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风压-风荷载理论定义和计算方法

工程中风压-风荷载理论定义和计算方法
工程中风压-风荷载理论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一章风、风速、风压和风荷载

第一节风的基本概念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气流一遇到结构的阻塞,就形成高压气幕。风速愈大,对结构产生的压力也愈大,从而使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和振动。结构物如果抗风设计不当,或者产生过大的变形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地工作,或者使结构产生局部破坏,甚至整体破坏。

风引起对结构作用的风荷载,是各种工程结构的重要设计荷载。风荷载对于高耸结构(如塔、烟囱、桅杆等)、高层房屋、桥梁、起重机、冷却塔、输电线塔、屋盖等高、细、长、大结构,常常起着主要的作用。因而,风力的研究,对工程结构,特别对上述工程结构,是设计计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的是强风,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寒潮风暴、飑风、龙卷风等。

不同的季节和时日,町以有不同的风向,给结构带来不同的影响。每年强度最大的风对结构影响最大,此时的风向常称为主导风向,可从该城市(地区)的风玫瑰图得出。由于风玫瑰图是由气象台得出的,建筑所在地的实际风向可能与此不同,因而在结构风丁程上,除了某些参数需考虑风向外,一般都可假定最大风速出现在各个方向上的概率相同,以较偏于安全地进行结构设计。关于需考虑风向的参数将在下面有关章节中加以说明。

风可以有一定的倾角,相对于水平一般最大可在±10°到—10°内变化。这样,结构上除水平分风力外,还存在上下作用的竖向分风力。竖向分风力对细长的竖向结构,例如烟囱等,一般只引起竖向轴力的变化,对这类工程来讲并不重要,因而只有像大跨度屋盖和桥梁结构,竖向分风力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其值也较水平风力为小,但属于同一数量级。

根据大量风的实测资料可以看出,在风的时程曲线中,瞬时风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长周期部分,其值常在10min以上;另一种是短周期部分,常只有几秒左右。图1—1是风从开始缓慢上升至稳定值后的一个时程曲线示意图。根据上述两种成分,实用上常把风分为平均风(即稳定风)和脉动风(即阵风脉动)来加以分析。平均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把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物理量都看成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量,考虑到风的长周期远远地大于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因而这部分风

虽然其本质是动力的,但其作用与静力作用相近,因此可认为,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脉动风是由于风的不规则性引起的,它的强度是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的。由于它周期较短,因而应按动力来分析,其作用性质完全是动力的。

研究表明,脉动风的影响与结构周期、风压、受风面积等有直接影响,这些参数愈大,影响也愈大,兼之结构上还有平均风作用,因而对于高、细、长、大等柔性结构,风的影响起着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节风力强度表示法

不同的风有不同的特征,但它的强度常用风速来表达。最常用的风速分类有两种,即范围风速和工程风速。

一、范围风速

将风的强度划分为等级,用一般风速范围来表达。常用的有:蒲福风速表;福基达龙卷风风力等级表。

(一)蒲福风速表

英国人蒲福(F.Beaufort)于1805年拟定了风级,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称为蒲氏风级。由于最初根据地面(或海面)物体对风的影响程度比较笼统,后来逐渐采用以风速的范围来表示风级,几经修改,自0至12共分13个等级。自1946年以来,风力等级又作了某些修改,并增加到18个等级,如表1-1所示。其中前13个等级就是我们在气象广播中所听到的风的等级,可以看出,7级或7级以上的风力才能对生活或工程结构造成不便或威胁,直至结构倒塌。

第二章结构风工程的分析基础

(结构动力学、可靠指标)

结构风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与结构动力学有密切关系,它的工程应用在我国要涉及我国结构安全度标准——可靠指标来决定。现将这两个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分节叙述。

第一节结构动力学基础

一、结构动力方程

实际结构均为连续分布质量体系,为无限自由度体系。如果分为有限个单元,取单元间连接处的位移为未知数,而且单元特性不是按偏微分方程而是按假定位移函数列出,则可列出有限个只包括单元连接点位移为未知数的常微分方程组,成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如果质量集中于有限个点,则亦为有限自由度体系,每个质量处的位移仅可用时间自变量即可列出,因而运动方程亦为常微分方程组。

1.按有限自由度体系计算

运动方程为

2.按无限自由度体系计算

实际上,当有限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足够多时,就接近无限自由度。高细结构无限自由度运动方程为

二、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特性一般包括自振频率、振型及阻尼比,它在风力响应的分析中是必须用到的。

1.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

结构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计算应根据结构动力学进行,这里重点介绍用得最多的按有限自由度体系计算、按无限自由度体系计算以及工程实用的近似计算方法。

(1)按有限自由度体系计算

A有限单元法

按式(2-1),将阻尼力和千扰力去除,即为以连接点位移1厶}为未知数的自由振动方程

相应的频率方程为

第三章基本风速或风压及非标准情况的换算

第一节基本风压的定义及确定方法

根据风速,可以求出风压。但是风速随高度不同而不同,位置愈高,风速愈大,而且周围环境不同,风速亦有不同,因而风速随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貌等等而变化。为了比较不同地区风速或风压的大小,必须对不同地区的地貌、测量风速的高度等有所规定。按规定地貌和高度所确定的风速或风压,称为基本风速或基本风压。因为风压对结构受力分析较为直接,因此基本风压在规范中用得比较普遍。

基本风压的定义根据我国的具体标准可概括为:基本风压系以当地空旷平坦的地面上、离地10m高度上经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及lOmin平均最大风速vo(m/s)为标准,按Mo1/2ρv2所确定的风压值(ρ为当地空气密度)。不同国家可有不同的标准。概括起来,基本风压有以下6个条件规定来定义。

1.标准高度的规定

风速随高度而变化。离地面愈近,由于地表摩擦能量消耗较大,风速较小;离地愈高,能量消耗逐渐减少,风速则愈来愈大。因此必须规定一标准高度以便于换算和比较。

我国气象台记录风速仪高度大都安装在8-12m之间,为便于计‘算而不必换算,我国规范规定以10m 高为标准高度,这样记录下来的风速或风压就是基本值。

2.标准地貌的规定

地表愈粗糙,例如大城巾市中心,风能消耗也愈厉害,因而平均风速也就愈小。粗糙度愈小,例如海岸附近,平均风速很高,空旷平坦地区次之,小城市又次之,大城市中心最小。由于粗糙度不同,影响着平均风速或风压的取值,因此有必要为平均风速规定一个共同的地貌标准。

目前风速仪大都安装在气象台,它一般离开城市中心一段距离,巳一般周围空旷平坦地区居多,因而我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规范规定,基本风速或风压是按观测场地周围的地形为空旷平坦,要避免局部地形和环境的影响。

3.平均风速的时距

平均风速的数值与时距的取值很有关系。如果时距取得很短,例如3秒钟,则必定将记录中最大值附近的较大数据都突出反映在计算中,较低风速在平均风速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反映,因而平均风速值很高。如果取得很长,例如1天,则必定将1天中大量的小风平均进去,较高风速在该长时距中起不到显著作用,其值一般偏低。一般来说,时距愈短,平均风速愈大,时距愈长,平均风速也就愈小。风速记录表明,阵风的卓越周期约为1分钟,如果取若干个周期的平均风速,则可反映记录数据中较大风速实际作用。通常认为10分钟(约10个周期)至1小时(约60个周期,由于阵风有较长的持续性,衰减较慢)其平均值基本上是一稳定值,因而我国规范规定以10分钟作为取值标准。

4.最大风速的样本

最大风速样本的取法影响着平均风速的数值。如果以日最大风速为样本,则一年365个样本,平时小风速的日子的风速值占有很大的权,而最大风速那一天的风速只占1/365的权,因而最大风速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统计出的平均风速必将大大偏低。如果采用月最大风速,则每年最大风速在整个数列中也

只占1/12的权,也降低了最大风速所起的重要性,所得结果也是偏低的。对于工程结构应该能承受一年中任何日子的极大风速,因此应取年最大风速为样本。最大风速有它的自然周期,每年季节性地重复一次,因而采用年最大风速作为一个样本,较为合适。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取年最大风速作为统计样本的。

选取的年最大风速数据,一般应有25年以上的资料;当无法满足时,至少也不少于10年的风速资料。

在风速资料中,气象站可记录得不同方向的风速数据。统计资料表明,按风向考虑的风速或风压,偏安全地取影响系数为o.9L39]。如果要具体地按风向考虑,由于气象站记录的风向,经过不同路径、不同地貌的影响,到达建造地区的风向与气象站记录的风向可有一定的或较大的不同。在无实际建造地区的测试资料或从气象站合理换算风向公式时,目前仍偏安全地取任一风向的年最大值来取值。

5.最大风速的重现期

以年最人风速作为样本,则各年的数据必然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取各年最大风速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因为大于该平均值的年数必然很多,而应取大于平均值很多的某个值来进行设计。该设计值选取的标准应是:大于该值的设计风速并不是经常出现的,而是间隔一定的时期后再出现,这个间隔时期,称为重现期。从概率意义上,该设计标准也可理解为不超过该值的概率或保证率,体现了结构的安全度标准。这样结构的重现期与不超过该设计值的保证率具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最大风速的样本以年最大风速为标准,因而重现期通常亦;以年为单位。设重现期为To年,则1/To为超过设计最大风速的概率,因此不超过该设计最大风速的概率或保证率Pu应为

重现期愈长,保证率也就愈高。各国由于各自的标准不同,重现期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我国荷载规范说明,对一般结构,重现期为50年,但不得小于0.3kN/m2。

6.最大风速的线型

为了求出设计最大风速x,必须确定重现期或保证率。由于涉及概率计算,必须知道最大风速的统计曲线函数,即概率密度函数P(x)或概率分布函数p(x)。这些函数所表达的曲线型式,常称为线型。设计最大风速,与线型p(x)或p(x)以及重现期ro或保证率户。的关系示意图见图3-1。

第四章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第一节任一地貌任一高度风压计算基本公式

前一章讨论了基本风压,它在标准地貌(平坦空旷地区,我国规范划为B类)下10m高处的风压值。工程结构可处在任一地貌之下,所要求风压的点町以任意高度,因此应求出任一地貌任一高度处的风压与标准地貌10m高处基本风压的关系。

图4-1是加拿大AC.Davenport根据多次观测资料整理出不同地貌下平均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它常称为风剖面,它是风的重要特性之一。图4-1是以100标称而绘出的。可以看出,由于地表摩擦的结果,使接近地表的风速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减小而降低。只有离地200~500m以上的地方,风才不受地表的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的作用下自由流动,从而达到所谓梯度速度,出现这种速度的高度叫梯度风高度,用HT来表示。各种地貌的梯度风高度以上,即图上100标称以上,地貌已不起影响,各处风速均属相同,均为梯度风速。梯度风高度以卜的近地面层也称为摩擦层。地表粗糙度不同,近地面层风速变化的快慢也不相同。a愈小的地貌,愈快到达梯度风速。

利用任一地貌梯度风高度以上风速风压均应相同的关系,可以求出任一地貌任一高度处风压与标准地貌标准高度基本风压wo的关系。

设标准地貌的基本风速、梯度风高度、标准高度及地面粗糙度系数分别为vo、Ho、z,及ao,任意地貌为voa,HT a,zu及a,则由于在同一大气环境中各类地貌梯度风速均属相同,由式(3-15)得到

第二节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从式(4—4)可以看出,任一地貌任一高度处的风压值oI可看成基本风压wo乘以一系数,此系数即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此时式(4—4)写成:

第三节我国荷载规范有关参数取值

基于图4-1及有关资料,依据国内外规范所选数值,相当于我国规范四个地貌类别的范围如表4-1

所示。

第五章风载体型系数

第一节风载体型系数及压力系数和力系数

结构物体型不同,实际风压与气象台站中所得结果亦不相同,且各处分布也不均匀。

为了得出各种建筑物表面风压实际大小和分布,有几种方法可以来确定。通过试验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研究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实际建筑物上测定表面压力分布,另一将建筑物做成缩小比例的模型,在风洞试验室中进行试验。在实际建筑物上测定表面压力分布一般认为是最可靠的,所得数据被认为是最有参考价值的,但是由于实物量测耗时耗资甚大,在实际中较少应用,因此按风洞试验来确定风压的实际大小和分布是目前最常用的。鉴于近地风具有显著的紊乱性和随机性,在风洞试验中模拟实际情况也可能有很大出入,因而风洞试验结果的准确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好能与实测结果相比照。据一些资料说明,在建筑物某些部位,风洞试验的结果可以大大高出实测值,但这是偏于安全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十分普遍,兼之计算速度近年米的飛快发展,采用计算机来分析建筑物表面风压实际大小和分布,即数值风洞方法研究近年来也逐渐成熟,在工程上应用也有见报导。但由于计算精度特别是边角处与试验比较有一定的出入,因而目前仍在发展之中,国内外尚未将它列入规范之中。

从上所述,目前采用风洞试验方法来确定建筑物表面风压实际大小和分布,仍是最常用的方法。风洞试验所用的模型有两种,一为刚性模型,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表面风压实际大小和分布,另一为弹性模型,它能量测模型各处的内力和位移,验证计算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刚性模型试验比较简单,模型几何相似是最主要的,并且除了风洞风剖面要做到与实际一致外,还要注意模型在风洞中的阻塞度,阻塞度太大,那么模型的绕流及其气动力特性将不再代表原型物的情况,应作修正。文献[55]等建议,当阻塞度为2%时,阻塞修正量大概为5%左右,而且阻塞修正量与阻塞比成正比。在采用弹性模型时,则还要注意刚度分布、质量分布、阻尼比。以及气动相似参数如雷诺数、弗劳德数等的相似。

风在建筑物表面引起的实际压力或吸力与来流风压(按公式1—4计算)的比值,常用下式来表示:

图5-1是作者参加的以长方形为外形及长方形截面作模型的一次正迎风风洞试验的结果。各外表面均等分为十等分,如图5-1(a)所示,所得数据如图5—1(b)、(c)、(d)所示。可以看到;迎风面都为压力,中部略大;背风面为吸力,上部稍大;侧面为吸力,比较均匀。由于一些因素影响,数据略有不对称。

由于各面上各点的风压比值并不相等,工程上为了简化,常取各面上的平均值或整体的平均值,来表

示该面或整体所取代表面(常取垂直风向,最大投影面积)上的压力比值。由于测点布置可以不均匀,故取各测点的实测值乘以相应的面积进行加权平均,此时该面上或整体面上的压力比值为

压力比值μ6乘以该高度的风压μzwo,即为该处面平均风荷载(kN/m2),再乘以相应的面积A,即为点平均风荷载。

在我国规范中,上述实际压力与来流风压的比值常称为风载体型系数。在一些国家规范中,也常将针对结构某一表面或某一部份所得到的比值,称为压力系数,对结构整体而得到的比值,称为力系数或风力系数。

第六章顺风向风振、风振系数和阵风系数

风的作用对水平面可以是斜向的,但风与水平面的夹角常在5度以下,最大的记录也很少超过10度,因而虽可产生水平分量和竖向分量,但水平分量是主要的。对于高耸结构、高层建筑等竖向结构,竖向分

量一般以影响轴向力为主,对其他响应影响很小,因而可只考虑水平风的作用;对于水平投影面很大的屋盖等结构,除水平分量有一定影响外,较小的竖向分量也可造成很大的影响,二者均需考虑。

本章先只讨论高耸结构、高层建筑等竖向直立结构水平风的作用,对于风的竖向分量有一定影响的屋盖结构,将在第二十二章屋盖结构中再作分析。

在水平风的作用下,结构可在各个方向产生振动。通常结构抗风验算可在结构两个主轴进行。当验算的主轴方向与风向一致时,结构发生顺风向风响应。由于风可分解为平均风和脉动风,前者平均风变化缓慢周期很大,可作为静态作用来处理,而后者脉动风变化很快周期很短,引起结构激烈振动。由于顺风向脉动风的作用是随机的,引起了结构随机振动。

第一节结构顺风向风振随机振动理论及风振系数

由于顺风向脉动风的作用是随机的,引起了结构随机振动,因而顺风向风振分析应按结构随机振动理论进行。

对于任一n个自由度结构,采用矩阵表示的运动方程为

脉动风第j振型广义力,wf为结构上i点的脉动面力,Ai为i点的承风面积,f(t)为脉动风的时间函数,Mj为第j振型广义质量。

由于在风力输入时脉动风的时间函数f(t)包含有的随机性,因而需要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来求解上式。此时输入为统计值,常以输入功率谱密度Sf(z,w)为代表,z为点的高度位置,oJ为脉动风圆频率,由于脉动风具有空间相关性,因而不同点i和i'之间风压应考虑空间相关性系数ρi(w)。输出亦为统计值,常以输出位移的功率谱密度Sy(z,w)为代表。由此,根据随机振动理沦由(6—3)式可求出第i点动力位移响应的根方差σy

由于根方差仅代表均方振幅,所以必须考虑一定的保证系数(峰因子)μ才可以求出在一定保证率下的响应

幅值。第{点动力位移响应值y应将上式乘以保证系数μ(峰因子)

在结构频率比较稀疏呵以略去不同振型之间互相关的影响时,如果总响应最大值出现的概率和各振型响应最大值出现的概率都相同,结构总响应R(包括位移y)可由下式求出:

第七章横风向旋涡脱落风振及共振响应

第一节基本概念

在风作用下,不但出现顺风向平均风响应和脉动风引起的风振响应,而且必然同时出现横风向旋涡脱落风振。

第一章已经阐明,不同的雷诺数范围,出现不同的风致振动特征,在只。《3xlo‘即亚临界范围,为周期性旋涡脱落振动;当3x105≤Re《3.5x106即超临界范围时,为不规则的随机振动,当R≥3.5x106即跨临界范围时,又逐渐由不规则随机振动出现规则的周期振动。工程上,对于亚临界和跨临界范围,由于风力尚小,一般远离设计风荷载,因而注意亚临界周期振动中的共振和超临界随机振动中可能发生类似的共振现象,可在构造上采取防振措施或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uc,不小于15m/s,以降低微风共振的发生率。但对于跨临界范围,由于只:大必然风速大,对此时可能发生的共振,必须予以严密的注意和验算。

第二节横风向弯曲响应几种常用的模型

1.横风向气动效应模型

在平均风作用下有顺风向体型系数μsA。和横风向体型系数μsL,但这是静力的。由于旋涡脱落,在横风向可产生升力,从而可产生具有旋涡脱落圆频率为ws:的振动。单位长度上升力可表示为

析”。对于弯扭振动,则更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仔细的分析。

2.名义载荷模型

维克利(B.J.Vicke叮)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一个方法,先假定不存在气动弹性的作用,计算时假设结构承受它处于静止时所受到的横风向气动力载荷的作用,算出相应的名义响应,因此名义响应不反映任何气动弹性效应。因为气动弹性效应总要涉及和结构有关的载荷,所以将名义载荷乘以—个计及气动弹性效应的修正因子,得出真实响应值。这个因子在可能存在气动弹性效应的整个范围内是连续变化的。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一方法在概念上是比较先进的,但所得结果可能至少存在30%的误差,其原因部分地是由于往往不知道结构的阻尼,另外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气动力和气动弹性的资料都只是假设性的,虽然希望通过风洞试验来获得这些资料,但由于严重的缩尺效应,一般都不成功”。“如果没有根据气动弹性理论及全尺寸实测数据对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仔细的分析,那么在设计时风洞模拟的结果是不能使用的”。“由于维克利等人的方法含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应用时要小心”。

虽然上述方法在气动弹性效应上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应用上从上面看到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仔细的分析,因而在工程应用上还需寻求其他方法。

3.正弦力模型

卢曼(w.s.Rumman)认为气动弹性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并不很大,从而可将方程(7-1b)中的μL(c)表示为仅与旋涡脱落圆频率Oo有关的时间函数,即

工程师最感兴趣的是风速最大的跨临界范围,此时旋涡脱落逐渐由不规则随机振动出现规则的周期振动,可能发生的共振是最危险的,必须予以严密的注意和验算。运动方程(7—1c)取成

第三节按卢曼模型计算横风向弯曲响应的几个问题

一、横风向力系数μL。

为了求出横风向响应,必须先知道在y向风力下横风向x向风力的大小。从第一章,我们必须知道横风向力系数μL的值。

横风向振动按雷诺数大小可划分三个范围,即亚临界,超临界和跨临界范围。范围不同,横向力系数也有不同。图7—1表示了

第八章风力下结构空气动力失稳

第一节横风向空气动力失稳模型

风力下结构必然产生响应。一般情况下,由于阻尼的存在,其响应受到控制,振动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激励部分可以产生负阻尼成分,如果风速到达某值时负阻尼大于正阻尼,此时振动产生后愈演愈烈,一直到达极大的振幅而产生失稳式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空气动力失稳,当由弯曲或扭转单独为主产生的失稳,常称为驰振,当弯扭耦合产生的失稳,常称为颤振。

一、气动力模型

考虑弯扭耦合的不稳定气动弹性振动,常称之为颤振或经典颤振,是比较完善的气动力模型。运动方程为:

上式的具体推导可见第二章式(2-30)或本章第四节。R.H.Scanlan在试验基础上(当作者1997年底访问JohnHopkinsUniversity拜访他时,他还继续在进行该项试验研究)提出pu、Mθ的气动弹性效应表达式。对于对称截面,可将Sx耦合项删除。在考虑非整体而为节段模型时,上式还可简化。当将Py、Mo 耦合项删除只考虑纯弯或纯扭时可得到十分简单的表达式。

以气动弹性效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在理论上是比较合理的,但是R.H.Scanlan及一些作者只提供了以桥梁为主部分截面Py,Mo。中的试验资料,对于新的截面需做大量的试验才能获得所需参数,试验工作量是很大的。

二、静态准定常力模型

在横风向风力中,既有平均风静力成分,又有脉动风紊流动力成分。

在风致结构单一振动型式失稳弛振研究中,平均风实际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经验证明,在静态条件下所得到的横截面平均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迎角的变化,已经足以作为建立对弛振现象满意的解析描述的基础。这就是说,弛振基本上是由准定常力控制的”。

第二节横风向弯曲驰振

风力方向与结构主轴方向不一致,有一微小夹角时,可以产生横风向失稳式振动,也

称横风向驰振(across-windgalloping)。

图8-1示——细长结构的截面,风速的迎角(攻角)是a。通过风工程研究得到,当基本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YOur时,结构的总阻尼不再为正值(可阻止结构振动增大)而为负值,此时振动将逐渐无限增大,产生空气动力失稳,即驰振现象。

设该结构作无限长处理,此时横风向z的运动方程为

应该指出,上面结论是根据式(8-2b)线性展开式而得到。在真实结构中,因为作用在结构上的流体力不可能随。角无限增大,而应受到限制,即μDL(a)实际上是。角的非线性函数,因此超过临界状态仍可能有确定的稳态驰振的响应,但响应一般是很大的,工程上常常不予采用。

因为。通常为正值,如果不稳定振动发生,则式(8—3)第二式必须大于零,亦即可

第九章非线性结构风振理论基础

第一节非线性问题

工程结构的材料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砖石或钢。混凝土属于非线性软弹簧类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如图9-1(a)所示,应变总比应力增长得快。即使对于线弹性段很长的钢材来说图9—1(b),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亦为受力非线性。因此,对于无或很短线性范围的混凝土来说,它的线性范围基本上只在原点附近有受压的弹性模量zd,结构分析应按非线性进行分析,作弹性分析只是一种度量方法而已。但应用时常采用连接原点和曲线上某一点的割线的斜率来确定等效的弹性模量z。,然后进行弹性结构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列出这一弹性模量值,可供应用。对于超过屈服极限的钢材,也应按非线性分析求出结果,实际上即使在弹性阶段,材料试验表明,它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非线性,只不过非线性程度不大而已。对于阻尼力,它可以从几个不同来源产生,例如面与面间的摩擦、材料的不完全弹性引起的内摩擦、空气或液体的阻力等等。在所有这些能量耗散的来源中,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的情况在数学处理上是最简单的,称为粘滞阻尼,是福特最早提出的学说。实际上很多情况并不符合阻尼力与速度成正比的线性假定。例如管中流动水的阻尼力就是一例,它不是与速度而是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使结构分析需按非线性来考虑计算。可以看出,很多事物本身是非线性的,作为线性处理仅是分析上简化而已。

由于输入的干扰力有的是确定性的,如周期荷载,有的是随机的,如顺风向风荷载,它们分析是不同的,因而可分开加以讨论。另外非线性结构动力分析的数值方法是可以应用的方法,因而也分两种情况加以分析。

第二节确定性干扰下结构非线性振动的解析解

结构非线性振动时力与位移不成正比,迭加原理不能适用,这给问题带来很大的复杂

性。目前结构非线性振动精确的解析解如直接积分法可解的范围只限于有限的几种情况,带有渐近法性质的摄动法,当取的项数较多时工作量很大,因而工程上通常都取简化的方法来处理,最常用的是等效线性法。作者1993年在美国洛衫矶参加“StructuralEnpnring inNaturalHazardsMitigation'’国际会议时,防灾用到的结构非线性分析论文中,绝大部分包括作者都用等效线性法进行分析。

对于等效线性法,采用不同等效条件的等线性法,可得到不同的等效线性恢复力(图9—2(a))或等效弹性频率we(图9—2(b)),从而按线性方程继续进行计算。等效条件应使误差减至最低程度,从而导致有多种等线性方法,它在某些不同范围内有较好的精度。

这个方法的概念是将非线性振动体系近似地用等效的线性振动体系宋代替,然后求解。等效线性体系的刚度系数Ke及阻尼系数Ce值,可根据振动一个周期内所消耗的能量相等以及恢复力作虚功相等这些条件求

得,并把——个周期内的运动近似地视作简谐运动。

为了说明,现举一单自由度线性体系为例,其自由振动方程为]

我们先把式(9-1)左边第二项当作阻尼力,令式(9—1)和式(9-2)所代表的振动在一个周期内的能量消耗相等:

第十章结构风振控制

风是结构工程中最主要的设计荷载之一,对于竖向高而柔、横向长而细的柔性结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筑结构愈来愈向高而大发展,使振动响应愈来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除了采取积极调整结构布置、结构形式等方法以更好发挥结构功能外,采用振动控制装置方法来达到减少响应的目的,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在国际风工程、地震工程和振动力学会议上,振动控制的文献愈来愈多,振动控制研究在工程界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

在风作用下,不但顺风向产生振动,而且横风向同时也产生振动。在设计风压作用下,顺风向可产生强烈的振动,振动是随机的,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横风向振动的量级要比顷风向振动小,但在横风向涡流脱落共振情况下,振动可达与顺风向同一量级,甚至更大。强烈的振动结构不但可能不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而且还可能不满足舒适度的要求,要特别要引起我们密切注意。

第一节振动控制的类型

振动控制是由设置在结构上的一些控制装置施加一组控制力,以达到减小结构响应为目的。由寸:控制力由不同方法产生,从而区分为三种振动控制。

1.主动控制

控制力由外加能源主动施加给主体结构的作用力。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可根据设计要求而选择主动控制力的大小。但一般而言,这些机械能源装置成本高,维修费大,所以它的应用没有被动控制那样广泛。

2.被动控制

控制力为控制装置随结构一起振动时,因控制装置本身的运动引起对主体结构的反作用力。显然,这时的控制力是被动产生的,合理选择被动控制装置本身的参数可以满足设计所需振动大小的要求。由于这些控制装置不涉及产生能源,成本低,而且由于无任何动力设备,维修费极低,是工程上安装控制装置时的首选对象。

3.组合控制

在一个结构中,同时采用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装置,来达到减小结构响应为目的。

第二节振动控制的方法

振动控制(以被动控制为主)最常用的方法

1.增加结构构件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结构中增加拉索式构件或加强层,以达到减小振动响应的目的。图

10-1(a)是在各层增加交叉拉索以承受不同方向侧向作用力的示意简图。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但早期高层结构设置交叉杆件是它的实例之一,而且在高耸桅杆、塔架四周安以多层纤绳拉索也是这种做法的工程实例。

2.安装耗散材料或装置

在结构振动时,耗散部分能量也能达到减振的目的。安装粘弹性材料加工成的阻尼器是其中一个方法。振动时,它不但贮藏能量还可将能量转变成热量向四周扩散而耗失。纽约两幢110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现因9.11事件倒塌)、西雅图77层哥伦比亚中心(大楼)等处均已安装这类阻尼器。阻尼器用钢夹板和粘弹性材料组成,与主体结构的斜撑结合在一起,安装在受力较大的部位(图10-1&)。安装的数量从几百个到近万个,以起到符合减振要求的目的。

在振动耗能思想下,也有试验在结构中设置带横缝的横梁等耗能装置,以达到减振的目的。

3.设置调频阻尼器

为使阻尼器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发挥作用,可将阻尼器用弹簧和阻尼与结构连接,形成小型、独立的振动体系(图10-1c),有自己的频率。应用时,可设计阻尼器的参数,主要是频率,调谐到减振效应最佳值,以达到最优减振的目的。目前这种阻尼器已得到较多的应用。美国波士顿约翰·汉考克大厦、澳大利亚世界最高的悉尼电视塔(底部为多层钢筋混凝土大楼),以及日本等国家均已应用。

由于前两种振动控制方法的结构计算与原结构计算相似,这里只介绍调频阻尼器安装后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安装振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分析

1.顺风向风振控制综合方程

当原结构有l层作用控制力时,则结构振动方程中多了控制力项,即

风荷载计算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1) 式中: 1.基本风压值Wo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 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书P55页表4.2给出了各类地区风压沿高度变化系数。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z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或由风洞试验确定。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等效风荷载计算方法分析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物理意义 从风洞试验获取屋面风荷载气动力信息,到得到结构的风振响应整个过程来看,计算过程中涉及到风洞试验和随机振动分析等复杂过程,不易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掌握,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简便的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等效静力风荷载理论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脉动风的 动力效应以其等效的静力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将复杂的动力分析问题转化为易于被设计人员所接受的静力分析问题。等效静力风荷载是联系风工程研究和结构设计的纽带[3] ,是结构抗风设计理论的 核心内容,近年来一直是结构风工程师研究的热点之一。 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物理意义可以用单自由度体系的简谐振动来说明 [45, 108] 。 k c P(t) x(t) 图1.3 气动力作用下的单自由度体系 对如图1.3的单自由度体系,在气动力 P t 作用下的振动方程为: mx cx kx P t (1.4.1) 考虑粘滞阻尼系统,则振动方程可简化为: 2 00 2 22P t x f x f x m (1.4.2) 式中 12 f k m 为该系统的自振频率, 2c km 为振动系统的临界阻尼比。 假设气动力为频率为 f 的简谐荷载,即 20i ft P t F e ,那么其稳态响应为: 202 00 1 2i ft F k x t e f f i f f (1.4.3) 进一步化简有: 2 i ft x t Ae (1.4.4) 其中 02 2 2 1 2F k A f f f f , 2 2arctan 1 f f f f , A 为振幅, 为气动力和 位移响应之间的相位角。 现在假设该系统在某静力 F 作用下产生幅值为A 的静力响应,那么该静力应该为:

9、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0)(/2k z z i j W w h h B βμ=+ 式中: 基本风压200.5/kN m w =;结构基本周期1(0.06~0.09)0.24~0.36n s s T ==,取 10.30.25s s T =>考虑风振影响。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w=βz ·μs ·μz ·ωo ,对于矩形平面μs =1.3;μz 可査荷载规范底层柱高取h=4.3+0.45=4.75m 。计算过程如下表中所示W k =β z μ s μz 0ω. 。0ωT 12 =0.5 ×0.32 =0.045,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0ωT 12 应乘以0.62,得0.0279查表ξ=1.15 ;H/B=16.45 /82.5=0.20 查表V=0.40。 (1)各楼层位置处的zi β值计算结果zi β=1+ξVZ/H z μ 表2.6-1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荷载标准值Fi= Ai zi βμs z μωo 表2.6-2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1) 柱端弯矩 如图2.6-2 h y V M )(1上-= 图2.6-2柱端弯矩计算图 2)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求出 对于边柱如图2.6-3 下上i i i M M M += 3)对于中柱如图:2.4-3 Vyh M =下

按两端线刚度分配 右左左 下上左) (i i i M M M i i i ++= 图2.6-3 梁端弯矩计算 4)水平荷载引起的梁端剪力、柱轴力 如图2.6-4所示: 梁端剪力: l M M V i i 右 左+= 柱轴力:边柱 ∑==N i R R V N 1 中柱 ∑=-=N i R R R V V N )(21 图2.6-4 梁端剪力计算 1/1轴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过程见下表2.6-3表2.6-4 表2.6-3 表2.6-4 梁端弯矩剪力 右 左右 下上右) (i i i M M M i i i ++=

工程中风压-风荷载理论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一章风、风速、风压和风荷载 第一节风的基本概念 风是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的。气流一遇到结构的阻塞,就形成高压气幕。风速愈大,对结构产生的压力也愈大,从而使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和振动。结构物如果抗风设计不当,或者产生过大的变形会使结构不能正常地工作,或者使结构产生局部破坏,甚至整体破坏。 风引起对结构作用的风荷载,是各种工程结构的重要设计荷载。风荷载对于高耸结构(如塔、烟囱、桅杆等)、高层房屋、桥梁、起重机、冷却塔、输电线塔、屋盖等高、细、长、大结构,常常起着主要的作用。因而,风力的研究,对工程结构,特别对上述工程结构,是设计计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的是强风,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寒潮风暴、飑风、龙卷风等。 不同的季节和时日,町以有不同的风向,给结构带来不同的影响。每年强度最大的风对结构影响最大,此时的风向常称为主导风向,可从该城市(地区)的风玫瑰图得出。由于风玫瑰图是由气象台得出的,建筑所在地的实际风向可能与此不同,因而在结构风丁程上,除了某些参数需考虑风向外,一般都可假定最大风速出现在各个方向上的概率相同,以较偏于安全地进行结构设计。关于需考虑风向的参数将在下面有关章节中加以说明。 风可以有一定的倾角,相对于水平一般最大可在±10°到—10°内变化。这样,结构上除水平分风力外,还存在上下作用的竖向分风力。竖向分风力对细长的竖向结构,例如烟囱等,一般只引起竖向轴力的变化,对这类工程来讲并不重要,因而只有像大跨度屋盖和桥梁结构,竖向分风力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其值也较水平风力为小,但属于同一数量级。 根据大量风的实测资料可以看出,在风的时程曲线中,瞬时风速。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长周期部分,其值常在10min以上;另一种是短周期部分,常只有几秒左右。图1—1是风从开始缓慢上升至稳定值后的一个时程曲线示意图。根据上述两种成分,实用上常把风分为平均风(即稳定风)和脉动风(即阵风脉动)来加以分析。平均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把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其他物理量都看成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量,考虑到风的长周期远远地大于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因而这部分风 虽然其本质是动力的,但其作用与静力作用相近,因此可认为,其作用性质相当于静力。脉动风是由于风的不规则性引起的,它的强度是随时间按随机规律变化的。由于它周期较短,因而应按动力来分析,其作用性质完全是动力的。 研究表明,脉动风的影响与结构周期、风压、受风面积等有直接影响,这些参数愈大,影响也愈大,兼之结构上还有平均风作用,因而对于高、细、长、大等柔性结构,风的影响起着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节风力强度表示法 不同的风有不同的特征,但它的强度常用风速来表达。最常用的风速分类有两种,即范围风速和工程风速。 一、范围风速 将风的强度划分为等级,用一般风速范围来表达。常用的有:蒲福风速表;福基达龙卷风风力等级表。 (一)蒲福风速表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在编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时,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往往是计算的难点之一。我们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脚手架规范》)和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对风荷载的计算参数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内涵,以便准确地计算,确保施工安全。 脚手架规范第4.2.3条规定: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ωk=0.7μzμsω0 式中ω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ω0——基本风压(kN/m2)。 计算风荷载标准值除修正系数外,还有三个参数,现分析归纳如下: 一、基本风压ω0及修正系数 基本风压ω0应按荷载规范“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的规定采用。 荷载规范规定:风荷载标准值ωk=βzμzμsω0,即风荷载标准值中还应乘以风振系数βz,以考虑风压脉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脚手架规范编制时,考虑到脚手架附着在主体结构上,故取βz=1。

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是根据重现期为30年确定的,而脚手架使用期较短,遇到强劲风的概率相对要小得多,基本风压ω0乘以0.7修正系数是参考英国脚手架标准计算确定的。 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规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采用。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三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烯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在城市市区。 选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立杆稳定计算,应取离地面5m高度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经计算,风荷载虽然在脚手架顶部最大,但此处脚手架结构所产生的轴压力很小,综合计算值最小;5m高度处组合风荷载产生计算值虽较小,但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压力接近最大,综合计算值最大。根据以上分析,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为底部。 2.连墙件计算,应取脚手架上部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成正比函数关系,即架体升高,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增大,连墙作轴向力设计值随之增大,架体顶部达到最大。连墙件稳定承载力及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应取连墙件最大轴向力设计值。 三、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脚手架规范》4.2.4规定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 k =β gz μ z μ s1 w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5.6m; β 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 gz =K(1+2μ f )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 f 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 gz =0.92×(1+2μ f ) 其中:μ f =0.387×(Z/10)-0.12 B类场地:β gz =0.89×(1+2μ f ) 其中:μ f =0.5(Z/10)-0.16 C类场地:β gz =0.85×(1+2μ f ) 其中:μ f =0.734(Z/10)-0.22 D类场地:β gz =0.80×(1+2μ f ) 其中:μ f =1.2248(Z/10)-0.3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 gz =0.89×(1+2×(0.5(Z/10)-0.16))=1.7189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 z =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 z =(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 z =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 z =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1.000×(Z/10)0.32=1.1529 μ s1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 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 s1 :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按JGJ102-2003第5.3.2条文说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檐口附近、边角部位较大。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的有关资料,在上述区域风吸力系数可取-1.8,其余墙面可考虑-1.0,由于围护结构有开启的可能,所以

风荷载计算

第二部分 风荷载计算 一: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0k z s z W w βμμ=??? 其中k W 为垂直于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z β为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取 1.00z β= z μ为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s μ为风荷载体型系数,取 1.30s μ= 0w 为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 该多层办公楼建筑物属于C 类,位于密集建筑群的攀枝花市区。 (2)确定各系数数值 因结构高度19.830H m m =<,高宽比19.8 1.375 1.514.4 H B ==<,应采用风振 系数z β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该建筑物结构平面为矩形, 1.30s μ=,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查表得0.8s μ=(迎风面)0.5s μ=-(背风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可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确定,由表4-4查得标准高度处的z μ值,再用线性插值法求得所求各楼层高度的z μ值。 风荷载计算 (3)计算各楼层标高处的风荷载z q 。攀枝花基本风压取00.40/w KN mm =,取②轴横 向框架梁,其负荷宽度为,由0k z s z W w βμμ=???得沿房屋高度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7.20.4 2.88z z s z z s z q βμμβμμ=?=,根据各楼层标高处的高度i H ,查得z μ代入上式,可

得各楼层标高处的()q z 见表。其中1()q z 为迎风面,2()q z 背风面。 风正压力计算: 7. 1() 2.88 2.88 1.00 1.300.790.8 2.37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1() 2.88 2.88 1.00 1.300.770.8 2.306/z s z q z KN m βμμ==????= 5.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4.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3.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2. 1() 2.88 2.88 1.00 1.300.740.8 2.216/z s z q z KN m βμμ==????= 1. 1() 2.88 2.880.00 1.300.740.8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风负压力计算: 7. 2() 2.88 2.88 1.00 1.300.790.5 1.480/z s z q z KN m βμμ==????= 6. 2() 2.88 2.88 1.00 1.300.770.5 1.441/z s z q z KN m βμμ==????= 5.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4.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3.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2. 2() 2.88 2.88 1.00 1.300.740.5 1.385/z s z q z KN m βμμ==????= 1. 2() 2.88 2.880.00 1.300.740.50.000/z s z q z KN m βμμ==????= (4)将分布风荷载转化为节点荷载 第六层:即屋面处的集中荷载6F 要考虑女儿墙的影响 6 2.306 2.216 3.3 2.370 2.306 1.441 1.385 3.3 1.441 1.480 0.5[( ) 2.306]10.5[() 1.441]19.92222222 F KN ++++=+?+?++?+?= 第五层的集中荷载5F 的计算过程 5 2.21 6 2.216 2.306 2.216 1.441 1.385 1.385 1.385 0.5[ ] 3.30.5[(] 3.312.002222F KN ++++=+?+++?= 4 2.216 2.216 2.16 2.216 1.38 5 1.385 1.385 1.385 0.5[] 3.30.5[(] 3.311.882222F KN ++++=+?+++?= 3 2.216 2.216 2.16 2.216 1.385 1.385 1.385 1.385 0.5[] 3.30.5[(] 3.311.882222 F KN ++++=+?+++?= 第二层,要考虑层高的不同: 2 3.3 4.252.216 1.385( )13.5922 F KN =+?+=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计算: w k =B gz u z y si W 0 ……7.1.1-2[GB50009-2001 2006 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 :计算点标高:15.6m ; B 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 按5m 计算): 1. 正压区 2. 负压区 - 对墙面, - 对墙角边,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 -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按JGJ102-2003第5.3.2条文说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檐口附近、边角部位较大。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的有关资料, 在上述区域 B gz =K(1+2 卩 f ) 其中K 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 1 f 为脉动系数 A 类场地: B gz =0.92 X (1+2 卩 f ) 其中: ■0 12 1 f =0.387 X (Z/10). B 类场地: B gz =0.89 X (1+2 [1 f ) 其中: 1 f =0.5(Z/10) -0.16 C 类场地: B gz =0.85 X (1+ 2 1 f ) 其中: 1 f =0.734(Z/10) -0.22 D 类场地: B gz =0.80 X (1+2 1 f ) 其中: 1 f =1.2248(Z/10) -0. 3 对于B 类地形, B gz =0.89 X (1+2 X (0.5(Z/10) 卩Z :风压咼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类场地: ))=1.7189 类场地: 类场地: 类场地: 0 24 卩 z =1.379 X (Z/10). 当 Z>300m 时,取 Z=300m 当 Z<5m 时,取 Z=5m 0.32 卩 z =(Z/10) 当 Z>350m 时,取 Z=350m 当 Z<10ni 时,取 Z=10m 卩 z =0.616 X (Z/10) 0.44 当 Z>400m 时,取 Z=400m 当 Z<15ni 时,取 Z=15m 卩 z =0.318 X (Z/10) 0.60 当 Z>450m 时,取 Z=450m 当 Z<30ni 时,取 Z=30m 15.6m 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对于B 类地形, 卩 z =1.000 X (Z/10) 卩S1: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 构 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卩 一、外表面 S1 : 按表7.3.1采用; 取-1.0 取-1.8 15.6m 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 关于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 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 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 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 (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平均风对 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力。阵风对结构的 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 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 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 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 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 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 (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 (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 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1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 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N/m2)按下式计算: ω 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1.1.1基本风压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3,单位为kN/m2。也可以用公式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300 350 450 500 0.12 0.15 0.22 0.3 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 1.1.3风荷载体形系数 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 (1)圆形平面;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n为多边形边数; (3)高宽比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 (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的十字形、高宽比,长宽比 的矩形、鼓形平面; (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 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 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不宜小于 2.0。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1g为峰值因子,去g=2.5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0.12 0.14 0.23 0.39 ○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 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 粗糙度类别 A B C D 1.28 1.0 0.54 0.26 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 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 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风荷载标准值 关于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 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 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 (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 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WK=βzμsμZ W0 W0基本风压 WK 风荷载标准值 βz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作用-例题

[例题2-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 ,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30m ?40m ,地下室筏板基础底面埋深为12m,如图2-4所示。已知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2 /45.0m kN =? 建筑场地位置大城市郊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6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苛载作用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设计值和筏板基础底面的弯矩设计值。 [解] (1) 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为: s n T t 9.13805.005.0≈?== ( n 是层数) 222210/62.19.145.0m s kN T ?=?=? (2) 风荷载体型系数 对于矩形平面,由《高层规程》附录A 可求得 80.01=s μ 57.0)40 12003.048.0()03.048.0(2=?+-=+-=L H s μ (3) 风振系数 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表2-6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 502.1=ξ 脉动影响系数v 根据H /B 和建筑总高度H 由表2-7确定,其中B 为与风向相一致的房屋宽度,由H/B=4.0可从表2-7经插值求得v=0.497;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近似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 H H i z =?。i H 为第i 层标高;H 为建筑总高度。则由式(2-4)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H H H H i z i z v z z v z ??+=?+=+=μμξμα?ξβ497.0502.1111 (4)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按式(2-2a)的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z z z z z q βμβμ66.2440)57.08.0(45.0)(=?+?= 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2-9,如图2-4所示。

风荷载习题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 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 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 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 (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 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 0() 1.4[(0.80.5) 1.075 1.10(0.20.6) 1.0890.5(0.60.6) 1.151 2.55]0.55624.3w Q si zi i F r h w B kN μμ==+??+-+??++????=∑ 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 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 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答案:1、已知200.35/w kN m = 1 00 t a n (3/12)14.0415α-==<,相应屋面的0.6s μ=-。 100L m = 2、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列表计算如表2.1.1所示。

5风荷载计算

5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 主体结构计算时,为了简化计算,作用在外墙面上的风荷载可近似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处的等效集中荷载替代,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注值按公式5-1计算。 0k z s z ωβμμω???= (5-1) 式中:k ω——风荷载标准值; s μ——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ω——基本风压值,本设计中的基本风压取30.00=ω; z β——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条规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四类:A 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本设计中地面粗糙度取C 类。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z β的计算式见公式5-2。 1z z z ξν?βμ=+ (5-2) ξ——脉动增大系数; ν——脉动影响系数; z ?——振型系数; z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节可知:对于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可以近似按照()10.08~0.10T n n =(n 为建筑层数)估算,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本设计中自振周期取10.090.0960.54T n s ==?=,经过计算, 2 1200.300.54=0.087T ω=?。风载体型系数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节续表可以查得:8.0=s μ(迎风面)和5.0-=s μ(背风面)。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条规定: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T 25.0≥时,以及对于高度超过30m 且高宽比大于1. 5 的高柔房屋,由风引起的结构振动比较明显,而且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增长,风振也随之增强。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风振的影响,而且原则上还应考虑多个振型的影响。 由于本工程总高度为,自振周期虽已超过,但不属于高耸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根据荷载规范,本工程不考虑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即本工程在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z β近

风荷载计算软件方法与规范方法进行比较

风荷载是空气流动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 风荷载也称风的动压力,是空气流动对工程结构所产生的压力。风荷载与基本风压、地形、地面粗糙度、距离地面高度,及建筑体型等诸因素有关。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成的大风为:夏季东南沿海多台风,内陆多雷暴及雹线大风;冬季北部地区多寒潮大风。其中沿海地区的台风往往是设计工程结构的主要控制荷载。台风造成的风灾事故较多,影响范围也较大。雷暴大风可能引起小范围内的风灾事故。 一《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所规定的顺风向风荷载的具体计算 1 顺风向风荷载 2012规范关于顺风向风荷载的计算公式没有形式上的变化,仍然采用平均风压乘以风振 0ωμμβωκz s z = (1) 其中: k ω— 风荷载标准值(kN/m 2); z β—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 s μ— 风荷载体型系数; z μ—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ω— 基本风压。 如果不考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则由平均风压引起的静荷载取决于体型系 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基本风压这三项因素,下面讨论顺风向作用下的静荷载计算: 1.1 基本风压 中国规定的基本风压w 0 以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离地面10米高、风速时距为10分钟平 均的最大风速为标准,按结构类别考虑重现期(一般结构重现期为30年,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为50年,特别重要的结构为100年),统计得最大风速v (即年最大风速分布的96.67%分位值,并按w 0=ρv 2/2确定。式中ρ为空气质量密度;v 为风速)。根据统计,认为离地面10米高、时距为10分钟平均的年最大风压,统计分布可按极值I 型考虑。 基本风压因地而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是:台湾和海南岛等沿海岛屿、东南沿海是最大风压区,由台风造成。东北、华北、西北的北部是风压次大区,主要与强冷气活动相联系。青藏高原为风压较大区,主要由海拔高度较高所造成。其他内陆地区风压都较小。 风速风速随时间不断变化,在一定的时距Δt 内将风速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均风 速的稳定部分;另一部分是指风速的脉动部分。为了对变化的风速确定其代表值作为基本风压,一般用规定时距内风速的稳定部分作为取值标准。 建筑设计中的取用:基本风压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E 中附表 E.5 给出的全国各地区的风压采用数值。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并应由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具体规定。 当城市或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值在本规范全国基本风压图上没有给出时,基本风压值可 根据当地年最大风速资料,按基本风压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分析时应考虑样本数量的

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计算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 1.基本风压值Wo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确定。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高度(m) 地面粗糙类别 A B C D 5 1.17 1.00 0.74 0.62 10 1.38 1.00 0.74 0.62 15 1.52 1.14 0.74 0.62 计算公式 20 1.63 1.25 0.84 0.62 A类地区=1.379(z/10)0.24 30 1.80 1.42 1.00 0.62 B类地区= (z/10)0.32 40 1.92 1.56 1.13 0.73 C类地区=0.616(z/10)0.44 50 2.03 1.67 1.25 0.84 D类地区=0.318(z/10)0.6 60 2.12 1.77 1.35 0.93 70 2.20 1.86 1.45 1.02 80 2.27 1.95 1.54 1.11 90 2.34 2.02 1.62 1.19 100 2.40 2.09 1.70 1.27 150 2.64 2.38 2.03 1.61 200 2.83 2.61 2.30 1.92 250 2.99 2.80 2.54 2.19 300 3.12 2.97 2.75 2.45 350 3.12 3.12 2.94 2.68 400 3.12 3.12 3.12 2.91 ≥450 3.12 3.12 3.12 3.12 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风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

风荷载计算

参考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一般情况下的风荷载: 风荷载标准值 《荷载规范》8.1.1、《高规》4.2.1 0w w z s z k μμβ= (1)该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适用于计算主要承重(主体)结构的风荷 载; (2)所求的风荷载标准值为顺风向的风荷载; (3)风荷载垂直于建筑物的表面; (4)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 (5)适用于计算高层建筑的任意高度处的风荷载。 基本风压 《荷载规范》3.2.5第2款 对雪荷载和风荷载,应取重现期为设计使用年限…… 《荷载规范》8.1.2 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 于0.3kN/㎡。 《荷载规范》E.5 《高规》4.2.2 ……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 用。 (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60m 的高层建筑,承载力 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烟规》5.2.1 ……基本风压不得小于0.35kN/㎡。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烟囱,基本风压 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荷载规范》8.2.1 地面粗糙度 A 类 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类 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 C 类 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类 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荷载规范》表8.2.1 对墙、柱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均按墙顶、柱顶离 地面距离作为计算高度z ,查表用插入法确定。 风压体型系数 《荷载规范》8.3.1 围墙:按第32项,取1.3 《高规》4.2.3 1 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 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列计算:n s /2.18.0+=μ 3 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1.3; 4 下列建筑取1.4: 1)V 形、Y 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L 形、槽形和高宽比H/B 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