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课件.doc

合集下载

新版GMP认证检查内容

新版GMP认证检查内容

2010版GMP认证检查要点总结一、质量保证体系情况检查要点1:质量体系概念是否建立质量体系概念: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有组织、有计划全部活动。

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GMP、之间关系。

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部门及其个人质量目标检查要点2:质量保证系统是否有效运行(质量保证系统运作流程)检查要点3:组织机构图及相关职责文件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查看岗位职责及相关培训检查要点4: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风险管理启动、风险评估方法(一切验证都需先做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验证深度及范围)二、机构和人员检查要点1: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图来源于文件,不能只下个红头文。

一切都要有文件支持)检查要点2:质量部是否独立设置、是否参和所有质量活动及审核GMP文件检查要点3:关键人员职责是否清晰完整,招聘时也要有文件支持。

如:资历、经验、技能等方面都要有文件作出规定。

检查要点4:企业负责人和实际负责人关系,是否有授权。

检查要点5:培训管理部门职责、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相关记录、培训考核、培训跟踪等。

每个企业都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情况,人员可以有培训不到位现象出现但是有关培训一整套文件不能有问题。

检查要点6:卫生。

人员更衣程序、健康体检、参观人员管理、工衣工服工鞋是否有编号、服装清洁应有记录(先风险评估后作出规定)三、厂房和设施检查要点2: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布局图检查要点3:厂房设施清洁维护规程检查要点5:温度湿度控制情况(库房温度湿度需要验证)检查要点6:防虫、防鼠硬件措施及管理文件、记录检查要点7:人员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情况,(控制无关人员随便出入)检查要点8:物流路线(从库房到车间,特别注意在运输过程中管理措施)四、生产区检查要点1:生产工艺流程图、洁净区送风、回风、排风布局图(根据药品生产过程风险评估来确定净化级别以及温度湿度压差等要求)检查要点2:环境检测报告检查要点3:产尘操作间、原辅料称量室设计、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检查要点4:储存功能间是否能够满足物料在车间暂存和流转。

培养基适用性验证ppt课件

培养基适用性验证ppt课件

b.适用性检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 草芽孢杆菌各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 入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3个平皿,混匀, 凝固,置30~35℃培养48h,计数;取白色念珠菌、黑曲 霉各50-100cfu,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即倾注玫瑰红 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3个平皿,混匀,凝 固,置23~28℃培养72h,计数。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 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5)黑曲霉菌液的制备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于改良马丁培养基上, 30℃、 150\min培养2天
4.2 适用性检查 4.2.1 试验步骤 a.菌液制备:按稀释度10-5,10-6,10-7等依次类推稀释
菌悬液,接种培养后取50~100cfu计数。接种金黄色葡 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 养琼脂培养基上;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株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 丁培养基上25~28℃,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 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 悬液,备用。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 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9%无 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 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能通过滤菌丝的无菌巴氏 吸管)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 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菌液制备后在室温2h 内使用,在2~8℃可再24h内使用。
结果判定:若被检培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不小于对照培 养基上得菌落平均数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 基上得菌落一致,判改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文件编号:VMP-VV-501-00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验证立项申请表验证方案审批表1.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培养基适合于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2.验证目的及范围为了确认所采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3.验证风险评估对于本次验证的执行进行了如下的风险分析:4.验证前准备4.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4.2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4.3仪器与器具: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

5.验证内容5.1测试环境条件要求所有检查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A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隔离系统内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5.2计数培养基5.2.1验证用菌种及培养基:5.2.1.1来源:食品药品检验所5.2.1.2菌落计数用菌种注:编号由菌种首字母-传代代数-配制日期组成。

5.2.2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取市售的脱水培养基,分别按照规定方法进行配制后灌装于洁净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加塞灭菌,在实验前加温熔化备用。

5.2.3菌液制备5.2.3.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新版GMP验证方案

新版GMP验证方案

新版GMP验证方案一、引言纯化水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原料、清洗和溶解剂,直接或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纯化水的质量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和验证,以确保符合GMP的标准要求。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纯化水验证方案,以确保生产得到高质量的纯化水。

二、验证目标1.确认纯化水系统建筑、设备和管道符合设计规范,并满足药品生产的要求;2.验证纯化水系统的工艺流程、操作程序和控制参数能够提供符合GMP标准的纯化水;3.确定纯化水系统的操作和监测方法是否合理和有效;4.通过验证,确定纯化水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三、验证方法1.设备和设施验证设备和设施验证主要包括纯化水系统的建筑、设备和管道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满足药品生产的要求。

验证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验证纯化水系统的建筑结构是否满足GMP标准,并检查有无对纯化水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验证设备和仪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法规要求,如材质、密封、过滤和监测系统等;-检查系统管道是否正确连接,是否存在泄漏和松动等问题;-对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和验证,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2.工艺流程验证工艺流程验证是验证纯化水系统的操作程序和控制参数能够提供符合GMP标准的纯化水。

验证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确定纯化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并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规范;-验证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流量、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确认,确保其理解和执行操作规范;-进行一次或多次典型生产周期的验证实验,以评估纯化水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3.操作和监测方法验证操作和监测方法验证旨在确保纯化水系统的操作和监测方法合理、有效,并能够准确评估纯化水的质量。

验证步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建立纯化水系统的操作和监测方法,并确保其合理和有效;-对操作和监测方法进行验证实验,包括对纯化水样品进行采样、检测和分析;-确认操作和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建立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方法的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操作和评估纯化水的质量。

GMP培训教材之验证管理(ppt77张)

GMP培训教材之验证管理(ppt77张)

三、验证的方式
⑤政府法规要求:

计量器具的强制性检定-法规要求的;
无菌操作的培养基灌装试验-药监部门对药品 生产企业的要求。
四、前验证的步骤
1.预确认(设计确认):指对设计的厂房、待 购的设备的技术适用性进行审查,对供应商 进行选定。 如:新厂房在设计后、施工前企业自行或 组织专家对图纸进行审查,叫做设计确认。 设备选型也是预确认的一种。
这一规范首次将验证以文件的形式载入 GMP史册,是GMP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二、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产品中也普 遍存在的一些基本事实 1.任何检验方法都具有局限性


抽样方法的局限性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二、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2.设备或系统设计、建造会有缺陷
3.生产过程会出现偏差
二、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厂房、空气净化系统、水系统、工艺等都存在
问题。
上述问题全都可以归结为:过程失控
二、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因此1976年6月1日,美国发布了“大容
量注射剂GMP规范(草案),旨在“通过
验证确立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标准,通过对
已经验证的状态的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程, 确保质量。”
二、验证的定义和目的
3. 运行确认:又称试机或试车,是指对经过安 装确认的设备、系统进行运行试验,以证明 设备或系统的各项参数能达到设定要求。
四、前验证的步骤
运行确认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 草拟出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操作规程、清 洁规程、维护保养规程,并培训员工。 ② 完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
四、前验证的步骤
功能测试:按照设备的说明书,检查每一 单一功能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如紧急制动键、 内部锁定键是否有效等。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方案编制:审核:批准:1.验证目的:本次验证的目的是确认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灵敏度要求。

2.参照标准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I A无菌检查法和XI 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验证项目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5.前提条件确认5.1所有本次验证实施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都已经过计量并且在计量有效期内。

5. 2所有参与本次验证的公司人员均进行相关培训6.接受标准6.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査: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6.2.液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桧查: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生长情况、指示剂反应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6.3.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査: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6.4.固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6.5.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6.6.无菌性检查:应不得有菌生长。

6・7・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不小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 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7. 验证实施7.1 •试验用仪器和物料所用培养皿、移液管、工器具均应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灭菌;生物安全柜、灭菌器、霉菌培 养箱、生化培养箱、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等。

72验证用培养基及试剂适用性检查:70%,且74测试菌悬液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0〜35 ° C培养18〜24小时。

分别取上述新鲜培养物用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l的菌悬液。

接种生抱梭菌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C培养18〜24小时。

上述新鲜培养物用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lml含菌数lO^lOOcfu的菌悬液。

《GMP培训》PPT课件

《GMP培训》PPT课件

章节上的主要变化:
1、将原《规范》第十章"质量管理"放到新《规范》 第二章,强化质量管理,增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 具体要求;
2、删除了原《规范》中第六章 "卫生",并将卫生 章节的内容拆分到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 备章节之中,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3、新《规范》第六章"物料与产品",增加了对产 品的要求;
新版
第一百四十二条 当影响产品质 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 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 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 工艺、检验方法及其它因素发生 变更时,应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 时,还应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的批准.
第八章 文件管理
第一节 原则 第二节 质量标准 第三节 工艺规程 第四节 批生产记录 第五节 批包装记录 第六节 操作规程和记录
新版GMP参照体系的选择
欧盟 与我国类似
美国FDA
WHO 仿效欧盟
日本
新版GMP修订进展情况
2006.9
2011.02
正式
征求
征求
正式
启动
意见
意见
颁布
三、新版GMP与98版之间的主要变化
1、新版GMP与98版章节设置的对比 2、新版GMP的主要特点 3、新版GMP的主要变化
1、新版GMP与98版新章规节范的〔对14比章,313条〕
2、强化了计量校验的管理 ---校准的概念提出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
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 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失效、失准的计量仪表的控制 第九十四条 不得使用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
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 器.

新版GMP之确认与验证PPT培训课件

新版GMP之确认与验证PPT培训课件
形式载入GMP
验证概念迅速被各国法规所接受,并扩展到各个剂型,同时提出了对于
计算机系统等新技术的验证要求
2011年1月25日 FDA 颁布新的工艺验证指南,贯彻产品生命周期的工
艺验证,从产品研发到商业化生产
欧盟附录15, WHO GMP 中国2010版GMP
中国GMP确认与验证附录
要时选择“最差条件”,
性能确认—确认设备符合预期的性能 使用生产物料、适当的替代品或者模拟产品来进行试验/测试;应当评估测
试过程中所需的取样频率。
确认与其他体系之间关系
工艺验证
生命周期内保持验证状态
工艺验证应当包括首次验证、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变更后的验证、必要的
再验证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持续工艺确认,以确保工艺始终处于验证 状态。不再提回顾性验证。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结论与签名
第三方提供的确认验证必须得到企业的审核、批准,确认方案、数据或
验证报告,偏差调查
确认
通常发生在FAT/SAT之后 包括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 清晰的用户需求标准至关重要 更加清晰描述设计、安装、运行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需要连贯性
新版GMP之确认 与验证
目录
验证的发展 中国GMP附录
产品生命周期和验证与确认 验证主计划 验证文件 确认 工艺验证 运输确认 清洁验证 再确认和再验证
工艺验证解读
验证的发展
1965年-1975年 美国市场大容量注射液市场召回超过600起,54人死亡 败血症案例引起FDA特别工作组调查 1976年6月1日 FDA 大容量注射剂GMP规程草案, 首次将验证以文件
验证主计划

精选新版gmp验证管理与设备验证

精选新版gmp验证管理与设备验证

验证方法的适用性选择
选择的原则-法规的符合性-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产品的质量特性-控制的准确性-质量风险-验证的成本
验证方法的选择(一知名企业要求)
验证的类型
验证的策略
产品转移
现有产品
变更(轻微)
变更(重要)
预验证
最佳
最佳
不适用
过于严厉的最佳选择
最佳
同步验证
推荐
适用
在一定条件可接受
如果变更很小,且不影响关键素性,
质量系统
开发
验证的准备
资源配置(软件、硬件、物料)正确的计划、方案有机协调过程的严格实施偏差调查补充计划或方案
验证项目的检查重点
验证管理规程是否完善?如是否有计划、有组织、定周期、定程序;验证组织工作是否规范,如是否按验证对象建立验证小组,制定验证方案,写出验证报告,收齐验证原始记录。验证方案是否科学,验证方案中是否目的明确,方法科学可行,技术指标和验证周期预先设定,实施步骤具体详尽
文件依据 验证主计划/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工艺过程持续稳定的高度保证 进行各项参数的反复测试符合预定规格/质量属性 验证主计划/验证方案中设定的可接受标准 设计规格/操作参数/产品标准规格
验证的步骤
验证主计划验证方案验证过程的实施验证报告验证工作的批准(质量保证部门批准)
GAMP 4 的‘V’ – 模式
验证方法的适用性选择
前验证定义: 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系指在新工艺、新产品、新处方、新设备在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设定要求的验证。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主要原辅料变更,灭菌设备及关键生产工序(如灭菌、无菌灌封等)变更必须采用前验证。
验证方法的适用性选择
同步验证定义: 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进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作为文件的依据,以此证明该工艺达到预期的要求。特殊监控条件下的试生产。对所验证的对象已有相当的经验及把握的情况下采用。采用同步验证应具备的条件:有经过验证的检验方法,其灵敏度、选择性等较好;生产及监控条件比较成熟,取样计划完善;对所验证的产品或工艺已有相当的经验及把握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案文件VMP-VV-501-00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验证立项申请表1.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培养基适合于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特性制订检验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法进展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假设符合,按验证的法和条件进展微生物限度检查;假设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法和检验条件,再进展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2.验证目的及围为了确认所采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法的完整性。

3.验证风险评估对于本次验证的执行进展了如下的风险分析:4.验证前准备4.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展培训。

培训人员记录见1。

4.2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4.3仪器与器具: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

5.验证容5.1测试环境条件要求所有检查在环境干净度C级下的局部A级干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隔离系统进展,其全过程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5.2计数培养基5.2.1验证用菌种及培养基:5.2.1.1来源:食品药品检验所5.2.1.2菌落计数用菌种注:编号由菌种首字母-传代代数-配制日期组成。

5.2.2培养基及其制备法:取市售的脱水培养基,分别按照规定法进展配制后灌装于干净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加塞灭菌,在实验前加温熔化备用。

5.2.3菌液制备5.2.3.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报告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报告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报告文件编号:VMP-VV-501REP-00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1.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培养基适合于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2.验证目的及范围为了确认所采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3.验证风险评估对于本次验证的执行进行了如下的风险分析:4.验证前准备4.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4.2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无菌移液管。

5.验证内容5.1测试环境条件要求所有检查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A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隔离系统内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5.2计数培养基5.2.1验证用菌种及培养基:5.2.1.1来源:食品药品检验所5.2.1.2菌落计数用菌种注:编号由菌种首字母-传代代数-配制日期组成。

5.2.2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取市售的脱水培养基,分别按照规定方法进行配制后灌装于洁净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加塞灭菌,在实验前加温熔化备用。

5.2.3菌液制备5.2.3.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5.2.3.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24~48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编号: AB/06-31-B培养基适用性验证方案计数培养基****药厂有限公司1. 验证目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本次验证的目的是确认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适合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

2. 参照标准: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I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3. 验证项目: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验证小组人员及职责:4.1验证小组人员:4.2验证人员职责及要求4.3验证中各部门的职责,负责全公司验证工作的管理。

,提供验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对验证过程中的各项检验工作负责。

5. 合格标准:被检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不小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6. 试验材料:6.1. 被验证产品: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6.2. 仪器设备:SYQ-DSX-280B型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SW-CJ-2A双人净化工作台XSW-CJ-1A单人净化操作台HZMJ型霉菌培养箱(23~28℃)JC303-4电热恒温培养箱(30~35℃)6.2.7 101-2A电热鼓风干燥箱6.4. 验证用菌株:(第代)7. 菌液制备7.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

取经30~35℃培养18~24小时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新鲜培养物1ml加入到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6~10-7约为50~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7.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4~48小时。

取经23~28℃培养24~48小时的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液体培养物1ml加入到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倍稀释至10-5约为50~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

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导言: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广泛应用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准则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要求。

其中,培养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菌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因此,对于新版的GMP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和验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新版GMP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验证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确保新版GMP培养基在菌种的培养中具有适用性,并满足GMP准则中对培养基的要求,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二、检查和验证内容1.培养基的配方和成分检查通过检查新版GMP培养基的配方和成分,确认其是否与GMP准则中的要求相符。

包括但不限于:(1)培养基主要成分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2)培养基配方中的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3)培养基中可能存在的致病菌、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质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

2.培养基的物理和化学指标检查通过检查新版GMP培养基的物理和化学指标,确认其是否符合GMP准则中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1)培养基的pH值和渗透压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2)培养基的可溶性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3)培养基的凝胶化能力、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4)培养基的透明度和色泽是否符合GMP准则的规定。

3.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通过对新版GMP培养基进行无菌性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GMP准则中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1)对培养基进行菌检,确认是否存在任何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2)对培养基进行代菌试验,确认培养基对于不同种类的菌株是否具有适用性。

4.培养基的性能验证通过对新版GMP培养基进行性能验证,确认其在菌种的培养中的表现是否符合预期。

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验证试验确认培养基的培养时间、生长速度和最终菌落数量是否符合预期;(2)通过对不同种类的菌株进行培养,并对培养基的表现进行评估,确认其在不同菌株的培养中的适用性。

新版GMP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同名35课件PPT108页

新版GMP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同名35课件PPT108页
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
审核的系统过程。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25
第26页,共108页。
生产中的质量风险管理应用

验证

使用最接近极端的情况来确定核实、确认和验证工作的范围和程度(如
分析方法、过程、设备和清洁方法)
确定后续工作程度(如取样、监控和再验证)

内容
27日上午 – 肖志坚



新版GMP特点概述
风险管理
无菌附录
27日下午 – 华蕾

GMP认证检查(包括自检)

变更控制

微生物室管理
28日 – 季铁军
固体制剂

偏差

年度质量回顾
1
第2页,共108页。
新版GMP特点概述
肖志坚
2
第3页,共108页。
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
注重与注册法规的衔接
•□是
□否 是否定期的因素影响了工艺?例如工具磨损
•□是
□否 是否在此时对工艺涉及到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
•□是
□否 工艺输入是否有变更?
•□是
□否 是否人员疲劳影响工艺?

呈现有效信息、清晰的格式

可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列表
30
第31页,共108页。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严重程度
可预知性
各种原辅料
微生物状况
3
5
1
3X5X1=151
5
1
1X5X1=5
低风险
•低风险:
(1~8), 中等风险 (8~36) ,高风险 (36~125).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培养基适用性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培养基适应性检查的标准操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査。

3责任3.1本规程由质量保证中心主任指定人员起草。

3.2与本文件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与审阅,企业质量负责人批准本文件。

3.3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本规程。

4内容4.1依据4.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2试验用菌株及培养基4.3试验用仪器设备4.3.1恒温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3~28℃)、蒸汽压力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振荡器、电冰箱、天平4.3.2锥形瓶、培养皿(9cm)、量筒、试管及塞、吸管(1ml分度,10ml分度)4.3.3接种环、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火柴、记号笔、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白瓷盘。

4.4操作步骤4.4.1菌液的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h。

取30~35℃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新鲜培养物1ml,用%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24~48h。

取于23~28℃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1ml,用%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5~7天,加入3~%(ml/ml)聚山梨酸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ml/ml)聚山梨酸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VMP-VV-501-00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验证立项申请表
验证方案审批表
1.概述
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培养基适合于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根据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2.验证目的及范围
为了确认所采用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和控制菌检查的培养基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规定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及检验方法的完整性。

3.验证风险评估
对于本次验证的执行进行了如下的风险分析:
4.验证前准备
4.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4.2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4.3仪器与器具: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无菌培养皿、
无菌移液管。

5.验证内容
5.1测试环境条件要求
所有检查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A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隔离系统内进行,其全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5.2计数培养基
5.2.1验证用菌种及培养基:
5.2.1.1来源:食品药品检验所
5.2.1.2菌落计数用菌种
注:编号由菌种首字母-传代代数-配制日期组成。

5.2.2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取市售的脱水培养基,分别按照规定方法进行配制后灌装于洁净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加塞灭菌,在实验前加温熔化备用。

5.2.3菌液制备
5.2.3.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5.2.3.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中,23~28℃培养24~48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6~10-7,使菌数约为50~100cfu/ml,做活菌计数备用。

5.2.3.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的用3~5ml 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吸出孢子悬液(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能过滤丝的无菌毛细吸管)至无菌试管中,取1ml 加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备用。

5.2.4验证方法:
5.2.4.1试验组: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刻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30~35℃培养48小时,计数、观察菌落情况;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1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刻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23~28℃培养72小时,计数、观察菌落情况。

测定结果见附件2。

5.2.4.2对照组: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各1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刻倾注营养琼脂对照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30~35℃培养48小时,计数、观察菌落情况;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1ml,分别注入无菌平皿中,立刻倾注玫瑰红钠琼脂对照培养基,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混匀,凝固,置23~28℃培养72小时,计数、观察菌落情况。

测定结果见附件2。

5.2.4.3菌回收率计算:
试验组的菌回收率(%)=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 对照组平均菌落数)×100%
5.2.5判定标准:菌回收率均应不低于7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

5.2.6结论:对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5.3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3.1验证用菌种:
5.3.1.1来源:食品药品检验所
5.3.1.2验证用菌种
5.3.1.3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取市售的脱水培养基,分别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配制后灌装于洁净的三角烧瓶中,然后加塞灭菌。

在实验前加温熔化备用。

5.3.2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至10ml,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使细菌数约为500~1000cfu/ml。

5.3.3验证方法:
5.3.3.1促生长能力培养基:取大肠埃希菌各0.1ml,分别涂布于胆盐乳糖培养基、MUG培养基和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及其对照培养基上,在30~35℃培养18小时,观察菌落情况。

测定结果见附件3。

5.3.3.2抑制能力培养基: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各0.2ml,分别涂布于胆盐乳糖培养基和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及其对照培养基上,在30~35℃培养18小时,观察菌落情况。

测定结果见附件3。

5.3.3.3指示能力培养基:取大肠埃希菌各0.2ml,分别涂布于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及其对照培养基上,在30~35℃培养18小时,观察菌落情况。

测定结果见附件3。

5.3.4判定标准:
5.3.4.1促生长能力培养基:试验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5.3.4.2抑制能力培养基:试验菌均不得生长。

5.3.4.3指示能力培养基:试验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一致。

5.3.5结论:对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6.变更和偏差处理:
验证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和变更,应立即通知验小组对偏差和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所有偏差和变更得到有效处理后,验证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偏差处理单和变更单经过批准后其原件必须附在验证报告中。

见附件4。

7.验证结果评定及结论:
质量部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确认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情况。

见附件5。

8.拟定再验证周期:
验证小组根据验证情况,拟定再验证周期,报验证领导小组审批。

9.会审及批准
会审:
批准:
附件1
附件2
营养琼脂计数培养基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
偏差处理与变更记录
附件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