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必考重点法条精选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d79569ee06eff9aef80775.png)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民法必备考点(第一篇)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效力1.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3)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4)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5)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2. 效力待定的合同(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合同法》第47条)(2)因无权代理(但不构成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合同法》第48条)(3)因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合同法》第51条)3. 无效合同(1)《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两种情形①根据《合同法》第53条,预先免除下列两类责任的免责条款无效:A. 免除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的责任的B. 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害的责任的。
②无论这两类免责条款采用的是格式条款还是个别协商条款,也无论其免除的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均属无效(3)合同部分无效①无效部分与有效部分是一个整体,属于一个合同的内容。
②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无效事由。
③无效部分具有可分性。
所谓可分性,指将无效部分去除,剩余的部分还能成其为一个合同,且与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初衷不相违背。
如果除去无效部分,从订立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衡量,剩余的部分对于当事人而言已无意义或已不公平合理,则应认定合同全部无效。
换言之,无效部分不能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坚持的合同主要条款。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普通时效期间与特殊时效期间的起算: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且知道债务人之日起计算。
换言之,从债权人能够行使权利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154条,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次日)开始计算。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e0f86b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8.png)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在司法考试中,主观题往往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部分,因为需要对法条和案例进行灵活运用,展现出自己的法律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司法考试,下面将重点总结一些在主观题中常用到的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依法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不服法律规定的行政行为和不当法律程序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申诉和控告的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罪:(一)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二)伤害多人的;(三)采用残忍手段的。
- 第一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危险驾驶罪:(一)醉酒驾驶的;(二)驾驶营运机动车辆载人超过核定载人数的;(三)因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
- 第一百八十一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从重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条:本法规定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法人的民事关系的一般规定。
- 第二条: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具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法律地位,不可侵犯。
- 第五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违背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不得有欺诈、胁迫行为。
以上法条在司法考试的主观题中经常被考察,考生们可以通过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法条,来更好地解答题目,展现出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分析能力。
希望考生们在备战司法考试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练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法律梦想。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成为优秀的法律人才。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e02483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5.png)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法考主观题涉及到的法条、司法解释非常多,很难一朝一夕就能尽数掌握。
为了让大家提高备考的效率,下面给大家挑出了10个最最最常考的“黄金”法条,便于大家着重记忆。
一、刑法【第三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 法考试刑法重点法条汇总
![司 法考试刑法重点法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e2918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b.png)
司法考试刑法重点法条汇总在司法考试中,刑法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而对重点法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则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为您汇总一些刑法中的重点法条,并进行简要的解读。
首先是关于犯罪构成方面的法条。
《刑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一条清晰地界定了犯罪的基本概念,为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提供了根本依据。
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条对于故意犯罪的主观方面进行了明确,强调了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这一条阐述了过失犯罪的认定标准。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这是对不同年龄段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
在共同犯罪方面,第二十五条指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完整版)司法考试刑法法条必备背诵版
![(完整版)司法考试刑法法条必备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d6a769fab069dc51220149.png)
司法考试刑法法条必备背诵版1、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的犯罪。
2、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但是按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或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适用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5、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6、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1、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3、如果被教唆之人未犯被教唆之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管制期限:3个月——2年拘役期限:1个月——6个月有期徒刑期限:6个月——15年剥夺政治权利期限:1年——5年(除刑法第57条规定外)15、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当然也不适用死缓。
对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以前,被告人在羁押期间做人工流产的,应视为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判处死刑;怀孕妇女因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16、在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年以上10年以下。
17、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
法考常考法条
![法考常考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79fd43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2.png)
法考常考法条一、民法篇1.《民法总则》•《民法总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基础法律,包含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为其他法律的制定与解释提供了基本框架。
2.《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市民之间平等主体地位下的协议行为和约束合同当事人行为的特别法律,是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物权法》•《物权法》是解决财产权属和物权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对不动产和动产的规定,对买卖、抵押、质押等权利关系进行规范。
4.《继承法》•《继承法》是调整公民死亡后财产留置和继承关系的法律,是民法中极为关键的法律规定。
二、刑法篇1.《刑法总则》•《刑法总则》是基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性法律,包含了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责任、刑罚、刑法适用、罚金及有偿取代刑罚等一般规定。
2.《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指导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了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案件受理、证据、辩护、审判、判决、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3.《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是根据法律解释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制定的,解释刑法中一些不明确或争议的法律规定。
具有补充和明确法律规范的作用。
4.《缔结和履行条约程序的法律》•《缔结和履行条约程序的法律》规定了我国国际条约的缔结和履行程序,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
三、行政法篇1.《行政法总则》•《行政法总则》对行政法的一般规定进行了了详细的界定,包括了行政权力的行使、行政行为的制定、行政机关的组织等内容。
2.《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法》在行政法领域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规制,规定了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种类、程序和原则。
3.《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是调整行政许可制度的法律,规定了行政许可的原则、程序、条件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4.《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是调整行政监察工作的法律,规定了行政监察的目的、职责、程序和方式等内容。
以上所述是法考中常考的一些法条,对于考生而言,熟悉并理解这些法条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100条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60ca56e7aeaad1f346933f27.png)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100条1、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代理人的同意。
2、监护人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3、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符合规定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三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4、企业法人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
(不应自行成立清算组)5、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6、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依法律或协议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
7、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
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8、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9、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10、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11、国家所有的土地,可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也可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12、合同对专利申请权无约定的,完成发明创造的当事人享有申请权。
13、合同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没有约定的,当事人都有使用的权利。
14、合同一方将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当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并不得牟利(民法通则)。
15、暂时无力偿还债务,经债权人同意或人民法院裁决,可由债务人分期偿还。
2023法考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
![2023法考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8b2614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8.png)
2023法考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引言在2023年的法考中,主观题部分是考生们展示法律功底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这一部分考试,本文将对2023年法考主观题重点法条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为大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备考资料。
一、合同法在合同法部分,2023年法考可能会涉及到的重点法条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和公平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以上法条涉及到合同的订立、违约责任和不可抗力等内容,是考生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和理解的内容。
二、侵权责任法在侵权责任法部分,2023年法考可能会涉及到的重点法条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因他人的过错侵害他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因紧急避险使他人受到损害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原告请求的损害赔偿额,应当与其损失的大小相适应。
以上法条涉及到侵权过错、紧急避险和损害赔偿额等内容,是考生备考时需要重点理解和运用的内容。
三、劳动法在劳动法部分,2023年法考可能会涉及到的重点法条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不得拖欠或者 un推迟支付劳动报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并依法承担其他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因下列原因之一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通知用人单位;以上法条涉及到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等内容,是考生备考时需要关注和熟悉的内容。
结论通过对以上三个领域的重点法条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法考可能会围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和劳动法展开主观题考察,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做到深度和广度兼具,全面掌握相关法条的内容和适用情况。
法考法条整理
![法考法条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ee30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a.png)
法考法条整理一、引言法考是法律行业从业者的必经之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法条的学习和掌握。
法条是法律的核心要素,了解和熟练掌握各类法条对于合格的法律从业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法考中常见的法条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法考。
二、民法篇1. 名词解释在民事法律体系中,名词解释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内容。
比如,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人、什么是民事权益等。
这些名词解释是了解和掌握后续法条的基础。
2. 权利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在法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权利的种类和行使方式,也需要了解各种义务的履行标准和方式。
3. 合同法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之一,也是法考中的重要考点。
我们需要了解合同的种类、成立条件、履行方式等内容。
此外,应当熟悉合同的解除和违约责任等相关规定。
4. 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一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们需要了解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等相关规定。
三、刑法篇1. 罪名解析刑法中涉及的罪名众多,我们需要了解并学会解析各类罪名。
比如盗窃罪、故意杀人罪等等。
同时,还要了解各类罪名的构成要件和刑罚标准等。
2. 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比如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等。
了解这些原则对于掌握刑法非常重要。
3. 故意和过失犯罪在刑法中,犯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
我们需要了解这两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区别,以及相应的刑罚标准。
4. 刑事责任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刑法中享有不同的刑事责任能力。
我们需要了解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规定。
四、行政法篇1. 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法有一系列基本原则,如法定性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等。
了解这些原则对于掌握行政法非常重要。
2.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需要了解行政行为的概念、实施要件以及行政行为的效力等。
3.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行政法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行政许可的种类、程序和效力等内容。
司法考试宪法重点法条精读
![司法考试宪法重点法条精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49ddc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c.png)
第⼀章总纲 【重点法条】 第⼀条 中华⼈民共和国是⼯⼈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任何组织或者个⼈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条 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
⼈民⾏使国家权⼒的机关是全国⼈民代表⼤会和地⽅各级⼈民代表⼤会。
⼈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民代表⼤会和地⽅各级⼈民代表⼤会都由民主选举产⽣,对⼈民负责,受⼈民监督。
国家⾏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民代表⼤会产⽣,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领导下,充分发挥地⽅的主动性、积极性的 原则。
【意思分解】 1.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民奋⽃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的法律效⼒。
这是《宪法》序⾔所指出的。
2.第1条规定了我国国体:⼈民民主专政制度。
⼈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阶级结构是: (1)⼯⼈阶级为领导阶级; (2)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以知识分⼦为依靠⼒量之⼀; (3)以⼴泛的爱国统⼀战线为政治联盟,爱国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
3.第2、3条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民代表⼤会制度。
⼈民代表⼤会制度的构成: (1)民主选举⼈民代表组成各级⼈民代表⼤会; (2)以⼈民代表⼤会为基础,组成全部国家机构; (3)统⼀协调全部国家机构,共同⾏使国家权⼒; (4)贯彻⼀切权⼒属于⼈民的政治原则,实现⼈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不要混淆】 政体、国体、根本制度、组织原则内容各不相同,需要注意。
【重点法条】 第六条 中华⼈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79ee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b.png)
司法考试主观题重点法条汇总在司法考试的主观题中,法条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考生准确把握法律问题的本质,展现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一些司法考试中常考的法条,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相当、罪责刑相适应。
参考内容: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要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犯罪行为越严重,刑罚就应该越重,刑罚应当根据罪行的实际情况,根据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程度来确定,以实现罪刑相当、罪责刑相适应的目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行为人在百分之三十的程度上有自首情节的,可以从轻处罚。
参考内容: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主管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
自首情节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犯罪行有一定的认罪态度和行为,减轻了刑罚的社会危害性。
自首是对行为人的一种宽大政策,可以从轻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犯罪分子犯罪自首,积极赔偿损失,有法定和自愿履行其他义务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内容:主动赔偿是指犯罪人犯罪后,自愿赔偿被害人损失的行为。
法律规定,犯罪分子犯罪自首且积极赔偿损失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是法律对主动赔偿行为给予的一种奖励,目的是鼓励犯罪分子自觉减轻其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四条:犯罪分子未满十六周岁的,不判刑参考内容: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不可以判刑。
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由于年龄、智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其普遍难以意识到和控制自身行为的后果,因此不论犯罪行为有多么严重,都不能被判处刑罚,而应该由相关机关采取保护措施进行教育、帮助和矫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六条: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参考内容: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767b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d.png)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一、引言司法考试是对法律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考核,其中对法条的熟练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本文将整理出司法考试中最为重要的法条精华版,供广大考生参考。
二、刑法部分1. 残害人罪:任何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者致使他人身体受到剧烈痛苦,从而导致死亡的,应当定罪并处死刑、无期徒刑、长期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同时,故意致使他人丧失劳动能力、致残、重伤等后果也属于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2. 妨害作证罪:任何人以暴力、威胁、贿买、欺骗或者其他方法妨害本案的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人员作证或者作出鉴定意见的,应当定罪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同时,教唆、指使他人妨害作证也属于该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3.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非法占有、挪用公共财物的,应当定罪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 故意杀人罪:任何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应当定罪并处死刑、无期徒刑、长期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临时监禁。
5. 非法拘禁罪:任何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应当定罪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三、民法部分1. 合同法:合同是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约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自愿订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当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约定,构成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 不当得利行为:当一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产,导致与正当权益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关系,正当权益人有权要求不正当得利人返还其享有的不当得利,并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3. 侵权责任:侵权行为是指主体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具有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的过错、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
当侵权行为导致他人受到财产损害或者人身伤害时,侵权人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继承法:继承是指个人死亡后,对其财产权利义务进行转移的法律行为。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个人的继承权由其法定继承人享有。
司法考试 考前必背100条
![司法考试 考前必背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47b11a2cdd36a32d73758119.png)
作者:刑法蔡老师1、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2、对于不满十二周岁的被害人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3、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被害人,从其身体发育状况、言谈举止、衣着特征、生活作息规律等观察可能是幼女,而实施奸淫等性侵害行为的,应当认定行为人“明知”对方是幼女。
4、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以强奸罪论处。
5、对幼女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论处。
对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范,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6、在校园、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猥亵犯罪,只要有其他多人在场,不论在场人员是否实际看到,均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认定为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猥亵儿童。
7、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8、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
9、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成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
10、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2024年司法考试核心法条
![2024年司法考试核心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c896df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1.png)
2024年司法考试核心法条一、民法核心法条。
民法可是司法考试里的一个大头呢!在民法里,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条超级重要哦。
比如说,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就像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赋予了某些权利的小礼包。
而民事行为能力就分不同情况啦,像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做一些事情是有限制的哦。
还有关于合同的法条。
合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东西,在司法考试里也是重点中的重点。
合同成立需要有要约和承诺,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一个人发出邀请(要约),另一个人说行呀(承诺),那这合同就差不多有个雏形了。
而且合同的效力也有多种情况呢,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就像是一个完全不合规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上的效力,比如说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呢,就像是有个小尾巴,要是当事人发现有问题,就可以请求撤销,像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二、刑法核心法条。
刑法可是很严肃又很有趣的一部分呢。
关于犯罪构成的法条是必须要掌握的。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这四个要素就像一个小团队,缺一不可。
比如说犯罪主体,有的犯罪只有自然人能构成,有的单位也能构成。
而犯罪主观方面又分故意和过失,故意就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就有点像调皮捣蛋还知道自己在做坏事的孩子呢。
过失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还有关于刑罚的法条。
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管制就像是给犯人一个比较宽松的限制,让他在一定范围内活动。
拘役呢,时间比较短,是短期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
有期徒刑就比较常见啦,有一定的期限。
无期徒刑就是一直关着啦,不过犯人要是表现好也有减刑的可能哦。
死刑可是最严厉的刑罚,不过现在我们国家对死刑的适用也是非常谨慎的呢。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137fbb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5.png)
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法考主观题常用法条导语:法考是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综合考核,其中主观题是考生们考察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法考主观题中,法条的运用是关键所在。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一些法考中常用的法条,希望能够对您备考法考主观题有所帮助。
一、合同法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当事人缔结合同,有权自愿约定合同内容,但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对合同的解释发生争议的,应当根据合同的全部内容、交易习惯、诚实信用原则等确定合同解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九条:买受人要求卖人履行合同的,卖人应当履行合同。
二、侵权责任法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侵权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致他人死亡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致他人损害的,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在同一次侵权中受到损害的权利人,有权请求侵权人共同承担责任。
三、劳动法相关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作出书面形式。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即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在执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有权拒绝违法的劳动安排和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赔偿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阻碍劳动者离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六条: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800条记忆版(三)
![司法考试重点法条800条记忆版(三)](https://img.taocdn.com/s3/m/c8b03797dd88d0d233d46a5b.png)
241、监护人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242、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符合规定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三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格。
243、企业法人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不应自行成立清算组)
260、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为无过错责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证明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可以免责。
261、有财产的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不足部分,单位不予赔偿)。
262、中国公民定居国外的,其民事行为能力可适用定居国法律。
246、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247、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48、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49、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244、有独立经费的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
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45、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法律或协议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
司法考试 常用法条
![司法考试 常用法条](https://img.taocdn.com/s3/m/8b3c2c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6.png)
司法考试常用法条
一、民法
1.《民法通则》第128条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
由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
2.《合同法》第243条因防止、制止侵害知识产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包括:
(一)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调查、获取证据的费用;
(二)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外支付的侵权赔偿款;
(三)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的费用;
(四)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等。
3.《著作权法》第9条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4.《著作权法》第49条第四十九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
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
二、刑法
1.《刑法》第149条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不构成
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140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刑法》第170条本法所说的“货币”,是指人民币和外币。
包括以下:
(一)实物货币:流通和正在流通的纸币、铸币;
(二)限制流通货币:曾经在市场上流通但现已退出流通的货币,以及其他国家货币;
(三)待履行债务凭证:债券、国库券、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信用货币:汇票、支票、本票、债券等。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06d371561252d381eb6e0f.png)
司法考试全法条精华版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必考重点法条精选
民法篇
《民法通则》
3.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4.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5.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合同法》
第47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知识点】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类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行为的效力
【讲解】
一、民事行为能力类型(按年龄与精神状态):完全(18以上,或者16至18);限制;无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是不能单独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但是有些例外:事实行为不适用行为能力,无因管理、发明创造等等;纯获利益行为;小额与年龄智力相符的财产行为。
注意:与年龄智力相符合的行为仅限于财产行为,且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1)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2)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单方行为(如遗嘱行为),无效。
【重点法条】
第15条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相关法条】
《民通意见》
9.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
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知识点】住所的确定
【讲解】
一、住所地首先为户籍所在地;
二、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三、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
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四、由户籍所在地迁出后,在户籍迁入他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重点法条】
第14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16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17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相关法条】
《民通意见》
12.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14.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中的(一)、(二)、(三)项或第十七条第一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
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无监护能力或者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
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的,应视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
监护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数人。
17.有关组织依照民法通则规定指定监护人,以书面或者口头通知了被指定人的,应当认定指定成立。
被指定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18.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
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
19.被指定人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本意见第十四条的规定,作出维持或者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
如果判决是撤销原指定的,可以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
此类案件,比照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
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前的监护责任,一般应当按照指定监护人的顺序,由有监护资格人承担。
21.夫妻离婚后,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无权取消对方对该子女的监护权,但是,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该子女有犯罪行为、虐待行为或者对该子女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的除外。
22.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
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
【重点法条】
第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相关法条】
《民通意见》
131.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
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合同法》
第58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知识点】不当得利
【讲解】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
是指没有法律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失的法律事实,由此发生的债被称为不当得利之债。
二、构成要件
1.一方取得财产上的利益。
2.致他方受损失。
3.取得之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三、不当得利的两种基本类型
1.基于给付:除外情形:履行道德义务、履行未到期债务、明知没有债务仍清偿(实为赠与)、不法原因而给付(双方违法的收归国有,但只有一方违法的,仍然构成不当得利)
2.非基于给付(侵害型不当得利、事件型不当得利)
四、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1、一般规则: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
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
2、原物与孳息不存在时的返还范围:
(1)善意不当得利:以返还时的利益为限——不负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