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早已有之,见证了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
本文将探讨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分析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当代中医治疗肩周炎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主要思路。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对肩周炎疾病的概述、文章结构的介绍以及研究的目的。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将详细介绍肩周炎在古籍中的记载内容,中医如何治疗该疾病,以及中医理论如何解释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并展望未来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方向。
通过结论部分,读者可以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做一个简明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理论与肩周炎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通过总结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以及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现实意义,可以对中医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发展进行展望,推动中医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对肩周炎这一常见疾病的认识,并为中医学在传统和现代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正文2.1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又称为肩部损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丰富的记载。
下面将就几部典籍中关于肩周炎的记载进行介绍。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对于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描述。
常见的肩周炎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而其病机主要是风湿侵袭所致。
根据《伤寒杂病论》的记载,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是疏风散寒、舒络通络。
在用药方面,可以采用温经通络的药物,如桂枝、羌活等,以解除寒湿之邪;也可采用疏风活血的药物,如川芎、红花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疼痛。
另外一部经典之作《金匮要略》也有关于肩周炎的记载。
该书强调了肩周炎的发病机理与气滞血瘀的关系,认为肩关节周围气血不畅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
《金匮要略》提倡在治疗肩周炎时,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川芎、丹参等,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医学心悟》是一部综合了古今医学精华的著作,其中也有对于肩周炎的描述和治疗方法。
该书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情志失调、膏肓燥热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结合病机调理气血,调和阴阳。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黄连、黄芩等,以清热疏利、滋阴益气的作用缓解炎症,促进康复。
中医古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有着独到的见解,强调了调理体内气血、疏通经络的重要性。
在治疗肩周炎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希望这些古籍中的智慧能够为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2000字】第二篇示例: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肩周炎的记载并不多,但通过对古籍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者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的经典古籍中,也有对肩周炎这类病症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详细描述了肩周炎的病因病机、症状与辨证施治。
他认为肩周炎多由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所致,主要病机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张仲景主张通过疏风散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并指出在疾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病情恶化。
而在《金匮要略》中,王叔和也对肩周炎的病因与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他指出肩周炎常见于肾脾虚弱、风湿湿热内蕴的情况下,导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王叔和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症状表现及辨证施治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脾肾,加强体质,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桂枝茯苓建中汤、羌活胶囊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天台、曲池等。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揉摩患处、舒筋活络来促进气血畅通,减轻疼痛感。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虽然较为简略,但却反映了古代医学对这一病症的认知与治疗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希望通过传统的中医方式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肩周炎属于慢性疼痛症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愉快,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第二篇示例:肩周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着丰富的记录。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肩周炎的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如下:
中医诊断标准:
1. 呈慢性发病,大多无外伤史,少数可由轻微外伤诱发,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2. 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 肩关节造影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的表现,后期可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改变。
中医辨证分型:
1. 风寒湿型:肩部串痛、沉重或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肩部疼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寒恶风,昼轻夜重。
2. 瘀滞型:肩部疼痛,局部肿胀,疼痛拒按,痛以夜间为甚。
3.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肩部疼痛,伴肢体麻木、颤动。
头晕目眩,面色恍白,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4. 肝肾虚型:病程较长,肩部疼痛绵绵,遇劳加重;肩部疼痛僵硬,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
气短懒言,四肢乏力,舌咽干燥;头晕眼花,不胜劳倦,伴有眩晕耳鸣等。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的诊断及治疗应结合专业医生意见进行。
如有任何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辨证分型
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也称为肩周炎。
它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和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医理论,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和肝肾亏虚型。
1. 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胀痛感。
患者常常感到肩膀沉重,难以抬举。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等,以及针灸疗法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 寒湿阻络型
寒湿阻络型的患者多见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下。
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寒冷感明显,活动受限。
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沉缓。
治疗上,可以采用温经散寒的中药,如桂枝、羌活等,以及艾灸疗法来驱寒散湿,缓解症状。
3. 肝肾亏虚型
肝肾亏虚型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有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患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可以采用补肝肾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等,以及针灸疗法来调养肝肾,缓解症状。
冻结肩的辨证分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确定,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冻结肩注重辨证施治,既要缓解疼痛,又要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肩部的活动。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显示,肩周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有2%-5%,且肩周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通过对中老年人群发生肩周炎疾病的原因进行探究,可发现多是因为老年人群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骨质等方面的问题所致。
而导致患者发生肩周炎的明确因素尚无定论,根据发病人群的表现来看,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左右,而对肩周炎发病部位的调查发现,肩周炎多发于左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肩周炎患者群体也在持续扩大,这不仅仅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为提升肩周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除了让肩周炎患者了解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外,还需要让其了解到正确的治疗方法。
以下将对肩周炎这一疾病做出一定的知识科普,介绍肩周炎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同时为患者科普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知识。
1.肩周炎症状表现肩周炎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已经有部分学者证实了肩周炎的发生与患者关节囊以及周围韧带组织的慢性炎症有着较大的联系,而患者自身活动受限,缺乏锻炼、或者经常性的提拉重物,也将会导致其患上肩周炎。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患上免疫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也往往容易患上肩周炎。
具体症状表现为关节僵硬、无法有效活动以及抬高手臂,且在转动肩部时,还会出现一定的疼痛反应,视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而定,若病症程度较为严重,那么疼痛程度也将加深。
肩周炎典型症状就是关节僵硬与疼痛,有学者研究表明,疼痛期可维持2-9个月,病情发展期较长,对于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极大,一般而言,在夜晚时,肩周炎的症状表现将更为明显,若患者未能及时就医,可能会使得疼痛症状由夜间的明显发作转变为全天性的持续发作。
病情发展至僵硬期,可持续4-12个月,具体时间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而定,但发展至僵硬期后,疼痛感将会慢慢改善。
缓解期,有学者指出,缓解期的维持时间为5-26个月,但若患者积极就医,遵循医嘱,基本可在12个月-18个月的时间内完全康复。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
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
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中药处方(一)【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

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对于这种颈肩综...肩周炎,中医又称之为肩痹,对于这种颈肩综合症,看似炎症反应,可我们看老师给他开的药方里头,却没有一味消炎清热的,都是提高阳气,疏通经脉。
原来是桂枝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与肩三药(秦艽、威灵仙、鸡血藤)。
老师说,用桂枝汤是因为他心脉不足,用背三药、肩三药,是因为他肩背部痹痛,活动不利,经脉僵紧,气血不通。
原来前面我们讲到,凡背部僵硬不舒,大都以风邪为患,夹瘀血湿浊。
防风能祛风,姜黄可活血逐瘀,小伸筋草可以除湿伸筋。
而肩三药里头,秦艽、威灵仙、鸡血藤,更能够祛肩部游风,治疗血液循环不好导致的僵紧痹痛。
这个病人服完三剂药来复诊,肩周痹痛消失了,那种僵硬被绑住的感觉,像是被松绑一样。
奇怪,没有用到消炎的思路治炎症,却用温阳通脉的思路把炎症治好。
老师说,在局部看是炎症,在整体看却是气血流通出了问题。
在局部看是一堆垃圾,在整体看是河流没发大水疏通,所以治疗肩周炎背痛,不要看到炎症疼痛,要看到肩背的气血状态,让阳气升起来,血气流通,使胸阳能布散到肢节肩背去,那地方自然不痛,炎症也待不住。
原来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五十肩”食疗正当时老百姓俗称的“五十肩”,医学上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肩周炎多因外邪内侵、气血虚弱而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筋脉拘挛不通,不通则痛。
若肩部经脉气血长期痹阻,筋失濡润,可致筋僵筋结,使肩关节活动受限,妨碍日常生活。
伏天是治疗“五十肩”的最佳时节,此时食用一些药膳,对肩周炎的痊愈,有一定的益处。
芪归炖鸡:黄芪20克,当归10克,童子鸡1只,生姜片9克,黄酒10毫升。
童子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将黄芪、当归、生姜片放入鸡腹中,加水适量,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炖,快熟时放入黄酒、食盐等调料。
吃鸡肉喝汤。
桂葛苡仁粥:葛根20克,桂枝15克,薏苡仁50克。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或冻结肩,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有关,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的处方:
1. 气血瘀滞型
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感,舌质紫暗,脉象涩滞。
处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川芎、赤芍、延胡索等。
2. 寒湿痹阻型
症状: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局部有冷感,舌苔白腻,脉象沉迟。
处方: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常用药物有桂枝、羌活、独活、细辛、秦艽等。
3. 肝肾亏虚型
症状:肩部酸痛,活动无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杜仲、牛膝等。
4. 气血两虚型
症状:肩部疼痛,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脉象细弱。
处方:补气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等。
5. 湿热内蕴型
症状:肩部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伴有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处方: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知母、泽泻、薏苡仁等。
治疗肩周炎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肩部受凉,适当进行肩部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病情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杨金斗运用经筋辨证理论推拿治疗肩周炎经验

杨金斗运用经筋辨证理论推拿治疗肩周炎经验标签:名医经验;杨金斗;经筋;肩周炎;推拿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简称肩周炎。
肩部经筋包绕着肩关节,经筋有序收缩,牵拉相应骨骼,从而产生肢体的活动。
肩部经筋发生痹痛,可致肢体活动不利,日久筋肉委顿,即发为肩周炎。
目前,推拿治疗仍是临床治疗肩周围炎的主要方法,具有疼痛轻、无破损、疗效可靠的特点。
本院著名老中医杨金斗主任医师从事推拿工作50余年,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运用特色经筋辨证理论指导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笔者跟师2年,获益匪浅,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辨证1.1 辨经筋十二经筋之手六经筋都通过肩部,连络上肢与躯干。
杨老根据肩周炎常见疼痛部位与活动受限方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手三阳经筋为肩周炎主要病位的学术观点,强调在推拿治疗中准确找到病位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其中手阳明大肠经筋主前侧,适用于臑前廉痛,前臂骨上廉为主,症见肩不能前举;手少阳三焦经筋主外后侧,适用于臑外及肘部痛、臂外两骨之间痛、肩胛引颈痛,症见肩不能外举;手太阳小肠经筋主后侧,适用于腋后廉痛,引肩胛耳后完骨,肩胛引颈痛,症见肩不能后举。
1.2 辨虚实虚证见肩关节活动滞涩不利,疼痛时作时止,肢体力量减弱,肌肉松弛痿顿,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质淡,脉细弱。
实证见肩部疼痛不能屈伸,动则痛甚,肢体僵硬强直,肌肉满胀,可见局部红肿之征,舌质红,脉弦。
老年人肝肾渐衰,气血虚亏,筋肉失于濡养,若受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易致肩部经脉不通,气血凝滞,筋肉挛缩而变生诸证。
故老年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
辨虚实时,应全面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病程等多方面因素。
1.3 辨寒热寒证见肩部胀痛,遇寒痛甚,日久可见肩部肌肉挛缩,午夜前后病情加剧,局部可见皮肤青紫,皮温偏低,可触及条索或硬结,关节活动时,牵扯感较强,舌质淡,脉弦紧。
热证见肩部红肿热痛明显,皮温略高,皮肤潮红,活动时疼痛加剧,舌质红,脉数。
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及四类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详解肩周炎的症状及四类中医辨证分型天气很热的时候,有的人晚上睡觉很容易就把肩膀露出来。
肩膀这个地方就容易受风,你用手摸摸,这儿就比身体的其他地方要稍微凉点儿。
肩周炎就是这么来的。
凡是骨伤或是筋骨上的毛病大多跟寒有关。
年轻时不太注意,到老了,这长年积累的汗就开始折腾自己了。
肩周炎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是常见病、多发病。
原因复杂,既有肩部原因又有肩外因素,一般认为是肩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环境等密切相关。
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肩周炎的治疗原则要根据患者肩周炎的不同症状以及不同时期进行治疗。
相对来说,早期的肩周炎比较容易治愈。
通过了解肩周炎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就可以通过相关症状表现,及时发现肩周炎是否存在。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几率,以免肩周炎病情恶化,不仅难以治愈,还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
何为肩周炎?肩周炎,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冰冻肩”等,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本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生在五十岁左右,故称为“五十肩”,本病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则因炎性粘连而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
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范围。
何为痹症?痹,即痹阻不通。
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
痹症的病因病机痹症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
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
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肩周炎中医辨证分型
由于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外伤、受寒、气血虚弱、肝肾亏虚等不同,其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以确定相应的方药是中医治疗的关键。
1.风寒型:肩部疼痛,痛牵扯肩胛、背部、上臂、颈项,并有拘急感,天冷或受凉加重,得热减轻,肩部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或沉细。
多由汗出当风、贪凉着寒、久受风寒所致。
2.气血虚弱型:肩部疼痛,痛势不重,隐隐作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减轻,身倦乏力,面白头晕,手足发冷,四肢麻木,心慌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多由素体气血虚弱,或劳累过度、耗伤气血,或由于失血过多等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
3.气滞血瘀:肩部疼痛,呈胀痛或刺痛,痛势剧烈,入夜更甚,甚至夜间难眠,痛处不移,拒按,多牵扯上肢、颈背部,情一志刺激加重,肩部可有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多由于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外伤、劳损致肩部血瘀气滞,经脉瘀阻所致。
4.肾虚型:肩部酸痛隐痛,举动无力,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面色咣白,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由肾气虚、精血亏损,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5.痰湿型:肩痛绵绵难愈,筋肉疼痛,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细濡。
由素体湿盛或湿邪入侵、聚湿成痰,留滞肩部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劳伤筋脉等因素引起。
肩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此外,长期姿势不良、肩部劳损、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二、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肩周炎的方法1、中药治疗内服中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方剂有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以达到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外用中药:如中药敷贴、熏洗等。
敷贴药物多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熏洗则通过温热的药液熏蒸和浸泡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针灸治疗针刺:选取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髎、肩贞、曲池等,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缓解疼痛和改善肩部功能。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可在肩部穴位上进行艾灸,如肩井、天宗等,以增强疗效。
3、推拿按摩手法松解:通过揉、按、拿、捏、拨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关节活动: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肩部的被动和主动活动,如外展、内收、旋转等,以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粘连。
4、拔罐治疗留罐:在肩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可吸出局部的寒湿之气,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走罐:在肩部涂上润滑剂,然后用罐在肩部来回移动,以增强治疗效果。
5、小针刀治疗松解粘连:对于肩部有明显粘连、硬结的患者,可采用小针刀进行松解,以恢复肩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6、练功疗法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沿墙壁向上爬,尽量达到更高的高度,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
甩手运动:站立位,双手自然下垂,前后甩动肩部,幅度由小到大。
画圈运动:站立位或坐位,以肩部为中心,缓慢画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肩周炎诊断及治疗

(二)喙肱韧带切断术:
编辑版ppt
15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 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 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 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编辑版ppt
16
谢 谢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按摩
三、针灸
四、外敷药物 膏药等
编辑版ppt
13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口服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 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妙纳、芬必得、塞来昔布。
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 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 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 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编辑版ppt
3
诱发因素
1.制动 2.肩关节内在病变 3.临近部位的疾患 4.神经系统疾病 5.内分泌系统疾病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7.姿势失调 8.心里因素
编辑版ppt
17
编辑版ppt
9
3.恢复期
又称末期,解冻期或功能恢复期,持续 时间为5-26个月。改期不仅疼痛逐渐减弱, 而且随着日常劳动和各种治疗措施的进行,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加,粘连、挛缩 逐渐消除,大多数可以恢复的正常会接近 正常。肌肉萎缩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虽 然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总的病程可达 12-42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周炎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
中医在肩周炎的诊疗上具有独特优势,能够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方法,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肩周炎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案。
诊断与辨证肩周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肌肉萎缩等。
在中医诊断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点、舌脉情况等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辨证包括寒湿痹阻、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等。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具体原则如下:1.活血化瘀: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肩关节周围的淤血和瘀血状况,减轻疼痛和肿胀。
2.祛风除湿:排除体内的寒湿和痰湿,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常用的中药包括防风、川芎、白芷等。
3.理气止痛:通过调理气机,舒缓肩关节周围的痉挛和紧张,缓解疼痛和肌肉疲劳。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香附、柴胡等。
中药内服方案中药内服是肩周炎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如下:1.活血化瘀方:桂枝舒筋散、通窍络疏散汤等。
–桂枝舒筋散:桂枝、红花、当归等。
–通窍络疏散汤:赤芍、桃仁、红花等。
2.祛风除湿方:温经汤、四逆散等。
–温经汤:羌活、细辛、防风等。
–四逆散:细辛、独活、桂枝等。
3.理气止痛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白术、法半夏等。
–逍遥散:柴胡、青皮、香附等。
针灸治疗方案针灸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穴位和操作如下:1.风池穴:位于颈椎第三横突下方斜下方,用针刺激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上角与颈椎第七横突之间,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止痛消肿。
3.臂丛穴:位于前臂肱骨内侧上方,用针刺激可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4.曲池穴:位于肱骨二头肌腱的前方突起处,用针刺激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
推拿治疗方案推拿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常用的手法和操作如下:1.揉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捏揉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肌肉疼痛。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肩周炎应舒畅肝气,散寒通络止痛为主

徐文兵讲解中医治疗肩周炎应舒畅肝气,散寒通络止痛为主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因为他好发于50岁左右的男性和女性,也被叫做“五十肩”,外国人称之为“frozenshoulder”,翻译过来就是冻结肩。
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慢性的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其实从根儿上说,它是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筋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往往是晚上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很多人采取一种“恶治”法,就是通过暴力,一下把这个人的肩膀抖开,把粘连撕裂、撕开,用这种方法治疗肩周炎。
这种方法非常霸道,非常疼痛,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采用。
第二:肩周炎应该从肝上治疗,肝气的郁滞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瘀血!治疗肩周炎,我们还是从根上,从肝来论治,首先阴寒会导致凝滞,肝气、肝血、阳气的不足,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的温度降低,肝气的郁滞也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瘀血,这是它的根本的病理。
所以,一般从内治来讲,就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帮助他通经活络。
藤类药一般用来治疗一些筋病,如鸡血藤、首乌藤、络石藤等。
严重的瘀血,我们还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穿山甲、地龙还有土鳖虫等。
还有一味中药叫伸筋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能把扭曲的筋伸直过来。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也不错。
【350集徐文兵视频全集007】徐文兵老师讲解肩周炎更多请见【350集徐文兵视频完整版】第三:肩周炎的治疗应该散寒通络止痛为主,采取按摩,推拿,针刺等个人锻炼的方法!在肩周炎表现为疼痛期的时候,我们的治疗一般以散寒通络止痛为主。
在冻结期,就是表现出来功能障碍为主的时候,我们的治疗采取按摩、推拿、针刺,包括个人锻炼的方法,希望能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达到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预防肩周炎,首先要预防颈椎病,建议大家经常做扬手臂的锻炼,比如引体向上,还可以做一些这种挥手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
”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
舌苔白,脉浮或紧。
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
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
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
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
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
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
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
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
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1、伸筋丹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
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
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另外,肩周炎重在自我锻炼,如果配合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
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
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
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6、痹苦乃停片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7、痹隆清安片药物组成:萆薢、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三、治疗肩周炎外用膏药(1)肩贴灵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
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
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
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
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
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四、治疗肩周炎——药浴疗法(1)洗剂Ⅰ号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