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论语选读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题型解说】此类题主要考查文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读懂语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连续三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包括相关词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
答题时都需要立足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特别提醒】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题型解说】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所提供材料的核心内容,弄清其观点态度。
第二步: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题目讨论的共同话题。
第三步:通过对材料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比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如解答【真题感知】第二题时,就应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提炼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观点的分析和陈述。
【特别提醒】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拓展延伸】高考中《〈论语〉选读》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2.材料结合型,即把几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
解题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的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信息。
3.提炼观点型,即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炼文中的中心意思或内容要点。
4.联系实际简析型。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论语》选读(二)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论语》选读(二) 《论语》选读(二)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便应学习;学习还有余力,便应从政。
”)(《论语●子张》)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论语●雍也》)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年人安养,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论语●公治长》)4、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论语●颜渊》)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论语●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论语●子路》)7、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论语●子路》)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因为,财富分配均匀了,也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团结和睦,就不显得人少势弱;社会安定了,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背诵梳理汇总
《<论语>选读》课文知识点梳理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1.“德”与“礼”“德”与“礼”是孔子治国为政的主要主张。
“德”是对个人的要求,以“仁”为核心。
对统治者而言,应该执行“仁政”,对百姓不过分压迫剥削,这客观上对百姓有利。
“礼”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个人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2.民生与教化孔子的天道观是唯物的,崇尚自然的。
他不会高唱仁爱的赞歌而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他先强调“足食”,然后才是“教之”。
当然,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都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
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正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二轮·语文
参考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 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以仁为自己的责 任,不也是重大的责任吗?以生命的结束作为责任的结束,实现 仁的道路不也是漫长而遥远的吗?” 子路有一次向孔夫子求教说:“君子也有忧愁烦闷的时 候吗?”夫子回答道:“没有。君子修身养性,他在未证圣贤教 诲的时候(求学的过程中),便专志于求道,时常会有悟处,乐 在这其中的意境;而当亲身体证到圣贤教诲之后,又乐于所得 到的道德学问,并能在生活中善巧地运用,随意自在。因此,他 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却不 这样,在没有得到的时候,一直担忧得不到;得到了之后,又唯 恐失去,提心吊胆。(对于一切总是患得患失,)因此一生都生 活在担忧恐惧之中,没有一天的自在快乐。”
解析:首先要结合材料谈谈什么是“君子无忧”,再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为什 么君子应该无忧。材料指出君子之修行未得时,乐其意;得之,乐其治,整个过 程君子始终“乐”,可见无忧。再结合第一则材料,作为一个君子有抱负、有 理想,不是无忧而是“以仁为己任”,可见“无忧”的含义深刻。 答案:①孔子认为,君子要修养德行,在修行的过程中因矢志不移而获得快乐; 德行修成后,在生活中践行德行获得快乐。终身修行则快乐相伴。②一个读 书人、一个君子,要抱负远大,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心怀理想,矢志不移。③ 君子不是无忧,而是“以仁为己任”,为天下而忧,敢于担当,而不是为自己忧。 ④ “君子无忧”是一种坦荡情怀,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对我们 今天坚守学业、事业、家业、道业都有积极劝诫意义。
二轮·语文
专题八
《论语(选读)》的理解和 评价
二轮·语文
课前小练 难点突破 对点精练
二轮·语文
课前小练
2024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论语》 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
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
”此言妄也。
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
夫古人之才,今人之才也。
今谓之英杰,古以为圣神,故谓七十子历世希有。
使当今有孔子之师,则斯世学者,皆颜、闵之徒也;使无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
何以验之?以学于孔子,不能极问也。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
不能辄形,宜问以发之;不能尽解,宜难以极之。
皋陶陈道帝舜之前,浅略未极。
禹问难之,浅言复深,略指复分。
盖起问难此说激而深切、触而著明也。
孔子笑子游之弦歌,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
自今案《论语》之文,孔子之言多若笑弦歌之辞,弟子寡若子游之难,故孔子之言遂结不解。
以七十子不能难,世之儒生,不能实道是非也。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
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
苟有不晓解之问,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
(王充《论衡·卷九》)材料二: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②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篇》)[注]①武城:鲁国的城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论语·雍也》中说“子游为武城宰”,即做那里的县长。
②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 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高三总复习《为政以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注】①缩:理直。
21.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2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答案】21.知其不可而为之22.同:都体现了两位圣人的执着精神和担当意识异:孔子说“不敢不告”时渗透着无奈,这种担当与责任更多是对统治阶级负责;孟子说这些话时正与公孙丑讨论关于勇气的话题,话语渗透着一种磅礴之气,这种担当与责任是针对万千大众的。
这种执着和担当在礼崩乐坏、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即使面对强权,即使有千万人的阻挠,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现出一种勇敢和无畏,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灿烂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哪怕是今天也依然难能可贵。
【21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哪句话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容,然后结合孔子的相关内容概括,句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相似。
【22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材料的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的异同,然后评价,概括时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评价是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不敢不告也”“吾不惴焉”“吾往矣”概括相同点;根据材料中的“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和“虽褐宽博”概括不同点,评价时注意围绕“担当”“勇敢无畏”进行即可。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近·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近年浙江卷延续近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近、近年4分,近、近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近、近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近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近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近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近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近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复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5届统编选必上高三语文文言篇目《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挖空训练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二、知识梳理一、文言知识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论语》选篇(人教版高考复习总复习)
论语 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 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 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 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 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 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 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 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 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 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 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译
文
疏通文意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不是说君子不要发展语言的 才能,主要是讲在“仁”的体认上应着重在行,也就是
我们今天所说的行动,或者叫“做”的。
因为,对“仁”而言,一百句动听的语言比不过哪怕是 半步确实的行动。) 君子所为应在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语言。所以君 子在面临处“仁”的时候要做到语言迟钝而行动快捷。
疏通文意
注释 原 文 樊迟问仁。子曰:纲:指在河流的水 面上横着拉一根大 “爱人” 子曰:“泛爱众 绳,上面系有许多 鱼钩以钓鱼。 而亲仁。” )用带绳的 子钓而不纲,弋 弋(Yì 箭射鸟。 不射宿。 厩焚。子退朝, 宿:指归巢宿窝的 曰:“伤人乎?”鸟。 不问马。 厩(jiù )马棚, 马房
译
有自己实行,才得以成就。 不合礼的行为就是放纵私欲,不能战胜私欲就很难实现 仁。所以为仁者,必有战胜私欲的方法然后才能回复于 礼。 此处之礼不是仅指礼节,更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而这 种约束是自我出于内心的自觉与克制,与来自外力的约 束其境界更高一重,故而修行此种境界之仁者方为圣人。
▲ 诵读后思考: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礼”与“仁”的关系。 明确: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论语》专题练习统编版高三总复习《论语》练习1. 【2021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学习孔子,掌握多种技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2.【2020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
【答案】(1)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建立有道的社会)才是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根本。
(2)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
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不是君子。
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更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想着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7章 题点训练1 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doc
第七章《论语》选读题点训练一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目标解说]《论语》属于古代经典作品。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关键是读懂文意,正确理解选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审题技法及答题技巧,然后在强化训练中不断纠正做题中出现的失误,熟练掌握运用正确的解题答题技法,力求答案更加完美,获得高分。
真题回做(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答案颜子恶衣恶食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
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4.3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0)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8.13)(1)《论语》14.39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背诵内容汇集
浙江省高考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背诵内容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颜渊问仁。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矣。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8.于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0.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大行,已知之矣。
”1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
高二语文论语选读高二语文论语选读(精选2篇)高二语文论语选读篇1【教学目标】1.把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2 .能依据文言特别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精确翻译。
3.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4.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见。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教育思想中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教者素养五方面内容;2、重点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3、结合孔子的政治倾向,深化分析“述而不作”的思想及其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问题2】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2.诵读感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本课所选的“语录”共有15章,为克服篇数多、教学组织简单松散的缺陷,可把全文切分成:教育作用(第1、2章)教育对象(第3章)教育内容(第4、7章)教学方法与原则(第5、8、9、11章)老师素养(第6、10、13、14、15章)重点研读:教学方法与原则、老师素养教学步骤二:文本研读1、串讲词句,进行文言学问梳理。
2、师生互动,组织重点问题探讨。
例:(1)对比章节文字,概括孔子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启发式教学法,争论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2)你最观赏或最有感受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小组争论沟通)。
3、自主学习,课文其他问题研读。
例: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4、拓展提升,深化理解文化内涵。
例:“有教无类”的熟悉。
1.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冉雍“父,贱人”(司马迁《史记》),家“无置锥之地”(梁启雄《荀子简释》)。
高考语文《论语》
高考语文《论语》高考语文16篇《论语》103010十六箱孔子说:“你不是说学就是学吗?有来自远方的朋友不令人愉快吗?人们不知道也不介意,不是吗,先生们?”孔子说:“学过去认识xx,就可以当老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默默学习,不厌其烦地学习,不厌其烦地教导别人,对我有什么好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择好的,照着做,改变不好的。
”孔子说:“当你在《思齐》中看到一个有道德的人时,你可以在看到一个有道德的人时反省自己。
”孔子说:“我到了这个年纪就冷了,后来才知道松柏凋零了。
”孔子说:“我十有五就对学习感兴趣,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唯命是从,七十而为所欲为,不逾矩。
”孔子说:“为什么,教女人怎么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知道。
”孔子说:“听说了,当xx就可以了。
”孔子说:“质胜于文,文胜于质。
温柔,那么绅士。
”孔子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孔子说:“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放弃。
如果你不走一个角落,不走一个角落,你就永远不会再回到那里。
”孔子说:“君子食不果腹,居不果腹,可以说是好学。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称之为文?”孔子说:“快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你说的。
”子贡问:“谁有一句话,能做一辈子?”孔子说:“请你原谅!不要对别人做你不希望他们对你做的事。
”孔子说:“君子喻义,小人喻利。
”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削也。
我该拿它怎么办?”曾子说:“不慷慨是不可能的。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认为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难道不重要吗?然后xx,是不是很远?”曾子说:“我天天在三省:你是为了别人不忠吗?不相信就交朋友?不习惯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题型 答题技巧总结(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题型答题技巧总结【考点点击】此类题主要考查从选文中获取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以及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一般可以从论语内容本身出题,或者从论语内涵中迁移运用。
高考回顾: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4.(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1分)(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3分)【答案】24.(1)(1分)升(登)堂入室【考点分析】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技巧点拨】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二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夯实而正.焉,可谓好(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学也已。
”(《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就()②有道()③正()④而() ⑤喻()答案①靠近②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③形容词作动词,匡正④如果⑤知晓,明白2.理解性默写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②《〈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5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然后君子。
”(《雍也》) (第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虽覆一篑,进,吾往(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也。
”(《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文()②野()③史()④文质彬彬() ⑤已() ⑥篑()⑦平地()答案①华美,文采②粗野,鄙俗③虚饰,浮夸④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⑤停止⑥盛土的竹筐⑦填平洼地4.理解性默写①《〈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专题复习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1.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2.植其杖而芸.()3.使子路反.见之()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1.以吾从大夫..之后()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3.子见夫子..乎()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5.凤鸟不至,河.不出图()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7.夫执舆.者为谁?()8.子路从而后.()9.止.子路宿()10.见.其二子焉()1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2.杀鸡为黍而食.之()1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1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5.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6.植.其杖而芸()17.鄙.哉,硁硁乎()18.斯己.而已矣()19.果哉!末之难.矣()虚词1.以.吾从大夫之后()2.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3.子路行,以.告()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5.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6.是鲁孔丘与.()7.孔子沐浴而.朝()8.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9.今之从政者殆而.()10.子路从而.后()11.植其杖而.芸()12.子路拱而.立()13.晨门曰:“奚.自?”()固定结构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特殊句式1.告于哀公曰。
()2.子路宿于石门。
()3.子击磬于卫。
()4.则何以哉?()5.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6.晨门曰:“奚自?”()7.莫己知也()8.有心哉,击磬乎!()㈡温故知新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B.植其杖而芸C.深则厉,浅则揭 D.使子路反见之【】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过:拜访 B.夫执舆.者为谁舆:驾车C.果哉!末之难.矣难:辩驳 D.鄙.哉,硁硁乎鄙:偏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而朝..者殆而 B.孔子沐浴C.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后,遇丈人..焉 D.子路从而【】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之.三子告,不可孔子过之.B.不得与.之言今由与.求也相夫子C.以.吾从大夫之后以.杖荷蓧 D.使子路问津焉.见其二子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止.子路宿 B.往者不可谏.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D.见.其儿子焉【】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莫己知也 B.晨门曰:“奚自?”C.有心哉,击磬乎! D.则何以哉?【】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论语选读1、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 、 请见(jim ) 木铎(du o ) 耰(y ①)而不辍 仰之弥高B 、 曲肱(g eng ) 无適(d i ) 恶(e )乎成名执鞭之士C 、 趋庭长沮(j u ) 不悱(f 百)不发 不与(y d )易也 )荷(h e )蓧(di co ) 章甫 高山仰止 景行(xmg )行止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举皋陶(t co ) 能近取譬谨而信 大车无輗(n 1)三已(y i )之 如其礼乐3、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参与(y U )是鲁孔丘与(y d ) 吾与(y 匚)点也c 、知其不可而为(w e )之 为(w e )击破沛公军 为(w e )天下笑D 、善恶(e )恶(0)心 彼且恶(w u )乎待哉 好恶(w u )4、下列加点字词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與者 博我以文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B 、天厌之 风兮风兮 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C 、天丧予 逝者如斯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D 、无欲速 欲速不达以杖荷莜则远怨矣5、 下列句子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B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C 、 能近取擘,可谓仁之方也巳。
D 、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6、 下列句子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
B 、 不愤不启,不非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C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徇兮。
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夫接舆者为谁?B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C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 、 小人之过也必文。
B 、数( sh u ) 目 数(sh u )数 数(shu e )见不鲜 数(c u )罟不入洿池 A 、柳诒(y 1)徵 浴乎沂(Y 1) 千乘(sh eig )之国 风乎舞雩(y d ) B 、 子恸(d eng )矣C 、 出则弟(d 1) )莫(m e )春者吾与(y U )点也 小车无軏( yu e ) 以俟(s1)君子15、把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B 、 举直错而诸枉,能使枉者直。
C 、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D 、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②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⑤会公叔氏以蒲畔 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⑧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A 、①③④⑧B ②③⑤⑥C ①⑤⑥⑧D 、②③⑦④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 杀鸡为黍而食之B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C 、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D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11、 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B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C 、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D 、 异乎三子者之撰12、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②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③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④ 足食,足民,民信之矣 ⑤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⑥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3、指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 过而不改,是谓为过矣 C 、 非夫人这为恸而谁为 D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14、指出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莫之夭阏者B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C 、忌不自信D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④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⑦过而不改,是谓为过矣9、A 、①②③⑦B 、③④⑤⑥C 、②⑤⑦⑧D 、①④⑥⑧①不吾知也 ②纤歌凝而白云遏 ③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④他日,见于王⑤其何以行之哉 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⑨子路宿于石门 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6、下面的翻译,与原文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翻译:子贡赞誉孔子,说他的才德是不可企及的,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A 、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B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C 、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D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7、下面各句的翻译,与原文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 孔子告诫他的学生,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 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 自己的无知。
) B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翻译: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
)C 、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孔子说, 做事不能贪求快, 不能贪图小利, 欲速则不达, 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 D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翻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最后知道松柏是可以雕塑的。
)18、把下列句子分为四组,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他感悟到逝去的时光就像河水一样,昼夜不止。
)②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孔子说,人没有信用是绝对不行的, 就像大车没有輗、 小车没有軏, 靠什么行走呢?③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翻译:子夏说,小人经过这个地方一定会文身,来显示自己的时尚。
)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巳矣!”(翻译:孔子说,那些不说“怎么样,怎么样”的人,我知道该对他怎么样! )⑤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翻译:孔子说,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A 、①③/②④/⑦⑧C 、①⑥/⑩⑦/⑨④B 、⑤⑥/⑧⑨/②④D 、⑧⑨/③⑥/④⑦⑥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 君子哪怕是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会违背仁, 者流离困顿当中,也一定会坚守仁。
)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光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考而不学习就很危险。
)⑧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翻译:孔子说,不愤世嫉俗就不启发他,没有同情心就不帮助他。
)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生求命而损害仁的,却有牺牲生命以成就仁的。
)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①④⑦⑨D 、②⑥⑦⑨19、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发布政令时,常摇动木铎来召集百姓。
B 、 奚自:从什么地方来?属于宾语前置句。
C 、 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端、章甫,都是名词作动词。
D 、 可使足民。
足:满足。
20、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富哉言乎!富:富裕。
B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C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贫困。
D 、 曲肱而枕之。
肱:大腿。
21、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倩:笑时两颊呈现的酒窝。
盼:盼望。
B 、 起予者商也。
起:发挥,发展。
商:即子夏。
C 、 贤贤易色。
贤:第一个“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易:轻视。
D 、 饭疏食饮水。
饭:名作动,吃饭。
疏食:粗粮。
22、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结构助词, “的”。
之:时间衬词。
2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鲁孔丘与与:语气助词,无实义。
B 、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与:连词,和。
C 、 吾与点也与:形容词,赞许。
D 、 始可与言《诗》巳矣 与:动词,参加。
24、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而:连词,都表示承接关系。
即便是处于非常急迫的关头或A 、 君子之至于斯也B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C 、 今之从政者殆而D 、是鲁孔丘之徒与 之:结构助词, “的”。
B、生而知之者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曲肱而枕之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25、下列对“然”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正确,对)B、夫人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形容词词尾)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表转折)D、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这,这样)26、下列对“为”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动词,做,干)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动词,治理,管理)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两个都是介词,替,给)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介词,为了,表目的)27、《论语》共有二十篇,把篇目编为四组,选出含有未选入课文的两篇的一组是()A、《学而》《雍也》《卫灵公》《阳货》《微子》B、《述而》《泰伯》《子路》《先进》《子罕》C、《为政》《八佾》《乡党》《里仁》《尧曰》D、《公冶长》《颜渊》《季氏》《宪问》《子张》28、《论语》名言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14 分)。
①子曰:“由,?知之为知之,不知这不知,。
”②子曰:“人能弘道,。
”③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⑤子曰:“岁寒,。
”⑥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⑧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⑨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⑩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29、文学历史常识填空题(每题1分,共 5 分)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理想人格的核心是。
②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世界四大圣人”,分别是苏格拉底、、孔子和耶稣。
③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封孔子为“,”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封他为“万世师表” 。
④“四书五经”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
《论语》选读专题周练习题参考答案1、 D (A、见xi m;B、恶w q D、荷h g行h eng);2、 A (B、陶ye,与y t;C、弟t i;D、莫m d);3、 C (A、与y t;B、数c q D、恶w u )⑤《论语》是一部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
4、 C (A、舆;B 凤;D、蓧);5、 D (A、彫;B、知;C、譬);6、 C (A、葸;B 悱;D、绚);7、 B (“而”通“尔”);& A (B、“错”通“措” ;C “要”通“约” ;D、“亡”通“无”);9、 C (①“知”通“智”;④“乡”通“向”;⑤“畔”通“叛”;⑥“食”通“蚀”;⑧“希” 通“稀”);10、D (A、“食”名作动;B、“仕”名作动;C、“博”使动);11、B (“端”和“章甫”者是名作动);12、D (①“足”使动;④“足”使动;⑥第一个“贤”形作动;⑧“饭”名作动);13 、C(C 属宾语前置句,其余判断句);14、B( B 是陈述句的宾语前置句,其余是否定句的宾语前置句);15、 B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16、C;17、D; 18、D;19、D (足:使……富足);20、C (A、富:深刻;B、归:赞许;D、肱:胳膊);21、 A (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22、B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3、 D (与:介词,同、跟);24、C (A、表转折;B、表假设关系;D、表假设关系);25、 C (指示代词,这、这样);26、 D (语助词,无实义);27、C (未选入课文的篇章《尧曰》《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