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闻媒体的性质
新闻采访写作课后习题解析
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第 2 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上编第 1 章绪论第 2 章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第 3 章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第 4 章敏锐感知与判别新闻中编第 5 章采访活动的第一阶段第 6 章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第 7 章采访活动的第三阶段下编第 8 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第 9 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第 10 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第 11 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第 12 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第 13 章其他类新闻的采访上编第 1 章绪论思考题1.什么叫新闻采访?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它是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它主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得新闻事实。
新闻采访可以分为个别采访、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2.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答: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就不叫新闻活动,变成闭门造车了.(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第十章行政监督
2、国家审判机关监督(人民法院监 督)
是适用法律的判断机关,主要是通过行政审 判实现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 审理行政案件。 审理与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有关的刑事 案件。 审理与国家公务员有关的民事案件。 通过司法建议通知书、司法建议书等形式, 向有关机关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
6、新闻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电影、 音像和网络等。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反映 人民呼声; 通过采访、调查、发表评论、跟踪报道、群众 信访受理等途径,采用批评、建议、谴责、曝 光等方法,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改进工作 作风和方法,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确、顺利地 开展。
3.行政“经济人”假设理论
对人性的假设,特别是由对人的缺陷性 的考虑而设立的政治监督或行政监督制 度,古今中外都不乏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
一、 内部监督体系
上下级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下级对 上级的监督; 职能监督:业务监督; 监察监督:检查督促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 遵纪守法、履行职责并对违法实施惩处; 审计监督:财政收支审计监督、以严肃国 家财经纪律、减少公共财政领域的弊端。
第三节 行政监督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1.御史纠察制度:以督百官 2. 言官谏诤制度:以正君主 3. 地方监察制度:以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 统一。
新中国行政监督制度发展历程
1 、 1949 - 1954 年。政务院就设立了人民监察委 员会,负责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履行 职责。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内设立人民监 察委员会。 2 、 1954 - 1959 年,国务院改设监察部,对国务 院各部门、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国营企业等实行 监督。各省市设立了监督厅、局、处。 3、1959-1982年。1959年4月18日,第二届人大 第一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议案决定撤销监察部。 4、1982年至今,行政监督逐渐恢复阶段。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二、坚持真实性原则: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三、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四章新闻事业】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新闻学概论》第10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范
27
2、事实标准 3、道德标准
例1:
课本用黑白的,被公开称为“民工班”家长上 书曝教育歧视民工子弟。
例2:主题:别捞了
副题:都市渔民雨中扫荡,车筐竹筐一起上场
4、政策标准
例:宁陵县石桥乡:不缴特产税让你蹲班房。
5、法律标准
例:虾米为什么这样红 鱼干为什么不招虫
敌百虫喷出“美味”海产品。
例:“被毒死的狗流向长虹路等市场”
20
2、贴近生活
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 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新闻报道的 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 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从现实生 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提炼新鲜题材,展示美 好生活前景,把握社会主流,反映生活现实, 使新闻工作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 导生活,更加富于生活气息。
3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 第二节 坚持正确舆论指导 第三节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第四节 坚持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
4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
一、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坚持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的重要保证 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工作中坚持党
性原则的指示 四、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 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 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 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 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系,主持《新闻周刊》 、《感动中国》、《新闻 1+1》等节目,以其“轻松 、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 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2
党性是阶级斗
争高度发展的伴随 现象和产物。反过 来说,为了进行公 开而广泛的阶级斗 争,必须发展严格 的党性。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
掌握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如官方邸报、民间报纸等。
阐述近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如申报、大公报等。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闻事业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后的新闻事业发展。
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事业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和新闻报道。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新闻媒体类型与功能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的新闻媒体类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理解不同媒体类型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报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如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
阐述电视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如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等。
分析网络新闻媒体的崛起和影响力,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
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和挑战。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不同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新闻报道和媒体素材。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2.4 教学评估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不同新闻媒体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掌握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如真实、公正、客观等。
阐述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如保护sources、避免利益冲突等。
分析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避免偏见、确保信息准确性等。
讨论新闻职业道德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利用案例分析,分析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第10章新闻出版自由
二、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过程
(一) 从观念的提出到制度的确立
新闻出版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 度的发展过程。最早提出新闻出版自由思 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弥 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为了反 对英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出版管制 法》,在英国国会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的演说,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出版 自由”的口号。
争取知情权和获知自由——20世纪爆发的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的斗争发展到这一阶段。1948年,联合国 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 有权通过任何媒介寻求和接受信息。这一 文件的通过,标志着新闻出版自由发展到 获知自由的阶段。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 12月10日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 文献。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新闻出版自由从提出口号到形成制度,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体现着社会上 不同阶级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欧仁·德拉克罗瓦作品 《自由引导人民》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 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实现工人阶级的新闻出版自 由权利奋斗了一生,他们把工人阶级争取新闻 出版自由、言论和结社自由的斗争,看作是争 取“火和水”的斗争,看作是争取自己生存条 件的斗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既肯定早期的 新闻出版自由口号的进步性,又深刻、尖锐地 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欺骗性和 虚伪性。
(二)新闻出版自由内涵的不断丰富
新闻出版自由从观念的提出到制度的确立, 经历了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新闻出版自由权利不断丰富,内涵也从单 一向综合的方向发展。
第十章新闻敏感和新闻线索
洪战辉
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 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研究生。因带着 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2005年, 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 代偶像。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西方又叫新闻眼、新闻 鼻、第六感官。
经典案例
《纽约时报》记者泰勒接受编辑部采 访一名演员的任务,到剧场才发现挂牌 取消了演出,便回家睡觉了。谁知深更 半夜,编辑气冲冲地把他叫醒,告诉他 说:‚其他报纸的头条新闻是这位女演 员自杀,你却空手而回,须知,取消演 出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还有新 闻。‛这位编辑告诉他说:‚记住,以 后你的鼻子不要再堵塞。‛
“谢谢朱总理,我要说的是,你也是我 的偶像。”
第一个问题:“中央政府对遭受金融危 机的香港有何支持措施。 1997年底起,股灾给香港百姓带来巨大 恐慌,香港股市指数曾一夜之间暴跌 2000多点。 朱总理:“如果在特定条件下,万一特 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 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 港的繁荣稳定,保持它的联系汇率制 度!”
二、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敏感,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理解和把握,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
当年的郑少东十分强势。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不 断了解、摸清变化中的情况。
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 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 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 《克林顿公开重申对台湾“三不”原 则》,是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和 成功传播的范例。
9、黄色背景图的那个女士是罗彩霞。有人
冒她的名上大学。颠覆了高考神圣的光环, 也引发腐败无所不能的社会焦虑。 10、那个盗用胡总头像是逯军,他的名言 是“你是替GOV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将两者对立开来,勇敢地说出了心里话。 11、下面的那个模糊不清是淫官邓贵大。 已被烈女邓玉娇刺死。 12、接下来是70码的肇事者胡斌。
新闻理论知识点
新闻理论知识点1.什么叫新闻理论?什么叫新闻学?新闻理论与新闻学是什么关系?新闻理论是关于新闻现象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内在规律的成系统的概念、原理、观点。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探索新闻活动的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关系: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新闻理论(新闻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属性?因为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
新闻舆论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做好新闻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对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观念的产物。
新闻在报道事实时必然会包含对事实的评价,反映报道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政治立场。
新闻把报道者的倾向寓于客观事实的报道之中,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对受众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认识主体(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立场等)及其所受到的约束(国家利益、纪律、法律)认识结果(为谁说话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学习新闻理论有何意义?•认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把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明确新闻媒体的性质功能•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原则•提高新闻队伍的素养修养•确立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4.学习新闻理论的目标何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是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和真实性原则(拓展)5.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6.什么叫新闻起源?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的内容是什么?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观有何意义?新闻起源是新闻活动产生的最初原因和根本原因。
第十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一、新闻自由的含义
• 1、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 the freedom of press • “出版自由”是新闻自由最早的表述方式。 最早提出“出版自由”的是英国政治家、 诗人约翰· 弥尔顿。这个口号出现在1644 年他向国会提交的演说词《论出版自由》 中。约翰•弥尔顿说:言论、写作和发表 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是一 切伟大智慧的乳母。
• (11)禁止和平时期的事前新闻检查。 • (12)虚假广告的责任。 • (13)新闻事业发展中反不正当竞争、 反垄断的规范。 • (14)著作权的保护。 • (15)鼓吹战争和暴力,破坏国家统一 和社会稳定的法律责任。
• 我国与新闻活动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关 的司法解释
二、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 媒介的新闻自由——人民的新闻自由
三、社会控制
• 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制的。 没有绝对的、完全的新闻自由。
• 1、对新闻媒介社会控制的四种正规途径 P172 • 2、新闻法规——新闻法规要处理的核心 问题:保护新闻自由(P172)
• 判例法: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 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 判案的法律依据。 • 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门的立法机构,而 是法官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 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
• 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eres,缩写:RSF,总部设在巴黎, 1979年成立于巴黎,在亚、欧、美、非 的15个国家设有16家办事机构。在“保 护记者人权”的宗旨下,该组织在每年5 月3日的“世界新闻自由日”都要发布一 份“世界新闻自由”年度报告,披露全 球性的迫害记者事件和限制新闻自由的 案例。
第10章 新闻媒体的性质
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确立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意义
给新闻媒体带来的积极变化
形成积极竞争的态势; 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
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出现一些新问题:为争取受众不惜降
低品位,甚至搞有偿新闻等。
第三节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在整个社会 主义时期,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是 商品,这一属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
报纸的行销方式具有特殊性。 报纸赢利的秘密在于它有两次买卖:
发行收入;广告收入。
认识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的意义
考虑读者的需要。 报业间的竞争促进新闻
思考题:
认识新闻事业的共性、特性与个性。 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怎样认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谢谢
与您携手,共同成长
sangfor
Add: 4th Floor, Incubation Center, No.2Qili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P.C.:518052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 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 目喉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宗旨: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
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 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工作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格局:以党报为核心多品种、多层次媒
介并存。
所有制:属国有资产,全民所有。 运行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 566666666666666666 665555555555555555 5555565588888
第十章-----新闻传播与人格权利
➢ 《治安管理处分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旳,处五日下 列拘留或者五百元下列罚款;情节较重旳,处五日以上十日下列 拘留,能够并处五百元下列罚款:……(二)公然欺侮别人或者 捏造事实诽谤别人旳;……(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别人
隐私旳。
(三)行政法规
有关保护人格权旳内容,《出版管理条 例》、《电影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 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均把“欺侮、诽谤别 人旳”内容列为禁载禁播,并要求了相应 旳行政处分方法。其他行政法规也有对侵 害人格权行为行政处分旳要求。《出版管 理条例》还要求了出版单位对侵权内容旳 改正义务和侵权内容旳当事人旳改正权和 答辩权。
1989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就该案作出《有关死亡人旳声誉权 应受法律保护旳函》,针对该案回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吉文贞(艺 名荷花女)死亡后,其声誉权应依法保护,其母陈秀琴亦有权向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
二、新闻侵害声誉权旳构成要件
侮辱
侵害声誉权 旳两种形式
诽谤
暴力欺侮 语言欺侮 文字欺侮
语言诽谤 文字诽谤
(一)宪法
《宪法》第38条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旳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措施对公民进行 欺侮、诽谤和诬告陷害。”另外,《宪法》还要 求公民旳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旳住宅不受侵 犯,公民旳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婚 姻、家庭受法律保护。
(二)基本法律、法律
首先是民法。《民法通则》列有“人身权”专 节,对公民旳姓名权、肖像权、声誉权、荣誉 权、人格尊严和法人旳名称权、声誉权作了要 求,并分别要求“禁止用欺侮、诽谤等方式损 害公民、法人旳声誉”。还要求公民、法人上 述权利受到侵害旳,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 声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能够求补偿损 失。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和考点一、名词解释、填空题(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绪论: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
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
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④对事实的信念。
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第二章: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5.狭义的信息(P44页)(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1、宣传者2、被宣传者3、宣传内容4、宣传场合5、宣传时机6、宣传动机7、宣传方法8.舆论(P55页、P63页补充)舆论的定义: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新闻学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新闻的基本分类理解新闻的价值和功能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分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特写新闻新闻的价值和功能: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社会、文化传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对新闻特征和价值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的定义和特征第二章:新闻报道与新闻写作2.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的规范和要求了解新闻报道的伦理和道德问题2.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方法:采访、编辑、摄影、录音新闻报道的伦理和道德:真实、公正、尊重隐私、避免诽谤2.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和写作实践讨论法:学生讨论新闻报道的伦理和道德问题2.4 教学评估新闻采访和写作作业:学生提交新闻采访和写作作业,评估其报道方法和写作水平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报道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第三章:新闻媒体与新闻业3.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媒体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新闻媒体与政府、社会的关系3.2 教学内容新闻媒体的类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新闻业的发展:新闻业的起源、发展阶段、数字化时代新闻媒体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舆论监督、政策影响、社会责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媒体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新闻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媒体案例,加深对新闻媒体与政府、社会关系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媒体与政府、社会的关系第四章:新闻传播与受众4.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了解受众的基本特点和需求学习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4.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的制作、发布、传播渠道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受众的多样性、信息需求、接受习惯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舆论引导、社会影响、心理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受众的基本特点和需求、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调查法:学生进行新闻受众调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接受习惯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传播与受众的关系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掌握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新闻职业道德的实践和挑战5.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意义:新闻自由、社会责任、公众信任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尊重隐私新闻职业道德的实践和挑战: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媒体暴力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规范、实践和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职业道德案例,加深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职业道德的实践和挑战第六章:新闻采访技巧与艺术6.1 教学目标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掌握新闻采访的艺术和策略理解新闻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的准备:研究背景、确定采访对象、制定采访问题新闻采访的技巧:倾听、提问、观察、记录、沟通新闻采访的艺术:建立信任、挖掘深度、处理敏感问题、避免偏见6.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提高采访技巧讲座法:邀请经验丰富的记者分享采访经验和技巧6.4 教学评估采访作业:学生提交采访作业,评估其采访技巧和艺术运用模拟采访演示: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演示,评估其现场应对能力第七章:新闻编辑与排版7.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学习新闻排版的设计和美观理解新闻编辑和排版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原则: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客观性新闻排版的设计:布局、、图片、图表、字体7.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新闻编辑和排版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新闻排版案例,学习设计理念7.4 教学评估编辑和排版作业:学生提交编辑和排版作业,评估其编辑技巧和设计美感作品展示:学生进行新闻排版作品展示,评估其排版能力和创意表现第八章: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8.1 教学目标学习新闻摄影的基本技巧和原则掌握新闻视觉传播的策略和影响理解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8.2 教学内容新闻摄影的技巧:构图、光线、曝光、瞬间捕捉新闻摄影的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典型性、美学性新闻视觉传播的策略:图片选择、图片编辑、视觉组合、多媒体运用8.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新闻摄影实践,提高摄影技巧讲座法:邀请专业摄影师分享新闻摄影经验和技巧8.4 教学评估摄影作品:学生提交摄影作品,评估其摄影技巧和视觉表现新闻视觉传播项目:学生进行新闻视觉传播项目实践,评估其视觉传播能力和创新思维第九章:新闻评论与批评9.1 教学目标学习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和写作技巧掌握新闻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理解新闻评论和批评在新闻业中的角色和责任9.2 教学内容新闻评论的形式:社论、评论、专栏、读者来信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立场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文笔优美新闻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建设性9.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新闻评论和批评写作实践讨论法:学生进行新闻评论和批评的讨论和交流9.4 教学评估评论和批评作业:学生提交评论和批评作业,评估其写作技巧和观点表达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评论和批评的案例,评估其批评能力和思维深度第十章: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习新闻事业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责任掌握新闻事业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对新闻事业的需求新闻事业的作用和责任:舆论监督、公共信息传递、社会动员、文化传承新闻事业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用和责任、未来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案例,加深对新闻事业的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闻的定义和特征:理解新闻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特征。
《新闻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新闻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新闻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一、名词解释新闻产品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产品的双重出售所有权经营权编辑权接近权新闻产品的商品性维生机制维生功能信息劳动者信息资产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预算管理制经济核算制无形资产二、简答题1.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新闻事业在管理与经营方面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建立、健全维生机制方面有何不同4.新闻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性是什么5.新闻产品商品性的表现有何特点6.报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试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特点9.新闻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什么10.简述信息经济结构及新闻业在其中的定位11.新闻单位的人力资源与固定资产资源有何特点12.新闻单位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实基础是什么13.现代社会的大经济的牲表现在哪些方面14.新闻单位的无形资产有哪些15.国家对新闻业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哪些三、论述题新闻单位在经营经理工作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第二章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一、名词解释新闻单位领导体制总编辑负责制社(台)长负责制社(台)长、总编辑双首长制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职能原则产品原则位置原则二、简答题1.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新闻单位设置组织机构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3.什么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部分化原则4.我国新闻单位现行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有哪些不足5.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是什么7.总编辑负责制与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编辑分工负责制有何联系与区别三、论述题分析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及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第三章新闻采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一、名词解释新闻策划报道组织二、简答题1.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和以版面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的运作方式有何优势与不足2.新闻策划与报道组织工作的要领有何不同3.报道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内容有哪些三.综合运用题根据采编人员奖金额公式,计算记者、编辑工作量的方法第四章报社印刷厂管理一、名词解释企业生产能力报纸印刷成本报纸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位成本可比成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出报成本报纸单位成本二、简答题1.实现冷排胶印技术改造后的报社印刷厂生产过程的根本变革。
《新闻学概论》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2、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务、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3、党报理论: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与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第二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传播和获取新闻的活动。
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第三章:新闻1、新闻:新闻有两种并行不悖的定义: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了新闻的形式是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了新闻的实质是信息。
2、新闻本源:新闻本源指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这一概念最早由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并对这一概念做了唯物主义论述,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的反映。
3、`4、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一般包括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的经过,即5W1H。
5、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突然爆发的战争等。
突发性新闻通常有明确的发生时间6、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学概论知识要点
《新闻学概论》知识要点
一、填空题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提供信息、整合社会、________和提供娱乐。
2、从世界范围看,新闻媒介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____和国营。
3、我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是:既是党和政府的_______,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4、________,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5、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简称________。
6、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___、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
7、受众的权利包括知情权、_____、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8、新媒体主要新闻体裁有短消息、短视频、数据新闻、_______、AR与VR新闻。
9、传媒业经营的三大基本原则:________、编营分离原则和受众中心原则。
10、新闻价值包含时新性、________、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二、名词解释
1、受众
2、新闻五要素
3、沉默的螺旋理论
4、媒体融合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媒体审判
2、我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3、受众定位包括哪些内容?
4、新闻报道有哪些专业要求?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新闻真实性?
请阐述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国开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答案
考核任务形式:案例分析考核内容: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
考核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10章—第14章的内容。
2、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3、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
4、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5、必须使用Word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政策失真一、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现。
但这不等于所有新闻媒体表现出的 阶级性是同等程度;也并不等于任 何新闻都有阶级性。
新闻媒体的社会性
~,指的是面向整个社 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
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
性质和功能。
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 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
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
第一节 新闻媒体的共性、特性、个性
新闻媒体的共性 新闻媒体的特性 新闻媒体的个性
一、新闻媒体的共性
• 新闻传媒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 力层次,也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
次,而处于上层建筑层次。
• 新闻媒体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是精神
武器,不是物质手段,对社会公众只有劝 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认识媒体产品的商品性的意义
考虑读者的需要。 报业间的竞争促进新闻
工作不断改进。 面对价值规律的作用,
必须加强对报纸生产的 经营管理。
新闻媒体的阶级性
~,指媒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和观 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 的利益。
对新闻媒体阶级性的认识
新闻媒体具有阶级性,这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出现一些新问题:为争取受众不惜降
低品位,甚至搞有偿新闻等。
第三节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在整个社会 主义时期,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是 商品,这一属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
报纸的行销方式具有特殊性。 报纸赢利的秘密在于它有两次买卖
:发行收入;广告收入。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3/23/2
022 11:22:57 PM23:22:572022/3/2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3/23/2
谢 谢 大 家 022 11:22 PM3/23/2022 11:22 PM22.3.2322.3.23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3-Mar-2223 March 202222.3.23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2.3.23 22.3.23 23:22:5 723:22: 57Mar ch 23, 2022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2年 3月23 日星期 三下午1 1时22 分57秒2 3:22:57 22.3.23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23:2 2:5723: 22:5723 :223/2 3/2022 11:22:57 P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2.3.23 23:22:5 723:22 Mar-22 23-Mar-22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23:22:5 723:22: 5723:2 2Wednesday, March 23, 2022
第四节 中国新闻传媒业的 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媒体的基本性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 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 目喉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宗旨: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
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 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工作路线:“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格局:以党报为核心多品种、多层次媒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
所有制:私营,公营,国营。 与政府或执政党的关系:独立的新闻媒体,
官方新闻媒体,半官方新闻媒体。 阶级性:无产阶级新闻媒体,资产阶级新
闻媒体。 方针: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媒体内容:严肃的高级媒体,大众化的通
俗媒体
三、新闻媒体的个性
媒体在内容选择、 编排方式、行文风格 上与众不同之处。
• 新闻传播不能直接介入政府的决策 程序,新闻机构不能代替行政部门直 接处理社会问题。新闻媒介在引导舆 论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采用 劝服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受众的态度 ,而不能居高临下,用命令和教训的 口吻对公众说话。
▪ 新闻媒体的共性:真实地、及 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 传播工具。
▪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 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 的传播机构。
第二节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体具有上层建筑属 性和信息产业属性。
双重属性在我国新闻媒
体中的外在表现:事业性质、
企业管理。(政治上恪守党
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确立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意义
给新闻媒体带来的积极变化
形成积极竞争的态势; 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
介并存。
所有制:属国有资产,全民所有。 运行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思考题:
认识新闻事业的共性、特性与个性。 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
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什么时代意义? 怎样认识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怎样认识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2.3. 2322.3. 23Wed nesday, March 23, 2022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2年3 月下午1 1时22 分22.3.2 323:22 March 23, 2022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2年3 月23日 星期三1 1时22 分57秒2 3:22:57 23 March 2022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下午 11时22 分57秒 下午11 时22分 23:22:5 722.3.2 3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Wednesday, March 23, 2022
23-Mar-2222.3.23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2.3.2323:22:5723 March 2022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