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合集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4af1bbd852458fb760b566a.png)
3、东汉以来的田庄制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点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
特易形成②军地事方上拥割有武据装!
点
③人员上聚族而居
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归纳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演变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经营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商周)
土地公有制
国王所有的 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耕种,平均分配
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 协作方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服务役、“均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4:54:1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c7e7c049649b6648d74757.png)
1.(2014· 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 26)宋代,典卖土地、 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 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 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 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 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 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 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 业主收赎。这说明( ) 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⑥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时 推行。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 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 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 钱。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 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 地主不得例外。这就增加了封建国家的 田赋收入。
【重点提示】赋税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趋 势:①由向国王的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②由 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 税标准,直至取消人头税的变化;③由赋役分 征到赋役合征,名目和手续的简化;④由实物、 劳役地租到货币地租的变化。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封建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的相应反映。
答案:B
5. (2014· 山东日照一模· 14)《水浒传》第2回这样 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 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梁。草堂高起,尽按 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 羊满地,打麦场鹅甲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 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正是:家 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庄园的情景说 明A.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 C.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农业与养殖业开始密切结合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a18c8108a1284ac85043b9.png)
1.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出现 (1)背景 ①政治上: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村社结构保留。 ②经济上: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出现:商周时期。 (3)内容
史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①所有权: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
史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 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危害:
1、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使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3、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历代统治者对土地兼并有哪些对策?封建社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
朝代
土地(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唐 明 清
均田令 均田制、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限制买卖土地),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 年限后归其所有。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2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目録
壹
贰
叁
多
废 井 田 , 开 阡 陌
种 形 式 的 土 地 私 有
租 佃 关 系 日 趋 普 遍
制
化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
史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①所有权: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
史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 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危害:
1、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使豪强地主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3、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
历代统治者对土地兼并有哪些对策?封建社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
朝代
土地(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唐 明 清
均田令 均田制、两税法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限制买卖土地),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 年限后归其所有。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2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目録
壹
贰
叁
多
废 井 田 , 开 阡 陌
种 形 式 的 土 地 私 有
租 佃 关 系 日 趋 普 遍
制
化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25787543b3567ec102d8a20.png)
__________ 作 为 收 益 , 称 为 租 佃 土 地 经 营 方 式 。
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演变: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早在 ________时期就已产生;到________代,这一现象已比较 普遍;自________代始,它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 经营方式;________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 ________、________有关。
第一单元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
情形更为严重。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常见的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 土地高度集中。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2)上述现象使当时的土地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答案】 变化: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3.评价:虽然佃农要遭受较重的________剥削,但 对 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 ________ 关 系 相 对 减 弱 。 通 过
________ 、 ______ 斗 争 , ________ 得 到 提 高 , 这 有 利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国家控制的户籍越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越多,国家 将不纳税的人等同为“盗贼”,当然是要求民众纳税。 【答案】 A
第一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
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
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e9218c9aa00b52acfc7ca69.png)
──《孟子•滕文公 下》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41张)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edcc26090066f5335a81213e.png)
C 肯定的变法是( )
A.齐国“相地而衰征”
B.鲁国“初税亩”
C.秦国商鞅变法
D.魏国李悝变法
6、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D)
A.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
B.地主力量过大影响中央集权
C.农民失去土地,影响社会稳定
D.田庄经济成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7、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
问题 2:什么是井田制?
动动 脑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探究学习 一、奴一隶社会——井田制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诗经》 材料三:……将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这些亲族除获得 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岳 麓·历史Ⅰ》 材料四:田里不鬻(yǜ)。——《礼记·王制》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井田制什么时候开始瓦解?为什么?
井田制的瓦解之根本原因 —问铁题农:具春与秋牛时耕期的的使政用治(状生况产如力何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管仲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
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
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
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PPT教学课件
![中国历代土地制度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c6bdbaba1aa8114431d9cf.png)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共同创造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 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对今天中 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略,详见课本P67 页)
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 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2. 民族精神我传承
•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 4.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在农村采取的 措施是
• A.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小块出售给农民 B.没收教会财产、取消贵族的封建特权
• C.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
• D.从法律上保障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
• 5.马克思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农 业革命”,这是因为圈地运动①在农村出 现了手工工场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引起了农村阶 级关系的变化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请你 帮助小雅作出正确的选择(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小强所在的初三(1)班开展了一次以 “中华文化 我来传承”为主题的探究活 动,同学们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人越来越 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而 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 中秋节等,却被逐渐淡忘的现象发表了 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到的启示是( CD)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https://img.taocdn.com/s3/m/03fa86f14afe04a1b071ded1.png)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朝
④明
A. ① ②
B.② ③
C.① ④
D.③ ④
(2014广东卷)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 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 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 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
地 租
自耕农
佃农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新
均田免粮
王 朝
新的自耕农
根源: 土地私有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社会主要矛盾)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
“官田(公田)”(均田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
1、主要形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土地兼并
1)概况 2)影响
①赋税收入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危害
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制度
1、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1)概况 2)影响 3)措施 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
(2008上海)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 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 有
各国的税制改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表现:
废除:商鞅变法
井田制与今天土地国有制的区别:
井田制名为国有,实际上是一 种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 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 是各级贵族的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国有制是一种土 地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本质 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
第二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第二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ca8c70069eae009581bece9.png)
制为主体 的多种所
君主土 地所有
含义P18
有制(春 制
秋出现,
一直存在,收入主 到封建王 要用于 朝的灭亡 君主私
人开支
社会
战国确立)自耕农 土地所
春秋出现
有制
地主土 地所有 制(主
含义、 来源P18
春秋出现 战国确立
土地兼 并严重
要)
二、土地兼并
► 1、根源-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2、各朝土地兼并的表现:
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1、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根本)
2、各国诸侯的税制改革客 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 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 “初税亩”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合法化,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 了井田制)
第2课 中国 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商鞅
时期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一、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
土地制度 表现/
形态
例子
实质
发展 历程
影响/ 用途
封建
社会
一、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
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
形态
例子
实质 发 展 演变
影响/ 用途
原始 社会
土地 公有制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进入文明 社会后被 破坏
①汉代:进入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 产的主要途径,出现士族地主和田庄 经济
②唐代: 田庄仍是最普遍的大土地经营单位
③宋代: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 并更加激烈
④明清: 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趋普遍(原
因P20)
《中国的土地制度》课件
![《中国的土地制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3fae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1.png)
制定土地转让和租赁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和 农村产业升级。
3 个人拥有土地难度大
4 土地征收问题
改革土地拥有制度,减少土地征用和流转的限制, 保障农民权益。
加强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被征收人合 法权益。
总结
中国土地制度的特点
灵活适应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 增收。
《中国的土地制度》PPT 课件
土地制度对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将介绍中国土地制度的定义、 历史沿革、现状以及问题及解决办法。
什么是土地制度
1 定义
土地制度是指关于土地权属、土地使用、土地转让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2 作用
土地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沿度为基础,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2
地主对土地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新民主主义时期,土地由地主分配给农民,
实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改革。
3
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社会主义时期,土地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资本主义时期土地制度
4
农民有土地经营权利。
资本主义时期,土地经济逐渐市场化,土地 买卖和流转逐渐普遍。
中国土地制度的现状
公有制土地
国家所有的土地,由政府统一管理。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土地。
宅基地
供农民居住和耕种的土地。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中国土地制度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土地资源分配不均衡
2 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土地政策PPT课件
![土地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c55c48762caaedc33d432.png)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均田制,主要内容有: 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一般农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 授露田20亩。为备休耕,露田加倍授给。露田年满七十还 官;桑田可作为私田,不必还官。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 但原有桑田超过二十亩的可以买卖其超出的部分。地主可 按其拥有奴婢和耕牛的情况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与农 民相同,耕牛每只授田30亩,但仅限四牛。地方官按官职 大小授给公田,刺史15顷,县令6顷。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5
西周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 (1)他们把其中最好部分留给自己,叫“公田”,驱使
奴隶集体耕种; (2)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
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 (3)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
9
屯田制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民屯 制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充分利用了 既定的生产资源;军屯也有效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
曹魏末年,屯田制对统治者来说已经无利可图,于是司马 炎于魏咸熙元年(265年)宣布:“罢屯田官,以均政役, 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实际上废止了屯田制。
产者的小额土地。 农民所有的小块土地,多系从他们的前代继承的祖产,
7
2.2.2 秦汉私有制与三国“屯田制”
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即让老百姓 (黔首)如实上报自己的所有土地(包括耕地和休耕地), 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土地私有制。
汉朝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原则上归国家所有,称 作“公田”,由皇帝“假”给农民耕种。实际上即为土地 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 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
第2课_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课版
![第2课_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课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23ede6f8c75fbfc77db24d.png)
① 地主土地所有制
原有公卿贵族公田转化为私田
② 来源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
③ 弊端:土地兼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私有制 (三)春秋战国起: 1.原因: 2.形式: 3.弊端: 土地兼并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危害:
“„„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 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 ——《汉书·食货志》
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 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
明清:土地买卖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地主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买田置地呢?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 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 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租核· 推原》
②鲁国:“初税亩”
从法律上肯定 土地私有制。 ③秦:“除井田,民得 卖买。”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归氏族公社公有
商周时期: 井田制:名义上国家(周王)公有,
实际上贵族占有
土 地 公 有 制
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 废除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形成 土 地 私 有 制
2、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3、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农民起义
统治者和农民针对土地兼并 严重分别作出了什么样的努 (1)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 方法:改革田制 力?结果如何? 加强;(2)无数小农破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032accbb4cf7ec4afed03c.png)
复习提问
1、中国古代农耕(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铁农具出现的时间、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 型的标志、著名的灌溉工具、牛耕开始出 现的时间、铁犁用于牛耕的时间、耦犁出 现的时间、 3、春秋战国和西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4、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 因、基本特征、评价、
学以致用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 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 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B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 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 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C.耕织结合
B.精耕细作 D.艰难脆弱
A
7.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B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B
B.耕犁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A.铁犁牛耕的出现
C.精耕细作的开始
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 是(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C
4.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 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1、中国古代农耕(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铁农具出现的时间、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 型的标志、著名的灌溉工具、牛耕开始出 现的时间、铁犁用于牛耕的时间、耦犁出 现的时间、 3、春秋战国和西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4、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 因、基本特征、评价、
学以致用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 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 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B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 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 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A.封闭保守 C.耕织结合
B.精耕细作 D.艰难脆弱
A
7.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B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B
B.耕犁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A.铁犁牛耕的出现
C.精耕细作的开始
3.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出现的时间 是(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C
4.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①刀耕火种 ②铁器牛耕 ③曲辕犁 ④翻车、 筒车 ⑤都江堰 ⑥农学知识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历史必修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ef3b1b650e52ea551898b0.png)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一、土地制度 ❖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 2.奴隶社会:井田制 ❖ (1)发展:产生于 商 ,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 ,废止于战国 。 ❖ (2)实质:名义上为国有 ,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所以其
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 (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 ❖ ①一是从法律 上废除井田制。 ❖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 所有者。 ❖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 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 宫廷有关部门 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于君主的
❖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 1.租佃式经营的含义 ❖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 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地主
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 关系。 ❖ 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土地实 行公有制,你如 何理解这种土地 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探究一: 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分 封制的关系、性质。
材料一: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故称“井田”。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探究六:
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能否彻底解决?
统治者的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时间: ①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② 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52643d9551810a6f524865e.png)
6.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西魏初现中唐衰落。该制度最重 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 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
拔训练的折冲府。与此兵制联系紧密的土地制度是 B
A.田庄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租佃制
7.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君主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公田”转化为私田 军功赏赐 土地买卖(主要途径)
危害: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产生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失败原因: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私有的性质
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
根源: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汉代租佃关系比较普遍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原因: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
陌”直接反映了: C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பைடு நூலகம்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2.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
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D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D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8.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
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C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第2课古代土地制度
![第2课古代土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2fe269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2.png)
本课知识结构
1、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经营方式
一、废井田,开阡陌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 制,你怎样看待这种土 地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
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 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材料四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 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 公十一年》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现象)? (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 史进程是什么?
4、评价
考点三:租佃关系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故田多者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1、此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提示: 1)租佃现象 2)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 两种趋势: “佣耕”的佃农人身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大。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
考点二:土地兼并
《汉书·食货志》中描写:“富者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 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而宋代的土地 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 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 策 C. 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方式
经营方式
君主
政府掌握
土 地 私 有
主导
地 主
公卿占田 军功赏赐 巧取豪夺 土地兼
制
主要 土地买卖 并
自耕农
国家分配
概念
租
佃
发展
制
影响
“男耕女织”式的小 农经济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产品分配 私人开支
自给自足 交纳赋税
思考 :
1:占主体地位的地主土地私有 制的发展过程? 2:它的来源有哪些? 3: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 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政府应对兼并:“均田”、“限田”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导致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井田制的瓦解的直接原因 ——各国的税制改革
材料一:《齐语》记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 材料二:《春秋·公羊转》载:“初税亩。初者何? 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 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致什么情况出现?
战国→汉代→宋初→明清
公田转化为私田
来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土 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地 方式: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兼 并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土地兼并
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 概况:东汉和唐朝:田庄是最普遍的大土地经营单位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封建社会: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正式确立:商鞅变法
私有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什么是井田?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井田制内容、特点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自我测 评第一题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奴隶社会: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性质: 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二)、租佃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不 仅有了选择雇主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 得了一定的发言权,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 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北魏“均田制” 宋初“不抑兼并 ”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三 土地私有制下经营方式的变化 (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一) 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
1. 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
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原因 3.演变 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 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比较普遍 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 4、特点: 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 2)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土地公有制
土
私
地 奴隶社会 有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
制
化
有制——井田制
度
封建社会
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 农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废井田、开阡陌)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制,为什么这种制度 到了商周时期会遭到 破坏?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 低下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特点: 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 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 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农夫成员。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生产力 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材料一:“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 个体劳动取代。——第一节内容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二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按三土反地映好的坏历收史税事—件—对客井观田上制、的实瓦际解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法律上……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 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截止到1953年土改的完成。
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2.瓦解表现:(开始最终)公田被抛荒,私田私有
3.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 ㈠ 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 私田私有 ㈡ 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 ㈢ 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课文解读 :
三个子目一条线索贯穿本课的学习
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下生产经营 方式的变化
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
原始社会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土地私有进一步发展 影响 ①使国家丧失赋税收入 ②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③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⑤农民日益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地主买田置地,影响 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政府对策: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认识: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 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可使之逆转,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 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土地才是各种 形态财富的最后归宿。而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 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和这种形势 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第题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