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讲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针对九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反比例函数作为函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像、性质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的理解。
5.针对课堂所学内容,编写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6.阅读教材中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自主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具体例子,使学生深入理解双曲线、渐近线等概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本章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的差异较大,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距离是多少?当速度一定时,行驶的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长为8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其他类型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反比例函数。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资料,用于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行驶的距离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解题过程要求书写工整,步骤清晰。
3.小组合作作业需体现每个成员的参与和贡献。
4.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教师揭示这种数量关系即为反比例关系,进而导入新课——反比例函数。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然后提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若时间t变化,路程s与时间t的乘积s*t保持不变,即s*t=v*t^2=k(k为常数),这就是一个反比例关系。
7.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新课讲解:
1)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y=k/x(k≠0)的含义。
2)演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y=k/x(k≠0)。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如对称性、渐进线等。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理解和性质的把握。
2.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由于反比例函数在形式上与之前学习的函数有所不同,学生对y=k/x(k≠0)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反比例函数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和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文稿。
2.数学软件。
3.实际例子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剩余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同时,利用数学软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绘制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解答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宣传、经济分析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6章课后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特别是与反比例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基础题:选择2-3题,重点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绘制。
-拓展题:选择1-2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关系的情境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将情境问题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展示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问题与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相结合。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图象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求其边长。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和内容解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数学活动课程,其主要内容以反比例函数为载体,在活动中了解生活中、学科知识中,有许多相关的量之间符合反比例函数的特点,从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点较松的解决生活问题2、内容解析教材把本节课安排在反比例函数章节的最后,从具体活动中感受面积一定长方形的长宽这间存在的反比例关系,并在第二个活动中通过改变力臂和力的大小感受数学与物理的相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感受并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变量间关系在生活中广泛的存在。
(2)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及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教学目标(1)是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2)确立则在(1)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开展丰富的小组合作,在对活动内容较为了解的情况下探究反比例函数在活动过程中的体现。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名组员,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组长提前准备活动器材,安排好组员分工,并对活动方案有初步了解2、活动准备2.1、语言激励,激情引入课堂教学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告诉学生“生活因数学而丰富,数学因活动而精彩”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充满探索的向往。
多媒体出示课题: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活动课。
2.2明确活动目标知道活动步骤及自己在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了解基本活动纪律,明确在了解活动流程后与组员合作活动,并积极探索发现活动所体现的数学知识。
3、活动过程3.1活动一多媒体出示表格①请学生认真观察数据找到其中的规律,完成表格,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计算和数据,并初步体会到数据之间的联系。
②请学生任选一组数据在格子纸上画出长方形。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利用格点画出清晰、具体的图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例: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y x=,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y x=,因为当x =2 时,y =6, 所以有62=.k 解得:k =2. 因此12=.y x(2)把x =4代入12y x=,得 1234y == 三、应用提高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 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拓展提升1.关系式xy +4=0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 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六、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5m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m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 =2时x 的值.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7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课标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 =xk(k ≠0)探索并理解k >0和k <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其性质;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进而解决一些较综合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3.从较综合的题目的解答中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解决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涵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描点、画出图象,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1.图象的对称性选点,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以及对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利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呢? 有哪些步骤?根据k 的取值,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和12=y x的图象. 解:列表思考:请观察反比例函数6=y x 与12=y x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特征? (1)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归纳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追问:你能由函数的解析式说明这些结论吗?探究: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图象和性质吗? 归纳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它是双曲线.归纳: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14(24)25,C--,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1)∵点A(2,6)在第一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yx.∵点A(2,6)在其图象上,62,k∴=解得:k=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 =yx.当x=3时,y=4,所以点B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122-时,y=445-,所以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2时,y=6≠5,所以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例3:如图,它是反比例函数5-=myx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x1,y1)和点B(x2,y2),如果x1>x2,那么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有两种可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者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m -5﹥0, 解得m ﹥5. (2)∵m -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x 2时,y 1﹤y 2 . 三、应用提高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且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 .3.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2,1),则它的图象在________象限,k ___0. 4.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否谈谈你的体会? 五、拓展提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0)=≠ky k x的图象大致是( ). A .(1)(2) B .(1)(3) C .(2)(4) D .(3)(4)2.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如果x 1>0>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关系?六、课内检测1.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5y x = B .23y x =+ C .4y x =D .3y x=-2.反比例函数5y x=的图象在第 象限. 3.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3,-4).(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6),D (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3、5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最小值=110代入2220PR=,得P最大值=2220440110=(W);把电阻R最大值=220代入2220PR=,得P最小值=2220220220=(W);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1L=1dm3)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单位:dm2)与漏斗的深度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d=(2)30 cm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 h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答案:(1)480Vt=(2)120 km/h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2.(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单位:m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
第26章_反比例函数_全章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解决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难点:如何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比如:小明用5个小时跑完全程100公里的路程,那么他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2.概念解释与讲解(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会减小,反之亦然。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其中k为常数。
3.图像绘制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如何表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性质总结与归纳(10分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在定义域内,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函数的图像是关于y轴和x轴的交点的对称图形等。
5.实际问题解决(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去超市买苹果,每斤4元,他想知道买10斤需花费多少钱?6.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找寻更多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决,拓展应用反比例函数的范围。
7.归纳总结(10分钟)四、课堂练习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
2.布置反比例函数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将其解答过程写清楚。
五、板书设计:第26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y=k/x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定义域内,函数的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反之亦然-函数的图像是关于y轴和x轴的交点的对称图形备注:以上只是教案大纲,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可以有所调整。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课本第1页至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1.我们形如 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 时,又叫做正比例函数.2.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问题1:(1)京沪线铁路全长1 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问题th 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m 2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m 随宽xm•的变化而变化,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人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可用函数式表示为 。
九年级 ()班 课题 26.1 反比例函数 课型 新授教 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来源:]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表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过程 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情感态度 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联系的,逐步感受数学内容的系统性;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法学案导学 学法 探究、合作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2:上述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答: .4.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般的,形如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y 是函数学.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的一切实数.5.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6.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求当x=4时,y 的值.7.若y 与x 成正比例,z 与y 成反比例,则x 与z 之间成______________关系. 8.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x=1时,y=2,那么当x=0时,y 的值是 二、 合作、交流、展示:1.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y=xk 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形式:(1)xy=k (2)1-=kx y 2.例题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2)x y 2-= (3)xy =21 (4)25+=x y(5)x y 23-= (6)31+=xy (7)y =x -4 例题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题3(拓展提升).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三、巩固与应用:()()()().518;57;76;3652x y x y xy x y ==-=+-=()()()().24;23;4.02;51====xy x y x y x y1已知函数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2.已知y=y1-y2,y1与x成反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下列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能够准确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
2.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相似图形面积问题等,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方程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2)新知探究: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类比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特点。
(3)图像绘制与分析:指导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并分析图像特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应用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巩固拓展:通过一些典型例题,训练学生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的能力。
(3)求解以下反比例函数方程:2/(x-1) = 3/(x+2)。
(4)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数量与单价成反比,已知购买5件商品的总价为150元,求购买10件商品的总价。
2.选做题:
(1)观察反比例函数y = k/x (k≠0)的图像,讨论k的值对图像的影响。
(2)研究反比例函数在第一、二象限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特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特别是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特点。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反比例函数模型。
(3)解决反比例函数方程问题,特别是涉及绝对值、不等式等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九年级下册数学26.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6.1反比例函数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定义:等价形式:篇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第26章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八(上)已学过一次函数及特例“正比例函数”的内容,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接触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思想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学生对与函数相关的概念不可避免会有所遗忘或生疏。
因此,学习本节课的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篇三:26.1反比例函数教案26.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知识概览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新课导引【生活链接】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24m2的矩形饲养场(如右图所示),设它的一边长为x(m),求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探究】这个函数有什么特点?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教材精华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理解一般地,形如y?k(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x栏建一个面积为另一边长y(m)与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k叫做比例系数,另外,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也可写成y=kx-1的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y?k(k≠0)?xy=k(k≠0)?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x第1页k(k≠0)的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的分式,也就是说,x 123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y?,y?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y?就不是关1xx?1x2拓展(1)在反比例函数y?于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y=kx-1或xy=k的形式.(3)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运用由于反比例函数y?k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有一对对应的x,y值,或已知其图象上x一点坐标,即可求出k,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其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y?k(k≠0).x(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出关于k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的值.(4)将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关系式,即得所求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是描点法,其步骤如下:(1)列表:自变量的限值应以0为中心点,沿0的两边取三对(或三对以上)相反数,分别计算y的值.(2)描点:先描出一侧,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去找.(3)连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说明:在图象上注明函数的关系式.拓展(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2)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第2页(3)反比例函数y?k(k≠0)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x(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这是因为x≠0,y≠0. k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x(1)如图17-2所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y?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之后,进一步探索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的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这两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并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表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教案)
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表达式中k的取值范围,以及y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以及图像的对称性。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两条渐近线、图像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的分布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反比例函数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变量,观察另一个变量的变化,从而直观感受反比例关系。
举例: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时,通过具体例子(如两个变量成反比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k ≠ 0的重要性;在分析性质时,通过图示或表格形式展示反比例函数随着x的变化而引起的y值变化,突出其增减性和奇偶性。
2.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渐近线概念:特别是两条渐近线为何不能与函数图像相交。
-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如何判断图像在哪个象限,以及如何利用对称性解题。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反比例函数模型: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反比例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对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节内容——反比例函数。
2.呈现(10分钟)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同时,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填写实验报告。
4.巩固(10分钟)根据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些商品的售价、分析某些现象的变化规律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5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1.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对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同时,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流量问题、速度问题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应用中的反比例函数问题,掌握解决反比例函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关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1. 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习活动1.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阐述反比例函数曲线的特点3.根据不同的函数、参数和变量,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 反比例函数的调和平均数和逆数问题•介绍反比例函数的调和平均数、逆数的概念•引入反比例函数调和平均数、逆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学习活动1.介绍反比例函数的调和平均数、逆数概念,以例子引入习题。
2.让学生自己思考反比例函数调和平均数、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3.教师辅导,引导学生寻求解题方法。
4.举例讲解,提高学生对反比例函数调和平均数、逆数问题的理解。
3. 应用题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活动1.介绍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应用中的反比例函数问题3.引导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中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三、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评价•反映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1.作业批改2.上课表现3.每周一测2. 整体评价•总体评估《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效果和提高•确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和改进措施评价方式1.实验成绩2.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3.教师评估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教学,逐渐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增加反比例性质和应用举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增加学生互动,提供相应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的兴趣四、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公式表达工具:MathJax•编辑工具:Typora五、参考文献•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函数》课本•知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百度文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章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初三数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
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
比例函数关系式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
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