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3.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2.难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理论推导法、例题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引出课题。

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1)介绍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

(2)讲解开普勒定律等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贡献。

3.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1)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即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给出公式F=Gm1m2/r²,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4.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1)通过例题分析,讲解如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大小。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情况下万有引力的作用。

5.课堂练习
(1)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分析天体运动中万有引力的作用。

6.课堂小结
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和应用方法。

7.作业布置
(1)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完成课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练习题。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复习案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复习案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复习案【考纲解读】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自主复习案一、知识清单【我的疑问】课中探究案【问题探究】1.(2011重庆理综第21题).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

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题21图所示。

该 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 A .231()N N + B. 23()1N N -C .321()N N+ D. 32()1NN -2.(2012·重庆理综)冥王星与其附近的另一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冥王星绕O 点运动的 A .轨道半径约为卡戎的17B .角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17C .线速度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D .向心力大小约为卡戎的7倍3.(2011四川理综卷第17题)据报道,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光年的“超级地球”,名为“55 Cancri e ”,该行星绕母星(中心天体)运行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1480,母星的体积约为太阳的60倍。

假设母星与太阳密度相同,“55 Cancri e ”与地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55 Cancri e ”与地球的A.C.4. (2012·新课标理综)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Rd -1 B. Rd +1 C. 2)(Rd R - D. 2)(dR R -一、课堂探究1.总结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两条基本思路。

2.求天体质量、密度有哪些方法?3.根据本章所学知识,总结卫星的运动规律。

二、课堂检测1.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物体的质量不变,乙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1/2,则甲、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 )A.F B.F/2C.8F D.4F2.第一宇宙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则有()A.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大,第一宇宙速度越大B.被发射的物体质量越小,第一宇宙速度越大C.第一宇宙速度与被发射物体的质量无关D.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有关3.由于通信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4.质量为m的探月航天器在接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飞行,其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月球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航天器的( )A.线速度v=GMRB.角速度ω=gRC.运行周期T=2πRgD.向心加速度a=GmR25.一宇宙飞船绕地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飞船舱内有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可称体重的台秤上.用R 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表示宇宙飞船所在处的地球引力加速度,F N表示人对台秤的压力,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g′=0B.22Rg gr'= C.F N=0 D.NRF m gr=6.我国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一颗实验地球同步卫星,于1999年11月20日又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号实验飞船,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 h,环绕地球运转了14圈,又顺利地返回地面,那么此卫星与飞船两者相比较()A.卫星运转周期比飞船大B.卫星运转速率比飞船大C.卫星运转加速度比飞船大D.卫星离地高度比飞船大7.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导语】高二时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

由此可见,高二是高中三年的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

为了帮你把握这个重要阶段,无忧考网高二频道整理了《高二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守相同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行星的运动)看本质(受万有引力的作用)的判断、推理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教育。

2、培养学生的猜想、归纳、联想、直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地检验的推倒过程教学难点: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力使行星不能飞离太阳;地面上的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上;是什么使得物体离不开地球呢?是否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造成的呢?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受到地球的引力似乎没有明显减小。

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里,物体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

你是这样认为的吗?(二)新课教学:一.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1)牛顿对引力的思考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一种传说。

但是,他对天体和地球的引力确实作过深入的思考。

牛顿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产生如下的假想:太阳、行星以及离我们很远的恒星,不管彼此相距多远,都是互相吸引着,其引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就是靠劂的引力维持。

大学力学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大学力学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及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1.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公式推导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引力?引力有哪些性质?2. 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引出万有引力定律。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任意两个质点都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 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公式及推导过程:- 公式:F = G (m1 m2) / r^2- 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 推导过程: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结合实验数据和数学推导,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三、实例分析1. 分析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计算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

- 讨论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地球半径的关系。

2. 分析天体运动:- 以地球和月球为例,分析天体运动的原因。

- 讨论开普勒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1. 计算地球表面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 计算地球对月球引力与月球对地球引力的大小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反思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基本概念和公式。

2. 教学视频: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3. 教学文稿: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探索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且引力常量是自然界的恒定的常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探索万有引力定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内容、意义以及应用。

通过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简单介绍万有引力常量是自然界的恒定的常量。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2. 难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过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通过多媒体展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

2. 采用讲授、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数学表达式,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高三第一轮复习)连州二中覃华立2013—6-22知识目标:1、深入理解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内容2、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问题3、理解宇宙速度的确切含义,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卫星运行问题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二、过程与方法1、用学生以有的航天知识(如神舟系列飞船)为背景展开,教会学生通过构建天体运行基本模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天体问题不再难解、不再遥远.2、通过神十行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的内容(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得到科普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定律的巨大魅力。

2、体会科学探索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体验自然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视频、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1。

开普勒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2、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公式:F =G 221r m m ,其中2211/1067.6kg m N G ⋅⨯=-,称为为有引力恒量.(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 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3、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教师用)

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教师用)

开普勒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教师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开普勒定律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开普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开普勒定律:介绍开普勒定律的背景,讲解开普勒定律的三个具体内容,举例说明开普勒定律在行星运动中的应用。

2. 万有引力定律: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举例说明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物理学》、《天文学》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图像和案例。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2. 讲解开普勒定律:讲解开普勒定律的背景、内容及其在行星运动中的应用。

3.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公式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展开思考和讨论。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批改学生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8万有引力定律__人造卫星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18万有引力定律__人造卫星

18(1)、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速度[学习要求]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应用解题2、知道宇宙速度[学习内容]一、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发现①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 ,太阳处于 ②所有行星的轨迹 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根据开普勒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学表达式 。

G 叫 ,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利用 装置巧妙地测出来的。

思考:当r →0 时,F 是否趋近与无穷大?例1、有两个大小一样,同种材料组成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用上述材料制成两个更小的均匀球体靠在一起,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将( )A 、等于FB 、小于FC 、大于FD 、无法比较4、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G 2RMm =mg 即 GM=gR 2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基本方法: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G 2R Mm = m rv 2= m ω2r= mr 224T = m (2πf )2r 例2.假如一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 仍作圆周运动,则A.根据公式,F= m rv 2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21 B.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C.根据公式F= G 2R Mm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41 D.根据V=,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变为原来的倍2例3、下列情况下,哪些能求得地球的质量A 、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B 、已知贴近地面的卫星的周期和它的向心加速度C 、已知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D 、已知地球卫星的质量和它的高度三、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 叫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 。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3 教学内容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2.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以及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2 教学目标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掌握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3 教学内容牛顿的生平简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参数的含义。

3.2 教学目标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各参数的含义。

3.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4.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天体运动、卫星导航等。

4.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与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2 教学目标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3 教学内容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与实验6.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并掌握实验方法和相关技巧。

6.2 教学目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实验的基本技巧;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4、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

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常量的值,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的概念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3. 万有引力常量的值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常量的值,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常量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采用示例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地球引力,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3. 课堂讲解: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示例分析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概念和定律的理解。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3. 评价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和数学表达式。

万有引力常量的记忆和应用。

实际问题中万有引力定律的运用。

七、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航天技术、地球物理学等。

2.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开展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万有引力定律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

3.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力学万有引力教案

大学力学万有引力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力学授课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

2. 掌握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3.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天体运动问题。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2. 复杂天体运动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万有引力常量测定实验装置3. 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牛顿的三大定律,引出万有引力定律。

2.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讲解万有引力定律1. 解释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 G (m1 m2) / r^2。

3. 讲解万有引力常量G的物理意义。

三、实验演示1. 演示万有引力常量测定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误差和改进方法。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计算题。

2.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

2. 复习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二、讲解天体运动问题1. 介绍开普勒定律,解释行星运动规律。

2. 讲解天体运动问题的解法,如: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计算、卫星轨道计算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天体运动问题,如: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等。

2. 讨论如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天体运动问题的计算题。

2.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总结:1. 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理解。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大全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比较强烈的体会科学思维和方法的重要性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

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引导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神奇宇宙现象及科学史实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科学是清净探究法,主要以问题为中心去充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成功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心里分析高中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的提供具有创造能力的活动,不断鼓舞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能够在兴趣与积极性中学习知识。

教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通过万有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采用科学史情景探究法,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假设和推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做出自己的评价,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牛顿以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基础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教学方法科学史情景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回放播放视频(美丽星空)。

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先带领大家进入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地方。

(视频)1.看着这样美丽的地方,同学们感觉如何?是不是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有一种身临其境想亲自去探索期中奥秘的冲动?2.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行星运动,才构成了这神奇的宇宙,才出现了这种.种神奇的现象。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1 牛顿与苹果树1.2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1 定义:任意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吸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表达式:F=G(m1m2)/r^22.3 适用范围:适用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1.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 教学难点:2.1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2.2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内容。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好奇心。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

3. 阐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4.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能够记忆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郯城第三中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万有引力定律★教学目的a) 体会物理研究中猜想与验证的魅力,可以踏着牛顿的足迹理解月地检验。

b) 进一步大胆地推导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c) 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及意义。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

2. 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

3. 引力常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一)万有引力推导的过程。

(二)万有引力公式的体会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提供的,引力大小为2r Mm G F =,与两星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星体间隔的平方成反比。

师:牛顿接着又考虑: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不是类似地由地球与月球间的引力提供?地球和月球间的引力与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会不会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同一规律2r Mm G F =呢? 师:正当牛顿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

苹果之所以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还有即使把苹果放到最高的建筑物或者者最高的山顶上,苹果的重力也不会明显地减弱,说明地球对苹果的吸引力必定延伸到远得多的地方。

那假设把苹果放到月球所在的位置,它们应该还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

按这样的说法,月球肯定会受到地球给它的重力的,那我先前考虑的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就应该就是月球受到的重力,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由月球受到的的重力提供的。

于是牛顿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地球对苹果的力、地球对月球的力及太阳对行星的力可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它们可能遵循一样的规律。

二、月地检验师:猜想必须由事实来验证。

由于当时已经可以准确测定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g=9.8m/s2,也能比较准确地测定月球与地球的间隔为60倍地球半径,r=*108m ;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天。

所以牛顿就想到了月地检验。

师:假设你是牛顿,你如何利用这些量对你的猜想进展验证呢?学生考虑,教师巡视,应该有不少学生可以考虑出来一点头绪。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及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及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成功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处理有闪光点。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的概念:介绍万有引力是指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3.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G(m1m2)/r^2,其中F 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 和m2 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 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引力、天体运动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数学表达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数学表达式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采用互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力的概念,引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引力、天体运动等领域的应用。

4. 互动提问:提问学生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中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的解答情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延伸1. 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进一步研究,如引力波的发现。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理解宇宙速度的概念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的运动问题本讲重点:1.宇宙速度2.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天体的运动问题本讲难点:宇宙速度、人造卫星的运动 考点点拨:1.测天体的质量及密度2.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问题 3.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4.双星问题第一课时一、考点扫描 〔一〕知识整合 1.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_______成正比,跟它们的成反比。

〔2〕公式:F=,其中G=6.67×10-11N m 2/kg 2,叫。

〔3〕适用条件:公式适用于。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均匀的球体也可以视为质点,r 是。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地球、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在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问题表面重力加速度:2Mm GR =mg ,所以2R GMg =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 2()h GMmmg R h =+,所以2)(h R GM g h += 〔2〕天体的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2Mm GR =22()m R Tπ可得天体质量为:该天体密度为 :323300343M M R V GT R R πρπ=== 〔R 0为天体的半径〕。

当卫星沿天体表面绕天体运行时,R=R 0,那么ρ= 。

〔3〕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22GMm v m r r =得,v=,所以R 越大,v 。

由2Mm G r = m ω2r 得,ω=,所以R 越大,ω。

2GMm r =22()m r Tπ得,T =,所以R 越大,T 。

〔4〕三种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v 1=7.9km/s 2,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