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内容:学习现代新诗内容解析:“教会学生做人”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内容为学习现代诗歌。

四首诗歌的共性是情感,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基本思路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本单元教学篇目中的具体情感美,并将其作为教学主题深入赏析,进行主题式教学,最终让学生在体味情感美中学会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目标及解析:·目标:有一种美叫情感(或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1、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2、了解诗歌的表达艺术美。

目标解析:1、诗言志,情感是诗歌的第一要素。

情感美是组成语文世界的独特魅力之一,更是诗歌感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诗歌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语言背后人的喜、怒、哀、乐;了解与情感有关的因素:社会生活、人生追求等。

2、语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让人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美感。

所以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表达艺术并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应当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问题:诗歌是美的艺术,诗歌的美美在哪些方面?(美在情感;美在表达)·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可能对诗歌存在畏难心理。

2、学生对诗歌的认识不全面。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的情感的艺术。

情感首先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

所以需要使用电脑观看朗诵视频,或听课文朗诵。

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的情感与语言的关系。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流程课时1·内容:有一种美叫情感之《沁园春·长沙》·内容解析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新诗是五四前后出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

五四之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

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

【学情分析】1. 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

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

3. 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分析情景交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

2. 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 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

4.背诵本词。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语文教学计划高一年级上学期一、需要完成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语文课本共八个单元阅读欣赏,八个表达交流,六部分梳理探究及四篇名著导读。

二、《高中语文(必修1)》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须在高中阶段语文必修课程的第一模块。

此模块一般在高一上学期前10周学习完毕。

《高中语文(必修1)》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端,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初中语文的依赖式学习改变为高中语文的研究式是关键。

三各单元教学达标第一单元[学习目标]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意象的分析;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教学时数]9课时说明:《沁园春·长沙》2课时、《雨巷》《再别康桥》共3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1、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2、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3、达标检测方式:一课一检测与单元检测相结合[备课参考]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

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大堰河——我的保姆》含答案
构 大堰 诗人 主要 抒情
河形 感情 修辞 方式

手法
一、大堰 悲苦 怀念
河与我 低微
(1~2 的身 与痛
段)
世悼
间接 反复 抒情
二、大 堰河勤
勤劳 善良
眷恋 感激
反复 排比 通过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劳、悲苦、
记事
善良的一

生(4~8
抒情
段)
三、大
堰河身后
边叙
的悲凉和 命运 同 反复 事
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
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
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 岁时
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
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
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
被歧视空气里长大” 的。因此他对他的养
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
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
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
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
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
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
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
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
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年月日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第三课
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 课时
周第


授课班级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
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 教案示例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错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合理想象诗歌情境,深入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通过本诗和一般古典闺怨诗的比较,体会本诗在写作角度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一。

导入:在诵读的时候,已经可以初步感知诗歌语言的古典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作者郑愁予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的现代派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

而《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语言,意境。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但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其中藏着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问)什么故事呢?(明确)一个游子路过江南,被一直在等待的女子误认为是归人。

作者没有正面写相遇,但马蹄声却掀起了一阵阵情绪的波澜。

(问)诗歌创设的环境氛围是怎样的?诗歌的情绪基调是怎样的?(明确)环境氛围是凄清的,情绪基调是落寞、孤寂的。

第一小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交代了叙事的背景,一“走”,一“等”,一游子,一思妇,表现了中国诗歌中的一个传统主题:思妇盼归人。

三。

出示历史上的闺怨诗,通过比较体味诗歌创作角度上的不同。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八声甘州(下阕)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比较:相似点:从内容上看,都是闺怨诗,都突出了女主人公“等”的状态。

不同点:1、对女主人公的处理。

问:包括本诗在内的四首诗中,哪一首中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得最为含蓄?明确:三首词中的女子都以明确的登楼者的形象出现,“思”“恨”“断肠”“凝愁”,都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但《错误》中的女子却十分矜持,她的全部动作不是“望”,而是“听”,显得最为含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ຫໍສະໝຸດ 一、知识教育目标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和方法:解决重点方法:从诗歌的意象角度入手,鉴赏诗歌。

突破难点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联系古典诗歌中有关送别诗的意象选择加以比较。

突显作者意象选择的独特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悟、体验的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点。

难点:选择意象的独特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流传千古,唐诗宋词,名家辈出。

从五四到现在,新诗也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可是有人却说,中国现当代诗坛只有一个半诗人。

尽管这种评价太偏激了,却也可以看出着一个半诗人在中国诗坛的分量。

他们是谁呢?一个是徐志摩,半个是何其芳。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配乐朗读,打开学生想象空间,进入诗歌的意境中1、首先老师来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配乐朗读3、每一首好诗都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共鸣,你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谈一谈。

4、几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感受,打开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少年情怀总是诗,同学们青春的感受就是最美丽的画卷。

诗人笔下的康桥是不是象大家想象得如此美丽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康桥和作者徐志摩。

三、康桥与诗人的关系,并出示教学目标(投影出示康桥图片)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教案)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虽然长短不齐、作者不一,但都于含蓄朦胧之中隐匿着一个丰富斑斓的情感世界,充盈着美的享受,活跃着灵动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

比如《沁园春·长沙》里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中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这些丰富的美与情就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金钥匙,教师要以诗歌中的美情为线,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在情感融合共振、诗意个性化的品读中进行探索式对话。

要想实现诗歌教学里“以美读美,以情品文”的生动风景,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与文本相似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感体验、心灵感受,以“我”观诗中之物,以“我”品诗人之情,由己推人,读懂诗人,最终达到与作家气息相通、心灵默契的结果。

学生一旦产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以及争鸣,就能由此掀起共性群体的审美品读热潮,从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的心灵解读,使文本意义世界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引人去解读领悟,去品味沉醉,使文本解读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生动局面。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体验涵咏式的诵读,尽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还可以采用以写促读的方式,比如描绘《沁园春·长沙》里的秋景,可以对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想象拓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习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延伸与文本的个性化心灵对话活动。

如布置随笔,课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抒发对课文真诚的感动或对课文神韵的感悟,引导学生真切地体味涵咏诗歌语言,感受体验作者的境遇、情感,能使学生继续与作者进行精神的交往、融合,心灵的碰撞、沟通,生成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延伸课堂上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活动,使心灵得到净化提升。

简言之,诗歌单元的导学就是要实现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引导学生先调动己情,唤醒个性化审美体验,再在共性群体的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最后进行更深刻的个性化心灵解读,从而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1、荷塘月色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沉积在我们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河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板书文题)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

生活经历: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早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

在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但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

抗战任西南联大教援期间,思想有较大转变。

1948.8.12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影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代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著作,大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开明书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诗歌单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一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诗歌单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外短诗五首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品味、鉴赏诗歌。让学生明确,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教学中,引领学生区分新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实生活意象,在《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诗中用得较多,如前一首诗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后一首诗中在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中,诗人用了集束描述性意象群,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凄苦命运的深切同情。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风雨》中的“风雨”“舵手”等,则为比喻性意象或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值得揣摩、品味。
单元目标
1、重点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其它目标:了解诗歌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和新诗的历史。
重点、难点与关键
情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抒情,意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反复朗读;2.分析意象;3.发挥想像;4.感受真情;5.陶冶性情;6.学写新诗。
其中反复朗读、发挥想像是读诗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也是容易做到的,在本册课本“表达交流”中有“朗诵”一节,较为全面地指导学生朗诵,可提示学生提前阅读,
1.按产生的时代分为:古体诗:诗经、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律诗绝句;古典诗歌词曲小令散曲;现代诗歌新诗;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的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备课教案全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备课教案全

单元教学计划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诗歌阅读主备人使用人课题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课型定篇—讲授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炼字”的妙用,学会揣摩关键字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结合全诗意境,品悟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重点炼字教具准备教学难点情感主旨的分析教学预设教师个人生成教学过程一、以旧课复习导入抽查一两位学生,了解第一课时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名词解释】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前边咱们学习了以旧体抒情的诗词,今天,咱们学习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诗,现代诗派代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品简介】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雨巷》最初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现代诗派取名于《现代》杂志,其诗艺核心是“象征主义”。

三、朗读全班齐读—正音—抛出学习要求—自读。

学习要求:四、意象分析、主题分析1提问:全文有哪些主要物象,选用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然后教学预设即时生成及反思逐个分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本诗意境的特点。

【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取其圆满的意思。

油纸伞,是怀旧文化的代表。

(插入白蛇娘子和许仙在西湖断桥以红油纸伞为媒的故事,激发情绪。

)【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

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

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沁园春长沙》主要是读,《再别康桥》主要是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是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技巧,意象的把握,叙事抒情的写法。

学时难点对美的享受,感恩教育。

教学活动【讲授】一、导入。

二、进行《沁园春长沙》读的训练。

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朗诵分为以下步骤展开:第一步,自我感知后的初读,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的朗读,也可以说这种朗读是原生态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状况,读后随即要求学生评论,一般情况下,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初读往往表现平平,很难打动听众,听众也会指出这些缺点;第二步,在评读后,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体味出诗人赋予诗的思想感情,这一步,相对于第一步,学生的表现有所进步,是朗读者和评读者比较容易满足的时候;第三步,教师参与实践,刺激学生产生新的更高级别的审美需求,配上钢琴曲《黄河》伴奏,声情并茂地朗诵,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击,又有了新的挑战欲望;第四步,学生进行超越自我、赶超老师的尝试,这个时候,给学生播放音乐伴奏,让他们尽情发挥,达到“演读”的高度,也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三、进行《再别康桥》说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对意象进行分析,选择一个点深入探究:《再别康桥》中为什么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广泛的思索、热烈的讨论,很好地开展“说”的实践,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多种结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以下观点,可供参考:1、新意相似。

2、感觉相似。

3、睹物思人。

4、神情相似。

5、形象相似。

6、离情相似。

四、进行《大堰河——我的保姆》写的训练。

首先引导学生对使用排比句叙事抒情的段落进行朗诵、分析,体会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作用,然后趁热打铁,布置当堂写作实践小训练,每人写一个诗歌片段,运用叙事抒情的方式,将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关照自己的若干细节排比在一起,完成后读给同学听,让大家评价。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单元教学重点:1、学习鉴赏中国现代新诗,培养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2、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进而背诵、默写单元准备:1、词的知识词是诗的别体,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杂曲子”。

后来也称“乐府”(《东坡乐府》),逐渐与音乐分离,而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称“长短句”(《稼轩长短句》)。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即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词的一段叫“阙”或者“片”。

2、现代新诗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

(现代是是按照内容来定义的,只要是现代人写的现代人的感情,就是现代诗。

)板书:四言古诗五言七言律诗近体诗古代诗歌(旧体诗)绝句五四以前小令体裁及时代词中调长调套曲散曲曲小令杂剧自由诗新诗散文诗现代诗歌(五四以后)格律诗现代人用旧形式写的诗词(古体新诗)3、鉴赏诗歌方法①知人论世②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把握意境,进而理解主旨、感情)意:诗人主观情感;表达技巧语言寄托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象:客观看得见的意象意象意境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③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④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读诗,感受词作中作者流露的感情2、品读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感受他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结合意象,体会感情,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摆脱庸俗之气,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诗词常识选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意象、意境的定义2.了解意象、意境的区别与联系3.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师用书中认为:“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分析诗歌时要注意区分诗中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称为实生活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一)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上学期
一、需要完成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语文课本共八个单元阅读欣赏,八个表达交流,六部分梳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意象的分析;
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

[教学时数]
9课时
说明:《沁园春·长沙》2课时、《雨巷》《再别康桥》共3课时、《大堰河——我的保姆》各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的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1、使用多媒体,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

2、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

3、达标检测方式:一课一检测与单元检测相结合
[备课参考]
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

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因而诗歌的教学,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诗人的情感,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是诗人情感与心志的表达,但又多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经常是通过意象来体现。

因而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也称之为意境,是文学作
/
求的这个爱情则是一种纯真、纯情的爱情,惆怅而又伤感。

此外,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手法来深化意境,抒发感情,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学习中应当注意的。

诗歌的学习,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