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4 (2)
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10题,每题2分;11~25,每题3分,共65分)1.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C.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2.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A B C D酸H2CO3CH3COOH NaHSO4HCl碱Mg(OH)Cl CH3CH2OH Fe(OH)3NaOH盐CuSO4•5H2O BaSO4NaH2PO4Na2S氧化物H2O KClO3CuO H2O2A.A B.B C.C D.D3.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
5mol/(L•min) B.υ(B)=1。
2mol/(L•s)C.υ(C)=0。
1mol/(L•s) D.υ(D)=0.4mol/(L•min)4.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2A(s)+2B(g)⇌2C(g)+D(g)△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A.B.C. D.5.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原理为:CO(g)+H2O(g)CO2(g)+H2(g),下面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的H2O同时生成1mol的H2B.两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四个C﹣O键断裂C.反应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D.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6.反应4A(g)+5B(g)═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2).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1.(3分)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l)2H2(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煤气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D.电能是一级能源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知识判断,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解答:解:A、水煤气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二级能源,故A正确;B、水力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C、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为一级能源,C错误;D、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的定义,属于识记性内容,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生成物中全部化学键在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中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煤气化或液化后燃烧.煤气化或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H>0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B、释放的能量低于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解答:解: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热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故A错误;B、成键释放的能量高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放热,故B错误;C、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H=生成物能量和﹣反应物能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能量和高于反应物能量和时△H>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热的求算、煤的液化和气化,题目难度不大.3.(3分)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H>0kJ•mol﹣1表示放热反应,△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1molH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2D.1molH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焓变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分析判断;D、依据燃烧热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反应的焓变是由生成物的总焓减去生成物的总焓,所以△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H<0kJ •mol﹣1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故B正确;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两mol水,根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H2与0.5molO2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不定,所以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应用和计算,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3分)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kJ B.557kJ C.436kJ D.188kJ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K,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 ×4﹣(2K+496kJ),解得K=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熟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5.(3分)已知:2CO(g)+O2═2CO2(g)△H═﹣566kj•mol﹣1Na2O2(s)+CO2═Na2Co3(s)+△H═﹣266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可表示有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NaO2(s)+2CO2═Na2Co3(s)+O2(g)△H>﹣532kJ•mol﹣12D.CO(g)与NaO2(s)反应放出54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分析图象中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物质的量;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D、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得到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解答:解: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g)=2CO2(g)△2 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概念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3分)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4)分子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B.白磷、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31g白磷中,含P﹣P键1.5 molD.已知P(白磷,s)+3O2(g)═2P2O3(s)△H=﹣Q kJ•mol﹣1,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 kJ•mol﹣14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 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B、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C、31g白磷有1molP,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据此分析;D、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所以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故A正确;B、白磷和红磷是有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1mol白磷含6mol共价键4molP原子,1molP原子平均1.5molP﹣P键,31g白磷有1molP原子,故C正确;D、P的燃烧热是指生成稳定化合物P2O5时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白磷的着火点、同素异形体、白磷的分子结构、燃烧热,题目难度中等.7.(3分)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C(s)+O2(g)═CO(g)△H=﹣110.5 kJ•mol﹣1B.CH(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4C.2H(g)+O2(g)═2H2O(l)△H=﹣571.6 kJ•mol﹣12D.CO(g)+O2(g)═CO2(g)△H=﹣283 kJ•mol﹣1考点:燃烧热.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依据概念分析选项判断;解答:解:A、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稳定,故A错误;B、生成产物中的水是气体,属于不稳定氧化物,故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是2mol可燃物氢气燃烧放热,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错误;D、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可燃物的量和氧化为的稳定性判断,题目较简单.8.(3分)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Q>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1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①2H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②2H2S(g)+O2(g)=2S (s)+2H2O(l)△H=﹣Q2 kJ/mol,③2H2S(g)+O2(g)=2S (s)+2H2O(g)△H=﹣Q3kJ/mol,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则Q1>Q2>Q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9.(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在同时发生,同时进行;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解答: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之一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C、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D、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并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的平衡状态,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0.(3分)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调节外界条件,加快产品的生成速率,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解答:解: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工业生产所选择的反应条件应有利于转化率和产率的提高.11.(3分)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2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的反应3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可以可逆反应2NO(g)⇌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2气体有色加深,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对反应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需要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K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明确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12.(3分)关于A(g)+2B(g)═3C(g)的化学反应,下列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0.6mol/(L•min)B.v(B)=1.2mol/(L•min)C.v(C)=1.2mol/(L•min)D.v(B)=0.03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解答:解:A.v(A)=0.6mol/(L•min);B.v(B):v(A)=2:1,故v(A)=0.5v(B)=0.5×1.2mol/(L•min)=0.6mol/(L•min);C.v(C):v(A)=3:1,故v(A)=v(C)=×1.2mol/(L•min)=0.4mol/(L•min);D.v(B):v(A)=2:1,故v(A)=0.5v(B)=0.5×0.03mol/(L•s)=0.015mol/(L•s)=0.9mol/(L •min);故D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13.(3分)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所以△n(B)=0.6mol/L×2L=1.2mol,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14.(3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将10mol H2和1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则H2的转化率可能是()A.35% B.30% C.25% D.75%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假定氮气完全反应计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该极大值.解答:解:假定1mol氮气完全反应,由方程式N+3H2⇌2NH3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3=3mol,2故氢气转化率的极大值为:×100%=30%,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氢气的实际转化率小于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可逆反应的特征等,难度不大,注意利用极值法解答.15.(3分)可逆反应H2(g)+I2(g)⇌2HI(g)△H<0 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A.气体的密度变小了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C.气体的颜色变深了D.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压强、浓度、密度、气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解答:解:A、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扩大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密度变小了,但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至一半,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因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的体积,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因可逆反应H 2(g)+I2(g)2HI(g)是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平衡发生移动,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移动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容器的体积,但平衡不移动.16.(3分)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下列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3 mol/(L•min)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min)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减小的,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 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B.根据v=计算v(B);C.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不是平均速率;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B的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用C表示的速率也降低.解答:解:A.A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v(B)==0.3 mol/(L•min),故B正确;C.2min内,B的浓度减少0.6mol/L,用B表示的2min内平均速率是0.3 mol•L﹣1•min﹣1,不是2min末的即时速率,故C错误;D.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逐渐减少,故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影响因素等,注意化学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A 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物质的状态.17.(3分)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 (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表中关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改变条件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A 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变小B 增大压强X的浓度变小C 充入一定量Y Y的转化率增大D 使用适当催化剂X的体积分数变小A.A B.B C.C D.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以此分析此题.解答:解:A、由反应X(g)+3Y(g)⇌2Z(g);△H<0可知,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故A正确;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X转化的不如增加的多,X的浓度反而增大,故B错误;C、充入一定量Y,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增加的Y比反应的多,Y的转化率反而较小,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BC为易错点.18.(3分)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假如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最佳的燃料B.硅的来源丰富,易于开采,且可再生C.硅燃料放出的热量大,且燃料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二氧化硅分解产生硅的同时释放能量,是硅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考点:硅和二氧化硅.专题:碳族元素.分析: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仅次于氧,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解答:解:A.硅常温下为固体,性质较稳定,便于贮存,较为安全,故A正确;B.硅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且可再生,故B正确;C.硅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说明燃烧放出的热量大,硅燃烧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固体,容易得至有效控制,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不改变反应热,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硅为载体考查了新型能源,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阅读题干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注意D选项中催化剂的作用,为易错点.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6分)19.(12分)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填“高”或“低”).(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5)写出一个符合题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AlCl3+3H2↑.考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进行回答.解答:解:(1)由于发生反应A+B═C+D,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2)由于A+B═C+D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故答案为:高;(3)化学变化伴随着物质和能量变化,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故答案为:化学反应;热能;(4)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生成放出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答案为:低;(5)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既能够发生,如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AlCl3+3H2↑,故答案为:2Al+6HCl=AlCl3+3H2↑.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明确化学键断裂、形成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20.(8分)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1)已知298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 •mol﹣1P(红磷,s)+O2(g)═P4O10(s)△H2=﹣738.5kJ•mol﹣1则该温度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 .(2)已知298K时白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控制条件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1323.45KJ .(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 ﹣1722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2)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结合原子守恒计算得到,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3)依据反应焓变△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得到;解答:解:(1)P(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①4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H=(﹣2983.2kJ/mol)﹣(﹣738.5kJ)×4=﹣29.2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故答案为: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2)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气(标准状况),白磷中磷原子物质的量==2mol原子,氧气物质的量==2.25mol,含有4.5mol氧原子;依据原子守恒列式计算:设P4O10物质的量为x,P4O6物质的量为y4x+4y=25x+3y=2.25计算出x=0.375mol,y=0.125mol最后生成0.375molP4O10,0.125molP4O6mol,故物质的量之比为3:1;P4(白磷,s)+3O2(g)═P4O6(s)△H=﹣1 638kJ•mol﹣1;P4(白磷,s)+5O2(g)═P4O10(s)△H1=﹣2 983.2kJ•mol﹣1;放出的热量=0.375mol×(﹣2983.2KJ/mol)+0.125 mol×(﹣1638KJ/mol)=1323.45KJ;故答案为:3:1;1323.45KJ;(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198,Cl﹣Cl 243,P﹣Cl 33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H=198KJ/mol×4+6×243KJ/mol﹣4×3×331KJ/mol=﹣1722KJ/mol;故答案为:﹣1722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计算应用,原子守恒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应。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L•s) B.υ(C)=0.5 mol/(L•s)C.υ(B)=0.6 mol/(L•s) D.υ(A)=0.15 mol/(L•s)2.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 (g)+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A的反应速率是()A.0.45 mol/(L•s) B.0.15 mol/(L•s)C.0.225 mol/(L•s)D.0.9 mol/(L•s)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v(W)=3v(Z)B.2v(X)=3v(Z)C.2v(X)=v(Y)D.3v(W)=2v (X)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8.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9.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10.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11.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1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14.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A.N2(g)+3H2(g)⇌2NH3(g)B.2HI(g)⇌H2(g)+I2(g)C.PCl5(g)⇌PCl3(g)+Cl2(g)D.2SO2(g)+O2(g)⇌2SO3(g)15.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A.放热反应B.熵增加的反应C.熵增加的吸热反应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16.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A.△G>0,△S<0 B.△G<0,△S>0 C.△G>0,△S>0 D.△G<0,△S<017.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18.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 025kJ•mol﹣1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则如图中关于该反应不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6分)19.(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①N2+3H2⇌2NH3K=②N2+H2⇌NH3K=③Fe+4H2O(g)⇌Fe3O4+4H2K=.20.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21.一定温度下在10L容器中加入5molSO2和3molO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则:(1)生成了molSO3,SO2的转化率为(用百分数表示).(2)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mol.(3)平衡时SO2的浓度是mol/L,O2的浓度是mol/L,SO3的浓度是mol/L.22.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Y的转化率为.(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10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2所示:则写列说法符合该图象的是.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D)=0.4 mol/(L•s) B.υ(C)=0.5 mol/(L•s)C.υ(B)=0.6 mol/(L•s) D.υ(A)=0.15 mol/(L•s)【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解答】解: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A、υ(D)/2=0.2 mol/(L•s)B、v(C)/2=0.25mol/(L•s),C、v(B)/3=0.2mol/(L•s),D、v(A)/1=0.15mol/(L•s),所以反应速率v(C)>v(B)v(D)>v(A).故选:B.2.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A的反应速率是()A.0.45 mol/(L•s)B.0.15 mol/(L•s)C.0.225 mol/(L•s)D.0.9 mol/(L•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分析】5s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4mol﹣2.5mol=1.5mol,据此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根据v=计算v(A),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解答】解:5s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4mol﹣2.5mol=1.5mol,故A的浓度变化量为=0.75mol/L,所以v(A)==0.15mol/(L•s),故选B.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速率减小;B.铁片和浓硫酸反应不生成氢气;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D.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解答】解:A.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B.铁片和浓硫酸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硫,不加热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减小压强,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故选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解答】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因素.此外,还有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光,射线,溶剂性质等属于外因,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压强只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有影响.故选A.5.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v(W)=3v(Z)B.2v(X)=3v(Z)C.2v(X)=v(Y) D.3v(W)=2v(X)【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利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解答】解:A、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v(Z)=1:1,故A错误;B、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v(Z)=2:3,故B错误;C、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X):v(Y)=2:4=1:2,即2v(X)=v(Y),故C正确;D、由化学计量数可知,v(W):v(X)=3:2,故D错误;故选C.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①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①错误;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故选C.7.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时,可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正逆反应都在继续进行的可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答】解:A.可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一定相等,这与物质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B.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都在继续进行,故B错误;C.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C错误;D.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不再变化,则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故选D.8.已知反应mX(g)+nY(g)⇌qZ(g);△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结合M=判断;D、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率相同.【解答】解:A、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可逆反应达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由于m+n>q,反应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结合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错误;D、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率相同,平衡时X、Y 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故D错误.故选B.9.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调节外界条件,加快产品的生成速率,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解答】解: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故选C.10.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考点】催化剂的作用.【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定义中的要点来考虑本题.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在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解答】解:A、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B、催化剂同等程度影响正逆反应速率,故B正确;C、催化剂同等程度影响正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D、催化剂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可能不移动,可能向正反应移动,可能向逆反应移动;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减小压强,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可能不移动,可能向正反应移动,可能向逆反应移动;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解答】解: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上方,故A错误;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正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下方,故B错误;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图象符合,故C正确;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逆反应速率应在原速率的上方,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D错误.故选:C.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且存在平衡移动,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解答】解:A.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AgBr沉淀,溴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促进溴与水的反应,溶液颜色变浅,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体系颜色变深,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D.对于2HI(g)═H2(g)+I2(g),因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压强对平衡移动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故选D.1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析】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0.1mol/L,因可逆反应,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所以SO2小于0.4mol/L,O2小于0.2mol/L,故A错误;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2mol/L,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C.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 错误;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故D错误;故选B.14.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A.N2(g)+3H2(g)⇌2NH3(g)B.2HI(g)⇌H2(g)+I2(g)C.PCl5(g)⇌PCl3(g)+Cl2(g)D.2SO2(g)+O2(g)⇌2SO3(g)【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的体积可能为定值、可能增大,平衡一定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解答】解: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容器的体积可能为定值、可能增大,平衡一定不移动,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选项ACD中各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B选项中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故选B.15.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A.放热反应B.熵增加的反应C.熵增加的吸热反应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考点】焓变和熵变.【分析】自发进行的反应符合△H﹣T△S<0,依据判断依据分析选项,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温度共同决定.【解答】解:A、放热反应△H<0,若△S>0,高温可能非自发反应,故A不符合;B、熵增加反应,放热反应△H<0,若△S>0,高温可能非自发反应,故B不符合;C、熵增加的吸热反应,△S>0,△H>0,低温可能非自发反应,△H﹣T△S>0,故C不符合;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S>0,△H<0,任何温度下△H﹣T△S<0,所以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符合;故选:D.16.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A.△G>0,△S<0 B.△G<0,△S>0 C.△G>0,△S>0 D.△G<0,△S<0【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由于蔗糖溶解于水的过程是自发过程,所以△H﹣T△S<0;蔗糖从晶体变成溶液,混乱度增大,所以△S>0.【解答】解:由于蔗糖溶解于水的过程是自发过程,所以△G=△H﹣T△S<0;蔗糖从晶体变成溶液,混乱度增大,熵增加,所以△S>0;故选B.17.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2500 B.100 C.4×10﹣4D.2×10﹣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分析】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由此可知:相同温度下,①对同一可逆反应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②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方.【解答】解:某温度下,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所以相同温度下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K1)2=502=250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4×10﹣4.故选:C18.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 025kJ•mol﹣1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则如图中关于该反应不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4NH3(g)+5O2(g)=4NO(g)+6H2O(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降低;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降低;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解答】解: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A正确;B.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B正确;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先到达平衡,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O的含量减少,图象中达到平衡的时间与实际不相符合,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6分)19.(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正反应程度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的转化率越大,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①N2+3H2⇌2NH3K=②N2+H2⇌NH3K=③Fe+4H2O(g)⇌Fe3O4+4H2K=.【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分析】(1)依据平衡常数含义分析,平衡常数是衡量可能反应进行程度大小的物理量,随温度变化,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分析随温度变化的进行方向;(2)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解答】解:(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你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K值越大,可能反应进行彻底越大,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K减小,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进行,K增大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所以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选c;故答案为:正反应程度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的转化率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①N2+3H2⇌2NH3K=,②N2+H2⇌NH3K=③Fe+4H2O(g)⇌Fe3O4+4H2K=,故答案为:;;;20.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不变(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不变.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以及固体的接触面积等等.【解答】解:①因铁是固体,增加铁的量,没有增加铁的浓度,所以不能改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控制无关的是( )A .使用含氟牙膏防龋齿B .洗衣服时使用加酶洗衣粉C .夏天将牛奶放在冰箱保存D .在月饼包装内放置抗氧化剂2.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②③;④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①=④>③D .①>④>②=③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酸性溶液与溶液反应:B .少量气体通入足量NaClO 溶液中:C .和HI 的反应:D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4.可逆反应: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图像如图乙所示。
现有下列叙述:甲 乙①;②;③;④;⑤;⑥;⑦甲图与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⑧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则以上所述各项正确的组合为( )A .②④⑤⑦B .②④⑥⑧C .②③⑤⑦D.②④⑤⑧()()()()A g 3B g 2C g 2D g ++A()11A 0.45mol L min v --=⋅⋅()11B 0.6mol L s v --=⋅⋅()11C 0.4mol L s v --=⋅⋅()11D 0.45mol L sv --=⋅⋅4KMnO 224H C O 22424222MnO 5C O 16H 2Mn 10CO 8H O --++++=+↑+2SO 2224SO H O ClO Cl SO 2H---+++=++()3Fe OH ()323Fe OH 3H Fe3H O+++=+2FeI 2Cl 222I Cl I 2Cl --+=+()()()()A g B g C g D g m n p g ++Av t -v t -21a a =21a a <21b b =21b b <21t t >21t t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B .鼓入过量空气有利于转化为C .、、HI 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缩小容器体积)后颜色变深D .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变小,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说法正确的是()A .CO 的燃烧热是,则:B .已知1g 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 的热量,则C .,则含20gNaOH 的稀溶液与过量浓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 D .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充分反应后放出47.2kJ 的热量7.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目的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和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比较和的催化效果B,在平衡体系中加入KCl 晶体探究生成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 分别向盛有2g 锌粒(大小基本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1mol/L 和40mL18mol/L 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10mL 气体所用的时间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D 将球分别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 .AB .BC .CD .D8.和CO 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化学含解析

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化学(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描述中存在吸热反应的是()A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B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C .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D .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2.生活中常采用一些措施,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做法属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A .肉制品放冰箱中保存B .洗衣粉加酶更易除奶溃、汗渍C .医用酒精通常比白酒燃烧更旺D .青皮香蕉中加一个熟苹果,可催熟香蕉3.已知:反应()()()()2X g 5Y g 4Z g 2W g ++=。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X v 、()Y v 、()Z v 、()W v 表示,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5Y W 2v v =B .()()4Y 5Z v v =C .()()5X 2Y v v =D .()()1Z W 2v v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利用2CO 氧化乙烷制备乙烯的反应为262242C H (g)CO (g)C H (g)CO(g)H O(g)+++ 0H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提高24C H 的平衡产率的是()A .升高温度B .移除部分24C H C .压缩容器体积D .增大2CO 的浓度5.肼(24N H )又称为联氨,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作燃料和推进剂,它具有能量高、密度大、可贮存等优点。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Br—80第一卷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 的说法正确的是()A.Th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T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D.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来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e.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f.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原子A.a、f B.b、c C.d、e D.e、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化学反应只生成新物质,没有能量的变化4、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5.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Ba(OH)2>Ca(OH)2>Mg(OH)2 C.稳定性HCl>PH3>H2S D.还原性Cl->Br->I-6.已知aAn+、bB(n+1)+、cCn-、d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B.原子序数:B>A>C>D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 D.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7.合成氨的反应为:3H2 + N2 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mol•L-1•s-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v(H2)=v(N2)= v(NH3)B、v(H2)=3 v(N2)C、v(N2)=2 v(NH3)D、v(NH3)=3/2v(H2)8.有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可组成化合物XY3,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 的原子序数为: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
精品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最新】2019年高二化学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A.CO2+H2O⇌H2CO3B.3Fe+4H2O(g)C.2Na2O2+2H2O═4NaOH+O2↑D.2Na+2H2O═2NaOH+H2↑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B.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C.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D.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3.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广东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4.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B.C.D5.已知断开1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kJ,断开1mol 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1,则断开1mol N≡N键吸收的能量是( ) A.431 kJ B.945.6 kJ C.649 kJ D.869 kJ6.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7.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已知101kPa、常温下16g甲醇完全燃烧放出368.15kJ的热量,下列能正确表示甲醇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H═﹣368.15 kJ•mol﹣B.CH3OH(l)+O2(g)═CO2(g)+2H2O(l)△H═﹣736.3 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9月质量检测考试化学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高二9月质量检测考试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相对原子量H 1 O 16 Cu 64 Ag108 Fe 56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充电时其正极应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而成为阴极B.氢氧燃料电池(碱性介质)的正极反应式:O2 +4e- →2O2-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D.铁件上镀铜时,将铁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2、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1),热效应为Δ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3 D.ΔH1+ΔH2=ΔH33、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4.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发电是化学能转换为电能B.动物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换成化学能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D.植物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5、指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国庆作业)化学试题1. 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H2与Cl2反应生成HC1,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不同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足量,则氢氧化钠越多,中和热越大C. 已知lmol红鱗转化为l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红磷比白磷稳定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减小反应的焓变【答案】C【解析】A项,ΔH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的条件无关,H2与Cl2反应生成HC1,在光照与点燃条件下,△H相同,错误;B项,中和热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时所释放的热量,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与所用酸、碱的量无关,错误;C项,lmol红磷转化为lmol白磷,需吸收18.39kJ的能量,则1mol红磷具有的总能量小于1mol白磷具有的总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D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错误;答案选C。
2.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1>△H2的是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③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答案】C【解析】①中两个反应都是C的燃烧反应,ΔH1、ΔH2都小于0,前者为C完全燃烧,后者为C不完全燃烧,1molC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大于不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则ΔH1ΔH2;②中两个反应都是燃烧反应,ΔH1、ΔH2都小于0,S(s)具有的能量小于S(g)具有的能量,则ΔH1ΔH2;③中前者为吸热反应,ΔH10,后者为放热反应,ΔH20,则ΔH1ΔH2;答案选C。
高二化学9月月考卷(选修4第二章检测)

A .V(NH 3 ) = 0.0010mol L·-1·S-1
B . V(O 2) = 0.0010 mol L·-1·S-1
C. V(NO) = 0.010 mol ·L -1·S-1
D . V(H 2 O) = 0.045 mol L·-1·S -1
4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CO ( g)+ NO 2( g)
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 .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 H 2转化率的措施是
A.延长反应时间
B.充入过量 H2
C.充入过量 N 2
D .升高温度
7 .可逆反应 aX(g)+b Y(g)
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之比是
1
1
A.
5
B. 4
1
C.
3
1 D .2
16 .把 3molA 和 2.5molB 混合盛入容积为 2L 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
3A (气) +B (气)
xC (气) +2D (气)
经过 5min 后达到平衡生成 1mol D , 述正确的是
p C(g)在不同温度( T)、压强( p )下,生成
物 C 的物质的量分数 x( C)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正反应热效应及方程式中
A 、B 、C 的化学
计量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 m + n < p B.吸热反应, m + n >p
C.放热反应, m + n <p D.放热反应, m + n> p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高二化学九月月考试题

高二化学九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 mol·L-1·s-13.20℃时,将0.1 mol·L-1Na2S2O3溶液10 mL和0.01 mol·L-1 H2SO4溶液10 mL混合,2 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A.40 s B.15 s C.48 s D.20 s4.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0.4 mol·L-1,c(Y2)=0.8 mol·L-1,c(Z)=0.4 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A.X2+2Y2 2XY2B.2X2+Y2X2YC.3X2+Y22X3YD.X2+3Y22XY5.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A.反应停止了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AB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8.把HI.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9()A.H2(气)+I2(气气) B.3H2(气)+N2(气3(气)C.2SO2(气)+O2(3(气) D.C(固)+CO2(气气)10.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的SO2的转化率为25%时,则B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应是()A.25% B.﹥25% C.﹤25% D.12.5%11.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A.2NH3(g) N2(g)+3H2(g) B.2NO(g) N2(g)+O2(g)C.2NO3(g) 4NO2(g)+O2(g) D.2NO2(g) 2NO(g)+O2(g)12.图2—5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 放出热量。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9月月考高二化学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电解质分类的组合中,完全正确的是()2.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水,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B.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 (H+)增大,K w不变D.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mol/L B.Y2为0.4mol/LC.X2为0.2mol/L D.Z为0.4mol/L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逆(NH3)=3v正(H2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5.《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火药燃烧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①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②S(s)+2K(s)=K2S(s)ΔH2=b kJ·mol-1③2K(s)+N2(g)+3O2(g)=2KNO3(s)ΔH3=c kJ·mol-1则x为()A.c-3a-b B.3a+b-c C.a-b-c D.c-a-b6.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卷

高二化学9月月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l :35.5 Cu :4 Ag :108一、选择题〔此题包括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 〕A .氢气复原三氧化钨B .高锰酸钾分解C .锌放入稀硫酸中D .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响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响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响速率一定增大C.参加反响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响速率增大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响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响速率3.对于反响:4NH 3(g) + 5O 2(g) 4NO(g) + 6H 2O(g), 以下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响速率,其中能说明该反响进行最快的是〔 〕A .v (NH 3)= 0.2mol ·L -1·s -1B .v (O 2 )= 0.24 mol ·L -1·s -1C .v (H 2O )= 0.25 mol ·L -1·s -1D .v (NO) = 0.15 mol ·L -1·s -1 4.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响:NO(g)+CO(g)21N 2(g)+CO 2(g);△H =-373.2kJ·mol -1,到达平衡后,为提升该反响的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举措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在一个绝热的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响:N 2(g) + 3H 2(g)2NH 3(g) ; △H <0以下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响已经到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C .断裂1mol N ≡N 键的同时,也断裂6molN —H 键D .反响消耗的N 2 、H 2与产生的NH 3的速率υ(N 2) : υ(H 2) : υ(NH 3) == 1∶3 ∶2 6.热化学方程:2KNO 3(s) = 2KNO 2(s) +O 2(g);△H = +58kJ/molC(s) +O 2(g) = CO 2(g);△H =-94kJ/mol为提供分解1molKNO 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 A .58/94molB .58/(94×2) molC .(58×2)/94molD .(94×2)/58mol7.:CH 3CH 2CH 2CH 3(g)+6.5O 2(g)→4CO 2(g)+5H 2O(l) △H =-2878kJ/mol(CH 3)2CHCH 3(g)+6.5O 2(g)→4CO 2(g)+5H 2O(l) △H =-2869kJ/mol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 、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8.热化学反响方程式:Zn(s)+21O 2(g)ZnO(s);ΔH = —351.5 kJ·mol -1 Hg(l)+21O 2(g)HgO(s);ΔH = —90.84 kJ ·mol -1那么锌汞电池中热化学反响方程式:Zn(s)+HgO(s)ZnO(s)+Hg(l)的ΔH 为〔 〕A. ΔH = +260.7 kJ·mol -1B. ΔH = —260.7 kJ·mol -1C. ΔH = —444.2 kJ·mol -1D. ΔH = +444.2 kJ·mol -1二、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项选择时,该题为0分;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响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 =+49.0kJ ·mol -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 =-192.9kJ ·mol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CH3OH 的燃烧热为192.9kJ ·mol -1 B 反响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3OH 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响: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 >—192.9kJ ·mol -1 10.加热装有1 molHI 气体的定容密闭容器,在t 1 ℃,2HI(g)H 2(g)+I 2(g);△H <0反响到达平衡时,I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1;假设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参加2 molHI,在t 2 ℃到达平衡时,I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2;那么以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假设t 1=t 2,那么x 1=x 2B .假设t 1=t 2,那么x 1<x 2C .假设t 1<t 2,那么x 2< x 1D .假设t 1<t 2,那么x1=x211.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H1>△H2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响是放热反响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12.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以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1:①.HCl(aq)+NH3·H2O(aq)=NH4Cl(aq)+H2O(l);△H=a kJ·mol-1②.1/2H2SO4(浓)+KOH(aq)=1/2K2SO4(aq)+H2O(l);△H=c kJ·mol-1③.HCl(aq)+NaOH(s)=NaCl(aq)+H2O(l);△H=b kJ·mol-1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A.a>b>c B.c>b>a C.a=b=c D.a >c> b13.反响C〔s〕+H2O〔g〕CO〔g〕+ 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响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O的物质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14. 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 该实验说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D 该实验说明有水生成的反响都是放热反响15.工业上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在560度时的脱氢反响:C8H10 (g)C8H8(g)+ H2(g)针对上述反响,有人提出如下观点,其中合理的是〔〕202224262830V1 / mL 温度/℃A.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升乙苯的转化率B.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充入不参加反响的气体,可以提升乙苯的转化率C.在乙苯反响到达平衡过程中,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不断增大D.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容条件优于恒压条件 16.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 、B 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响:2A 〔g 〕+B 〔g 〕2C 〔g 〕;△H<0到达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X 〕,以下量〔Y 〕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17.一定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t 秒时该反响到达化学平衡状态B .反响开始到10 s,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 .反响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79.0%D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2Z(g)1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响:A(s)+2B(g)2C(g)+D(g);△H <0.现将1mol A 和2mol B 参加甲容器中,将4mol C 和2mol D 参加乙容器中,此时限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到达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参加1mol A 和2mol B,到达新的平衡后,甲中C 的浓度是乙中C 的浓度的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到达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 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到达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参加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响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3前的反响速率变化已省略〕X Y A 再参加A B 的转化率 B 再参加C A 的体积分数 C 增大体积 A 的转化率 D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密度t图1 图2 图3三、填空题19.“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响速率可以用I3-与参加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响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0.040 0.080 0.080 0.160 0.120c(S2O82-)/mol·L-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答复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2〕显色时间t2=.〔3〕温度对该反响的反响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假设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A <22.0sB 22.0~44.0sC >44.0sD 数据缺乏,无法判断〔4〕通过分析比拟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20. 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响: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请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1〕欲提升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举措有:、等.〔2〕假设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等.〔3〕此反响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等问题.〔4〕目前对该反响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说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响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同一反响时间同一反响温度反响温度/℃转化率〔%〕选择性〔%〕* 反响时间/h 转化率〔%〕选择性〔%〕*40 77.8 100 2 80.2 10060 92.3 100 3 87.8 10080 92.6 100 4 92.3 100120 94.5 98.7 6 93.0 100*选择性100%表示反响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①根据表中数据,以下〔填字母〕为该反响的最正确条件.A 120℃,4hB 80℃,2hC 60℃,4hD 40℃,3h②当反响温度到达120℃时,反响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21. 化学反响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N ≡N 键的键能是948.9kJ ·mol -1,H -H 键的键能是436.0 kJ ·mol -1.由N 2和H 2合成1molNH 3时可放出46.2kJ 的热量. N -H 键的键能是______________.22.在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 2和bmolH 2,在一定条件下到达平衡,容器中还剩余cmolN 2. (1).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为 . (2).平衡时H 2的转化率为 .(3).假设把容器体积减小一半,那么正反响速率 ,逆反响速率 ,N 2转化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 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 N 2(g)+3H 2(g)2NH 3(g);ΔH<0以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响速率与反响进程的曲线关系图.答复以下问题:(1). t 1、t 3、t 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 A .t 0~t 1 B .t 2~t 3 C .t 3~t 4 D .t 5~t 624.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响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 2O/ZnO 〕:CO(g)+2H 2(g)CH 3OH(g)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各题:〔1〕反响到达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升高温度,K 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500℃,从反响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响速率v(H 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 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以下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氢气的浓度减少b 正反响速率加快,逆反响速率也加快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d 重新平衡时n(H 2)/n(CH 3OH)增大 〔4〕据研究,反响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 2O,反响体系中含少量CO 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 2O 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计算题(此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5.在温度为373K 时,把11.5g NO 2气体通入体积为500m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2NO 2(g)N 2O 4(g) .反响进行到2s 时,N 2O 4含量为0.05mol,进行到60s 时,到达平衡,此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28.75倍,那么:⑴.开始时2s 内以c (NO 2)的变化表示的反响速率是多少? ⑵.到达平衡时体系内的压强是开始的多少倍?v 正v 逆v 正v 逆v时间t 0t 1t 2t 3t 4t 5t 6高二化学9月月测试卷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C D A B D B A B D AC D A C B B A CD BD19〔共8分〕〔1〕研究反响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响速率的影响〔2分〕〔2〕29.3s 〔2分〕〔3〕A 〔2分〕〔4〕反响速率与反响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响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2分〕20〔共10分〕〔1〕增大乙醇的浓度〔1分〕移去生成物〔1分〕〔2〕〔2分〕原料来不及反响就被蒸出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响冷凝效果不好,局部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3〕〔2分〕产生本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局部原料炭化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4〕①C 〔2分〕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2分〕21〔共2分〕.391.6 kJ·mol-1 (2分)22〔共10分〕.(1).2〔a-c〕mol 〔2分〕(2).3〔a-c〕/b 〔2分〕(3).变大变大变大(每空各2分)23.〔共8分〕(1).升高温度;参加催化剂;降低压强(每空各2分) (2). A (2分)24. (每空各2分,共10分)〔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 B/3t B 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25〔共8分〕.(1). 0.1mol/L·s (2).0.8 (各4分)。
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高二全册化学试题_4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度上学期九月月考高二化学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水泥厂、发电厂、电石厂排放的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雪的消融。
要想减缓这一现象发生,未来人类最理想的燃料是( )A.无烟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和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稀溶液中,1 mol乙酸和1 mol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3.已知反应:① 101Kpa时,2C(s)+O2(g)=2CO(g) △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KJB.碳的燃烧热为△H=-221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H=-57.3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 KJ热量4.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反应:C2H2(g)+ 5/2O2(g) =2CO2(g)+H2O(l);△H=-1300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B.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态时,吸收1300kJ的能量C.有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D.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形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5.25℃、101 kPa时,1 g甲醇(CH3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同时放出22.68 kJ热量。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6 kJ/mol C.2CH3OH+3O2===2CO2+4H2O(l) ΔH=-22.68 kJ/molD.CH3OH(l)+32O2(g)===CO2(g)+2H2O(g) ΔH=-725.8 kJ/mol 6.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上镀锌的保护方法叫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B.相同条件下,轮船在海水中比在淡水中腐蚀慢C.水库里钢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叫做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钢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3e-===Fe3+3、关于如下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B.装置①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C.装置②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Ⅱ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D.若用装置③精炼铜,则d极为粗铜,c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钢铁表面发生析氢腐蚀时,钢铁表面水膜的pH增大B.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的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少C.在镀件上电镀锌,可以用锌作阳极,用硫酸锌溶液作电解质溶液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过程5、分析如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2A+B═2C;△H>OB.2C═2A+B;△H<0C.2A(g)+B(g)═2C(g)△H>0D.2A(g)+B(g)═2C(g)△H<06、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H>0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7、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8、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 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比粗锌的反应速率快B.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反应的速率C.纯铁比生铁更难发生电化学腐蚀D.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10、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现有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③HCl(aq)+NH3·H2O(aq)===NH4Cl(aq)+H2O(l);④CH3COOH(aq)+NH3·H2O(aq)===CH3COONH4(aq)+H2O(l),其中放出的热量为57.3 kJ的是()A.①和② B.③ C.④ D.以上都不对11、吸热反应一定是()①释放能量②储存能量③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④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CaO+H2O====Ca(OH)2B.C+H2O 高温CO+H2C.HCl+NaOH====NaCl+H2OD.2Al+3H2SO4====Al2(SO4)3+3H2↑1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B.a>c>d>bC.c>a>b>dD.b>d>c>a14、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电电池.右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转移0.1mol电子时,a电极产生1.12LH2B.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酸性电解质溶液中H+移向c电极D.d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4H++4e﹣=2H2O15、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 △H= -44kJ/molB.2HI(g)H2(g)+I2(g) △H=+14.9kJ/molC.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D.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的化学反应16、肼(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为20%~30%的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
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B.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N2H4+4OH--4e-===4H2O+N2D.溶液的pH保持不变17、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SO42―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中c(A2+)浓度减小B.B的电极反应:B-2e-→B2+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18、下列有关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比Zn﹣Cu合金与稀硫酸的反应更快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的反应式为:Fe﹣3e﹣=Fe3+C.在铁制容器上镀铜时,铁制容器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19、已知化学反应:C(s)+1/2O2(g)===CO(g) ΔH1<0,CO(g)+1/2O2(g)===CO2(g) ΔH2<0,C(s)+O2(g)===CO2(g) ΔH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碳的燃烧热是ΔH3C.ΔH1<ΔH3D.28 g CO的总能量比44 g CO2的总能量高20、某同学将电解池工作时电子、离子流动方向及电极种类等信息表示在如图中,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 B C Da电极阳极阴极阳极阴极d电极正极正极负极负极Q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21、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被还原22、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
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A>B>C B.A>C>BC.C>B>A D.B>C>A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B.25 ℃、101 kPa时,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钢铁吸氧腐蚀过程中正极反应为2H++2e-===H2↑B.惰性电极电解熔融NaCl时阴极、阳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1C.H2在反应Li2NH+H2===LiNH2+LiH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用铁做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Cl-Cu+Cl2↑25、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 4OH-B.a极是铁,b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C.a极是粗铜,b极是纯铜时,a极逐渐溶解,b极上有铜析出D.a、b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H2体积相等26、如图所示,a、b、c均为石墨电极,d为碳钢电极,通电进行电解。
假设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保持不变B.甲烧杯中a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C.当电解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两溶液混合,一定会产生蓝色沉淀D.当b极增重3.2 g时,d极产生的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27、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28、有如下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I和装置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B.装置I和装置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C.装置I和装置II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放电过程中,装置I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2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 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kJ/mol② CH3OH(g)+1/2O2(g)===CO2(g)+2H2(g)ΔH=-192.9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B. 反应①要吸收热量,故反应②更实用些C. 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ΔH>-192.9kJ/mol30、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d(OH)2 + 2Ni(OH)2Cd + 2NiO(OH)+ 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充电时的阳极是()A.CdB.NiO(OH)C.Cd(OH)2D.Ni(OH)2二.填空题31、如图1是某固体酸燃料电池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以Ca(HSO4)2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请回答以下问题:(1)此电池工作时,H+移向多孔电极的极(填“a”或“b”);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