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教师学生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即使孩子入学后仍有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教育者如果能够架起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协同合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主动沟通,争取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承担起与学生家长联系,合作的组织者与主持者的责任,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地、经常地与家长联系,而不是仅仅在需要时才去找学生家长,寻求他们的合作与支持。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和谐的,而不是那种传统的权威的“师道尊严”,孩子与家长同样如此。
一些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忽视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
据调查,家长在学生回家后,交谈最多的往往是“今天学了什么?”“学会了吗?”“考了多少分?”却很少与孩子谈心、交流。
周末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广场、绿地、郊外或离家比较近的景区游玩,这样既增进了与孩子的感情,又在游玩中锻炼了观察方法,积累了写作素材。
有的家长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感到家长难以亲近,甚至产生畏惧感。
教师应通过开家长会,在主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首先让家长明确孩子也是“人”,其次才是他们的孩子,双方应是平等的,应充分尊重理解孩子,并配合教师共同树立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信心。
当然,一些学生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骄蛮、经不起挫折,教师要让学生学习自己父母身上值得自己自豪的品质,同时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终究是要脱离家庭的“暖窠”而独自去面对生活的一切,因此家长对待孩子要“爱中有严”而不能事事越疱代疽,百依百顺。
2.与家长沟通必须目的明确,准备充分
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不能出于偶尔的动机,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向学生家长通报一个可喜、可怕的消息,而应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成长中的成绩和不足,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中对教育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要事先准备好需向家长介绍的学生在校的全面表现,诸如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参加活动的情况,跟谁交朋友对什么感兴趣等,教师还要事先考虑好与学生家长联系的具体目的,确定需要请家长做的工作,只有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使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谈话有内容,有说服力,才能富有成效。
二、尊重家长的情感
学生家长在涉及到他们的子女时,总是非常敏感的。
人之常情就是如此,做父母的都十分钟爱自己的孩子,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好学向上,都愿意听到孩子又进步了的消息,都会为孩子的欢乐而欣慰,因孩子的痛苦而忧伤。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种父爱、母爱之心是人皆有之。
多少家长为了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而奔波,甚至付出颇高的代价。
有的学校开家长会把学生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写到黑板上,有的把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写到黑板上,还有的老师对家长有一些过激的言语,如“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些做法都极大的刺伤了家长的自尊和情感,甚至激怒了家长,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当然教师要向学生家长通报真实情况,且要从促进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看到孩子闪光的一面,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让家长对其孩子能全面了解。
总之,尊重学生家长的情感,要贯穿于教师的全部教育工作中,贯穿在与学生家长联系与合作的全部过程中。
三、教师要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神圣、崇高、纯洁的,然而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不良习气也在侵袭这方净土。
据《齐鲁晚报》登载:“某教师在教师节竟收到学生及家长送的礼物价值4000多元。
”过节为老师送礼物,大摆“谢师宴”,似乎成了一些学生家长顺理成章的事。
确实有个别老师的行为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称谓,为“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抹上了阴影。
据报载,有的教师竟以家长送礼的多
少来对待学生,实无师德可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洁身自爱,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不能因小利而失大节,应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以树立“教师”这一称谓在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在21世纪新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已作为一种产业,其竞争也日益突显。
教师与家长只要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也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使教师、学校的竞争日益增强,同时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