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夫林临床应用探讨精品PPT课件
帕夫林联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帕夫林联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fa28bb31ed9ad51f11df26f.png)
帕夫林联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帕夫林(药物成分:白芍总苷,TGP)联合硫酸羟基氯喹(HCQs)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NSI-SS)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81例NSI-S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TGP联合HCQs治疗;对照组(39例)单用HCQs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包括口干、眼干、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泪液流率、唾液流率;了解不良反应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中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2%;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41%。
治疗组治疗后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泪液流率、唾液流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TGP联合HCQs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HCQs,且安全性好。
标签:帕夫林;硫酸羟基氯喹;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是常见自身免疫病,北京协和医院张乃峥教授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患病率为0.29%~0.77%,国外报道为0.5%~1.0%,老年患病率更高,无特效药物治疗。
现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应用帕夫林(TGP)联合硫酸羟基氯喹(HCQs)治疗非系统受累干燥综合征(NSI-SS)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共收治81例NSI-SS患者,均符合2002年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眼底检查无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入组前1个月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HCQs等药物治疗;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13)岁;平均病程(27±21)月。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HCQs 200 mg口服,2次/d,联合TGP 6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HCQs 200 mg口服,2次/d。
非甾类抗炎药PPT课件
![非甾类抗炎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a7ea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为一种天然的短效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弥散作用进入
靶细胞,与其受体相结合,形成类固醇-受体复合物, 被激活的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作为基因转录的激活因子, 以二聚体的形式与DNA上特异性的序列(称为“激素应 答原件”)相结合,发挥其调控基因转录的作用,增加 mRNA的生成,以后者作为模板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合 成的蛋白质在靶细胞内实现类固醇激素的生理和药理 效应。
英太青凝胶20g/支 外用 ▪ 双氯酚酸钾---凯扶兰 25mg tid 布洛芬缓释剂---芬必得 0.3 Bid 吲哚美辛---消炎痛栓 0.1 入肛 QN
常用NSAIDs
舒林酸---枢力达 0.1Bid 奇诺力0.2 Bid
萘丁美酮---瑞力芬 0.5 Bid或1.0QD 美洛昔康---莫比可、节宗 7.5mg QD 罗非昔布---万络 25mg QD 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 Bid
慢作用药
பைடு நூலகம்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是一种抗代谢性抗肿瘤药,属细胞周期特异性 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由于四氢 叶酸是在体内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 酸的重要辅酶,本药作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 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 能被还原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使 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 碳基团的转移受阻,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 明显抑制。
(6)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红细 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能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 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此外,可使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及淋巴 细胞减少。
副作用
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紫纹、 易出血倾向、痤疮、糖尿病倾向、高血压、骨质疏松或骨折
帕可应用课件
![帕可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299a42fe4733687e21aa41.png)
广州脑科医院(PI:宁玉萍教授)
南京脑科医院(PI:张宁教授)
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
评估运用帕可®(氨磺必利片)治疗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8周的 疗效和安全性 次要目的 评估帕可对阳性和阴性症状为主的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差异 分析帕可治疗分别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 者剂量存在的差异 评估帕可治疗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情 况
帕可® (氨磺必利片)是治疗精神 分裂症的首选用药
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 杨甫德
首选
1:独特的药理特性 2: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3:全球循证医学证据
首选
1:独特的药理特性
脑内有四条多巴胺能通路
基底神经节
3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 1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
黑质
2中脑-皮质多巴 胺通路
下丘脑
被盖
4结节-漏斗多巴 胺通路
喹硫平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P450酶
P450酶 CYP3A4 P450酶 CYP3A4 CYP2D6
未查到
83% 99% >99%
各产品说明书
P450酶 CYP3A4
首选
3:全球循证医学证据
荟萃分析的举例(一)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疗效的荟萃分析>
-2003年《精神病学档案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
中脑-额叶和中脑-边缘多巴胺通路
额叶皮质 活动低下 边缘系统 活动过度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氨磺必利双重作用机制
额叶皮质
低剂量下
突触前膜受体
D3 D1
皮质激活 中 脑 腹 侧 被 盖 区 VTA 阴性症状缓解
PA诊疗常规和指南ppt课件
![PA诊疗常规和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4446c16294dd88d0d26bc7.png)
concentration):ng/dL PRA(plasma renin activity):ng/
ml/h ARR>30
试验前准备
• 试验前尽量纠正低血钾 • 鼓励患者适量进盐 • 洗脱对于ARR影响较大的药物,至少4周
–螺内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氨苯蝶啶 –排钾利尿剂
is PA important?
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 比,原醛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是明显增加的。
筛查对象
• Joint National Commission (JNC): 2期(BP>160-179/100-109mmHg) 3期(BP>180/110mmHg) 药物难治性高血压(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
BP> 140/90mmHg) • 高血压伴随自发性或者是利尿剂导致的低
血钾 • 高血压伴有肾上腺意外瘤 • 高血压伴随有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者是
早发(小于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
筛查指标:ARR
• ARR:plasma aldosterone-renin ratio • 具有高度敏感性,目前被认为是筛查原醛
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
患者服用氟氢可的松0.1mg q6h,持续4天, 同时每天给予氯化钾缓释片,使血钾维持 在4.0mmol/L,高钠饮食,使每天尿钠排 除至少3mmol/kg,第4天早上10点测定肾 素和醛固酮
第4天早上10点 Ald>6ng/dL (60pg/mL), PRA<1ng/dl/h,原醛诊断成立
• 需停用以下抗高血压药物至少2周
–B受体阻滞剂,中枢α2受体阻滞剂(可乐定、 甲基多巴),非甾体类抗炎药
–ACEI,ARB,二氢吡啶CCB
FN临床应用ppt课件
![FN临床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012db700abb68a982fb8c.png)
临床应用问题与解答(3)
• 说明书上“取样后在15分钟内进行测试”,这个15分钟是包括了 测试的10分钟还是取样后,样品可以保留15分钟? – 指样品可以保留15分钟,不包括测试条放在缓冲液中10分钟 – fFN是“床边”检测,所以必须尽可能快的进行fFN测试 • 如果测试效果没有出现,可以继续观察20分钟,等待出现效果? – 必须在10分钟反应后立即读取结果 – 晚读取会增加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
fFN早产预测的机制
• 正常的孕妇在22-35孕周时,fFN的含量极低≤50 ng/mL
– 孕21周以后,绒毛膜与蜕膜的融合阻止了fFN的释放
• 早产前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FN水平增高的机制
– 蛋白分解及机械性破坏绒毛-蜕膜细胞外基质接触面,使 fFN完整释放或降解 – 炎症过程使蛋白水解酶释放,破坏绒毛细胞外基质,使 fFN释放增加
孕24-35周有症状 +早产预测+B超
阴性
阳性
宫颈长度 > 3cm
宫颈长度 ≤3cm
宫颈长度>3cm
宫颈长度≤3cm
门诊治疗 或 住院观察,必要时治疗 1周后加做1次 早产预测
住院治疗
住院观察 必要时治疗 1周后加做1次 早产预测
住院治疗
出院后1周加做1次 早产预测 之后每2周1次预测 至35周
出院后1周加做1次早产预测 之后每2周1次预测至35周
Hologic CONFIDENTIAL 1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
• 早产的预测
– 孕24—35周有先兆早产症状者
• 如果fFN阳性,预测早产的敏感度50%左右,特异度为80%-90%。 • 如果fFN阴性,1周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为98%,2周内不分娩的 阴性预测值为95%。fFN的重要意义在于其阴性预测值和近期预测的 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0 治疗组
P<0.004
29.03 6.45 对照组
缓解率 部分缓解率
帕夫林治疗SLE的临床观察-结果
TGP 组疾病活动指数 (DA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TGP组的激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帕夫林治疗SLE的临床观察-结论
TGP与激素联合治疗SLE ☆疗效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缓解率 部分缓解率,病情活动指数
帕夫林保肝作用
帕夫林优势-利于激素的顺利撤减
☆文献显示: 白芍总苷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具有调节作用 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激素副作用 防止激素撤减后病情反弹
(1)周辉,张安平,陈敏珠,徐叔云,汪国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6):429-32
(2)沈玉先,魏伟,徐淑云 帕夫林(白芍总苷胶囊)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抗炎免疫药理学进展》 吴曙光等主编
湿疹、荨麻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 药疹、变应性血管炎、光敏性皮肤病
I型变态反应
☆速发型,IgE 依赖型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炎性介质 ◇组胺 ◇慢反应物质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等
☆属此型常见皮肤病 ◇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异位性皮炎(IgE介导的迟发相反应)
II型变态反应
☆ 细胞毒型(cytotoxic)和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 抗体介导(主要是IgG、IgM,少见IgA); ☆ 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三种途径溶解或破坏靶细胞
PGE2
AA大鼠、人 滑膜细胞
IL-1 TNFα
TGP
cAMP
组织破坏
帕夫林(TGP)作用机理
☆免疫调节作用 调节抗原递呈,抑制信号转导
☆抗炎作用 抑制相关的细胞因子
帕夫林风湿免疫病十年临床用药经验
☆用于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牛皮癣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症
☆不同时期的用药方案 早期 活动期 维持期 特殊人群
帕夫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基础用药
医生 认可度高……
1. 白芍总甙与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2. 甲氨喋呤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 3. 白芍总苷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4. 帕夫林和羟氯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5.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6. 帕夫林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7.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8. 白芍总苷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9. 白芍总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10. 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73例疗效观察 11. 白芍总苷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2. 帕夫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13. 白芍总甙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14. 帕夫林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15. 白芍总苷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16. 白芍总苷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 17. ……
帕夫林优势-安全性好
☆不良反应:大便次数增加,腹泻(肠蠕动增加)
☆急性毒性研究 小鼠灌胃TGP>2500mg/kg未见明显中毒症状 ,未测出LD50
☆慢性毒性研究:TGP对各重要脏器无毒性
☆三致(致突变、致畸和致癌)试验均为阴性
帕夫林治疗SLE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TGP辅助西药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0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3个月
◇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 巨噬细胞吞噬: 免疫调理:通过Fc受体、
免疫粘连:通过补体C3b ◇ ADCC ☆此型常见的皮肤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天疱疮 ◇类天疱疮
III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抗体介导(IgG/IgM)
◇Ag存在持续性,且Ag略多于Ab; ◇IC分子量中等,不易被吞噬/经肾小球排出 ◇IC激活补,吸引激活白细胞
帕夫林在免疫相关性疾病 的临床应用探讨
风湿免疫科 王吉波
帕夫林(白芍总苷胶囊 TGP )
帕夫林是我国著名药 理学家徐叔云教授等十 多位科研人员研制成功 的一个中药来源的二类 西药新药。
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 究,魏伟教授对白芍总 苷的研究取得卓越的贡 献,其研究成果已取得 国内国际专家认同。
民族医药
帕夫林作用机理
帕夫林优势-保肝作用
TGP对小鼠药物性肝炎有明显对抗作用 ☆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 ☆形态学上使变性肝细胞得到明显改善 ☆超微结构上
肝细胞线粒体肿胀 内浆网空泡变性 溶酶体脱落也得到明显恢复
临床联合用药降低药物风险---减轻药物性肝损
戴俐明,徐叔云,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9(6):449-453
TGP组:在原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GP 2粒Tid 对照组:在原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慰剂
疗效评价
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DAI积分为0 部分缓解: DAI积分下降>进入试验时基础值的50%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23卷第3期
帕夫林治疗SLE的临床观察-结果
60 51.72
50
40
30 20.69
抑制抗原递呈,阻断淋巴细胞激活和进一步增殖
免疫抑制剂…
细胞 免疫
抗原
TGP
Θ
T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细胞因子
抗原递呈
Th1/Th
APC
淋巴母细胞 2
靶组织
B细胞
浆细胞
免疫抑制剂..
自身抗体
体液 免疫
帕夫林( TGP )作用机理
免疫性疾病多种临床表现归因于致炎因子与抑炎因子的失衡 TGP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常见变应原
细菌、病毒和异种血清
☆此型常见皮肤病
◇血清病样综合症、血清病 ◇某些血管炎 ◇某些荨麻疹
☆变态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or Allergic reaction 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 体内引起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 导致机体生理功能障碍或/和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分型(发病机制): I型、II型、III型和IV型
☆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且可减少激素用量,帮助激素顺利撤减
帕夫林在皮肤科的尝试
风湿免疫性疾病病皮肤病 Nhomakorabea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概念
☆ 1986年Bos提出皮肤免疫系统概念 皮肤是免疫反应效应器官和启动部位
☆ 皮肤内多种免疫细胞 郎汉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