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验科学探究教学论文
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科学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应用策略一、引言科学实践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我国科学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科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科学实践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科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 现状近年来,我国科学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2)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科学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3)学生实践兴趣不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科学实践教学缺乏兴趣,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2. 存在问题(1)科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部分学校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小学学生科学教学论文4篇
小学学生科学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个关于磁铁的单元,其中第3课讲的是“磁铁的两极”,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为此,教材安排了“研究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的实验活动,通过在条形磁铁上取五个不同部位分别悬挂回形针,记录每个部位所能吸住回形针的最多个数,从而比较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进而认识磁极这一概念。
然而,这种实验方法是存在问题的:第一,仅仅通过检测条形磁铁上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就贸然得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磁铁磁性特点时,只有不间断地检测磁铁每一个部位的磁力大小,才能真正得出磁铁上什么部位磁力最强的结论。
第二,学生在条形磁铁上悬挂回形针时,条形磁铁靠中间部位的回形针容易被磁铁两极吸引,不能很好地稳定悬挂在检测部位,实验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操作。
第三,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小心地逐个增加回形针,耗时较长,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失败的概率较高,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现有教材中实验方法的不严谨、操作难度大、耗时低效等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简易磁力计方案,用简易磁力计对条形磁铁各部位的磁力进行全面、快捷的检测,使“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的问题得到严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
那么,这个简易磁力计运用的是什么原理?怎样制作呢?下面,我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作原理我们在平时很容易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把一个指南针放置在桌面上,指南针会慢慢静止下来,指针指向南北方向,不管怎么放置,指南针总是指南北方向不变,这是指南针的特点。
但当我们拿出一块磁铁去靠近这个指南针时,会发现这个指针发生了偏转,而且磁铁离得越近,指针偏转得越厉害。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指南针指南北的特性,使指针发生了偏转呢?那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地球磁场以外其他磁场的干扰,也就是靠近它的那块磁铁的磁场的干扰。
又是什么原因使指针的偏转幅度不同呢?那是因为指南针受到磁场干扰的强度不同,磁铁离得越近,指南针受到磁场的影响越强,指针偏转角就度越大。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科学素养;实施策略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
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特征(1)实践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2)探究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科整合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论文(5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老师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如何让同学既完成有关试验教学内容,又参加到老师的课题中,值得讨论与探究。
我校试验动物学教研室担当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试验技术专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门课程中均有不同的动物试验内容。
因此,我们削减了基础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试验动物学等课程的试验教学课时,特地开设了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期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同学系统地学习动物试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切实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技能,使同学对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但仅凭有限的课时,无法全部把握纷繁简单的动物试验技术。
因此,在同学把握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学问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把握常规动物试验方法,学会观看和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的有关科研工作,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几个小的开放性试验模块,依据同学的学问储备和科研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科研内容,并以此组成几个科研爱好小组,让参加的同学在这类试验中得到切实的熬炼,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1.综合性开放性试验模式的内容。
以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课题为例,该模型的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试验操作众多,能够较完全、系统的培育同学的科研力量,使本科生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学问。
依据试验内容的需要以及本科生课内学时有限性的特点,将该课题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课题小组,例如:细胞培育课题小组;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小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评价组等,然后每个同学依据所学学问以及爱好爱好,选择自己的试验内容并组建“课外科研爱好小组”。
确定试验内容后,同学自己查询文献并写出具体的试验方案,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
确定试验方案之后,在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试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新课标当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思路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力图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对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制约因素在新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初中生物课程增加了对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1]。
初中生物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定义的汇总,还是一个以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为目的的探究类学科。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共有9个实验,课外实践和探究各4个,还有调查、模拟制作、设计各1个[2]。
这说明教师不能只重视生物学事实和概念,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尝试探究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3]。
20世纪中叶,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约瑟夫施瓦布曾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使学生在能力、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4]。
一、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篇一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
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
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一、巧激趣,促高效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更为精彩。
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短缺,饮水问题成了现在人们讨论的热点:今后我们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类才能饮用……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亿立方公里,其中%是海水(亿立方公里)。
淡水只占%,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我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一、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原先的物理实验器材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
选择使用身边的物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成为良好的办法。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教改创新。
一开始,没有老师的演示,学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可以先做点儿简单的,比如,就用一把塑料直尺,能做哪些实验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教师总结,把现实的、能做的,给学生演示,再让学生自己练,如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直尺伸出桌外的一端,使之振动;缩短直尺伸出桌外的长度后,现次用手拨动直尺伸出桌外的一端,可看到直尺振动变快,听到声音变高,由此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这样就学习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那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怎样通过实验的方式加以说明呢?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课程整合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
⼩学科学实验论⽂⼩学,是⼈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开设了幼⼉园。
⼀般7-12岁为⼩学适龄⼉童,现阶段⼩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仍是5年)。
⼩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学包含在12年义务教育内,⼩学教育不收取任何费⽤。
科学实验,是指根据⼀定⽬的,运⽤⼀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段,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
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学科学实验论⽂1 摘要: 实验教学是⼩学科学活动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的合作能⼒和创新精神有举⾜轻重的作⽤。
因此,要教好科学课,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的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励学⽣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积极引导学⽣学会总结实验过程。
关键词:⼩学科学;实验教学;合作精神;竟争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式也不断发⽣着变化。
⼩学科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的创新能⼒、动⼿实践能⼒等⽅⾯发挥着重要的作⽤,因此,⼩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的兴趣。
下⾯,笔者就如何上好⼩学科学实验课谈谈⾃⼰的⼀些看法。
⼀、在⼩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听”,以教为中⼼,忽视了学⽣才是学习的主⼈,容易打消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是主体,双⽅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测量⽔的温度”这⼀实验中,由于⼩学⽣活泼好动,好奇⼼强,可能会出现测量温度颠倒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出⼿⼗预,告知学⽣正确的测量顺序,如果测量热⽔之后再返回来测量冷⽔,就有可能读数并不是那么精确,产⽣误差。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
科学教学的小论文三篇【篇一:科学教学小论文】一、巧激趣,促高效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
可以说,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产生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兴趣盎然,积极探索,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注重和加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尽可能多地让每一个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获取科学知识,运用观察和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创新火花往往就在不知不觉的实践研究中点燃了。
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
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师生互动合作,打造亲和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合作者,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
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使课堂充满亲和力,让课堂更为精彩。
【篇二:初中科学小论文】当今世界,水资源日益短缺,饮水问题成了现在人们讨论的热点:今后我们上哪取水?哪里的水人类才能饮用?……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中来。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XXX单位:XXX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注重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
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科学实验小论文(通用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实验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实验小论文篇1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
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
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不知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
实验开始了,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
只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杯里一片黑色。
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点地散开,然后这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
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我再一次做了实验。
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把水染黑了。
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
在热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
所以,把墨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吃下肚的种子可以发芽吗?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
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
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
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
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
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
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
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的粪便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就不会发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书。
聚焦初中物理课堂 重视科学探究教学论文
聚焦初中物理课堂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摘要: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
它的成效不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探究动机;探究空间;探究能力;探究创新;探究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057-001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笔者是这样聚焦初中物理课堂,重视科学探究教学的。
一、多途径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物理教材有关的问题中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创设情境常见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的小故事、多媒体展现的动画、电影片断、新奇的演示、讲述有特色的某种经历等等。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笔者先让学生猜一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学生很快会回答:“里外不是人。
”接着老师再提出一连串问题: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猪八戒等大吗?像和八戒到平面镜的距离一样吗?八戒把镜子往前移像怎么变化?这样使得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猜”中质疑,创设探究空间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要素,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是创新的前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首要因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一)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等科学方法与技巧。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教学。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强调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科学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学习科学,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最后,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天气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进行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3. 整合跨学科知识科学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可以结合美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绘画动物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与反思科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实际操作和项目作业等形式。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19篇)
科学小论文范文参考(实用19篇)今天我们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实在是太奇妙了,怎么奇妙了?别急,接着往下读吧!我们七彩阳光假日小队为大家带来的是“酱油盐水二重奏”。
在一杯自来水中加几滴酱油就成了酱油水,再将一些盐加入自来水就成了浓盐水,还要准备一张纸片,我们的实验工具就准备完毕了。
实验开始了。
先把纸片盖在酱油水杯上,然后把酱油水杯倒扣在浓盐水杯上,接着把两个水杯之间的`纸片抽出来,你会发现酱油水猛地往下一渗,就定在原位不动了,两个水杯之间酱油水和浓盐水黑白分明。
酱油水竟然没有和浓盐水混合,怎么样,很神奇吧?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原理吧:原来,浓盐水的密度较大,酱油水的密度较小,所以酱油水就会浮在浓盐水上。
但是,如果把浓盐水放在上面,那么两杯水就会互相混合,变成了浅色混合水了。
还有其他的小队分别带来了“浮鸡蛋”、“刺不破的水袋”、“与众不同的气球”等,个个都让人感到十分神奇,精彩非凡!这场奇妙的科学实验班队课在我们的掌声和笑声中结束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科学是奇妙的,有很多的奥秘等我们去探索,我们要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一些人认为人文要重于科学,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侧重人文。
在他们看来,国家要强大,发展科学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是不能放弃的,发展科技的问题不能让利益泯灭了良知。
在小悦悦事件以及跌倒老人不敢扶事件发生后,比残酷的死亡更加抨击人们心灵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反省,究竟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良知存在?我们一直在倡导的科教兴国真的是对的吗?是否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遗落人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科学要重于人文,俗话说_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_,由此可见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道德高尚的基础,小偷出现是由于物质的缺乏,他如果是个亿万富翁还会去偷别人的钱吗?只有国家富了,人民富了,才会令道德素质更上一层,而这一切自然是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暂时放放。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论文[五篇范文]1. 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索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方法来改进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的科学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传授科学知识,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在团队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而言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实验教学的视觉效果。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的图像和视频,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
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科学实验案例和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模拟和虚拟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并快速得出实验结论。
同时,利用虚拟实验室或实验模拟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危险和风险。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探究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实践是学习的原动力,更是探究科学的必要手段,而科学课堂为这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科学课堂中的动手试验能使学生更好的、更快的、更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几年的实践教学积累出了这样几点心得。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65-01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科学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光靠我们教学科学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方面起一种特殊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科学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
一、从生活入手开展实验教学许多教师认为科学课既枯燥又麻烦,不仅要备课还要寻找大量的试验材料,授课时除了道理就是道理,教师课上口若悬河,学生听着枯燥乏味。
其实,如果我们换种眼光去看待眼前的科学课,就会发现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如:为什么汽水的瓶子不会装的太满;大雁为什么春天飞到北方等等,不难发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让其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多种渠道挖掘实验资源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充分挖掘学校、教室的设施、器具和教师、学生身边的物品及家庭用品作为实验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拓宽校内实验资源的渠道。
1、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多样的试验材料。
2、充分利用课外器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注重材料的重复使用,把有价值的实验材料收集起来,建立小小资料库。
科学教学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小编语:科学本身只是一个探索未知,揭示真理,构建知识的人类活动。
以下是关于科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一)一、深刻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在重点、难点处加强“指导”。
但是教师不能做“唯书至上”之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教师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学教材,即依托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取舍。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师生间的交流启发,甚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总之,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精心预设,灵活调整,促进动态生成预设是教学构想,是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预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做的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则是课堂实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可能符合预设,也可能偏离预设。
针对后一种情况,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灵活变革预设,动态把握课堂,使其满足学情的需要。
强调课堂的生成性,并非不要预设,而是对课堂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法,预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这样,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才能从容应对。
总之,为了保证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三、全面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灵活地实施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验科学过程,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一些教师为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客观条件是否允许、时间是否充足,将所有内容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实验科学探究教学
【摘要】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1)11-0212-01
下面就我个人对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及探究式实验教学课后的一些思考的一些看法。
1 充分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从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常见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入手,掌握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和结论。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
教学实验的内容一般是比较成熟的,一般不是新的、未知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既可享受探究发现的乐趣,又可以少走弯路。
若采取照本宣读。
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率,使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了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而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本来抽象的理论在实验中变得清晰可见。
由此可见,不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学,不做探
究式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的教师。
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重要的作用。
2 运用探究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必须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科学素质的立场上来,进行科学探究形式的设计。
教师,作为组织、引导的主体,课前准备要十分充分。
与传统教学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备学生,因为学生往往会出乎你的意料。
从以上实例中我们看到,学生需要的知识不仅有课内的还有课外的。
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忽略任何一个小节,都很容易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整个课堂就显得很散,效率低。
在教堂上,教师应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把自己的功夫下在前头,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
很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经验丰富、反应敏捷的教师组织教学是很占优势的。
(2)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不同。
比如,给学生一个有各种材料热值的表格让他们去探究热值的概念,这主要是侧重于学生搜索信息过程、分析信息过程;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需要侧重于学生设计实验过程;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需要侧重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需要侧重于学生选择材料,获取证据的过程。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因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
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并不是
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七个要素。
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3)让学生充分活动。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演示实验,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教师去喝彩!
3 趣味性、刺激性的实验,是进行探究式教学入门的关键
物理实验所具有的趣味性、刺激性,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天生好奇、好动。
新奇的、刺激的物理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探究意识,是对他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启蒙。
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物理第一册的《引言》课教学成为入门的关键。
为此,我为这节课作大量的实验前的准备。
我所准备的器材,大都是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及随手可及的东西。
我每做一个实验都让学生猜一猜可能的结果,但大都出乎他们的意料。
“杯水倒置”他们以为纸片会掉下来,当我做“水煮小鱼”时,即在大试管中注入在半试管凉水,放入一条小鱼,用酒精灯给试管上
部的水加热,上部的水沸腾了,而小鱼却在试管下部自由流动。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显露出不可思议。
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
这些妙趣横生,有惊无险,扣人心弦的实验,使学生对实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激发了他们探究物理现象的热情。
4 重视物理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式
通过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重在仔细观察,而仔细观察后,要按一定的科学探究模式来进行研究。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使这些“看热闹”的学生变为“看门道”的学生呢?那就是要按科学探究的方式,对物理现象进行研究。
例如,在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时,我补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将一轻质小试管套入比它略大的另一支试管中,倒置,小试管会下滑。
然后,将大试管装满水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并将其倒置,将看到水向下流出的同时,细管慢慢上升套入大试管中,做此实验时,并介绍装置,然后说明:(1)实验目的:研究大气压的存在。
(2)观察顺序:先看不装水的倒置情况,再看装水的倒置情况。
(3)观察重点:两次小试管的运动情况。
(4)分析思考:为什么后一次小试管不下降而上升呢?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总之,要充分认识物理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正确引导,使物理教学与现代潮
流合拍,使之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