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分析法教学内容
(二)整体梳理及重构教学内容-定义说明解析
(二)整体梳理及重构教学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学内容的整体梳理和重构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章将全面分析现有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整体梳理和重构的必要性和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分类,去除冗余和过时的内容,添加新的关键内容,以及调整和优化教学顺序,我们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丰富和全面的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章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整体梳理和重构的过程,并分析教学内容的改进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探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适应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梳理和重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同时,也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以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整体梳理与重构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展开论述。
文章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整体梳理、重构教学内容和结论。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要探讨的主题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首先,文章将通过现状分析来介绍当前教学内容面临的问题。
随后,论文重点讨论了为什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并明确了重构的目标。
在整体梳理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和分类现有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去除冗余和过时内容、添加新的关键内容以及调整和优化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重构的整个过程,并评估重构后教学内容的改进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同时,还将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教学内容可能的发展方向。
六年级语文归类复习教案备课
本文旨在分享一份六年级语文归类复习的教案备课,旨在帮助语文老师为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一、教材内容六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对繁杂、难度较大,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写作》、《文言文》、《现代文》四个部分。
二、归类复习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丰富,很容易造成知识点混淆、不好记忆的情况,因此归类复习十分必要。
归类复习将教材内容以同的方式分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1.主题归类主题归类是按照教材的主题和大的学科进行分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大的学科,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如短文阅读、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写作、常识题等。
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归类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减少混淆和遗忘的情况。
2.类型归类类型归类是按照教材的文体和文章类型进行分类,例如小说、散文、诗歌、广告、说明文、议论文等。
这种分类的优势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写作和阅读不同的文体。
3.方法归类方法归类是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类,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文言文解析方法等。
通过方法归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技巧和方法,从而在学习时更加高效、顺畅。
三、教案备课为了更好地实现归类复习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教案备课。
1.主题归类教案可以以不同主题为基础,将相关的知识点分组呈现,例如节日、季节、生活常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巩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个主题构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类型归类教案可以以不同的文体和文章类型为基础,将相关的知识点分组呈现,例如小说、散文、诗歌、广告、说明文、议论文等。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体和文章类型,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方法归类教案可以以不同的方法技巧为基础,将相关的知识点分组呈现,例如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文言文解析方法等。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于、上肢、下肢分类等。
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
2.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
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
如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洁的数字、符号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起因、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被反映在图解之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3.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下面是对"整数减法"教学内容进行层级分析的实例: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
初中书本归类整理教案
初中书本归类整理教案教案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教学重点:1. 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类型的书本,如小说、科普、历史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书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本类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2.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书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书本进行归类整理。
二、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按照类型、作者、出版年份等进行分类。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将书本进行归类整理。
三、学生实践书本归类整理(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书本进行归类整理,可以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归类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分享和交流(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本归类整理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彼此的阅读体验和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归类整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学习。
2.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书本归类整理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解书本归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归类整理技巧。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析与阐明
二.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主要用于言语信息学习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归类分析法分析学习“细胞化学成分”:
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言语消息:需要学习者对相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主要涉及记忆智力技能:辨别、形成概念、使用规则、高级规则的获得认知策略:管理思维,如何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者必须要有肌肉运动达到某个结果态度:学习者是否需要做出选择,教学目的是否指明了方向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补充知识: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在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应该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绩效分析:组织的预想状态即目的和使命与当前状态的差距。开始反映为组织结果的差距,随后折射为组织行为的差距,即组织中人所展现的行为。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的必要性分析调查研究,分析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是不是需要教学解决。分析现有条件,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学习需要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是否有设计领域知识的经验是否有合适的学习者是否有合理的时间开发和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 < 不解决问题付出的代价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析与阐明
三.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目标写作步骤先写一个教学目的,即使含糊,也没关系写出达到目的后,将能做什么将所想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尽可能找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行为,并排序尽量用一句话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评价所产生语句的清楚程度最后,根据ABCD法写出确切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析与阐明
教学内容的确定
初中数学操作归类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同数学操作的概念和特点。
- 学生能够将各种数学操作进行归类,并能够应用归类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不同数学操作的定义和特点。
- 能够对数学操作进行合理归类。
2. 教学难点:- 将复杂的数学操作进行有效归类。
- 应用归类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操作归类任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操作归类的方法。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操作归类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操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 介绍常见的数学操作,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等。
-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每种数学操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学操作进行归类。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数学操作,共同讨论和归类。
- 小组内部分工合作,负责收集资料、整理归类、制作展示板等。
- 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归类结果和心得体会。
4.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归类其中的数学操作。
-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5. 实践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归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操作归类的要点。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操作归类的重要性。
第二节_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一、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主要用于对各种言语信息的分类。
在确定分类的标准后,把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1此方法适合对具有包含关系的知识的学习进行分类,也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时使用。
通过下面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归类分析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2-2-1】利用归类分析法对“网络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图2-2-2)【案例2-2-2】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软件及其种类”进行分析(图2-2-3)【案例2-2-3】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进行分析(图2-2-4)二、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hierarchical approach)是利用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揭示了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层级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教学目标向下一级一级分析,直至最基础的教学内容;而实际进1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页。
行教学时,则是从下而上,从实现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开始,逐级实现高级教学目标。
2它主要用于分析智慧技能这一学习类型的从属技能(“从属技能”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技能)。
在进行层级分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3(1)从属技能是否同确认基本概念有关,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信息”;(2)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确定事物的抽象特征,如:学生能说明什么叫“人工智能”吗?;(3)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能运用规则,如: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逻辑命令(如AND、OR、NOT)进行资源检索?;(4)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以证明其掌握了教学目标。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了解如何运用层级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智慧技能类的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2-2-4】用层级分析法对“使用循环语句进行程序的编写”进行分析(图2-2-5)【案例2-2-5】运用层级分析法对“数据表的编辑”进行分析(图2-2-6)三、信息加工分析法2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页。
分类各种物品的教案
分类各种物品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小学生的一节自然课,介绍了分类各种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物品的分类方法,培养其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自主归纳、总结、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各种物品的分类方法,能够用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对物品进行分类。
同时,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各种现象,了解物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反思等方式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以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学习。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能够自觉透彻地认识和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品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意识分析各种现象,强化整理信息、甄别、评估的能力。
2.难点:在尝试归纳分类时需要注意区分物品的不同之处,同时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以此分类的方式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考察学生的对物品分类的初步理解。
围绕日常生活中使用物品的多样性,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物品分类的基本概念。
2.讲授1)分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基本概念,即将相同和相似的物品归为一类。
2)分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即将相同和相似的物品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分类。
3)各种物品的分类方法通过教师给出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物品的分类方法。
如动物分类、植物分类、家具分类、食品分类等。
4)物品的可比性和标准引导学生了解物品的可比性和标准。
即两种不同的物品之间需要有可比性才能进行比较和分类,并且比较和分类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
3.实践1)课前准备学生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2)小组讨论组成小组,将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物品分类的实际操作方法。
3)展示汇报让每个小组进行分类并进行汇报,展示各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的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仔细分析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难点,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
一、从知识结构出发的分析方法知识结构是指学科知识中各个概念、原理、规律等之间的关系,包括层次结构、分类关系、因果关系等。
通过从知识结构出发的分析方法,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科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有助于教师合理布置教学顺序,确保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深入理解。
1. 层次结构分析法层次结构是指学科知识中各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的上下层关系。
通过分析层次结构,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知识点的顺序和关联,有助于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避免跳跃性教学。
以数学的代数为例,代数中的知识可以按照从基础到高级的顺序进行层次结构分析。
比如,首先是代数式的概念,然后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接着是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组等,最后是高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代数知识。
2. 分类关系分析法分类关系是指学科知识中各个概念或知识点之间的分类和归类关系。
通过分析分类关系,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认识和体系性思维。
以生物学的动物分类为例,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然后进一步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比如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鸟类、兽类、爬行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通过分类关系的分析,教师可以将各个类别的动物进行对比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分类规律。
二、从学习目标出发的分析方法学习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分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根据目标要求分析通过分析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可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
高中生物归类教案
高中生物归类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归类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归类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归类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生物归类的基本方法。
3.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归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生物归类的概念、方法和例子。
2.准备实验材料,可以进行一些生物归类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
3.准备课堂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生物归类的概念,简单介绍为什么需要进行生物归类以及生物归类的意义。
二、讲解(15分钟)
1.解释生物归类的定义和作用。
2.介绍生物归类的基本方法,包括形态学分类、生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等。
3.讲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归类的关系,为什么生物归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三、实验(20分钟)
1.展示一些生物归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加深他们对生物归类方法的理解。
2.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他们学会运用生物归类方法进行生物分类。
四、练习(10分钟)
1.进行一些生物归类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帮助他们加深对生物归类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生物归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认识到生物归类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一些生物归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考察学生对生物归类的理解程度,包括书面作业、实验表现等。
分类整理一年级教学设计
分类整理一年级教学设计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对于一年级的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兴趣的领域,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将以分类整理的方式,针对一年级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语言类:语言是一年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设计:1. 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读书、朗诵、歌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言基础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言语交流。
2. 词汇和句型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词汇和句型,通过课堂活动进行巩固训练。
3. 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简单故事或课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数学类: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设计:1. 数字与数量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数字卡片、计算器等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字概念。
2. 加减法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际物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3. 图形与空间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纸片、积木等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并进行分类和组合。
三、科学类:科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设计:1. 实物展示与观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见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和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2. 实验与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自然环境教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的奇妙之处。
四、艺术类: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设计:1. 绘画与手工制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和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生物学研究调查方法-归类分析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归类分析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周伟由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年来各级考试中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题出现的频次较高,不仅考查形式新颖,而且趋向于开放性与探究性。
现将种群密度调查的一些方法归类分析如下,供师生参考。
一、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适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计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总数/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
注意事项:①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不能产生有损其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③标志不能过分醒目,防止改变其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结果失真。
④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的混合所需时间需要正确估计。
⑤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⑥调查期间无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
例1 野生动物研究所对某草原的一种野兔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上是某同学对该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早/ S )约为3 : 2B .该草原野兔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C •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D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雌性个体60个,雄性个体40个,故性别比例(早/父)约为3 : 2;依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50/X = 10/50,推导出2 hm2有250个个体,所以每公顷125个;依据计算公式10X= 50 X 50,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那么重捕的10数值偏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X会比实际高;土壤中小动物个体小不适合标志,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
归类分析法
归类分析法•适用范围: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要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对言语信息最有效的分析法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
确定分类方法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表达方式:组合或组成图示(分层, 或分簇), 或者列提纲•范例: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细胞的化学成分可以按元素组成和化学物组成分类,如下图所示。
说明: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层级分析法▪适用范围: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
▪分析方法: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层的,难度越大。
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
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表达方式: 层级依赖关系图示▪范例:“整数减法”学习内容的层级分析,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和(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继续到最后一级的子目标(简单减法)为止。
信息加工分析法▪适用范围:信息加工分析法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
▪分析方法:按照信息加工的步骤,写出每步要做的事情,包括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和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教学内容结构分析需要清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结构分析需要清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结构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帮助教师清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加有机、系统。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内容结构分析方法:
1. 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和能力。
这有助于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重点。
2. 知识点的分析: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联系。
可以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知识的难易程度、知识的先后顺序等方式进行分析。
3. 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梳理:根据知识点的分析结果,教师可以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包括顺序关系、因果关系、分类关系等。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体系结构。
4. 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布置任务。
可以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5.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教学内容结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更加有条理、系统。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逻辑和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主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学内容分析一般包括知识分析、能力分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等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核心。
在知识分析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和分解,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
这包括知识的层次结构、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通过知识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能力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能力分析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在某一领域具有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这包括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
通过能力分析,教师可以确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以及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重要方面。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这包括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等。
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
学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并在教学实施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3.1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四、梅里尔等——最短路径序列编排
借鉴了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方法,是
一种由简到繁的序列。采用分析的方法,
确定一个程序中所有可能的学习途径。
三、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
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
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它要求内容分析专家熟悉学科 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比较丰 富心理学知 识。
三、层级分析法
摄像机操 作
白平衡 重合 变焦
教学目标:会正确 摄像
镜头处 理
聚焦
布光 景别 技巧
白平衡开 重合调整 变焦按 调焦环
辨认长方形
教学起点设在哪???
判断直角 定义直角 定义角度
确定长方形 的长,宽值
辨认长方形 的长和宽
定义长方形 的长和宽
会用直角量边
将长,宽值代入公式S=A*B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 知道等号的意义
五、使用卡片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 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 经过 讨论修改之后,再转抄到纸上。 它的优点是:灵活,便于修改和调整 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形象直观,便 于讨论时交流思想。
“学习者要学会解这道题,必须掌握推 论过程中哪些具体的步骤?”
………..
二、如何选择学习内容?
目的: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者必须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 此步骤需要设计者细致分析教学目标,熟练本门课程的专业 知识
学校教师一般按单元组织教学。单元指一门课 程内容的划分单位,随着学科的特点不同进行的 划分也不同。
教材内容分析方法
教材内容分析方法一、归类分析法二、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容分析方法。
图解分析法的结果是一张图表或符号,该图表或符号从内容和逻辑的高度上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三、层次分析法四、信息加工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是根据人们的心理操作过程来分析教学总目标中的教学子目标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形成过程一致。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必须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来选取不同的操作步骤。
我们可以使用流程图来表现该操作过程,流程图除可直观的表现出整个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外,还可以表现其中一系列决策点及可供选择的不同行动路线。
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新内容、重新学习、向老师提问等多种操作步骤信息加工分析是加涅提出的,是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
学生的心理操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进行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种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学习内容。
在许多学习内容中,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不是按“1-2-3-……-N”的线性程序进行的。
当某一步骤结束后,需根据出现的结果判断下上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流程图表现该操作过程。
流程图除直观地表现出整个操作过程及各步骤以外,还表现其中一系列决策点及可供选择的行动路线。
五、使用卡片的方法托尼.巴赞先生认为,设计思维导图法则是通过为您提供与大脑(工作方式)一致的特定技巧来帮助您更快速地开发智力。
按照这些法则,记忆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高。
法则一:在纸的正中央用一个彩色图像或符号开始画思维导图。
;原因:在正中央开始画是因为这能反映出大脑思考程序的多钩状特性,从核心向四周发散思想可以因此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育技术领域参与教学设计或负责媒体教材编制的人员则运 用分析教学内容的原理和方法,与学科专家、任课教师一起, 共同研究“如何教”的问题,使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符合信息 传播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
2、教学内容的编排
认知策略——层级分析法
教学内容 动作技能学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情感学习——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
(以认知学习为例)
教学内容
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 和思想、行为的总和。
教学目标
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
(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二维模型
辨认哪里 需要退位
法逐(行不进“行减简位单”减)(2)
(3)
理解0的减法 (“减位”)
(1)
简单减法 (“减法”)
层级分析法的特点
• 各知识点之间有一点的难度层次,有上位概念 和下位概念等从属关系。
• 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 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 基础能力,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材料作简单的判断。
教
能把学过的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中
学 简单应用层次 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目
标
能对问题的各组成 部分进行辨认;进行部
综合应用层次 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并能识别组成这些部
分的原理、法则,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创新层次
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格式,提出独到的见解或解 题方法;能按自己的观点学习材料进行整理分 类;能自己设计方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信息加工分析法
体育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
体育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作者:朱玉香赵青娥来源:《体育教学》2011年第01期体育教学中,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目标规定的是体育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最终的能力,但这些能力是如何获得和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不必进行说明的。
其实,要使体育教学目标真正起到指导体育教学的作用,还需要对体育教学任务进行分析。
体育教学任务分析就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之前,先要对体育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的组成成分及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平行或层级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如:体育教学中要完成一个运动技能的教学任务,我们就需要将这个运动技能先分解成一个个的子技能,并将这一个个的子技能进行系列排列,同时还要进一步地确定各个子技能的性质和各个子技能之间的平行或层次性的关系。
这样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学习内容的前后顺序和为必要的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
在进行体育学习任务分析时,有三种具体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使我们避免出现一些盲目性或随意性的问题。
1.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是把与体育教学目标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分类,从而使这些体育教学内容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
这种分析法很适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例如:对于武术基本功的学习,我们可以先把学生应该学习的武术基本功的各种练习内容,如上肢练习、下肢练习、腰部练习、跳跃练习、平衡练习等分别列出,然后把每个练习内容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一个比较直观的内容图。
如图1。
这时,在上述这个内容图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推敲和修正。
归类分析方法的优点是有助于思考现在的选择是否包括了武术基本功学习内容的全部要点,以及武术基本功教学内容的现有组织安排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揭示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层次不同的从属知识或技能。
这种分析法适合对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层级分析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例如,我们已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用完整动作游蛙泳”,从这个教学目标出发,我们要开始思考学生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显然,能用完整动作游蛙泳,学生必须具有的次一级的能力是“能做划臂和呼吸配合,能做划臂和游泳腿的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类分析法
•适用范围: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要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对言语信息最有效的分析法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
确定分类方法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表达方式:组合或组成图示(分层, 或分簇), 或者列提纲
•范例: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细胞的化学成分可以按元素组成和化学物组成分类,如下图所示。
说明: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
层级分析法
▪适用范围: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
▪分析方法: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
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各层次的知识点具
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
层的,难度越大。
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
它要求参加
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
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表达方式: 层级依赖关系图示
▪范例:“整数减法”学习内容的层级分析,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和(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继续到最后一级的子目标(简单减法)为止。
信息加工分析法
▪适用范围:信息加工分析法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
▪分析方法:按照信息加工的步骤,写出每步要做的事情,包括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和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表达方式:过程图示或步骤罗列
▪范例1:求算术平均数的解题过程,如下图所示。
•范例2:刻纸拓印的教学内容分析。
刻纸拓印过程为:
(1)画稿——用单线画出稿样轮廓;
(2)复印——将画稿分别印在图画纸上;
(3)剪形——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
(4)刻纹——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
(5)衬贴——将剪下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
(6)印刷——用滚筒等用具使底板吃足油墨,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适用范围: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使用ISM分析法比较合适。
•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这个步骤由于步骤明确、可操作性强,很容易转换成计算机的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去实现。
换句话说,ISM分析法的第三个操作步骤可以交给计算机去自动完成,从而使教学目标分析的效率得以提高)。
•范例: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如果学生对教学目标Gi进行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教学目标Gj,则称i与Gi 之间有“直接关系”,并称为Gj为Gi的直接子目标。
各子目标的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以横轴表示某级的教学目标,以纵轴表示各级的直接子目标。
令某级子目标与其直接子目标对应的位置为“1”,其余位置为空白。
这样就得到直接关系矩阵,也称目标矩阵。
观察目标矩阵的横轴可知,对应(1)、(3)、(11)和(12)等四个目标的列均无“1”出现,表示(1)、(3)、(11)和(12)不存在直接子目标,即它们处于目标形成的最底层(预备知识),我们把这类预备知识称作第1层目标。
将目标矩阵纵轴上(1)、(3)、(11)和(12)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由此得到剩余的目标矩阵。
4
5
6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观察剩余目标矩阵可知,除(1)、(3)、(11)和(12)外,目标(2)和(13)所在的列也无“1”出现,我们就把(2)和(13)称作第2层目标。
将表中的纵轴目标上目标(2)和(13)所在的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由此可得到一个新的剩余目标矩阵。
以此类推,得到教学目标的层次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