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概述定稿版

合集下载

02中世纪文学1概述

02中世纪文学1概述
• ⑤对人的内心情感的表现的不断深化。
二、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
• 1.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 目的是用较通俗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普及推广
基督教教义。教会文学的创作者主要是教士、修士, 也有少量民间诗人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 和斯拉夫文,主要体裁有基督故事、宗教叙事诗、宗 教戏剧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 • 《德奥菲勒》 • 《阿列克西斯行传》
• 骑士传奇是以叙事形式出现的,也叫骑士叙事诗。这种长
篇叙事体诗歌大多写骑士的冒险和爱情,虚构性成分很大。
• 不列颠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文学中
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
• 骑士文学为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冒险、爱情和宗教三大主
题,骑士传奇中的一些故事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创作素 材。
• 4.城市文学(市民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世纪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基本特征
• 1.分期
•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 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结。
• 该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初期(5世纪~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中期(12世纪~14or15世纪,封建社会全盛时期) • 晚期(15or16世纪~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衰亡、封建
• 另一类是后期英雄史诗,是欧洲各民族封建化时期的产 物。在这类史诗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已经超出了 狭小的部落范围,为保卫国家而战。史诗的中心是爱国 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君主,体现出 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形象。在这些史诗中,多神教的神话 因素相对减少,具有不同程度而贵族的、基督教的色彩, 带有一定的复杂性。
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时期)。 •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阶段的文

第二讲 中世纪文学与但丁(简化版)

第二讲  中世纪文学与但丁(简化版)
摩西:忧患意识、民族意识;参孙:个人欲望与民族生存的对立
上帝是理性对人自身欲望的扼制力的外现
四、中世纪文学概况
(一)教会文学
(二)骑士文学
(三)英雄史诗
(四)城市文学
(一)教会文学
它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其创作意旨是以“圣经”为出发点和逻辑归宿,宣扬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斯拉夫文。
后人为了表示对《神曲》的赞赏和对作者的崇敬,加上了“神圣的”这个形容词。
•创作背景:是但丁流放20年全部心血的结晶。
•共14233行,用意大利俗语写成,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
•《地狱篇》33曲,《炼狱片》33曲,《天国篇》33曲。再加上序曲,共100篇。
这100曲,都是用“三行连环体”的格律要求写成的:譬如第一段的三行,第一行和第三行是一个韵脚,而第二段的第二行又和第一段的第一行,第三行是一个韵脚。这样就形成了ABA,BCB,CBC……一环套一环地写下去,直到一曲的最后,以一个孤立的句子作为结尾,整个《神曲》的100曲,14000多行诗,全部都是用这样的形式写成。为什么但丁对“三”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基督教所尊崇的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三”在基督教里是一种很重要的带有哲学意味和神秘意味的数字。
作品第一次把狡黠作为审美的对象加以描写,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生活与价值观念。
十万多行,富于生活气息,情节生动,动物富有个性。
第二节意大利诗人但丁
基督教文学和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市井文学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的两条文学河流,到了14世纪初,两大文学河流有雄伟的相激相荡,相融相汇,构成了一个非常壮丽的景观,即被称为西方文学第二座里程碑的《神曲》。

欧美中世纪文学概述

欧美中世纪文学概述

欧美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概述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

就文学史的时间划分来看,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它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毫无疑问,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的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但也要看到,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据史料记载,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

例如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生活状况、社会制度以及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情况,在塔西陀于公元前1世纪末所写的《日耳曼尼亚志》中就有过丰富的记载。

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

其次,这种文化融合也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

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等。

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

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莱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处于中东地区的古代希伯莱人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希伯莱人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歌、小说、预言、箴言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些古代的文学成就后来被收入犹太教的经典之中。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枝来象征和平。
教会文学的内容:
1、赞美诗:大部分赞美耶稣的诞生、显灵、 受难、复活。
关于耶稣:相传是上帝的独生子,是上帝 的化身,代表着上帝的意旨。他是圣母玛 利亚无孕而生。他生前到处传道,做善事 (五饼二鱼),后被门徒犹大出卖,被钉 在十字架上,死后复活。
英国卡德蒙的《圣歌》:
“让我们赞美天国的守护者,/赞美造物主 的能力和智慧,赞美光荣的天父,是他, 永恒的主,/起始了一切奇迹。/为了人类的 孩子,是他,那神圣的创造者,/先让天穹 成为屋顶,然后/那人类的眷顾者,永恒的 主,/全能的上帝,又为我们/造出中间的世 界和大地。”
教圣徒,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新婚之夜逃 出了家门,表明自己战胜了情欲。离家出走之 后,他把身上所带的钱财散发给穷人,自己却 过着乞丐般的生活,风餐露宿过了20年,然后 他返回了家乡,为了考验自己是否已经战胜了 七情六欲。他的父母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只 是把他当作一个乞丐收留了,他住在家里,每 天都能听到父母思念儿子的叹息,听到自己20 年未谋面的妻子在房中哭泣,但他却没有任何 触动,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真正的 圣徒,最后他愉快地死去了。
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代表下层劳动 人民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 了他的腹中之物。从这方面看,他又不是底 层市民的形象。综合看来,他应该是一个上 层市民形象。
列那狐既敢于向强大动物作斗争, 不畏强暴,又欺负小动物。是当时小 市民的象征。既反抗上层权势,又有 着狡诈圆滑的一面。
作品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
四、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多为民间创作, 没有具体的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
故事主要描写动物的生活,以狐狸列 那和代表贵族的狼伊桑格兰的斗争为线索, 揭露了重重的社会矛盾,辛辣地嘲讽了专 制的国王、贪婪的贵族、愚蠢的教士。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修改版)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修改版)
❖ 封建等级制的爵位:公、侯、伯、子、男。 ❖ 封建主把他的土地划成庄园经营,农民被控制
在庄园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称做农奴。农奴除 了不能被主人随意杀害外,人格上几乎和奴隶没有 区别。
城市等级制
❖ 11世纪,手工业日益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 职的工商业者聚居在城堡、寺院附近的交通 要道,逐渐形成工商业城市。
(二)、基督教基本观点
❖ 原罪观: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观念是原罪观。即人类 的始祖亚当、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偷吃了禁果,这 一罪过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人类一切罪恶和 灾祸的根由都在于原罪。即使是刚出世便死亡的婴 儿,也有与生俱来的原罪,是上帝的罪人,需要基 督的救赎。原罪观使民众的注意力脱离现实,转向 天国,希望得到救赎。
❖ 救赎观:救赎观是与原罪观同生的基督教的重要教 义。人类犯了原罪,无法自救,整个俗世都沉沦在 罪愆中。人们希望得到拯救。因而上帝派耶酥基督 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宝血以赎相信者的罪。
❖ 救世主意识:救世主是基督教对耶源自称谓。 救世主观念指的是耶稣降生世间,为拯救人 类脱离罪恶,得到永生。
耶稣出生耶路撒冷,他的母亲玛利亚已 经许配给约瑟,还没迎娶,就从圣灵怀孕。 耶稣给人间传播真理,搭救凡人,被认为是 上帝的儿子及救世主。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中世纪教堂
一、中世纪历史
❖ 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 历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 衰落的时期。
❖ 公元476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北方侵入的蛮 族日耳曼人的各个民族:法兰克族、西哥德族、东哥德族、 伦巴德族等先后在西欧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与此同时, 欧洲大陆的蛮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渡海侵入不 列颠岛。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 《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分为三个国家,从而奠定了后来 法、德、意三国的雏形,欧洲的国界从这时得到稳定,封建 关系确立。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七、城市文学 在非教会的世俗文化氛围中形成,在民间文 学的基础上发展,取材于日常的现实生活,讽刺 与揭露是其特色,风格活泼,体裁上有创新,如 韵文故事和讽刺叙事诗。作者主要是街头说唱者。 主题是歌颂市民的机智,讽刺贵族、骑士和教士。 不崇高,小聪明,贪恋食色,有得意也有失败, 但真诚不虚伪。 1、 列那狐的故事。 以列那为主角的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法 国和欧洲其它国家得以广泛流传。作品借动物世 界故事影射现实社会生活。狐狸就是市民阶层的 形象体现。他与狮子、熊、狼以及其它弱小动物 的关系也是当时社会关系的反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中世纪是15世纪人文主义者首次提出 的历史概念。BC476-1640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奴隶制终结、封建化开始)到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即欧 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分期: 5-11世纪,初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期。 12-15世纪,中期,封建社会的全盛时 期。 15-17世纪中叶,末期,封建社会逐渐 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 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 期的文学。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二、.社会状况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 混乱时期。日耳曼民族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 后建立许多国家,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 人长期混战,欧洲社会陷入战乱,古典文明遭受 严重破坏,民智闭塞,愚昧和野蛮笼罩欧洲,历 史上把这几个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在日耳曼诸国中,法兰克人的加洛林王朝于公元 751年兴起。新王朝创立者丕平三世之子查理曼 (约742—814)800年由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帝。 重建起庞大的西罗马帝国。查理曼为了统治广大 的领土,建立封建制,把全国领土分为国、郡、 教会领、皇帝领等部分,分别由公、伯、主教等 进行统治,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开端。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约 5 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 5 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 8 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 7、8 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 1066 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 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

3中世纪文学概况

3中世纪文学概况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况一、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二元对立在内部,由于奴隶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在外部,地处北方的“蛮族”不断向南扩张,这两种力量的合力终于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它的首都罗马在476年被西哥特人占领。

往后,人们把476年视为欧洲中世纪的开端。

1453年,土耳其人又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年也就成了中世纪结束的标志。

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评价是相当负面的,认为:从政治上说,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割踞的混乱状态,封建领主们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战争不断。

从经济上说,毁灭了罗马帝国的“蛮族”本来就远未开化,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由于他们的入侵,不少原来繁荣的城镇沦为荒草遍地的废墟,以后,长期的封建割踞又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似乎一下子倒退了若干年。

特别是在文化上,蛮族的入侵造成了古代文化的浩劫。

这种看法虽然很有道理,但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它以中世纪早期的情况代替了整个中世纪,忽视了中世纪后期在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的成就。

中世纪早期(约500年)是所谓黑暗时期,此后是建设时期。

这时,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苏,欧洲文明开始从过去500年的混乱与破坏中复苏过来。

多数学者把14世纪以前的300年看作中世纪思想文化的顶峰。

中世纪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全面把握这种历史现象,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期“人”与“神”、“人”的文化与“神”的文化的二元对立。

教堂和城堡这两种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巍然耸立,象征着那个时代生活的二重性。

在中世纪,有严肃的教会文化,也有相当活跃的民间文化。

文学上,中世纪同样存在肯定现世和肯定来世两种不同倾向的对立,这特别集中地反映在骑士文学中。

对基督教文化本身的分析更需要坚持科学的观点。

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基督教是欧洲中世纪的精神支柱。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基督教:1. 由于教会的影响,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古代人本主义文化不是堙没无闻就是因为它是“异教”的而遭到压抑。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拜占庭系统:
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 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 《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4、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内 容上,现实性极强,风格上也是生动 活泼的,主要使用讽刺的手法 法国的韵文故事 列那狐系列 玫瑰传奇

第二节
但丁及其《神曲》
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个大人物为标 志的。这个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自从初次在凡间一睹她的芳颜, 直到最后一次在天堂与她相见, 我对她的歌唱从来也没有间断。 (《神曲·天堂篇》第30章28行)

在那位最高贵的圣女第一次现身之后,时 间一晃就过了九年。...她又在我眼前现身了 。这一次她身裹雪白的服饰,走在两个比她稍 微年长一点的女人中间...当她走过一条街的 时候,她把目光转向了我所站立之处。我顿时 忸怩失措,万分心慌。她竟然向我点头示意, 把她那不可言传的款款深情传递给了我。这对 我来说,可以视为一种天恩。我感到我获得了 无以复加的天恩...那是这一天的九点整。
教皇 尼古拉三世
第八圈(3)
第八圈(5)贪官污吏
第九圈 卖国贼

炼狱 七层 罪孽较轻,可以通过烈火焚 烧,断掉孽根,洗清罪孽, 迚入天堂


第一层:第一层是骄傲的人的灵魂忏悔所,他 们屈着身子口唱圣诗 第二层是嫉妒的人的灵魂忏悔所 ,他们互相 依靠,双眼锁着铁丝,口中祈祷着。 第三层是爱愤怒者的忏悔所,他们口唱“上帝 的羔羊”。

中期(12-15世纪) 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较有 成就的文学大半产生于九、十至十 四、五世纪。从地域范围来说,中 古文学已扩大到希腊、罗马以外的 全欧洲。

1.4中世纪文学概述

1.4中世纪文学概述

《特里斯丹和绮瑟》是 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
4. 城市文学
10世纪开始,由于手工业和农 业的分工、商业的发展,产生 了城市,并形成了从事工商业 的市民阶层。12世纪,市民阶 层力量逐渐强大,打破了教会 对教育的垄断,开始开办非教 会学校。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有强烈的现实 性和乐观精神,歌颂市民或农 民个人机智和聪敏,反映了萌 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 其表现手法是讽刺,语言朴素 生动,有时流于粗 点是故事性和讽刺性都很强。 作品中无情的嘲讽骑士和僧 侣的丑态,但同时也暴露市 民阶层的贪婪自私。
法国城市文学中成就最高的 包括两部作品:《列那狐传 奇》和《玫瑰传奇》。前者 以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社会, 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力巨大而 持久,以至于在现代法语中 “列那”一词已经成为一般 名词,代替了“狐狸”这个 单词。
评价
一方面教会竭力树立神的绝对权威,鼓吹禁欲主 义和出世思想,以麻痹人民的反抗。原罪意识及其救 赎成了中世纪欧洲人精神生活的两大支柱。结果是神 权主义禁锢人们头脑,科学文化也被当作神学的奴婢, 致使欧洲长期处于落后愚昧的状态。
另一方面,它也逐渐成了欧洲各国和民族的共同 财富,并日益与欧洲大陆人们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 而神取代人,“灵”取代“肉”是人性的压抑,也是 人性的升华;是人性的失落,也是对人性的追求,即 对人的理性和道德伦理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基督 教文化所具有的浓厚的理性精神,体现了人性和人本 精神的另一层面,体现了作为“有情欲的存在物”的 人的提升。因此,基督教精神对文学的渗透,是人欲 的升华和压抑的相互作用,是对异己文化(古希腊罗 马)接受与反抗的双向历史,历史的传统并没有被割 断,并非毫无成就可言。
各民族迁徙在带来频繁战乱的同时,也促进了欧 洲各人种、各民族的融合,使得欧洲形成一种空前整 齐划一的文明特性:以罗马天主教会为核心,以拉丁 语为书面语言、以封建采邑制度为社会体制。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是指在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期间产生的文学作品。

由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与现代有很大差异,因此中世纪文学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概况。

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宗教性质的强烈。

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许多中世纪文学作品都以宗教为主题,表达对信仰、神圣和灵魂救赎的思考。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圣经》的译本和解释,以及各种宗教戏剧,如中世纪奇迹剧和道德剧。

另一个特点是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崇尚。

中世纪骑士团体的兴起导致了一系列以骑士为主角的叙事作品的出现。

这些作品常常描述骑士的勇敢、荣誉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秩序。

此外,中世纪文学还包括了民间文学和口头传统的元素。

这些作品通常是以诗歌形式传唱,讲述了民间英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撒克逊诗歌》和《亚瑟王传说》等。

总的来说,中世纪文学在宗教性质、骑士精神和民间元素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们不仅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影响。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一、中世纪简评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aa恩格斯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aa马克思辩证看待中世纪: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

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洲封建社会时期)(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末期)(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中世纪城堡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四、世俗文学1、英雄史诗与°谣曲±(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2、骑士文学(1)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2)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

• • • • • • • • • • • •
他还是忘不了这些往事; 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 “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 您曾让圣拉萨尔死而复生, 您曾从狮口救出达尼埃尔, 拯救我的灵魂,让我避开一切厄运, 我此生所犯的罪将给我以灭顶之灾。” 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 圣加伯利用手接了过去。 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 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
三、 《神曲》的二重性
主题内容方面:
中世纪的特点: 1)相信上帝,宣扬精神高于物质,信仰高于 理性。 2)地狱、炼狱、天堂的世界观是典型的中世 纪世界观 3)尚未完全摆脱中世纪道德标准,如:禁欲 主义
新时代的特点: 1)政治上反对国家分裂,主张统一 2)抨击教会和教皇 3)肯定现实生活和世俗情感的价值,尊重知 识。

• • • • • • • • • • •

罗兰在褐石上频频击剑, 剑“嘣嘣”作响,但无伤无损, 反而弹向半空。伯爵见击它不断, 便轻轻地替它惋惜: “杜朗达尔啊,你美丽而神圣! 你金子做的圆剑把布满圣物, 有圣皮埃尔的牙,圣巴西尔的血, 有圣德尼斯的头发和圣玛丽的衣。 异教徒们不配拥有你. 只有基督徒才能把你使用, 你可别落在懦夫的手中。” 罗兰感到死神来临,从头降到了心;
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 一股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 你决不能体会,若不曾尝过它: 从她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 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 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
《新生》片段欣赏 长夜走过了三分之一的时光 繁星都为我们辉煌,辉煌在天上 爱情的大神在这时突然下降 他来时气象庄严, 真使我现在还不敢回想 可是对我,他却好像在表示娱乐 他的手中紧握着我的热心一颗 他的臂间抱了个睡美人,裹着轻罗 我看见他轻轻地摇醒了那位美人 他使她战兢兢地吞下了我的热心 最后,我看见她含着眼泪, 离开了凡尘。

文学复兴前欧洲中世纪文学概述

文学复兴前欧洲中世纪文学概述

《贝奥武甫》 贝奥武甫》
史诗集中赞颂了贝奥武 甫身上的英雄主义和责 任感。 任感。 但与此同时, 但与此同时 , 史诗也流 露出一种悲哀、 露出一种悲哀 、 阴郁的 色调。 因为, 色调 。 因为 , “ 主人公 同神秘的力量进行必定 要失败的斗争” 要失败的斗争”。
2、 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
以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为主, 以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为主,初流传于 民间,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成文字。 民间,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成文字。这些史诗 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基础, 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基础,以歌颂英雄的伟 业为主要内容, 业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封建国家集中统一的历 史进步趋势,代表了人民的愿望。 史进步趋势,代表了人民的愿望。虽有传奇色 却不具有神话性质。 彩,却不具有神话性质。 最著名的有四大英雄史诗,即法国的《罗兰之 最著名的有四大英雄史诗,即法国的《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西班牙的 熙德之歌》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熙德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 罗兰之歌》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1、 重叠法 。 例如奥利维埃 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 , 罗兰 3次 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3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而 产生的固执。 产生的固执。 2、 对比法 。 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 , 爱将士胜于爱自己 对比法。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为 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 了“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加奈隆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3、风格粗犷、朴素。 风格粗犷、朴素。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骑士传奇有三大系统:不列颠-古代-拜占庭
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主要流行法 国北部。内容大都描 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 情。为爱情而冒险。
著名的骑士传奇是英 国《亚瑟王和他的圆 桌骑士》,突出了冒 险、宗教、爱情三大 主题。
亚瑟王骑士
亚瑟王圆桌
《亚瑟王传奇》中的 亚瑟是不列颠国王, 圆桌骑士团的首领。 历史上有否亚瑟其人 不能确定,但民间流 传广泛。英国人把亚 瑟看做是自己的英雄, 永不退位的王者。他 兴起的圆桌骑士意味 平等,后来成为圆桌 会议的来历。
重要意义:不在于它的“婚外恋”,而在于它 强调了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在于它道出了对 爱情的执着和真诚,是对禁欲主义的有力冲击。
3、骑士文学
骑士传奇:写骑士为荣誉和获得贵夫人的青睐, 除妖驱魔、降龙伏虎,进行各种冒险的活动, 包括征服异教徒的故事。
叙事诗缺乏历史依据,基本是虚构,情节离奇, 充满冒险精神。但它的结构形式、人物刻画及 心理描写等对后世的欧洲的长篇小说发展有一 定影响。
人爱碌,恶离和和不,能是们们为为边人
又,的爱疾?名心去 讲目继带夜曙起又
去可人情。 誉,, ,光续到色色床怎
追就, 求 。
的 人 。
这 也 许

在 一 起 。
这 里 ,
来 临 ?
朦 胧 ?

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恩格斯对《破晓歌》的评价
“《破晓歌》就是普罗旺斯情歌的精华,它们 以鲜明的色彩,描绘骑士如何睡在他的情人— —别人之妻的床上,而侍者守在门外,一见天 色破晓,便通知武士,叫他悄悄地溜走,不要 被人发觉,别离的场面是歌中最精采的地方。”
尼伯龙根之歌
3、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 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作者 是骑士,反映骑士的生活理 想,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和 世俗爱情。属于世俗贵族阶 级的文学。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上帝之城》
12
中世纪英雄史诗
• 中古欧洲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反映了欧洲各部落还处在氏族社会末期
的生活,一般还未受到基督教影响。这类史 诗的代表作有: • 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 • 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 • 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 芬兰的《卡拉瓦列》(又名《英雄国》) • 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 物,都歌颂部落的英雄,反映神对人的命运 的干预,以及人对诸神已开始失去敬仰。
• 3、人类的历史是上帝之城与尘世之间的冲突。二 者都不是尘世中实际存在的社会、团体或国家,上 帝之城是由爱上帝,获得上帝恩宠的人组成,基督 教会是其尘世的主要体现,后者则来自对现世转瞬 即逝之物的迷恋,二者间的冲突最终将以上帝之城 的胜利结束。圣奥古斯丁的这种看法摒弃了古典时 代认为历史周而复始的观点,肯定了古犹太教的线 性观念,创立了历史朝着天国前进的基督教历史观。 11
28
• 骑士传奇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古典传奇。这类传奇主要流行于12世纪,是根据古
希腊罗马故事改写的。在这类传奇中,古代传说中的英 雄被赋予中世纪骑士的特点。最著名的作品有勃诺阿-德圣摩尔的《特洛伊传奇》(约1165年),朗贝尔和亚历 山大合写的《亚历山大传奇》,佚名的《泰伯传奇》和 《艾内亚斯传奇》等。
20
《罗兰之歌》(1080年?)
• 《罗兰之歌》首先体现
了中世纪法兰西人对宗
教信仰的虔诚。史诗中
的查理大帝几乎是一个
圣徒的化身,他为传播
基督教,拯救异教徒的
灵魂而出兵远征;罗兰
临死前祈求上帝宽恕,
上帝即派来天使迎接他
上天堂。其次,民族、
家庭和封建骑士这三重

01-中世纪文学概述

01-中世纪文学概述

• 在中世纪文学中, 宗 教文学占有突出的地 位。与之相对, 还存 在着世俗文学, 包括 英雄史诗、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等。
• 宗教文学也称“教会文学”,指 僧侣们创作的,以《圣经》为题 材,为宣扬基督教教义服务的文 学。
• 宗教文学的体裁有圣经 故 事、圣徒传、苦修传 说、 梦幻故事、奇迹故 事 、奇 迹剧、神秘剧和赞 美诗等。 一般采用象征、 寓意手法, 假托梦境 或 幻景来写人叙 事。
• 意大利诗人但丁就 是 用这种象征、寓 意手 法手法创作出 了 伟 大 作品《神曲》 。
• 英雄传说、英雄史 诗 作为中世纪世俗
圣 乔 治
精神 力量的载体,

所 取 得 的成就引人注

目。
• 流传下来的英雄史诗,年代较早的有日 耳 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 鲁·撒 克 逊 人 的 《 贝 奥 武 甫 》 、 冰 岛 人 的“ 埃 达”(意即“歌谣”)、“萨迦”( 意即“英 雄传说”),以及芬兰人的《卡 勒瓦拉》。
• 中世纪文学史上还
中 世
出 现了一个新现象
纪 法
: 续 写作品。其产
国 细
物就是


《玫瑰传奇》。它采

用寓意写法, 以“ 玫
《 玫
瑰”代表少女,叙述
瑰 传
“情人”追求“玫瑰”


而不得的故事。
• 《玫瑰传奇》是法 文 抄本最多的一部 中世 纪文学作品。 在它的 影响下, 寓 意 和 梦 幻 写法被广 泛采用。
• 文学史上的“ 中世 纪 文学”, 一般指
的是 历史上的中世 纪 的 初 期(5-11世 纪)和中期 ( 12- 15世纪), 即公 元5 世纪至15世纪的文 学 ,约千年。

04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04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北方外族入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从这一年起,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一般认为,公元5至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至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而后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侵入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原来是些氏族部落,正处于氏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大量土地,成为大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隶从新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隶和隶农以及贫困破产的自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土地的大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一过程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生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几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以6世纪初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

公元8世纪末和9世纪初,法兰克王查理(通称查理大帝,768—814)通过多次征战和侵略,大大地扩充了疆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查理死后,帝国迅速分裂。

查理的三个孙子之间发生内战,公元843年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和意大利。

欧洲大陆三个主要国家的疆域,随着外族的定居和封建化而初步定型。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是封建庄园,农奴依附在封建领主的土地上,被迫无偿地为领主耕种土地。

他们也从领主那里领取份地耕种,向领主缴纳地租,同时要服各种劳役。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一)中世纪的阶段划分:1、早期5-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期。

标志是封建庄园、骑士制度及等级制度的形成。

天主教思想在欧洲占据着统治地位。

2、中期2-14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主要的历史事件是十字军东征和地理大发现。

3、末期15-17世纪中叶,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逐渐产生、成长的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后期文学一般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二)三种文化的综合1、是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2、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3、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二、中世纪文学的特征(一)思想特征: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欧洲中世纪文化,使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它的印记。

2、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3、体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二)艺术特征:1、表现领域的广阔性:2、表现形式的多样性:3、表现手法的丰富性:4、表现技巧的自觉性:5、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三、中世纪文学的主要(基本)类型:(一)教会文学教会文学:中古初期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文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中占统治地位。

它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宗旨,主要内容是宣传神的权威、禁欲主义、来世思想等。

主要文学形式是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圣者言行录等。

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充满浓厚的神秘色彩,缺乏真实性,不免公式化、概念化缺陷。

代表作《圣亚力克西的生涯》。

(二)骑士文学1、骑士文学的涵义:骑士文学:伴随中世纪西欧社会骑士制度而出现的一种世俗封建文学,盛行于12-13世纪。

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要内容,分为抒情诗和传奇两种类型。

骑士抒情诗的主题是讴歌骑士之爱,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破晓歌》最为著名。

外国文学讲稿-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讲稿-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讲稿-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二章中世纪文学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条顿民族所灭亡,该民族是北方的蛮族。

“条顿”一语是罗马人对北方蛮族的称呼。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7世纪中叶,是欧洲的封建社会。

整个封建社会可分早(5世纪-11世纪)、中(12世纪-14世纪)、晚(世纪15-17世纪)三个时期。

按文学史的划分,最后一个时期已不在中世纪文学范围,已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西罗马灭亡后,作为征服者的北方蛮族在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现在的英国、法国、德国,都是那个时候出现在欧洲的版图上的。

古希腊罗马的优秀文化在这些新兴的国家一开始被掩没了,到后来才逐渐被发现,被认同。

这时候,对这些新兴的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来自犹太民族的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在蛮族部落中的传播很快把原先的野蛮人改造成了文明人,这是好的一面。

但对于文学的发展,宗教的一统天下却不是好事:文学没有按自身的规律发展,而是寄人篱下,成了宣传基督教的一种工具。

当时掌握知识的人大多是修道院中的僧侣,他们甚至将原先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文学资料也加以修改,加进宗教的内容。

《贝奥武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如果说中世纪不完全是文学的黑暗时期,也产生了有异于希腊文化的新质文化的话,这新质文化就是以基督教为主色调的文化。

这种局面延续很长时间,几乎贯穿整个中世纪,直到中古晚期大诗人但丁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中世纪文学是教会文学一家独大,俗文学在宗教文学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着,这里面就有史诗、罗曼史、谣曲、法布罗等品种。

下面就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1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主要是一些宣扬基督教的文字,大多取材于《圣经》或一些关于圣徒的传说。

我们说宗教文学“一家独大”,这个“大”只是表现在数量上,质量是不能保证的。

举保存至今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文献为例,十分之九是布道文、赞美诗、祷告文一类的东西,十分之一才是俗文学,其中一部分还经过僧侣的篡改。

那些数量可观的宗教文学,由于主题受到了限制,大多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文学概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中世纪简评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a?a恩格斯
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a?a马克思
辩证看待中世纪:
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

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
洲封建社会时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
(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
(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中世纪城堡
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
(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
(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
四、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与?°谣曲?±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
2、骑士文学
(1)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2)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3)体裁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着名。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城市文学
(1)内容: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
(2)艺术风格: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3)体裁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
狐狸列那是上层市民的化身,他机智地反抗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大动物,也狡诈地欺凌象征下层人的弱小动物
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市民抒情诗:
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