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循环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循环系统的知识,本教案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循环系统中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和作用。
3. 了解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和其功能。
4. 能够描述血液的循环路径和涉及的重要过程。
二、教学准备1. 绘制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2. 准备幻灯片或其他教学工具。
3. 打印学生练习册和拓展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引入: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循环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引导问题:- 你曾经感受过自己的心跳吗?你知道心脏是如何起作用的吗?- 你知道为什么运动会使人喘不过气吗?- 如果你砍伤了手指,你能想象血液是如何快速止血的吗?核心教学:1. 展示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并介绍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强调心脏、血管和血液是循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详细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包括心房、心室、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等内容。
可以通过模型或动画等方式进行示范。
3. 探究血管的种类和作用。
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差异,并说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4.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并强调血液的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的重要性。
5. 着重讲解肺部和肾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说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肾小球在体内废物的过滤和排泄。
6. 概括总结循环系统的路径和涉及的重要过程。
将循环系统的整体工作过程进行串联,强化学生对循环路径和重要过程的记忆。
拓展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化对循环系统的了解,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
例如介绍运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或者探索一些有趣的循环系统疾病案例等。
四、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检验他们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循环系统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循环系统二、授课对象:医学专业学生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循环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循环系统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循环系统相关内容。
2. 实体模型:循环系统器官模型。
3. 病例资料:循环系统疾病病例。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循环系统组成教师讲解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组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讲授血液循环途径教师讲解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强调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加深对循环系统疾病理解。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教师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九、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循环系统知识的理解。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系统教案编号:XXX教学科目: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时长: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掌握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
2.学生对于血液动力学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1.课本、幻灯片或电子教案。
2.模拟病例、护理操作示范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的构成有哪些部分?二、讲授(30分钟)1.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结构: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
-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
2.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
-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
-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4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模拟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和对比。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总结归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
2.案例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于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份小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板书设计:循环系统-构成:心脏、血管、血液、淋巴组织等-功能:输送氧、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措施-高血压: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冠心病: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心力衰竭:控制饮食、给予氧疗、药物治疗等-心律失常:保持安静、药物治疗、电复律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学习主动参与。
循环系统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循环系统【授课对象】(年级、专业)【课时安排】(课时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 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 熟悉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 能够识别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循环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3.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
2. 心脏瓣膜功能的掌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疾病。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循环系统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循环系统结构图、心脏瓣膜图、血液循环图等。
2. 教学模型: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
3. 案例资料: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循环系统?它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2. 回答: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二、讲授新课1.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和心脏瓣膜的作用。
- 介绍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 解释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 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展示心脏模型,讲解每个腔室的功能。
- 通过动画演示血液循环过程。
3. 血液循环的途径- 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 强调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 分析病例,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相关问题,如心脏病的成因、预防措施等。
循环系统教案
循环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循环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循环系统中心脏、血液、血管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3.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投影仪2. 模型或图表展示人体循环系统3. 实验材料:计时器、测量杯、水、纸巾、剪刀、胶带、吸管等4. 工作表和练习题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循环系统的图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知道人体循环系统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探索(15分钟):1. 分发工作表,让学生观察和标记循环系统的不同部分。
2. 展示模型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循环系统的结构。
3. 引导学生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解释(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循环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心脏、血液、血管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 解释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过程,强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循环系统中的运输和交换。
实践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
2. 第一组:使用计时器测量静止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记录数据并比较。
3. 第二组:使用测量杯和吸管模拟血液流动,观察流动速度和血管的作用。
4. 第三组:使用纸巾和剪刀制作模拟肺部的呼吸器官,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
5.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和观点。
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的关于循环系统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认为循环系统对我们的身体有多重要?为什么?”3.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展活动: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来班级做客,分享关于循环系统的实际案例和经验。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循环系统中其他方面的问题。
3. 观察和分析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并记录数据。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批改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3.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 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认识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4.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2. 循环系统疾病案例素材3.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系统总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2. 介绍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心内科,了解临床医生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
2. 安排学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访谈,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教案总览:一、循环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管的分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生理调控。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五、血液循环的调控教学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的协调调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六、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
七、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内容: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八、血液循环的障碍教学目标:认识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栓塞、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及预防。
九、心脏疾病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十、血管疾病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十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常用检查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十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抗心脏病药等)、非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循环系统备课教案
循环系统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心脏、血管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3. 探索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作用;5. 分析心脏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重点1. 心脏、血管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2.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 人体循环系统的组成1. 心脏:位置、形状、大小2.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和作用3.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2.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外部结构:心脏的外形、心脏壁的构造2. 内部结构:心房、心室的区别和功能3. 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收缩与舒张的过程3.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作用1. 动脉:结构、功能、携带的血液特点2. 静脉:结构、功能、携带的血液特点3. 毛细血管:结构、功能、与组织细胞的交换作用4. 心脏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常见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2. 原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等3. 预防措施: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避免烟酒等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脏、血管和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并进行汇报和分享;3. 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模拟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特点;4.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医生和患者,通过对话了解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汇报内容;2. 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3. 角色扮演的表述和互动。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医生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心脏病预防的理解;2. 组织参观医院心脏科,让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医疗技术。
这是一个关于循环系统的备课教案,内容丰富且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和教学延伸等部分。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能够运用护理技能进行循环系统患者的护理。
能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患者沟通。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关注和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2.2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2.3 循环系统护理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讲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3 实践操作法演示循环系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巩固护理技能。
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应用能力。
4.3 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内科护理学》教材,用于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2 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信息和护理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循环系统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提高课堂参与度。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与循环系统
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与循环系统初中生物教案:人体呼吸与循环系统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了解人体的循环系统及其主要组成部分;3.掌握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内容1.人体呼吸系统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
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呼吸肌组成,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
其中,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道的主要通道,它具有过滤、加热和湿化空气的作用。
气管是连接声门和支气管的管道,它的内壁有着纤毛和黏液,能够阻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呼吸道。
支气管分支呈树枝状,最终分为肺泡,使气体能够进入肺部,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2.人体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泵血,使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在全身范围内进行输送和代谢。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血液从全身返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连接的细小血管,通过其壁面的扩散作用来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提供相关的生理学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中与人体呼吸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现象。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展示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图片展示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要介绍其功能。
3.讲解教师详细介绍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作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循环试讲教案人教版
初中生物循环试讲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循环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心脏的构造和功能;3.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 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心脏的构造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实验器材、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2. 生物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为什么需要循环系统吗?”二、概念讲解1. 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器官,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详细介绍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心房、心室、心瓣等部位的作用。
3.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讲解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三、实验演示老师进行血液循环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了解血液的流动路径和心脏的收缩舒张过程。
四、概念延伸1.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管的结构和功能;2. 血液在不同器官之间的循环路径。
五、小结和提问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复习课本知识、查阅资料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血液和血管的基本知识,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循环系统详解教案
初中生物循环系统详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 掌握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的关系;5. 了解常见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结构和功能的介绍;2.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3. 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的关系;4. 常见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玻璃滴管、草酸铵溶液、覆盖玻片、显微镜等;3. 生物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循环系统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循环系统;2. 展示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激发学生对循环系统的兴趣。
二、讲解循环系统(15分钟)1. 分析心血管、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介绍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动脉和静脉的区别;3.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血液循环(20分钟)1. 向学生演示血液的流动过程,使用玻璃滴管和草酸铵溶液进行实验;2. 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尖,了解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
四、讲解呼吸循环(10分钟)1. 介绍呼吸系统的功能和与循环系统的关系;2. 解释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呼吸循环的重要性。
五、讨论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10分钟)1. 分析常见心脏疾病的原因和表现,如高血压、心肌梗塞等;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心脏疾病,提出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六、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的理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给学生出一道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关于循环系统的知识,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的关系,了解了常见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初中五年级生物教案了解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初中五年级生物教案了解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初中五年级生物教案】了解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教案目标: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掌握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1. 骨骼和内脏模型;2.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图表和图片;3. 粉笔、黑板;4. 幻灯片、投影仪。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有什么作用吗?请举例说明。
二、呼吸系统的讲解(10分钟)1. 老师用幻灯片或图表向学生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2. 老师通过骨骼和内脏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3.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三、循环系统的讲解(10分钟)1. 老师用幻灯片或图表向学生展示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2. 老师通过骨骼和内脏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3. 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四、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联系(10分钟)1. 老师通过幻灯片或图表,向学生展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联系;2. 老师解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相互作用,如:通过呼吸系统提供氧气给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
五、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知识;3. 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六、实验探究(20分钟)1. 老师向学生解释如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2. 学生们按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3.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结果,并就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学生们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循环系统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医学专业二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概念、分类和发病机制。
2. 掌握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1. 循环系统疾病的概念、分类和发病机制。
2.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1.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2.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准备:1. 教材:《医学基础》循环系统疾病章节。
2. 多媒体课件、临床病例资料、模拟器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课1. 循环系统疾病的概念、分类和发病机制- 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定义、分类和发病机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 强调不同类型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特点。
2.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以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常见循环系统疾病为例,讲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分析不同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三、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
2. 引导学生讨论病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新进展和治疗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临床实践能力:通过模拟病例或实际病例,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大班教案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大班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知道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分析、判断及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的情感,认识血液对人体的作用,知道定期验血的必要性。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1)课件《人体血液循环》(2)人体血液循环图(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小豆豆旅行记》(故事配套操作材料)2. 经验准备(1)家长协助幼儿了解有关人体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
(2)幼儿对心脏和血液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一)以课件导入,引导幼儿感知、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1. 观看课件《人体血液循环》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人体里有哪些器官?它们和血液有什么关系?2. 教师根据画面内容与幼儿交流,并出示人血液循环图。
提问:血液在人体里起什么作用?人体里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1. 启发幼儿回忆自己打预防针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对验血、打针、吃药的感受。
提问:你打过预防针吗?打针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打针?吃药又是怎么回事?吃药是不是把病从血液里赶走?为什么打针吃药能治病?2. 小结:打针吃药是为了把病菌消灭或赶走,使身体重新恢复健康,而血液就是病菌被消灭的“运输队”,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血液。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血液及人体的其他器官。
提问: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血液和其他器官?小结: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偏食、挑食;还要有健康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还要定期做体检,预防疾病;情绪稳定、不生气也是对身体器官的一种保护。
(四)幼儿阅读操作材料《小豆豆旅行记》,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阅读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人体器官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循环系统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以及淋巴系统等辅助部分。
阐述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如心脏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的 危害。
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组织, 同时排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 内环境稳定。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了解常见循环系统 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未来学习规划
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未来学习规划,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 目标和计划,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例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等。
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循环系统疾病的研究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跨学科 合作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心脏工作原理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泵血动作, 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心房接收血 液,心室将血液泵出,通过动脉送 往全身各组织器官。
血管类型及功能特点
01
02
03
动脉
将心脏泵出的血液送往全 身各部位的血管,管壁较 厚,弹性大,能够承受较 高的血压。
静脉
将全身各部位的血液回流 至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 ,弹性小,容量较大。
力。
柔韧性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可增 加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 力,预防跌倒和受伤。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1 2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的介绍,以及 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
涵盖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常见循环系统 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幼儿园大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
幼儿园大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幼儿园大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 掌握心脏的位置、作用和工作原理;3. 能够区分静脉和动脉、了解血液的运输功能;4. 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心脏的位置、作用和工作原理;3. 血管和血液的运输功能。
三、教学重点1. 心脏的位置、作用和工作原理;2. 区分静脉和动脉。
四、教学难点1. 血管和血液的运输功能;2. 探究人体循环系统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 听讲解:讲师通过语言讲解引导孩子们逐步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观察实物:讲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心脏跳动的力量,了解心脏的位置、作用和工作原理。
3. 游戏互动:讲师通过游戏等互动形式,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和感知血管和血液的运输功能。
六、教学准备1. 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2. 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相关实物展示。
3. 有关人体循环系统的游戏材料,如扑克牌、卡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讲师将一副图片放在黑板上,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所在位置、构成和功能,引导孩子们对人体循环系统有初步认识。
(2)利用心脏模型,引导孩子们了解心脏的位置、作用和工作原理。
2. 新课讲解(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让孩子们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2)详细讲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向孩子们介绍静脉、动脉的区别。
(3)再次使用心脏模型来加深孩子们对心脏的理解,让孩子们观察心脏跳动的力量。
3. 游戏互动环节(1)先组织孩子们观察并互动,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对血管进行分类。
(2)让孩子们利用扑克牌、卡片等游戏道具,通过互动的形式来感知血管和血液的运输功能,让孩子们深刻体会人体循环系统的作用和运作原理。
4. 总结环节(1)讲师总结本课内容,让孩子们再次回顾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并复述精华关键词。
幼儿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
幼儿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幼儿园人体循环系统教案主题:人体循环系统目标:通过教学,让幼儿能够初步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并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2. 心脏的构造及功能3.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4. 人体循环系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入门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人体循环系统,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媒体让幼儿观看并感受人体循环系统的作用。
2. 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你知道人心脏在哪里吗?”等),让幼儿有一个简单的认知。
二、引入新知(20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让幼儿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解释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条系统,其作用是让血液在体内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并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从血液中运输并排出体外。
2. 教师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心脏的构造并讲解心脏的功能。
3. 介绍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让幼儿对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有初步了解。
三、实践活动(25分钟)1. 配合教师,幼儿进行人体循环系统的DIY活动,制作心脏模型,并加强对心脏和血管的认知。
2. 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手工制作的血液模型,并讲解血液的成分以及在人体中的作用。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小结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回答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向幼儿强调人体健康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关系,以及平时如何保持健康。
五、作业(5分钟)1. 给出简单的绘画作业,让幼儿画出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并标出心脏、血液、血管等部分。
参考材料:1. 人体生命科学(六年级上册),冀教版。
2. 人体循环系统教学PPT。
3. DIY心脏制作材料。
4. 手工血液模型制作材料。
人体循环系统教案
人体循环系统教案导言: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并清除代谢产物。
本教案将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的实验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 掌握人体心脏的位置和功能;3. 理解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4. 学习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5. 能够解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6. 进行相关实验和活动,加深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a. 心脏:位于胸腔中心,具有泵血功能;b.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和循环血液;c.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分布于整个循环系统。
2. 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a.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处;b. 清除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3. 人体心脏的位置和功能a. 位于胸腔中心,略偏左;b. 具有泵血功能,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4. 人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a. 血浆: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质;b.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c. 血液在输送养分、氧气和代谢产物的同时,还具有调节体温和免疫功能。
5. 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a. 顺序循环: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顺序流动;b. 反复循环:血液经过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反复循环,完成输送和清除的功能。
6.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a. 心脏收缩:心脏肌肉收缩,推动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动脉输送;b. 毛细血管交换:血液在毛细血管中与细胞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c. 静脉回流:血液经过静脉返回心脏,带回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三、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图片、动画和实物模型等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利用体温计和心率计等工具,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
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人体循环系统的理解。
循环系统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了解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3)熟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2)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3)能够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关爱和责任心;(2)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1.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制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3.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患者的病情、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护理实践的重要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新进展;2. 分析自己所在医院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案例,撰写护理计划。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学习的成果。
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了解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3)熟悉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数
□讨论课□实习(践)课□其它□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心脏瓣膜病的概念、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2.熟悉心脏瓣膜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治疗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 内科护理学(人卫第 3 版教材)、护理诊断手册。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签章:年 月 日
意见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南华大学教案(完整教案)
2.曹林生,王朝晖,王祥书名.心脏瓣膜病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内科护理学(人卫第 3 版教材)、护理诊断手册。
教研室 意见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教研室主任签章:年 月 日
南华大学教案(完整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六节心脏瓣膜病
授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节第次课
2.以临床病例启发学生的临床护理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进行护理评估,能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
解释护理的依据等。
心律失常 Cardiacarrhythmia
病窦综合征 Sicksinussyndrome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block
房颤 atrialfibrillation
1. 心律失常是怎样产生的? 2. 所讲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哪些属于严重心律失常?为什么? 3. 面对一个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护士应该怎么做?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3.了解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预后及护理新进展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及处理
难点: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1. 循环系统包括哪些器官结构?其功能有哪些? 2. 左心衰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肺淤血?肺淤血会引起哪些表现? 3. 长期卧床的心衰病人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如何预防? 4. 当你判断病人发生了急性肺水肿时,你想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1. 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2. 以生活中的例子贯穿于风心病病人护理内容的学习; 3. 以临床病例启发学生的临床护理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进行护理评估,能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并解释护理的依据等。
心脏瓣膜病 valvularheartdisease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rheumaticvalvularheartdisease
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3.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及预后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心律失常的概念
2.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的概念、临床表现
3.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难点:
1. 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 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评估重点、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3. 掌握急性肺水肿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4. 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
5.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6. 了解心血管病的分类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护理问题
4.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初级心肺复苏 ABC 三步骤是什么?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心脏骤停 cardiacarrest 心脏性猝死 suddencardiacdeath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lifesupport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根据所讲内容,准备一个临床病案,内容为风心病。提出 4 个问题:1、诊断是什么?2、诊断的依据是什 么?应与之鉴别的疾病是什么?3、是否应增加辅助检查?4、如果是你接诊病人,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同学们 可先思考,然后分别请几名同学回答,打分记作平时成绩。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针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归纳健康宣教的内容。二尖瓣病变与主动脉瓣病变如何鉴别?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2.ArnoldM.katz.心力衰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内科护理学(人卫第 3 版教材)、护理诊断手册。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签章:年 月 日
意见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南华大学教案(完整教案)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四节心律失常
授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节第次课
7.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诊断要点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2. 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难点: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PBL(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1.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5 分钟 2.心血管病的分类 5 分钟 3.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 5 分钟 4.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 30 分钟 5.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类、心功能分级 15 分钟 6.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 15 分钟 7.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25 分钟 8.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5 分钟 9.急性心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抢救配合与护理 20 分钟
1.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 15 分钟 2.窦性心律失常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15 分钟 3.早搏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15 分钟 4.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15 分钟 5.扑动与颤动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15 分钟 6.房室传导阻滞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15 分钟 7.预激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 5 分钟 8.心律失常病人的评估重点 25 分钟 9.心律失常病人主要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15 分钟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实践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 介绍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2. 以临床病例启发学生的临床护理的思维,使学生能学会进行护理评估,能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并解释护理的依据等。
心力衰竭 heartfailure 心功能不全 cardiacdysfunction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教材□√板书□√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1.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概念 5 分钟 2.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10 分钟 3.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25 分钟 4. 心脏骤停的处理及复苏后的处理 45 分钟 5.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预后 5 分钟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3.了解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诊断要点及护理新进展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心脏瓣膜病的护理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
难点:
3.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二尖瓣狭窄 mitralstenosis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incompetence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stenosis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orticincompetence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