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简介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调查报告人文科学系 12汉语言文学(1)班李碧霞 118612012033农家书屋概况: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
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工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把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农家书屋建立之后,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具备条件的书屋,政府将鼓励支持其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
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我所居住的镇上至今已建成数家“农家书屋”,在已建成的“农家书屋”,每个均配有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的图书,并有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和电子音像制品。
“农家书屋”用房大多为各行政村(居)委会所有,个别为私有。
图书等出版物由省财政提供经费补助、县文体部门和新华书店采购配送。
门牌标识等由县文体部门统一制作并送到各书屋。
书柜、阅览桌、凳子等设备配置经费,由乡(镇、街道)斥资、县文体部门拨款补助、村(居)委会也自筹一些解决。
“农家书屋”对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科学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家书屋”中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农家书屋中的书目大都与农民有关其中有必备书目:《农家书屋》必备用书(全40册)、《农家书屋》工程书系(全30册)、《最受农民喜爱的故事家丛书》(第一辑)(全12册)、《感动农民书系》(全10册)、《农民常识书系》(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打工生活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乡村文化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基础常识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闲娱乐篇(全10册)天津科技全册定价、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家饭菜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和谐新农村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专家讲科普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家饮食常识篇(全10册)、新农村新农民书系——体育运动与健身篇(全10册)天津科技全册定价、新农村新农民书系——农村生活家家乐篇(全10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书供农民们阅读。
农家书屋方案
农家书屋方案1. 背景简介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而建设的书屋,旨在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学习、阅读和交流场所。
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居民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2. 建设目标•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满足农村居民的阅读需求•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促进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提升•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培养农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 建设内容3.1 图书选购图书是农家书屋的核心资源,建设之初需要进行精心的图书选购工作。
在选购图书时,需要根据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喜好,选择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的图书,包括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书籍。
此外,还可以考虑配备一些儿童读物,以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3.2 图书分类和布置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图书,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图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文学、历史、科技、社会科学等。
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域,展示一些特色或推荐的图书。
3.3 阅读区域设计农家书屋的阅读区域设计应该注重舒适性和安静性。
可以配置一些舒适的阅读座椅、桌子和灯具,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分隔区域,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比如专门的青少年阅读区域和学习区域。
3.4 多功能活动区域为了丰富农家书屋的功能,可以设置一个多功能活动区域。
该区域可以用于举办读书分享会、讲座、培训课程等活动,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展览区域,定期展示一些艺术品或者当地的文化特色。
4. 组织管理4.1 管理人员农家书屋的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图书借阅、活动组织、场地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书屋的日常运作。
4.2 志愿者招募除了专职人员外,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参与书屋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志愿者可以负责图书整理、读者引导、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书屋的顺利运营贡献力量。
农家书屋书目
农家书屋书目
农家书屋是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广泛建设的一种文化设施,其建设
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
同时也是为了推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家书屋以其便捷的位置、丰富的书目、优良的环境及低廉的价格受到了农民朋友们的热烈
欢迎。
农家书屋一般采取小型建筑,其内部布置简单、通透明亮,营造
出舒适的读书氛围。
书屋内部收藏丰富多样的书籍,涵盖了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并且不断补充新书,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农家书屋还配备了一系列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视、电
脑等,以便读者有更多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
农家书屋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阅读的场所和书籍,更在于推动农
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为农民提供
一个学习交流、认知提高的平台。
在如今社会的大发展的背景下,阅读是一个发展人才培养、提高
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农家书屋的建设可以为基层发挥文化点的
作用,促进文化交流,达到打通城乡文化服务的通道。
农家书屋不仅可以满足农民读书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成为那些困
境家庭的孩子们接触更多的知识的场所,帮助他们树立更广阔的视野,为家庭脱贫奔小康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总之,农家书屋作为一个文化设施,为农民读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的阅读环境,为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农村文化服务的建设,推动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们应该一起支持和发展农家书屋,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多的阅读服务,让更多的人们来共同分享美好的文明生活和文化的魅力。
数字农家书屋简介(修改版)
数字农家书屋及推广方案简介一、农家书屋项目概况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5年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宣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至2012年,共建成农家书屋60.0449万家,覆盖了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
截至2012年底,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8.5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61.68亿元。
全国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
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给其他省份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2012年甘肃省实现了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
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共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惠及全省2000多万农民群众,提前3年完成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建设任务。
二、数字农家书屋项目的必要性甘肃省绝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艰苦、人口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为此,我省以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为切入点,以行政村为重点,《基于无线WIFI覆盖下的甘肃数字农家书屋的创新与实施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读者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响应党和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倡导联村联户”等号召,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针对我国社会大环境中文化传播与数字出版存在的不足,设计出的一整套结合内容与技术优势,针对甘肃省内农村居民、文化传播弱势及偏远地区等的数字农家书屋内容创新与研究的完整解决方案。
为了让数字农家书屋能够“香飘”千家万户。
甘肃数字农家书屋的创新与实施项目可以让村民用户在农家书屋范围内,登录该无线系统,在线查阅和下载丰富的网络书籍资源。
同时在基于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的任意终端设备的支持下,进入由公司自主研发的“读者云图书馆”客户端阅读平台下载海量书籍。
农家书屋详细事迹材料
农家书屋详细事迹材料
《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中国农村地区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图书阅览场所,它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免费阅读、学习、交流的空间,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家书屋的兴起源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政策,由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鼓励下,许多农民和爱书人士自发组织建立了这些书屋。
这些书屋通常建立在农户的闲置屋舍或者村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筑内,有的甚至建立在田间地头。
书屋内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有的是由政府或者教育部门捐赠,有的是由当地爱书人士自发购买和捐赠的。
农家书屋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包括文学、历史、科技、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书籍,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知识的渴望。
除了图书外,有的书屋还设有电视、音响以及互联网,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此外,农家书屋还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书法、绘画、摄影、朗诵、演讲等,为农村群众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交流学习的平台。
农民们通过书屋文化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现如今,中国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中国农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通过这些书屋,农民们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也学会了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改
善村庄的发展。
农家书屋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扶贫济困、农村精神文明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预见,农家书屋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乡村文明的蓬勃发展。
农家书屋简介200字
农家书屋简介200字
农家书屋是指在乡村建立的一种文化教育阵地,它是一个既能丰富农村青少年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学习场所。
农家书屋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书籍,也开展了很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娱乐等方面的活动。
农家书屋的问世改变了乡村的文化面貌,促进了乡村发展。
在农家书屋里,村民们可以阅读到各种类型的图书,了解到新思想、新知识。
此外,农家书屋还面向大众开展各种文艺演出娱乐和学习活动,如小学补习班、青少年科技活动、文艺小组等等。
这些活动促进了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增强了村民文化素质。
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它不仅为农村人民提供了方便,也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农家书屋观摩点解说词
农家书屋观摩点解说词(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农家书屋的概念及意义二、农家书屋的发展历程三、农家书屋的功能与设施四、农家书屋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贡献五、未来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向正文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好!我是人工智能助手,今天将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农家书屋观摩点的相关情况。
一、农家书屋的概念及意义农家书屋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为广大农民提供阅读、学习、娱乐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农家书屋的建立旨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农家书屋的发展历程农家书屋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简易书架发展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
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家书屋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三、农家书屋的功能与设施农家书屋一般设有阅览室、借阅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提供图书阅览、借阅、信息查询、培训讲座等服务。
书屋内藏书丰富,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以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需求。
四、农家书屋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贡献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文明进步。
五、未来农家书屋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农家书屋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农家书屋还将加强与其他文化设施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之,农家书屋观摩点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农家书屋在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希望大家通过参观,对农家书屋有更深入的了解,共同为农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农家书屋情况汇报标准
农家书屋情况汇报标准农家书屋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我是XX村的村民小王,我负责管理我们村的农家书屋,现在我将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农家书屋的情况。
首先,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
农家书屋位于村子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是由村委会投资兴建而成的。
书屋内部装修简洁,设有图书借阅区、阅览区和活动区,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书屋的藏书数量约为3000册,涵盖了文学、历史、农业、经济等各个领域,可以满足村民们的不同阅读需求。
其次,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们农家书屋的日常运营情况。
我们农家书屋每天都会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9点。
除了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外,我们还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会等,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参与。
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周边学校、社区合作,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了阅读文化的传播。
再次,我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农家书屋的阅读情况。
经过统计,我们农家书屋每天平均接待读者约100人次,其中不乏老年人、儿童以及青少年。
村民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同时,我们还鼓励村民们积极参与书屋的管理和活动策划,增强了书屋与村民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最后,我想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农家书屋的未来发展规划。
我们计划进一步扩大书屋的藏书数量,增加各类图书的种类,满足村民们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
同时,我们还计划引进一些电子阅读设备,提升阅读体验,拓展书屋的服务范围。
另外,我们还将加大对村民阅读意识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
以上就是我们农家书屋的情况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们学习知识、放松心情的温馨家园。
谢谢!村民小王敬上。
暑期社会实践农家书屋
导语: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承载着传播知识、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重任。
在这个暑假,我怀着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热爱,走进农家书屋,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暑期社会实践。
一、农家书屋的背景与意义农家书屋,顾名思义,就是建在农民家门口的图书馆。
它是由政府投资、社会捐助和农民自筹资金建设的,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农家书屋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农家书屋,农民可以学习到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法律法规等,提高自身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满足农村文化需求。
农家书屋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学习、休闲、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消除农村“文化沙漠”,提升农民幸福感。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家书屋收藏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农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农家书屋的社会实践1. 实地考察在暑假期间,我来到家乡的农家书屋,实地了解了书屋的运营情况。
书屋位于村庄中心,环境优美,藏书丰富。
书屋分为阅览区、借阅区和活动室,功能齐全。
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2. 开展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协助书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首先,组织农民进行读书分享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
其次,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此外,还举办了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农民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调研农民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农民的文化需求。
我发现,大部分农民渴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法律法规等。
针对这些需求,我协助书屋采购了一批相关书籍,以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
4. 建言献策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农家书屋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图书更新不及时、农民参与度不高、活动形式单一等。
农家书屋观摩点解说词
农家书屋观摩点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农家书屋观摩点。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很荣幸能够为大家介绍我们这个充满书香的地方。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农家书屋的背景和意义。
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朋友对知识的渴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而设立的。
它不仅是一个提供图书借阅的地方,更是一个集知识传播、文化交流、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参观我们的农家书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阅读区,这里摆放着各类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历史传记等类别的书籍,供大家选择阅读。
在阅读区旁边,我们还设立了电子阅览区,提供电脑等设备供大家上网查询资料。
接下来,请大家移步到我们的活动区。
这里是我们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地方,比如读书分享会、农业技术培训、文艺演出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我们还有儿童阅读区,提供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科普等书籍,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提供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1。
某村农家书屋简介
**村农家书屋简介
**村农家书屋于2011年10月建成,农家书屋设在**村委会三楼,面积共15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一间、阅览大厅、书架三个,藏书1200多册,书屋放置农业技术、养殖技术、新农村建设、经济、法律、卫生、文化艺术、少儿等二十多种图书,并配备了桌椅、电视、DVD等设施。
农家书屋实施了《借阅制度》、《文明公约》、《农家书屋借阅登记本》等多项制度,实行专人管理,明确了村委会1名计生专干为书屋管理员,每天开放,办理借阅手续,方便群众阅读。
书屋开放后,成为村民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成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文化知识的阵地场所,极大地丰富了我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科学致富和文化素质,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城北村农家书屋简介
城北村农家书屋简介
城北村农家书屋,建于2010年2月。
由省、市农家书屋工程捐赠书柜6个,村自购1个,共7个书柜。
书屋面积33平方米,藏书2417册、音像制品28张、报刊15种,此外还配备了电脑网络设施,既满足了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又解决了农村居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农家书屋还同邳州市图书馆、邳州新华书店建立了图书更新流转机制,根据读者对图书种类的需求,定期到市图书馆进行统一借阅,及时更新书目,扩充书籍数量,使农家书屋常有新书借,常有新书看。
阅览室80平方米,宽敞明亮、整洁卫生,2排宽大的阅览桌,可同时容纳30余人阅读,室内空调、音响、电视机、饮水机一一俱全,全方位满足村民的阅读需求。
为调动居民读书的积极性,社区依托农家书屋每月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居民读书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居民的致富本领,充实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后,农家书屋将按照“社会化、大众化、正规化、日常化”方向发展,为农民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食粮,构建和
谐社会做出贡献。
农家书屋简介
农家书屋简介第一篇:农家书屋简介乡农家书屋简介乡村农家书屋于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全村社名农村群众。
书屋面积平方米,藏书册,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自建书屋至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10000余元,用于书屋的建设。
书屋现有书柜个,阅览桌椅套,报架个,杂志柜2个,书屋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余张,自费订有《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平凉日报》、《甘肃人口与计生》等报纸杂志。
图书借阅每月开放20天,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阅读210人次。
同时注意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准备工作。
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全天为农民服务。
书屋建成后,由村理事会负责完善和管理,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学文化、学农村实用技术的浓厚氛围,大力倡导新农村新生活。
一.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余册图书和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
二.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
依据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要求所有农家书屋将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联系方式、监督方式在书屋外墙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使农家书屋管理进一步规范科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村组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代表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
对各类图书认真做好登记、分类、编码、陈列等建档工作;聘请了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村民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对其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制订完善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以此便于长久管理。
什字村农家书屋简介
崆峒区香莲乡什字村农家书屋简介香莲乡什字村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北部塬区,为香莲乡政府所在地。
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80户727人,全村耕地面积3806亩,人均耕地5.2亩, 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175元。
2008年底,香莲乡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建成什字村“农家书屋”。
书屋面积30平方米,配有书柜4组,藏书涉及政史、科普、法律、文学等30多种,共计3000余册,报刊、杂志30多种,共计1500余份,电子音像制品100多张,并配备了桌椅、电脑、电视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设备。
农家书屋建成后,在书屋的管理和运行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到了四个好(即:基础好,引导村民树立爱学习的习惯;管理好,配备管理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好,政府和上级新闻文化部门扶持到位;配套好,软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什字村村委会主任刘振彪亲自兼任书屋的管理员,确保了书屋定时开放和村民借阅。
根据农村群众的的作息习惯和农时季节,在农闲时每天开放6小时,在农忙时每天开放4小时,逢寒暑假和双休日时全天开放,方便在校学生借阅图书。
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家书屋,至目前,群众借阅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累计借阅将近1000余人(次)。
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什字村带来了新气象,许多村民通过到书屋借阅各类书籍,学到了新知识和新技术,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产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部分富余劳动力通过书本学到了一定的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信息,外出找到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村民王万明、吴西平经常借阅科技种植方面的书籍,自学倭瓜、果树等种植技术,冯汉宝、张世广、冯锁英经常借阅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了养鸡、养猪技术,冯汉宝饲养的肉鸡从最初的2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3000余只。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所学校。
可以说,什字村农家书屋就是一所用知识滋润心灵、用科技带富农民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好学校。
富溪村农家书屋简介,管理员简介
富溪村农家书屋简介
琴城镇富溪村农家书屋创办于2010年8月,位于老二0六国道旁边富溪村委会二楼,其中有图书室、阅览室各一间,现有各类书籍共一万一千余本,电脑一台。
从农家书屋创办以来,村民借书人数达一千多人次,村民特别喜欢借阅科学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书籍,他们利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帮助村民致富。
原先不少村民以打牌、赌博的坏习惯打发农闲时间。
而现在他们到农家书屋借阅书籍,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生活。
富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简介
富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黄桂华,男,初中毕业,已婚,今年36岁,肢体残疾,残疾证号:36252419781011201743,家住富溪村荷叶洲组76号,本家庭是农村低保户,现家庭人口3人。
本人在1991年6月因交通事故导致腿部高位截肢。
现任富溪村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书屋管理员:黄桂华 2013年7月15日。
许家湖镇农家书屋简介
许家湖镇农家书屋简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广新局的工作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家书屋建设摆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狠抓落实,扎实工作,工程稳步推进,进展顺利。
一、基本情况沂水县许家湖镇辖70个行政村,6.8万口人。
镇自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实施这一民生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目前,先后在全镇18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实现了农家书屋在村居的全覆盖。
配置图书18000余册,书架30余个,书柜20余个,农家书屋藏书量和设施均达到规定标准。
二、建设情况1、领导重视。
自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成立了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任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狠抓落实工作。
,确保了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科学规划。
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书屋“占地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的标准,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和便民原则,结合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做好选址工作。
3、加强监管。
为规范“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我们经常组成检查组对各村“农家书屋”建设点逐一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各村“农家书屋”的选址是否有利于村民阅读,图书的管理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管理员是否能有效服务等内容。
同时重点解决“农家书屋”重建轻管轻服务等问题,以保证这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早见效益、长见效益。
4、以点带面。
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我们把山王河和大沙埂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为建设示范点,示范点的“农家书屋”上级要求标准建设,并选配年轻、文化素质高的管理员,例如大沙埂村的管理员就是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但任。
我们将示范点好的做法在全镇进行推广,并组织其他村居参观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阳县新桥镇三友村委余村农家书屋简介更新日期:2009-9-12 0:00:00新桥镇三友村委余村农家书屋于2008年成立,是我村一个公益性的农家书屋,书屋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4200名农村群众。
书屋面积40平方米,藏书4000册,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自建书屋至现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20000余元,用于书屋的建设。
书屋现有书架5个,阅览台2张,报架2个,杂志柜2个,书屋图书4000册,音像制品200余张,自费订有《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求是》、《今日宾阳》等报纸杂志。
图书借阅每月开放20天,月平均接待内阅、外界阅读460人次。
同时注意做好科技书、工具书、重要文献、地方文献的入藏准备工作。
书屋始终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始终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全天候为农民服务。
为此,三友村党员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
为了确保书籍和音像制品做到管理规范,使借阅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书屋严格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4000余册图书和200余张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整理,实现了严格规范排架。
二是建立健全书屋管理制度。
制订农家书屋借阅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做到“借阅有程序,本本有去处”,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三是实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
为了使书屋规范有序开展,村组选出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村代表专门对书屋管理和维护,坚持按时开门和办理有关借阅手续。
四是收集相关信息,不断完善图书种类。
为了扩大图书种类,拓宽知识领域,更好的满足周边群众的阅读需求,平时书屋将群众反映的需求图书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分类,书屋逐步进行完善。
五是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以解决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培养村民阅读习惯,提高广大村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
渝水区珠珊镇石洲村委上屋村农家书屋简介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石洲村委上屋村位于袁惠渠与袁河交界处,距新余城区3.5公里,全村共有农户220户、人口980多人、土地654亩。
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进城务工和种植水稻、棉花、油菜、蔬菜、柑橘等经济作物,以养猪大户为主的传统养殖业也较发达。
近年来,村民虽然受教育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缺乏各种新型实用技术,无论是从事种养业,还是进城务工,都受到诸多制约,干的是体力活,挣的是辛苦钱。
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可言,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的余暇,只好靠打扑克、搓麻将消磨时间。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解决村民看书难问题,满足村民在解决温饱后对丰富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上屋村干部克服种种困难,自筹资金建设了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并看手筹建属于农民自己的农家书屋。
2007年10月1日,村民像过年一样迎来了上屋村农家书屋的正式开张。
书屋从最初仅有图书576册发展到现在拥有图书3000余册、报纸5种、期刊35种、电子音像制品102种(张)。
短短半年多时间,图书借阅量就达675人次,借阅者占村人口一半以上,平均每人至少借阅过一次图书(现场阅览的除外)。
书屋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上屋村带来了新气象,具体可以概括为“五多五少”,即:村民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围着看打牌的少了,在书屋围着看电视节目和光碟的多了;学打牌的少了,学科学、学技术的多了;打架的少了,打篮球、乒乓球的多了;赌博酗酒的少了,讲文明、讲礼貌的多了。
许多村民通过到书屋借阅农业科技书籍,学会了新的种养殖技术,掌握了基本的防病虫害知识。
刘勇锋、刘炳根等几个养殖大户通过借阅图书学习新技术,转变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增强了疫情防控措施,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养殖收入。
部分富余劳动力通过书本学到了一定的技能,通过报刊杂志及时掌握信息,外出找到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由于成效显著,书屋于2008年2月19日被市新闻出版局正式授牌为“农家书屋”,成为全市首家在自然村挂牌的“农家书屋”,也标志着上屋村农家书屋正式纳入全市“农家书屋”建设体系。
上屋村农家书屋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受到村民普遍欢迎,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基础好——村民有爱学习的传统。
上屋村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村民爱学习的风气历来浓厚。
在没有书屋前,位于宗祠旁的小商店逐渐成为村民借阅、交换、交流学习体会的场地。
但这种自发的、不定期、无组织、无专门场所、图书资料极少的交流学习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无法得到大的发展,也越来越难满足村民追求丰富文化生活和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
正是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上屋村自筹资金建起了最初的农家书屋。
它的建立,不但解决了村民看书难、看报难、看音像制品难的问题,还极大地激发了村民潜在的学习热情。
二是平台好——新建了一个文化活动中心。
书屋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聚集人气,能否以最方便的途径提供服务,场地的选择是关键。
为选择最佳的地点,村干部反复研究并征求村民意见,最后确定将书屋设在正准备新建的宗祠里,并和宗祠统一进行规划。
上屋村新建的宗祠有1700多平方米,也是全村的文化活动中心。
作为宗祠,它是村民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作为文化活动中心,它是村民逢年过节庆祝和召开村民大会的场所,也是村民闲暇之余玩耍和娱乐的聚集地。
选择它作为书屋的场所,不仅能方便村民借阅、阅览各种图书,集中观看光碟,及时获知最新的图书信息,举办各种读书活动,还能逐步革除封建迷信等落后的思想行为,将宗祠打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实现“把神位牌搬出去,将文明风迎进来”的目标。
三是管理好——有一个文化人和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书屋发挥最大作用,书屋管理员的选择和书屋的规范、有序运行十分重要。
通过对村干部、致富能手、文化程度较高等不同类型人员的筛选,村小组最后聘请了文化中心旁经营小商店的残废人刘海刚为村文化站负责人并兼任书屋的管理员。
刘海刚不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为人随和、受村民信任,而且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能做到随叫随到,书屋定时开放和村民借阅图书有了可靠的保证。
刘海刚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制定了书屋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保证了书屋规范、有序运转。
书屋建成后,根据村民的作息习惯,每天开放4小时(中午12∶00—下午2∶00,晚上7∶00—9∶00),接待村民阅览图书和报刊杂志,阅览人次每天达20—30人,同时做到借阅、归还图书随叫随到,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和利用率。
四是保障好——自己筹资和各家扶持到位。
上屋村农家书屋的起步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但要把书屋做大、做长久却面临诸多问题,每年近万元的图书更新、报刊杂志订阅、日常维护费用对于一个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来源的村小组来说无疑是沉重的包袱。
书屋要发展,还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
纳入“农家书屋”建设体系后,每年20%的图书更新率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并且可以定期与其它书屋、图书馆流动换书,有效解决了书屋图书品种少、更换周期长的问题。
还可以与其它书屋联合举办读书活动,增强村民的读书兴趣,提高村民的读书效果。
省、市新闻出版局经常将社会各界捐赠的书籍送到我村,扩大我们农家书屋的规模。
正是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家书屋才真正打造成了传播文明、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才能在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上大有作为。
五是配套好——软硬件设施基本齐全。
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仅仅依靠农家书屋还不够,还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农村文化体系。
上屋村以农家书屋为核心,安装了一套无线自动广播系统,添置了电视机、DVD等视听设备,每天定时播放科教片或影视片,准时收听、收看新闻联播、江西新闻和新余新闻,既普及了科技知识,拓宽了村民视野,又增加了村民对时事和外界信息的了解;修建了篮球场,购买了乒乓球桌,开辟了拥有单、双杆等简易体育设施的运动场地,促进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送电影进村活动每年都有10场次以上,逢年过节,还邀请市歌舞团和农民剧团来村里演出。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所学校。
可以说,上屋村农家书屋就是一所用知识滋润心灵、用科技带富农民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好学校。
我村农家书屋正式挂牌于2009年2月。
现设图书管理员一名。
根据工作安排,现已完成了各类图书登记和编号工作。
我村农家书屋现有书柜五个,藏书2105册,90%的图书来于农家书屋图书配送中心,其余书籍来于民政和科协等部门的赠送。
各类图书主要有农业科技、文学作品、法律政治、科教文卫、综合知识、音像资料和杂志七大类。
其中农业科技类图书较多,有常见农作物种植技术,常见禽畜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文学类书籍主要有中国古典作品、历史演义小说、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著名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等。
法律政治图书主要有各类法律法规原文、三农与法、党的知识、农村工作解读等。
科教文卫图书主要有小学生、中学生作文写作类书籍,青少年励志图书,传统民俗文化,体育运动,科技博览和医药卫生类图书。
综合知识书籍中主要有农村各类综合知识,各类实用修理技术等等。
音像资料主要有我国经典电影珍藏和农业实用科技。
杂志主要有文学杂志、青少年杂志、农业杂志等等.现在图书室已正式对外开放,根据农村借阅条件的现实情况,凭有效身份证或户口本即可借阅图书,每次限借一本,每借出一本书缴纳押金20~30元,图书归还时还给借阅者,图书一旦丢失,押金则转为图书赔偿款。
此外,在借书时,还要记录下借阅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在借阅期满时催还。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图书的流失。
为了更好的帮助借书人借到一本合适的图书,图书管理员根据读者的需求会帮助其选择图书。
汤口镇芳村位于205国道旁,2400余人,面积24平方公里,全年集体纯收入5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009年我村投资4万元建立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其中中央补助资金1万元,省级补助资金7千元,区级补助资金3千元,书屋面积20平方米,并有书架、书柜、桌椅、报架等基础设施。
图书在1500余册以上,藏书有政治、历史、科普、法律、文学、教育、医学等,报纸期刊1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100多张,还配备了电视机、DVD、电脑、音响等设备。
芳村“农家书屋”还实施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须知》等多项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并明确了书屋管理员,并参加区文体局组织的培训2次。
每周全天实行开放,并办理了借阅手续,方便群众阅读。
还免费为阅读者提供茶水。
每日到书屋阅读的群众在10多人次以上,半年来累计在书屋阅读人数达15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