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交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通:人与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的位置变化。

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城市交通: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五种方式。城市交通即是承担城市所需运输任务的各交通方式的统称。主要分为市际交通、市内交通。

3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1)按交通组成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折算及混合等交通量。

2)按单位时间分:小时、日、周、月、年交通量。

3)按交通量变化分:平均交通量、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K值K=30HV/AADA

4高峰小时交通量(PHT):是指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5交通密度:N为指定路段上的车辆数;L为路段长度,K=N/L(辆/公里)

6设计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7车头间距: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记为, 单位为米/辆。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间距叫极限车头间距,是同向行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交通流理论和通行能力计算的重要依据

8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单位为秒/辆,是交通流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指标。

9AADT:年均日交通量

10MADT:月平均日交通量

11D/M/N:定长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的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2M/E K/N:泊松输入、爱尔郎分布的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3M/M/1:单通道排队服务系统

14M/M/N:多通道排队服务系统

15M/D/1:泊松输入、定长服务、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16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17道路通行能力: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

18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交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及交通流理论的基础工作。通过调查与分析,明确交通问题的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在路网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交通变化规律,为建立交通流理论模型、交通预测模型等提供基础资料。

19 交通小区:规划时将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分区,分区是调查的基本单位。

20居民流动强度:(p出)它表示一个居民一年平均出门流动的次数(次/人年)。21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运送旅客数量与平均运距的乘积,

计量单位是(人*公里)。

22路抛制:出租车在市内道路上慢速行驶或在某些人流集散较多的地方停放,车辆随乘客的需要随时停车服务。

23非直线系数:衡量道路便捷程度的指标,是道路起、终点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最好在1.1~1.2之间。

24道路网密度:即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

25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

26分车带:所谓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有设在路中央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车带两大类,前者称中央分车带(简称中央带或中间带),后者称两侧分车带(简称侧分或两侧带)。分车带的功能主要是分隔交通,此外,好作为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用地。分车带通常由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组成。

27平曲线设计: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28超高:指的是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保证汽车能安全、稳定、舒适地通过平曲线,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29缓和曲线:在道路平面线形中,直线与圆曲线或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30拉坡: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通常在纵坡设计之前线将全线各有关控制点标高在图上示出,然后根据道路类别、交通要求及设计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物实际试定设计线。

31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32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3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合理地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把不同行驶方向和车速的车辆分别规定在有明确轨迹线的车道内行使,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减少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碰撞的可能,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34主路优先:当城市主干路与支路相交时,主干路上的来车无需停车,其车流可视为无交叉的连续流,而支路上的来车则必须在交叉口前停车,等待主路上出现可供安全穿越的间隙,再通过。

35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36平面交叉:是指道路在同一平面的交叉,一般分为十字形,X形,T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及畸形交叉等。

37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

37高杆照明:为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不低于20米的灯具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

39交通违章:是指人们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妨碍交通秩序和影响交通安全的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