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俗一览表:节日名称:除夕时间:腊月三十说明:腊月的最后一天主要俗/象征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除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节日名称:春节时间:正月初一说明:新旧迎新主要俗/象征意义:XXX《本命年的回想》中说:“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包括贴春联、年画、守岁、吃团圆饭、放烟花爆竹等俗。

节日名称:元宵节时间:正月十五说明:元又称“元日”、“新春”主要俗/象征意义: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节日名称: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说明:踏青、扫墓祭祖主要俗/象征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丰收。

节日名称: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说明:纪念XXX主要俗/象征意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XXX,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等。

节日名称: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说明:又称“乞巧”,中国的“情人节”主要俗/象征意义: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人们会穿针乞巧,向XXX乞求智慧和巧艺,祈求美满姻缘。

节日名称: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说明: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关主要俗/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传说中的XXX 奔月,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节日名称: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说明:现在被定为“敬老节”主要俗/象征意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祈求长寿、健康。

节日名称:腊八节时间:腊月初八说明:吃腊八粥、祭祀众神主要俗/象征意义:腊八节是为了祭祀众神,人们会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祈求XXX。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

传统节日的资料【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

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

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吃月饼的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

中国传统节日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 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祭拜祖先,表达孝道和对先人的思 念之情。
蹴鞠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类似于现代的 足球,由皮球和球门组成,人们可以在草地上踢球,展示 自己的球技。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树枝 上悬挂秋千,欢快地荡来荡去,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06 重阳节
重阳节简介
• 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日子。这个节日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时期。重阳节是道教的节日,也被认为是老年节,是尊老、敬老、爱老的重要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远眺
重阳节登高是传统的习俗,人们会去山 野、公园或者高楼大厦登高远眺,寓意
02
03
春晚
除夕夜的全民文化盛宴, 包括歌曲、舞蹈、相声、 小品等各类节目,以及现 场互动游戏等。
放鞭炮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 炮庆祝,驱逐邪魔和带来 好运。
拜年走亲访友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去拜 访亲戚朋友,互相祝福和 分享喜悦。
02 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节日起源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 上元节、灯节、元夕等。
元宵节也是一个社交的节日,人们会 互相拜访、交流,增进友谊。
03 清明节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 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 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着悠久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中国 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 一。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又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大多数的节庆习俗,都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出现的。

民间节庆源于人文、自然文化,最早的习俗是原始崇拜和祭祀文化。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活动载体,比如庙会,灯会,舞狮,年节,扒龙舟,拜神,祭祖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一份精选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十五天,期间人们会举行舞狮、舞龙、放鞭炮、赏花灯等各种庆祝活动。

家庭聚会、互相拜访,以及赠送红包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因为这天的晚上要放花灯,所以也叫花灯节。

元宵节的特色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会举办灯展,展示各种精美的花灯。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前往祭拜先人和扫墓。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外出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

4.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驱邪。

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就是赛龙舟,龙舟竞渡的背后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成为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体育盛事。

5. 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天上的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的传统活动是观赏牵牛织女星、写情书、放飞孔明灯等。

这一天,年轻人也会选择向自己心仪的人表白。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月亮最圆的日子。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吃月饼。

同时,中秋节也是传统的祭月日,许多人在这一天还会向月亮祈福,并举行一系列的庆祝仪式。

7.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

重阳节还有踏青、插茱萸、观菊花等活动,同时也是敬老、祭祖的日子。

人们还会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来祈求平安和驱邪。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中国传统节庆与俗一览表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简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庆祝。

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包饺子等。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传统上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简介: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月圆节”。

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卷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并且佩戴茱萸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简介: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前后- 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扫墓节。

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踏青等。

端阳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简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人们会以浪漫的方式庆祝,如放天灯、写信传情、赏星等。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简介: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简介: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红包、贴春联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佩戴茱萸叶。

元旦节- 时间:公历1月1日- 简介: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西方的新年。

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跨年晚会等。

教师节- 时间:公历9月10日- 简介:教师节是用来纪念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瑰宝,它们与特定的历史和宗教传统联系在一起。

这些节日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欢庆团圆、祈福祈愿的重要时刻。

下面是关于一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1. 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家庭聚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

传统的庙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常见活动。

2. 元宵节(中国)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

这天晚上,人们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

其中,元宵节的主题食物是元宵,它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甜点,馅料多样,如芝麻、豆沙等。

3. 清明节(中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烧纸钱,悼念亲人,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民俗活动。

4. 端午节(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喜爱吃粽子,还会划龙舟竞渡,挂艾草镇邪等。

端午节的主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并以各种方式驱赶瘟疫和邪恶。

5. 中秋节(中国)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赏花灯,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各种传统表演,如舞狮、舞龙等。

6. 圣诞节(全球范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唱圣诞歌曲等。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象征之一,他会给小孩子送礼物。

7. 愚人节(全球范围)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开玩笑、戏弄别人,一些媒体也会发布假新闻来愚弄读者。

愚人节的起源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自法国,贵族将1月1日作为新年的开始,但有些人仍然在4月1日庆祝新年,被称为“四月愚人”。

8. 得墨忒耳节(希腊)得墨忒耳节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得墨忒耳的庆祝节日,一般在每年的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很全)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很全)

据说,大门上贴上 两位门神,一切妖 魔鬼怪都会望而生 畏。
秦叔宝 尉迟恭
春联的由来——“桃符”的传说
神荼
郁垒
贴窗花和倒贴“福”

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 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 各种剪纸。
“福”字指福气、福 运,倒贴“福”字,
表示“福运已到”。
挂贴年画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
避邪驱瘟之意。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 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 气的功效。
七夕节
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 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
就是当天夜晚进行的各 种乞巧活动。
植树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 清明植树的习惯。有 人还把清明节叫作 “植树节”。植树风 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
规定,每年三月十二 日为我国植树节。
放风筝
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 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 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 灯笼,象闪烁的星星, 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 蓝天后,便剪断牵线,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 等。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
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祠(湖北秭归)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 (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 角状)、 “筒粽”(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集锦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集锦

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习俗。

3.二月二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4.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汉朝。

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

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

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节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大全元旦(春节)亦称元日、元正、正旦、朔旦、朔日等。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日。

因其日为岁之元(第一天)、时(季)之元、月之元,故又称“三元”。

相传自尧、舜时,已为节日。

古时,岁首时间不同,夏朝岁首与今相同,商朝在农历十二月,周朝改在农历十一月,秦及汉初在农历十月。

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此后沿用二千多年,元旦乃成为汉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

这一天标志着新的一年及春季的开始。

自称秦起,朝廷于此日有朝贺之礼,群臣朝见皇帝,称觞祝寿,称为“贺正”,皇帝受贺,则有赐宴作乐等仪节。

此外,民间普遍有祭祖先、饮椒柏酒、屠苏酒、食五辛盘、爆竹于庭、钉桃符、贴画鸡、放鸠、浴五木汤、挂钟馗、食胶牙饧、贴春联、为亲友尊长拜年等庆贺娱乐活动。

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春节,公历1月1日称新年。

解放初,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

然农历的正月初一,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

在春节里,人们探望亲友,休息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除汉族外,古代及近代,也有部分少数民族以农历元旦为年节,用自己的习俗庆贺节日。

《渊鉴类函.岁时部.元正》引《汉杂事》:“正旦朝贺,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使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前进璧。

”又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弥。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坎如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

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

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

各进一鸡子。

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的资料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些节日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的资料。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民每年的新年,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家庭团聚日。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祭神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吉祥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走亲访友等。

各地还有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京剧变脸等,使得春节充满了欢乐和热闹。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四或五日。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和扫墓祭奠的节日,也是中国24个节气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奠祖先,祭拜先人的坟墓,并清理墓地,调整衣冠,寄托哀思。

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特色的传统活动,如踏青、插柳等。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吉祥活动。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叫做"喂五毒",人们会在门口放置五颜六色的五毒图案,用以祈求平安健康。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赋诗等活动。

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祭月、舞龙舞狮等。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登高节等,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重阳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在重阳节期间,人们会登高望远、赏菊观秋、吃重阳糕等。

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特色的传统活动,如爬山、赏菊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

下面分享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活动1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习俗: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8大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国8大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国8大传统节日的资料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8大传统节日。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窗花、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还会拜年、送红包,以及观赏烟花爆竹。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赏灯活动,观赏各种精美的彩灯。

此外,还有元宵汤圆的传统,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热腾腾的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献上鲜花和食物。

此外,还有踏青的习俗,人们会到郊外或公园,欣赏春景、野餐、放风筝等活动。

4.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吃粽子,并且在门上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邪避疫。

同时,还有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和饮食习俗等。

5. 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也被称为中国的“牛郎织女节”。

位于农历七月七日,人们会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求智慧和美满婚姻,还有举行各种浪漫的活动,如写信、放飞孔明灯等。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菊花。

此外,还有拜月、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欣赏灯笼、赏桂花等传统习俗。

7.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花,还有吃重阳糕和插茱萸等习俗。

此外,还有拜山、祈福、避邪等传统活动。

8. 元旦节: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日,即公历的新年。

每年的1月1日,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举行文艺演出、燃放烟花爆竹等。

此外,还有送祝福、贺卡交流等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不仅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归属感。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传统节日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而闻名于世。

这些节日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完整版大全。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过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度欢乐时光。

元宵节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也是中国农历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人们会赏灯、猜灯谜,并一起品尝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球状甜品。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并且改扫坟为扫墓,烧纸、祭拜祖先。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这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并举行一些传统的仪式,以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七夕节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

传说,这一天牛郎和织女相会,所以人们会庆祝这个浪漫的日子,如放烟花、撒七种粮食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并举行一系列祭拜仪式,以表达对丰收的祝福。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的节日,也被称为登高节。

此时,人们会登高、赏菊花,并祭拜祖先。

此外,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佩戴菊花。

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挂蒜、烧香,以祈求来年福运和平安。

小年小年是农历除夕前一天,即农历腊月二十三。

人们会买年货、贴门神、扫尘、贴春联等,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除夕,又称为年夜,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即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

总结: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风俗和庆祝方式。

这些传统节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其中许多节日与农历密切相关。

下面是一些中华传统节日的资料: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新年期间庆祝。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和祭祖的时刻,常见活动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观赏舞狮、舞龙等。

这个节日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庆祝。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亦称为灯节。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看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甜点)。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标志着农历新年的结束。

3.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期间,用来祭祖和扫墓。

人们会在这一天去祭拜逝去的亲人,并打扫墓地,烧纸钱和献上食物、鲜花等。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纪念屈原。

人们庆祝端午节的方式之一是划龙舟比赛,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项运动。

5.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盒子等。

中秋节与月亮和家庭团聚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重阳节、腊八节、端阳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传说和意义,它们是中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
每年的十二月俗称,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夜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s Eve。

除夕是我国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
即新年,俗称,一般指和正月初一。

但在,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悠久,起源于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

在春节期间,的和很多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特色。

元宵节
农历元宵节,又称为“”(the Lantern Festival),,是传统节日。

是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赏花灯、、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后一百零五日,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牵勾、斗卵等,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
是农历之一,在与之交,也就是后的106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妇女们,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现又被认为是“”。

中元节
又称""或""。

中元节是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与、、(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之一。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和传统。

中秋节与、、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重阳节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

重阳节早在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之一。

下元节
为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