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说课

对《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教学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依据地位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它构架精致、文字隽永、意蕴醇美,能在本单元教学中起引领性作用。本单元的两个教学关键点:一是在学习略读的基础上学会比较阅读,二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这篇课文的教学若能突破这两个关键点,便为后面的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突破这两个教学关键点是我们研读的重点。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七年级的孩子,刚迈过童年,长在和美、温暖的阳光中,对生活的体验不多,特别是对于文革中的压迫,对生死病痛体悟更是浅薄。这些如何传递给他们?传递多少?这不是重点,毕竟再美妙的文字也代替不了孩子们亲身的阅历,这种哲理性的体悟点到为止即可。教师得教给学生需要的,学了以后就能扎扎实实用得上的东西。基于这点,将教学目标定位于:

1.感受首尾呼应结构之美;

2.学习绘景状物传情之法;

3.初步感知托物言志之妙。

三、依据目标说创意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思维方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课堂形式教给他们未知的。本课将以朗朗读书声浸润整个课堂。跳读,拎起关键句,感受首尾呼应之美;品读,抓事物特征,学习绘景状物之法;比读,赏写花片段,感知托物言志之妙。

四、依据创意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教学步骤:串读,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课始,用师生串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老师读叙写人和事的部分;学生读描写花的部分。

这一朗读活动的设计,既能创设一种美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能为后面的教学张本蓄势。

第二个教学步骤:跳读,感受首尾呼应之美

1.首先,让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拎出两个关键句(首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尾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之美。

2.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是什么原因让“我”加快了脚步?

学生不难回答,“我”被一树紫藤萝吸引住了,所以停住了脚步;我从花中得到了感悟,受到了启发,所以加快了脚步。

3.最后,让学生用读的方式传递这两句话传达的情感。

首句读出一种惊喜

尾句读出一种释怀后的轻松,读出一种力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拎出两个关键句,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命脉;“‘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是什么原因让‘我’加快了脚步?”两个主问题,将学生的视角牵引到文章的各个角落,也引向更深处,可谓首尾呼应牵全篇。

第三个教学步骤:品读,学习绘景状物之法

我被眼前的紫藤萝深深吸引着,眼前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呢?

1.这个环节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项集美活动,将描写眼前紫藤萝的句子整合成一篇小小的美。

2.然后请学生品读这篇小小的美文,勾画出能表现作者描写顺序的词或者短语。

学生能快速地找到相关的词或短语:一树、一片——一串、一穗——一朵——花香等,也能马上明确作者是按照有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且从内容来看,作者是从花瀑写到花穗,再写花朵,最后写花香的。

3.接着又给学生下达了一个任务:如果说花瀑是远写一笔,那么花穗、花朵、花香又各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呢?请同学们将屏幕上的空填完整。

用这样一种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一种绘景状物的方法——四笔之法:远写一笔、近写一笔、细写一笔、虚化一笔。

3.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四笔法”之后,又选取一个学生习作片段,让学生辨析“四笔法”在片段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强对“四笔法”的理解。

片段描写: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的同时,习得一种绘景状物的写法,提炼的“四笔法”可谓实效实用。

第四个教学步骤:比读,感知托物言志之妙。

1.这一步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比赏读两个写花的片段:片段一是描写的回忆中稀零的紫藤萝;片段二描写的是眼前繁盛的紫藤萝。让学生比较两

处花的不同特征:一处稀零、如日薄夕山的老人;一处繁盛、富有生机,像孩子。

片段一:

片段二:

2.接着又用两个追问:①作者为什么写了眼前繁盛的紫藤萝,还要写多年前稀零的紫藤萝呢?②文章只是为了写紫藤萝的不幸遭遇吗?是什么促使“我”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呢?让学生明白,写花即为写人,借花的不幸言人的不幸,借紫藤萝的盛开和败落感悟生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言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突破本单元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托物言志。初一的孩子对“托物言志”这样的概念是钝化的,首次只能让其感知。在比读中感知,在追问中感悟,这样是合乎认知规律的。

最后在课堂结束之前,用这样一段话作结:这节课我们在朗朗的读书中感受了三种手法:首尾照应——牵动全篇;四笔之法——绘景状物;托物言志——深化内涵。希望同学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这个过程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回炉、梳理,也是对课堂的一个挽结。这样让课堂有起有落,有放有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