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6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a3e10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1.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6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篇1三毛,这是我们许多人都很熟悉的一位作家。
我们被她所吸引着的不仅是她那平淡但有趣的作品,更还有她那精彩而又勇敢的人生。
而《撒哈拉的故事》不仅是她的一部作品,也是她一段人生旅程的真实写照。
而我便是被这本书中所描绘而深深的吸引着。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记录了她与丈夫荷西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风土人情。
也借助三毛的视角,展现撒哈拉沙漠地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一些不为人知,却又让人深思的背后。
让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这本书中充分的为我们展示在撒哈拉中风土人情。
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许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所以对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这个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女孩,被很早的剥夺了快乐的童年,以及未来的生活选择。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在结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时也让我感到伤心。
新婚夜粗暴的对待,以及对未来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打击是多么的大。
也正是因为这一切,让刚满十岁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后,也一夜之间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变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
这也真实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习,反应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
这让同为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惧,也十分的庆幸。
恐惧女孩所遭遇的一切,庆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归根于她所属的地区社会的落后与愚昧。
而我则是因为我所处的环境是先进的平等的社会。
而在这种愚昧落后的社会却让无数个无辜的人们来承受它所带来的后果,这是多么的让人心痛啊!在读完这一本书后,我虽好奇,但也无比庆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要知道在以前的旧中国,我们女性的地位就犹如撒哈拉中的一般。
那样的日子对于女人来说,是黑暗的、恐惧的。
而如今的新中国,不仅让人民当家做主,还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导人人平等。
撒哈拉的故事好句1到16页经典语录
![撒哈拉的故事好句1到16页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c7c965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a.png)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经典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绘沙漠生活、人物风情以及三毛个人情感世界的精彩篇章。
以下是一些《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经典语录:1.“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深处,常常有一种不能表达的情怀,也有一种不能表达的寂寞。
”2.“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在世界上,不必真正做什么事,也不必真正的有任何成就,只要能够做一个坦荡、忠诚的人就已经算是一个清醒了。
”3.“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4.“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败的花朵,当它们凋谢的时候,便是它们成熟的时刻。
”5.“不要为小事去计较,不要为小名去陷害,不要为小利益去贪婪。
”6.“在这广袤的沙漠之中,人和人之间似乎生来就存在着一种磁力,只要你一接近某人,那么他的灵魂也自然会和你发生一种遥远的共鸣。
”7.“但愿圣母你还我失去的那一块灵魂。
”8.“在这儿,没有人会问人的宗教信仰,也没有人在身上挂着十字架或者念珠,但是,在这儿,每个人一定会有个故事。
”9.“在这儿,我得到了我所没有的宁静和安息。
”10.“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你愿意和他们分享你的快乐和悲伤。
”11.“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珍爱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时刻。
”12.“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放手的。
”1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能选择什么,不能留下什么,只是两行泪水和一条鲜活的生活痕迹。
”14.“我笑,便面如春花。
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5.“我不是一个喜欢流浪的人,但也不是一个不能流浪的人。
”16.“我来了,我走了,我笑了,我哭了。
我没有逃避也没有徘徊,我是自由的行走在这个世界之中。
”这些经典语录体现了三毛对于人生、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感慨。
她的文字既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3966896f312b3169a451a4e4.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1、给我生命,养我长大,不变的爱护着我的双亲,在这个避风港里,我完全的释放自己,尽情的享受我在外得不着的温暖和情爱。
2、我则背着背包和相机,跑了许多游牧民族的帐篷,看了许多不同而多彩的奇异风俗,写下了笔记,整理了幻灯片,也交了许多撒哈拉威的朋友,甚至开始学阿拉伯文,日子过得有收获而愉快。
这该是一种多么有趣的生活啊!不是物质上的收获才算令人欣喜的收获。
3、你也许是第一个走路结婚的新娘。
这是结婚时,荷西同三毛说的,恍然觉得很浪漫,里面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别样的温柔。
4、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
撒哈拉威人挺不招人待见的,亏的三毛能忍他们。
他们会随便拿人的东西,不懂的人之间基本的礼貌,忽然很庆幸自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礼仪之邦,这个时候才觉得文明是很重要的。
这句话就是在他们明明做出一些很烦人的举动而被拒绝是还要说的强词夺理,不过看完了《芳邻》这一篇,主要还是觉得很好笑。
5、五十度气温下的正午,只有烈日将一排排建筑短短的影子照射在空寂的街道上,整个儿的小镇好像死去一般,时间在这里也凝固起来。
这个用来形容重庆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6、不记得在哪一年之前,我无意翻到了一本《国家地理杂志》。
那期书里,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
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份乡愁,而我自己是非常有同感的。
之于我,最向往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想起草原下辽阔的天空,天似穹庐,笼盖四涯,就有一中心潮澎湃的激动。
那里的夜晚可以看到很多明亮的星星吧!总有一天,不能像三毛一样定居在自己梦想的远方,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7、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深处,多年来是我梦中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伟而安静的。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e4fa6e0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7.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一)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
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经历,从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毛的乐观、热情、快乐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从感觉上让人觉得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
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种用华丽的辞藻堆积起来的文章,觉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绣腿,华丽但没有实际的意义,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澜壮阔。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三毛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
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
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
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
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得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欢自家特别的新桌子。
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能真正体会呢?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这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
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
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8f725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6.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一〕我曾想,我的童年是小村庄,可是,我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远行到何方。
就像我追逐着三毛的背影,追逐着那个身在撒哈拉却总是一副“中国脾气”的女子,追逐着那个热爱着饺子,黄瓜炒蛋,骆驼头骨和远方的身影,却永远追赶不上。
一个黄昏,我倚在窗边,数着来往人群的脚步,听着那些我闻所未闻的故事和漫无边际的话题——通常只有匆匆几句。
直到夜来了,窗外的人群渐渐稀少,偶然听见一两声树叶摩擦的声音和一阵风吹过的吼叫般的一瞬响声。
这里,这个城市里,原来有这么多我追赶不上的东西。
换一个地方。
换一个夜晚。
这个夜晚,我不像以往一样赶着回家,我将不眠,我要和星星的队伍夜谈,肆无忌惮地在夜晚中行走,我要看夜晚如何靠在月光的背上入眠。
我要擎一炳烛光,看它的微光流淌成什么模样,然后走街串巷,叩响我曾无意经过的每一扇门窗。
再静静地等待天明,等待一个更为明朗的早晨。
我要拿起撒哈拉的相片,再放下——拿起,放下,这样反反复复。
我一向算不得果断,烟烟雨雨的江南滋生了我优柔寡断的情绪,于是我只好反反复复,开场考虑:那些枯燥到汗渍渍的日子里,那些偏僻而荒凉的沉默里,那些贫穷又落后的光阴里,到底有没有漂泊的理由,有没有放弃安稳生活的另一种承诺。
答案显然是:有。
三毛说: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困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
撒哈拉——我们倚靠着这最真实的大地,我们行走在着最真实的世界。
这片会呼吸的撒哈拉,沉闷的胸膛一起一伏,像一颗心,永远唱着生命的歌。
三毛用文字吟颂了撒哈拉的诗,撒哈拉用永不停歇的生命完美了三毛的漂泊。
于是那些枯燥的日子里,衣裳拧出了汗水,毛孔在日晒下更肆无忌惮地大口呼吸着新颖的空气;那些偏僻而荒凉的沉默里,清楚有千年之鼓沉闷的响声,那种呼吸了历史的响声;那些贫穷又落后的光阴里,仍然有沙漠的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人儿也只要咧嘴一笑,自由地深吸一口气。
三毛也许会在某一天,抬头看看沙漠的天,沙漠的云,看看不远处的邻居敞开的大门,听听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听听那些蒙着头纱女孩颤颤的笑声,生命的声音,就是她心的呼吸,她懂得。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3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de7c6c6529647d262852be.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3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3篇)读完一本书今后,咱们一定都收成不少,是时分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样写才适宜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3篇),欢迎咱们共享。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 读了《撒哈拉的故事》后,我理解了一个道理,只要酷爱日子,才能使日子不无聊。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闻名女作家三毛。
写了她和她的老公荷西在西班牙控制下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产生的故事。
他们以那仁慈的心协助身边的撒哈拉威人(撒哈拉的土著居民)。
他们帮撒哈拉威人治病,修补寒酸的东西……总归,他们尽自己的才能协助撒哈拉威人。
他们在沙漠里没有因干旱、缺水、风沙等而抛弃撒哈拉沙漠,而是达观地面临沙漠。
书中说到他们来到一处作者称为“迷宫山”的群山找动物化石,成果却碰上了意外的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没有抛弃这块大沙漠,这不就是酷爱日子吗?咱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酷爱日子,酷爱日子也不仅仅这一种,爬山、看电影……只要是有意义的事都是一种酷爱日子。
像我,我喜爱旅行,而旅行就是一种酷爱日子地体现,由于旅行即能让人很高兴,又能够让人添加一点常识。
咱们也应该仔细的做作业,由于这才是对日子的真实酷爱。
作业做得快,就有更多时刻运动、看电视、看书、看电影、劳作等这一些有意义的事。
这些也是对日子的酷爱。
关于咱们,咱们应该多酷爱日子,由于酷爱日子能够让咱们高兴,让咱们增加常识。
酷爱日子是件非常高兴的是,那何乐而不为呢?让咱们一同酷爱日子吧!《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2 这个寒假,我读了《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以平实的办法叙说了她与苦恋她的荷西迁到撒哈拉沙漠日子的所见所闻,没有一点润饰,却能让读者沉醉于其间。
我则非常古怪,为什么本来好好的,要由于《国家地理》上刊登了撒哈拉沙漠而要去那里呢?也是由于宿世的乡愁。
荷西则确实了,找工作,安置家具,使本来不堪入目,褴褛无比,房顶还有个窟隆的房子变成了一座“沙漠城堡”。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6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56cc236bd97f192279e99d.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6篇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与抱负。
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让平淡的生活注入爱的情愫,让爱滋润生命的心田。
下面是橙子精心为您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 今天,外面依旧风大,很冷,但阳光很好。
所以在家里关紧门窗,大敞窗帘,让阳光充实的洒进屋里,十分暖和,只能听到窗外呼啸的风声。
这样的天气,可以赖在家里真是幸福啊。
想想要每日上班辛苦挣钱的老公,心里顿生一股愧意。
给自己搬了两把舒适的椅子在阳光里,放上靠垫。
从书架上翻出一本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
这是老公的藏书,还是1984年印刷的。
书已经很旧了,纸软软的,呈黄褐色,放在手里很舒服的那种绵绵的感觉。
这本书是我十几年前就看过的,拿出来就着阳光再温习一遍吧。
给自己找了很舒适的位置,斜靠坐在带软垫的椅子里,脚跷到另一只带垫的椅子上,手边一杯热腾腾的奶茶,全身沐浴在阳光里,捧着本心仪的书。
虽少了背景音乐,但于我来讲,这样比什么都好了。
不知不觉中,用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把书看完了,很有些意犹未尽,心里想着这几天一定把三毛其他的书再看个遍。
因为是十多年前看的了,对书的内容几乎忘了个干净,现在看来倒像是看本新书。
而且看完后对三毛不禁生出许多敬意,在上次看后是没有这样的心情的。
三毛是个可爱可敬的女人。
可爱在于她在很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竟仍然能营造出那么情调怡人的家,可见她天性中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给与人的一切;她的可敬之处,是为了她渴求的美好生活,从艰苦中学会坚强,用自己的双手,用她善于发掘美好事物的天赋,创造出了沙漠中的美丽花园。
还有她的善良,面对沙哈拉威人近乎无知无理的索取,她选择了无休止的付与,之后却能体会这些人的可爱之处。
这样的胸襟很令我折服。
我很神往三毛打造的家,那个她和丈夫荷西在穷人区坟场堆里租来的陋室,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动手改变,创造出沙漠奇迹的家。
很可惜书上没有三毛给自己家拍的照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3a19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5.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篇人活着,就应该有理想与抱负。
我们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让平淡的生活注入爱的情愫,让爱滋润生命的心田。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一撒哈拉沙漠是人人皆知的著名大沙漠。
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难以想象在这荒芜,要水没水,要食物没食物,要环境没环境的地方,竟然也会有一群人在那里居住着,像我们一样生活着,只是没有我们这样好的环境罢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撒哈拉沙漠的另一面,也为撒哈拉威人的居住环境而惊叹。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三毛与丈夫荷西一齐来到了著名的撒哈拉沙漠生活。
三毛对撒哈拉的生活十分感兴趣。
撒哈拉威人与阿拉伯人很相似,不论是衣着信仰,还是对于男生与女生不平等的看法,它们都是一样的。
在那里,却也住着西班牙人的移民。
虽然在这种地方,可不论遇到什么事,三毛都不会退缩,都会十分乐观的理解,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勇敢,也很有善心,这是普通的人所不能拥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
而且她在那里呆了那么久,却一向以一个新鲜,不厌倦的目光看待撒哈拉,总能发现新鲜事物,那一双“慧眼”值得我去学习。
撒哈拉威人所处的环境在大沙漠之中,没有过多的淡水,咸水却不少。
作为一个在好环境中生活惯了的人,突然被扔进大沙漠,必须会难以承受那里的风沙漫天与各种离奇古怪的习俗:比如说把照相机当做收魂器,女生都要包好头巾,宁可死掉也不去医院看病,10岁不到也能被嫁给别人,十万八千年不洗一次澡。
而男生呢,相比女生状况就好多了。
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毛对沙伊达的态度。
沙伊达遭人侮辱,被人讽刺,却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依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沙伊达信仰天主教,却不信仰回教,使撒哈拉威人认为成她对自己民族信仰的背叛,竭力所能的侮辱她。
三毛却尽力的帮忙她,以至于最后也被人厌恶,可依然故我,与沙伊达一样,不去在乎别人的目光,依然帮忙她,信任她,这点十分令我感动。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5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508c9dba0d4a7303763a2f.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5篇《撒哈拉的故事》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下面给大家分享《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 中国自古有一句俗语:“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有一个叫三毛的女孩,在撒哈拉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充满神奇的书。
在读这本书前,我一直认为,不会有人傻到愿意住在撒哈拉沙漠那种鬼地方。
但在三毛的笔下,在我心中原本荒芜的撒哈拉沙漠,竟是如此美丽!在她的文字世界中,我不知不觉地被撒哈拉沙漠的魅力所折服,并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来到撒哈拉沙漠。
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
旅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痛苦都夹杂其中。
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她的丈夫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
在撒哈拉,他们租了一间小房子。
小房子里没有水箱,没有柜子,没有毯子,没有床,只有一张小小破破的席;没有电视,没有冰箱,天花板上还有一个大洞,可以说这个家里生活必须的用品都没有。
可是幸运的是,他们有一头羊,在天台上,和房东的羊混在一起养。
这样的一间小房子让人住,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么小的一间房子,却被三毛布置得井井有条:从坟场要来了几个空弃的棺材做成了家具;从一家杂货店里买来了只小冰箱,一条毯子,一个煤气炉和一只冻鸡;荷西也不知从哪给三毛弄来了几株植物,荷西的同事又送了几株叫“天堂鸟”的花给三毛;三毛又从邮局里订了几份书报,后来又买来了电视机、收音机,天花板上的大洞也被荷西补好了。
本来一个小小破破的家,好似被化了一个妆,拥有了它自己的色彩。
灰色的家成了彩色的家,足以体现三毛的生存能力强。
家的改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就连电视台都千里迢迢赶到大漠来,要亲眼看一看三毛布置的家,从而导致房东要涨房租。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6421a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a.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1. 《撒哈拉的故事》真的太精彩啦!就像一杯烈酒,让我沉醉其中。
三毛在沙漠中的经历,哇,那简直让人惊叹不已!比如她和荷西一起去寻找化石,多刺激啊!这故事不读不行啊!
2. 哎呀,读《撒哈拉的故事》,感觉自己也跟着三毛去冒险了呢!她和那些沙漠居民的互动,有趣极了!像她教邻居女孩们算术,多有意思呀!能不被吸引吗?
3. 你们知道吗,《撒哈拉的故事》里的三毛超勇敢的!她竟敢在那么艰苦的沙漠生活,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就好比在荒野中开辟道路,厉害吧!真该好好读一读!
4. 哇塞,《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故事真绝了!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多让人羡慕啊!好比沙漠中的绿洲,给人希望和温暖,怎能不读呢?
5. 读《撒哈拉的故事》,会被三毛的率真所打动呢!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哇,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一样热烈!比如她装饰自己的小家,多有创意呀!还不赶紧去读?
6. 嘿,《撒哈拉的故事》真的不容错过!里面三毛遇到的各种人和事,丰富多彩得很呢!像她参加当地人的婚礼,那场面,绝了!不读会后悔哟!
7. 真的,《撒哈拉的故事》会让你欲罢不能!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点滴,多有意思啊!好比一场奇妙的旅行,不跟着走一趟吗?
8. 哇哦,《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简直太有魅力了!她面对困难的那份坚韧,让人佩服!就像沙漠中的仙人掌,顽强生长,不读太可惜啦!
9. 哎呀呀,《撒哈拉的故事》真的好好看呀!三毛的文字就像一阵春风,温暖又舒服!比如她描写沙漠的日落,美极了!还等什么,快去读呀!
10. 《撒哈拉的故事》绝对值得一看!三毛和沙漠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歌,回荡在心中!像她和荷西在沙漠中数星星,浪漫吧!读它就对了!
我的观点结论:《撒哈拉的故事》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能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5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b756fd0740be1e640e9ab0.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5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当《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刚搬来教室的时候,我紧紧对书的名字有所兴趣。
而当我看到这含有浓重风情的封面时,内心不紧感到抵触,我未免太过以貌取书了。
当看到书的内容时,我绝对是这样想的,我被这本书有所磨损,封面脏脏的漂流深深吸引了。
三毛朴实而不加雕琢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一不深刻吸引着我。
讲实在的,三毛所描写的事情十分新奇,新奇到让人觉得是在编造,但真实而仔细的描写又让人打消了这种思考。
书中记叙的苛西与三毛的贯穿了整本书,从刚开始的“沙漠中的饭店”,“记”中的恩爱,“死果”中苛西的担忧,……他们的性格很像,一样勇敢,喜欢探索,善良,苛西却更加理性,三毛更加豁达。
不仅是爱情,对于人性的批判也无不贯穿全文,最令我惋惜的便是黑奴与沙伊达。
人类的控制与压迫欲望,嫉妒与偏见的丑恶嘴脸被无线放大,而黑奴与沙伊达便是一切的承受者,明明善良又温柔。
礼貌而文明,却被一些思想落后,自以为文明的人所批判令人气愤又寒心。
从这本书中,我可以学习到三毛那种乐观豪放的性格。
对谁都留有怜悯的善良,也可以从中反思自己如同撒哈拉威一样的无知和自私。
还能感受到撒哈拉独特的美。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2旅行和读书是三毛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这让她的婚姻也非同寻常。
荷西追寻着三毛去到撒哈拉沙漠定居,这种队爱情的追随和执着,让人深感敬佩与感受到爱情的伟大。
三毛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心驰神往。
不得不感叹沙漠的荒凉,宏伟壮观的一片黄沙下,似乎生命并不适合在此生存。
可是,生命的足迹却不缺少在这里留下痕迹。
在这神秘的国度中,一直沿袭着令人瞠舌的习俗,对现代文明的未知,可是他们却不乏对生命的敬重,对家庭的责任。
但看到哑奴受尽主人的压榨与欺凌,x生般受尽指使,对他满心怜悯外,更多的是心生敬畏。
如此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不失的是本心,对家庭的责任,对友人的感激。
乃是我们现代之人仍需思考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24ef6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f.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第一章:神秘的撒哈拉本章主要介绍了撒哈拉沙漠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神秘的特点。
撒哈拉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面积达到数百万平方公里。
它不仅拥有广袤的沙丘和沙漠景观,还隐藏着众多的传说和神秘事件。
作者通过描绘沙漠壮丽的景色和讲述撒哈拉的历史,向读者揭示了这片神秘地区的真相。
第二章:迷失的旅者本章讲述了一名叫做阿里的旅者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冒险故事。
阿里是一个年轻而冒险的人,他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撒哈拉宝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穿越沙漠的旅程。
在他的旅途中,他面临了沙暴、干旱和饥饿的考验,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成功找到了宝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第三章:沙漠中的友谊本章描写了阿里在沙漠中遇到的一位老人,他名叫哈桑。
哈桑是一个智慧和仁爱兼备的人,他教会了阿里许多生存沙漠的技巧和智慧。
阿里在和哈桑一起的日子里,学会了如何寻找水源、使用羊皮编织器具等沙漠生存技能。
同时,哈桑也告诉了阿里关于沙漠传说和故事,丰富了阿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
第四章:沙漠之花本章讲述了阿里在沙漠中遇到的一位美丽的女孩,她名叫雅娜。
雅娜是一个来自沙漠边缘小村庄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贫穷但充满希望的环境中。
阿里和雅娜相爱了,并决定一起离开沙漠,去城市追寻更好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故事教会了我们,在困难的环境中,爱和希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第五章:沙漠的背后本章揭示了撒哈拉沙漠背后的秘密和故事。
作者通过讲述沙漠中的传说和神秘现象,向读者展示了撒哈拉的神秘魅力。
沙漠中的宝藏、失落的城市、传说中的生物等,都让人们对撒哈拉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然而,沙漠也隐藏着危险和未知,只有真正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够揭开沙漠的秘密。
本文档涉及附件:1. 照片:包括撒哈拉沙漠的风景照片、阿里和雅娜的照片等。
2. 地图:撒哈拉沙漠的地理位置和相关景点的地图。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沙漠:指地表被砂子、沙土等植物生长较少、环境非常干燥的地方。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三篇)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670c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f.png)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对于一个看似平凡,柔弱无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气。
我除了钦佩与羡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词来表达我内心的震撼。
我慢慢的阅读关于她的点滴词语,开始想象她的长相。
也许有剑一般锐利的眉,一出鞘便是刀光火影,但绝不是江南女子般纤柔远黛的细眉,也许有峻峭的鼻子,直挺挺地,像山峰,像刀一样削过一样的坚毅,而眼睛是灵动活泼的,黑色的眸子,剪下一抹抹水一样的柔光,嘴唇薄薄的勾起来的弧度有着女子的温良。
她的文笔闲散而随意,有点像泼墨似,一点泼开了一朵盛开的水花,没有勾勒它的边幅,就这样说,我画好了,你看看吧,还狡黠的跟你说,可不许说不好看啊。
毫无目的述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面,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锅浓浓的汤。
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
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风尘仆仆,肩上带着月光,指甲里带着撒哈拉特有的细碎的黄沙,甚至一开口的声调都是沙哑的,像乌鸦叫似的(这些毫无疑问你能想象出来),她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这个调皮的人呀,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与好奇,于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开始来回滚动,嘴巴依旧一张一合,可不知不觉又讲到另一个故事里去了,的确,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故事里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你永远也猜不透故事的开头,高潮,结尾,这种神秘而有趣的探险活动,让你乐此不疲,让你牵肠挂肚,让你欲罢不能。
听她炫耀像个孩子一样跟你讲,跑到沙漠的垃圾堆里,寻找不同的东西,把他们改造成富有现代感的工艺品。
听她动情的跟你讲沙漠里默默工作着的哑奴,双手捧出来的感恩与友爱,听她淘气的跟你讲到政府公寓里偷植物,听她调侃的跟你讲她与荷西之间的打闹耍玩……三毛对于美好的东西,抱着热烈的渴望与向往,对于厌恶的东西,她嗤之以鼻,口诛笔伐。
她毫不掩饰,毫无造作,有着小女儿的娇嗔,有着妻子的温良贤惠,也有大女人般挡风遮雨的坚不可摧。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bc4f2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每一个不在沙漠居住的人,都跟我提到水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我----在那么浩瀚无际的沙海里,没有一条小船,如何乘风破浪地航出镇外的世界去。
长久被封闭在这只有一条街的小镇上,就好似一个断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条没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样的寂寞,千篇一律的生活,没有过分的欢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
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
这是不同的,在文明的社会里,因为太复杂了,我不会觉得其他的人和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在这片狂风终年吹拂着的贫瘠的土地上,不要说是人,能看见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们都会触动我的心灵,怎么可能在这样寂寞的天空下见到蹒跚独行的老人而视若无睹呢?我一向最不喜欢看马戏班里的小丑,因为看了就要难过,这一次也不例外。
偶尔看到在天边的尽头有一个小黑点在缓缓地移动着,总也不自觉地把飞驶的车子慢了下来,苍穹下的背影显得那么的渺小而单薄,总也忍不下心来,把头扬得高高的,将车子扬起满天的尘埃,从一个在艰难举步的人身边刷一下开过。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
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
总也忘不掉他那双白手套,这个大孩子,终年在不见人烟的萧条大漠里过着日子,对于他,到这个破落得一无所有的小镇上来看场电影,竟是他目前一段生命里无法再盛大的事件了。
这条荒漠里的柏油路,照样被我日复一日地来回驶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没有生命,没有哀乐。
其实它跟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条街,一条窄弄,一弯溪流一样。
载着它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地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岁岁。
我们在这一带每天借送无数东西给撒哈拉威邻居,但是来回报我的,却是一个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ebb1acbceb19e8b8f6ba6d.png)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多篇) 第一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又一本看完后让我有买纸质版冲动的书出现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从来没有看她的书的冲动,就像韩寒一样。
韩寒的书曾经下载个,起了个头就看不下去了。
在电视上看过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气质上我选择给她套用了徐志摩这一款,认为她就是个写抒情诗、抒情散文的。
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小聪明,然后自以为是的对号入座。
遇到验证正确的就得意下,验证不正确就选择性忽略。
在书香云集里,我一向是按照评分下载的。
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这书的评分怎么这么高。
随手下载来瞧瞧,却深深的着迷进去了。
一般说来,我看言情小说略多些,也爱看韩剧,里面满足了我对于爱情、亲情、生活,以及对于男人的所有yy,过过眼瘾、解解闷而已,之前看一部现实题材的《许三观卖血记》看的我那个郁闷加郁闷,现实的生活总那么不是味儿,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某些想法。
我觉得我就像是书中描写的沙哈拉威人,完全处在以求解决温饱的状态,当然羡慕三毛的生活,花钱去创造?对不起,我才不会因为那个花钱!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当然,不会就赖过来呗。
这样过上了三毛那样品质的生活了吗?其实不过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坏了,裙子借去,脏了回来,还回来还把扣子剪掉了。
刀叉三毛送一付来,不舍得用,还要借。
没错,我觉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这不行。
虽然选择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样了,怎么经营的就过怎样的日子。
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说三毛那样有情调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当然也幸福,爱她的家里人,爱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终追随荷西而去,就知道她爱的也不少。
书中以她母亲给她的家信做序,虽然没去了解,但文笔、情感,幽默感都让我感觉三毛的母亲不简单,让我感觉那就是言情小说里世家里走出来的嫡小姐。
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说里的你侬我侬,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会在吵架的时候出现我为了你牺牲了什么,怎样了,你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对白。
《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
![《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4cfd63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6.png)
《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好词好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好词好句的积累对于写作文时可以用到。
那什么样的好词好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词1、爱不释手:释:放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2、万里迢迢:形容路程很遥远。
3、心血来潮:来潮:潮水上涨。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4、含情脉脉: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
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5、受宠若惊:宠:宠爱。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6、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
按道理应当这样。
7、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8、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9、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10、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
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11、一望无际:际:边。
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非常辽阔。
12、东张西望:张:看。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13、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14、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15、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6、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17、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
形容气势凶猛。
18、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
形容笑容满面。
19、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20、走投无路:投:投奔。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
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21、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22、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23、满载而归:载:装载;归:回来。
撒哈拉的故事摘抄
![撒哈拉的故事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1de79a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6.png)
撒哈拉的故事摘抄1、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2、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3、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确实一个样子的单调。
4、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
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
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近乎优雅起来。
5、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它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
6、对懂得欣赏它的人,它是无价的,对不懂得欣赏它的人,它一文不值。
7、岁月在令人欲死的炎热下站了起来,缓慢而无奈的日子,除了使人懒散和疲倦之外,竟对什么都迷迷糊糊的不起劲,心里空空洞洞地熬着汗渍渍的日子。
8、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
9、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
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好,大丈夫的论调,我十分安慰。
10、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11、我的潜力,将来的生活会为我证明出来的。
现在多讲都是白费口舌。
12、撒哈拉沙漠是这么的美丽,而这儿的生活却是要付出无比的毅力来使自己适应下去啊!13、我常常在这片土地给我这样强烈的震撼下,在这颠簸不堪的旅途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辛劳。
14、这么一个拘谨孤单年轻的心,碰到一点即便是假的爱情,也当然要不顾一切去抓住了。
15、我虽笔下是,心眼却不盲,心亦不花,知道自己的肤浅与幼稚,天赋努力都不可强求,尽其在我,便是心安。
16、一个人,大凡肯虚心反省自己的过失,将来不再重蹈,成功的希望总是会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篇:又一本看完后让我有买纸质版冲动的书出现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从来没有看她的书的冲动,就像韩寒一样。
韩寒的书曾经下载个,起了个头就看不下去了。
在电视上看过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气质上我选择给她套用了徐志摩这一款,认为她就是个写抒情诗、抒情散文的。
我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小聪明,然后自以为是的对号入座。
遇到验证正确的就得意下,验证不正确就选择性忽略。
在书香云集里,我一向是按照评分下载的。
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这书的评分怎么这么高。
随手下载来瞧瞧,却深深的着迷进去了。
一般说来,我看言情小说略多些,也爱看韩剧,里面满足了我对于爱情、亲情、生活,以及对于男人的所有yy,过过眼瘾、解解闷而已,之前看一部现实题材的《许三观卖血记》看的我那个郁闷加郁闷,现实的生活总那么不是味儿,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某些想法。
我觉得我就像是书中描写的沙哈拉威人,完全处在以求解决温饱的状态,当然羡慕三毛的生活,花钱去创造?对不起,我才不会因为那个花钱!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当然,不会就赖过来呗。
这样过上了三毛那样品质的生活了吗?其实不过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坏了,裙子借去,脏了回来,还回来还把扣子剪掉了。
刀叉三毛送一付来,不舍得用,还要借。
没错,我觉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这不行。
虽然选择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样了,怎么经营的就过怎样的日子。
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说三毛那样有情调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当然也幸福,爱她的家里人,爱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终追随荷西而去,就知道她爱的也不少。
书中以她母亲给她的家信做序,虽然没去了解,但文笔、情感,幽默感都让我感觉三毛的母亲不简单,让我感觉那就是言情小说里世家里走出来的嫡小姐。
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说里的你侬我侬,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会在吵架的时候出现我为了你牺牲了什么,怎样了,你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对白。
三毛做饭时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爱了有木有。
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懂得发现美,创造美,这样的女人多可爱。
第二篇:《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三毛。
这本书有18个故事,有《搭车客》、《芳邻》等,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素人渔夫》和《悬壶济世》。
《素人渔夫》这个故事讲的是荷西和三毛在沙漠艰苦生活,钱快要用光了,所以他们就翻越沙漠,来到海边抓鱼吃,后来吃不完,就拿去街上卖。
后来有钱了到酒店去吃饭,碰巧遇见老板,只好用十四倍的价钱买自己卖给酒店的鱼,请老板吃饭的故事。
沙漠条件很艰苦,但是他们快乐的生活。
《悬壶济世》这个故事讲的是三毛在沙漠给当地人治病的故事,她自从用止痛药给一个妇女治好了头痛病,就大胆给镇上的人治病,她当过牙医,中医,当过兽医,每次都把别人的病治好了。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三毛是个热爱生活、乐于助人、浪漫、心地善良的人,沙漠的风景也很吸引人,有机会我也一定要去沙漠看看,重走三毛的足迹。
第三篇:《撒哈拉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爱不释手万里迢迢心血来潮神经兮兮含情脉脉受宠若惊理所当然容光焕发乱七八糟骨瘦如柴冲口而出无可奈何逃之夭夭不以为然千咛万嘱自言自语一望无际胡说八道不知不觉千真万确满头雾水受宠若惊东张西望密不透风触目惊心黯然失色心惊胆裂名副其实不可思议气势汹汹笑容可掬花红柳绿眼花缭乱走投无路心灰意懒语无伦次怜悯温和一声不响飞蛾扑火穷苦潦倒千奇百怪惊天动地从天而降忍无可忍大呼小叫不置可否海市蜃楼如梦初醒五光十色若有若无狼吞虎咽喃喃自语成千上万满载而归浩浩荡荡谈天说地不亦乐乎艺高胆大连绵不绝惊涛裂岸一本正经不卑不亢气势凌人大名鼎鼎花枝招展筋疲力尽自说自话风和日丽男女老幼异口同声天旋地转有气无力他被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好看极了,我看他吓得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带,等他想起来要追时,这个巫医已经逃之夭夭了。
那时的姑卡梳着粗粗的辫子,穿着非洲大花的连身长裙,赤足,不用面纱,也不将身体用布缠起来,常常在我的屋外呼叫着她的羊,声音清脆而活泼,俨然是一个快乐的小女孩。
房内的光线很暗,空气非常浑浊,姑卡坐在墙角内一堆毯子上。
她看到我非常高兴,爬上来亲我的脸颊,同时说:“三毛,你不要走。
”四处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死寂的大地像一个巨人一般躺在那里,,他是狰狞而又凶恶的,我们在它静静展开的躯体上驶着。
开了两三里路,我们前面现出了一片低地,颜色是深咖啡红的,那片地还罩上了一层淡灰紫色的雾气。
几千万年以前此地可能是一条很宽的河。
第四篇:读书心得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人生如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
可能会让你感到害怕,畏惧。
但有一位人却不怕,她是——三毛。
三毛,原名陈平,生于四川**;是著名作家,剧作家。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
5岁半时就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
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担任《联合报》主编平鑫先生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果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完成《撒哈拉的故事》。
去沙漠生活是她自己提出来的。
想一想,在沙漠中没有水,没有电视等,可她居然自己提出来。
读者们,你们不为她感到骄傲吗?这本书三毛以率真,乐观的笔风记叙了她和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难忘岁月。
其中,写到了她和丈夫之间的生活琐事,还有当地的风俗民风。
三毛以散文的形式,写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记》、《爱的寻求》、《亚奴》等。
她用了几句轻描淡写的字句让我们深刻的感到她那段生活里德苦不堪言却爱莫能助。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都是黄澄澄的沙丘,一个人烟也没有。
但我也很想像三毛那样去沙漠。
我对者这本书有三个深刻的印象:第一印象是沙漠的风俗习惯。
在《娃娃新娘》中写出了女孩在十岁左右就被嫁了,而且没有洗澡,也没什么嫁妆。
反正,跟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
新婚的那天,新娘和新郎打架,据当地人说,打得越疼,婚后更恩爱。
可在现代结婚的第一天就打架,是不吉祥的。
在那边,我们还可以学习当地的语言。
例如,“沙黑毕”是指朋友,“沙黑布蒂”是指女朋友的意思。
嘿嘿,读者们这有趣吗?这些风俗习惯都深深的吸引着我,真的想快速飞奔到那。
第二印象是沙漠的壮观的景色。
“黄昏了,太阳正落下地平线,辽阔的沙漠被染成了一片血色的红。
这时鼓声响了起来,它的声音响得很沉郁,很简单,传得很远。
”作者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沙漠黄昏的景色,突出了沙漠环境的优美,清静。
登高远眺,优美逶迤的沙山就像是大海掀动的海浪卷起千堆雪浪,蜿蜒起伏,雄姿奇伟,俯瞰足下,沙漠的沟沟壑壑,点点滴滴宛如尽心雕琢的艺术品,千姿百态。
这就是大自然完美的奇迹。
我被这壮观的景色所吸引。
第三印象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牧民。
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用于造取,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
亚奴就类似这样的人呢,在“火热的八月,到了正午,我在房子里,将门窗紧闭,再将冰块用毛巾包着放在头上,但是那近五十五的气温,还是令人发狂。
这时我才想起哑奴还在屋顶上工作。
”我真的佩服哑奴。
它的坚强,都深深的印记在我的心里。
接着,三毛我行我素,活泼,乐于助人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记得她跟荷西还没结婚时,所说的一段话:“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素,要不然我就不结婚。
”写出了三毛我行我素的特点。
在《悬壶济世》、《搭车客》、《哑奴》中写出了三毛乐于助人的性格。
人生如画,以微笑点缀便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三毛何尝不是啊!她在面对一望无际,沟沟壑壑的沙漠以及那么炎热的天气中选择了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逃避。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第五篇:《人生》读书笔记摘抄近日借的书都还不错,每天做点儿开卷有益的事。
不知怎的,有本书自从书名印入我脑海就一直接忘不了了。
路遥的《人生》几次都想借来看,但在图书馆都没找到。
算了,在网上百来了一本电子的.感动着加林和巧英的爱情也感动着感情与理智之间的抉择。
结局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是总觉得人生或许就该是这样的。
人活着,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有所担当。
书中有几段风景的描写,很传神,看着仿佛身临其境。
外面的阳光多刺眼啊!他好像一下子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天蓝得像水洗过一般。
雪白的云朵静静地飘浮在空中。
大川道里,连片的玉米绿毡似的一直铺到西面的老牛山下。
川道两过的大山挡住了视线,更远的天边弥漫着一层淡蓝色的雾霭。
向阳的山坡大高分是麦田,有的已经翻过,土是深棕色的;有的没有翻过,被太阳晒得白花花的,像刚熟过的羊皮。
所有麦田里复种的糜子和荞麦都已经出齐,泛出一层淡淡浅绿。
川道上下的几个村庄,全都罩在枣树的绿荫中,很少看得见房屋;只看见每上村前的打麦场上,都立着密集的麦秸垛,远远望去像黄色的蘑菇一般。
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上飞起了一大片红色的霞朵。
除过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
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
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
都已冒过了人头。
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耒。
远处的山坡上,羊群正在下沟,绿草丛中滚动着点点白色。
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
他们默默地偎在一起,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
星星如同亮闪闪的珍珠一般撒满了暗蓝色的天空。
西边老牛山起伏不平的曲线,像谁用碳笔勾出来似的柔美;大马河在远处潺潺地流淌,像二胡拉出来的旋律一般好听。
一阵轻风吹过来,遍地的谷叶响起了沙沙沙的响声。
风停了,身边一切便又寂静下来。
头顶上,婆娑的、墨绿色的叶丛中,不成熟的杜梨在朦胧的月下泛着点点青光。
虽然这书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并且还是农村的故事,但是对现在依然很有教育意义。
有多少人不被物质迷惑,有多少人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神里。
加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对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正确的缺乏判断。
在别人的眼里,他找到了自己。
这个被认为是“自己”的人,是否是真正的自己他是迷失了。
准确的说,他迷失在别人的眼神里。
人生的价值体系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
我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没有被深刻的思考。
甚至连榜样的力量也没有。
我们看到的是纷繁无非是“名”、“利”二字,虽然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却没有人脱的开。
我们比从前更羡慕别人的权、钱、势、优越,我们比从前活的更自卑。