业价值也将从2007年的84.7继续降至78.5, 下降幅度预计为7.3‰三,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特点银行挤兑是信用制度的伴生产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曾发生过银行挤兑.作为”次级债风波”之后首次以及英国150年来唯一一次银行挤兑,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相比以往具有鲜明的特点.(一)事发突然,危机之前北岩银行业绩优良北岩银行在挤兑危机发生之前一直是英国银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经营理念最为大胆的银行之一,敢于创新的业务开展风格为其赢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2004年北岩银行销售增长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窜升至60%以上,危机发生之前的2006年下半年和2007 年上半年,其销售增长依旧维持在30.1和37.7名的较快速度(见图5).而从ROA,ROE和ROC近几年的表现来看(见图6),北岩银行在危机发生之前则具有强劲而不失稳定的利润创造能力.如此衡量1)调整后每股收益+2)按6MP每股收益3)每股现金流量4)每股股息5)每股帐面价值6)销售额7)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8)息税前利润9)营业利润1a)税前利润11)调整后净利润+12)净利润GMP13)长期增长14)净资产收益章15)患资产回报率16)净债务译估衡量已调整市盈率价格/销售额市净章12,20070.628O.69315020.3414.615899656865.600546.489654.111 518966 265153 266000115017.906O34612,2007 3304 1.208 0.4504周变化0.014—0.054 0.000—0.026—0.058—11.369 172.I27 —53.667 1.100—40.508 ——3.000 0.000 —0.400 O.OOO 12,2008 4.406 1.317 0.420 弼测* 20(14) 15(10) 2(2)19(19) 11(11) 11(9)2(I)3(2)10(10) 17(IS)9(5)4(2)13(13)5(5)域外揽胜裁■●12,20080.471O.52o1.1490,3554.944825.118 933.660 516.019 664.719 426.051 187.059 236.00013.409O.320译估衡量价格,现金流股息收益企业价佰/EBITDA图4北岩银行的盈利和成长预测4周盎化0.015一O.O啤20.000—0.041—0.189—2.962262,975—60.624—22.698—95.83332.500 2408 O.000 12,2007 1.381 16.434 84.677 弼溯_ 20(12) 15(8)I(I)19(19) 11(11) 11(7)2(1)3(2)9(8)17(14) 14(8)9(4)13(13)12,20081.80171078.50f2口0雕……一直上海投资{●●域外揽胜图7北岩银行的盈利和成长预测FTSEASXBal~k/Index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0∞∞H07FEB07MAR07A~R07MAY07JUNO7JUL07O7SEP07OCT07背景之下,”挤兑”这种较为”原始”的银行危机突然爆发在这样一个高成长性银行身上较为出人意料(MartinWolf,2007).(二)适得其反,政策宣告多次加重市场担忧与事实相悖或与预期不同的政策宣告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政策效果(Lucas,1983),北岩银行挤兑危机中英国政策当局旨在救助的政策宣告就几次导致了危机恶化.英国银行家协会首席执行官AngelaKnight表示,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三家监管机构发布”最后贷款人”信件的方式正好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担忧,”一封本来打算保持稳定的声明却引起媒体和客户的极大恐慌,并迅速被解读为每个人最好尽快从北岩银行取出存款”.9月14日的联合声明一方面声称”北岩银行资质良好”,另一方面又郑重许诺将提供流动性支持,这种政策宣告的内部矛盾很容易引发市场对北岩银行融资困难的过度忧虑.而在挤兑发生后,政策当局起初无意提供大量特殊待遇来拯救北岩银行,市场对此的失望引发了10月9日之前北岩银行股价的深跌.(三)传染有限,北岩危机并未危及英国银行业从以往经验来看,挤兑往往是银行业危机甚至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导火索(Zv1Bod1e, 1996).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它以全社会的利益主体为服务对象建立起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庞大而复杂的信用链, 在这个信用链中,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全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生成密切而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 使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如果~家银行发生挤兑,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造成存款者心理恐慌, “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但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股票市场上北岩银行股价变化与富时综合指数和富时银行指数整体趋势差异较大,北岩银行2007年1月31日至9月28日的涨跌幅度和总回报分别为一84.74%和一84.34%,而同期富时银行指数的这两项指标仅为-12.43%$D一8.01%,富时综合指数的相关数据甚至是正值.较低的传染性意味着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个体的经营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四,北岩银行挤兑危机的原因(一)”次级债风波”引发市场担忧挤兑本身就是银行和储户博_嚣一叵,弈的劣质均衡,产生这种均衡的深层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背景下的信心缺失(TimHarford,2000o北岩银行作为~个资能抵债且发展迅速的金融企业却遭到了挤兑,首要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波及英国,引发了市场担忧.受美国“次级债风波”传染,英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了深度调整,英国HBOS房屋价格指数从2007年7月的646降至8月的643.4,违约率的上升给银行房贷业务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据英国房屋建筑协会统计,2007年8月银行业房贷的本金偿还和计入利息分别下降了4.68%和10.33%.北岩银行是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其2007年上半年新增抵押贷款额排名英国第~,拥有大约150万储户,向80万购房者提供房贷,业务重心向房贷市场的较大倾斜使得北岩银行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受”次级债风波”影响最大的英国金融机构.如此背景之下,北岩银行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或困难,就可能引起挤兑的过激反应.(二)”信贷紧缩”加剧流动性不足北岩银行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在挤兑危机发生前就长期存在, 2002年下半年和2003年上半年其现金流增长都低于一20%(见图8), 2005年下半年这一数字甚至为惊人的一611jl;,2006年全年则为一88%,而2007年上半年则为-43%. 与此同时,2007年上半年营业收域外揽胜-一■—iii■iiiiiiiiiiii一~……图10北岩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总贷款,总存款总贷敦,总资产存款惯产存款,资金盈利资产,付息负债普通暧,总资产核心存款增长率大宗折旧,盈利资产核心资本比率(1级)总资本上匕率杠扦,有形资产比率有形菜极蒋勰0口6十321908562266028251口38317G无0o08501160无168790l.:{未伽D5+f:,加D阱+. 29724l062850710202862I31433021I3264000I14GO316I237无I无无10口口770I870f230i140D无I无253320I148450入增长率也从此前的20%左右迅速降为一11.11%,充分显示了短期流动性的匮乏.值得注意的是,北岩银行的短期流动性来源较大部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的借款,随着“次级债风波”在欧美引发”信贷紧缩”,北岩银行在批发市场上获得资金的难度不断增加,这种融资困难直接成为挤兑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三)风险偏好过强增加了危机发生可能北岩银行近年来的高盈利,快发展建立在风险偏好增强的基础之上.偏爱风险的经营理念体现在资产负债结构和产品设计两150577G27506553印12817361无0009301430无13D9205华几l俺增长率个方面.从资产负债结构看,北岩银行的债务比和产权比率近年来不断增加(见图9),而存款占资产和资金的比率却连续下降,其5 年几何增长率均为一15jl;左右(见图10),总资本比率也从2003年的14.30%降至2006年的l1.60%,高速增长的债务存量以及存款相对的增长缓慢意味着北岩银行的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过度使用风险的倾向.从产品设计看,北岩银行用高风险的优惠按揭产品过度开发市场.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包括组合按揭,固定利率按揭,可变按揭,终生按揭,出租按揭等等, 并使用激进的低优惠利率和高住∞”洲洲洲盼914545O29;j】资投~海一t。

银行挤兑和破产分析

银行挤兑和破产分析
393978.7
15476868
2765881
376833.1
344820
负债和权益
存款和短期融资
29004
(28.7%)
17981
(55.3%)
335411
(85%)
13850289
(89.5%)
2518079
(91%)
350990
(93%)
306188
(88.8%)
客户存款总额
26868
(26.6%)
英国北岩银行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的过度扩张韩国釜山储蓄银行的集中投资东亚银行的谣言危机不断的表明挤兑危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银行挤兑事件的反思及预防
作者:张健楠
学院: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09级
学号:2051409212
指导教师:隋聪
答辩日期:
成绩:
摘 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各国银行皆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不断爆发的银行挤兑事件提醒着我们应对银行挤兑危机的重要性。英国北岩银行、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的过度扩张,韩国釜山储蓄银行的集中投资,东亚银行的谣言危机,不断的表明挤兑危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通过案例结合我国部分银行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造成挤兑事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印地麦克银行挤兑事件
印地麦克银行是全美第七大储蓄贷款机构和第九大按揭贷款提供商,是洛杉矶地区最大的储蓄银行,主营业务是按揭贷款业务。由于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25 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不仅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掩盖了住房次级贷款的潜在风险。巨大的诱惑驱使次贷在美国迅猛发展起来。印地麦克银行的按揭贷款业务在这期间也获得了迅速膨胀,其总资产也从开业时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6月的183亿美元。到2008年一季度末, 总资产达到了320亿美元。2005年到2006 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 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因此当次级贷款利率随着联邦基金利率上调时,许多次级按揭贷款人开始违约,使住房按揭贷款的二级市场也开始萎缩,印地麦克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造成银行的重大损失。这不仅严重侵蚀了该行的资本金,而且也损害了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08年2月份, 印地麦克银行报告了23 年来的首个年度亏损, 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诸如暂停派发股利、裁员四分之一等。同时标准普尔调降印地麦克银行集团与其子公司印地麦克银行的债信评级,将他们的优先股评价等级降至D。标普还宣布, 从5 月15 日开始, 印地麦克银行不再是标普400中型公司指数的成分股。随着市场上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特别是2008年6月26日参议员查尔斯·苏默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储蓄管理局的敦促对印地麦克银行采取措施的信,成了压跨印地麦克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消息传出后,银行挤兑潮到来。信件公开后11天内, 客户提款共13亿美元。该行股价也由2 月份的11.32美元下跌至7月11日的28美分。7月11日,美国储蓄管理局发表声明称,由于印地麦克银行已被信贷紧缩不堪、房地产颓势加深、抵押品赎回权丧失率激增等多重因素击垮, 其流动性已不可能再达到存款人的要求,决定予以关闭。其业务运营转交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更名为印地麦克联邦银行。印地麦克银行至此成为OTS监管体系中倒下的最大储蓄贷款银行,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机构。7月14日,印地麦克联邦银行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之下开始营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岩银行挤兑案例分析
一、案例内容
北岩银行是英国主要的住房按揭银行之一,其业务模式是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贷款,这些贷款可以有抵押,也可以没有抵押。

同时,银行通过吸引存款、同业拆借、抵押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来融资,并投资于欧洲之外的债券市场,美国次级债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

以住房按揭为主打业务的北岩银行,其按揭类型相当细化,住房抵押比例之高也可谓激进,利率优惠。

以组合按揭为例,假设贷款人的房产价值为10万英镑,那么他可以得到最高9.5万英镑的按揭贷款,另外还可能得到最高3万英镑的不保障贷款,这3万英镑贷款视客户自身需求情况而定,相当于现金储备,利率统一。

北岩银行2006年末向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占比为85.498%,加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全部非流动性资产占比高达85.867%,而流动性资产仅占总资产的
14.137%,特别是其中安全性最高的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仅占0.946%。

在负债方,北岩银行最主要的两个融资渠道为消费者账户以及发行债务工具,特别是债务工具的发行占比高达63.651%,而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

北岩银行的贷款利率低于其他贷款机构的重要原因是北岩银行采取了完全依靠全球的金融批发市场以及流动性的战略,这在三四年前被普遍认为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但是美国次级债事件发生后,没有银行愿意向北岩银行提供资金,北岩银行头寸不足,只能向英格兰银行求助,消息传出导致北岩银行的投资者与储户丧失信心,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下跌近80%,同时出现了英国140年来首次挤提。

二、案例分析——北岩银行发生挤兑的原因
1.资产流动性差:北岩银行非流动性资产比重过大,这种资产配置方式在市场环境稳定时可以为股东带来更高的盈利,但是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发生问题,无法以
合理价格获取资金,并且现有的流动性储备无法满足流动性需求时,银行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流动性,在资产方银行流动性不足。

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实际上就主要是经营管理流动性、经营管理现金流;三;每一家银行行长开门第一件要事就是到计划上了解“今天本行的头寸状况~”) 流动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它,银行不能开门营业;而有了它,银行可以
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其它问题。

流动性概念涵盖了三个方面的要素:资金数量、成本和时间。

2.过于依赖负债流动性管理:与资产流动性管理相比,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潜
藏着更大的风险性。

一方面,由于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无常,信贷资金的未来变化多端,采取这种方式的银行往往面临借入资金成本不稳定,增加了影响银行净收益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陷入财务困境的银行常常最需要借入流动性,但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由于考虑到贷款风险,大多不愿向困境中的银行贷放流动资金。

资产管理的失误往往只造成银行潜在收入的损失;负债管理策略使用不当,则会使它陷入破产的境地。

正是由于负债流动性管理策略本身对银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受外界影响更大,因此一旦管理不当,银行就有陷入破产危机的可能。

3.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货币市场是北岩银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

由于市场批发资金成本低于通过吸收客户存款获取资金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意味着更低成本的获取资金,因此也就可以更低利率的发放抵押贷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但是这种过于依赖货币市场,缺少分散化的融资渠道的负债结构,一旦货币市场遭受如次级贷款危机这样的冲击,市场萎缩,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间的同业拆
借大幅减少,拆借利率随之上升,北岩银行面临资金短缺,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金,再
加上储户挤兑,其他银行限制对北岩银行的贷款等因素,最终导致银行融资能力枯竭,完全丧失流动性。

4.对于核心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
北岩银行的资金来源只有5%是存款,而其余的钱是靠公司债,由于没有充足的存款作为补充筹资渠道,银行也没有把同主要债权人的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导致一旦主要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资金,银行缺乏应急机制,迅速完全丧失流动性。

流动性管理期限错配: 5.
北岩银行将短期借款放到长期的按揭贷款当中,这种“借短贷长”的经营方式导致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6.管理层过于乐观,对于流动性紧缩思想准备不足:
北岩银行前董事会主席里德利(MattRidley)曾经认为,公司此前已经充分预见到信贷市场的紧缩风险对公司业务模式的影响,但公司认为稳固的信贷平台将帮助公司应对这一局面。

正是管理层的这种盲目乐观意识,使他们低估了流动性紧缩对银行融资能力以及资产变现能力的冲击,最终导致流动性危机。

核心存款不一定为定期存款,它只是存款中保持稳定的部分。

流动负债是指在一份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

长期借款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也应转列为流动负债。

资产流动性是指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销售出去,即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需要的资金,筹资能力越强,筹资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

三、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1、增强防范意识,构建预警系统。

对各种经营风险,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
针,因为后期处置工作做的再好,也是补救性、被动性的工作,都会造成损失。

为此,必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收集各方面信息,识别、分析、评估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找出风险形成的原因,跟踪和预测风险演变趋势,并建立应对紧急预案,采取超前性控制对策,将潜在风险提前化解。

2、加强监控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防范银行风险,从内部讲关键是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和落实全过程的内控制度,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强化银行素质和抗风险能力。

3、加强存款管理,优化负债结构。

以大量短期负债去支持长期贷款很可能由于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失衡而产生风险。

中资银行应在优化负债结构的过程中,既保持负债与资产的期限合理匹配,又尽可能降低实现负债的期限结构合理化,
筹资成本。

4、控制风险偏好,增强客户信任。

次债危机和北岩银行挤兑危机都与风险过度使用密切相关,适度回避高风险区域,开拓低风险业务领域,加强风险管理是实现长期稳健增长的重要内容,也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和保障。

5、密切关注房贷市场的政策调控变化,主动防范信贷风险。

尤其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审查力度,控制信贷发放节奏,加大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创新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