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2课时 惯性
《惯性》教案
《惯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惯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惯性的具体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2.引导学生探究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小圆珠笔、木块、玻璃杯、纸牌等;2.实验器材:斜面、滑轮、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惯性?5.2 探究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验:将小圆珠笔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按住其中一端,然后快速向外拉,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小圆珠笔会向前滑动,介绍惯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以下问题:–将一个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快速推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在一张纸牌上放一只玻璃杯,用手快速拉开纸牌,观察玻璃杯的运动情况。
5.3 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时乘客的惯性、火车在行驶时的侧向惯性等。
5.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以下材料:斜面、滑轮、木块、线、砝码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经验,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惯性的实验。
5.5 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惯性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展示他们设计的实验。
5.6 拓展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惯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器的飞行、地震中的建筑物保护等。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惯性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七、作业布置1.思考并写下你所能想到的关于惯性的应用实例;2.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惯性的知识,并写下你的收获和感想。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惯性的概念和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和阅读拓展,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然而,教学时间紧凑,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和分享设计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中学物理《惯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人教版中学物理《惯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人教版中学物理《惯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中学物理《惯性》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物理《惯性》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出自浙教实验版七年级(下)科学课本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二课时惯性。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联系。
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学情分析:对于惯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理解不深。
而且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紧扣科学的特点,突出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惯性,能例举证明惯性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惯性的存在。
2、探究人类生活常见事例,认识惯性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利用和防止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2、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的有关现象。
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1、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2、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
教具准备:硬纸板纸条笔帽棉花棋子玻璃杯惯性演示器尺子水槽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趣设疑,导入主题1、观看录像:另类车祸设疑:为什么已经刹车了,车还会开出这么远?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小汽车前排乘客需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 惯性造成的伤害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 成绩 D.宇航员到太空后惯性减小
3.李安学习惯性知识后,归纳了日常生活中坐车所观
察到的现象,请你补充完整. (1)乘客上车后,车的惯性 增大 (填“增
大时”,“乘不客变的”身或体“将减向小后”倒),汽;车当突汽然车开向动右或转加弯速
时,乘客的身体将向左倒
;当乘客的身体向前
倾时,说明汽车减在速
;乘客产生这些现象的
原由因于是惯性乘客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
(2)汽车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脸朝前进方向坐
着的李安左边的同学在车内跳起来,他将落在李安 的 左方 (填“前方”“左方”或“后方”).
况下都具有 惯性,与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
的、是否受力都无关,仅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
课堂探究1
学习内容:课本P18第1自然段、“想想议议” 学习方法:阅读课本,标注重点;
学习要求:
1、什么叫做惯性? 2、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惯性现象有哪些? 3、如果物体没有惯性,会导致什么后果?
演示实验课本P18.小球会随金属片飞出去吗
当车飞离地面时,汽车由于惯性
还要保持
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飞越黄河壶口瀑布.
【变式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 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行驶时有惯性,停车后没有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 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餐巾纸下落的路径,以车为
2.7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_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ppt01】:展示【[视频]牙买加百米飞人博尔特9’69震惊世界】问:到终点后能马上停下来吗?你有这样的经验吗?此时有东西绊住你的脚,会怎样?为什么?学生:不能,有,向前倒,……【设计意图】本课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的重要理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学生:静止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学生: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教学教师【ppt02】: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在具体事例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思考,来开发学生的思路,体现学无止境的境界。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
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板书】三、惯性现象教师【ppt03】:物体在什么时候具有惯性?哪些物体具有惯性?活动【ppt04】:如图,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为什么会向右倾倒?学生: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______仍然要向_____运动;但因为木块下部受到小车的______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向右倾倒。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
物理教案-惯性、惯性现象物理惯性的现象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教法建议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运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4.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惯性》教案(精选7篇)
《惯性》教案(精选7篇)《惯性》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三、惯性现象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1.惯性小球实验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演示)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学生操作)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四、学生练习1.章后习题1(教师讲评从略)2.章后习题4(教师讲评从略)3.习题3(教师讲评从略)4.习题2(学生答)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5.节后练习4(学生答)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学生阅读五分钟)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学生回答)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六、作业复习课文.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三、惯性现象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1.惯性小球实验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演示)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学生操作)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四、学生练习1.章后习题1(教师讲评从略)2.章后习题4(教师讲评从略)3.习题3(教师讲评从略)4.习题2(学生答)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5.节后练习4(学生答)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学生阅读五分钟)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学生回答)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六、作业复习课文.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3(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三、惯性现象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1.惯性小球实验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演示)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学生操作)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学生回答:教师讲评)四、学生练习1.章后习题1(教师讲评从略)2.章后习题4(教师讲评从略)3.习题3(教师讲评从略)4.习题2(学生答)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5.节后练习4(学生答)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学生阅读五分钟)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学生回答)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六、作业复习课文.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4课题:惯性现象.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节知识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二、进行新课1.惯性(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用“惰性”比喻“惯性”.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2.惯性现象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1)让学生把5个火柴盒摞起来,用火柴盒代替课本图9-2中的棋子.然后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下部的火柴盒,观察上面的火柴盒落在何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火柴盒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引言图0-2鸡蛋掉入杯中的现象.(2)演示课本图9-3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后倒:木块原来的状态(静止),下部突然向前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所以向后倒.(3)把木块平放在小车上,在小车和木块间涂点滑石粉(或撒点小米粒),像图9-3那样做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怎样运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前滑出?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向前滑出.(4)看课本图9-4漫画.回答: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倒向何方?分析讨论:为什么向前倒?(5)讨论:①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倒向何方?为什么?②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而还要往前运动一段距离?3.惯性的应用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摩托车飞跃断桥.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4.讨论本节后面“想想议议”中的问题.三、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完成本节后练习题2、3、4.3.阅读章后的“汽车刹车之后”.(自愿阅读)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5课题:惯性现象.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节知识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二、进行新课1.惯性(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用“惰性”比喻“惯性”.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2.惯性现象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1)让学生把5个火柴盒摞起来,用火柴盒代替课本图9-2中的棋子.然后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下部的火柴盒,观察上面的火柴盒落在何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火柴盒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引言图0-2鸡蛋掉入杯中的现象.(2)演示课本图9-3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后倒:木块原来的状态(静止),下部突然向前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所以向后倒.(3)把木块平放在小车上,在小车和木块间涂点滑石粉(或撒点小米粒),像图9-3那样做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怎样运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前滑出?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向前滑出.(4)看课本图9-4漫画.回答: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倒向何方?分析讨论:为什么向前倒?(5)讨论:①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倒向何方?为什么?②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而还要往前运动一段距离?3.惯性的应用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摩托车飞跃断桥.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4.讨论本节后面“想想议议”中的问题.三、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完成本节后练习题2、3、4.3.阅读章后的“汽车刹车之后”.(自愿阅读)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6课题:惯性现象.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节知识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二、进行新课1.惯性(1)什么是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2)用“惰性”比喻“惯性”.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2.惯性现象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实验.(1)让学生把5个火柴盒摞起来,用火柴盒代替课本图9-2中的棋子.然后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下部的火柴盒,观察上面的火柴盒落在何处.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火柴盒原来的状态(静止),由于惯性,它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落回原处.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引言图0-2鸡蛋掉入杯中的现象.(2)演示课本图9-3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后倒:木块原来的状态(静止),下部突然向前运动,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所以向后倒.(3)把木块平放在小车上,在小车和木块间涂点滑石粉(或撒点小米粒),像图9-3那样做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时,木块怎样运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木块为什么向前滑出?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前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所以向前滑出.(4)看课本图9-4漫画.回答: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倒向何方?分析讨论:为什么向前倒?(5)讨论:①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倒向何方?为什么?②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而还要往前运动一段距离?3.惯性的应用拍打衣服可除去灰尘.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摩托车飞跃断桥.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4.讨论本节后面“想想议议”中的问题.三、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完成本节后练习题2、3、4.3.阅读章后的“汽车刹车之后”.(自愿阅读)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惯性》教案篇7【设计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3最新-《惯性》教案优秀5篇
《惯性》教案优秀5篇为了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惯性相关内容,牛牛范文精心收集整理了《惯性》教案优秀5篇,欢迎查阅参考。
惯性、惯性现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法建议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
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如何运用知识解释问题。
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4.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1)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第2课时 惯性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 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 不会出现力的作用.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 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 有方向,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物体 仍可做匀速直线运动.
2. 滑旱冰时,不蹬地面也能向前滑,是利用 惯性 .
课堂教学展示 进行新课
知识点一
惯性
1.认识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想一想: 用硬纸板盖住盛水的玻璃杯,然后 在纸板上面放上鸡蛋,当用力快速 击打纸板时,鸡蛋将会如何运动?
鸡蛋掉入水杯中
想想议议
当用弹簧片迅速 打掉垫片时,钢球没 有被垫片带走,却落 在柱顶的凹坑里.
(5)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具有惯性. 如果物体没有惯性,那么就不会存在牛 顿第一定律这一规律.所以说惯性是因,牛顿 第一定律是果.
知识点二
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投篮
掷铅球
紧固 锤头
跳远
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
雨雪天减速
开车系安全带
该指示牌中所给情境与实际不相 解析:地面湿滑时,人鞋底与地 符的地方:人不会向前倒,应该 面间的阻力(摩擦力)变小,鞋 是向后倒.理由是:人在行走时, 底容易打滑,下半身脚运动变快, 如果脚下鞋子与地面的阻力(摩 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 擦力)太小,鞋底打滑,人脚运 动加快,由于惯性,上身仍然要 先较慢的速度运动,因此,人上 保持原先的速度运动,因此,人 身向后倒去. 上身向后倒去.
解答:他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因为该 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 在水平方向上他会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 所以会落回原来的起跳点.
幼儿园《惯性》教案
幼儿园《惯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理解惯性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3.能够通过绘图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难点
1.区分运动和静止状态,了解惯性概念;
2.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通过绘图和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状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1.引入主题,简单介绍惯性的概念;
2.通过故事短片或图片向幼儿展示物体在运动和静止状态的区别和变化;
2. 实验观察(20分钟)
1.准备实验器材及道具,如:滑轮、小车、铅笔等;
2.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动滑轮实验;
3.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帮助幼儿归纳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3. 交流讨论(15分钟)
1.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导入小组讨论环节;
2.在小组中,让幼儿通过语言和绘图的方式,描述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变化;
3.对不同小组的描述进行比较,让幼儿发现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
4. 拓展应用(15分钟)
1.在课堂上播放简短的科学科普视频,引导幼儿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2.通过探究动手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鼓励幼儿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运动、游戏等场景中的观察和探究;
四、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表达、思考和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教学后记
通过课程的设计,幼儿们逐渐掌握了惯性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能
够通过绘图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次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们在观察、探究和表达方面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也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惯性
第7节惯性(第二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本课内容出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课本第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二课时惯性。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联系。
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因其抽象而成为难点,七年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科学学科的特点,突出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和动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
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⑵能例举证明惯性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⑴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惯性的存在,通过对惯性现象解释,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
⑵根据人类生活常见事例,认识惯性所产生的效果,知道如何利用和防止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⑴通过惯性现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⑵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⑴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的有关现象。
⑵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⑴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⑵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
【教学设计思想】对于惯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理解不深,且惯性概念比较抽象。
因此,本节课为了突出实验教学的思想,采用实验直观的教学方法,设计的四个实验和三个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验中探求知识,发现规律。
学生通过这些由易到难的实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我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学生的自主动手实验,变教师的讲授为始终以学生的自析实验为主,要求每一位学生携带自制的两种惯性实验实验器材,贯穿“自制—→自示—→自析—→归纳”这么一条主线,学生学得生动,做的活泼,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充分准备。
《惯性惯性现象》实验教学设计
《惯性/惯性现象》实验教学设计教师活动演示实验一:将小纸条放在水杯下面,迅速拉动纸条,杯子没动演示实验二:在杯子理装一定量的水,在杯口放一硬纸板,将一鸡蛋放在纸板上,用力弹走纸板,鸡蛋没有飞出,落入正下方的杯中。
演示实验三:“惯性小球”实验问题1:这些实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示1:这些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后来又处于什么状态?前后运动状态变化了没有?再次追问:这些实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总结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演示实验四:将一木块放在一辆小车上,让学生观察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的时候,木块会怎样。
演示实验五: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紧锤头”的(也可以请学生来操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联想活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后是否能立即停下来?问题2:这些现象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提示2:这些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后来又处于什么状态?前后运动状态变化了没有?总结2: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补充1:实际上这些物体都具有沿原来的方向、以原来的快慢运动下去的性质,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问题3: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体验,得出的两个结论是什么?问题4:这两个结论中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总结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用多媒体视频软件播放汽车启动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向后倾倒?用多媒体视频软件播放汽车紧急刹车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提问: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思考问题2:飞机在投弹的时候,是等飞到目标正上方投掷,还是提前投掷?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飞机投弹的过程。
问题5: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那么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生辩论:惯性大小究竟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没有关系?指导学生开展分组实验:1.建议学生利用预先分发好的实验器材,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看看惯性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
惯性导航原理实验课程设计
惯性导航原理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方式和组成结构。
2. 学生能够掌握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如加速度、角速度等,并了解它们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描述惯性导航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误差来源及其补偿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惯性导航实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利用实验数据,结合理论知识,完成简单的惯性导航路径推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惯性导航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惯性导航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科技改变生活的意识。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理学科实验课程,以惯性导航原理为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高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物理原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等基本概念。
- 惯性导航系统组成:陀螺仪、加速度计、计算机及软件等。
-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环境因素等影响。
- 误差补偿方法:系统标定、卡尔曼滤波等。
2. 实践操作:- 惯性导航设备认识:了解设备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采集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
- 惯性导航路径推算:利用采集到的数据,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路径推算。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及组成介绍。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能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惯性的概念和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2)对惯性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的视频。
提问:汽车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样运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二)新课教学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会一直运动下去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有的学生会认为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一直运动下去,有的学生会认为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很快停下来。
(3)设计实验: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棉布、木板、玻璃板、刻度尺。
实验步骤:①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②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棉布、木板和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③记录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分析数据。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
2、牛顿第一定律(1)介绍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让学生了解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了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的结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惯性 教案
第2课时惯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认识任何物体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正确解释惯性现象;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教具准备硬币、硬纸板、水杯、多媒体课件、展示台、生熟鸡蛋各一枚、象棋子、钢尺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惯性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牛奶向右洒出。
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被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因为有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多媒体展示: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会向前倒;汽车急刹车,乘客向前倾倒。
PPT展示利用惯性的图片PPT展示防止惯性的图片板书设计第2课时惯性一、惯性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性质;而惯性定律则是一种运动规律。
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解题思路:(1)交代研究对象原状态。
(2)物理过程(突然发生的情况)。
(3)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状态。
教学反思对于惯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惯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们理解不深。
(土建施工)教学设计-2惯性矩和惯性积
惯性矩和惯性积
一、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了解惯性矩、惯性积、极惯性矩的概念及其值的特征,惯性半径的概念;
熟悉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积、极惯性矩计算公式;
掌握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矩的计算公式。
能力目标:具备求解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矩、惯性积、极惯性矩的计算。
难点:截面对某轴的惯性矩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四、教学实施
课前:教师利用云课堂APP部署任务,学生在课前观看预习惯性矩和惯性积的线上ppt讲解视频。
课中:结合ppt,教师首先讲解惯性矩、惯性半径、极惯性矩、惯性积的概念,然后讲解矩形、圆形的惯性矩的计算。
课后:教师通过云课堂APP部署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总结学生学习的缺乏。
五、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云课堂APP进行本次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进行下次课程任务部署。
初中惯性教学设计
初中惯性教学设计
引言: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而惯性作为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本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惯性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如下知识点:
- 理解惯性的基本概念和本质含义;
- 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惯性相关问题;
- 熟悉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惯性现象。
2. 能力目标: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惯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 能够观察、记录和分析惯性现象,并加以解释。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将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惯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关系;
- 典型的惯性实验设计;
- 运用惯性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 课堂讲授: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惯性的基本概
念和相关知识点;
- 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典型的惯性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惯性的现象;
- 问题导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惯性相关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惯性解决这些问题;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与惯性
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①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②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④所以……。
【演示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
二.新课教学
1.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现象
【演示1】图9-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解释:叠在一起的棋子原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于上面的棋子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
课题
第2课时惯性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重点
惯性的定义。
难点
应用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教具
演示
惯性小车、木块、象棋子、小球、硬纸片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演示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生现象。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观察演示实验
解释惯性现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