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专题03测量(精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专题03测量(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ba8a69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1.png)
专题03测量一、选择题(共16小题)1.教学楼大约高15()A.米B.厘米C.元2.下列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毫米、厘米、分米、米B.分米、厘米、米、千米C.千米、米、分米、毫米3.()的长度最接近1分米。
A.一根牙签B.一支毛笔C.一支粉笔D.一根筷子4.测量下列实物,比1米长的是()A.B.C.5.郓城到北京距离大约585()A.分米B.米C.千米6.文化路上的限速牌写“限速40”()A.分米/时B.米/时C.千米/时7.下面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A.一元硬币B.一张试卷C.一本故事书8.下面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米。
A.铅笔的长B.楼房的高C.书桌的长边9.比1米长的是()A.B.C.10.生活中()最接近于1米。
A.讲台桌的高度B.电视机的高度C.教室门的高度D.台灯的高度11.52厘米+48厘米()1米。
A.=B.>C.<12.下面排列正确的是()A.2米>100厘米>70厘米B.70厘米>100厘米>2米C.100厘米>70厘米>2米13.下面三个长度中,最长的是()A.400毫米B.40米C.4千米14.小英身高为1米35厘米,小红身高为1米4分米,她两相比()高。
A.小英B.小红C.无法比较15.7060米也就是()A.7千米6米B.7千米60米C.7千米600米16.把一根长5厘米的绳子,先剪去3厘米,再剪去3毫米,最后剩()A.17分米B.17毫米C.17厘米二、填空题(共10小题)17.我们学习了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分别是和。
18.3米=厘米30米﹣14米=米600厘米=米1米﹣厘米=20厘米19.1米=厘米66厘米+34厘米=米20.9千米=米。
想:9千米是个米。
21.1米﹣45厘米=厘米3米﹣100厘米=米22.21厘米﹣4厘米=厘米18米+5米=米1米﹣60厘米=厘米6厘米+54厘米=厘米23.比一比,排一排。
98厘米、1米50厘米、55厘米、2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_测量_知识要点及复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_测量_知识要点及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478d3bcc22bcd127ff0c64.png)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同学们,请你认真阅读书本2—13页的内容,然后进行知识整理。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做单位,千米也叫()。
2、1厘米的长度里有()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都是()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分米=1米,()厘米=1分米,()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米=100厘米()分米=100毫米100厘米=()米()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千米=1000米()公里=1000米()米=1千米()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千克1千克=()克()千克=1吨1000克=()千克内容我的例子毫米、分米的认识1、学生尺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有()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毫米,1厘米=()毫米2、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分米,1分米=()厘米;10个1分米就是()米,1米=()分米。
3、1分硬币、1角硬币、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电话卡、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课件+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课件+整理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1406e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5.png)
2
10
20
4
练一练
1. 连一连。
[教材P34 练习七 第1题]
练一练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教材P34 练习七 第2题] (1)一个苹果约重220( 克 )。 (2)一头犀牛约重3( 吨)。 (3)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300( 千米 )。
[教材P32 例8]
4 吨 =( 4000 )千克
数学书的厚度 不到 1 cm,怎 么办?
易错点:用尺子测量时,要用0刻度线对准边的一端。
探究新知
长度不到 1cm 时,该怎样表示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 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毫米有多长?
探究新知
1 厘米里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探究新知
[教材P27 例5]
3千米=( 3000 )米
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3 )个1000米。
5000米=( 5 )千米
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 5 )个1000米。
1. [教材P27 做一做]
(1000)米 2000米 (3000)米
0
1千米 ( 2 )千米 ( 3 )千米
厘米
10
10
分米
1000
米
千米
100
100
新课导入
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 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新课导入
【选自课本P29练习六 第8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0毫米。
()
(2)一条毛巾长7厘米。
《测量》(单元整体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测量》(单元整体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94c55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e.png)
《测量》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测量》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二学段“测量”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提出:“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行测量。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和量感。
”“认识吨,以及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
在“学业要求”中提出:“能描述长度单位前面、分米、毫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清江镇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基础上教学的。
几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毫米的产生,在观察直尺中体验1毫米的长度及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介绍分米的认识、分米与米的关系以及常见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为单位。
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及估测活动,教学吨的认识、吨与千克的关系以及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列表法的运用,呈现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流程,突出一一列举的方法。
在观察和交流中指导学生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三)学生认知情况在研究新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以及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并掌握了一些测量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接触到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以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比如在超市购物时看到的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重量单位。
然而,学生对于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的接触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丰富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和质量概念。
二、单元目标拟定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a8166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8.png)
《测量》整理和复习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测量单元是学生理解测量的第二个阶段。
在小学阶段计量单位教学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及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基本贯穿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束本单元的知识学习以后,需要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沟通本单元和以前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机系统的全盘思考,让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习得相关长度概念,知道不同长度单位的观念,同时建立相应长度空间观念。
在知识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
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和克,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而且对于本单元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于米和质量单位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兴趣浓厚。
2、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思维的活跃与上升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整理与复习提供了思维基础。
3、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也进行过整理与复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整理方法,如:思维导图,列表法等,为本节课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4、学生在选择合适单位描述物体长度和质量上存在疑惑,不能正确地使用单位。
并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上混淆不清。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自主、全面地回顾、整理、交流测量相关知识的过程。
对测量知识进行创造性地整理与复习,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呈现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在巩固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计算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习惯。
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已有经历和体验,梳理测量知识的结构,构建长度单位之间的数据模型。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的掌握长度、质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整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6875ac450e2524de5187ebd.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1、编写意图《测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的《测量》这一单元的内容。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并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芝士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内容的特点(1)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单元教材在呈现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
(2)教材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
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具有思考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做到呈现形式灵活多样。
本单元教材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米、分米但千米和吨很小接触。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千米和吨单位,如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等。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米、厘米、克,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米、厘米、克方面的知识,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度重量观念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b66e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9.png)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测量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但对更深入、系统的测量知识及测量方法尚需进一步学习。此外,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单位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它们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测量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让学生观察直尺、卷尺上的刻度,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b.计算给定物体的长度,并换算成不同的长度单位。
c.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操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小组讨论和练习中取得的成果。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组织测量比赛、设计测量小任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7f1863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0.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三单元《测量》(人教版含解析)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三单元《测量》(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4a1a0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d.png)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01:毫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2.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
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知识点02: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把大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小单位时,大单位前面是几,就把几的后边加上一个0;把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大单位时,小单位前面有几个十,就是几。
知识点03:千米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常情况下,测量一段路程或两地间的距离等较长路程时,常用千米(k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时,一定要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化成米,要乘进率1000,米化成千米要除以进率1000。
3.估计长度在估测两地之间的长度时,可以先选择一种估测的标准,然后再估测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
4.用估算解决问题知识点04:吨的认识1.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1000千克,1 t=1000kg。
2.吨与千克的换算(1)将吨转化为千克,要去乘进率1000(即在末尾加上3个0);(2)将千克转化为吨,要去除以进率1000(即在末尾去掉3个0)。
知识点05: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应该有序地思考,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列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考点01:毫米、分米的认识1.(2022三上·陇县期中)下面哪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A.分米和米B.千米和米C.时和分【答案】B【完整解答】解:千米和米间的进率是1000。
故答案为:B。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f933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a.png)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预设: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和厘米。
二、探究新知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预设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4)引出毫米的概念。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认识毫米。
【课件出示直尺】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感悟1毫米很短。
)师: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1:玻璃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2: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用的毫米作单位。
……4.即时训练,深化认识。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d1d23d7cc175527062208b1.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能够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能够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能够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在二年级,学生初步理解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个阶段;在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解。
(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1、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以旧引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了解了一些相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所以在学习“毫米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有厘米的理解作基础。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de1ddb0b4c2e3f562763aa.png)
【篇一】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測量》知識點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釐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品質單位。
稱比較輕的物品的品質,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品質,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品質或載品質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1米=100釐米1千米(公里)=1000米10、品質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篇二】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測量》教案在二年級,學生初步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及品質單位“克”和“千克”,這是瞭解測量的第一個階段;在本單元,學生將要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品質單位“噸”,這是理解測量的第二階段,為後續學習面積、體積和容積單位及其測量奠定基礎。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和品質單位會有一個系統、完整的認識。
(一)關注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經歷新知的形成過程1、利用學生的知識經驗,以舊引新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和釐米、品質單位中的千克與克,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
因此在學習“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
教材安排了讓學生估、測、議等活動,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估测距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估测距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5391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1.png)
教学准备
1.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
2.走100米的路程,并记下所需的时间和步数。
3.记录从家到学校的时间以及上学的交通方式,估一估家到学校有多远。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二次设计
【环节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长度,生活中是否所有的情况都能精确测量距离呢?大家请看视频。(多媒体播放“跳眼测距法”视频)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本单元又认识了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并学习了他们之间简单的换算,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距离,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积累,同时也存在着对于长度的量不能很好的感知和体验的问题,特别是对非标准测量单位和长距离量的感知,尤其是中低学段学生“量感”普遍缺乏。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测量能力,但由于量感比较缺乏,头脑中单位表象不够深刻,估测能力比较弱。
师评价:这个同学通过测量自己100米走了多少步,然后根据家到学校所走的步数,推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真是个好办法。
生2:我坐妈妈的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用了3分钟,妈妈说1分钟能骑300米,所以我家到学校大约900米。
师评价:看来我们知道了骑电动车1分钟大约能骑300米,骑了几分钟就大约是几个300米。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学校周边地区地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生针对课前开展的估测任务进行讨论分享,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1:骑电动车一分钟大约骑300米,我爸爸骑了5分钟,所以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
生2:开车一分钟大约行驶1千米,我妈妈开车送我上学用了6分钟,我家到学校大约6千米。
师总结:看来估测的方法有很多,关键要找到一个估测的标准。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f7fd11aeaad1f347933f26.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三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进取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
数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三年级数学教师你会写三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
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测量 人教版(共43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测量 人教版(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cf093fd5bbfd0a78567303.png)
(3)某地区的降水量约是50A( )。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学校的操场跑道长400米,跑B( )才够1
千米。
A.2圈
B.2圈半 C.3圈
(5)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C )。 A.汉语字典 B.一张纸 C.数学课本 (6)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差不多,
身长不过15( C ),飞行速度却很快,时速在 50( D )左右。 A.千米 B.分米 C.毫米
路程远一些,怎么办呢?
利用转化法:以上三个思路都是将较长的路程 转化分解成自己所熟知的较短的路程,进而推 算估计出总路程。
小试牛刀
一、我会选。 (1)《新编小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21D( )。 A.千米 B.米 C.厘米 D.毫米 (2)公共汽车两站之间的距离约是2000A( )。 A.千米 B.厘米 C.分米 D.米
(2)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 以用( 毫米 )作单位,用字母( mm )表示。1厘米中间 有( 10 )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毫米 )。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 千米 )作单位,用字母 ( km )表示。
(4)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400米,2圈是( 800 )米,再加上 ( 200 )米是1千米。
二、丽丽走100米大概是200步,她从家到学校走 了1800步,那么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1800里面有9个200 100×9=900(米) 答:她家到学校大约有900米。
6、吨的认识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 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有多重呢?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就是1000千克。
4厘米+8毫米=( )毫米 6千米-4500米=( )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
教学目的:
1、理解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的在生活中具体的大小,能灵活运用单位给生活中物体长度、重量填空;
2、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各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方式方法;
3、学生学习数学中,获取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生活已有经验单位填空;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一部分测量单位的认识
(一)测量单位的认识
核心思想:根据毫米、厘米、分米、克···大概长度、重量对生活中物体估算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例: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一头大象重4()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画图
例: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画一条长比1分米短2厘米的线段。
总结:画图时,把整十、百的数换算单位再作图。
第二部分单位换算
(一)单位换算
一、一级换算
例题分析:
2.4吨=()千克 5千米=()米
10千米=()米 6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9000千克=( )吨 10厘米=()分米
总结:①大单位化小单位,添“0”
②小单位化大单位,去“0”
二、二级换算
例题分析: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300米=()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7800千克=()吨()千克 52毫米=()厘米()毫米总结:①两个单位化成一个单位,把不同的单位先化成相同的单位,然后两部分相加;
②一个单位化成两个单位,把整十、百、千的数化成大单位。
(二)计算
例题分析:
1米—3分米=()分米 6吨—2000千克=()千克
7千米—5000米=()米 8毫米+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 3厘米+ 2毫米=()毫米
注意:单位与填空后面的单位统一,在进行计算。
(三)比较大小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
15吨()15千克5000千克()5吨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10米+9厘米()20米 3吨+4吨()7000千克
400千克+600千克()1吨 8000米-2千米()7千米
23厘米+27厘米()50分米 20厘米+90厘米() 1米
注意:①单位先统一
②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比较大
③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较起,大的就大,第一位相同,接着看下一位···
第三部分应用题
(一)一般单位应用题
核心思想:主体单位要统一
例1:图书馆买来5本一样的书。
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例2: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二)比较性测量应用题
核心思想:“谁高”,“超载了吗?”“够吗?”等问题时,最后一定要比较大小。
例: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三)开放性应用题
例:农场有45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
拓展:农场有46吨粮食,请你算一算,用一辆载重5000千克的卡车运几次可将这些粮食运完?
【综合练习】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马拉松长跑比赛一块橡皮长
全长约42()约4()
一壶花生油一只曲别针重一辆货车能载重
重5()约2()约10 ()
2. 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作单位。
二、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
)
1.数学书宽约17厘米。
()
2.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
3.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吨。
()
4.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
5.一头猪重100千克。
()
6.一头成年蓝鲸重30千克。
()
7、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三、快乐ABC
1.最轻的是()。
A.7000克B.2吨C.2千克
2.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800()
A.米B.分米C.千米
3.2袋水泥重100()
A.千克B.克C.吨
4.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B.木材重些C.一样重
5、走1千米大约需要()。
A、50秒
B、12分
C、1时
四、计算
1、单位换算
40毫米=()厘米 3厘米=()毫米
()厘米=5分米 6千米=()米
1吨=()千克()吨= 2000千克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300米=()
米
3吨500千克=()千克 53分米=()米()分米7050克=()千克()克 24厘米=()分米()厘米2、计算
5200千克—3200千克=()吨 200千克+1800千克=()吨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五、画图
1.画一条相当于2个3厘米那么长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六、情景应用题
1、绕足球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跑5圈有多少千米?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4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
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9只重200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4、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5、小动物们要过桥那边去参加“动物运动会”。
怎样过桥比较合适?
请你列出算式,并计算。
6、蔬菜公司将运进大批蔬菜,见记录表:
名称茄子扁豆南瓜青菜萝卜
重量(千克) 200 700 600 800 300
(1)如果需要1吨蔬菜,该选择()。
(2)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蔬菜,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1号车运();2号车运()。
(3)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能一次将这批蔬菜全部运走吗?
答:
【口算练习:】
120-40=402×5=25×4= 450×0=360-90=630×3=560+40= 72-24= 9+50= 630+70=24×5= 70×8= 250×5= 14+40=880×2=57-28= 801×9=120+20= 250×1=28+68=30×6=18×3= 902×1= 17×4= 68-4=
70×2= 200×8= 280-70= 32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