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情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考要求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以洪涝、干旱、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各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1)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6)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技巧]图示法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地域差异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等,台风主要发生在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1、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悠久,因而洪水、洪灾形成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由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三个阶梯的地形和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因此暴雨洪水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梯的过度地带,特别集中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迎风面,形成自医巫闾山、燕山、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东侧的强暴雨洪水集中带;同时在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又有一条自辽东半岛至东南沿海以热带气旋和台风暴雨为主形成的洪水和强风暴潮集中带。
2、在长期地质演变、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演变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西向东流的中国主要江河,并在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各河流的中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以及各河流上中游的河谷平川、阶地及大小不等的盆地。
这些冲积平原、河谷川地既是河川径流,不仅是洪水的宣泄、滞蓄场所,又是土地肥沃、热量充足,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
3、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开垦冲积平原土地,发展生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侵占了河川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宣泄出路和滞蓄场所,人类进入了洪水风险区,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灾害。
为了减少洪水风险,人类开始修建防洪设施,主要是堤防,这样就进一步限制了洪水的出路,于是洪水灾害逐步发展,不断增加了洪水对人类的危害。
4、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绝大部份的人口集中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广大冲积平原以及河谷川地、盆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水争地愈演愈烈,不断修堤束水,河道愈来愈窄,堤防愈来愈高,主要江河中下游的河道行洪能力远远低于上中游的洪水来量,依靠堤防,高出地面行洪已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广大冲积平原和河川谷地,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在当代已经远远超过土地承载能力,与水争地仍然势不可挡,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天然湖泊、湿地、洼地,这些自然滞蓄洪水的场所逐步缩小或消失,人的生存发展空间已很少回旋余地。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及减灾对策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灾害已愈来愈成为世界性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种类齐全、灾害频发、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对我国自然灾害的研究,分析我国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灾害成因机制,寻求减灾对策,实现在灾害减值中获得相对增值的效益。
与此同时,利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称IDNDR)”的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提高研究水平。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认识,在对我国灾害(主要是自然灾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减灾对策。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征自然灾害是加害因素的自然力与受害方面的社会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由于人类社会因素的干扰而触发、加剧自然灾害的现象;广义的自然灾害即包括突发性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也包括非突发性(缓变)灾害(国外近期的文献称为环境灾害(Environment hazards),例如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
各种自然灾害,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常是相互关联的,某种灾害的发生常常触发或伴发另一种灾害,形成灾害系列。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征,某些灾害经常发生在特定地区,不同地区常出现不同的灾害,同一地区的各种灾害也常常具有发生上的因果关系而构成灾害链。
因而,除了对各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研究外,还必须强调对灾害进行地区性的全面研究,以作出统一的区域性对策。
此外,灾害的研究及减灾对策的制定牵涉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因而对灾害及减灾对策必须作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中国自然灾害特征综合我国各方面研究及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成因背景复杂我国地形和地质构造都很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
我国处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交绥地区,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
据研究认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每年分别以10cm、7.5cm 的速度漂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且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尤其风沙、黄土、岩溶地貌分布地区,都成为各种地质、地貌灾害多发地区。
简述中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是一个面积辽阔,气候多样的国家,旱灾和水灾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了解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灾害防治和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旱灾和水灾进行简要阐述。
一、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地形、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以下时空分布规律:1. 地域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受水灾影响较大,而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则更容易发生旱灾。
2. 季节分布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季节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规律,一般来说,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旱灾则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
3. 时间分布旱灾和水灾的时间分布规律与气候和降水情况密切相关,通常是在气候异常或特殊降水事件发生时出现。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和水灾的发生时段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主要影响因素我国旱灾和水灾的发生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影响旱灾和水灾发生的主要因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气候异常事件频发,特殊天气现象增多,如暴雨、干旱等,从而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河流湖泊的改变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河流湖泊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河流漫滩、河道淤积以及洪涝灾害和旱灾等问题。
3. 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增加了水灾和旱灾的风险。
4. 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平衡,导致水灾和旱灾的发生。
三、应对措施针对我国旱灾和水灾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旱灾和水灾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提前发现水灾和旱灾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小灾害损失。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西部自然灾害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地内蒙古高原藏北高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①旱灾和涝灾: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
②滑坡、泥石流灾害: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两对关系: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东北旱涝
西北风沙水土
低温灾害区
流失多灾区
西部地震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高寒灾害区
华东华南旱涝
西南地震
台风多灾区
山灾多发区
台湾多地震区
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 灾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气象灾害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地质灾害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Biblioteka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时间上 ——有一定的周期性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说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我国八大自然灾害区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候灾害 暴雨洪涝
滑坡、泥石流
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灾害学课堂。
今天和大家说一说我国地震的分布。
[2]首先,给大家说说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区域的划分。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所以灾情严重,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可能会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研究中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质灾害的宏观类别,结合各地地质条件,地理、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中国地质灾害可以划分四大区域,一是平原、丘陵地区以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二是山地地区以斜坡变形破坏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三是内陆高原、盆地地区以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四是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以冻融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为四大区域。
[3]接下来,给大家说说平原、丘陵地区,以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这个地质灾害大区位于山海关以南,大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
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大中城市分布密集人口稠密,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大、强度高,诱发了严重的城市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水库地震、土地荒漠化以及港口、水库、河道等淤积灾害,丘陵山区人为活动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较发育。
总之,该区是以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大区。
[4]第三,我们说说山地斜坡地区以变形破坏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这个地质灾害大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人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南部、东北部分地区。
该区地处青藏断块,华南断块的结合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第二级地势阶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类型,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裂发育,地震灾害严重;由于不合理汗发利用山地斜坡、森林植被等资源,使地质环境日趋恶化,导致泥石流、滑坡、崩塌、水上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产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灾害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报告: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据统计,我国旱灾占57%,水灾占30%,风雹灾占8%,霜冻灾占5%。
建国以来,平均每3.0~3.5年出现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
2006年的夏季,洪涝、干旱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福建等沿海地区先后遭受7次较大规模洪涝、台风灾害的袭击;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省东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也发生了严重的灾情,这是自2001年以来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
2007年夏,洪涝灾害又一次无情的袭击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24个省市。
洪涝灾害来势之凶猛,使许多城市和农村变成了一片沼泽,重庆市遭遇了1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的袭击,主城区交通几乎瘫痪,多个县城进水受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60~90年代,自然灾害对粮食的减产幅度多年平均为5%,棉花减产达20~30%,油料减产达15%左右。
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20世纪50年代的单位成灾面积损失值为2190元/公顷,60年代为3255元/公顷,70年代为5880元/公顷,80年代为12120元/公顷,40年翻了两番多。
建国50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生产10次波动(其中有6次超常波动)。
而且,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为480亿元,60年代为570亿元,70年代为590亿元,80年代为690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90年代以后,年均已经超过1000亿元。
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加重,2001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42.2亿元;2002年为1637.2亿元;2003年为1884.2亿元;2004年为1602.3亿元;2005年为2042.1亿元;2006年截止8月份为1600亿元,六年平均达到1784.67亿元,2005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 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 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成因背景复杂2)种类多3)频率高、强度大4)灾害群发5)地域分异明显6)灾害多发与少发交替,未来十年处在灾害群发与多发时期。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尘暴等.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14
东北地区灾情居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灾情 指数高于西北、华北地区,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 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仅次于内蒙古的 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省份,黑龙江是仅次于内蒙 古的全国风雹灾害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西北地区是全国灾情较轻的区域,绝对灾情指数 仅高于华北地区。陕西省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 害受灾较重,新疆风雹灾害受灾较重。
作业2:
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对我国而 言,可采取哪些减灾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 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 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 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12
西南地区灾情仅次于华中,也是全国灾情
最为严重的区域,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 旱灾、地震和风雹灾害为主。四川是全国 洪涝( 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是全国风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同时两省也是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地区。
13
华东地区是全国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绝对灾情 指数仅次于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洪涝( 滑坡、泥 石流) 和台风灾害为主。安徽是全国洪涝( 滑坡、 泥石流) 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福建 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 华南地区灾情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以台风灾害 为主。广东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 3 个省份之 一,海南、广西位居全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种类。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干旱
灾害特点:大气中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旱、严重缺水;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华北平原易发生旱灾.此种灾害导致粮食不易生长。
2.暴雨洪涝
灾害特点: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时空分布: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寒潮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寒潮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受寒潮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
区,其简称是内蒙古。
4.台风
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春季,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降水少。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因此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中国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总结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地带,地势平坦,易受台风、洪涝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势陡峭,易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南方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大,多遭受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则气候干旱,容易引发沙尘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针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
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建立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合理规划山区土地利用,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其次,加强防洪工作。
对于易发洪涝的地区,应建设防洪堤坝和河道整治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警并组织疏散。
此外,还应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防范,严格控制沿海城市扩张,加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高抗台风和海啸的能力。
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要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加强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灾害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防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防灾救灾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防范、防洪工作和海岸带防护工作。
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
浅谈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地面塌陷等。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下面我将对我国地质灾害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浅谈。
首先,我国地震活跃。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亚洲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地震活动极为频繁。
特别是我国的中国大陆地壳受到东亚、印度、欧亚和太平洋地震构造带的控制,成为全球地震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国家,每年发生的地震数量占全球地震总数的20%左右。
地震的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地区和大连沿海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这里很容易发生地震。
而东北地区属于我国地壳断裂带之一,地震活动频繁。
大连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次,我国滑坡和地面塌陷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滑坡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地质灾害。
滑坡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大江大河流域和山区,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泸定河流域等。
这些地区地势陡峭,土壤松散,受到水力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盆地和煤矿开采区,如长江中下游盆地、黄土高原盆地、山西、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下水开采和煤矿开采使得地层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地面塌陷。
再次,我国火山地区潜在的火山灾害具有一定的威胁。
我国主要有八大火山群,包括长白山、昆仑山、唐古拉山、西藏南迦巴瓦等。
这些地区具有着火山活动的背景,潜在的火山灾害威胁不容忽视。
火山灾害主要包括火山喷发、火山碎屑流、火山地震等。
虽然我国火山地区的活动相对较少,但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此外,我国还存在地壳下沉、地质爆炸、地下水超采等地质灾害。
地壳下沉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沉降高度较大。
地质爆炸主要发生在煤矿和炸药生产等地方,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下水超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图表
受海洋影响小
人口稠密、 人口稠密、 人口稀少、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人口稀少、经济欠 发达, 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巨 一旦遇到灾情损失大 发达,损失略小 大
四、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 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和滑坡 主要的自然灾害: 地震、
⑴ 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 边缘,多山地。 边缘,多山地。 2 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⑵ 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 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降水丰沛且集中在夏季。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地震带上, ⑶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地震带上, 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 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 境特点
一、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 主要的自然灾害
水旱灾害; ⑴ 水旱灾害; ⑵ 地震
2 旱灾的原因:⑶ 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旱灾的原因: 生产、
季风不稳定,降水辩率大; 降水量不丰富; ⑴ 季风不稳定,降水辩率大;⑵ 降水量不丰富;
3 洪灾的原因:⑴降水多的年份,降水形式常以暴雨为主; 洪灾的原因:⑵降水多的年份,降水形式常以暴雨为主; 地势低平, 地势低平,有较多的洼地 4 多地震的原因: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 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 多地震的原因:位于地震带上,其中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正 处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处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春旱的原因:⑴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⑵ 这时雨带还没移动到这一地区; 春旱的原因:⑶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这时雨带还没移动到这一地区; 春旱的原因 农作物也开始返青,生长、需大量用水。 农作物也开始返青,生长、需大量用水。
河网稠密, 河网稠密,地势低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中国灾情分布规律研究姓名杨帅标专业交通运输学号 ********* 指导教师张志强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二○一六年六月一摘要我国地质灾害近几年频发发生已经是我国近年来的焦点问题,地质灾害的产生对我们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为了凸显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视,我们应该对我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性,地质灾害不同的空间分布具有独特的规律,因此研究地质灾害分布及防治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地质灾情分布规律灾害类型防治二中国灾情分布规律研究1 地质灾害概论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贯穿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而且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又恰恰是地球演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形态,空气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沙尘暴,山洪等地质灾害,这些作用也为形成土壤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然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贯穿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而且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又恰恰是地球演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形态,空气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沙尘暴,山洪等地质灾害,这些作用也为形成土壤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然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贯穿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而且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又恰恰是地球演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形态,空气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沙尘暴,山洪等地质灾害,这些作用也为形成土壤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然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地质灾害的类型按照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可以将灾害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一种是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由于其形成过程也不同,其空间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资源等方便造成的损害事件。
某些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来势凶猛,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例如火山爆发,或者陨石撞击地球等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而且有些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极短,而起发生前没形成过程也不同,其空间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资源等方便造成的损害事件。
某些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来势凶猛,瞬间释放大量能量,例如火山爆发,或者陨石撞击地球等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而且有些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极短,而起发生前没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贯穿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而且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又恰恰是地球演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形态,空气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沙尘暴,山洪等地质灾害,这些作用也为形成土壤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然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始终贯穿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而且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又恰恰是地球演化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貌形态,空气和水,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沙尘暴,山洪等地质灾害,这些作用也为形成土壤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然而这些地质作用在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威胁下,已经成为了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所以灾情严重,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可能会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研究中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质灾害的宏观类别,结合各地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
中国地质灾害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1)在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主要以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
这个地区地处华北断块东南部,华南断块,台湾断块的主体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分的第三级地势阶梯,是我国海拔最低的一级阶梯。
这个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有著名的郯城-庐江大断裂以及南海,黄海以北向东的构造带,台湾、福建沿海及华北有地震活动外,其他区域较弱;由于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较大,诱发的严重的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崩塌等灾害。
而在丘陵山区等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总之,该区是由于人类活动为主而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区。
2)这个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上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中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这个区包括我国新兴工业区,人类密度大,资源开发和农牧活动等经济活动活跃,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使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本区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发。
在本区内,地质灾害主要由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是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山地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所以灾情严重,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可能会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研究中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质灾害的宏观类别,结合各地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
中国地质灾害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1)在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主要以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
这个地区地处华北断块东南部,华南断块,台湾断块的主体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分的第三级地势阶梯,是我国海拔最低的一级阶梯。
这个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有著名的郯城-庐江大断裂以及南海,黄海以北向东的构造带,台湾、福建沿海及华北有地震活动外,其他区域较弱;由于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较大,诱发的严重的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崩塌等灾害。
而在丘陵山区等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总之,该区是由于人类活动为主而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区。
(2)这个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上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中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这个区包括我国新兴工业区,人类密度大,资源开发和农牧活动等经济活动活跃,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使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本区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发。
在本区内,地质灾害主要由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是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山地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所以灾情严重,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建设也可能会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因此研究中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地质灾害的宏观类别,结合各地地质条件,地理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
中国地质灾害可以划分为四大区域:(1)在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个地区主要以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
这个地区地处华北断块东南部,华南断块,台湾断块的主体部位;地貌上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划分的第三级地势阶梯,是我国海拔最低的一级阶梯。
这个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有著名的郯城-庐江大断裂以及南海,黄海以北向东的构造带,台湾、福建沿海及华北有地震活动外,其他区域较弱;由于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采矿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规模较大,诱发的严重的地面沉降矿山地面塌陷,岩溶崩塌等灾害。
而在丘陵山区等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总之,该区是由于人类活动为主而形成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区。
(2)这个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上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中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这个区包括我国新兴工业区,人类密度大,资源开发和农牧活动等经济活动活跃,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使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本区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等山地地质灾害频发。
在本区内,地质灾害主要由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是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山地地质灾害。
(3)该区处于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疆断块并横跨华北断块以及东北断块区,位于中国大地貌区属于第二阶梯部位。
该区西部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其余相对较弱,内陆高原,荒漠地区气候条件不好,沙漠化日趋严重,天山、昆仑山山地主要有雪崩、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总之中国北部地区是以自然地质营力为主并入叠加人为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型地质灾害大区。
(4)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大地构造上属于青藏断块和东北部段块区。
青藏高原为中国大地貌划分第一级地势阶梯上,属于我国的高海拔区。
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区发育有连续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岛状冻土区由于气候季节条件变化和日温差变化,沙丘冻胀、融沉,融冻泥流,冰湖溃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三、几种常见地质灾害分析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改造,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引发各种许多种地质灾害,其中以斜坡地质灾害和地面变形灾害为主。
尤其我国西北地区近年来频发以崩滑流为主的斜坡地质灾害,其典型代表就是位于陕西省的白鹿原上斜坡地质灾害尤其发育。
斜坡地质灾害的主要以崩滑流为主,崩塌是其发育在陡峭的山地上岩土体突然地垂直下落运动。
而泥石流其实质是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流动。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斜坡地质灾害时地质、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
笔者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大量实例发现影响斜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有:重力、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性、新构造活动、地下水等条件、大气降水及人工爆破、坡脚开挖和地下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等。
部分地区虽然没有发现以崩滑流为主的斜坡地质灾害,但却出现了严重的地面变形地质灾害例如西安市则发育了13条地裂缝,而沿海城市天津则发生严重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