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课考试题目

一、简答(6′×10 = 60′)

1、低碳经济(不确定)

答: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

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主要有如下要素:特征是低能耗、

低污染;关键是节能减排;尺度是全球围;畴是生产和消费两大领

域;途径是技术创新、产业调整、体制革新;目的是寻求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From 百度:(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

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

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低碳城市的构成容

答:

1)新能源利用。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指氢能、

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广义地讲,包

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2)清洁技术。包括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

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清洁生产是从资源

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

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3)绿色规划。一方面,在产业规划中,要加快改造高碳产业、高碳工

艺,提高企业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在交通规划中,要控制

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4)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

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

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

能等。

5)绿色消费。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

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从日常

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人居环境的构成系统

答:

1)自然系统

a)自然指气候、水土地、动植物、地理、地形、资源、环境评价及

土地利用等。

b)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

c)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理及

理论与实践分析。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2)人类系统

a)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b)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理

论分析。

3)社会系统

a)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社会

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b)涉及人群组成的社会团体相互交流的体系。包括不同的地方性、

阶层、社会关系等的人群组成的系统及有关的机制、原理、理论和分析。

4)居住系统

a)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即人类系统、社会系统等

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b)居住问题仍然是当代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重大问题。

5)支撑系统

a)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通讯、信息和规划

等。

b)它还包括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

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其影响巨大。

4、开敞空间(第二空间)答:

1)把空间作为一系列细心建立的联系,这些联系由一些通道组成,这

些通道通常在常规的、巡回的基础上把一些通常看来不甚相干的事

物联系到一起,从办公室一直延伸到贸易、旅行,甚至军队的运动。

这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货币流将世界牢固地交织到一起(这是

一种有时被成为全球化的倾向)。简言之,开敞空间是指借以建立相

互作用的常规通道的过程,环绕此类空间常可划出边界,这种区划

保持了这个世界的特色。如资本主义空间、帝国主义空间、一个市

领空间或社区空间。

2)地理学家倾向于寻找能更好地了解开敞空间、了解世界的方法。例

如,有一种关于商品链的研究,试图在地图上绘出商品如何沿着跨越世界的路径而汇聚到一起。许多地理学家如今都在开展一些空间试验,以研究各种分异的新空间的问题,直到试图建立一个新型地球。迄今,谁也不太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5、解释全球性与本土性的相关意义答:

1)全球性和本土性被看成分析事态的解释性框架,如“全球性视角”

与“本土性视角”的不同

2)全球性与本土性因它们不是什么而推导出各自的含义。全球性和本

土性只有在相互对照的时候才能显示其意义。如欧盟,都经常被看

成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性行动主体”。

3)全球性与本土性对社会网络提供不同的观点。法国的拉图尔通过一

系列连接不同地方的网络来看构建起来的世界,网络既不是本土性

也不是全球性的,二是长短不一,连接程度不一的。不可能区分出

哪里是本土性的终点,哪里是全球性的起点。

4)全球性即本土性。全球性并不真正存在,非要找出什么全球性的,

总会发现他总是本土性的。如跨国公司实际上是跨地方的,而不是

全球的。

5)本土性即全球性。本土性只不过是地球表面上全球性过程“落脚”

的地方。

6)所有空间都是全球性与本土性的混合物,它们都是全球性的。

6、史密斯的非均衡发展模型答:

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接受空间(物质和自然世界)与社会(人类建构的社会事务的领域)的二元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空间和社会是辩证的,是相互交织的。对史密斯而言,生产力的发展把绝对的(自然)空间转变为相对的(社会)空间。它仅仅将资本投入到特定空间,便产生了“差异性”及相对化的空间。这些矛盾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空间的具体形式:空间既不是客观存在的平等状态,也不是无限差异的。它导致的模式是“非均衡发展模型”。从“尺度”上看,史密斯发现此模型更倾向于发生在城市这一层次;在这种空间可流动资本破坏了城市部原有的邻里关系,而后使其贵族化。对他来说,平等和差异的真正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全球工人阶级的政治合作才能达到

7、恋地情节答:

段义孚的《恋地情结》

“恋地情结”意思是人对地方的热爱,更广义地说,是整个人类与物质环境的感情纽带。人类以各种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人与地方的情感关系很多很多。中国古代风水中,有许多是情感心理的调节术。

8、文化地理的五大主题答: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行为

控制系统

文化区域:体现文化的空间存在形式

文化景观:文化在地表的表现形式

文化过程:文化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文化生态:反映人、文化、环境三者的统一性

9、景观答:答一: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地理中,景观往往是指从某

处看得见的一个自然区域,以及一种有助于产生或挑战现存社会实践、生活关系和社会身份的意识形态过程(或社会过程)。用图画、电影、广告和无数其他媒体对景观原原本本的描述,是了解这些过程的关键,正是这些过程使社会实践与景观相互交织(如越战纪念碑)。答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