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7)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北京版 (7)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2.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 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以2~9的乘法口诀为例,让学生掌握乘法计算的规律。

4. 操练:让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物品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乘法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乘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乘法计算的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乘法知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乘法学习中取得进步。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计算,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表内乘法是指乘数和被乘数都是基本乘法口诀表(通常是指2到9的乘法口诀表)内的数字的乘法运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教学目标1.学习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2.掌握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的方法3.了解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教学重点1.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2.如何应用数字模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在解决问题时正确使用代数式2.将数字模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内容一、复习通过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在上面的基础上,介绍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如何使用代数式求解问题。

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字模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法,增强互动和合作精神。

2.演示或解释实例题目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通过小组竞赛或个人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过程一、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掌握解决一个未知数的方法。

二、引入新知识(20分钟)1.介绍代数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讲解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例题。

三、拓展应用(3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按照要求设计数字模式,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使用代数式解决难题,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概括,强化知识点,并温习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作业1.使用代数式解决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2.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数字模式(上下文与数字模式相符)。

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讲解了如何使用代数式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介绍了数字模式的概念和用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展示例题和引导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多个未知数的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北京版 (10)一、教学目标1.能够使用乘法口诀表口算乘法。

2.能够应用乘法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口诀表的掌握与应用。

2.分解乘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表1.让学生听老师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2.辅导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检查他们是否掌握。

2. 分解乘法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一步步做题。

2.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乘法口诀表步骤一:口算乘法1.让学生快速计算出10个乘法的结果,并检查答案。

2.教师讲解乘法口诀表的意义,肯定学生的努力。

步骤二:掌握乘法口诀表1.让学生拿出乘法口诀表,和老师一起念乘法口诀。

2.让学生自己默写乘法口诀表,检查其掌握情况。

2. 分解乘法步骤一:观察图片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了解什么是分解乘法。

2.指导学生读题,理解所要求的概念。

步骤二:一步步做题1.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题目的分解。

2.老师巡视教室,指导学生。

步骤三:小组讨论1.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题目,并相互交流。

2.让学生掌握“合作互助”、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乘法口诀表以及分解乘法。

在口算乘法方面,老师用简单的口算题和乘法口诀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在分解乘法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激励了学生掌握分解乘法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学会合作互助,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跟踪评估中,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帮助和鼓励,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7)一、教学目标1.了解问题的解决步骤,学会灵活运用问题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积极沟通交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1.问题解决方法的灵活运用。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针对实际问题,灵活运用问题解决方法。

2.理解问题解决思路。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3.问题解决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他要用石头把土地分成四个正方形,但每个正方形面积不一样,如何分割才能使四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让学生先写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步骤思考问题:1.理解问题并明确目标2.制定计划、确定信息3.执行计划4.思考和检验、评价(三)交流和总结让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思路和策略,通过交流和讨论,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们自己为某个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小组里讨论、反馈、修改。

(五)作业布置1.回家继续思考自己和小组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写下自己的总结。

2.阅读相关数学问题文章或书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问题解决法,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实践中理解问题解决方法和思路,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帮助,相互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种教学方式跳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1. 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2. 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117页)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一单元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除法的验算,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 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 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 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计算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讲解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2)巩固练习布置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 解决实际问题(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实际情景,如计算班级学生的总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用具:计算器、实物投影仪等。

3. 课件: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课件。

4. 其他资源: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北京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分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及流程教学内容1.分数的引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例如:1/2个苹果、1/4杯水等。

2.分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刻画分数的大小关系。

3.分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横线法和圆圈法等。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4.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巩固学生对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引导学生将分数转化为整数和小数的形式。

5.分数的实际应用–将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计算物品的总价钱,时间的计算等。

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1/2个苹果、1/4杯水等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引入。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分数的横线法和圆圈法等方式,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的理解。

3.练习(20分钟)–通过课堂上的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

4.计算方法(15分钟)–分数的加减、化整、化小、约分等,并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5.应用实例(10分钟)–将分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对物品价钱进行划分,计算过路费的时间等。

6.总结(5分钟)–总结课堂要点,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估和鼓励。

课堂评估1.教师因材施教,分别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

2.课堂上的小组竞赛和个别展示形式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列式计算。

3. 解决问题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尝试运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 教师要注重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关键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方向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方向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向一、教材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方向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够应用方向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1.方向的概念理解;2.方向的表示方法;3.方向的应用:定位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1.方向的表示方法;2.方向的应用:定位和描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笔、学生手册;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认真听课。

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1.师生互动: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来学校的路线,强调方向的重要性;2.观察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箭头,问箭头有什么作用;3.认识方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方向的概念,看黑板上的方向表示(上、下、左、右),以及标注在身上的方向箭头,加深对方向的印象。

二、讲授部分1.方向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方向”的概念;2.方向的表示:讲授方向的表示方法,如黑板上的方向表示(上、下、左、右),使用图片、手势、箭头等方式;3.方向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方向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如“向左一步”、“向右拐”等,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印象。

三、练习部分1.个人练习:学生观察课堂中黑板上的方向,进行方向的简单描述;2.游戏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方向的游戏练习,如“方向找人”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3.师生互动:教师给出方向的命令,学生进行方向的应用演练,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方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并能够应用方向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基础。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方向的概念理解比较清晰,但是方向的表示方法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

下一步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训练,加强学生的练习,掌握方向的相关细节和技巧。

此外,还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篇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2—P3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

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

(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1.写一写,读一读。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0)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乘法北京版 (1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2. 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练习。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表内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跟上教学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乘法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10)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1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3. 小组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3)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为通用教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学元素,如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

(2)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如计算、求解等。

(3)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解决,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北京版(1)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2.能够对乘法问题进行口算,根据口算结果填写数字3.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2.通过实践练习加强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1.能够用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抽认卡进行抽认,将乘法口诀迅速复习,并用简单的口算题复习学生的口算技能。

讲授新课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方法1.教师用白板上写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乘法式样例,例如:5 × 23 = 。

并询问学生如何计算。

2.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告诉学生用“横式计算法”解决此类问题,讲解解题步骤。

3.老师用板书写出解题步骤:1.注意单独乘个位数时要填写的进位数2.从最高位开始按列,依次计算每一项的乘积3.将每一项的乘积累加求得答案。

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1.教师给出若干例口算、竖式计算的乘法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示。

提醒学生在口算或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答案的位数是否正确,多余的零如何去掉。

2.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相互考核、讨论,发现错误并帮助纠正。

练习老师出题供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其中包括练习10分钟口算,10分钟竖式计算,用以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计算能力。

拓展请学生查找乘法的应用,例如乘车、乘船等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课堂作业四道练习作业题总结本节课主要以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教授乘法口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概念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并进一步掌握乘法的应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北京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1 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北京版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实物投影4.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小丽是光明小学的学生,她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校场馆的位置,她是这样介绍的:进入学校,我的前面是教学楼,后面是大门,左面是图书馆,右面操场。

(找一名学生读信息)师:假如你是小丽,你能来前面边说边用手势介绍一下她的学校吗?预设:1)师: 根据你的介绍,老师画了小丽学校的方位图,你们看是这样吗?(出示课件)师:小丽只能面对这个方向站着吗?她还可能面对哪个方向站着?师:如果按照这位小丽同学这样站着,那我画的方位图对吗?师:还可以是面对哪个方向站着?谁能来前面给大家再介绍一下?2)师:通过大家演示,我画出了小丽学校的方位图,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件)师:为什么一条同样的信息,而老师根据你们的介绍,画出的方位图却不一样的呢?预设1:小丽面对的方向不一样,她的前后左右就不一样。

师:你们都同意吗?师:生活中常用前后左右、但是在图中用前后左右来描述她学校场馆的方位就不清楚了,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生:前后左右会随着小丽面对的方向改变,东西南北不会变。

可以用东南西北描述。

预设2:我可能一会面对东,这边是前面,我转过来这边还是东。

师:听你的发言,你怎么不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了,而选择用东南西北来说呢?师:你是认为前后左右没法准确的介绍,用东南西北更清楚。

师:那我们就用东南西北来试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图中用前后左右不能清楚地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引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图中清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情境带入,解决问题。

(1)构造方位坐标,激活生活经验师:小丽根据大家给她的建议,修改了介绍学校场馆位置的方法。

她这次是这样介绍的:进入学校,我的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大门,西面是图书馆,东面操场。

(请一名学生来读信息)师:假如这里就是小丽学校,你知道哪面是北面吗?师:现在请你根据信息,再来帮小丽到前面介绍一下学校场馆位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 北京版 (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北京版 (6)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比”这一知识点,能正确运用“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拓展思维,能够应用“比”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理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在口算中应用“比”的能力;2.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比”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纸等文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水杯和一个瓶子,问学生哪个比较大,如何比较大小?2.提问学生,当我们想要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时,我们会使用什么方法?3.教师在板书上呈现“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题目:“村上神社的面积是神社前的4倍,神社和神社前的面积一共是72平方米,求神社前的面积和村上神社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比”的概念,并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3.教师给学生展示如何应用“比”的方法解决题目。

操练(30分钟)1.针对课堂中呈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练习。

2.针对操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总结(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日所学内容;2.教师展示今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并与第一次呈现进行比较。

教学扩展1.大自然中有哪些“比”的情况?2.“比”的应用范围有哪些?课后作业1.让学生对今日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并做好笔记;2.练习题:李峰和小兰一起种植草坪,李峰种草坪的速度是小兰的3倍,如果小兰一个小时能种1/6平方米的草坪,那么李峰一个小时能种多少平方米的草坪?。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5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材分析: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

)学生可能知道:(1) 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2) 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3) 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教师示范(1) 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E(2)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3)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较 北京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比较 北京版 (1)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较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3.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讨论,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总结评价(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现象,与家长分享。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板书内容:(1)计算方法(2)实际应用(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练习。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5.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本教案适用于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一年、月、日《年、月、日》 (2)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9)《三吨的认识》 (14)四解决问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问题》 (18)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 (2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1)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5)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围绿地》 (43)六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 (49)六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发》 (54)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57)七小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63)八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八个方向》 (73)《九整理数据》 (79)十数学百花园《比较》 (88)十数学百花园《合理安排时间》 (92)十一总复习《年、月、日》 (97)十一总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02)十一总复习《认识方向》 (110)一年、月、日《年、月、日》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学情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3重点难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

(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猜谜语:有个宝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有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

(年历)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

(板书:年、月、日)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

(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

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 1年)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

出示植树节图片。

(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4、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366天。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用什么方法算好呢?)5、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用什么方法记忆的?(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一边指一边读: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6、学生质疑,引导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①一起来研究下这特殊的二月。

(每位学生来说下自己手中的年历2月份的天数,课件展示表格)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2004二月的天数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②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四年一闰)介绍平年和闰年。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③为什么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观看录像。

④那奥运会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4年呢?⑤你们是哪一年出生的?你们出生的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7、有关闰年的小练习。

你们过了几个生日了?小明的生日是1996年2月29日,请问他到现在为止过了几个生日了?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汇报)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四、扩展练习。

前面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回去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二月份:28天平年29天闰年二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1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理解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感悟运算的价值。

通过本节课在整个乘法运算知识体系中的了解,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基础”的地位作用。

通过一估、二算、三验的运算程序的建立,提高学生一次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关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做了课前调研:1.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和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测试题目:24×12表示什么?怎么列竖式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4×2=48、24×10=240、288分别表示什么? 3.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学生能够准确算出结果,也能说出运算过程,而且对各个部分能够做出解释,说明学生理解了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学生掌握较好。

3重点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联系、掌握程序。

2、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一、口算,感悟联系与基础1.抢答下面各题(依次出示),感悟联系6 × 4 = 0 × 89 = 24 ÷ 6 = 60×40 = 24× 4 = 50×30 = 60× 4 =28×100 = 追问:怎么算的?28× 3 = 84 ÷ 4 = 4×6000= 40×80 =追问:怎么算的?13× 7= 25 + 37= 600× 4 = 95 - 26=2.分类建构,感悟联系(1)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乘法,为什么还要练习一年级学习的100以内的口算?25 + 37= 95 - 26=从本单元的练习脱式计算(25 + 37)×85中认识100以内口算的重要性(2)将上述口算题中的一些题目整理如下,边带领学生回忆边建构6×4= 二上口诀求积60×4= 三上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600×4=6000×4=60×40= 三下两个整十数相乘追问: 都用了哪句乘法口诀?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口诀、基础)(3)为什么现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还要练习上学期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4× 4 = 24× 3 = 使学生直观地从一个竖式中看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实际上是由两个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组成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2.解决问题,感悟联系情境:学生解决60位教师交每人50元的早餐费问题追问:多少钱?怎么算出来的?50×60=3000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讲授】笔算迁移解决问题,感悟联系学习例题4求32人的午餐费一共需要多少钱。

抢答结果,不能,感悟:口算已经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怎么办?笔算怎样计算?(1)98×32=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用竖式计算(3)全班交流——板演的学生讲解运算步骤,其余学生补充回答教师在板演处强调进位数的书写(4)与不进位乘法建构——例题4是新内容,老师没教,怎么就会了呢?学生畅所欲言后,与例题3不进位的两位数乘法比较板贴在例题4竖式的左边,比较:今天学习的例题4与例题3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本节课学习的依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出示本节课课题。

只是【进位】的问题。

启发学生感悟联系。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板书:旧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建立知识体系,感悟联系本单元:大家看看,本单元共有三部分,口算、笔算、估算。

口算:例题1: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例题2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例题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例题4: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例题5:中间或末尾带零的笔算估算:例题6: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本节课的知识在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大体系:阶梯图——表内乘法竖式一位数乘法竖式——两位数乘法竖式——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小数乘法竖式学习笔算程序,提高正确率回到例题4,计算寻求正确的结果是目标,那么怎样提高正确率呢? 启发学生介绍经验。

然后 Ppt 边小结边演示。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程序的。

计算之前,先估计一下结果的范围,并书写估计值启发学生说说,怎样估计,建议学生把估计的结果写在正确结果的上面,以备对照之用竖式计算:启发学生介绍经验。

每步求的是什么,每步一查与估计值对照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小结程序:一估、二算、三验(强化验在何时、何处)这样下来,尽管速度慢了些,但能够大大提高一次性正确率。

试一试男生做:64×82 女生做:58×763【测试】评价小结学习情况:利用已有经验知识学习了新知五分钟当堂检测:试一试的24【作业】作业拓展第14页第2题的前两列第14页第5题从条件入手分析、从问题入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