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最新集群加入时间:2011-11-27 19:03:02 admin 点击:8911

汽车产业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典型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扬州汽车产业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扬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至2003年底,全市汽车工业企业有150余家,其中整车产品生产企业12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40家。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7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占50%以上。形成了以客车、专用车为龙头,客车底盘、柴油机、汽车塑料燃油箱、活塞环等特色零部件的汽车及零部件工业。

(一)汽车整车

在客车和专用车制造方面初步形成了特色优势。列入国家整车生产企业目录的企业2家(亚星、上汽仪征公司),改装企业10家,国家公告内产品目录总数达600余个。

1、客车。种类齐全,大中轻型、高中普档都有,从汽油车到柴油车、从4米到12米、从单层到双层、从城间客车到城市公交车俱全,形成了年产2.5万辆的生产能力,其中亚星集团2万辆、江都宏运0.5万辆。在2003年国内中型客车行业销售量排行榜中,亚星排名第五。

2、专用车。目前已形成年产万余辆的生产能力,其中:中集通华0.5万辆,盛达(江扬特种)0.2万辆,银宝0.2万辆,女神0.1万辆。半挂车品种规模较多,从10—40吨级中轻型到100吨级的重型;专用车有罐式、厢式等;特种车有清扫车、垃圾清运车、清障车等系列化产品。通华重型半挂车市

场占有率在30%以上,引进技术开发的罐式车产销量国内领先;盛达公司生产的各型特种车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占有率列国内前3名。

3、轿车。由上汽仪征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的多用途轿车(赛宝)于2002年7月下线,填补了我市无轿车产品的空白。现形成年产2万辆生产能力,“十五”末建成5万辆生产能力。

(二)汽车零部件

主要产品有柴油发动机、活塞环、汽车塑料燃油箱、散热器、气缸套、汽车空调、座椅、粉末冶金汽车结构件、汽车蓄电池、车灯、变速箱、汽车前后桥、汽车电机、内装饰件、汽车模具等。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形成了特色较为明显的产业链,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扬州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四缸轻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产量超过7万台;扬州亚普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轿车燃油箱基地,去年塑料油箱产量达86万只,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汽车散热器和气缸套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活塞环生产基地,跻身世界十强,连续十多年产销量全国第一。此外,汽车空调、蓄电池、车灯、内装饰件等均有一定优势。扬州7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可在30公里半径内配套。

(三)产业分布

全市汽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区、仪征、江都三地。市区主要有亚星、通华等生产大中型客车、半挂车的企业和生产塑料油箱、水箱、缸套等同行中的“小巨人”零部件企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仪征市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51家、汽车销售企业2家、物流企业2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2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15家,配件生产企业19家。2003年仪征的汽车行业实现工业产值10.94亿元。目前该市以汽车工业园为载体,汽车工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江都市汽车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整车生产能力、零部件加工能力明显提高,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目前该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多家。2003年江都的汽车行业实现产值20亿元,行业经济总量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3%。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但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一此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1、亚星客车的市场占有率由以前的全国第一(约30%)下降到2003年的全国第四,而且正在

继续下滑。扬柴目前虽然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迷局面,但是若不及早抓住时机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配套,在未来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大背景下,前景堪忧。

2、缺乏轿车、轿车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等大体量的龙头项目。汽车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核心龙头企业,难以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3、零部件企业存在小、低、散状况。全市销售过亿元的零部件企业仅有6家。缺乏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换代不快,缺乏竞争力。

4、汽车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不少企业对综合素提高重视不够,仅有少数零部件企业通过QS—9000质量体系认证,投资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需要在今后发展中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二、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一)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基本态势

汽车产业的发展已有百年,全球汽车产业形成了目前的“6+3”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公司和本田、标致—雪铁龙、宝马等3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厂家,这9家企业年产销量占全球总产销量有92%。

国内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3+6”的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领跑(2003年三大集团市场占有率达48%),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六个制造企业紧跟的局面。目前,我国汽车生产“群雄割据”、汽车市场“群雄纷争”的局面已经形成,国内21个省市区内有32个轿车生产基地,呈现了明显的发散化倾向,竞争更趋激烈。

(二)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工业化中期的到来,汽车等重化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汽车产业将迎来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增长期,今后20年汽车产业链将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群。

目前中国每1000人中汽车拥有量为5.2,亚洲的平均数量是286,而该德国却是540。至2008年中国将增至10.8,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的预测,中国汽车需求量在2008年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5年轿车需求量将超过货车,2010年轿车保有量超过货车,2013年的轿车销量可达到600万辆以上,是2003年的3倍,那时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时代”正向人们走来。

(三)汽车产业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自2002年以来,国内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一场新的汽车投资风起云涌,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跨国公司纷纷增加投资力度,加快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以大众、通用和丰田为代表投入了巨额外资,合资领域覆盖了从轿车到轻、重、微、客的几乎全部产品。至2003年中外合资企业投入汽车产业的汽车已超过300亿美元。二是民资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入汽车制造业,家电业纷纷涉足汽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0家民营企业进军汽车整车生产,范围涉及轿车、皮卡、商务车和客车。三是各地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大力扶持本地汽车业。除甘肃、宁夏、西藏少数省区外,全国27个省市区均有规模不等的汽车工业,其中23个省市区生产轿车。江苏各地抓住机遇,发展汽车产业,新、扩建的汽车项目不断,据了解有以下较大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