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4.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里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它是一个干旱的宝地。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这片土地的地理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5.结合课堂所学,与家长分享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知识,了解家长对干旱地区的认知和看法,并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分享的内容。
6.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分析简单的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独特地理单元充满好奇。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尚需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
初中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2、读图文资料,了解东气西输工程及其意义。
3、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2、通过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知道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西部资源的开发历程,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如何注重“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双赢”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
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这种树是真的吗?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师:(直接给出答案)是真的。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是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它“死而千年不倒”,是由于它有发达的根系;而它“倒而一千年不腐”是因为……(引而不发)生:找出树木多年不腐烂的原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山脉等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相关问题。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引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个较为陌生的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认识我国这个最大的内陆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塔里木盆地虽然干旱,但却是一个宝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增强对我国地理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塔里木盆地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活动。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其干旱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对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图片和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提问: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盆地吗?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对,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干旱的宝地。
【新知讲解】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范围图,让学生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回答: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旱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类型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两幅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分布的是哪一个沙漠?(2)塔里木盆地与周围的大洋距离分别有多远?(3)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学生:(1)塔克拉玛干沙漠(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陆因素)(3)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地形因素)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因而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沙漠和戈壁广布[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
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
2.图片观察: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图、图片、案例等内容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第一章:引言1.1 目的:引起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特点等基本信息。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1.4 教学活动:1.4.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1.4.2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区?有什么特殊的气候特点?1.4.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的了解。
1.4.4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第二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2.1 目的: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干旱等。
2.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
2.4 教学活动:2.4.1 展示塔里木盆地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4.2 讲解塔里木盆地沙漠、干旱等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4.3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为什么会有沙漠和干旱吗?2.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特征的理解。
2.4.5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第三章: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3.1 目的: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如植被、动物等。
3.2 内容: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
3.4 教学活动:3.4.1 展示塔里木盆地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3.4.2 讲解塔里木盆地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
3.4.3 提问:同学们知道塔里木盆地有哪些特殊的植被和动物吗?它们是如何适应干旱环境的?3.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理解。
3.4.5 总结并引入的学习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终结性评价: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成果。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养。
(1)组织实地考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
(2)模拟实验,体验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课后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
(2)撰写小论文,探讨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三、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设计一项针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并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d.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时间安排: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主要的水系分布。(开放性实践作业,锻炼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2.撰写一篇关于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掌握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提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其气候特点是什么?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4)教师讲解: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如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油气资源开发等。
3.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关于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方案。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内容,熟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关注程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不足,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难点:对于干旱地区的认识,以及对于塔里木盆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相关答案。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以及讨论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干旱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塔里木盆地了解多少?”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干旱问题,以及我国的保护政策。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和魅力。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塔里木盆地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问题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对于干旱地区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发展问题,认识到干旱地区的特点和挑战,培养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利用、农业发展、石油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塔里木盆地发展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准备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准备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干旱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兴趣。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精品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干旱的特点,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这是一块“宝地”。
本节课程设计以西气东输为情境。
围绕着西气为何东输、西气如何东输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在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夏季风不能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A.我国地势西低东高B.距海远,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严密阻挡了夏季风进入C.纬度高,冬季风阻挡了夏季风深入D.海拔太低,夏季风被山岭层层阻挡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回答2~3题。
2.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绿洲地区B.沙漠地区C.盐沼泽地区D.平原地区3.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森林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4.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油气资源丰富D.城市、人口分布多5.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环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沿线耕地,保证粮食种植B.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C.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D.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6.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实施西气东输,有助于西部地区()A.发挥资源优势B.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优化能源结构D.改善大气状况【参考答案】BABCCA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西气为何东输1.位置和范围2.丰富的油气资源3.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二、西气如何东输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4.塔里木盆地的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第一课时)我共设计了八个环节:一、引入课题;二、自主学习;三、自学反馈;四、活动探究;五、教师点拨;六、课堂小结;七、当堂检测;八、布置作业一、引入课题教师出示新疆地形,提问回顾新疆地形特征,引出塔里木盆地从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回顾所学知识。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第一部分78--79 页沙漠和戈壁广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1、2 同桌交换批阅纠正错误)1、地理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1)海陆位置(2)地形3 人口与城镇的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和,分布着。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和。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师点拨1、位置和范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海陆位置:深入内陆,远离海洋2、气候干旱原因地形: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设计意图: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做简单的总结,用层层递进的关系总结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任务)1、如此干旱的盆地人口与城镇是如何分布的?学生讨论完成探究活动1、2,小组展示答案城镇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2、教师补充:这些绿洲分布有什么特征?(学生: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河流水源来自哪?(学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3、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的第三小题。
4、校对答案五、自主学习任务二(自学油气资源的开发80--82 页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同桌交换批阅纠正错误)1、油气资源丰富: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左右。
2、交通条件的改善:塔克拉玛干两条公路的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偏远的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案例分析法:选取塔里木盆地典型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提问:“你们听说过塔里木盆地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方?”2.呈现(10分钟)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
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
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这种树是真的吗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生:(感到兴奋,稀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
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
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
这种树是真的吗?
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生:(感到兴奋,稀奇。
)有这样的树?
师:(直接给出答案)是真的。
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是由于它有顽强的生命;它“死而千年不倒”,是由于它有发达的根系;而它“倒而一千年不腐”是因为……(引而不发)
生:找出树木多年不腐烂的原因。
(因为本节是在刚完成西北地区的学习之后进行的,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出答案是因为干旱。
)
师:展示课件为前面说法做出说明。
生:在教材上找出相关资料,说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师:展示课件,归纳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阅读塔克拉玛干沙漠资料。
【设计意图】由其他地方少见的胡杨树来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胡杨树的三个“一千年”原因的探究,引出塔里木盆地干旱的气候,进而探究其干旱的原因,最后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二部分:这些照片是塔里木盆地的,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分布、交通路线的联系)
师:在这么干旱的环境里,多想吃一口香甜的水果啊。
这不,黄西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水果,它说这些水果都来自塔里木盆地,你认为是真的吗?
生:讨论……(由于图片中有三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装扮的人物,所以学生很快就会猜出来是真的。
)
师:展示每张照片的拍摄地。
然后由蓓蓓提出问题:气候如此干旱,要种出这么多可口的水果,水从哪儿来?
生:思考并讨论。
师:展示课件,进行提示。
生:水果的产地都在绿洲,都有河流。
师:再看一看,这三者有何关系?(让学生得出河流、绿洲及交通线路的分布关系。
)
生: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在讲完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并介绍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紧跟着就展示好像和“干旱”完全不沾边的五种塔里木盆地的水果,可以产生巨大的反差,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其中的原因。
第三部分:天越干越旱越盼晴,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水源来自于冰雪融水)
师: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过很多这样的场景,如果哪个地方发生旱灾,人们都会希望老天下雨,可这里的人不一样,他们在缺水的时候,盼望的却是晴天,而且最好是高温天气。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蓓蓓作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你看这能说明问题吗?
生:感受实验过程的滑稽性,在滑稽和笑声中体会到关键知识点:温度越高,冰块融化速度就越快。
师:展示塔里木盆地及周边的卫星云图,并标出塔里木盆地四周的山脉。
生:判断说法的真假。
师:展示山脉和盆地绿洲、河流、城市的关系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
【设计意图】以一个近似荒诞的说法来引入本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部分:沙漠公路主要是为了方便城际联系,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概况及合理开发。
)
利用蓓蓓在地图中发现的两条穿过沙漠的南北向的公路引入。
师:蓓蓓的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生:思考并做出初步判断。
师: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分布图,并叠加上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分布图。
生:塔里木盆地中的沙漠公路是为了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而修建的。
蓓蓓的疑问:沙漠公路是不是很快会被流沙吞没?
课件展示沙漠公路的保护措施,让学生体会与大自然应该如何相处。
蓓蓓疑问:在沙漠中修公路,相当艰难,为了一些石油资源,有必要吗?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简介、西气东输线路图。
【设计意图】以建设沙漠公路的难度大来衬托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丰富。
展示修建公路时,为防止公路被沙漠吞没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的破坏很大,是真的吗?
(对应内容:西气东输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蓓蓓的疑问:西气东输工程这么大,对沿线的破坏肯定很大吧?
课件展示:西气东输施工现场图。
师:分析施工的要求。
生:体会在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师:西气东输对东部和西部各有哪些好处呢?
生:讨论、归纳并发言。
师:小结西气东输工程给东西部带来的益处。
【设计意图】大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
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有能力将这种破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西气东输这种国家性的战略项目,对东西部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
教师回顾五个“是真的吗?”,并抽学生逐一地进行简单解释。
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后设置了六个“是真的吗?”小问题进行课堂检查。
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学生随机选题,而且将每个问题的思考时间设定为二十秒。
问题一:“丝绸之路”曾经经过塔里木盆地,是真的吗?
问题二:“塔里木”就是河流汇集的意思,是真的吗?
问题三:罗布泊地区曾经有江南水乡般的美景,是真的吗?
问题四:“塔克拉玛干”是高山下的荒漠之意,是真的吗?
问题五:塔里木河的河水仅来自于冰雪融水,是真的吗?
问题六:西气东输其实有三条线路,是真的吗?
六个问题中,问题一、五是对课件的必要补充(教材中提到但课件未涉及),其余四个问题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综艺节目“是真的吗”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来展开,使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问题探究中进行学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
课件主线利用了五个“是真的吗?”,将教材内容和相应的课程标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严谨、有序而且有趣。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对最后一部分内容(西气东输工程给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的处理显得有些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