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教科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第13节)能源的种类与作用太阳能的利用节约能源的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6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第三章:光的奥秘(第79节)光的传播镜子与透镜光的色散与混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应用及节约方法;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了解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种类及其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教学重点:节约能源的方法与措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实验器材:镜子、透镜、光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课堂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以生态环境图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以光学现象为例,让学生观察、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概念、原理;例题解答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教学内容;右侧:实例、图示、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填空、简答等形式的习题;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环境和我们 一天的生活用水》公开课教案_6

一天的生活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科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内容目标中提出:“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要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人类的活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等。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水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淡水资源很紧张的重要性,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污水和污水处理、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发展等内容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一天用了多少水教科书提示了两种记录方法,一种是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生活用水,再累加起来得出一天用水总量。
因为有些用水较难用量杯测量,如洗衣服的用水、洗澡的用水等,所以有些要用估计的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共用的水如做饭的水要除以家人数。
教科书提示了另一种记录生活用水量的方法,就是查看家里的水表,用一天的用水量除以家里人口数,就是大致的个人用水量。
第二部分:用水量的比较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教科书用插图提示了两类比较。
一类是单项用水量比较,如刷一次牙用水量的比较,家里抽水马桶水箱容量比较。
另一类是学生家庭间总用水量的比较。
关键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用水习惯导致用水量差别大,从而辨别哪种方法比较节约水资源。
上海市政府已免费为居民将大容量的抽水马桶水箱调换为小容量的,节约了大量的珍贵的淡水,这是节水意识转化为积极的政府行为。
卡通人物还提示把用过的不太脏的水积存起来,以作二次使用,如拖地、浇灌花草等,这也是全世界提倡的节水做法。
第三部分: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教科书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世界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图片内容为我国干旱地区人们排队等水的情况,对学生有很大的震撼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的学生,可以先自学本第一,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说说我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 1、请勿践踏草坪! • 2、不要乱涂乱画,贴小广告。 • 3、洗完手后记得关紧水龙头、不乱扔垃圾、 白天尽量不开电灯,看到垃圾随手捡起。 • 4、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 5、不燃放烟花爆竹。 • 6、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 7、不焚烧秸秆。 • 8、拒食野生动物。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 • • • • • • • • • • • 今天地球上的生物 消失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快。地球上曾有几千万个 生物物种,其中一半以上 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 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 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 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 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 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 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 枯竭。
• 目前,珠峰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管理局已经明确 负责6500米以下的垃圾 清理,并且首先在登山 者和旅游者汇集的大本 营建立垃圾站,保证日 常垃圾及时运送下山。 海拔6500米以上地区的 清扫行动,还必须组织 专业登山队员才能完成。 “地球第三极”珠峰 • 环保大行动已经在北京 启动,这也是目前地球 海拔最高的环保大行动。
当堂总结
1、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 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 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3、工业废气、废物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大 气的污染,这是两种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当堂检测题
• 一、判断题 • 1、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采取相应 的环境保护行动。( √ ) • 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 本的办法。( ) √ • 3、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 √ 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 • 4、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 √ 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
六年级科学下册课件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426教科版11张

练一练
二、判一判 1、推广“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
和保护环境。( )
2、塑料制品既轻巧又便于存放,我们应该在 生活中多使用。( )
3、许多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 4、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
的100倍。( ) 5、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的事,与我们小学生
人们使用
白色污染 后随处丢
弃;不腐 烂、不降 解
像恶魔一 样对人类 的环境及 生存造成 影响
用可降解 塑料代替 不可降解 塑料
反馈自学情况 原因 危害 对策
物种灭绝 森林被破坏;许多生物 建立自
速度加快
海洋环境恶 化; 人类滥捕乱
资源濒临 枯竭
然保护 区
猎和过度开
发利用
总结语
目前,我们面临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垃圾污染、水污染等。
许多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行动起来,保护 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练一练
一、填一填 1、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 ( )、( )、( )、( )等。 2、( )和( )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
办法。 3、(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4、我国的( )、( )、( )等地都
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
4、我国的( )、( )、( )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我国的( )、( )、( )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工厂冒黑 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
1、推广“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课件-完整版

小 学 科 学 ( 教科版 )《环 境问题 和我们 的行动 》完整 版PPT1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 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 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 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 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 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 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 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 全国各地。
小 学 科 学 ( 教科版 )《环 境问题 和我们 的行动 》完整 版PPT1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27.3%, 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 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 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当今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 5.水土流失问题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6.旱灾和水灾问题 8.WTO与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2-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2-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教科版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环境问题的具体危害和解决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以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
2.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并激励学生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如污染、砍伐森林等,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新课导入: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危害,如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行动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6.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产生:污染、砍伐森林等•危害:PM2.5、全球变暖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1节遗传的概念;第2节变异的概念;第3节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第二章《太阳系与宇宙》:第1节太阳系的结构;第2节恒星与行星;第3节宇宙的探索。
3. 第三章《能量转化与守恒》:第1节能量的概念;第2节能量转化;第3节能量守恒。
4. 第四章《环境与人类》:第1节环境问题;第2节可持续发展;第3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遗传与变异、太阳系与宇宙、能量转化与守恒、环境与人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太阳系与宇宙的结构、能量转化与守恒、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太阳系与宇宙的认识、能量守恒定律、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资料、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如观察动植物的遗传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等。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实验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关键概念、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布局:清晰、合理、美观,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描述太阳系的结构,分析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视频等。
2.实践材料: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论学习(1)教师讲解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2)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如制作环保宣传册、环保标语等。
(2)让学生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将环保行动付诸实践。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题目自拟。
2.观察家庭生活中的环保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交流、实践探究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环境污染有哪些种类吗?它们分别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3.教师举例说明并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比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1课一天的垃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要求学生可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教材内容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并给垃圾分类,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深入地了解垃圾堆里有什么。
第二部分:通过大数据的统计、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认识到垃圾的危害,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其实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垃圾、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大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堆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垃圾中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纸等。
有些虽然不能再生,有些虽然不能再生,但我们可以废物再利用,为我们再次发挥自身价值。
这一课,学生将生活中一天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意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也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学习本课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2)知道随意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科学探究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3.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2)辩证地看问题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1)认识到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对环境产生破坏.(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调查记录单、大型垃圾场图片、科普视频等。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搜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等文字图片资料;科学课本、《知识与能力训练》、实验记录本、笔。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与保护2. 电磁现象3. 物质的变化4. 太阳系与宇宙详细内容:1.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
2. 电磁现象: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的结构、恒星与行星、宇宙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4.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认识宇宙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电磁感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电流的磁效应、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环境图片、磁铁、电流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电磁现象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阐述质量守恒定律。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2. 电磁现象: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结构恒星与行星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举例说明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阐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节约资源等。
电磁现象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磁炉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2. 第二章探索宇宙第一节认识星空第二节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第二节生物多样性4. 第四章健康生活第一节营养与健康第二节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态环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态环境与保护。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宇宙知识、健康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演示仪器、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实践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解析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和能量转换的应用。
第二章:观察星空,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第三章:分析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第四章:调查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改进建议。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本册教科书的单元主题及重点内容。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2.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5.第五单元:技术与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1.第一节课:太阳系(1)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
2.第二节课:地球(1)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
(2)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上的时区划分。
(3)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季节、昼夜等。
3.第三节课:月相(1)让学生观察月相图片,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讲解月相与农历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农历文化。
(3)组织学生进行月相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1.第一节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第二节课:生态系统(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
(3)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第三节课:生物多样性(1)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3)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记录调查结果。
(三)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1.第一节课:物质的形态变化(1)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了解物质的三种形态。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3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案【教学重点】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选择在你们班上公开课,是因为你们班里的环境很美。
我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副画面(播放幻灯片——苗乡广场、泾洋河)。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都是和人们保护环境有关,正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可也有许多人故意破坏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播放幻灯片——垃圾污染、水源污染)。
面对这些环境污染,我们应采取怎样的行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8课。
板书:《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二、新授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环境问题?生:……2、引导:我们已学过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大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首先来学习大气污染。
3、出示表格,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并认真填写。
内容。
(建议:4个人一小组合作探究)白色污染指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
塑料包装物因方便、轻巧又便于存放,成了人类生活的必须品,但用后又被人们弃置于环境,长年累月不腐烂,不降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塑料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淀粉、光敏剂、降解剂、生物酶等),能比较容易地在自然环境中分解。
优点:经过数天或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塑料制品能够由原先的形状逐步分解为碎片。
因此,与传统的不可降解或难降解塑料相比,可降解塑料更符合环保的要求。
5、让学生牢记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朱鹮、金丝猴、大熊猫、香果树、秤锤树、鹅掌楸)几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
三、拓展1、提问:目前世界上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播放视频)建议:学生边看边想,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并汇报。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DNA、基因与遗传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2. 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掌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因与遗传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宇宙的组成。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地球仪、星图。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引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实例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
以观察天空中的星星为切入点,引出地球与宇宙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讲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通过地球仪和星图,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认识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与变异的填空题、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生态系统的连线题,让学生建立生态关系。
设计关于地球与宇宙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基因、DNA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与变异:简述基因与遗传的关系,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
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
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
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
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
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
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
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述本课程是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包含四大主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地球的运动与地质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强调诚信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
在第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的集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引入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遗传与进化、力的作用等。
每个概念都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对于每个主要概念,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冰和蒸汽之间的转换来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
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关于大气污染:
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
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
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三、关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
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
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四、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
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
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板书设计: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乐观、积极地对待
现状原因对策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