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合集下载
汉语词汇史_
![汉语词汇史_](https://img.taocdn.com/s3/m/584262e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9.png)
卣、酉、斗、升”等。
乐器名称有“鼓、磬、庸、龠”等。
7、等级管制名称
商代是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
阶级,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名称有“王、君、
尹、后、公、侯、伯、子、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属于奴隶阶级的名称有“臣、宰、众、
仆、奴、妾、婢、臧、奚”等
8、有关祭祀迷信的名称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除每事必卜外,
每年还要举行多种祭祀。所祀对象有先
家畜名称有“鸡、雏、犬、豕、豚、羊、
马、牛、牢”等
5、武器、生产工具名称
武器:兵、戈、弓、弜(bì)、弦、矢、
箙、医、干、殳、刀、斧、戉
生产工具:斤、耒、耜、臿、柄
农田:田、畴、畺
6、有关物质生活方面的名称
包括服饰、饮食、宫室、器用几个方
面。
服饰是和纺织技术分不开的,我国先
民大约7000年前开始掌握纺织技术,商
词较少,虚词更少;兼类现象较多。
(一)名词
已确定的甲骨文中,有名词约800个。
名词的意义包括天象、地理、时间、方位、
动植物名称、物质生活、武器和生产工具、
管制等级、祭祀迷信、人体、亲属称谓等
方面。
1、有关天象、地理的名称
有“日、月、星、火、云、雷、雨、霝、
霋、雪、霾、(雾)、虹、蜺、凤、晕、
晦、啟”等
①树木名称有:木、林、森、竹、柳、
栗、桑、枚
②农作物名称有:禾、麦、来、黍、秫、
稻、穆、粟
4、动物名称
甲骨刻辞里动物名称很多,兽类有“虎、
兕、象、狼、鹿、麀、麛、麋、(麟)、廌、
彘、猴、兔、狐、狈”等。
虫类名称有“虫(huǐ)、它(蛇)、䖵(kūn)、
乐器名称有“鼓、磬、庸、龠”等。
7、等级管制名称
商代是奴隶社会,有奴隶主和奴隶两大
阶级,属于奴隶主阶级的名称有“王、君、
尹、后、公、侯、伯、子、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属于奴隶阶级的名称有“臣、宰、众、
仆、奴、妾、婢、臧、奚”等
8、有关祭祀迷信的名称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除每事必卜外,
每年还要举行多种祭祀。所祀对象有先
家畜名称有“鸡、雏、犬、豕、豚、羊、
马、牛、牢”等
5、武器、生产工具名称
武器:兵、戈、弓、弜(bì)、弦、矢、
箙、医、干、殳、刀、斧、戉
生产工具:斤、耒、耜、臿、柄
农田:田、畴、畺
6、有关物质生活方面的名称
包括服饰、饮食、宫室、器用几个方
面。
服饰是和纺织技术分不开的,我国先
民大约7000年前开始掌握纺织技术,商
词较少,虚词更少;兼类现象较多。
(一)名词
已确定的甲骨文中,有名词约800个。
名词的意义包括天象、地理、时间、方位、
动植物名称、物质生活、武器和生产工具、
管制等级、祭祀迷信、人体、亲属称谓等
方面。
1、有关天象、地理的名称
有“日、月、星、火、云、雷、雨、霝、
霋、雪、霾、(雾)、虹、蜺、凤、晕、
晦、啟”等
①树木名称有:木、林、森、竹、柳、
栗、桑、枚
②农作物名称有:禾、麦、来、黍、秫、
稻、穆、粟
4、动物名称
甲骨刻辞里动物名称很多,兽类有“虎、
兕、象、狼、鹿、麀、麛、麋、(麟)、廌、
彘、猴、兔、狐、狈”等。
虫类名称有“虫(huǐ)、它(蛇)、䖵(kūn)、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0bc8de3169a4517623a34f.png)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 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 义:春天和秋天。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
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 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汉语词汇的演变
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 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 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 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 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
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
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 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汉语词汇的演变
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 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 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 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 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
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
词汇发展及规范课程(PPT 59张)
![词汇发展及规范课程(PPT 59张)](https://img.taocdn.com/s3/m/99da47e94028915f814dc209.png)
3.要注意字音字形。 罄竹难书—磐竹难书 礼尚往来—礼上往来 滥竽充数—滥芋充数 一暴pù十寒 刚愎bì 自用 怙恶不悛quān 乳臭xiù未干 人心叵pǒ测 舐shì 犊之情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二)外来词的规范 恰当地运用外来词,能起
到一些积极作用,或有助于准
确地表达事物,或有助于语言 表达的生动性。
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 损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 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 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 “布拉吉”,用“水泥”不用“士敏 土”,用“小提琴”不用“梵哑铃”, 用“联合收割机”不用“康拜因”, 等等。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 ! (陶铸《松树的风 格》)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选用了几个文言词,每个分句四 个音节,节奏匀称和谐,内容丰富, 语言简洁、凝炼。
二、词汇的规范化
(一)方言词的规范 绝大多数方言词并未被吸收到 普通话里来,但为了表达的需要, 我们有时也要使用它们。
方言词如果不是非用不可,最好 还是不用,因为用了不好懂。例如: 梳、刷、镜、文件架,全港最平。 (《深圳特区报》1984.9.28) 这里的“平”,是广州方言词, 意即“便宜”。这是一则商业广告, 并没有使用方言“平”的表达需要, 消费者听了反而感到莫名其妙。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9d7254964bcf84b8d57b18.png)
三、固定结构的增加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包括成语,惯用语, 谚语,歇后语以及专门用语,它们的发展不象普通词那么“动 荡”,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多。
一,成语的发展
(一)上古汉语成语的发展
商代的卜辞我们没有看到四字格的成语,到了春秋战国以及汉 朝成语逐渐多起来。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上简缩而来的。 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但是简缩要注意意义的搭配。
新词产生的途径
7、通过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而产生的新词 A、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词的事件
新词产生的途径
a、从西域借词(主要在中古) 如:骆驼、猩猩、琥珀、琉璃、苜蓿、葡萄、石榴、胭脂、八哥、
三
(三)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凤姐道:“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
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 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红楼梦》16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一、内容上的发展 有关人的成语就有几百个: 1.描写人的外貌神态的: 豹头环眼 齿白唇红 呆头呆脑 方面大耳 骨瘦如柴 虎背熊腰 花容月貌 尖嘴猴腮 器宇轩昂 蛇眉鼠目 神头鬼面 童颜鹤发 獐头鼠目
三
2、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汉代凝固成为成语,广泛流传。 鳏寡孤独,狐死首丘,似是而非,富国强兵,发号施令,善始善
终。 3、汉代才出现的成语: 鸡鸣狗盗,使羊将狼。
三
从形式上看,上古成语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古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但也有不限于四字的。如: 鹿死不择音,无置锥之地 第二,成语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博闻强记 绝长补短,绝长续短,绝长继短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精品文档
![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806ecfb58fb770bf68a5522.png)
中国汉字的发 展历程
2021/4/25
1
一 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 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 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 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 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 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 文字。
2021/4/25
8
2021/4/25
9
三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 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 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 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 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 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 重大的意义 。
2021/4/25
3
甲骨文对照汉语表
2021/4/25
4
2021/4/25
5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 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 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 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
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 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2021/4/25
14
2021/4/25
15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 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 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 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2021/4/25
16
2021/4/25
17
七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 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 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 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 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 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2021/4/25
1
一 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 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 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 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 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 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 文字。
2021/4/25
8
2021/4/25
9
三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 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 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 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 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 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 重大的意义 。
2021/4/25
3
甲骨文对照汉语表
2021/4/25
4
2021/4/25
5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 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 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 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 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
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 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2021/4/25
14
2021/4/25
15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 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 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 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2021/4/25
16
2021/4/25
17
七 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 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 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 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 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 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汉字发展史.ppt(共10张PPT)
![汉字发展史.ppt(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043c06910ef12d2bf9e77a.png)
第九页,共10页。
第十页,共10页。
第四页,共10页。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 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 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篆书是 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广义来说,甲骨文和金 文都属于大篆。在周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后,不同的国家发展出 了不同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各种大篆。在统一六国后,秦 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 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虽然小篆已经有近2000年的 ,但它仍然 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 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 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 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第三页,共10页。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 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 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 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 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 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 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 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 事件。如著名的毛公 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甲骨文 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 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 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 的 最珍贵的资料。
第十页,共10页。
第四页,共10页。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 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 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篆书是 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广义来说,甲骨文和金 文都属于大篆。在周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后,不同的国家发展出 了不同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各种大篆。在统一六国后,秦 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 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虽然小篆已经有近2000年的 ,但它仍然 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 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 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 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第三页,共10页。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 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 器的代名词。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 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 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 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 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 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 事件。如著名的毛公 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甲骨文 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 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 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 的 最珍贵的资料。
汉语的演变ppt
![汉语的演变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cdc3eb2cc58bd63186bdd6.png)
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桥梁
阅读古书的
古今 义异
亡去不义 再拜
持剑盾步走
三岔口
三、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 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 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保先教育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红色旅游、
白领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 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 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关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洋洋 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
姗姗 姗姗来迟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联绵词
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 不能分开解释的词。 参差(cēncī) 倜傥(tìtǎng)
也泛指各种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夫虞卿蹑屩担簦。
《史记·虞卿传》
屣 履
金陵遇太守,倒屣欣逢迎。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
泛指各种鞋,lǚ。
孺子下取履。
《史记·留侯世家》
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 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桥梁
阅读古书的
古今 义异
亡去不义 再拜
持剑盾步走
三岔口
三、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 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 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保先教育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红色旅游、
白领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 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 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关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洋洋 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
姗姗 姗姗来迟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联绵词
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 不能分开解释的词。 参差(cēncī) 倜傥(tìtǎng)
也泛指各种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夫虞卿蹑屩担簦。
《史记·虞卿传》
屣 履
金陵遇太守,倒屣欣逢迎。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
泛指各种鞋,lǚ。
孺子下取履。
《史记·留侯世家》
四、词语的替换变化
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 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 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3546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e.png)
• 港
• 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 l iáo 巧老,港洞坑
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
相通也。”
• 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
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
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旳河湾或海湾。宋杨
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
前渔艇晨收网。”
• 蹭蹬,失道,走错路。
• 狼抗,狂妄自大。
• 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
• 落漠,马虎,粗疏。
非双声叠韵
• 钴䥈 、钴鉧,熨斗。
• 狼狈,处境窘迫艰难。
• 丘八,兵。析形字
• 支吾、支梧,应付,对付。
• 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
专门旳讨论,这里从略。
2.2.2重言词
上古汉语重言词
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
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
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 悠闲 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
须。”
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
昏沉。”
重言名词动词
• 《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弟兄皆呼父为兄兄,
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
• 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
“《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觉得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觉得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
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
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
• 《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
• 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 l iáo 巧老,港洞坑
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
相通也。”
• 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
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
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旳河湾或海湾。宋杨
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
前渔艇晨收网。”
• 蹭蹬,失道,走错路。
• 狼抗,狂妄自大。
• 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
• 落漠,马虎,粗疏。
非双声叠韵
• 钴䥈 、钴鉧,熨斗。
• 狼狈,处境窘迫艰难。
• 丘八,兵。析形字
• 支吾、支梧,应付,对付。
• 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
专门旳讨论,这里从略。
2.2.2重言词
上古汉语重言词
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
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
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 悠闲 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
须。”
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
昏沉。”
重言名词动词
• 《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弟兄皆呼父为兄兄,
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
• 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
“《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
子为犹’,吾觉得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
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觉得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
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
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
• 《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
词的发展简史ppt课件
![词的发展简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2ea8d5fab069dc5022016a.png)
-
22
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 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苏轼 “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 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 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 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 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2019 18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 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 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 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周邦彦以高度形式格律
化被称为“集大成”的词人,他的词精于词法,在词的写 作技巧上有所提高,开了长调咏物的风气。周邦彦精于音 律,在词律方面起了规范作用,使词的语言风格趋向典雅、 含蓄,受到文坛词人的推崇。
2019 10
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寻
2019 17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 在艺术成就方面,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 神,突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 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在 词的创作手法上,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 作词,又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 辛词代表了文人词的最高成就。词是慷慨、豪 迈,抒写抑郁不平之气。有时也存在用典过多, 不免使人晦涩难懂的缺点。和他唱和的作家有 陈亮、韩元吉、刘过等,就是与他的风格迥异 的姜夔也写过仿效稼轩体的词。
汉语史讲稿II汉语发展史的分期.ppt
![汉语史讲稿II汉语发展史的分期.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6080cade80d4d8d15a4ffd.png)
2.中古期 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2世纪左右,即 六朝、唐、宋时期。其中六朝为中古前期,在这 一时期里,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北方,中原士族迁 居江左,引起汉语和北方民族语言的融合以及汉 语方言的变化。唐代是中古中期,宋代是中古后 期。这两个时期,经济、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 水平,促进了以中原语言为基础的汉族共同语的 广泛传播和发展。但到了南宋,汉语又开始酝酿
王力先生原则上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 史分期的标准。因为“文体的转变不等于全民语 言的转变。”“必须从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去定 出语言历史分期。”就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 面看,“应该以语法作为主要的根据。”“语法 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 质。而语法结构比基本词汇变化得更慢。如果语 法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就可以证明语言的质 变了。语音和语法有密切关系,语音的演变也可 以作为分期的标准。”我们主要参照王先生的观 点,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
1.上古期 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3世纪,即商、 周、秦、汉时期。其中商是上古前期,周秦是上古 中期,两汉是上古后期。这一时期的汉语有以下几 个重要的特点:
(1)语音上,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前期和中 期没有庄组声母;阴、阳、入三类韵母配合整齐; 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又各按音高和音长分为两类, 没有去声。
(2)词汇上,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 词。
(3)语法上,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 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面;被动句通常用 “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 志。
其中前、中、后期又各有特点。前期以甲骨卜辞 为代表,词汇数量不大,复音词不多,语法比较 单纯,虚词也少;语音系统还不十分清楚。中期 《诗经》等韵文材料丰富,上古韵部系统得以建 立;词汇数量大大增加,并有20%左右的复音词; 产生了一个完整的虚词系统。后期齿头音精组声 母逐渐分化为精、庄两组声母;复音词数量增加; 系词“是”开始出现。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三编 第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
![汉语史纲要第2版PPT第三编 第一章 构词法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9cbdc591a37f111f0855b8d.png)
• 从上古到中古,汉语词汇发展总的趋势是复音化,单音构词法逐渐衰落。 • 第一,转化构词不再是能产的构词方式。中古时期,仍有少量通过转化构词法构成的新
词。 • 第二,音变构词也趋于停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基本不再使用。 (2)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其破读音渐渐废弃不用。 (3)中古以后通过音变构词创造的新词数量很少。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构词法的发展
第一章
汇报人姓名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构词
法
一、转化构词
• 转化构词是指在不改变读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来构成新词。 • 在滋生词 与原始词分化以后,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往往会为其中一个词造一个新字。 • 通常所说的 “古 今字”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 下面按是否改变词性分别举例。
展
一、近代附加构词法的发展
• 近代以后,附加构词法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原有词缀的用法有所发展;
• (1)后缀 “儿”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儿”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可以出现在量 词、动词和形容词后。
• (2)后缀 “子”和 “头”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子”和 “头”的使用范围也 扩大了, 可以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三、重叠构词
(二)部分重叠构词
部分重叠构词是指通过重复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联绵词。部 分重叠构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三种。 (3)双声兼叠韵: 蔽芾、绵蛮、辗转、间关、缱绻、燕婉、睍睆、契阔 (均为形容词)
四、附加构词 附加构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派生词。上古 汉语中派生词的数量不多,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
【思考题】
词。 • 第二,音变构词也趋于停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基本不再使用。 (2)一些上古通过音变构词构成的词,中古以后其破读音渐渐废弃不用。 (3)中古以后通过音变构词创造的新词数量很少。
第三编 汉语词汇史
构词法的发展
第一章
汇报人姓名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构词
法
一、转化构词
• 转化构词是指在不改变读音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来构成新词。 • 在滋生词 与原始词分化以后,为了将二者区别开来往往会为其中一个词造一个新字。 • 通常所说的 “古 今字”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 下面按是否改变词性分别举例。
展
一、近代附加构词法的发展
• 近代以后,附加构词法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原有词缀的用法有所发展;
• (1)后缀 “儿”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儿”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可以出现在量 词、动词和形容词后。
• (2)后缀 “子”和 “头”的发展。近代以后,后缀 “子”和 “头”的使用范围也 扩大了, 可以用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三、重叠构词
(二)部分重叠构词
部分重叠构词是指通过重复一个音节的声母或韵母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联绵词。部 分重叠构词可以分为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三种。 (3)双声兼叠韵: 蔽芾、绵蛮、辗转、间关、缱绻、燕婉、睍睆、契阔 (均为形容词)
四、附加构词 附加构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新词,构成的新词即派生词。上古 汉语中派生词的数量不多,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
【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词产生的途径
宋 苏洵 《几策· 审势》:“故威与惠者,所 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 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 一二。” 还有的新词,是直接在原有固定词组的基础 上简缩而来的。 如:海协会 \三产\外企\博导 但是简缩要注意意义的搭配。
新词产生的途径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描写人的惊慌心情的: 面部表情:大惊失色 目瞪口呆 面面相觑 举止行动:仓皇失措 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 心胆俱裂 心惊胆战 毛骨悚然 骨软筋酥 惶惶不安 大惊小怪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二、结构上的发展 1、用两个数词做基础构成的成语,是近代 汉语成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2、用某一个或两个一样的词做基础,构成 多个意义不同的联合式成语,是近代汉语发 展的一个普遍方式. 不X不X
三
2、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到汉代凝固成为 成语,广泛流传。 鳏寡孤独,狐死首丘,似是而非,富国强兵, 发号施令,善始善终。 3、汉代才出现的成语: 鸡鸣狗盗,使羊将狼。
三
从形式上看,上古成语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古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但也有不限于四 字的。如: 鹿死不择音,无置锥之地 第二,成语结构一般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博闻强识 , 博闻强志,博闻强记 绝长补短,绝长续短,绝长继短
二
谚语: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特定意义内容的 现成的句子.表达了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 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反映他们对自然规律,社会 现实的科学的真理性的认识,所以谚语事实上是社 会全体成员千百年来智慧的浓缩,被称为生活的 ”大百科全书”. 强扭的瓜不甜;狗眼看人低,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 秋雨一场寒;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挂羊头卖狗 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颜如玉;旁观者清;宰相肚里能撑船;巧妇难为无米 炊
李文蔚《燕青博鱼》一折:“哥,您兄弟 不是歹人。” 《红楼梦》五十七回:“他们这里人多嘴 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
新词产生的途径
蘑菇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满语借词 阿马、阿哥、格格 贝勒、额娘、福晋
萨其马
新词产生的途径
d 、来自西方的借词
(1)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第一类是参照本国同类事物,并在同类事物 的名称前加上“番”、“西”、“洋”。
三
(二)中古成语的发展 一、来自上古典籍 《诗经》明哲保身,一日三秋《易经》自强不息 《尚书》克勤克俭,生灵涂炭。先秦诸子:后生可畏,以人 废言,青出于蓝。《战国策》亡羊补牢,《史记》明目 张胆。《汉书》人面兽心。“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 发左衽,人面兽心” 二、来自中古作品和人民口语 老当益壮,别有天地,虎踞龙盘 三、来自佛家作品 不二法门 ,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叶落归根,一尘不染,回光返照
第三类是半音译的词。 冰激淋,高尔夫球,汉堡包,肯德鸡,比萨 饼,萨克斯管,爱克斯光,道林纸。
冰激淋
高尔夫球
汉堡包
肯德鸡
比萨饼
萨克斯管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四类是全意译的词。 轮船、火车、铁路、公司、银行、民主、独 裁、赤道、冷带、热带、圣诞节、复活节。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汉语从日语中引进了大批的意译词。 如:革命、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文明、 劳动、环境、机会、机械、科学历史、政 党、政策、观念、概念、目的、原则、主 义、现实、情报、干部、同志等。
2.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三 条 件 缺 一 不 可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返回本章目录
新词产生途径
2、新事物的出现促成新 词的产生
新词产生的途径
3、概念增加了名称 思考:既然概念早已存在,有的已经有了 新的名称,为什么还会出现新词呢?
新词产生的途径
4、概念换了名称 A、有些词是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替 换的。 B、有些名称的换用是因为对概念的认识更 加准确,规范。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二类是纯音译的词。 英吉利,法兰西,欧罗巴,葛朗玛,德律风, 赛因斯,德谟克拉西 的确凉,可口可乐,可可,咖啡,苏打, 马达,模特,逻辑,幽默,浪漫,沙发, 鸦片,海洛因。 爱死不难读(Esperanto)
可口可乐
可可
咖啡
马达
模特
浪漫
沙发
鸦片
海洛因
新词产生的途径
7、通过吸收外来词和方言词而产生的新词 A、外来词的吸收 汉语史上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词的 事件
新词产生的途径
a、从西域借词(主要在中古) 如:骆驼、猩猩、琥珀、琉璃、苜蓿、葡萄、 石榴、胭脂、八哥、玻璃、菠菜、茉莉、 西瓜
丝绸之路
八哥
新词产生的途径
菠菜
新词产生的途径
茉莉
共 同 始 祖 : 词 根
意 义 : 两 两 相 关
【同 源 词】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 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
返回本章目录
同源词-2
1.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韵母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新词产生的途径
c、 蒙古语、满语对汉语词汇的渗惠《幽闺记》三折:“被他拿住,铁里 温都哈剌。” 关汉卿《哭存孝》中李存信曰:“米罕整 斤吞,抹邻不会骑。”
新词产生的途径
歹: 关汉卿《窦娥冤》三折:“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新词产生的途径
B、方言词的吸收 一些方言词通过较大范围的推广后进入汉 语共同语——普通话。 如:老公 埋汰 尴尬 搞 瓷实 大虫 当间儿 地瓜 晓得 掂量 抖搂 大大咧咧 死气白赖
地瓜
大虫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方言群体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决定它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力。 北京方言词汇 盖帽 跌份儿、腕儿 粤方言词汇 的士 作秀 派对 克力架 按揭 爆棚 大排挡 炒鱿鱼 发烧友 搞笑 写真 得主 镭射
三
一类来自人民的口语。 唇亡齿寒 ,多钱善贾,狼子野心,利令智昏,莫众而迷, 畏首畏尾,以管窥天,众口烁金等,古代典籍在引用它 们时都标明“谚”,“鄙谚”,“古人有言”,表明它 们来自古人民的口语。 一类来自书面作品,这类成语数量更多。 分为三种情况: 1、先秦已经作为成语流传,汉以后更广泛应用。 冠盖相望,暴虎冯河,廉而不刿,华而不实,小心翼翼, 以卵投石,战战兢兢,巧言令色,匹夫之勇,兢兢业业 等
二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 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 后一部分. 过时的挂历 哈吧狗落水 狐狸吵架 机关枪打飞机 乌鸦落在猪身上 坐飞机搽粉
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语的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 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就 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目前运用成语泛滥成灾
广告词 默默无蚊的奉献 随寓而安 衣衣不舍 骑逢对手 好色之涂 制冷鲜锋 咳不容缓
广告中的成语
“凯奇通信,一网打尽”。(凯奇通信设 备广告)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 的选择”。 “触‘幕’惊‘新’”。(大洋字幕机广 告) “鲜”为人知(味精广告) 一“键”钟情(某网吧广告语) 爱不“湿”手(某洗衣机广告语)
4.描写人言谈谈吐的: 插科打诨 出口伤人 唇枪舌剑 大呼小叫 喋喋不休 款款而谈 伶牙俐齿 贪嘴贱舌 信口开河 5.表扬人的优点的 聪明伶俐 大公无私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品学兼优 铁面无私 心直口快 足智多谋
近代汉语成语的发展
6.斥责人的恶行的 卑鄙无耻 狗仗人势 过河拆桥 好吃懒做 狼心狗肺 蛇蝎心肠 贪赃枉法
三、专门用语
是指被固定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 的词组。 古代:尚书 御史 枢密院 宣抚使 可汗 道台 现代:南京晓庄学院 新街口百货商场 南 京大学 简缩
四、习用套语
指社会上人们习惯使用的现成话。 过去:久闻大名 久仰久仰 有失远迎 恕不 奉陪 不敢当 现代:你好 对不起 请进 哪里哪里 可不是 别提了 说实在的
克力架
炒鱿鱼
新词产生的途径
北方味的词汇: 侃,盖,孬种,猫腻,酷哥,傻帽,撒丫子,开涮, 乱营,老蔫儿,瞎掰 吴味的方言词: 瘪三,白相,交关,发嗲,明朝,十三点, 做生活,赤佬 粤味的方言词: 生猛,炒鱿鱼,冲凉,爆棚,发利市,拍托,打的, 靓仔,酒水,港纸,恤衫
酷哥
二、新词素的产生
新词素产生的途径: (一)单纯词产生的同时,产生了相应的 新词素。 (二)新的合成词产生的同时,产生新的 词素。 (三)合成词素的产生
三、固定结构的增加
汉语中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一般 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以及专 门用语,它们的发展不象普通词那么“动 荡”,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多。 一,成语的发展 (一)上古汉语成语的发展 商代的卜辞我们没有看到四字格的成语, 到了春秋战国以及汉朝成语逐渐多起来。 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b、借自佛教的汉语词 汇 (1)有关佛教的音译词 比丘、比丘尼、 刹那、阿弥陀、袈裟、 涅槃、舍利、夜叉
比丘
新词产生途径
袈裟
新词产生途径
舍利
新词产生途径
夜叉
新词产生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2)有关佛教的意译词 慈悲,导师、地狱、烦恼、方便、合 掌、苦海、世界、习气 (3)旧词新义
成语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 日上。我现在正在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 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 沾自喜。你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 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 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